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丑四结观行之名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此菩萨依禅那]依照禅观,[观力修行。不取幻化,及诸静相,故以方便称之。名为禅那者:依圭峰密祖绝待灵心观,谓不依身心能所,直造灵明觉心。]灵明的觉心。[三绝待灵心观竟,并前二科正示三观竟。

癸三引例彰圆

【“善男子!此三法门]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就是空观、假观、中观。这三种法门[皆是圆觉]都能进入圆满的觉性。[亲近随顺,]能接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因为你因地正确,所以,能因此而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不论相同或者是差别,[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三种事业就是三种观法:空观、假观跟中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就是三种观法。

[此三法门总指前三观。皆依悟净圆觉而修,以此为因地心修行,]我们如果要修行,我们要了解说:你是发什么心来修行?我们发心如果与佛的心相应,这样就能做佛;我们发的心如果与魔相应,那就作魔;发的心如果与二乘人相应,这样就是二乘人;发的心如果同凡夫,就变成凡夫,所以,初发心很重要。我们的因地心是发圆觉,当然[趣入果地觉,始终不离,故云: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者:已成之佛皆依此三观]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三观就是空、假、中来修行[而得成佛。十方菩萨未成之佛,]很多很多,所以,[繁兴万行,]太多了![常修种种方便。或顺性通修曰同,]顺着本性,然后大家共同的朝这个方向修行,有一个共识。我们都是配合着本性修行,共同朝这个方向,这个叫做通修,一般的通途的修行,共同。

[或分门别行曰异。]我们所修的法门跟别人不同;但是,一样是菩萨行。所以,[虽同异攸分,]“攸分”有所分别、区分。虽然修行的方法,有相同跟不同之分;但是,无论怎么分[皆依如是三种观法,]都是空观、假观、中观。[即为菩萨所应作之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者:趣入虽从一门;]从一个法门修进去,[功成]只要你修到真的有成就,功德圆满,下功夫去修行,修行就是发大志气。[即三皆圆证,]“三”就是空、假、中,都是同一体。所以,[妙契法身,]妙,不可思议,来合法身平等的三观。[而成圆觉之佛矣。三引例彰圆竟。

癸四校量显胜]

现在要讲这部经典的功德,如果要做最大的功德,你知道弘扬《圆觉经》的功德有多大吗?[【“善男子!假使有人]如果有人这样做,怎么样?[修于圣道,教化成就]一切这些圣人。成就多少?[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如果有人修行圣道,来教化这么多的二乘人,百千万亿。整个泰国的比丘如果全部做佛,泰国的人五千八百万,还没有经上讲的这么多;如果去教化泰国人,令人人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怎么样?

[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为什么?因为按照圆觉,能够究竟涅槃;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只是化城方便而已,不能得到究竟的涅槃。你看,修行如果修对了,初发心如果正确,一下子就入圆觉的思想;修行如果错误,我们按照错误的方向修,修到后来修成小乘。师父去泰国跟所谓的泰国的高僧谈、对话,我发现还是不行。不是说我们很伟大,他们对大乘经典可以说完全不懂,他们都说四阿含经,或者是讲到俱舍,没有唯识,唯识是大乘的,唯识讲八识。所以,如果出生在小乘的国土,只能成就小乘。诸位福报很大,无量无边劫所修来的福报因缘,能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间,随顺修习。就是随这个合本性的方式去修行,就是随这个合本性的方式去修行;要随顺修习,如果不修行也没用!

[此校量显胜也。]显这个殊胜,[谓假若有人修于圣道者:谓从凡夫地,发小乘心,修出世道。而云圣道者:圣人所证无漏之道也。断见思惑,]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出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一段一段的分。[以四谛、]就是声闻、[十二因缘]就是辟支佛[之法教化众生,令得成就百千万亿之多阿罗汉、辟支佛果,其功德可谓胜矣。设或不发大心,终成败种,]他没有发大菩提心,总是败种,[反不若有人从凡夫地,发大乘心,]我们听到大乘,马上就发大乘心。[闻此圆觉之法,心生信解,即依解起修。修此无碍法门,即指三观。通理法师云:如第一观中,]就是空观当中。[以净觉心,取静为行,]取静就是一直让心静下来,想尽办法,使心安住在静的境界里面。[则于理无碍。]我们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无碍。

[第二观中,以净觉心,起诸幻化,]起诸幻化就是在幻化当中用清净心做事,这是从空出假的意思。以净觉心,净觉心就是空一切相;起诸幻化就是出一切假有。[则于事无碍。第三观中,永得超过碍无碍境,]碍是事相,无碍是理体,超越事理,当然就不能障碍。[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声出于外,]我们的身心虽然拘束在一个范围内,不过,声出于外,就是说:智慧能遍满十方。[则兼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故总以无碍法门名之。闻此无碍法门:但是自闻,未及教化随顺,]不过是方便的修行而已,[不过权修,尚阙深证。]还缺少深证,所以,修行它需要时间,最重要的功夫就是要长养圣胎。所谓长养圣胎就是说我们道理知道了,再来就是要下功夫,我们所下的功夫不会白费,叫长养圣胎。如果你这个圣胎没有找到,你下功夫,以后会变成白费,白费时间浪费我们的生命。若已经找到正确的法门,知道如何下手,这样一直下去,就不会白费我们的生命。

知道能深证究竟的圆满觉性,就下达决心,这样一直下去,知道我这条路一定不会走错。不然我们一开始就下定很大的决心要修行,结果修错了!有的人要爬墙,爬到墙上面才发现爬错了墙,就要下来重新再爬。我们若知道这面墙是通往何处,爬上去,一下子就跳过去了!我们没有第二次的生命,假设你今天二十七、八岁,或三十岁,再一个三十年就六十岁了,你就没有办法!路一定不能走错;想要不走错,一定不能义气用事,动不动就自己要修行,这就一定死!先经过善知识指引,三、五年的教导,肯定我们这样下去,一定不会走错路,这样你这辈子修行的路线就正确了,才不会到七十岁才发现:我修错方法、修错法门了!来不及了!

六、七十岁,人家已经自知时至,准备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现在才开始要买票而已,人家已经一券在握,希望无穷,你票都没有买,你去哪里啊?你要坐什么莲花?我们一开始修行就是正确的方向修行,就是已经买票了,开始修行就是上车,还没有达到目的地;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六、七十岁,我已经快到台北了,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要坐莲花去极乐世界了!如果我们一直浪费时间,我们一直肯定自己的看法正确,而事实上是错误的。方法错误、目标、方向错误,意气用事,动不动就自己认为自己很行,完蛋了!我们没有第二次的二十岁、三十岁,绝对没有!所以,第一个,要掌握生命正确的方向才有办法,知道说这个对,才下手去修行。

所以,明心见性很重要,就是这样,因为不会抓错方向。如果不见性,那就听佛的话,一直念佛,这一条路永远不会后悔,一定对!百分之一百万、一千万。[一刹那顷者:时之最短也。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虽然如是之速,依然次第分明。]锋利的刀一刺下去,[如利锥一刺,九百张纸层次井然。]也是清清楚楚。[如此少时,随顺修习,其功德尤胜教化成就,众多二乘。]只有大乘能成佛作祖,但是,我们不能轻视小乘,我们现在甚至连小乘都不够资格。但是,我们如果发心正确,以后从凡夫就顿入菩萨地,最后到达果地,因为我们发心正确,不与二乘人结缘。

[以此圆觉无碍法门,乃成佛正因,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透过这个耳朵薰习,一听,变成将来成道的种子。[闻即闻慧,才经随顺即思慧,修习即修慧。]闻、思、修,听经闻法要思惟是否正确,思惟之后要修行,你总不能说整天坐在那里想。[然于大乘而发三慧,]闻慧、思慧、修慧,[即是大根菩萨。譬如阿伽陀药,压倒医方万品,摩尼一颗,胜似海宝千般。初长行竟。]这譬喻很好,阿伽陀药叫做万病总持的药,什么病都可以治疗得好。摩尼宝珠,就像海中的宝贝千百万般,千颗万颗。

[壬二偈颂(分二)

癸初 标颂 二 正颂

癸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癸二正颂(前二科同长行,唯阙校量。)

【“威德汝当知:]威德菩萨,[无上大觉心,]为什么叫大觉?因为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遍过去、现在、未来,遍十方,所以说大。[本际无二相,]事相也空,理体也空,唯有一如如真实本性,这也是空,也是一种形容。所以,本际就是实相理地,中道第一义谛。本际的实相实在是无二相,有二相对立的东西,那是你自己心的问题。天地万物,都是我们自己不会处理的事,没有人障碍我们,没有人伤害我们,是我们伤害自己,你的分别心跟执着心,将我们的本性分割成无量无边的烦恼。我们人实在是不会保护自己的心,人是一种最会创造烦恼的动物。人有大智慧的因,但是,也是大愚痴的人。[随顺诸方便,]起种种的手段,种种的方便,[其数即无量。]方便的法门很多。[如来总开示,]所开示的,[便有三种类:】]不能离开这三种。

[有物先天地,故称无上;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故名为大;出生如来,故名觉心。与一切法,故名本际;同体平等,故无二相。随顺修习,起诸方便,其数即应无量。如来总为开示,便有三种品类。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师父解释一下:寂静的定,修这个定所谓的奢摩他,就像什么呢?就像镜中照一切相,一切相现前,镜如如不动,这就是定的功夫。如幻三摩提,如幻就是一切假有当中,从空出假的一切假有当中的三摩提,就是所谓的慧中有定,就像苗渐长。像苗落在土地上,慢慢增长。禅那就是定慧均等,唯寂灭,一个大寂灭的体性,事理不二,定慧均等,这是禅那。如彼器中锽,“器”就是钟,就是洪钟,锽就是一种声音的描写,嗡嗡作响。

寂静,是义;奢摩他,是名。其起行也,一向以静境安心,]慢慢的[静慧发生,]我们要怎么样才有大智慧?我们要先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能思惟事情,智慧也才能产生。要产生智慧内心一定要先有定力,定力就不受影响,柔软心。[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诸如来心,于行人静觉心中显现,]其实那就是自己。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念佛,佛现前,其实那就是他心中的佛,他的佛与心中的佛不二。外来的佛就是心中的佛,心中的佛藉着外来的佛而显,虽是自跟他分别,但是,自他其实是一体。我们认真念佛,念到有感应,也可以说那就是我们心中的佛;也可以说佛加被,都可以这样讲。[故云:如镜照诸像。如]就像镜子照种种的相。

[幻,是义;三摩提,是名。其起行也,觉知心性,及诸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起这个诸幻化智慧,来除掉幻化的境界、外境。[以除幻者。由起幻故,]由于起幻化的智慧,所以[便能内发,]我们的心就能发起,发起什么?[同体大悲轻安,]都是自己嘛![永离诸幻,如土长苗,故云:如苗渐增长。禅那,]定慧等持,[是名;寂灭,是义。其起行也,双超前二,]奢摩他、三摩钵提(三摩提)。

[不取幻化,及诸静相,由是得超,碍无碍境,便能内发,寂灭轻安。《楞伽]经[》云:“寂灭者、名为一心。” ]我们的心是什么?我们的心实在是处于大寂灭的状态。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处于大寂灭的状态?为什么烦恼的过日子?很简单,就是无明、妄想,没有任何理由,不认识它。我们夜夜抱佛眠,而自己不知道;每天都抱一尊佛睡觉,你就是佛!我们常常埋怨:佛啊!您为何离开我?为何不疼惜我?你神经病!躺着,你本身就是佛,佛哪里有离开你?你的佛性形影不离,不曾离开我们一分一秒。

[此非对动之寂,]这不是相对于动态的寂灭。什么叫对动之寂?譬如动对静来讲,静对动来讲,是对立的一种形容;现在的寂灭,是所谓的动静不取的那种寂灭,不是对立的观念的寂灭。此非对动之寂,不是因为动才来讲寂静,是因为动静都不着的寂灭。[生己而灭,故云内发。妙觉随顺,寂灭境界,如声从器出,器不能为碍,]器不能障碍它。就像钟,钟是有质碍的铜做的;可是,一敲下去,声音大而传得远,很大声。[故云: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这三种: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三种妙法门,都是觉性的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这是说过去,已经成佛的诸佛、菩萨,因为这三种妙法而成道。[三事圆证故,]三事就是这三种事业,能得到圆满的证果。[名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叫做无住处究竟大涅槃。什么叫无住处?大悲不住涅槃;大智不住生死,生死对佛来讲,没有作用,因为大智慧,所以,他不住生死;大悲不着涅槃,因为大悲心要普渡众生,不能进入涅槃,还要继续度众生。

[如上三种微妙法门,皆是圆觉随顺修习之方便。十方诸如来是已成之佛,及诸大菩萨是未成之佛:因此得成无上佛道。三种事业若得圆证,故名无住处究竟大般涅槃。一示三观行相竟。

庚二明单复圆修

辛一辩音启请辛二正陈请词

辛一辩音启请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三业恭敬,准如前释。][

辛二正陈请词

壬一庆前壬二请后

壬初庆前

【“大悲世尊!]现在又换另一尊菩萨了,诸大菩萨一一相继起来发问,幸亏佛陀问不倒,比较没关系。佛有能力接受菩萨车轮战一直发问,如果是我们,第一个起来问、第二个起来问,到第三个起来问就受不了了:好了,好了!你看,佛陀这么厉害,诸大菩萨一一起来发问,一个问完,一个又接着问,佛实在很厉害!于中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叉手”就是合掌,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如是法门]这三种观法,[甚为希有!】太难得了!

[大悲世尊如前。如是法门者:即前三种观门。甚为希有者:悟净圆觉为因地心,依悟起修,直至佛果,故为希有。

壬二请后

癸一问所修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此诸方便者:指前三观。一切菩萨,指前所立行本。]指前面所立修行的根本。[悟净圆觉法门,虽三观分明,未审]就是不知道,不知道[所修,]的,是一个人具足修三观呢?[为复一人具三?为复三人各一?]还是三个人各修一观呢?“一人”就是说有一类的,有这样一种类的人,是同时具足修空、假、中三观呢?或者是说有三种类型的人,各修空、假、中各一观?[为前后;为同时;]到底是有前后,还是同时修?[为依次;为超次也。]超次就是没有次第,顿的意思。

[癸二明所为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愿为现前大众以及未来末世众生,曲垂方便,种种开示,令悟真修实相,不至徒尚虚名也。]听经闻法老是说:请佛陀开示,请佛陀开示!不过,还是要有方便方法;如果没有方便方法,众生不能悟到实相。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辛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佛对辩音菩萨说,[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为了大众,以及为我们这些未能见佛的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幸好以前有问,不然我们怎么有《圆觉经》可以听?幸好这些菩萨有问,这些菩萨想尽办法,启请一部《圆觉经》,幸好这些菩萨知道要问什么,不然就算我们遇到佛陀,怎么知道要问什么?佛陀问:你有什么问题?我们也只能傻愣愣的,不晓得要问什么。我们哪有这些菩萨的智慧?没有!这些大菩萨都帮我们问好了,我们才有《圆觉经》可以讲。如果没有他们发问,你哪里有这部经典可以听?没有!有这些菩萨问,我们才有法可听。[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样修行,你现在好好的注意听,好好的为你说明。

[辛四承教静听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大家都很欢喜,默然而听。你看人家听佛开示有多庄严,不像我们现在共修,听师父开示,小孩子在一旁吵吵闹闹的,带那个七、八岁的来,跑来跑去。听经你注意及诸大众,底下那句话你听懂了吗?听经要静静的,所以,叫你们不要带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来。有一个人带小孩子来,我问为什么要带小孩子来?他说:要种善根啊!师父不是说要多结善缘?我说:小孩子要结善缘,在家里结就行了,你带来这里,不但结不到善缘,还造业,吵到别人啊。有的人还牵狗来,不晓得是不懂,还是其它原因。有钱人都抱着狗,也不晓得要抱佛,没办法!携带动物,我们要禁止进入,不准携带动物进入大殿。

我在外面还看到狗屎,上次不晓得是谁,带小孩子来,结果在大殿大便,就在佛像前面,很准,正好拉一坨在那边供养,这罪过实在很重!这小孩子虽然是无心,他的家长要负因果,真的!在大殿大便呢!说:师父!您不是说无相?我说:对啊!可是,无相是佛,不是你凡夫做得到的;无相,难道就没有人伦的关系?你无相,也不一定要在这里大便才叫做无相,外面公园也可以拉啊!你无相到这种地步,不然叫你喊儿子叫爸爸。平等不是这样,平等不坏事相。讲到这个“默然而听”就是说对听法的恭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辛五正答所问

壬一长行

癸初举意标数癸二观网交罗

癸举意标数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圆满的觉性是清净的。本来就没有所谓修习、修行这种事,以及所修行的方法,[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也没有所谓哪个什么修行的方法,也没有说:我在修行,我是修行者!也没有这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一切菩萨是现在初发心的菩萨,末世众生是指未来,简单讲就是现在的菩萨与未来的众生。[依于未觉]因为还未觉悟,还未圆觉清净,所以藉着[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方法、方式,[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能使清净。

[善男子!一切如来,所证圆觉:即众生本具圆觉。]我们本性的圆觉是如何呢?[清净本然,]本来就很清净的东西。[一真独立,]一真就是绝待,独立就是不依靠任何的条件,因为任何的条件都是因缘生灭。所以,修行佛道叫做独行道,独生独死,单独的来生,也单独的死,走完这一条路线,没有人陪你走。就算他同时陪你一起死,也是你的灵魂走你的路,他的灵魂走他的路,也不可能在一起。所以,清净本然,一真独立,这样一讲,我们就知道,世间最可靠的还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今天如果肯用功,了生死就有份;我们今天如果不用功,百年之后想靠谁?象日本的空难,五百多人全部殉难,只有一个小女孩,大难不死。

航空公司特别发一个证件给她,这辈子搭他们航空公司的飞机,无论坐到哪里都免费,因为她是唯一生还者。大家一上飞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想,坐在飞机的窗户旁边,从窗边往下望,底下的房子就像一块块的豆干。大家第一个念头就是想,万一空难,我家里两个孩子怎么办,因为我一上飞机就是想,万一空难,我三十几个徒弟怎么办。真的!第一个念头,万一坠机,只怕连个尸体都找不到!连盖往生被、金光明沙也没机会。所以,想靠往生被、金光明沙的人,不先戴在身上,有时候也很麻烦。

所以,人要修行或是遇到什么事,这都很难讲。独行道就是独来独往,生的时候没有人跟着你生,死的时候也没有人跟着你死,世界上最可靠的就是自己的志气。有志气的人就是最有依靠的人。[诸惑不染,不假修习。故云: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指现在初心。末世众生:指未来新学。发心虽大,悟净圆觉,而未证圆觉,依悟起修,乃以幻修幻,即同幻化,故云:幻力修习。当时随机分门,便有二十五种不同。盖三观一心,元无别异,通称清净定轮者:皆依幻力修习,修即无修,故云:清净。诸观皆属定故。轮有摧碾、运载之功。依此而修,能摧毁粗细烦恼,能运至无上菩提故。初举意标数竟。

癸二观网交罗

子初单修三观二 交络三观 三 圆修三观

丑初澄浑息用观

丑初澄浑息用观]

现在开始要讲修定的方法,第一个是修奢摩他观,单修的,底下讲的都是一个一个修。第一个先修奢摩他、三摩、禅那,一个一个来解释。[【“若诸菩萨唯取极静,]只是说寻找那个最极静的地方,[由静力故,]因为我们极静的力量,[永断烦恼,]永远断烦恼。学佛首先要了解,心如何静下来,冷静。我们说:你要冷静,心若不静,心佛就不得力。如果拥有智慧,就算再忙也是很静,因为他无所着,不来不去。[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这句讲的太美了!连起身都不必,不起于座就是当下,便入涅槃,马上悟到不生不灭的意思。这样马上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我们今天搞到死去活来,仍然体会不出不生不灭的涅槃,体会不出来。[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悟到清净圆满的觉性。[以为起行所依。]“以为”就是当作,来当作我们修行的依靠。所以,一定要悟道,悟后起修。[因前经文有,]讲过,所以不重复,[故略。唯取极静:唯者,独也。以一向唯取奢摩他]就是定,一直修这个定。[极静之行,方得成就。]我们如果立下志气,也做得到!你今天立下志气,无论发生天大地大的事,我都要像佛陀一样,心非常平静。为什么?因为明天看今天,我们就会很后悔,为了明天不后悔,所以,我现在要忍耐;为了明天不重复的后悔,我现在当下就把它放掉!

这样很有效,有作用。今天的无知,会构成明天的后悔,那我现在的放下,就是没有无知,没有无知的人就少后悔,每一个动点上都这样子,你想想看,那不是解脱了吗?这样你的心是不是很静很静?[由静力强胜之故,]因为他立的志气很强,他永远不起心动念,他有般若智慧疏导、消化。[即能永断烦恼。烦恼断尽,方成佛道,显是顿入,]这就是刹那之间顿入。[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故云:不起于座,便入涅槃。]当下就是,马上悟道![证究竟断果故,]断果就是所谓的后天的修行,方便讲断。本无惑,哪里有断呢?[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一澄浑息用观竟。]第二个要讲修三摩钵提

[丑二庖丁恣刃观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用智慧观照,一切是幻境。[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陀罗尼就是圆觉妙性。就是说他在这个世间种种的变化、种种的作用,来行菩萨道,清净妙行,但是,于圆觉的妙性,[不失寂念]还是安住在最清净寂灭的念,无念的意思。[及诸静慧]以及诸静,安静所发出来的智慧。[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准如前释,唯观如幻者:唯修如幻之观。以佛力故:谓依自性本具真如佛性,]这是指我们本性的东西,佛力不是他力,指我们自己内心的真如本性。藉着我们真如本性的力量,[内熏之力,故发起种种,变化作用。以如幻之幻术变化如幻之世界,以及如幻之众生,种种作用。即如变娑婆为极乐,化地狱作天宫等,随机化导,各得成就。虽行如是变化作用,全同幻化,了无实性,故云:备修菩萨,清净妙行。行以清净妙称者:以无染著故清净,无滞碍故微妙也。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者:]意思是说,[谓虽单修幻观而圆该三观也。]当下就具足三观,[陀罗尼,即是圆觉妙性。今幻观成功,而圆觉妙性,全体显露,]就显露出来,虽然不修这个定,[虽不修奢摩他,而亦不失寂静之念。]意思就是任运的定,也不失这个寂静之念。

[虽然不修禅那,而亦不失静慧。]任运的智慧就产生了,[静慧,即静虑义。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此观科为]就是这个科判,判为[庖丁恣刃观。]“庖”就是厨房,“丁”就是所谓的厨师,[庖丁:是晋时屠子,]杀牛的。因为他杀牛[十九年中,以一刃解牛,]就是一刀就能将整支牛支解得清清楚楚,[锋刃不损。]用一刀就能分解一支牛,哪里该转个弯、哪里有骨头、哪里有瘦肉、哪里有肥肉,支解得清清楚楚,而刀不损坏。[喻菩萨利众生,修万行,应缘入假,]入因缘所生的因缘法中,[自智无伤也。二庖丁恣刃观竟。]我们的智慧也不会受到影响。我大姐为什么不敢再杀鸡呢?她说,有一阵子她杀鸡的时候,刀子一割下去之后,那只鸡一直流血,她以为已经死了,结果她转身拿东西,再回过头来时,看到那只鸡头又抬起来,她吓了一跳!从此以后就不敢再杀鸡了!

我们人要不杀生,或是要吃素,或是要修行、皈依,这都有种种的因缘,种种的因缘才有办法。她如果遇到一种因缘,她自然就会吃素、自然就不杀生、自然就皈依了。有时候很不可思议,不必勉强。但是,用勉强的也多少有用,多少勉强一下家人,硬押他来皈依。有一个信徒跟他儿子说:你去短期出家,我给你十万!他儿子还不肯,!以前我们参加斋戒学会,每次二十一天,慈光图书馆举办的,谁那么好要给我十万?还得缴钱呢!我们人学佛的因缘千百万种。有的是夫妻整天吵架,后来他的太太听到佛法,真的!有的是朋友拿DVD给他听;有的是不小心走到讲堂问师父说:师父!您什么时候要讲经?我跟他说:今天晚上就有!他晚上来,一听就入,就是这种种的因缘,不可思议!

[丑三呈音出碍观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唯”就是独,唯灭就是单独,就是专门在这个念头里面进入绝对。唯灭诸幻就是连那个一切的幻化的幻智、幻境都不执着,双离的意思。[不取作用,]没有任何的幻智、幻境的作用。[独断烦恼;]因为到这个地步就证悟了,当然就断烦恼,到这个境界。因为他泯一切念,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当然就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这样就证悟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准如前释。]前面解释过,[唯灭诸幻,不取作用者:唯,独也;灭除诸幻,直云灭者,即绝念也。亦不取]也不执着[幻观中,种种作用,]说:我在利益众生。[彼为利生故,须变化作用。]所以,他不执着这个作用。[此为自利故,独自断烦恼,不取余行,]没有任何的其他的,[正是绝待之义。烦恼断尽,便证实相者:烦恼断除净尽,妄穷真露,故云:便证实相。实相,即与灵心相应,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唯是寂灭无相也。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初单修三观竟。]底下接下来是两种交错修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子二交络三观

丑一运舟兼济观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悟到清净的圆觉之性。[先取至静,]先一心一意的求这个静。[以静慧心]然后再以清净,所定、所产生的智慧心,[照诸幻者,]照一切虚妄的东西。[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奢摩他就是定,[后修三摩钵提。】]三摩钵提就是慧。因为他先取至静,然后再修慧,照诸幻,就是七种情形当中的第一个。

[此七轮,]因为交互,奢摩他、三摩、禅那,交互的二种二种修行,总共有七种排列。此七轮[一一以静为首,]静就是定,此七轮一一都是以定为开始。[次兼余二。]然后再兼其他二种。[今运舟兼济观,]运舟就是自己能够航行前进,兼济就是可以帮助别人。[菩萨修定,以期出尘,即运舟义。发慧以化众生,即兼济义。]“济”就是帮助,兼帮助对方。

[若诸菩萨,应有悟净圆觉一句,以为立行之本,蹑解起行。]按照这个解来起行。[虽悟动静一如,然事]事相就是习气。[非顿除,]无法顿除。事就是说我们事相上,就是习气。[必须次第而尽,]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故先取至静。以净觉心,取静为行,静极生慧,]静到极端就产生智慧,[故曰:静慧。即以静慧心,照诸如幻之众生;]因为他有静慧的心,所以,照一切幻化出来的众生。[此以静心,兼修幻观。便于是中,幻化众生,起菩萨妙行,变化世界种种利生作用。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先修定,[后修三摩钵提。一运舟兼济竟。

丑二湛海澄空观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以安静的心,所产生的智慧。[证至静性,]静性就是真如,证悟到真如,最安静的本性。[便断烦恼,]断烦恼就是因地已亡,发的修行的心就没有了,因果一如。[永出生死。]果报已经没有了,所以,便断烦恼是因亡,永出生死是果丧。[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此湛海澄空观。]“湛海”清净的海面,[湛海则波澜不动,先静观以反流。]没有浪,不动的海叫湛海。[澄空则水性清明,后寂观以显性。]来显示本性,[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先取至静,故静极生慧。以静慧故,证至静性,]静性[即真如性也。此兼修寂灭,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断烦恼则因亡,]因亡就是不再生死了。[出生死则果丧,]我们没有三界的因、生死的因,当然生死的果就没有。[圆证一心矣。此菩萨者,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二湛海澄空观竟。

丑三首罗三目观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产生幻力,有神通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先修定,再修慧,[后修禅那。】

此首罗三目观。三观俱修,]空、假、中俱修。[如摩醯首罗,]天人[面上三目。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先取寂静;静而曰寂,静之极也。静极方能生慧,]产生智慧。[故曰:以寂静慧。]有寂静的智慧要做什么?能够作用。[复现幻力者:谓即以静慧,照如幻之众生,复于觉心中,现起如幻之力,变化诸幻,度诸众生。以身在尘劳,仍恐为众生所累,]所负担。[故于后分深修禅那,而断烦恼。烦恼断尽,入于寂灭真境,令其身如器,其声四达,喻同大钟,锽锽然声出于外也。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就是定,[中修三摩钵提,]就是慧,[后修禅那。]就是均等。[三首罗三目观竟。]这样说来,我们现在就有一个固定的看法了。这一开始都是讲寂静,也就是所谓定;若是照了诸幻,就是所谓慧;如果断烦恼,这就是中道,断烦恼就是禅那。再讲一遍:如果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了诸幻,一开始就是叫做定。照了幻化,只要以幻化来讲,都叫做慧;如果断烦恼,都叫做禅那,中道的意思,这样就不困难。所以,一个一个来研究,这样就不会乱掉。

[丑四三点齐修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这叫做奢摩他,奢摩他就是定。[断烦恼已,]断烦恼是什么?禅那,对不对?[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度诸众生就是三摩钵提,就是慧。度众生如幻,如幻的因缘,度如幻的众生。所以,这样交互排列,你就看得懂。[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就是度众生。这样二十五轮就清清楚楚了!你如果看到以至静力就是定;断烦恼就是中道禅那;度众生如幻,这就是慧。其余的怎么排列都一样。

[此三点齐修观。三点者,梵之伊字,慤师之意,一人具修三观,]“慤师”就是憨山大师,有一种人修三种,空、假、中,有次第的,统统去修三观。俱修就是空、假、中他都有修,但是,有次第。[即名为齐,非谓同时也。]不是同时修空、假、中,不是这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修,但是,三种都有修。[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以至静之力,起心断烦恼,是中禅那。烦恼断已,复起变化种种作用,度脱如幻之众生。因烦恼既尽,爱见已无,故所起之行,无不净妙,可解众生之缚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四三点齐修观竟。

丑五品字单双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至静力就是定,先修定。[心断烦恼,]那应该就是禅那了。[复度众生,]这是慧,[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一起修,应该是齐修禅那、三摩钵提才对。有时候翻译的人,梵文翻译成中文会有一点出入。但是,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讲话自在,以后会有说明。

[此品字单双观。初单修静观,如一口,]品字上面一个口,下面两个口,[后双明寂幻,如两口,]如品字下面两个口。[故云单双。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以至静之功能力用,无始狂心,忽然顿歇,故云:心断烦恼;此内而自利。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外而利他。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观结名]作观结名,修观到最后,我们给它下一个定义,这个名字叫做[三摩、禅那。按文中,齐修禅那、三摩,]这样才对,[文似颠倒。据析义云:]一本分析:[若论齐修,]一起修,[则正修禅那时,即修三摩,正修三摩时,即修禅那,其义]一样的,[实无前后颠倒。]既然一起修,三摩钵提、禅那统统是一样的。[总以佛语自在,无不可耳。五品字单双观竟。]按照正常,应该是改变过来才对。

丑六独足双头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那就是定了。[资发变化,]那就是慧,[后断烦恼。]这是中道禅那。[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就是定、[三摩钵提,]就是慧,[后修禅那。】]就是中道。

[此独足双头观。白泽图中,]有一个人画一幅画,白泽图,画了什么?画了[有山精,]什么样的妖精?[头如鼓,]鼓有两面,[有两面,前后俱见。此喻静幻双照,二利齐运,]自利利他。[如双头也,后单寂观,]后来单修一个观,就像一个足。[如独足也。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以至静力,资助策发变化,种种作用,而度众生;]你如果看到度众生,就是智慧。[如不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也。]“如”就象,就像小乘一样,不起灭尽定,不产生灭尽定,灭尽定以后就入涅槃了,灭定定就是所谓小乘的涅槃。如不起这个涅槃的作用,不生不灭的本性,而现诸威仪,就是所谓的任运自如。他没有特别,但是,他就可以产生这个作用。[然奢摩自利,三摩利他,二利并行,尚恐未圆,故后修禅那。永断烦恼,成就菩提,二利自无不圆矣!此菩萨者,名为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六独足双头观竟。

丑七果落华敷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这是奢摩他,[用资寂灭,]寂灭就是断烦恼,就是禅那。[后起作用,变化世界。]这就是智慧,就是三摩钵提,度众生。[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这都是变来变去,名相都一样,你不要被弄得昏头转向。

此果落华敷观,]果已经落了,花再开。[即以静定之树,结寂灭中道之果。后敷华者:复以幻观,]幻化出来的观照,[入有情界,度诸众生,同令获得涅槃之果。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以至静之力,资发寂灭之性。]产生断烦恼寂灭之性。[至静属定;资发寂灭属慧。曰力、曰资者,]“资”就是助。[谓正至静定力时,而资发寂灭之慧,]帮助发这个断烦恼的智慧。[以成定慧双修。后起作用,变化世界,广度众生,复成自他两利矣。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七果落华敷观竟。

丑八先武后文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变化力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变化力就是三摩钵提。[种种随顺而取至静,]就是奢摩他,[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此七轮,一一标幻为首,次兼余二。]兼其它的两种,[今先武后文观,武王伐纣后,]周武王伐纣王。[铸戈戟为农器。]先将兵器变成农器,[喻此菩萨,先变化种种已,后入静观。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即起诸幻,以变化力,变化种种境界,随顺众生根性,一一化度之。而取至静者:谓虽度众生,其心至静,一念不生,了知如幻如化,我自如如。]度众生就继续度,心也没有差别,不增不减。[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八先武后文观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丑九功成退职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变化力就是智慧,就是慧,慧就是三摩钵提。[种种境界而取寂灭。]寂灭就是断烦恼,心入大寂静处,心安住于很静的地方。心要如何安住于很静的地方呢?就是无所着、无所住,没有一件事他会挂碍,名叫做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此功成退职观。菩萨发慧]就是迸发般若的智慧,发慧就是我们本性的智慧,发挥我们本性的智慧。[利物,]这个“物”就是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即是功成;]菩萨如果不度众生,菩萨要做什么?所以,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牺牲奉献我们的生命,人生才有意义。[习寂内修,名为退职。]修习寂,内修,因为修行是自内证的功夫。佛法称内典,就是完全讲心的问题,才称为内典研究班。我们称其他的叫外道,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是自内证的功夫。因此说:习寂内修,名为退职,他度众生圆满,但是,心很寂静。[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即起诸幻,以变化力化现种种境界,以度如幻众生。度生既毕而取寂灭,永断烦恼,证大涅槃。]我们人如果没有听到佛法,他完全没有机会断烦恼,一点小事就足以使他痛苦一辈子!

因此学佛的人,就算再极端,再失望、痛苦,他也不会走极端,他知道这是因缘果报。人家不爱就算了,一切因缘生因缘灭,他很洒脱、很自在。没有学佛就没办法,他要占有、硬要取得到,就闹出人命来!简单讲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贪嗔痴。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听到佛法,想断烦恼可说是不可能的![此菩萨者,名为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九功成退职观竟。

丑十幻师解术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智慧,这个就是三摩钵提。[安住寂静,]这是定,[而断烦恼。]禅那,翻译成中文叫做等持,定慧均等,或者是空观,或者是中道,都可以,[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此幻解术观。先起变化作术法,中归静体,后起寂灭故解术。若诸菩萨悟净圆觉,]悟到我们清净圆满的觉性,[以净觉心即起诸幻,]因为他已经有神通力了,一切都是虚妄幻化的东西。[以变化力变化种种世界,广作佛事,度脱有情。虽然万行繁兴,]万行一直兴,万行繁兴就是太多了,万行就是六度的意思。万行简单讲: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六度万行都是加起来一起念的。但是,虽然行六度、万行[毕竟一心不动,]我们没办法!有一个太太说要度他先生,她先生却老是反驳她。她知道信佛很好,她先生却总是反驳,只要她讲什么,他就让她出丑。他老婆气得不煮饭给他吃,哪有学佛学成这样的!讲话讲不赢她先生,一气之下就不煮饭给他吃。

我说:你要修菩萨行,可是第一个就跟你先生结恶缘了!意见不合我们不要跟他顶嘴,但是,还是要煮饭给人家吃,你不煮饭给人家吃,这个怎么讲都讲不通!日本有一句话说:先吃饭,再说道理。这句话虽然很浅显,不过很有道理。简单讲就是说:你该做的事情要先做好,你要度众生也好,你是人家的媳妇、女儿,要先把你的工作做好。你今天要度众生,你是人家的师父,就要有做师父的样子。你是人家的徒弟,你也要把徒弟做好。你在家要扮演好在家的角色,然后说你要来感化众生,你有不有守好你的岗位?有没有尽你的责任?如果没有,你要跟人家讲什么佛法?你讲佛法,先生反对你,意见不同,你就不煮饭给他吃,这样你哪有机会度他?你就没有机会。所以,我们嘴上老是讲要度众生,可是,被境界一转就起烦恼。

万行繁兴,毕竟一心不动,我该做什么工作我就做,能度就度,度不了则随缘。有的菩萨修行修得不错,但是,强迫她先生吃素,然后,她先生吃不惯,吃一餐、两餐还受得了,吃到第三天口出白沫,胃寒、头晕。加上她又不会煮,老是煮酱瓜、菜脯,她先生说:你不要这样子,你修你的嘛!她说:不行!你一定要吃素!不听懂她的不行,她先生不想吃素,只好自己去外面吃。这不是佛法不好,而是你坚持要吃素、一下子就坚持:我不跟你在一起!这样每一个都很惨,我不骗你,不然,你坚持三个月试试看,他持九关斋,哪管你什么八关斋!如果也是个拜佛的人能理解:我太太想修清净行,我要成就她。这样他是菩萨,很好,你也比较没有烦恼。他如果是个拜佛的人,就会看得开,我太太想修行,我要帮助她、赞叹她。

可是,他又不拜佛,你却老是要用这种方法!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安住你的岗位,你要如如不动,反正你心里知道,自己要去极乐世界。而我们现在是什么身份?我们是人家老婆,因此,学佛的人要保持一心不动,我们的心只要安住于佛号。[故云:安住寂静。]安住寂静的境界,但是,要完成我们的职责,我们的职位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你不要忘记你的责任是什么,你是人家的老婆呢!难怪你每天都被揍,活该!然后跑来向师父哭诉:我被我先生揍了!我问她:为什么被先生揍?她就支支吾吾:我不理他!那你活该,没办法,你不理他,当然会被揍,不然呢?你如果不理他,他就说慧律法师教你的,结果跑来揍我!真的!

以前就有一个要杀我,你知道吗?很凶,已经当祖父了,五十几岁,说:哪有人这样破坏人家的家庭,叫人家夫妻不能在一起的?其实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说持八关斋戒那天而已,那天而已,这样他就不行了。六十岁了,当祖父的人,你想想看,这有多难断?你想想看,这样要如何修行?三界六道准备要往生去哪一道?所以,学佛要把自己顾好,不要让自己一直修烦恼行,不要这样。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先把家庭照顾好。[而后永断烦恼,成就无上菩提矣。此菩萨者,结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十幻师解术观竟。

丑十一神龙隐海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智慧。[断烦恼故,]就是智慧均等,就是所谓的等持,就是禅那。[安住至静。]也就是定。[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先修智慧,[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此神龙隐海观。起幻利生,]起幻化来利益众生,[如神龙施雨,归体入静,如隐海也。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起诸幻化,以变化力,变化种种境界,自在无碍,随机方便,利生作用。既度众生,不著度生之相,重起静虑,进修禅那,任运断尽一切烦恼,仍复安住至静,其心如如不动。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十一神龙隐海观竟。]其实这些都是前后变来变去而已,没什么困难。

丑十二龙树通真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看到变化就知道这是慧,智慧。[方便作用,至静寂灭]就是定。[二俱随顺。]就是等持,就是禅那。至静寂灭,二俱随顺,这是同时修,所以,后面讲齐修。就是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这个菩萨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同时修叫做齐修,同时修什么?修[奢摩他、禅那。】

此龙树通真观。]龙树是菩萨,八宗共祖,是一位菩萨的名字,具大智慧。[如龙树初行幻术,广化邪途,令归正道,后齐修静寂,自阶圣果。]“阶”就是阶梯、登,自登圣果,登上圣果。[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即起诸幻,]就是我们用清净觉悟的心,了解一切都是变化、幻化出来的。[以变化力化种种世界,开种种方便,起种种作用,度如幻之众生,然后齐修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十二龙树通真观竟。什么叫二俱?就是前面的三摩钵提、奢摩他同时,二个同时修。

[丑十三商那示相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又是变化力,又是智慧,[种种起用,]这就是慧。[资于至静,]就是定,[后断烦恼。]又是等持,就是禅那。[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此商那示相观。商那和修,]一代祖师,[即优婆掬多之师也。乃以神力示相,降伏掬多弟子慢心,因为徒弟太骄傲了,所以,他的师父示现神通力来降伏他。以前的祖师都有神通,我们哪有?弟子我慢,我们拿他有什么办法?弟子我慢,不听你的,那没有办法,我们没有神通,一点道也没有!我们只能说:我们保持这颗清净心、寂灭的心、无所着的心,只能说:我宽恕徒弟。你没有办法降伏,因为他比你更凶啊!我慢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没有我慢就好,目前做师父的人!

拿徒弟无可奈何,就是这样子。以前不同,以前的祖师大德,能变现种种的神通力,徒弟都会听他的,现在没有办法。所以,末法众生,证果的人少,凤毛麟角,要找到一个证果的人,很难!又证果,他有大神通,像罗汉、菩萨。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烦烦恼恼的凡夫,只能够依法!佛说:依法不依人,他不是依神通,只要这个人讲的法是正知正见,在末法,那已经不得了了!

末法邪说横流众多,多如牛毛,正法少如麟角。降伏徒弟没办法,所以,顾自己比较重要![资助至静,后断烦恼。若诸菩萨悟静圆觉,以净觉心起诸幻化,外以变化之力,发生种种作用,度如幻之众生,而内则资于至静,]“资”就是助,帮助我们的安静。[动中能静,名为至静。]一切时空的架构叫做动,任何一个时空架构上,它叫做动,因为它会变化,时空就是无常的名词。你要形容无常,当然用时空最好的架构来形容,任何一个时空它都是无常,那当然就是动了。意思是说:你在任何一个时空的架构上,能够静,能够空一切相,不执着,那么,这就是真正的静。[后断除烦恼,而证菩提。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十三商那示相观竟。

丑十四大通宴默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的[力,]量,就是智慧。[资于寂灭,]就是等持,就是禅那,寂灭就断烦恼。[后住清净,]就是定,[无作静虑。]无作就是自然,没有任何的造作,心就会定下来,不加任何的作意,能令心自然的无生,名无作静虑。不是说我刻意的观照,我有智慧,我去看破它;那个能观照的智慧又放不下,那个不是无作静虑。有所造作使心放下,还有所造作,不是本性的功夫。[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此大通宴默观。]大通如来。[大通如来,先化用利物,]先度化众生、利益众生,[资于寂灭,后归心寂静。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起诸幻化,以变化力变如幻之世界,度如幻之众生,资于寂灭。以种种变化,悉同幻境,当体无实,唯一寂灭。]当体就是无生,就是唯一寂灭。以前有一个修行人问大珠和尚:要怎么修行才容易成道?大珠和尚回答:直取无生,即是成道。就是说你直接体会无生,你就是成道;直接就进入无生法,不生也不灭,不来也不去,不增也不减,不一也不异,直接放下,无生。今天我去参加黄会长母亲的告别式,去吊唁的人很多,坐在我旁边那个人就说:将来我死了若能像这样,那就很值得了!你想想看,我们人只不过看到这一幕如此庄严,他就宁愿死!他只求死了以后这样备极哀荣,你不能说他不对,我们不了解这都是一种幻化的东西。以前我们老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我的未来。我的未来当什么科学家、什么游泳健将、篮球、体育啦,没有人写我将来要做法师。

不懂!我小时候如果出生在佛教家庭,我一定说:我将来一定要作佛!那时候不懂,这世间都是幻化的东西,我们人都是这样。我今天回来跟师妈说:今天很多,师妈说:我百年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有这么多人?我听了实在是,跟今天那个人差不多!等一下她又会说:我讲经老是喜欢出她洋相!其实不这样,世俗人都会这样想,如果我往生来参加的人可能比他多。不过,这也没什么意义,很多人要做什么?又不是说很多人来就保证往生极乐世界。我往生以后不必如此,只要为我念佛四十九天,很简单!信徒来,统统不用做什么,只要阿弥陀佛不断,遗体就摆着,臭了就把它火化,然后继续念佛,这样就好。只是还不晓得谁要帮助助念!为什么?本来就不可得的东西,都是虚妄的东西。只是藉着这个例子来说法,事实上就是如此。

师父到了那里,都是保持如如不动,就是一直念佛而已,阿弥陀佛。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是假的,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是真的!这一句最亲切!所以,我们要了解一切境界都不可得,我们的心不要执着这种东西,不要想:我死后要用什么棺材;要用什么水果拜我;我死后,不晓得有没有人来拜我?不必!都不必有这样的想法,你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临命终自在往生最重要。我们临命终自在往生,就不必靠这些外缘,我们自己有把握最重要,真的!

仪式做得再多,花再多的钱,最大的意义也只是念佛而已,花再多钱,也毫无意义。幸好今天看到的是正统的佛教徒,我们看了很欣慰,大家都在念佛,几千人都在念阿弥陀佛。你去看一般出殡,请那个五子哭墓、电子花车,请鼓号乐队来吹奏、杀生,出殡搞这个都是造业,[后住清净不动,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十四大通宴默观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丑十五宝明空海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寂灭力就是等持,就是禅那。[而取至静,]定,[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此七轮,一一标寂为首,次兼余二。今宝明空海观。《楞严经》云:同入如来,宝明空海。今灵心观,即本觉妙明,如宝明也,后静观,如空海也。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不执着幻化的东西。[及诸静相。]虚空是静,不必执着,幻化出来的是动,也不执着,动、静都不执着。[先以寂灭力,而断烦恼,后起至静,住于清净,如如不动也。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十五宝明空海观竟。

丑十六虚空妙用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寂灭力就是断烦恼的力量,就是已经达到了解脱了,以寂灭的定力、等持力,就是中观的力量。[而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智慧。[于一切境,寂用随顺。]这太了不起了!于一切境界,他都能很寂灭,能随时运用。[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此虚空妙用观。灵心之体如虚空;起化,即妙用。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以寂灭力,不以证果为急,退修三摩,大开度生方便,]其实这个就是等于断惑的意思。不以证果,他已经断惑,要不要证果都是随便。像文殊师利菩萨,七佛之师;像地藏王菩萨是等觉,为什么等觉?他们都早已成佛。像观世音菩萨,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都是佛,不以证果为急,有的人悲心就是这么重。[故云: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者:即指众生,为菩萨所度之境,以寂灭而起作用,故云:寂用随顺。度脱众生,灭诸度相。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十六虚空妙用观竟。

丑十七舜若呈神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就是定。[而起变化。]就是慧。所以,以寂灭力就是以中道的力量、禅那的力量,先有定力,而起变化就是慧。[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此舜若呈神观。舜若,即虚空神,]我们说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舜若多就是所谓的空性,空性如果可以销毁的话,我们坚固的愿力也不会受到影响。[日光映之暂现。如此先寂、次静、后幻。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以禅那功成,寂灭力用。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者:见众生有种种自性,在所应度,必先以奢摩安定自心,然后依三摩而起变化作用,随顺自性,而度脱之。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十七舜若呈神观竟。

丑十八饮光归定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这是中道,中观。[无作自性,起于作用,]起于作用就是智慧。[清净境界,归于静虑。静虑就是定。[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此饮光归定观。饮光即大迦叶,]摩诃迦叶[先证寂体,次起神通,后乃归定。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以禅那功成,寂灭力用。无作自性,起于作用者:谓自性本具,]我们本性本来就具足,[不假造作,故为无作。依三摩自性,起于变化作用,化彼尘劳,而成清净境界。由此顿息一切妄念,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十八饮光归定观竟。

丑十九多宝呈通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就是定,以寂灭力就是中道,种种清净,而住静虑,就是定。[起于变化。]就是慧。[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此多宝呈通观。]多宝佛出自《法华经》,[多宝佛,先成道,证寂灭体,]证得寂灭的体性。[后于法华会上,宝塔涌现,乃见静幻无碍。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以寂灭有力观诸境界,唯是一心,平等无二,种种清净。不以趣果为急,]不以趣果就是不以证果为急务,以什么为最重要呢?[唯思度脱众生,]世间就是有这种很了不起的人,发愿生生世世要在娑婆世界度众生的人,我都认为这是菩萨,很了不起的愿力,我没办法。我是不小心跑来这里的,我不是菩萨,我不是愿力再来的,我是业障深重再来的,这一世听到佛陀的经典,我不要再来了。我要去极乐世界,不要跟这些黑毒虫在一起。我们小时候常听人家说:坏人叫做黑毒虫,常常想陷害我, ,要把我害死,我要去极乐世界,要去作佛了。

然后等到我神通力具足,不会拉肚子、流鼻水、感冒、胃痛,神通自在,那时候再来,等我不必吃药,神通广大再来。你们如果要留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师父跟你们顶礼,赞叹你们,我没办法!我百年之后,不要问我:慧律法师,你要不要捐赠器官?你如果要挖我眼睛,我会张大眼睛瞪着你,我早就说我不要捐赠器官!这样违背我的誓愿,我要静静的往生极乐世界。唯思度脱众生,[而齐修奢摩他、三摩;内则安住静虑,如如不动,外则起诸变化,种种作用。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十九多宝呈通观竟。

丑二十下方腾化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寂灭的力量,就是中道。[资于至静]帮助这个定,[而起变化。]就是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就是同时修三摩,奢摩他。

[此下方腾化观。即法华六万恒沙菩萨,先以寂灭力资于至静,后从下方腾化而现。]变化。[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乃先以寂灭力,资发至静,此自修之力也。然后起于变化,化作种种世界,度脱无量众生,此利他之力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二十下方腾化观竟。

丑二十一帝青含变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这就是中道。[资于变化,]这就是慧。[而起至静,]这就是定。[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都是一样的,变来变去。

此帝青含变观。此宝含诸佛像,]观对它,它就会变化,[对即变应,]这个宝贝含种种的佛像,你只要面对它,它就会变化。[应而还空。]“应”就是反射回来,它还是归还在虚空。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应”就是反射,反射回来,什么都没有;一看有佛像,反射回来,又没有。[如灵心观成,包含德用,应缘起幻,]应这个因缘起变化,[而复安静。]你看,菩萨就是神通自在,但是,最主要的是心要静。这个“静”不是我们安静,不是这个意思,这个“静”是无碍、自在、解脱,一切境界不可得。一切境界,他都在寂灭当中,面对一切境界,无一切境界;面对一切相,无一切相,那叫做静。

不是说我躲进房间里打坐,谁都吵不到我,我打坐,静,眼睛闭起来,阿弥陀佛,念到声音沙哑。那个不叫做静,那叫做安静,没有声音。在这里,静是自在、解脱、无碍的意思。[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先取幻化,及诸静相。以寂灭之力,断诸烦恼,资助变化,以度众生。虽度众生,远离度生之相,即动而静,其心如如。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二交络三观竟。

子三圆修三观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满觉性的智慧。[圆合一切,]就是空、假、中同时。[于诸性相,无离觉性。]佛实在伟大,看到这一切经典实在佩服,在伟大了!于诸性相,不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同时[三种自性]空、假、中,奢摩他、三摩、禅那,[清净随顺。】]什么叫于诸性相,不离觉性呢?就是在一切事相当中无生;一切无生当中不坏事相,智慧心清清楚楚。不离觉性就是于一切相理清清楚楚,而没有清清楚楚的执着。于一切事理,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之心,而不执着有一个智慧之心,这就是于诸性相不离觉性。凡夫没有办法,就要常常观照,凡夫没有办法,不能任运自如嘛!

[此一轮,名如意圆修观。如意宝珠,四方俱照,大智顿觉,三观齐修。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者:谓依圆觉所发之慧,为圆觉慧。此约圆顿大根菩萨,圆解大开,]圆解大开就是所有的解都不偏不倚,讲到空,即假、即中;讲到假,即中、即空;讲到中道,即空、即假。[即依圆觉慧,圆合一切;]怎么样才能圆合一切呢?无相就圆合一切,无一切相就圆合一切相;你如果有相怎么样都不能圆满的合,动念即乖;你动到一个念头,就不能合一切相。《金刚经》说:一合相,什么叫一合相?空有同时具足,性相一如叫做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绝待。[即指二十四轮,而修习之:是为一修一切修也。

于诸性相,无离觉性者:皆以悟净圆觉,以净觉心,而为其性。或单修、]一个、[复修、]二个、[齐修等,]三个,[而为其相,相虽不一,究竟不离圆觉自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同时下手,圆满修行,[三种自性。清净随顺者:即指大根菩萨,]上根利智就是大根,根机太利了![圆修、即一修一切修也。三种自性清净,如修奢摩他时,即具三摩、禅那;修三摩时,即具奢摩他、禅那;修禅那时,具二亦然。]师父刚才讲过了,空、假、中就是这个意思。修空,即假即中;修假,即空、即中;修中,即空、即假。[如是则圆觉自性,清净无碍,而二十四轮,皆随顺而具成矣。《直解》云:三观一心,]中观、假观、空观一心。

[一念具足。]事实上也是如此。[即初云:圆照清净觉相,圆觉圆合,即圆照。一切、则该十法界。]“该”就是包容,包容了十法界,一切就包容了十法界。[于诸性相,]理叫做性,性就是理;理,道理来讲,相就是事相,性相就是理事。[无离觉性,]理跟事都不离觉性,那当然就是圆融了。[即清净觉相。]要常常提起正念,千万不要让烦恼得逞。[诸佛本起因地,唯一心圆照法界,以为妙行故,二十五轮,究竟归极于此。]就是圆满。[意显此一观,以为圆修,其二十四,皆随根耳。]皆随根机而变化。[二观网交罗竟。

癸三结成正因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善男子!是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为本修因,]你看,他一下手,就用圆满的修行,[即是修行正因。]对跟错就差很多,譬如他一出生,就出生为皇宫的太子,将来就成皇帝。你想想看,他投胎选对了人家,早不来出世,晚不来出世,等到皇后正要生产时,他就跑出来,一出生就是太子;你有这个命吗?我们一出生就注定要捡垃圾、扫地、杀猪、抓鱼、捡河蜆,我们可不可怜!我们没办法一出生就跑到皇帝的家!举这个例子就是说:你修的因很重要,你发的心如果是圆满觉性,亲近善知识,一念之间,你成佛没有问题。你如果亲近错误,那死定了,会很惨!

虽然百千万亿劫一直修行,可是错误,法不对,起步就错误。而且修行,我们人脚步不能踏错,那来不及了,这一点都不能闹着玩的。脚步踏错,你就完了,你到临命终的时候,才来后悔:我修行错误方向!你完蛋了![二十五轮者,前举意标数云: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今观网交罗中,单修三观,交络三观,圆修三观,]单修三观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各个修;交络三观就是错综复杂的修;圆修三观就是同时。[一一别明已竟。故结云:]结论中做结云。[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随其自具根性,修行如是。三结成正因竟。

癸四总示修习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就是依着这二十五轮,[当持梵行,]就是持戒的意思,持戒律。[寂静思惟,]冷静的思惟。[求哀忏梅,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

[此总示修习之法。]修行的法。[诸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如果要[设欲依此轮而修者,自当严持禁戒而修清净梵行,以戒为无上菩提本也。尸罗不清净,]“尸罗”就是戒律,戒律不清净,[禅定不现前。寂静,即定也;收摄身心,寂然不动。思惟,即正思惟,慧也;正慧观察,思惟修习,具戒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然恐多生业障,]我们人都会有业障,[障蔽净心,必须礼敬三宝,求哀忏悔,]我常常跟这些修行人说:我们拜佛,同时可以三业清净,身拜佛,口念佛,心观想佛。身、口、意皆清净。如果我们只有念佛,那么,就要摄心念佛,心才会定。所以,这要自己调配好。容易昏沉的人,第一、要大声念佛,或者是多拜佛。容易散乱的人,要谢绝外缘,多多打坐。容易掉举的人,就是浮动的人,心容易乱的人,要谢绝外缘,多打坐,静坐念佛。

高僧大德常常开示我们,我们想要三业清净,要多拜佛,不能说我们只有做功课,但是,不拜佛,这样不好!我们做功课要多拜佛,拜佛也是一种运动,对我们的身体也很好。有的人他自己规定:我一天要拜佛一百拜,或者是三百拜。既是运动,又恭敬佛,所以,他拜佛就是又念佛、又观照佛,容易得定,容易灭罪消灾,很恭敬。[发露先罪,洗涤瑕疵,经三七日,以求感应道交也。]我们的心不清净,就无法感应道交。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各安标记就是我们讲的抽签,标示清楚。[至心求哀,随手取结。]我们很虔诚,至心就是诚心诚恳的求哀忏悔,随手就拿过来,取。看你的因缘,要修哪一法,取你打结做记号的那个签,看看写什么。[依结开示,]你抽到的是第几轮,[便知顿渐;]这样就知道你的根机是顿根或渐根。[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你只要有丝毫怀疑或者是后悔,这样就不能成就,不够虔诚。目前来讲,没有人这样修法,没有!目前没有修这二十五轮,是怎么修怎么修的,目前没有。

[于二十五种轮观,各安标记,书写名字,做成阄]阄jiu[,]台湾话叫做抽签,[供佛前,礼念虔诚,至心求哀,随手取结,以卜应修。]看自己要修哪一法。[依结开示,便知顿渐者:即依所捻结,即阄也。开取指示,何观应修,便知自根是顿是渐,依示而修,自然可入。顿渐者,单修一观名顿,以观观皆究竟故。渐乃顿中之渐,]不是根机差的渐,都是顿根的渐。[谓顿中略分前后,少时俱成也。]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成就,因为大家都是顿根。那个“渐”是形容顿里面的渐,而不是说差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一念疑悔,即不成就者:或起一念,疑而不修,或既修而复悔,则于圆觉,皆不成就,痛宜戒之。初长行竟。]我们念佛也同样如此,你念佛不能有一念怀疑、一念后悔,都不行。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佛讲的经典不相信,你要如何修行?不可能的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壬二偈颂

癸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癸二正颂(四科全同长行。)

【“辩音汝当知:]辩音菩萨,你要知道,[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以,我们的心要定。哪几种呢?[所谓奢摩他,就是定。[三摩提]就是三摩钵提,就是慧,[禅那。]中道。[三法顿渐修,]有顿、有渐,看个人的根器,慢慢的修。[有二十五轮;】]“有”就是共,总共有二十五种情形。

[圭峰大师云:今修观之人,先以所依之体为本,而起观行。长行云:圆觉清净,无能无所,心冥此理,]心如果合这个道理,[即禅定义。若冥此理,即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为起行之本,]修行的根本。[此即因地法行,乃自性天然之本定,不动摇,不生灭。如来告辩音,汝应当以智而知。此借当机,以儆在会诸菩萨。]“儆jing”警察、警告,来警惕在会的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者: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注意!这个是《华严经》讲的,理无碍、事无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叫做四无碍法界,《华严经》都是讲四无碍法界。[清净妙慧,皆依自性,所具天然本定而生,依清净觉心,]依我们清净的觉心,[修习而成。所谓奢摩他、三摩、禅那,三法顿渐修,如前解,共有二十五轮。

【“十方诸如来,]这是已经成道的圣者,[三世修行者,]三世修行还未成果,还未成道的人。[无不因此法,]没有一个不是因为以圆满的觉性修行,[而得成菩提。]可见《圆觉经》有多重要!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修行人,都要按照《圆觉经》修行,你不了解圆觉,要如何修行?根本就不可能!念佛也是要圆觉,念佛配合实相叫做圆觉。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惟除顿觉人,]除非此人的根机大利,[并法不随顺,】]并法就是并及一切法,一切存在法,他都可以合这个道,他不随顺就是不取于相,不执着,也不必按照这二十五个轮去修行,叫做不随顺。意思就是:他能够在一切法触目合道,不同于一般,必须经过这二十五个轮。为什么?他不随相故,没有外相。像六祖,根本没有根据这二十五个轮。就是一切法都可以合道,不必随顺二十五轮,是这个意思。

[十方已成菩提之如来,无不因此而得成。三世修行者:此指未成菩提,而修观行之者,亦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也。此如《楞严》所云,三世通修之法:“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斯门”就是此门,就是在这个法门,他已经按照这个法门修行成就了,叫做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都是入这个圆明的法门。[未来修学人,]还未修行的人,[当依如是法。” ]要按照这个法。讲来讲去,总而言之只有一句话:修行人要有志气,就是这句话而已。要有很大的志气,下决心:我要修行,我要以圆觉的法,无所住。直入本性,学习慢慢放下也可以,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

[惟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者:此两句拣上根,]特别的说明是上根的人,怎么样?[惟除上根]上根是例外的意思。上根的,不按照二十五轮,[圆顿悟解之人,天资特别,慧性超然,并及于一切定相之法;不随顺者,不必具依二十五轮,]一项一项,有一个定相去修行,不必![及道场探结等。]都不必![不随顺法者:不取相也,既不随相,即随真觉。此乃顿入圆明,触目合道,不可加之绳索,]不可以加之任何的束缚。[伤平无疮,]伤平,没有一切的疮疤。为什么?[是前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当下就是。[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所以,这个是例外,[故除之矣。]除之就是:这个是例外。

[【“一切诸菩萨,]诸菩萨就是人[及末世众生,]也是将来要修行的人。[常当持此轮,]就是法,常常按照这个轮来修行。[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初两句指应修人。第三句指应修法。第四句谓随顺此法,精勤修习。后两句依诸佛大悲愿力,不久可证涅槃也。二明单复修习竟,并威德科,一二问答,三观修行竟。

己二二问答两重除障

庚一除我入觉

辛一净业启请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这菩萨的名号有四个字:净诸业障。台湾没有三个字名字的法师,我本来是想创新一下,给徒弟取三个字的名字,后来想想不好,人家会讲话。[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请佛之仪,如前释。]又有一个菩萨发问,我们又有经典可以听了,菩萨再继续问,他们问得愈多,经典的份量就愈大。

[辛二正陈请词

壬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这太不可思议了![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太法喜了,得未曾有。[观见调御]睹见我佛调御之师,调御就是佛,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睹见我佛调御之师,调配、调伏我们三业的大导师。看见佛陀怎么样?[历恒沙劫]你看佛陀是怎么修行的?我们也是要修很久,也是要经过恒沙劫,一样。[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这讲的太好了,就是这一念头而已。简单说:这一念解决,无量劫来的问题就解决,就是放下、就是空。无量劫的痛苦,是不是“执”这一字?是不是这样?你今天为什么会烦恼?执着嘛、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嘛!我们无量劫以来,一刹那之间,我们就悟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一切相皆是生灭,幻化不可得的东西,一念之间马上就觉悟。无量劫的痛苦,在今天听经闻法当下,你就统统解决。一切外在的是是非非、好坏、对错、善恶,对我们就没有作用了。

所以,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就那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就那么时就是什么?就是智慧心,不要落入善的观念,也不要落入恶的观念,就那个时候,充满着一颗智慧的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讲起来很简单,哪有困难?本地风光,朗然照三千大千世界,束缚不了我们。开悟的人讲起来很简单,不悟就很难![我等菩萨深自庆慰]就是在一念之间,所有统统现前。所以,要记住!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念头修到不必修了,就与佛一样,就完全结束,就完成佛道了。

要不然修行你修什么?靠体力吗?如果要拼体力,你肯定输,靠体力我们没办法!我讲这句话,胖子最高兴,因为胖子拜佛很痛苦,他一拜佛就满身大汗,汗如雨下。幸好有这个法门:不起于座,即得本性,还好!大胖子,浑身都是肉,你叫他拜佛,一拜下去就爬不起来,他最喜欢:不起于座,即得本性,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单刀直入。幸好佛陀介绍了阿弥陀佛,救了胖人,不然要他拜佛很痛苦,只怕会热死。一切都在这个念头而已,犹如一念。

[大悲世尊,解见在前。为我等辈,总明观行,]我们的观行。[依悟起修,略明三观行相,犹可领解。又为我广说,二十五轮,于一味法中,广显差别,而差别不乖一味,尤为难见,是诚不思议事。此从一心,建诸定轮,乃如来因地行相,令大众同闻,故云: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一切功用犹如一念者:睹见我佛调御师,经历恒河沙劫数,难行能行,勤苦境界,一切功用。夫果德称真,约理可照,今一念备知,炳然齐现于心,如琉璃之瓶,盛多芥子也。]芥子就像芝麻那么小;透明的叫做琉璃,装了很多芥子。[我等菩萨,其庆幸欣慰,为何如哉!一庆前竟。

壬二问后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我们这个觉悟的心,本性是清净,为何会染污?是什么原因被染污?使诸众生迷,就是不觉,[闷]就是不通,因为不觉而不通畅。我们人如果心不通畅,就要疏通;大便如果不通畅,就要疏通,不然会便秘。我小时候曾经因为便秘,被拉去灌肠。不入就是不能证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众生不觉悟、不通?所以,无法证入这个境界?不入就是无法证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眼睛就看得清楚,因为我发问,佛讲法;将来眼就是引导众生走入正途。令将来的众生,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

[前云: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是显自性,由来清净,]自无始劫以来就是清净。[故当机蹑此]就是依照这个[以为问端。又云: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未觉、即是不觉;不觉、必有染污。故当机蹑此,以为致疑之由。问曰:圣凡比较,天地悬隔,觉心]我们觉悟的心[本净,悟即应同,]为什么[更因何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迷,即不觉;闷,即不通。]水沟的水如果不流通,就会发臭。

[不入者,不能证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者:惟愿如来不舍大悲,广为我等开示令悟法性。法性者,诸法之实性也。《大疏》云:]《大疏》是一本书,[若直谈本体,]直接讲到本体,[则名觉性,若推穷诸法,皆无自体,]无自体就是无自性,[同于一性,即名法性。今推破四相,]推破四相就是生、住、异、灭,统统不可得。[豁融诸法,全同觉性,故云:开悟法性。从前经文,但云觉性,惟此段云法性,意在此矣。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者:令此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辗转相传,永不迷闷,作将来众生之正法眼矣!]如果不是菩萨帮我们问,我们也不晓得怎么问。幸好菩萨帮我们问这么多问题,菩萨问了很多,所以,我们今天有正法眼、将来的眼,就是因为菩萨有问,所以,多问也有好处。

【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辛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好好给你说明。

[重言赞善,为利今后。咨是谋义,谓有所谋而问也。方便者,入觉之权巧方便法也。告以谛听当说。

辛四承教静听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今天身体特别好,心情特别高兴,因为不晓得明天会不会有台风,今天就多讲一点。

[辛五正答所问

壬一长行

癸一开示障道四相

子一开示迷识四相

丑一迷识执相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这一段是佛陀开始回答净诸业障菩萨所问的问题。

[此正答染污所以。一切众生,指六凡以及二乘,以唯知有六识故。]一般众生跟二乘知道有六个识,小乘只有讲六个识。[从无始来者:]就是久远的时间。[远指晦昧真心而来;]晦昧只是一种形容,光线透不过来,光线被遮住了,所以用晦昧。那么,真心透不过来,所以,晦昧真心而来,就是指无明。[究其无有始相可得,]没有一个开始之相,[故云:无始。]因为[迷真]迷失真心,[起妄,妄上加妄,]妄想心加上虚妄的外境,[故有第六意识,已属至妄;此妄想乃从意识中所起虚妄想念。]妄想的念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就是错认,错误的认同,这个四大为自身相。我们贪不断,我们贪财、贪一切境界,结果百年之后,一样也带不走,甚至到百年之后,死不瞑目,因为还有很多事情、心事未了。所以,死后只闭上一眼,另一眼闭不上,眼睛变成一大一小。

我们一直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一直到死,还一直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境界是虚妄的,身体也是虚妄的,虚妄的心攀缘虚妄的境界,当然就把虚妄的影像当作是自己的心。所以,把整天乱七八糟的妄想心当作是自心相,所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因执五蕴幻妄身心,]从小到死一直坚固我们这个身体,[取为自体,]都认为这就是我们的身体,[为我相;计我辗转,趣于余趣,为人相]计我辗转就是执着我,执着有一个我,辗转就是继续轮回,转换的意思。由人转换成畜生、转换成天道,辗转就是一直转换。执着有一个我,然后一直转换,然后趣向于,余趣就是其他的六道轮回,所以叫做人相。[(谓我是人趣,非余趣);]也就是其他的六道轮回,所以,他就强烈的执着。[计我盛、]“盛”就是有势力、有钱财、身体好。[衰、]、也就是不好,身体差、贫穷等等,别人瞧不起我们,执着苦,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

[苦、乐,变异相续,]一直变化,一直变化,执着这种东西。事实上每一天都在变化的东西,实在不是真实体,他就认为[为众生相;]底下讲寿者相,[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不断而住就是从小一直执着,认为我现在还生存着,我现在还有这个生命,支持生命存在的叫做命根。计我一报命根,所谓的呼吸,还有一口气,命根。不断而住,一直连续的一直到临命终。[为寿者相。]寿者相如果要直接解释,就是一期生命的始终;一期生命的开始到结束,叫做一个寿者相。这是一般的解释,《圆觉经》的解释就不是这样子,《圆觉经》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面会讲到,它不是这样解释的。它全部执着在一个智慧里面的一种四相,这是迷了的四相,迷识的四相,迷了意识形态的四相。迷了智慧的四相就不是这样子,迷了智慧的四相,就是《金刚经》讲的:我证悟了初果,我能不能当作初果?世尊,我不作初果,所以,我证得了初果。

因此,迷识的四相,叫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迷智的四相,是证、悟、了、觉四相;我能证、我能悟、我能了、我能觉,迷于智慧的一种四相,跟迷于意识的四相是不一样。修行人也有迷惑,因为他没有究竟。修行人也有迷惑,他迷惑什么?迷惑:我能证!证什么果,我能观照,我能悟,迷智的第二相,悟,迷于悟;我迷了,我能觉悟。证、悟、了、觉就是迷智的四种相。[此四相,虽随境转计,究竟惟一我相也。]作为代表,唯一的我相,就是在每一个时空的架构上,都有一个主宰性的一种执着。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者:真我本有,迷而不知,妄我本空,执之为实,]我们都一直执着,认为这是实在性的东西,[故曰:颠倒。]颠倒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没有这四相,所以,认四颠倒为我体。[为我真实之自体,名为迷识境也。]迷了这个意识的境界。[初迷识执相竟。

丑二别成凡小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这个就开始要造业了,造业就是苦集灭道里面的集谛,“集”就是集合烦恼而生。因为妄想心,执着这个妄想的境界,所以,就产生什么?产生恨,“憎”就是恨,“爱”就是占有。因此就产生爱、恨两个境界,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于虚妄体]就是虚妄的假体,[重执虚妄,]再一次的又执着这个虚妄,又再一次的执着虚妄的东西。[二妄相依,]这个妄想心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而外境也是假的,妄想心执着妄想的境界,二种虚妄互相相依,相依就是有这个因缘。[生妄业道。]就产生这个业,所以业道。到这里是四谛里面的集谛。底下是苦,[有妄业故,]因为我们有虚妄的业,有业就有苦。

业,长久下来就变成力量,业力。[妄见流转;]又虚妄的见到生灭法的流转,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生生,宿世的爱与恨交织,放不下,计较。我们今天有这个业,所以,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因为在这个世间,都是虚妄的东西,虚妄的东西,看到的都是生灭变化无量的东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生灭法,我们不知道这是假体,我们又再一次的受苦,在苦中又作乐,然后又去造业。惑、业、苦,一直继续,四谛法里面,这算是苦谛。[厌流转者,]厌流转就是讨厌这个生灭法,心生厌离生灭的话,他就想修行,所以,这个是苦集灭道的道,他想修行嘛!你讨厌这个生灭法,讨厌这个六道轮回,你就想要修行了,我们就想要修行了。

想要修行,怎么样呢?所谓注转就是生灭,就是烦恼,我们如果在流转当中放下,流转对我们就没有作用。以空性的心,来看流转的法,流转的法也空。讲空比较抽象,讲放下,存在一颗智慧之心,清清楚楚,但是,不被它影响,流转对你没有作用,当下就进入不生不灭。现在的心是不生不灭,将来就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所以,我们[妄见涅槃。】]为何讲妄见涅槃?因为你有取有舍!涅槃就是苦集灭道的灭,妄见涅槃,这是灭道。前面那句是舍,要舍掉流转,妄见涅槃;取,这是小乘,指小乘能所不断。所以,整句从头到尾,就是四谛法,苦、集、灭、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