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庚二偈颂

辛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辛二正颂(科同长行,唯阙安居。)

【“圆觉汝当知:]你要知道。[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就是定三个期限,一期或一百二十天,或一百天、八十天。[忏悔无始业。]要如何忏悔?[经于三七日,]二十一天当中都要求忏悔。意思是说:你要结菩萨戒的结夏,修行三期,二十一天以内,你要好好的先求忏悔。[然后正思惟,]真正思惟,好好的依佛的知见。[非彼所闻境,]不是你从佛所听来的,你都不可以依靠,不可以执着,[毕竟不可取。】

圆觉汝当知,呼当机以儆余众也。]敬告大家,其他的一切众生。[一切末法众生,欲求无上之佛道。此乃发菩提心,去佛遥远,尺水丈波,]尺水丈波就是不易停止的意思,一尺水就有一丈波,众生就是烦恼重,才一尺水变成一丈的波,风大无明重。[先当结坛。以上、中、下三根而结三期。]要在这个范围内好好的修行。

[以上、中、下三根而结三期]上根机的人八十天,中根机的人一百天,下根机的人一百二十天。[忏悔无始已来所有业障,业障消除,心器清净。经三七日,然后正思惟,提起正观,念念契合正觉也。非彼从佛所闻修证之境,毕竟不可取,免堕邪见也。

【“奢摩他至静,]就是修定;[三摩正忆持,]三摩就是般若的智慧,能让我们正确的忆持这个正道。[禅那明数门,]如果你是修中道法,那么,你要很清楚的数息观,数门就是数息观。[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此颂三观一首方便。奢摩他,用至静,为下手工夫;三摩,用正忆持,为下手工夫;禅那,用明数门,为下手工夫:是名三种净观,一首方便。若能精勤修习,一法不遗,依始觉智,悟本觉理,依悟起修,而到究竟觉,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要常常忏悔,[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上颂利根,依悟起修,必能成就。此颂一类钝根,]钝根的人,[屡修屡废,]修行进进退退的,[未能成就者,皆由无始夙业,以为障道之缘耳。]障道的因缘,屡修屡退,[常当勤心忏悔,无始一切罪障,诸障若得消灭,则云散空澄,]“澄”就是澄清,使一切的烦恼都化为清净。[佛境便得现前矣!二正宗分竟。]我今天去银楼兑换钱,这众生要不迷很难,因为我有新加坡币、日币要兑换,我就坐在那里看众生相。里面都是金子,一个人没有佛法薰习,说这个世间有人能克服那个贪,不可能!释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经》讲:我视一切金银财宝如同粪土,跟大便一样。我们却每天把金子戴在脖子上!

今天我在银楼又有所悟,大彻大悟,悟到了。我们人为什么要戴几百万的首饰在身上?如果我们拥有真理跟智慧,身上什么统统不用戴,我们也活得很快乐!戴那么贵重的首饰,如果遇到抢劫,强扯不下来,就干脆把你手剁了!众生所喜爱的东西,我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就坐在那里打磕睡,看看周围的人,边看边等。如果拥有大智慧,会有很大感触,众生的确是迷;当然,这对我没有作用,那没有什么,跟粪土没有两样。银楼里,摆满了黄金、钻石,闪闪烁烁,金光万道,那就是众生相。我常常想: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在身上穿洞呢?何必这样,穿洞是为什么?(法师指在鼻上穿洞)。本来很好看的眉毛,为什么要把它全部剃掉呢?很奇怪呢?何必这样呢?你看,师父都没有化妆,这样会很难看吗?不会啊!我的手也没有戴什么东西,白得透明,也不难看啊!

如果我们悟到真理,走在街上,你绝对不会动摇,不会想看什么东西,不会感觉到什么事情会引起你注意,因为你的心二十四个小时都在生死里面。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了生死!当然,你如果无法一下子像圣贤的境界,你慢慢的断没关系,师父不祈求你们断得很快,慢慢来。但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外的地方都是假的,有一天你会安贫乐道,所有的钱以布施为贵、以施舍为贵,布施才是最尊贵的。慈航菩萨讲过一句话:施舍的东西才是你的,就是说:你才种到福田,舍出去的东西,才是你得到的。知道吗?放在我们身上的东西,你今晚睡着后,能否活到明天还不晓得,万一睡着后,明天死了,要布施也来不及了!

有一个人,他太太按月存放五千块在她朋友那个地方,突然间,他太太被车子撞死了,她先生要来跟这个人拿钱,他不晓得太太是不是按月存,或许他太太拿去买东西也不一定。结果她朋友否认,他先生认定太太生前都有按月拿钱放在那边。怎么不拿钱放在我这里,突然间就死掉了,车祸死亡!所以,我说像这样要造福,哪来得及?菩萨,像这样子,准备要修行,或者准备要布施,一下子根本就来不及!修福不是说你随时要修,随时就有那个因缘呢?不是如此。所以,我们设立的录音带基金,有二十多个单位要,资金根本不够,我说没关系,师父先贴补,你们尽管去作,没有关系!你还是要救度众生,这种工作不能停。所以,请大家帮忙赞助一下。

[乙三流通分

丙一庆闻深法请问流通

丁一贤善首启请]

最后这一段叫做流通分,流通分的意思就是说:要传出去,要赞叹,赞叹才有办法流通。流通就是赞叹分的意思,就是每部经到最后,佛都赞叹这部经的伟大。所以,学佛的人,如果要让佛法流通,就要赞叹,要赞叹三宝、赞叹法师、赞叹善知识,使众生对三宝有信心,佛法才能一直流传出去。所以,最后的流通分大部分都是赞叹,赞叹此经,不可思议,希有难得。学佛的人,若能体会佛的悲心,修赞叹行,佛法就会一直兴盛。所以说:若要佛法兴,就要僧赞僧,居士赞僧,僧亦赞僧,佛教自然兴。这个流通分,就是佛特别交代,希望能将法流传出去。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析义疏》云:能弘人天小乘,曰贤;]贤人,师父写信给徒弟,都写某某贤者,[能弘始终大乘,曰善;]大乘分始教跟终教,这个“始终”不是说从开始到结束,“始”是始教大乘,“终”是终教大乘,始教的大乘,讲的虽然是大乘;但是,不究竟。终教就是发挥大乘的义理。小、始、终、顿、圆,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能弘圆顿一乘,曰首。]叫做首,[请问流通,]就是最后要问清楚,就是最后要流通,徒弟请世尊开示。[端赖斯人。]要有人作个总结,如何护持这本经典。[三业虔诚,准如前释。

丁二庆适闻所诠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现会及末世众生开示信、解、修、证法门,]“修”就是行,信、解、行、证的法门。[重重分析,]一层又一层的分析,[义无不尽。]道理很完备,[普令开悟如是不议事者:乃通指正宗分中,如是生信,如是发解,如是修行,如是证果,]“诚”是实在,实在[诚为不可心思口议之事,]不可思就不能让你想像,口议就是去讨论;不可思议口议之事就是不能用脑筋去想、去推测;不能去讨论它,无法用言说的。[其受益为何如耶!

丁三问能诠各义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护持经人就是要怎么样让我们这一些想要护持本经的人,护持这一本《圆觉经》的人,如何去[流布此教,]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至于何地?”】]要如何流通呢?流通圆觉的教理呢?

[此大乘教,指正宗所说,若文若义,俱是大乘教法。应当因义立名,敢问此经名字,当称何等,求佛宣说。既有其名,因名则必思义,我等云何奉以自修,持以化世。]要如何自修?如何度化众生呢?化世就是普度众生,度化世间人叫做化世。[众生修习此经,当得何等功德?依经修习,祗恐招魔,须假护持,方可无患,敢问世尊,]“敢”就是请的意思,请问世尊[云何使我护持经人?]要怎么样让我们这些护持这本经典的人,[流通宣布此之教法,未审此人智慧功德毕究至何地位?以上共有五问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一庆闻深法,请问流通竟。

丙二赞许静听交感流通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世尊告当机菩萨,重言善哉者,以利益今后故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修习所得之功德,流布所至之地位,毋令魔外恼乱正修,皆此经之功德也。]按照这个道理来安排这部经的名字,[至于依义所立之名字等,汝今谛实而听,吾当为汝而说。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二赞许静听交感流通竟。

丙三依问宣说内护流通

丁一且标能说能护之人

【“善男子!是经,]就是《圆觉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非常惊人,这部经典是所有诸佛共同宣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三世诸佛,都守护这本《圆觉经》,你看它有多重要?[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方菩萨修行都要根据《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十二部经典,大藏经的代表,清净眼目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一个眼睛,可见《圆觉经》有多么重要!《圆觉经》本来也很重要。法师开课,开什么课也很重要,要开众生的智慧,跟开这个课程也非常重要,息息相关。

[此叹法胜,]赞叹法的殊胜。[令生信重也。夫说此经之佛,乃是佛真身而说,凡圣一源,]凡夫跟圣人是同一来源。[身土不二,]三身、四土,这是不二法门。[说诸佛如来,本起因地法行,故为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为顿教]这是根机大利之人。[大乘了义经。]就是绝对究竟。这本经典不是方便权巧的,都是讲圆觉的思想、实相的道理。[然不了义经,则随方有说有不说,]不了义经就是不究竟,方便善巧,随方就是随那个国土的因缘,可以讲,也可以不讲。[了义之教,然佛不谭。]这个“谭”就是谈话的“谈”无佛不讲,没有一尊佛,不讲了义的经典,每一尊佛一定要讲了义的经典。[如《华严》云:“我不见有佛国土,不说此经等。” ]就是说没有一尊佛不讲《华严经》,每一尊佛都要讲。因为《华严经》是了义经典,每尊佛都要讲。

[三世如来之所守护者:谓此经既是如来因地法行,依因克果,]“克”就是达到,按照这个因,达到这个果,叫做克。[得成佛道,自必时加保守,常垂护念;如《弥陀经》,为诸佛所护念经,十方菩萨之所归依者;本经云: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陀罗尼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有大总持门就是这一本经就包括一切的经典的意思,《圆觉经》就是总持。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你若要修行清净真如的本性,[菩提涅槃,及波罗密,]都要修习圆觉,依此法来[教授菩萨。然既称教授菩萨,则必为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方菩萨要成佛,一定要研究《圆觉经》。[因行之中,无不从此成佛也。十二部经,清净眼目者:谓十二部经,即十二分教。]我们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由此而来的。[分虽各有别名,]有各个各个不同的名。

[凡属佛说者,皆可以名经也。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俱成十二名,广如大论三十三。]解释一下,所谓三藏十二部经典,长行就是指有的经典是文章一直讲,没有偈颂的,没有几句成一偈的,长行就是长篇大论的文章。重颂就是再一次用偈颂讲,比较容易记忆。并授记,授记就是大乘授记成佛,像《法华经》,到最后佛要入涅槃,都要授记徒弟成佛,摩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孤起就是孤起颂,就是跟长行文无关,跟前面的文章无关,单独起来的一个偈颂。无问而自说,因为境界太高,有的经典,弟子没有能力问,佛就要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事就是佛弟子的因缘。佛的那些圣弟子,譬如十八罗汉,或者是一千二百个大阿罗汉,譬如描写舍利弗、目犍连过去有什么因缘。

本生是指佛本人的过去;本事是指佛的弟子,本生指佛本人,这稍微有点差别。十二部经典,有的专门在讲佛的徒弟过去的因缘;本生就是讲佛本身过去的因缘。方广就是大乘经典,“未曾有”就是连接着方广的意思,就是未曾有经也是一样,大乘的经典。论议、俱成十二部,论议,加上弟子们的讨论,俱成十二部。有的是按照文章的体裁,有的是按照事相的分类,总共三藏十二部经,就是十二分类的意思。广如大论三十三,如果你要更加的深刻去了解,那就在《大智度论》里面的第三十三卷,都有谈到十二部经。看过《大智度论》的人,第三十三卷里面,就有讲到十二部,三藏十二部那一些微细的名词。[此经以推穷妄本,照彻觉源,即圆照清净觉相,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是以理贯群经,]藉着这个道理贯群经。[义无不尽。]道理无不尽,[于此若解,则诸教之眼目彰矣。]“彰”就是明显,这样种种才华的眼目就非常清楚。[初且标能说能护之人竟。

丁二正答所说所护之法

戊一答名字

【“是经]这部经,现在要为这部经典取名字了,这部经典,第一个名字,[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可以这样讲陀罗尼经,[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总共有五个名字,都可以当作经名。我们现在是取第一个名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就是将第一跟第二个名字合起来成为这部经典,这本经典的题目,就是由此而来。

[此答名字。经中佛答共有五名:

一、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此以法、义、]经典的道理,[总、]就是陀罗尼。[别为名。]就是大方广圆觉。“别”就是个别;总就是陀罗尼,总一切法,就统统包括在内。[圆觉,是法;]依法修行我们才能证入圆觉。[大方广,是义。]道理,[此法,即是人人本有妙心,生佛同具,]众生跟佛都具足。[依正全该,]依报跟正报都包括在内。[平等一相,寂灭无二,]平等一相,我们若是悟到空相,就能平等一相;无高无下、无男无女、无贫无富,没有国王、乞丐的差别,统统没有。

[具足大、方、广三义,即体、相、用也。大者,]就是绝待的大,绝对的。[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当体就是没有经过比较,当下就完成了圆满,叫做当体,绝待叫做当体。[当体者,称本体而得名,非对小言大之大,]对小讲大的大,这样不叫大;对小来讲大,表示还有比它更大的。譬如一粒米比一支铅笔小,一个茶杯比一支铅笔大;一张椅子又比一个茶杯大;用比较而来的大小不算大。虚空,没有一法,没有一法就不分大跟小,那么它就是最大,绝待的大。我们的心就是要保持这念绝对的心境,无高无下。

[若大有对待,岂为至大?亦非先小后大之大,若大有先后,岂为本大?]这不是本来的大。[今以圆觉,体无边涯,绝诸分量,强名曰大也。常遍者:常,则竖穷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遍,则横该十方。]“该”就是彻的意思,包括,遍十方;“该”就是包括。[方者,法也,]大、方、广,我们现在是讲第二个字,“方”就是法,[从相得名。]从外相得名,[轨生物解,]轨生就是外在的形状,物解就是让你对形状的认识,安上名词。[任持自性。]就是它在某一个时间,它会安住在某一个相里面,还没有破坏以前,它会好好的保守自己原有的状态。譬如杯子,它的轨道就是这样,物解,你就能了解这是杯子,任持自性,它现在还持着自己的杯子的自性,杯子做什么?可以喝茶。[轨生物解者:众生悟入知见,虽因善友开示,然其智解,实从觉性生,如水土润生谷芽等,]发芽。[芽从种生,不从水土。故文云:圆觉流出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可见求圆觉有多么重要!

圆觉简单讲,就是一定要离一切相,你才能够圆满觉性。所以,我们的心,二十四个小时都要保持一颗放下的心,放得下,全宇宙世界都是我们的财产;放不下,即使钱放在我们的口袋,照样享受不到!享受就是喜悦,喜悦才是真正的享受,圆觉就是无量的喜,法的快乐,实在是让你无限无边无尽的快乐;但是,这有时候没办法。像我念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室友,毕业于成功中学,睡在我隔壁,我跟他说:我们来学佛,听经闻法。他说:我才不相信有六道轮回!就算相信也没用,我就这样过日子,反正人死后会变成什么也无所谓,变狗变鸡,也没看到,管他那么多!他嘴上说的很洒脱、很自在,事实上看起来很痛苦。他的袜子都不洗,总共买了十二双,男生住宿舍,没办法,男生差不多这样。我这个人很不可思议,我跟女众很没有缘,我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六年级,没有男女同班。我初中考上台北第一志愿成渊中学,一进去,我们那一班都是男生,没有一个女生。到了高中,你们都知道了,那不用再讲,你几时听过我们学校有女生?有才奇怪!直到念大学,念逢甲大学水利系,全班都是男生,因为将来都是要当工程师的,都是男生。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到净土专宗研究所,同学统统是男生,所以,我比较不适应女众就是这样。可以说没有什么因缘,我们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目标。[任持自性者:一切众生,皆具本觉,虽轮转六道,改头换面,而此觉性,不曾失灭。]但是,我们的本性永远具足。这是大、方的“方”[广者,从用为名,多博为义。广多者,此圆觉性,本有过尘沙之妙用,]尘沙的妙用,这句话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知和尚叫我作何福田?就是这句话。心中那个智慧如涌泉一直起来,当然他有恒沙的妙用。为什么?见本性的人,当然他所有的用都无碍,所有都自在无碍。[潜兴密应,]“兴”就是起,暗暗的起这个密应,暗暗的作用,“密应”就是暗地里合这个自性。[无有休息,无有穷尽。广博者,此无尽之用,一一同于觉性,无有边际,无有分限。]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起妄想、烦恼,我们内心就想:这不是本性,我们的本性没有烦恼,我们的本性不立一法,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我们今天种种的执着,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你跟自己过意不去。什么叫做众生?跟自己过意不去的叫做众生。

佛不会跟自己过意不去,他通达无碍,怎么会跟自己过意不去?而我们不行,我们样样都有障碍,我们跟自己过不去:我恨你、我打死你、我讨厌你!结果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惩罚自己嘛!所以,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他来讲是一种惩罚,就是这样。每天都让你痛苦无边,我们如果对生命有了脱,哇!这就不得了了,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不必去海边玩冲浪板。美国人很多人喜欢去冲浪,结果得皮肤癌,美国人讲起来很没有福报,他们出生在西方,没有中药。懂得享受的人,福报就到;而我们就是不懂,不懂得享受,整天就是痛苦,享受不到那一分喜悦,我们享受不到。世间的有钱人也是为了快乐,对不对?我们今天求佛法、求真理,也是为了快乐;而他那种快乐是刺激、生灭变化的东西,那没有真正的快乐;我们这种快乐,无论是雨天、晴天,心情都很舒畅,无关于天气好坏。闭眼睛也好,睁眼睛也好,无论看什么都很顺眼,那就是本来的面目。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看每件事都很顺眼。前几天有个小姐来,她也学佛,结果得癌症,子宫癌第几期了。来到这里,跪着就放声大哭,我才刚听闻佛法,才刚要展开我真实的喜悦的生命,生命却已经要结束了!在座诸位!我们还不致于走到得癌这个地步;我并不是讲难听的话,而是说我们还没有到发现生命将尽的时候,菩萨!

你就要想:我过去这么计较,为了几块钱,跟人家斤斤计较,值得吗?为了一点小事,恨心、放不下,你看我们值得吗?你冷静想想看。既然如此,为何要等到得了重病,已经绝望了才放得下?何必如此?我们这时候,就能完成我们圆觉的觉性,我们就放下,不要等到得了子宫癌来后悔。还有一个男众来就顶礼,他也要结束他的生命了!也禁不住掉眼泪,因为得爱滋病。我问他:怎么得这种病的?他说:我跟着跑船,生活很无聊,到国外后,一上岸就是喝酒、找女人。在欧洲被感染,不晓得已经是第几期了,我也不会看不起他。在医学上来讲,不清净的男女关系,得淋病、尿道炎的机会是百分之八、九十,得爱滋病只有百分之十。就是不太可能得爱滋病,但是,一旦染上爱滋病,就等于判死刑了。那就很惨了!我告诉他:你要听我的劝告,从今以后,你要断除性行为,不要再害死另外一个女孩子了。千万不可以这样做,你要从现在开始持戒,不要再害另一个女人,无论如何要控制自己。我说:你只能念佛,没办法。佛也没说得爱滋病要念什么咒,我人老了,没办法。佛没说要念什么咒,经典也没写,我不晓得要念什么,只有念大悲咒试试看了。

我说:你现在要放下,不要再造恶,尤其不能再传给第二个人。这种病就算睁大眼睛也看不出来,你们对于男女关系不要胡搞乱来,不然几时会死你都不知道,我不骗你。真的!还有打针也会传染,有一个医生为病人打针,结果一不小心打偏了,针刺到自己,也是得爱滋病,这个医生已经死了。这是二十世纪的黑死病,到今天为止,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发明对抗爱滋病的药物,完全束手无策![故文云:觉性遍满,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遍满法界。圆觉者,直指法体。若不克体标指,不知何法,具足体、相、用三大之义。圆者,满足周备,此外更无一法。]圆满嘛![觉者,虚明灵照,无诸分别想念。故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就是觉,要平等,这个都讲过了,念一遍就很清楚。

《大乘起信论》说:什么叫做觉悟呢?什么叫觉?我们的心体离一切念,离念相,我们如果离一切执着,心就如同虚空。这句话讲的太好了!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就是说:你若能离一切妄想,你的心就能如同虚空广大,这样我们还执着做什么呢?即是如来平等的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陀罗尼,是梵语,译云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圆觉,是法,此法能总一切法。大方广,是义,此义能持无量义。陀罗尼三字是总,大方广圆觉五字是别。故法、]我们说“圆觉”是法。

[义、]“大方广”是义,法,“圆觉”是法。义,“大方广”是义,[总、]“陀罗尼”是总。[别]“大方广圆觉”是别。[为名。名题取别遗总,]名题就是本经之题,取别遗总就是,如果取别,取这个“大方广圆觉”那么,总就简略,总就是“陀罗尼”[故略陀罗尼三字。]就是说我们这部经典,叫做“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三个字没有安排下去,取别,就是取“大方广圆觉”遗总就是没有把“陀罗尼”安排下去。《圆觉经》另一个经题也可以叫做:

[二、亦名修多罗了义,是境]境界,境界是在外面。[智]是在内心,境智[相对]就是一对,以境跟智慧[为名。修多罗,此云契经。]中国话叫契经,“契”就是合。[如来所说,契理契机之教,]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契理是合理,合什么理呢?合诸佛所说的道理。契机就是合众生的根机,如果诸佛所说的,不合众生的根机,所有的说法都浪费时间,不合嘛![乃诸经通名。]诸经就是一切,一切经典都有这个“经”字。[权渐之经,]“权”就是方便,“渐”就是根机陋劣,有次第的修持法。权渐之经,用方便、有次第说法的经典,[名不了义,]不了义就是不究竟解脱,只能达到某一种阶段,是佛为了暂时满足众生的根机,暂时方便,所以叫做不了义。[圆顿之经,名为了义。]“了”就是究竟的意思,畅怀诸佛之本怀,名究竟了义。了义就是讲实相法,没有方便法,单刀直入,一下子就讲实相法,没有在那边方便、善巧,没有!

[上称此经,为十二部经,]十二部经不是十二本经,而是叫做十二分类。有一个出家大约二十五年的比丘,现在已经往生了。人家问他,请问法师!十二部经是什么意思?他就回答:十二部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弥陀经》等等,我说:哇!这样子哪算得完?佛陀讲的经总共有三、四千本,如果从大藏经翻出来,一部一部算,光是在《阿含经》里,有时候一页就是一部经、有时候几个字就是一部经,那没办法算。整部大藏经里,经典可多了!他出家已经二十五年了呢!这就是不懂,没有亲近善知识,就不解佛法的真义。十二分类,分类的意思,现在藉一个比喻来说,譬如就大学来说,大学有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农学院、技术学院,等等分类,这样听懂了吗?工学院里面又分电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等等,分成种种科系。所以,十二部经是十二分类。

再举个例子,问:人有几种?有黑人、白人、黄种人,黄种人又分成什么?有亚洲人、中东人。亚洲人又分成日本人、中国人、台湾人等等,这样分类。这样比喻就听得很清楚。[清净眼目。]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以《圆觉经》为眼目;眼睛是灵魂之窗,除非你斜视,不然那是我们真正的窗;如果斜视,那就另当别论。清净的眼目,不是近视的眼目。[修多罗、即十二部经,了义二字,乃指其间所诠,]“诠”就是解释,所解释的道理。[圆顿之法义。]圆顿法的道理。[即所照之境,一一皆悉能了,即能照之智,故为清净眼目,故境智相对为名。]境界跟智慧相对为名。

[三、亦名秘密王三昧,]在这里要注意,“秘密”不是很神秘的意思,意思是说《圆觉经》叫第三个名字,为什么叫做秘密王?就是因为这个境界太高了,唯佛能了,所以叫做秘密。对一般凡夫、二乘人、初机菩萨,可以称为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测不可思议佛的境界,叫做秘密王。简单讲:佛是自在,而我们众生是不自在。[是动定无碍为名。]动中跟定中都无碍。我们众生怕外境现前,所以,尽量来打坐、摄心、尽量远离;而佛是无碍,他无论在何处,都能够在定中。[三昧,乃诸定总名,此翻正定。]加为什么要加一个“正”意思就是:具足智慧的定。他这个定不是只有定,若只有定,就不必加一个“正”定当中充满了般若智慧,才叫做正;外道也有定,那个叫做邪定,生灭法,不能证得实相,没有般若智慧的定,叫做邪定。

[权小所修,]“权”就是浅机的菩萨;“小”就是小乘,所修。[有入、住、出,]的分法,若有入定、住定、出定,[不称秘密,以可测故,]“可测”就是可思议。[亦不称王,]为什么不能称王?[不自在故。]王很自在,他最大;王自在,没有人敢管他,所以叫自在。一般大臣就不自在了,要服从皇帝,所以,可测不称王。[诸佛菩萨之定,无有入、住、出,乃即动而定。所谓“那伽常在定,]那伽常在定,有两种解释:一个叫不来,一个叫无罪。就是说他没有所谓的来跟去、生灭的定,不来就是不生不灭。无罪的定,“罪”就是业障,没有业障。那伽常在定就是说:心中证得实相,无有烦恼的定、无罪的定、不来的定;不来就是不去的定、就是不生不灭的定,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无有不定时。” ]证得这种定,动静都无碍,无有不定时。[是动不碍定也。]“动”就是造作,一切的行住坐卧,都不障碍我们的定,就是由空性悟到极点。

如果你要修空性,要修到毕竟;毕竟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连动一个起心动念都没有,朗然照天地,清清楚楚,那才真正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亦乃即定而动,]就是说在定中,也不妨碍他的行住坐卧。[所谓“不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诸威仪就是表现得非常庄严。不起灭尽定就是没有一个入定、出定的生灭的定,他本来就常在定。灭尽定就是阿罗汉的定,阿罗汉的定,进去,有时候出不来,不能自在;不起就是自在,他不必运用入定的功夫来现出威仪,不必,他当下动静都一如。[是定不碍动也。堪称秘密与王,非权小之所能知,而得自在神用故。是动定无碍为名。

四、亦名如来决定境界,是真如不变为名。]这本经亦名如来决定境界,如来就是佛,诸佛菩萨决定的境界,就是一点都不迷惑。这是真如不变为名。[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无来去,则法身充满于法界,]菩萨!如何才能达到无来去?很多人体会不出来:我从台北到高雄明明坐了四个半小时火车,怎么说无来亦无去呢?这明明有,怎么说无,我实在体会不出来!诸位!无来去就是不起心动念;第二无分别心,走到哪里都平等心;第三悟到毕竟空性,虽有来,来毕竟空,去也空性,走到哪里都依毕竟空性接纳一切,叫做无来去。则法身充满于法界,[常住不动,即是如真;决定境界,亦即真如,]“真”意即不是假,我们的本心叫做真,“如”就是不动,我们的本性是真实性的、不变的。

[以不变故,称为决定;灭妄显故,]灭这个虚妄,显真如。虚妄不能灭,讲“灭”是一种方便说,虚妄本无。灭妄就是说智慧生起,自然就没有虚妄;就像水若平静,自然无波。不是说不有波浪,又说水面很平静,不必这句话,没有波浪,就恢复平静的水面;没有妄想,本来就是我们的本性。[名为境界。如《普眼章》:一真法界,]一真就是绝对的意思,绝待,不经任何的比较,[直指本觉灵源。]就是我们的本性,[文云:“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无量无尽的虚空,因为我们的觉性而了解,显发就是我们对虚空就加上了一层智慧。[及至观行成就,影像销灭,尘影既销,空元是觉。]观行成就,就是一直观照观照,影像销灭,影像就是我们的妄想。我们的眼睛看外境,执着这个外相,以为真实,就落入印象了!落入印象,以为是真实性的东西。

所以,这个影像就是我们藉着外境而自己想像,就是我们所讲的一些记忆上的残影,叫做影像。消失了,因为有时候人都会烦恼,有很多信徒都来找师父,今天也有一个人来:请问师父,我最近作了一个梦,梦到讲堂的佛像大放光明,梦见师父全身闪闪发亮,师父正要教我结手印时,邻居的狗突然叫,我就被吵醒了!师父!那个梦代表什么啊?我说:依你看,代表什么?我不知道。人生已经是假相了,更何况是讨论梦这种妄中之妄?所以,我不讨论梦境这种东西。梦见佛,你也不必太高兴,有时候是魔现境来干扰你的;不过,我们目前还不够资格着魔,要着魔,也要有相当功夫的人。魔才会找他,不然魔找你做什么?要着魔,也要有资格才着得成,不然想着魔也没办法!今天有一个父亲带女儿来,他女儿精神有点不太正常;也不知道他向谁打听的,不晓得为什么现在都介绍到这里来?他说:法师,我听人家说,您只要端一杯水,然后念一念,一弹,什么毛病都会好!

我说:吹牛!我哪有那么厉害?若这样就能治病,不然换你们念一杯给我喝,若是真的,我自己怎么还会胃痛呢?那是说如果卡到无形的鬼魂,那就真的有效。像那天有一个人被狗附身,来到这里,拜佛的姿势就很像狗,她平时很正常;是个女众,我走过去,手往她的头上一摸,都还没开始念咒,她就停下来了。为什么?因为师父这支手整天都在念佛,我在房间里自己打佛七。你想想看,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念阿弥陀佛,全身怎么会不放光?手一摸,她就消灾、就OK了!不是我行,是我整天都念佛,我都观想放光,踏在莲花上;人家是绕佛,我是绕一张沙发,每天都在房间里面自己打佛七,有空就念佛。所以,我并不是很有修行,但是,佛知道我很虔诚。所以,我们若要为人加持,很简单,只要认真念佛就好。我把手往她头上一压,没有念咒就安静下来,接着再持咒,没多久她就醒过来了。那就是真正被附身,那个念了才有用;哪有带精神病的人来叫我加持,我哪有办法?

我问她:你哪里不舒服啊?她就看着我笑,也不晓得在笑什么,我每次都遇到这种人,很糟糕。以后不要介绍这种人来,不知道是跟谁打听的?听说这种人初一、十五就会发作,其实我们人都是自己心理不健康。所以,尘影即销,我们没有了妄想,当然影像就就消灭了,我们如果有大智慧;有人说:看经典不是修行,我告诉你:看经典、听经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听经,他当下这一念与理性相应,没有烦恼,就是在用功。有的人认为听经不是在修行,一定要去跪在佛前才叫做修行,这就是将解跟行分为二。改变我们的观念,使我们的内心没有烦恼,我们现在就是在修行。听经闻法就是在修行,没有烦恼就是在修行,听经闻法能令我们法喜充满。空无是觉,元就是,本来就是我们的觉性,虚空也是我们的觉性;觉性遍满虚空界,你没听过吗?

《华严经》说:觉性遍满虚空界;唯识学讲:性识周遍法界,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意识,周遍整个法界。悟道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上山下海,他都开悟;悟道的人,无论接触什么境界都悟,就算他快被斩头了也一样!祖师大德讲了一句话:将首临白刃,犹如斩春风,就算头快被砍下来了,跟没有一样。悟道的人,大彻大悟的人,有跟没有都是一样,他结束这个生命,一下子就解脱了,诸佛都示现生灭法,何况凡夫?诸佛菩萨契入空性,遍满虚空界。空元是觉,空性它本来就是有觉悟的自性存在的。[显,即空销觉现;]我们以为那个不可知的顽空,消除了,觉性就出现,就显现出来。

[发,即妄尽心开,]虚妄尽,心就开,[俱无边际。]“俱”就是都是,都是无止境的。[如《楞严经》所云:“闻复翳根除,]听闻了佛法以后,我们的眼睛的毛病;“翳”就是烦恼,烦恼就除掉了。翳根除,眼睛有毛病就遮障,心中如果有烦恼,就遮蔽我们清净的本性。翳根除就是眼睛的毛病除掉,也就是比喻烦恼除掉了。[尘销觉圆净,]我们那些想像、没有必要的妄想,如果把它销,就是融入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变成妙用了。用我们的智慧一观照,本来就没有,妄想本来无根嘛!

所以说消归自性就是这个意思,归无所得。“尘”就是表示微细的烦恼,“消”就是除,或者是融化、除掉;觉圆净,我们的觉性就圆满、清净了。[净极光通达,]清净到极端的时候,我们的光,就是内心的智慧的光就通达。我们常说:业障很重!业障重就是表示烦恼重,智慧不开的意思。[寂照含虚空。”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同时包容一切的虚空。[是真如不变为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圆觉经》第五个经题,[五、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是藏性随缘为名。如来藏,是佛性在缠之称,]我们都有一个清净心,“缠”就是烦恼,受烦恼的束缚,我们的清净的佛性被烦恼绑住了。[能依此出生诸佛,]产生诸佛。[谓如来之性,含藏其中。自性,即不变之性,无始迄今,]“迄”就是终点,没有一个始,没有一个终,一直达到今天。[不曾变灭而差别,即随缘之用。]就是不曾变灭而差别中显这个平等,我们清净的本性如如不动。而在差别当中显示平等,那就是随缘之用。[如《弥勒章》之五性差别:一、声闻性,二缘觉性:]根机有差别,有声闻的根机,叫做声闻性;也有缘觉的根机,缘觉性。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如果一切众生能够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先摄身跟口;但是,心的道理还未明了,还没有悟到无生,叫未断理障。事障就是先持戒,事相上先不去犯,然后慢慢的再断理障,慢慢再悟到无生。[但能悟入,声闻性,与缘觉性。]只能入声闻跟缘觉而已。[三、菩萨性:]菩萨的根机。[若诸众生,勤断二障,]就是事障跟理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二障断灭,]事跟理都去除、放下。[即入如来微妙圆觉。四、不定性:一切众生,已知本具圆觉,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不同。]

意思是:我们本来就具足圆觉,但是,因为各人修行的因地发心不同,所以,有顿根跟渐根。[若遇如来,]算是外缘好,遇到大善知识,如来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根机无论大小,[皆成佛果。]现在佛不在了,那没办法。只能遇个矮师父,没办法,多忍耐一下;不过,矮归矮,还算不错啦![五、外道性: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有的人喜欢乱闯乱撞,到处跑,意思是:一直想要追求真理,结果闯进了外道,很惨!我们一生当中,要遇到正统的佛教,是相当的难![邪师过谬,]这是邪师的过失,[非众生咎,]那不是众生的过失。

[是名五性差别。]所以,我们遇到正统的佛教,这不是一佛二佛所种的善根,太不简单明了![如《净慧章》之五种随顺:夫净觉离念,本无生灭,]我们清净的觉性离念,注意听!离念不是离妄念,不是无念。离凡夫的妄念,不是没有圣人之念,圣人之念就是无念,就是妙用现前。你不要说:离念,像死人一样的,那种观念是错误的!净觉离念,清净的觉性,是离开一切凡夫妄想之念,它本来就没生灭,就是没有凡夫的执着跟分别心的意思。[良由最初一念,]最初是假设的名词,人类无法探讨最初,只好用一个假设。[无明妄动,迷真起妄,]迷真心,起妄心。

因此令此心,[遂令此心,生、住、异、灭,]让我们的心变来变去,生、住、异、灭,简单讲就是生灭、就是执着。在每一个动念里面,都是一种执着性的执着,生灭变化的一种执着。[四种梦心,]梦心就是不可得,生无生性,住无住性,异无异性,灭无灭性;生性本空,住性本空,异性本空,灭性本空,是故生、住、异、灭本不可得,名四种梦心。[从细至粗,微著不同,]“著”就是显著、粗的意思,微细的念头跟粗糙显出来的念头是不同的,叫微著。“著”就是粗的念头,“微”就是细的念头。就是从细的念头一直变化到明显的念头;[先际最微,]先际就是始,一开始是很微细的,叫做先际。

[名为生相,]生相无明。[即是业相。]所谓的业。[中间二三,]就是住跟异,[名住、异相。住相有四,即转相、现相、及智相、相续相。异相有二,即执取相、计名字相。后际最粗,]“后际”就是最后。[名为灭相,即起业相。]起业就是造业,开始要造业,起身业、起口业、起意业。[今因本觉,有不思议内熏之力,熏起厌求之心,]知道生死无常,知道今天追求这个世间不是办法,整天斗争、战乱,不是办法。[又因真如,所流闻熏教法,熏于本觉,益信解力,]“益”就是增加、增强,增强我们的信心,跟了解的力量。

[损无明能,]“损”就是破坏,它会破坏无明的能力,渐渐能够破无明。我们别说是到破无明了,光是有学佛跟没学佛那就真的有天壤之别了!不用谈到学佛深或浅,以前我没学佛,都一直当作这个身体是真的,整天充满了希望,认真读书考试,打算要去荷兰念博士,打算考公费留学。整天都想要出国留学,回来后有一番的成就,干大企业。因为一直认为这是真实的东西,世间人叫做光耀门庭。没有学佛就是这种心态,当行政院院长,卫生所所长,出门就很神气,对不对?没有学佛,所有的生命就是这样;现在听到佛法,知道这个身体是假的、生命是暂时的,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法身慧命;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永远的佛性,这样我追求那些假相就错了!

光是说到过去以为这世间是真的,到现在知道世间是假的,你看,这个心情就有一百八十度的不同,那感受完全不一样!以前无聊时,人家约去歌厅、舞厅,现在学佛,看到那个没作用,去那里做什么?光是这样,灯光一闪一闪,正当的光线不看,在那里跳啊跳,跳到最后还是得死啊!那些跳舞的女众,将来哪个不必死的?所以,那个感受性就不同,眼睛看出去,一看都是如如不动,这统统是假相,是生灭法、是骗人的东西,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是大彻大悟,那些都没有作用。以前电视里有选美大会,会穿泳装,提前一个小时我就在那里等看选美!现在知道了,她们不可能比观世音菩萨更漂亮;没什么差别,到最后,还是会而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到最后,牙齿照样掉光光,皱纹多到连妆都上不上,一看就透视。

所以,它能够破无明,佛法这种东西,这个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佛道、觉悟,这种东西才是我们永久性的东西。[渐向心源,]渐渐会找到我们本来的东西。[始息灭相,]慢慢的会停止这个灭相,起业相,造业;[终息生相。]到最后就停止生相无明。[生相无明一破,则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无所动。]动是你自己的错觉,一切世间本来不可得的东西,你强迫自己去迷惑,这样哪有办法?[今无始静,平等平等,]也没有一个开始的所谓的静,平等平等。

[无别始觉之异,]也没有所谓不同的一个开始的觉悟之异,没有所谓一个开始的觉悟的差别。为什么?始觉本觉合一,[始本合一,]就是始觉、本觉,开始觉悟就是本来的悟;本来的悟就是开始的悟。那就是没有所谓的开始,始本合一嘛![称究竟觉。]究竟的觉悟。[一、明依位渐证:从信位、贤位、圣位、果位。]贤位就是住、行、向;十住、十行、十回向叫做三贤位;十信位、三贤位、十圣位、果位就是佛。[二、明亡心顿证:]亡心就是一切妄念、我法二执统统放下,[名为五种随顺觉性。此与五性差别,皆约生灭门中,曲成圆觉之义,]曲成就是方便委屈一下,简单说它是圆觉,其实不是究竟的圆觉,它还是生灭门当中的圆觉,就是暂时性的委屈一下,就是不究竟的圆觉。[是藏性随缘为名。]这就是我们如来藏,本来如来藏性,随一切的因缘来取名。

[因是经共有五名,循名]就是依名,按照这个名字[自必核实,]“核”就是检查一下,核对一下,是不是实在的符合这一本经的名相?按照这一本经典的名相的名题,这题的名,我们当然要检查核对一下,是不是符合圆觉的道理?[汝应奉持之,]你们要好好的奉持。[而得自他两利也。然答奉持之问,若以文显,则不妨因说经名,]不妨因说经名,因为说这个经典的名字,“名”就是题目,经典的题目,这个名。[承其文势,]按照文章的情形,[便于此答。]方便在这个地方回答。[若以义求,]如果按照道理来说、来求。[则在后顿渐门中。]则在后面顿渐门当中发挥。[初答名字竟。]意思是先讲经题,后来在经文里面就有讲到顿或者是渐。

[戊二答所至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显”就是开示,都是开示如来的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不得了!这部《圆觉经》不是普遍的经典,只有佛能够完全讲出来。

[此答所至。是经]就是《圆觉经》[唯显如来境界:唯显者,独显也。]“显”就是开示。[如如来所证境界,不离本起因心。]他所证的境界,当然是他因地发如是心,才会完成如是果觉。[如《文殊章》,文殊请问:愿为此会,诸来]就是一切,一切来参加的[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说于”就是探讨,探讨佛本来起清净之心,[因地法行。说十方诸佛如来,最初根本,所起之清净因地法行。所云清净者:]我们的清净,[即圆照本体,由来无染,清净觉相,],我们本来就没有污染,今天我们的烦恼,菩萨!万法唯心造,你冷静的思惟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亩田,就是八识田中,这亩田要下什么种子,完全操之于已。我的八识田中,今天要仇恨、要占有、要起贪嗔痴的念头,那们,这亩田所落下去的,都是贪嗔痴的种子。我现在学佛了,不要这样,学佛我现在不要起这些念,我不起贪嗔痴的念头、不起执着、不起种种恶的念头,那么,我这一亩田所种下去的,都是清净心的念头,这亩田将来到最后收成,就是清净的果报。很简单,所以,我告诉诸位:不相信因果的人,是大愚痴的人,你现在起心动念都是因果!

你相不相信?很简单,我看到一个人,我恨他,我恨他这个念头,因就放在心里,然后逢人就说:我恨他!因为二十四个小时都一直讨厌这个人,一直恨这个人,他愈讲,落入八识田中的种子就愈多,每天都在薰习这个恨;又到处说我恨他,培养这个恨的薰习力量,等到以后遇到,二人为了小事发生口角,起冲突,一气之下拿刀刺向对方,闹出人命来。这不是因果吗?你开始造恶,因缘果报就现前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一念仇恨的心,他侮辱我们,我们感谢他,转念:因为他侮辱我们,让我们学习忍辱、学习佛道,一切因缘生因缘灭,不可得,放下,放下,不能有恨,以后看到他:我很感谢他,我很感谢他,我怎么会杀他?

那就不必负这个错误的因果,很简单嘛!哪有说没有什么因果?你今天来听经闻法,你所有八识田中都是清净的种子,这就是因;你明天又欢喜心来听经,这就是果,因果因果,都连锁的。你今生听经,现在欢喜就是因果,因果有三世的、有刹那的因果,很简单的道理,不困难。菩萨!修正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念头,就是大修行人!记住师父的话,念头不转变,卡死在那里,你虽然念佛念很多,也不是一个大修行人。十方诸佛如来,最初的根本,所起的清净因地法行。

所谓清净者,就是圆照本体,由来无染,清净觉相[为因地心。上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迷真起妄,妄见众生。]虚妄看到众生,[妄体元空,]“元”就是本,虚妄的体本来就是空性,是你多余的执着。但无心于万物,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你的业识,所变现出来的东西。你硬要一直错觉,分别跟执着说这是真实性的东西,追求不到就一直哭泣、痛苦,一直烦恼,这难道不是本来就空,是你多余的烦恼吗?所以,妄体元空,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实在性的东西。[全是本觉清净心地。法行者:即称清净法所修之行也。]“称”就是合于清净法[所修之行也]《大集经》这段话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把师父心中的感受、要讲的话,讲得淋漓尽致,也把一个修行人跟非修行人,讲得一针见血!如饮甘露!

[《大集经》说:“若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三部经,乐为四众,敷扬广说,]“敷演”就是所谓的阐扬,“敷”就是所谓的开放,阐扬佛经的道理叫做敷扬;广说,为人讲经说法。[思惟其义,]思考佛的道理。[是名乐读,]就是欢喜去读经而已。[乃至是名思惟,]只是思惟经典而已,[不名]依[法]修[行。]还不是一个真的依法修行的人。再讲一遍:如果有比丘喜欢读诵十二部经典;所以,我才跟诸位说:有的人爱看《无量寿经》,整天都在读经,念《地藏经》、《金刚经》。十二部经典,乐为四众,而且说法,思惟其义,很喜欢的读,乃至是名思惟,不名依法修行的比丘。

[若有比丘,]若是有比丘。[能观身心,]能够观照身是毕竟空,心妄想不可得,[乃至境界都息,]一切境界统统没有作用,不能牵制、不能影响到你。都息就是都不受到身体、心灵、外境的影响,知道它本来就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永离烦恼,]当下就顿悟。[其心寂静,我则说之,名为法行。” ]我说此人确确实实是真正依法修行的人。[然菩萨所请说者,意云求果者,必观于因。因若非真,果还是妄。如造真金佛像,先须办得真金,成像之时,体无增减。故请说本起因地,以为万行所依也。后佛答: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是知佛所证境界,果海还彻因源也。]

就是他虽然证到果,但是,回光返照回来,还是不离开因。“彻”就是通达,果海还是通达于因;“源”就是水源、根本。果一定通达于因,因一定要通达到果。[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者:唯有佛之与佛,乃能宣说故。说无明等,皆无所有,正是佛境显现。佛境若不显现,诸妄何得即空;诸妄不空,焉彻觉源,圆觉根源,即是一心。故《涅槃》云:“寂灭者,名为一心。” ]我们的心能寂灭,就是一心。[《华严》亦云:“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 ]

注意听,这个正道,不是智慧之道;这个正道叫做菩提之道,不一样。意思是说:你若不能了解我们这颗清净心,不生不灭的涅槃心、寂灭的心,你要如何了解菩提正道呢?根本就不可能,你要完成佛道,根本就不可能!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首二句,先叙能流布人,]就是说菩萨,不然就是末法的众生。[第三句,此叙所流布教。]依此修行,按照这种法门修行。[前问: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似唯显利他。此答依此修行,并显两利。]不但自利又利他。[正见自受持,修自利行,又能流布,修利他行,故曰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者:即依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生信、发解、起行、证果。至于佛地者:以此经唯显如来境界,]《圆觉经》都是在显示如来的境界。

[身心寂灭,]身心寂灭不是否认的意思,而是透视他,一切法不可得,你不要起心动念去执着身,或者是执着这个心,或者是外境,那都是不可得的,是妄想、分别、业障所显现出来的假相,不要执着。[平等本际,]本来就平等。[凡圣身心,取相似异,]你若有执着,就会变成不同。[相皆虚妄,当体寂灭,寂灭故平等,皆同一圆觉本际。觉体无异,]觉性的体性无二。[用随体遍,]妙用是随体横遍。[圆满法界,随顺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智慧愚痴不二;众生诸佛不二;]所谓不二就是同一颗心的意思,你现在生死是这颗心(妄想心);以后你证得涅槃,也是这颗真心,妄心是迷,真心是悟,真心妄心不二心,看你会不会运用而已。

我们大家实在都是宝贵之人,有大智慧,拥有真理的人;但是,我们却不会运用,变成穷人、变成可怜的人。[依、正、自、他,悉皆不二。诸佛如是,故因修得证,必至佛地。二答所至竟。

戊三 答奉持

己一 法说

【“善男子!是经,]《圆觉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教就是你若了解《圆觉经》的道理,一刹那之间就完成佛道。[顿机众生]在刹那间就能悟道,这叫顿机的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也可以渐渐修,总有一天能达到顿悟的境界,只是时间尽早的问题而已。[一切群品。】]“群品”就是众生,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因为人种太多,干脆用“品”来分类。

[此答奉持。是经名为顿教大乘者:顿教,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这个太简单了,我适合修这种行,我比较懒,不适合常常念经;有的经典份量很大,以前念《地藏经》,第一品,念十页就翻到后面看看,还这么多!我比较懒,不喜欢诵经。我修行比较喜欢怎么样呢?喜欢单刀直入,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所以,如果有人打破碗,我一定不会惊叫起来。遇到紧急刹车我也是连声的念阿弥陀佛,很大声,每一句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我的特性,比较懒!

听说有的人一天诵七遍《无量寿经》,吓死人!诵一次《无量寿经》要两个小时,七遍要十四个小时。他为了什么呢?为了要诵满几万遍,因为听人家说,念十万遍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不了解自性上的东西,整天就念经。人家六祖听到一句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OK!一句就解决,哪像我们在这里搞了老半天!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这才是我要修的法门,快速、直接,轻松、简单![不依地位、]就是不依信、住、行、向、地,[渐次而说,总不说法相,唯辨真性。]

不说一切外相的东西,只辨这个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绝言就是不必说,不用讲。菩萨,我们修行若能达此境界,什么样的境界呢?修到眼睛所见的统统顺眼,受到任何委屈,也不解决,很欢喜心,无论一切事相、一切道理,统统无生,我们都能够将它消化,一念不生,统统不要去臆测、猜测、推论,与我们无关的,统统不要去干涉别人,你看这种日子是什么日子?真正无业。今天你有业,都是自己造成的,特别是哪张嘴。那张嘴守不住,不该说的话老是从口而出,不然就是心里烦恼,闲着没事就多少造一点恶业,这个绝言的功夫不到!

什么是绝言?心能够无生,而且沉默,耐得住一切委屈,这不简单!绝言就是不二,不二法门,不必说嘛,就是这种东西。你知、我知、佛知,开悟的两师徒见面,哈哈哈,相视而笑,师父就说:你知我知,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也听不懂!开悟的境界,唯证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要修行说难很难,要说简单,其实是一念之间而已。[五法、三自性皆空,]相、名、分别、如如、正智。“相”就是事相,外面的相。

第二个是名,我们说相,接着就要安排一个名字称呼。第三就是我们的分别心。第四如果透视,就是如如不动的如如。第五叫正智,到最后圆满智慧,五法。三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学过唯识学的人都知道。遍计所执就是所谓虚妄的执着,周遍计度,执着的意思。依他起又叫做缘起,藉着条件而起叫做依他,“他”就是种种条件,依着种种条件而起,叫做依他起性,也就是缘起无自性。圆成实性,一切的智慧究竟圆满,三自性。

[八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叫做二无我;简单讲就是人空、法空。[俱遣。]统统除掉。[诃教劝离,]“诃”就是排斥、诃责,教他们要远离虚妄执着的八识、二无我、三自性。[毁相泯心,]“毁”就是破相,泯心就是灭掉,灭掉妄想心。

[生心即妄、不生即佛,故名为顿。]你冷静看看,你什么事情都不要起心动念,统统用一颗欢喜心试试看,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世界、何等的日子!如果你找到了喜悦,你就找到了真正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不生不灭的本性,本来就是一种很喜悦的生命。喜悦是生命的本质,喜悦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不是苦恼,苦恼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

[大乘者:乘,是车乘,有:小、中、大三乘。如《法华经》,门外三车,羊车是小乘,喻声闻;鹿车是中乘,喻缘觉;牛车是大乘,喻菩萨。]以前我们常常讲到。[又此不独是大乘,且是最上一乘佛。谓是经唯显如来境界,今名大乘,即法华之大白牛车,乃真大也。]绝对的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顿机众生,从此开悟者:谓此等众生,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今生才出头来,]就是产生这个种子,[便能出口惊人。

如六祖大师,初到五祖会下。

五祖即问:汝是何方人,来此欲求何物?

答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来此欲求作佛,不求余物。]我只求作佛。[

五祖曰:汝是岭南獦獠,如何堪能作佛?]獦獠就是偏僻荒凉、没有开化地方的人。

[答曰: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我虽然是出生在野蛮的地方,[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知是法器,不与多说。乃云:此处要作苦行,汝到米房舂米去。]这个在六祖坛经都讲过,师父就简单念一下。[

六祖身小,碓重踏不起,]碓就是舂米的用具,[腰间要系一坠腰石,]这样可以增加重量,[才踏得起,于是米房做米八月余。

五祖一日忽见惠能,谓曰,吾思汝之见]就是你的看法。[可用,]你很有高见,你很有根机,是个法器,可用,堪称法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答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

五祖越日白众,谓吾年已老,要汝大家,作偈一首呈吾看,若悟大意,即付汝衣法,绍继祖位。

当时众皆相谓: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等可以不做。

神秀有偈,不敢送呈,经四日十三度。于是思惟,]想了又想,[若不呈偈,]交给师父,[终不得法,遂于半夜三更,写在方丈步廊壁上,从他和尚看见,若道是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出来说是我作的。

[次日五祖见偈,知是神秀所作,惜未得入门,不见自性。]没有见到自性。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依你的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无上菩提,须得言下,]当下在说话,就是一切妙用现前。[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不滞,]滞就是停顿,不会停顿。[一真一切真。汝且去!]你可以去休息了。[一两日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吾付汝衣法。

神秀退后,神思不安,]想来想去很不安,[又经数日,作偈不成。]作不出来。

[复有两日,有一童子,诵偈]诵神秀作的偈。[至碓坊过,]舂米的地方。[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是未见本性,请童子复诵一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要常常扫,扫到几时?像我们这种懒人,一次就解决,常常扫,要扫到几时?一切法不可得,就解决了!何处惹尘埃,对不对?勿使惹尘埃,这样还没办法,这个不必请五祖来,我来看也知道这个没有见性。的确如此!本性是纵横自在,要怎么惹尘埃?本性本来就空寂、不可得,可能惹尘埃?一切都是我们妄想所产生的东西。[遂问童子,此偈谁作?童子即将上事告知,是神秀上座所作,书于方丈南廊壁上,]走廊的墙壁上。[五祖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我于此舂米八月余,未曾行至堂前,望上入引至偈所。

适江州别驾]别驾就是自己驾一辆马车,就是我们所讲的刺史,有一官半职。正好遇到江州的一个官,叫做[张日用,在此看偈,惠能因不识字,乃请别驾一诵,]这官员一诵,[与童子一样,遂即叹气一声。]

意思是说没有明心见性。[张问其故,]你为什么叹气呢?[答曰:“我亦有一偈,可惜我不能书。

张曰:汝念我听,我为汝书。

念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已,张与众人,无不惊怪,嗟叹不已!]非常惊讶![各相谓言:]大家都这样说,[奇哉!不得以貌取人。

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害他,遂将鞋底擦了偈,曰:亦未见性。]这个师父很聪明,怕人家害他。[众以为然。]大家都相信师父的话。

[次日五祖,潜至碓坊,见惠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米熟否?

答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欠筛,只缺师父的印证而已。

[五祖以杖]敲三下,[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意,三更入室。祖以袈裟遮围,]遮起来,[不令人见,]怕人家害六祖。[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在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大悟,在他尚未来见五祖以前,在卖柴时听人家诵《金刚经》,他是有所悟,那叫做解悟。这个地方是证悟,不一样!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有所悟,这是解悟,但是,还没有大悟!在这里,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哎呀,这个本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这个本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这个自性实在是[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不了解,我们这颗不生不灭的心才是修行的心,才是我们起步的开始,真正成佛的因地心,那么,一切学法无益。为什么?只有增加一些经验而已,不能解脱生死。[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有情就是众生,有情的众生,如果下菩提种,因地果还生。因为他有这个因地的菩提心、因地心,到最后果就会产生,一定会按照因地的发心,与果地的觉悟是相同的。[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石头等等是无情物,本来就无种,它无性、无情,无佛性,当然就不能产生菩提的果觉。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此土就是中国。[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相信他是第几代祖师。[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证,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止就是到了你这一代,就不要传下去,[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悬丝就是一根头发绑很重的东西,随时会断掉。[汝须速去,]赶快离开。[恐人害汝!

惠能启白:向何处去?

祖日:逢怀则止,遇会则藏。]逢怀就是怀集县,你碰到怀集县就安住不要动;遇到四会县,就藏起来。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南中就是岭南,本来是岭南的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我不识路。

[五祖云:汝不须忧,吾自送汝。送至九江驿边,]驿就是我们现在所谓停船的站,以前来往都是骑马,下了马就是坐船,[祖令上船,祖把橹自摇。]“橹”就是桨。

[惠能曰: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

祖曰:合是吾渡汝。]“合”就是应该,应该来讲是我度你,叫做合。应该是我来度你,怎么是你来帮我摇船呢?[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祖曰: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大大的兴盛。[汝去三年,吾方逝去,]三年以前,五祖就知道自己要往生了。[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不要太快说法,[佛法难起。]因为佛法的因缘不简单,要遇到因缘、遇到根机利的人,不然有人会害你,法反而传不下去。[

[惠能别祖南行,五祖归,数日不上堂。

众疑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是不是无病?是不是没什么烦恼呢?[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

问曰:谁人得之?

曰:能者得之。]这个“能”就是指大彻大悟的人得去,有能力的人得去,当然是这样。

[众乃知,]大众乃知,[欲追夺其衣钵。

有一僧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为众人先,]因为身体强壮,[追至]江西[大庾岭,趁及惠能。]“趁”就是追,追到了,将军一定跑得比较快嘛。惠能个子小,而且没骑马,只是坐船。

[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这是五祖传给我的信物,[可力争耶?]怎么可以让你用强夺的力量夺去呢?力争就是可以用强力夺去吗?

[能隐草莽中,]草丛中,[惠明至,提掇不动。]这个“掇”同“夺”,夺不动。

[乃唤: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这个人也算是很不要脸,本来实在是为衣而来,现成马上改口了;改说为法来,也无妨啦![惠能遂出,坐盘石上,]坐在石头上,[惠明作礼。

惠明云:望行者为吾说法,惠能曰:子]就是你,[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屏息”就是放下,别说世间有很多苦恼的事你放不下;包括你放不下的事情,统统要放下![勿生一念,]统统不要想,[吾与汝说。明良久!]惠明端坐了一些时间。“良久”就是一下子。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就是这个时候,[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未生前的面目,你母亲还未生你之前是什么面目?就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佛性。你只要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不要落入观念里面,平等心,那一念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惠明即时回光返照,言下大悟。]你看有多快?人家一句话就解决了,大悟啊!我们也是大“雾”。我的根机,我适合这个,适合言下大悟这种法,要我整天诵经典,那没有办法!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你跟我这样讲,我就开悟,这个是不可思议的法,还有密意吗?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我若跟你说,就没有秘密,[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你的秘密——不可思议的佛性、清净心就在你身上。

[惠明曰:明、在黄梅,]就是在五祖那个地方。[实未省自己面目,]省就是还没有悟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黄梅就是五祖,同拜一师。善自护持,你要保持这颗清净心。

[明又问: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就是江西省的袁州,“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县,袁州县。你到江西逢袁州则止;袁州有一个蒙山,遇蒙则居,你如果遇到蒙山,就在那个地方住下来。

[明礼辞,]辞别。[回至岭下,谓趁众曰:]“趁”就是追,要追六祖的那些人。[向陟崔鬼,]我刚才跑到有岩石不平等的土山;岩石高而不平的土山,叫崔嵬。我跑到那个地方,竟然找不到六祖![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你们另外去找,他怕别人害六祖。[趁众咸以为然。]追的这些大众,都以为是真实的,就往其他方向追,当然是追不到。

[惠明后改道明,]惠明后来改名道明法师,因为要避开师父的名字。[以避师讳。]因为跟师父一样有“惠”,有同一个字不合适,六祖叫惠能,他叫惠明,他是因为六祖而开悟,所以,六祖可说是他的师父。

[惠能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广东省,回到他本来的地方。[无人知者。]没有人知道。

[此段公案,因顿机众生,从此开悟,能奉以自修,持以化众。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者:此经既顿渐俱收,]这部经既然顿根、渐根都收。[则迟速皆益,]都能得到利益,[如食少金刚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如五性差别,皆可成佛。]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不定性、外道性,[五种随顺,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以此经总摄渐修,一切群品故。]一切众生。[初法说竟。]我们前面所讲的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师父刚才跟你们讲的那句话:怎么样是真正的修行人?

怎么样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若有比丘,能观身心境界都是空性,永离烦恼,他的心能够寂灭,我则说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师父认为这段话太重要了!我们今天的是非、纷争,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后面的是流通分,劝告我们这部经的功德有多大。《圆觉经》马上圆满结束,我们也很欢喜,希望大家好好的念佛,以《圆觉经》为指归。我为什么要讲这些经典?因为外面一般的讲经,都是讲二、三天,那叫什么?那叫做方便开示,差不多都是讲故事,讲一般的开示,所以,难以深入经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己二 喻说]

先看这段:善男子!是经,就是《圆觉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的众生,一刹那从此就开悟;但是,亦摄渐修的众生,一切群品就是众生。这段就是表示《圆觉经》无所不包;现在再看本段这样才了解它的比喻。[【“譬如大海,]大海就是指《圆觉经》,[不让小流;]这个“让”就是排斥、拒绝,大海就是因为它不拒绝小河流,才能变成大海。也就是《圆觉经》无所不包,不管你修行小乘、大乘都受益。[乃至蚊虻]“蚊”就是蚊虫,“蝱”也是蚊子的一种;蚊蝱是比喻小乘的,蚊子吃的水比较少,表示心量小的小乘。

[及阿修罗,]阿修罗是比喻大乘。乃至小乘以及大乘,不论哪一种,[饮其水者,]就是只要他进来研究,进入圆觉,[皆得充满。】]只要他能听到《圆觉经》这个法,不论哪一种根性的人,能够吸收《圆觉经》的思想,皆得充满,都能得到饱满。意思是都能得到究竟解脱、究竟的佛果。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者:此乃喻教。谓万派皆归于海,江、河、淮、汉之水,无不汇归,然亦不让小流。让,犹辞也,谓辞之不容入。]“辞”就是拒绝,“谓辞之不容入”拒绝它而不能容下它,不容入。不让小流,当然就是不排斥细小的河流,也就是不拒绝,完全接受,不论你是哪一种根性的人,我都接受,这才是圆融的人。我们就没有办法象大海,[海必不尔,]不尔就是不如此,不会这样,海一定不会这样子拒绝你。大小河流它都接纳,[所以能成其大也。喻顿教必通圆教,统摄一切大乘教法,然不仅能摄大乘,乃至小乘,人天等法,亦皆普摄,故云不让小流。

此复喻机,因前教中,既喻大海,]大海[千流万派,无不容纳,故此机中,蚊虻,喻小乘;阿修罗,喻大乘。]不管小乘、大乘[谓此圆觉净法,]圆觉的清净之法,[众生皆具,根机大小,]只因[迷悟不同,但有得闻净法,佛性种子,纳在八识田中,时至机熟,自尔圆成佛果,故喻饮其水者,皆得充满。三答奉持竟。

戊四 答功德

己一 以宝施校量显闻经胜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意思是用七宝:金、银、琉璃、珍珠、琥珀、玛瑙,用这些七宝,多少呢?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用这种心来布施,这不得了![不如有人]不如有一个人,[闻此经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如听到这部经典的名字,[及一句义。】]其中的一句道理。为什么?你布施再多,只能得到世间的福!但是,你若有圆觉的大智慧,就能转凡入圣,这不得了!所以,印经典的功德无量无边,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要将法一直传出去。

法,一句相应,他就能入,说不定因此发心来修行,来吃素、来出家修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诸布施当中,法布施为最,功德最大。我们在施舍当中,若以无分别心来施舍、合实相来施舍,功德更是遍满虚空界。我们要将所听过的录音带、经典、书籍,到处与人结缘。

但是,要对方能够接受;对方如果不接受,你硬塞给他,强迫人家接受佛法,这不是办法,就像压着一头牛的头,叫它喝水。它不想喝,你硬要它喝,它会很痛苦,因此这样做反招毁谤。

[以此宝施校量。假使有人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刹土,]一佛刹土的意思就是一尊佛度化的范围,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非三千个大千世界也。]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以三次言千,故成大千。]小千、中千、大千,[初,积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就再乘以1000[次,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三、积一千个中世界成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土。以七宝积满,于是一佛刹,以用布施,其福多否?]这福报是不是很大呢?

[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字及一句经中义理,其福更胜。《直解》云:世宝盈刹,]“盈”就是满,世间的宝贝满三千大千世界,“刹”就是三千世界,[位资有漏,]只是帮助有为法的生灭的生活,只能满足你现实的生活。世间的宝贝,满三千大千世界,只能帮助我们烦恼凡夫的生活。[至理一言,转凡成圣,]至理就是真理,佛讲的真理,一句话就能转凡夫成圣人。[故功倍天渊,]这是天壤之别,不一样![以显闻经超胜也。]以显示闻经典是超过一切。

[己二 以度人校量显说经胜]

前面是以财物布施来校量,现在是就度从来比较。[【“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如果有一人讲经说法,能够度无量无边无尽的众生,证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因为能进入圆觉的智慧,半偈就已足够。你看,讲这部经的功德有多大!度百千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还不如讲这部经的功德大!为什么?这部经能令我们究竟解脱,十二部经的清净眼目嘛!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要叫我们成圆觉!

此以度人校量。假使有人,教化百恒河沙众生,各得阿罗汉果,]中国话叫无生,[此云无生,以智断见思惑,出分段生死,证偏真涅槃,]偏真涅槃就是偏空涅槃,只断我执,就是只证我空,未断法空,未证法空,未断法执,叫偏真涅槃。[得少为足。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之义,凡全偈者,所谓四句:]四句成为一偈。[无彼我人相,]无彼此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一定要依佛究竟觉悟的智慧。[便得超邪见,]这样你才能超越邪知邪见,[证觉般涅槃,]“般”就是大,“大”就是绝对的涅槃、究竟的涅槃,不是对小涅槃来讲的、不是对人空涅槃来讲的,是对究竟涅槃来讲。证觉般涅槃,[半偈只二句。

《直解》云:小果虽多,]就是证阿罗汉果的虽然多,[终无实证,]不究竟。[此经半偈,成佛正因,故难为校量,以显说经超胜也。]所以,我告诉这些比丘、比丘尼说:诸供养中,以法供养最伟大,我们出家修行,是不是要发愿荷担如来家业?怎么能说出家后整天忙其他的事?我们出家的任务是什么?什么叫宗教?宗教就是用生命去投资,而且不后悔。你想想师父出家至今,我不够资格说我后悔,也不够资格说我没有能力;我没有权利说我没有能力荷担如来的家业,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这条路我走得无怨无悔。

这条种是我用生命所换来的,我欢喜心接受,我了解这是我的任务。所以,我每天都活在欢喜牺牲当中,来享受这份牺牲,因为宗教是生命的投资。我出家至今,不曾后悔,也不够资格说我无能,一定要接受它!这样我们就了解,我们是宗教家,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将佛的法,散播到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要跟我们有缘的众生,这种工作我们一定要做,直下承担。这是我们比丘、比丘尼的任务,无怨无悔。把你的生命融入每一个众生的心中,你的生命就不是一个。将我们的生命,融入一切众生的心中,我们的生命就无量无边的伟大。人在这个世间,自私自利为了自己,也是过一生;他每天认真的做,认真的为众生牺牲,也是过一生。

所以,同样过一生,要学会选择、学会运用,圆觉的思想很重要!有一次我去一间道场住,那时候还没出家,去亲近高僧大德。那位高僧大德很严格,跟我一起去住的在家人,也是大专生,这位师父都是度大专生;因为他很严格,亲近他很辛苦,这个在家居士,每天就看师父的过失,对师父很不满!洗衣服时,就开始发牢骚了;这就是没有圆觉的觉醒。我告诉他:你来亲近师父,却整天讲他的坏话,不如离开!他说:可是,师父也有一些优点啊!我说:你难道不能发现他全部都是优点?为何一定要按照你的方式去过日子呢?等你活到六、七十岁的时候,看你有没有办法做到像这位高僧大德一样?

他说:没办法。我说:既然没办法,你发什么牢骚?所以,我们学佛,变成说没有圆觉的思想,卡在有无、得失的东西,不了解自己。结果那个人走到哪里,大家都不喜欢,强出头;我们如果没有圆觉的思想,他走到哪里,事理都不会圆融。一个人强出头,他不但学道不会成功,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也很危险!举个例子,今天电视报导,现在全世界的犀牛只剩下几千支,为什么人们要猎杀犀牛?因为它前面那支角。一支犀牛角甚至价值新台币几十万;中药用犀牛角,磨粉吃下去马上退火。犀牛如果没有那支角,它不会被杀死,不会死这么惨!它被人枪杀之后,全身都没人要,也不会有人吃犀牛肉,唯独要取那支角。如果它没有这支角,今天就不会遭杀身之祸。菩萨!现在要告诉诸位的就是:你在任何团体当中,都不要强出头,显示出你的价值,否则你有杀身之祸!就算我们很有才能,我们一样要含蓄,要收缩自己,不然马上就被打压,结果很惨!我们如果要修行,这是很大的警惕。

我们如果进入圆融的绝待,就是说:我今天很有才能,我在度众生;在适当的时间、空间,我应该要弘法利生;但是,弘法利生,不能一直批判、说有攻击性的言论,这样会伤害我们自己。你今天不是弘法利生,包括你去哪个地方上班、哪个团体,你有圆融的思想,我们今天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事相来讲我们一切圆融,我们佛教徒守我们的口业,听到任何是非,到我们这里都停,不传出去。你不讲别人的坏话,别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在道理来讲,我们悟到无生,悟到生灭法、空性的道理;在事相来讲,我们的一切,都让每个没有学佛的众生对我们有好印象,这才真正是我们学佛的功夫,理事圆融的人才是厉害!

在这个世间没办法圆融,我们只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因果、佛的戒律;你没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圆融,那么,只有不亏待、不亏欠众生,其他的就没办法!所以,有圆融《大方广佛圆觉经》思想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平等、一切都是圆融,有圆融思想的人,他会采取圆融的方法,去处理一切摆在眼前的逆境;没有圆融思想的人,他就一直抗拒,看不顺眼的就攻击、毁谤,到最后伤害我们自己。就像犀牛角一样,因为那支角惹来杀身之祸。它又不能向上帝抗议;你不要创造这只角给我,这样我就不必死得这么惨!又譬如老虎的皮,因为虎皮大衣穿起来很漂亮,结果老虎也快被猎杀光了。因为象牙珍贵,结果人类又猎杀大象!你看,只要你身上存在有价值的东西,人家就要取你的性命!我们学佛的人,就能了解其中的道理。

简而言之就是:你只要太强出头,你很有才干,但是,你强迫自己出头,你随时有生命的危险,随时你的生命就会消失!人家讲我们傻、讲我们差、讲我们笨蛋、讲我们没用,反而更好,我没跟你说我很行啊。我真的没用,这样讲就对了,这样就没有危险性。我们让人家感觉很平凡的伟大,不要让人家感觉很高傲的伟大。佛陀说;在智慧里面不要夹杂着傲慢,太了不起了!佛讲的句句都是实言实语。就算你有大智慧,也不能夹杂着傲慢,夹杂着傲慢,你会惹上杀身之祸。所以,以后我们就装出两眼无神,憨憨的样子,别人就不会伤害我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己三 以宿因反验显信经胜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如果有人听到《圆觉经》的名字,信心不惑。[当知是人,]要知道这个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这样你们听懂了吗?要听到这部《圆觉经》,大家不是于一佛二佛,而是已经于恒河沙一切诸佛种诸善根了。有的人说:既然已经长劫种诸善根,为何还没解脱?那就得问你了,为何已经种诸善根,至今却尚未解脱,还在六道轮回?因为放不下、样样计较,在生灭法、虚妄的错觉里面产生执着。我们这辈子知道了,放下,单刀直入,一句佛号提起,不要在虚妄之相打转,自在、解脱才是真正的佛法。很简单!学佛的人,如何知道你临命终一定能够往生?很简单!你现在自在否?现在不自在,临命终怎么可能自在?一定没办法自在的!

你现在解脱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现在解脱,临命终怎么会颠倒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在的工作,不是死后的工作!我是很自在了,不晓得你们是不是自在?就算天大地大的事,对我统统没事。你冷静想想看,诸佛菩萨是如何成就的?如何才能成佛作祖?很简单!样样都学吃亏、学退让,事事都学不计较,念念慈悲喜舍是佛;你看过贪嗔痴佛吗?看过嫉妒佛吗?看过嗔恨佛吗?你看过这种佛吗?没有!有那种整天贪小便宜的佛吗?计较三块、五块?所以,我们学佛,其实以佛来当作模范,每天修正自己,根本就没什么困难,我认为很简单!

为何快活的日子不过,每天要过那种痛苦的日子呢?什么叫做众生?跟自己过意不去叫做众生,听懂了吗?他要让业来束缚自己,你拿他有办法吗?没办法!一张脸常常发黑,修不出庄严相,要放松,心胸放宽,把度量放大,样样不计较,天地对我们都没有作用,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我知道生死最重要!所以,要证得念佛三昧,我认为并不困难,为什么?无所着,单刀直入提起一句佛号,三昧很快就现前。

[此以宿因反验。若复有人,闻此经名字,因名思义,]因为名而来思考道理。[而生净信,心不疑惑。当知此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供佛求福,闻法得慧,即非少福少慧之人。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者:谓事佛之多,一切佛所,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菩萨!我们学佛的人要供养善知识、要奉承善知识,跟善知识结善缘,就是等于供养诸佛,因为佛已经不在了,就要供养善知识。[种诸善根,乃指能发无上菩提之心,以为众善之根,万德之本,故得闻此经教。此经乃顿教大乘,最尊最上,于此能生净信。]

就是对这部经典产生清净之信仰。[而此信心,由福慧善根之所成就。一闻经教,便能悟净圆觉,]悟到清净的圆觉。[即圆照清净觉相,以为成佛正因。所谓阿伽陀药,]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甘露药,起死回生之药。万病总持,一切的病都能治愈,[压倒万品医方,摩尼一珠,胜过千般海宝。其功德岂福德所能及哉!四答功德竟。

戊五 答护持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要护持末世,佛入涅槃后,末世的众生无福。[是修行者。]修行的人。[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退屈就是退失道心。劝这些护法应当护持,, 不要, 使修行者退道心。

[当前机云:云何使我护持经人,]要如何来护持修习此经之人?[是直欲自领其事。]自领其事就是:这是他的任务。包括一切在家菩萨,认识自己的任务,无怨无悔,一直到你死,你都充满着喜悦,要了解你今生今世的任务是什么?就像师父今天,我了解我自己,我不会舞文弄墨,我是一个很可怜的人,我也很同情自己的遭遇。个子矮又体弱多病,脾气坏又加上我慢,幸好还稍微有点爱看书的好习惯,稍微开一点智慧,我了解我有任务。

稍微有一点辩才,得以三餐温饱,如今我有因缘出家修行,所以,我为了我的徒弟,这些出家的徒弟,如果能从这四十个徒弟中,栽培出二、三个,我死而无憾!我若能令这些在家居士菩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虽然他不能荷担如来家业;但是,能够来护持三宝,开发他的菩提心,那么,我到死都不会后悔。宗教就是生命的投资,而且永远不后悔。所以,我每天都活在欢喜当中,因为我所做的工作,我很欢喜,欢喜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不喜欢的一切。欢喜做你所做的一切事情,我今天就是。出家是我自己的选择,人家来请教问题,我开示他几句,使他能够念佛、改过自新,我也很欢喜。所以,我每天都活在很欢喜的心中,虽然快四十了,但是,愈来愈年轻,不晓得如何是好,这个负担很重呢!

非常非常快乐的过日子!吃饭也只吃一、两碗饭,我看这些众生、法师一天一天的成长,无限的法喜。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幸福呢?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如何的不了解自己呢?我们前世的福报种的不够,今生做生意却一直想赚大钱,也不想想我们前世不曾施舍。认识自己,才是幸福的根本,因为了解自己,你就很知足。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会在矛盾当中挣扎、不甘愿,不甘愿,他的日子就会过得很痛苦!要是我,我很自在,就算穷到身无分文,我也很自在。我有一次去下营,那边有一间观音寺,里面的出家人、比丘尼过着很辛苦的日子,她们靠什么为生?靠缝手套。

人家这样也是在过日子!她们是比丘尼,比较没有能力,但是很知足。所以,我今天没有什么要求,了解自己,幸福是从比较而来的;是从观照而得到知足,我们如果很不满这个世间,你就想想别人比我们更痛苦、更可怜,这样我们的快乐就到![故世尊应其所请,答曰:汝善男子!是面嘱当机,令其注意也。当护末世是修行者:佛意末世闻此经教,乃由多福多慧及深种善根所致。闻已信解修习,又非前人所可比拟。

《直解》云:修习此法,乃慧命所系,若恶魔恼乱生退,则慧命断绝,故当护持也。《直解》不云外道,即魔侣故。]魔的伴侣。[恼其身心,令生退屈者:谓恼害其身,恼乱其心,令其退失本修,屈志从他也。]屈志从他就是强迫,委屈自己的志愿,来依附他人。屈志就是委屈自己的意志,然后遵从、顺从别人。[三依问宣说内护流通竟。

丙四 禀命加卫外护流通

丁一 力士众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有人能够持《圆觉经》,这是决定大乘法。[我当守护,如护眼目。】]眼睛是灵魂之窗,我们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没有眼睛,怎么走路?他保护这部经典、保护修行人,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初金刚众,统领眷属,具仪之义可知。]具仪就是具足威仪,起来向佛顶礼,绕佛三匝,具足威仪的道理。具足威仪,向佛问讯顶礼,按照这一本经典看,就很清楚的知道。[通称金刚者:乃依所执金刚宝杵为名。有处云,执金刚神是也。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者:谓首有火焰。即《楞严经》所云:化多淫心,成智慧火,]我们的淫欲如火,将其转成智慧。[因得火光三昧,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于是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摧碎金刚者:以执持宝杵,能摧碎一切天魔,首如微尘,故得是名。尼蓝婆金刚者:翻译未详。八万金刚,皆其同类,并其眷属,礼足右绕,白佛言:世尊!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者:此字,指本经说。决定大乘,指能持人说。谓发决定心,求大乘之者,我当守护,如护自己眼目,以显守护之密切耳。即使一尘一沙,亦不许犯也。]不能让魔来破坏。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从早上,[晨夕守护,令不退转。】

上护能持人,此护所修处。乃至道场等,即前建立道场,立志加功,克期取证。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者:晨夕,]“晨”就是早上,“夕”就是夜间,从早到晚都护持我们。[即昼夜,周旋环守卫护,则魔外不敢有犯,自然无有退失本修,转学他法,从此渐次增进,必至佛地。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就是没有传染病,这些疾病等等,[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前菩萨建立道场,大乘安居,四众同修。此约居家守道之士,]其家就是在家,[兼护其家,乃私居也。凡发大心修行,多有障难,令生阻碍,障难不一。]像师父一直病苦,我一直跟它奋战。我从讲堂建立至今三年,已经做了三年的水陆;讲经,除了病的爬不起来,我尽量不请假,它要障碍我们,我们还是要克服。我如果病苦,你们回去后帮我消灾回向,我明天就又可以爬起来了,大众的力量大嘛!最主要的是师父修行功力不够。所以,在座诸位,你们也是会有障碍,大家都会有障碍;但是,障碍也是自己产生的,我们要坚持到底:我一定要听经闻法!我们如果找到一个善知识,找到一间我们喜欢的道场,就单刀直入的投注下去,不要到处跑来跑去。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常常换道场的人,产生不了道力,一定的道理!来这里听一半,去那里又听一半,每个地方都听一半,这样如何成就呢?我们若认同这个善知识讲的是正法,就安住下来,一直修去,用生命做赌注,一定胜券在握!

如果有障碍要排除。[今略举灾病二种,故云乃至永无灾障,]永远没有zai 难、没有障碍。[疫病消灭,人眷平安,家庭清吉。财宝丰足,常不乏少者:钱财宝物,丰满充足。次句即云:不必求十分富饶,但要办道资粮,常不乏少,]不必很有钱,但是生活至少不成问题。[令得进趣妙门,不至退屈,]乃不至于退屈。一个人太穷也很难修行,穷到一大早就得去赚钱!比如有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赚两万块,娶个老婆生三个小孩子,你看二万块要怎么生活?虽然你真的有心想来听经闻法;但赚那么少怎么修行,你难道不必晚上再去兼开计程车来贴补?还有日常开销,如果要租房子,现在租一间房子起码要一万。看你怎么生活?叫他不要结婚,他就偏要试试看这种生活是如何,试了就是这样!苦恼无边!

所以,穷实在很可怕,穷到怕了,这是一句实话。没钱讲起来也很痛苦!我在打坐当中,凌晨看到东方一颗星闪烁而逝,刹那间大彻大悟,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金钱实在好用!有的人说:师父!这个不用悟道的人讲啦,我没开悟,也会讲这句话!因此这个资粮也是很重要。[此皆金刚守护之力所致。初力士众竟。

丁二天王众

【尔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须弥山王就是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王,我们所说的玉皇大帝。因为他住在须弥山的顶端,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就是四天王,为什么举这两个呢?因为大梵天王跟须弥山王(释提桓因)都有请佛转*轮,所以,这二个一定要举出来。[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尔时大梵天王,别指初禅天。王乃娑婆世界主。二十八天王,总指三界二十八天。欲界六天:]哪六天呢?[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天。]你们知道有这六天就行了,若要解释,又得讲《十四讲表》,要讲很久,那没办法,念一遍了解一下就好。[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四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别有无想天(外道),还有五净居天,]王净居天就是三果的圣人所住的地方,初果、二果、三果的阿罗汉,五净居天,也寄居在四禅。[亦寄居四禅——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是欲、色、无三界,共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此别指帝释,为地居天,居须弥山顶,有善见城。]善见城,这是玉皇大帝所住之处。

[护国天王等:此别指护国四大天王,]像我们的四大天王,有经典记载,四天王每一尊旁边有二大将军;关公,是中国的护法神,他遇到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救了他,他跑去找智者大师,因为有人要杀他,智者大师告诉他:你的zai 难到了,你不要离开,三天不离开就能摆脱这个劫数。他三天都没出门,智者大师有神通,用神通把整座山隐藏起来看不见;书是这样写,关公说:我若能平安逃过这一劫,从此护持佛法。所以,以后就将关公像供奉在殿堂中。

[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每一个天王都有二大将军,韦陀尊天菩萨为代表。[此三别指者,因梵王与帝释,诸佛成道,转*轮时,皆为请主故。护国天王,为护国界,使灾害不生,故别指之。即从座起,礼佛右绕,而白佛言: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心得安隐,禅悦资神,]惮悦就是法喜,他们让持经者法喜充满,帮助持经者的精神、心灵。[无有退转,渐次增进也。二天王众竟。

丁三鬼王众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从早到晚守护。[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会制裁他!所以,有时候护法也是要很凶。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亦云鸠槃茶,此云啖精气鬼,其疾如风,变化无端。住于林野,管诸鬼众,故号为王。来至道场,而为上首,与十万鬼王,一一若斯,依附深山,或居岩穴,]住在山区的地方。[不属人天,单居鬼趣。]住在鬼道的地方。[即从座起,礼佛右绕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者:即昼夜六时,随侍保卫,令得安乐,不至退屈。其人即持经人,所居之处,一由旬(四十里)内,无有灾害,若有恶鬼邪神,侵犯其境界,我以宝杵,]宝杵镇魔军,宝杵就类似韦陀尊天菩萨手持的这支宝剑。

[击碎其首,当如微尘。《直解》云:问:此经乃佛住大光明藏中,入于三昧,为地上一类大菩萨说,二乘绝分,故前法会不列诸天。又何有诸天鬼神,发愿守护耶?答曰:此非常情可测也。]这不是一般众生所能了解的。[然佛住大光明藏,义当常寂光土,则自他平等,说听皆无。既曰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则不特实报,而同居必该。]不特实报就是:不只是指实报庄严土,而凡圣同居土也是一样的。必该,也是包括不二;所以,没有学佛的人,怎么看都看不懂,也不知道这个在讲什么。

所以,不学佛的人,会毁谤三宝就是看不懂经典,不知道人家在讲什么。[若华严实报,必摄同居故。]其实是指凡圣同居土,我们学佛的人一听就知道不是这样,这是净土,凡圣同居土。[华严法会,诸天神王,各各赞佛,各得一种法门,岂绝无耶?]怎么会没有呢?[是以约法,则二乘绝分,]声闻、缘觉是没有,以就法,因为就《圆觉经》来讲,是纯顿根、大乘根器的人,所以,二乘人是绝对没有。但是[约境、则凡圣该通。]统统存在。

[况诸天神王,多为菩萨寄居,]寄居就是示现,诸天王都是菩萨所示现的,寄居就是隐藏自己的身分,示现诸天神王。[影响示现,]影响众。[住佛境界,无足疑也。]不必怀疑,这一段是讲鬼王众发愿呵护持经人,所以,认真学佛的人,就会受到护持。[四禀命加卫外护流通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丙五时众受持总结流通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经前既六种成就,大法当宣。]六种成就,要宣说这个大法。[今既问答分明,说听事毕,名为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即文殊普贤等,当机之众,暨现会以及眷属也。天龙鬼神,八部眷属者:即常随佛会,护教卫法者。八部,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那、紧那罗、摩呼罗伽。]这是八部天龙。[及诸天王、梵王等者:即指上来许护持经者。天王,总指二十八天;梵王,别指梵、]大梵天王,[释、]就是帝释天,[四王]就是四天王[等,]就是[指鸠槃茶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文殊所问经》,说有三种义,欢喜奉行。一、说者清净,不为取著名利所染故;]讲经说法的人是清净,不是为了名利。[二、所说清净,以为实知法体故;]实知法体就是圆觉。[三、得果清净,即说益也。]得果清净这就是说法能够利益众生。

[《直解》云:此天龙八部,必内证法性,]证得法性,[示现此形者。]天龙八部也是菩萨示现的;内证法性就是法身大士,就是菩萨的意思;内证法性就是指菩萨,天龙八部也是自内证的功夫,证悟到空性叫做法性。[然会初不列,义显法胜,结会该众,义必同闻故。]一开始没有写出来,道理显这个法的殊胜,因为太殊胜了。所以,到最后,包括一切天龙八部,道理一定是同闻,他们都听到,至于是否悟入,暂且不论。所以,[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皆大生欢喜之心,信受不忘,奉以自修,行以化他,以期自他俱利,同入圆觉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卷第五终

请合掌!

稽首入于妙神通 大光明藏释迦文 三昧正受不思议 光严住持佛境界

是诸众生清净觉 身心寂灭归平等 圆满十方遍随顺 于不二境现净土

为诸菩萨演大乘 普令信解以修证 我今幸逢胜妙法 如获摩尼之至宝

自利之后欲利他 随文疏释此了义 见闻悉发菩提心 同入如来大圆觉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全部终

我们这部经典到此全部结束,恭喜大家都没有缺席,这是大智慧、大福报、大善根之人。你们知道吗?我都尽量想办法,想办法要来利益众生,第一、我尽量讲得很浅;第二、尽量讲得趣味一些;第三、声音尽量讲得好听;第四、外相尽量维持庄严,让大家看了起欢喜心,我都尽量替众生设想。最后要感谢每一个法师、每一个在家护法居士来作影响众,大家能得到这个大圆满、大觉悟的法门,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就大圆满结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精进佛道。结束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也没有结束可说,并不是解脱了,不是这样。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注释:

五住烦恼:什么是五住烦恼呢?从浅的讲,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爱住地烦恼、色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称为见惑烦恼;欲爱、色爱、有爱,称为思惑烦恼。再往微细的讲,还有无明住地烦恼,合称为五住烦恼。

, !都是邱医师煎好了拿来;如果没有邱医师,要这些男众煎药,也是有可能啦,也是有可能啦;但是,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使唤人家,不喜欢使唤人家,你看,咳成这样,想止也止不住。本来要休息,想一想:不行!因为有的人从中部、北部来,我不能休息,披上铠甲,行菩萨道,你就是要不怕死,你就是要不怕死!所以,我要上台前,都求观世音菩萨:请不要让我咳嗽!喉咙还是有点痒。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有勇气,因此说:寂然不动,不受影响,除非我们爬不起来,病到爬不起来。

所以说:我们的觉性一直起来,所以,如果有觉悟的人,他就有最大的意志力,他不会觉得痛苦,他认为这理所当然;我做法师,弘法利生是我的责任,弘法家务事,这是我本来应该做的事,哪有什么叫做伟大?什么叫做不得了?没有!这是我应该做的事,讲经讲到死,也毫无怨言,这就是我的责任嘛!对不对?谁叫你要做法师?谁叫你要出家?你出家的责任就是这样,不然要做什么?米粮吃施主,修行不够补,你没听过这句话吗?米粮吃施主,修行不够补。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非彼所闻,师父已经解释过了。

[此觉性灵明,自然寂照,与一切融为一觉。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世界既全成觉,众生全在觉中,故所起念,无不了达。如影入镜,镜照无遗。一世界既尔,则一切世界,融为一界,故云:百千世界,亦复如是。觉发则同时遍满,所谓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如此方名为正观。非彼从佛所闻,一切修证境界,叮咛告诫,终不可取。初修学静观方便竟。

癸二修学幻观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三摩钵提就是所谓的智慧观照,所谓的幻观,智慧,虚妄,智慧里面观照虚妄的因缘生因缘灭,叫做三摩钵提。用般若智慧观照虚妄的缘生缘灭,当体即空,名叫做三摩钵提,所谓的假观。[先当忆想,]忆想就是要拿佛来作榜样。[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种种的修持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诸佛菩萨都是精进地修行,没有一尊懒惰佛的,你有听过懒惰佛吗?佛很懒惰?怎么可能?懒惰如何作佛?

哪有可能?这一眯我就很钦佩星云大师,星云大师在欧洲有道场,在美国、日本也有,分院遍及全世界,可以说不曾休息的,这实在是不简单!又譬如说证严法师也是一位菩萨,做慈善事业,虽然身体不好,还是不眠不休地做,可以说都是为了众生。而我是比较好命,我没办法,这两位实在是菩萨!至于我呢?我就守着讲堂这些人,把他们顾好,求个三餐温饱,求个三餐温饱,顾好这些人就行了,如果想听师父开示,就去买录音带、录影带来听,所以说:每一位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牺牲,都可以说是不眠不休。

而师父因为没什么优点,全身上下都没什么优点,就是只喜欢读书而已,这可能是宿世的善根,我只要一进到书局,就埋头于书中忘了时间,每次看太久,老板就会来赶人,问我: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说:要啊!他说:要买怎么看这么久?一进去就待好几个小时,那本书就差不多看完了,一直翻……,那本书就差不多看完了!后来那老板交代店员说:以后那个弟弟再来,叫他快点走,只看不买,书都被他看完了!很奇怪地是:我对小说没兴趣,对科学、哲学、佛经倒是很有兴趣,

所以,我去买书,每次进去就忘了时间;我一进到图书馆,也是一直用功看书。以前建国中学的图书馆开到十点五十分,现在我就不知道了,那时候我都是坐十三号公车,晚上十一点十二分的未班车,“最后的月台票”,坐那班末班车,每次都要跑到和平路,从南海路跑……,跑到和平路去坐那班车,每次进图书馆看书就忘了时间,只愿着一直看书。所以,我这一生没别的优点;所以,我的脸色苍白,就是荫尸来的,是荫身,不是荫尸,很少晒太阳,荫身来的,很少晒太阳,所以,脸色苍白,白面书生,读书人嘛,整天都在用功看书。所以,我保证你们没有人书看得比我多,保证!盖章加保证。一定要勤苦,一定要精进,一定要修持。所以说: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就是说我们要找模范,以佛来作模范,向佛学习,这样你的八识田中就会产生种子。

[此示三摩钵提,幻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修三摩钵提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三摩钵提者,最初从何下手?故教以先起幻观,然起幻门中,须凭圣境。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而如来所以证得如来,菩萨所以成为菩萨者,无非修因克果而得。如是则为我之师,为我之友矣!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者:]这一句勤苦三昧就是勉励我们,我们只做早晚课都不肯,如何称为勤苦呢?我们这个叫做轻松三昧,轻松就是懒惰,修轻松行。叫他持大悲咒、念佛也懒得用功![谓以如来为师,菩萨为友,自必依种种法门,渐次修行,难行苦行,勤苦三昧。

于三昧中,起如幻观,以自己身心,阅历其境,自验其心。]自己检查,“验”就是自己审核。[广发大愿,自熏成种者:以此幻观,广发度生之愿,久熏成种,久久纯熟,便能内发大悲轻安,而起利生妙行。所谓以如幻观而开幻众,变化诸幻以作佛事也。]我们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但是,就是要结这个佛缘,你不能说:这世间是假的啊!假的世间,你就要做假的佛事,我也知道是假的,不用你告诉我。虚妄的世界、虚妄的众生,做虚妄的佛事,度虚妄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不然要如何结八识田中的种子呢?他八识田中没有这个因缘,他生生世世就不能得度,我们就没有因缘度他了。佛说:该度的,我已经度了;未度的,我已经做得度的因缘。我现在也要这样讲,当然,我还没有进入涅槃。该度的,我已经度了;未度的,送他录音带,不听的话,活该!没办法,我不是佛,没办法,他不听,我也无能为力。师父今天免费结缘录音带、VCD、DVD,不管你成道没成道,不管你入门没入门,先让你知道一尊阿弥陀佛,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金刚种子放下去。

这个因缘,是我把它撒下去的,妙云老和尚说:慧律法师,一定不是只结一生的缘,我也相信。我在家的时候专办放生,从我手中放生的众生是无量无边;每天都跟它们念大悲咒,因为我都一个个去跟他们收二百元。还有在忏公那里,他如果说:益谦啊!去放生啊!我就买,一去就全部买,虽然我很穷,没有钱,但我很乐于办放生。再请忏公为他们皈依、请煮云老和尚为他们皈依。我有一点你们要学,永远不讲人家的坏话,要讲人家的优点、好话;不是好听的话,是讲人家的优点,不要跟人家结恶缘。

他骂我,这是他的因果,我一定要赞叹别人,多结善缘。我告诉你,我去受比丘戒的时候,登坛的时候,看到莲花现前,看到光。接下来比丘戒受完之后,在翻戒本的时候,仿佛在哪里看过,非常熟悉。这本书不是今天才念的,对它非常的熟悉!结果那本比丘戒,我才花二十分钟就念完了。速度之快,让广化老和尚很惊讶,这不是宿世的缘是什么?你说今生才要开始用功,那可能吗?所以,这也是生生世世所结的缘,肯用功。我们不要说:我还年轻,还不必听经闻法。菩萨!功不唐捐,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论你今天几岁,你今天用功,功不唐捐。你八识田中所有的佛法、善的种子,你就是一定不会退转。无论几岁,你就是要听经闻法。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准如前释。二修学幻观方便竟。]就是说:如果不是从佛所听闻到的,“彼”就是你,不是你从佛所听闻到的。一切境界终不可取,都不可以执着,因为要以佛为主。

[癸三修学寂观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禅那就是所谓的中道、中观,空有圆融叫做禅那;定慧均等叫做禅那。[先取数门,]数门就是数息观。你若要修中观,定慧均等,要先修数息观。数息观就是数进就不数出,数出就不数入,从一到十,然后从十到一,倒数回来。先取数息观,[心中了知生、住、灭念,]产生生、住、灭念,就是生、住、异、灭变化的念,种种的念头。我们说生住异灭,他省掉这个异,“异”就是它一定会变化,所以省掉。生,这个念头什么时候生;住,这个念头暂时停止,暂时安住在这个地方;灭,这个念头消失了。生住异灭简称生、住、灭。齐jì[分齐头数。】]就是说,你从一数到十都清清楚楚。

分齐就是一个界限,你数到七这个界限,你知道很清楚;头数,就是这个数目字很清楚。生、住、异、灭,现在你的念头是安住在哪里,从一数到十,或者生、住、异、灭里面,哪一个念头,你都很清楚;就是了解自己的念头,了得解很清楚。意思是说:随时都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要数息观,然后观照,不使妄想起来。

[此示禅那]定慧均等的中道思想。[寂观方便。]“寂”就是静态;“观”就是动态,动静一如,叫做寂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修禅那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于禅那,]就是修于中道,定慧均等的观照,空假圆融的观照。[最初从何下手?故先取数息观门,修禅之人欲摄妄心,先归一息,]看我们的呼吸,[依息出入数之。]数之就是算算。[数出不数入,]我们呼气时数,吸气就不数。[数入不数出,]如果吸气时数,吐气时就不能数。[不可出入并数。从一数至十,又从十数至一。]但是,呼吸不要拉太长,拉太长会生病,自己想说呼吸愈小愈好,吸得很慢很慢,结果吸得太饱,吐得太慢,后来喘,这样会得心脏病。

不必如此,让呼吸自然,不快也不慢,很自然就好。[如此往复,息息不断,心心不昧。]“不昧”就是不昏,很清楚,不迷。[由是息调心净,]藉我们的息,令心清净。[故心中了了明知,生、住、异、灭之念不紊。]“不紊”就是不乱,[息起为生,起已为住,] “息”就是呼吸,呼吸一起来,这个叫做生;起已,呼吸起来以后,这个叫做生。呼吸没有,就是散掉,[将尽为异,]这个都是以呼吸的前后次第,叫做生住异灭。

[尽已为灭。今不言异者,以灭摄故,所以经论中,]以灭来摄,不言异。“异”是一种变化的名词,所以,经论当中,[有言三相,]生、住、灭;[有言四相不定,]就是生、住、异、灭。[分齐头绪数量,]就是次第,“分齐”就是界限。到哪一个界限、哪一个数量,清清楚楚。大部分都是数息,数数字。但是,我不是这样,我都念佛,我是吸气时念:阿弥陀佛;呼气: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太长,我就吸进去念“阿弥”吐出来念“陀佛”观照,这样心反而比较定。你如果对清净的自性了解,根本就没有妄想,妄想自性本空。像晚上有时候休息,我都要打坐,坐着一观照,妄想,我就让它一直起来,它起不来,也不晓得从哪里来,没有;就是智慧心一直现前,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妙用,它就一直现前。

譬如我们晚上打坐,其实也不用打坐,没有妄想;妄想本来就是假的东西,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执着它。它一起来,你也不要管它,你去管那个妄想,那个管也是妄想。妄想本来无根、无住、无所住,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清清楚楚。一句佛号如万里无云万里天,朗然,万里照空,照这个宇宙的世界。所以,晚上有时候休息以前,坐着时候,妄想,妄想起不来,没有妄想,不晓得什么叫妄想,没有这种东西。我要等它起来,它却起不来;你想等它起来,它本来就是无的东西,要从哪里起来?起来也不要管它,当它是疯子一样。你抓住一句佛号,就什么事都没有!

但是,这要对心法上有相当的悟,相当长的时候才有办法。一般都是硬压,观想的时候都会扭曲、变形;我在念佛就不是这样,我念佛都是用实相念佛,妄想一起来,它要来干扰我,我根本就不理它,佛号很清楚!师父都是用十念法,然后很清楚的,你观想任何的佛像,那都是虚妄之相,要到临命终现前,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果报现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八识田中,我们每天种下去的种子,清净的境界马上现前。因为我们用清净心修行,极乐世界当然有我们的份,一定的道理,如是因,得如是果,一点都没错!

而我们众生不是,众生念佛一边念,一边想着钱、孙子,妄想起来时,他就很自责:我为什么胡思乱想?气自己打妄想;没多久佛号又跑掉,又打妄想了。自己就觉得很痛苦,来到佛前拼命拜、拼命求忏悔;我说:你要把蒲团拿走磕起来才响!妄想,你磕破头也没用,真是脑袋坏掉!她说:哎呀!师父!我也不愿意这样胡思乱想,可是,有时候,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半,就变成我的男朋友、我先生,我跟他不清净,都会这样胡思乱想,很奇怪!

我明明不想这样想,这不是我自愿的!她就是控制不住。我说:那个没关系,那叫干扰,没关系,你任它起来没关系,妄想起来,你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就好!知道吗?它起来,你不要管它,不要理它。她说:我不理它,它会理我啊!我说:这就是念佛的定力不够,这句佛号守得牢的人,妄想起来,你根本就不要管它。不相信,你回去思惟看看,妄想都是多余的,无根。它要来干扰你,会让你起罪恶感,让你觉得自己很不清净,不要管它。所以妄想来,我就说:喔!你来了。它如果走了,我就说:你走了!佛号照样相续不断,不会跑掉,要跑到哪里去?妄想当体就是空性,那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我告诉她:你可以观想南无阿弥陀佛,金色的六字名号来念佛,金色光在虚空放大光明,南无阿弥陀佛。

我教你们一招,如果有小孩子受到惊吓,一直拉肚子,你拿一杯茶,内心这样想:唵嘛呢叭弥吽,你眼睛注视着那杯水,水中浮现六字大明咒,你把它看清楚。你就观想唵嘛呢叭弥吽,金光明色;然后再观想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你若能观想得出观世音菩萨的像,就观想他站在虚空上,洒甘露水灌顶,然后整个杯子都放光。我跟你说,保证有效,不相信的话,你念一杯给我喝喝看,一定有效!一切都是我们念头的问题,你不要常说你没有修行,佛说:化万亿劫的念都在一念,你要记住这句话。你现在这一念清净心,就具足一切法,你不用烦恼,知道吗?不要说:师父念的才够力,我念的不够力,并非如此,要对自己有信心。

不相信的话,回去问问邻居有没有受惊吓的,晚上回去试试看:保证有效!你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如果你久病、业障病,配药、中药都吃不好,我教你,你每天都拿一杯水。念南无阿弥陀佛,眼睛注视着水,“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清清楚楚在水中,金光明色,放大光明,你每天都拿着一杯水念,你试试看,无论是大人、小孩子受到惊吓,或是闹鬼、业障病,一切都会好起来,不用烦恼。中、西医都束手无策,喝大悲水也治不好,代表我们的业很重,我们的业是无量无边的重。[一一分明。所以摄散入寂,化寂不住之方便,]摄一切的散乱心,进入这个静的状态,化这个静的状态于不执着,连这个静都不可以执着。[无有过于此者。]初学的人,要叫他用实相,要叫他用无所着的心,很难!因为众生不是着东就是着西,师父也是体会了几十年,才体会出来。

所以,我现在讲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我一直不说困难,那是勉励你们,其实很难,因为没办法,我如果说很难,你们就不来,没办法!所以,要悟道,说真的,这是凤毛麟角。末法要悟道,悟到清净的自性,真的如同凤毛麟角,太难了。我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但是,在有相修行里面,你永远不能明心见性;在空里面下手,又怕落入顽空。所以,讲真的,见性这种东西,只能用体会的,没办法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这样子,没办法!我们讲数息观,以定慧均等的观照,入于中道,渐渐的非常清楚我们的念头现在是在哪个地方。以此修法修到最后。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就是行、住、坐、卧。行住坐卧当中,一切时间,[分别念数,]就是心在想什么,数到多少,生、住、异、灭都清清楚楚。[无不了知。]这种功夫,[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就是十方世界下的每一滴雨,都像显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清楚。所以,佛的能力,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下几滴雨,他都知道。所有无量无边众生的起心动念,佛也清楚。[所受用物。】]妙用都在眼前,清清楚楚,就像看到显现在眼前的东西一样,那就是因为他修定的功夫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