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沿门托钵《俗语佛源》

沿门托钵《俗语佛源》

  沿门托钵《俗语佛源》 钵,是梵语钵多罗patya的省略,是出家比丘应蓄六物(大衣、中衣、下衣、铁钵、坐具、漉水囊)之一,即饭器,有泥质和铁质等。托钵乞食,是印度佛教为比丘所制的乞食制度。作用是不以资生事务乱心,省事修道。比丘每天早晨托着钵盂沿家挨户地去接受施主们的供养,来解决自己的衣食问题。这项乞食制,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一直沿袭至今。到了唐代,由于禅宗的马祖道一创丛林、百丈怀海立清规,实行边生产边修行的农禅规制,从而改革了印度佛教传入的这一乞食制度。后来,沿门托钵一词比喻到处乞求叫化。如《儿女英雄传》说:“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宽忍)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