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修学圣道的次第(妙境长老)
一、引经立题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叁里有一个颂: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名智。
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
(大正16,501a)
此颂共六句;第一句“采集业为识”说凡夫流转生死的次第。第二句“不采集名智”以后五句,说佛教徒修学圣道的次第。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在这里已经表示出来修学圣道的次第。
二、愿力为先趣圣道
不修学圣道的人,在世间上做种种事业,心里面也是有愿。什么愿呢?希望得到所欢喜的事情,也就是荣华富贵。“我希望好好读书,将来到社会上找一份好工作,而后能够得到荣华富贵”。先有这个愿,再去做这件事;后来可能成功,可能不成功,也可能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这可以用“愿、行、果”叁个字来包括由愿导行,由行而得果。社会上的人与事均不出这叁个字。
在我们汉文佛教中,流行最广的净土法门,也是以“信、愿、行”的愿为前导,无愿不行!不止是净土,佛教徒相信了佛法之后,无论学习那一个法门,都是以愿、行、果为轨律。一定要有一个虔诚、有力的意愿?以想得圣道的愿为先导!在家、出家的佛教徒在这里无差别!如果没有这个愿,那可能就不学习佛法;即使学习佛法,也可能不修行,因为没有得圣道的愿何须修行?!
但这个愿不是轻易能建立的!当然,你也可能一时听某位善知识的一段法语,心中欢喜就有了愿;但是,一时高兴而发的愿可能不坚固。应该一次又一次的思惟,作深入细微的观察,经过内心长时的酝酿,最后决定:“我想要做圣人!”。经过长时抉择观察而建立的愿,应该有前进的力量,不容易退转的。应如是发愿,而后再去用功修行。这里应包括佛法的学习?有的人先有愿而后学习;有的人先学习而后有愿。无论孰先孰后,总是由愿导行,由行得果。
叁、恒学佛法无厌足
或在愿前,或在行前学习佛法,目的为掌握圣道次第,然后开始用功修行,可是修行的同时还是要不断的学习。从《阿含经》中看出,佛在世时,即使是大阿罗汉也还常在佛边听法、心无厌足。大阿罗汉已经是所作已办的无学位,为什么仍须听佛说法?因为他很多地方仍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故。在大乘佛法里面,大菩萨们也是要听佛说法。《大智度论》里提到,弥勒菩萨到了等觉菩萨那么高的境界,为什么还要听佛说法呢?龙树菩萨解释说:“等觉菩萨和佛的距离还是很远,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他应该继续听佛说法。”如云:“闻诸法空,生大欢喜!”
所以,我们经过学习,通达了道次第以后,应该读诵一部与你修行法门相应的经论。譬如《金刚经》,前面说无我观,最后也是说无我观;前面一句“云何降伏其心”,后面也有一句“云何降伏其心”,前后好像无差别。但是你若读无著菩萨、天亲菩萨的《金刚般若经论》,就知道文虽相似,意义不同;一定要经过长时期的学习以后才能贯通,知道怎样依之修习止观。而修行一个时期后,内心可能突然疑惑:“我修的对不对?我这样止、这样观对不对?”会有这样的心情。但是若是能时时研读相应的经论,就能从佛菩萨的法语得到印证,即使有什么问题,也能从经论里找到解决的方法。
四、采集业由执着起
刚才所引《楞伽经》六句偈中,第一句是“采集业为识”。“采”就是拿过来,不是动手,而是用心;“集”是聚集。“业”是什么呢?微细的说,心一动就是业。内心有所思惟是业,说话、行动的时候,也是心在动,这都是业。
什么叫“采集”?“集”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只一次,而是多数的、不断的这样做。无论何事,心里有所取着、有所分别,作善、作恶都叫做“采集”。我们从无始劫来,直到现在都是如此,遇见什么事情,起心动念一分别就是采集,采集的同时还有执着。执着是通于一切惑业苦的;作善也执着、作恶也执着。就算是佛教徒,得无生法忍之前,拜佛也执着,读经也执着;不管什么事情都有执着心。但是拜佛、读经的执着中有清净的反动力,谓之逆流,违反生死,而趋向涅槃!虽然有此力量,仍有执着。
“采集业”者,采集即是业,或者业由采集而有,专指世间流转生死的动力而言。“采集业”者为谁?即是“识”;或者业为因,识是果报主。我们欲界人、天的分别心叫识,色、无色界天人内心的分别也叫做识。这些识没有智慧,都是普遍执着;人间的人是执着,天上的神也是执着,一切众生皆同,此是约人说。现在说“采集业为识”约法说亦即是执着,实在就是心与无明相应之义。有无明而无智慧,这个识处处执着,表现出来的行动就有力量令你于生死中流转、难以解脱。
在《摄大乘论》中曾提及一事:譬如江河里的水,我们人看见是水,但是饿鬼看见的不是水,而是猛火,所以一直受业感虚妄之苦。为什么我们人看见是水,而饿鬼见是猛火呢?此中有二义。一、行缘识:若如是补特伽罗此生之前,有良心广作利益安乐众生的善事,今世业熟得果,随福业识见是清水。若彼饿鬼前世造了很多的罪业,则随罪业识,见水非水、而是猛火。二、无明缘识:人见的水、鬼见的火,皆非真实,如梦中的境界一样。然因无明之故,执为真实是水、真实是火,受其苦乐之报。若能学习佛法、成就真慧,则能无着于水火,冲破无明的蒙蔽、业果的束缚,见第一义、得大解脱。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3-4 16:5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