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二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二集)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这一篇文章不算很长,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题目叫『太上感应篇』。「太上」这两个字是尊称,含义很深。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个人讲的;如果我们要以为佛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那就错了。我们在许多经论里面看到,佛自己说他一生没有讲过经,他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这个话是真话,不是谦虚,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凡夫执着有我,所以说法,我说的、你说的、他说的。诸佛菩萨无我,《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不但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连念头都没有,所谓「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见解、念头;不但不着相,念头都没有。他这是从哪里说的?真性的流露。真性不是别人的真性,是我们自己的真性,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自性的流露,这是真实的。如果从意识心,意识是个人的,那个话就靠不住了。

  出世间的大圣,佛法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世间也有大圣,这些人有没有见性?有没有成佛?佛有方便语,说世间圣人没有能见性,这是方便语。说真实语,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多,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怎麽知道他不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从前有人讲孔子是童儒菩萨,有人来问我这个话靠得住、靠不住?我们依照祖师答覆的惯例,不能界定可否。因为你说他是菩萨,找不到根据,我们就不能随便说;你说他不是菩萨,从原理上来讲,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有可能。如果真正契入境界,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是菩萨?哪一个不是如来?

  此地题目上也是如此,本文也是如此,一开端冠上「太上」两个字。我们学佛的同修就应该懂得,冠上这两个字是自性的流露,性德是至高无上;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奉行,就是顺着性德。顺性德这是真善,违背性德这才叫恶,这是善恶最高的标准,是善恶绝对的标准。这两个字冠在此地,让我们要警觉,不可以疏忽,用意在此地。

  底下讲『感』跟『应』。古人有个比喻,「感」,好比是种植,「应」,好比是开花结果。用这两个字做这一篇文章的名称,就说明了有感必定有应。这是什麽道理?感应都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我们今天讲时间与空间,在自性里面不分的,时空是一片的,所以有感必有应。在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上,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根头发微不足道,如果我们动弹它的时候,一身都觉得不舒服。你动这一根头发,这是感;一身不舒服,那就是应。

  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个无所谓;再微弱的念头,都能够震动虚空法界。我们不晓得,迷失了。就像我们身上这一根汗毛一样,我们把这汗毛尖立起来,全身都能感觉到。这是大家知道,这是讲我们的身体。但是你不了解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清净法身,是一体。正因为它是一体,所以感应就不可思议;有感必应,随感随应。

  感应也可以说之为因果的关系,众生有感是因,诸佛菩萨、天龙鬼神,他就有应。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懂得古德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比喻意思很深,告诉我们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你种的是恶因,你必定免不了恶报。

  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我们所造作的善因少、恶因多,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诸位如果是冷静的思惟,细心的去观察,在我们周边恶缘多、善缘少。善缘促进我们的道业,促进我们的善行;恶缘增长我们的恶念,增长我们的恶行。将来有什麽样的果报,自己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这都是感应的道理。古人又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两句话也是讲的感应之理。这是真理,是事实真相。这一篇文字,总纲领就是前面的四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向下的文字,都是这四句话的发明,四句话的详细说明而已。我们学习抓到这四句纲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不相应?与性德相应的,我们可以这麽想,可以这麽做;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我们知道不能这样想,不能这麽说,也不能这麽做。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诫我们,特别是末法的众生,要想道业成就,第一个条件是亲近善友,把这个列在第一。小乘经里面也不例外,我们过去读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在这个经上,也是第一句话教我们「亲近明师」;明师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善友、善知识。因为六道凡夫,性识不定,这是《地藏经》上讲的话;也就是谚语里面常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话的意思说明,我们凡夫决定受环境的影响,受外界的影响,我们做不到「境随心转」,而实在讲我们是「心随境转」,那环境对我们就太重要了。

  古来的祖师大德,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定慧的功夫,他能转境界,不随境界转。但是他教学生、教徒弟,依旧要选择环境,为什麽?这些人是凡夫,转不了境界,决定受外境的影响,那就不能不选择环境。而在选择修学环境里面,善友是第一个条件。你能够常常亲近善知识,亲近好老师,亲近好的同参道友,对於你的道业决定有帮助。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在《居士传》里面看到,古来这些大德亲近善友,有十几年,二、三十年,还有一生都不离开的。他学成了,可以离开了,为什麽还不离开?无非是给後学做个好榜样。守在老师的身边,给老师当助教,接引後来的同学,到老师往生了、圆寂了,他再离开教化一方。

  我们看古来祖师大德,这种作法的人很多很多,也是将世尊的教诲真正落实了。除非是缘不足,那就另当别论。但是也必须自己道业真正有成就,才能离开。什麽样叫成就?在佛法里面也有个标准,从智慧解门来讲,你确实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第二个条件,你有定功,不会受外境的干扰,也就是说不会受外境的诱huo,「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具足这两个条件,才可以离开老师。这两个条件不具足,离开老师就很危险;因为你内有烦恼,外有诱huo,你敌不过诱huo,你就会堕落。

  可是今天师道已经没有了,我们想亲近善知识,这个世间没有善知识了,怎麽办?如果能够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道友,大家能够在一起学习,互相勉励,以古大德为善知识。我介绍给同学们,以「阿弥陀佛」为善知识。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无量寿经》,在「净土五经」。每天读诵,每天讲解,每天在一起学习,这样我们就不离开善知识。我在这个地方用网路跟同学们结缘,对大家也有一点小的好处。我们距离虽然远,利用现在科技的方法,把我们拉近了,我们也能够每天在一起。

  开端这四句话要常常记在心里,提高我们的警觉。各人有各人的报应,家庭有家庭的报应,社会、国家乃至於世界,都逃不出这一个定律。今天社会动乱,世界不安,我们知道是共业所感。如何能化解这个劫难?只要大家觉悟,明白这些事理真相,毅然回过头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放下自己自私自利,一切为社会、为众生,这个劫难就能化解。天灾人祸都是恶业召感而来的,离开恶业,不但人为的zai 难没有了,我们今天讲天然灾害也没有了。何以说天然灾害没有了?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唯有深深明了这个道理,他才相信,他才肯做。

  这篇文章段落层次很清楚,古人分成几个大段,我们看到《直解》里面分成十段。我们在此地共同学习,我们也把它分段,就像经典里面分科判教,将来我们讲的时候,讲到哪里,我就把段落再给诸位交代清楚、交代明白,这一段说的是一桩什麽事情。开头这个四句是全经的总纲,全篇总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