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选择一个下手易成就高的法门是很重要的!

净界法师

    我们一个大乘的佛弟子,当我们这一念心,慢慢已经能够安住在深信因果断恶修善,也就是我们开始安住在一种善念,然后我们从善念慢慢慢慢能够提升到一种正念。开始在修学正念的时候,所要面对的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要依止什么样的法门来修学正念最能够成就?

  前面我们讲过一个观念: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当这个人已经成就圣道以后,他要从空出假广度众生的时候,六根、六尘、六识都是方便。但是你一个初心的凡夫,障深慧浅,你要开始回到真如本性这个地方,这困难度就很高。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成佛之道有二条路,一个是万行一心,一个是一心万行。当我们要修学万行而会归一心的时候,那这困难度就比较高,那这个门你选择对、跟选择不对,那真的是迟速不同伦,那有时候你修一劫,那真的比不上人家修一天,因为你走的这一条路是不好的路,是坎坷的路。

  所以当我们要万行一心的时候,你一定要简别你回家的路,回家的路你一定要简别;但是你要一心万行,要从家里出来的时候,那你不要简别,那是顺逆皆方便。你看《法华经》、《华严经》,那不可思议,诸佛菩萨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的时候,那六根、六尘、六识,随手拈来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他总是有办法让你能够产生善根,产生欢喜、增善、破恶入理的四悉坛。

  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回家的路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点你这门就要注意,回家的门要选择。但是从家里面出来,那就是每一个门都是妙法,你可以说一切法门都是妙法,你有资格这样讲;但是我们回家的时候,你不可以说一切法门都是妙门,不能这样讲,这的确有差别。

  所以你看,佛陀要文殊菩萨花这么多时间一一的来简别,这个地方有他的深义。

  什么深义呢?就是回家的路很难走,选择一个下手易成就高的门是很重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何来简择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十三)

净界法师

  这地方讲到耳根的三种功德:圆通常,看通这一部分: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心念纷无绪,心指的是意根,念指第六意识。意根跟第六意识二个是经常在一起的。这二个的特色是念念生灭,是错综复杂无有头绪,假设我们选择以第六意识的心念来当做回家的路,这会有问题,因为第六意识的念头很多,我们很容易被它干扰,因为它经常变化,它的情绪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情绪变化很厉害,那我们会产生一定的障碍,所以这不是一个很好回家的路。那怎么办呢?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耳根就不同,耳根的闻性即便你隔了一道的墙壁,你也可以听到音声,它不会因为音声而有所障碍,所以它的特色是遐迩俱可闻,遐远方,迩近方,远近的音声都可以听得到。这个地方有二层意思:从动态的音声来说是,遐迩俱可闻;其次从静态的音声、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所缘境。比方说莲花灯,诸位你听听莲花灯是什么声音?莲花灯是没有声音。没有声音表示它是遍满整个法界,你看,我们今天把这莲花灯带到美国华盛顿DC,把它放在那个地方,没有声音,它的闻性是遍满整个空间,就没有远近的差别。你看这个莲花灯放在这个地方,你听到无声,跟放在美国华盛顿DC的无声完全一样,所以当我们听无声的时候,那是听得更远更远,那是完全没有空间的障碍,无声没有远近的差别。

  这样的遐迩俱可闻,是其它的五根所不俱足的,这种通达无碍的功能,所谓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静二相它能够了了分明,而不生分别。比方说,我们讲舌根,舌根它在尝味道的时候,你必须有东西让它尝,没有东西的时候,舌根一落入静态就完了!它那能分别的尝消失掉了,舌根一定要合中知,一定要有东西来刺激它,它才能够产生了别的功能。所以它不能说,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没有这回事情,它只有动态才能够了别,不像耳根有声音也可以听,没有声音也可以听,我们可以听得到没有声音。所以耳根的功能完全操之在我,外面怎么变化对耳根完全没有干扰,它是通达而无障碍,它不随外境而有所障碍。

  常,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赞叹耳根的第三种功德:常,恒常相续。

  音听的体性它有动态的,有音声、跟静态的没有音声,所缘境是变化的。但是对能闻的闻性来说是为有无,动态它听到有声音,静态的时候它听到没有声音,闻中听到有声音、没有声音,对闻性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变化,它还是存在。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如果我们今天说,没有声音就没有闻性的存在,这个是错误的。其实没有声音,只是说这个声音是处在静态的状态,这种听闻的功能不但存在而且更加广大,更加没有边际。我们前面说过,耳根在听没有声音的时候,那更加的广大,更加的没有边际,所以它是恒常住,不随外境而有所变化。

  声无既我灭,声有亦非生。

  身为耳根的闻性,它是没有声音的时候,它也不随音声而消灭,有声音的时候,它也不随音声而生起。所以它是生灭二圆离,耳根的闻性,这种觉了照见的功能,它是远离生灭二种的对立之相,这是闻性常住不灭的功德,是则常真实。

  这是一般性,这以下提出一个特殊的例子。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即使你在睡觉当中,处在梦想的作梦中。作梦的时候,耳根它是怎么回事呢?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什么叫不思呢?指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在作梦的时候,第六识是分别的功能完全被梦境所缠缚,而忘失梦境以外的所缘境。

  比方说,你是一个人,你作梦的时候,梦到你是一只蚂蚁,整天搬东西,从东边搬到西边,再从西边搬到东边,这时候你的第六意识完全被你的梦境所缠缚了,你根本不会记得你还是一个人。

  所以我们一个人第六意识在梦境当中,是处在一种不思的阶段,没办法去思惟梦境以外的人事。但是耳根不同,它是不为不思无,一个闻性在梦境当中,它并不会因为第六意识的无知而消灭,相反的,它对梦境以外的音声,还是能够了了分明。

  你看我们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把我们吵醒的?是闹钟嘛!那我们为什么能够听得到闹钟呢?表示耳根的闻性是超越梦境,它能够从梦境里面穿过梦境回到我们梦以外的境界。

  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一个功能能够超越梦境,我们一个人睡下去就醒不过来,除非你自然醒过来,没有人可以把我们吵醒。只有耳根它能够超越梦境,所以它不为不思无,所以它的功能觉观出思惟,耳根的闻性觉了照性的功能,它是不必假借第六意识的如理思惟,就能够任运生起的。在整个五根乃至于整个身心世界当中,是其它诸根所不能及的。

  这地方是把耳根殊胜的圆通常表达出来。

  蕅益大师说: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有三德,刚好圆通常是有关系的。耳根的圆,是开显我们心性的般若德,般若德是圆融无碍的;耳根的通真常,是开显我们心性的解脱德,因为解脱正是一种无障碍的妙用;常的功德是开显法身德,恒常不变。圆通常刚好是有助于开显我们一念心性的三德密藏,所以从这一条路回家是最方便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何来简择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十四)

净界法师

    辰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

  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的谛听,好好的学习,乃至于如法的修学。

  (分三、巳一、示其合机。巳二、劝其善修。巳三、结其真实。)

  巳一、示其合机

    显示耳根是适合末法众生的根机

  此方教体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

  释迦牟尼佛在教化娑婆世界的时候,他的特点是声论得宣明,是以音声来论说妙法,才能够使令微妙的义理,在众生的心中能够宣畅明达的表达出来。

  佛心的道理要转到众生的心中,要靠音声透过耳根来作桥梁。这当中有什么问题?有正反二面的问题。

  众生通病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反面问题:

  佛陀在传递音声的时候,有一种人是循声流转的。众生因为长时间迷失了我们本俱的闻性,所以我们在听音声的时候,我们习惯一昧的循求音声的声相而分别它的音声,而产生流转生死。比方说,阿难尊者他无量劫来能够摄持十方如来恒河沙的种种的秘密法门,但是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他还是不能免于摩登伽女之难,而落入邪思当中,为外境所转。

  邪思一般字面的解释,摩登伽女之难叫邪思(邪恶的念头)。

  蕅益大师对邪思有比较深入的解释,他说:阿难尊者这个邪思,讲的深一点就是认妄为真。他依止缘影之心来当作本来面目,以为缘影之心是能听闻,其实缘影之心它只是我们所听闻的一个影像而已。就是认妄为真,把妄想当作我们真实的心性,这叫邪思。

  我们在听到佛的音声的时候,第一种过失就是,循声故流转,那应该怎么办呢?

  应病与药

    其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这难道不是说我们只是随顺所听到的音声,而产生轮转吗?

  那应该怎么办呢?

  旋流获无妄,应该旋转耳根的闻性,而反闻闻自性,才能够破除虚妄,回归真实。

  这段的意思:佛陀以音声来宣扬真理,这个地方产生二种效果,一种产生多闻之人,一种产生反闻之人。

  有些人他只是注意佛陀的名相,你看很多学者是这样子,他站在一种考据的角度来研究佛陀的教法,一考据下去,这本部经的初注是什么,是谁说的,考到最后,结果大乘非佛说,整个信心都破坏掉了,佛陀的音声对他来说变成一种障碍。当然佛陀没有错,问题是他的心是向外攀缘,他没有注意音声里面的道,所以多闻产生的结果就是,循声故流转。

  反闻不同,反闻是当我们听到这个音声以后,我们去思惟里面是什么道理。一个宗教师他在修学佛法的心态是不同的,他注重佛陀到底想要诠释什么。从音声当中而产生道理,而能够反闻闻自性,结果旋流获无妄。

  这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多闻比不上反闻。它后面会讲到,说你阿难尊者你无量劫来,你受持的十方如来秘密的法门,你比不上一念之间的反闻闻自性,因为你方向错误了。这地方说明了,我们在听闻教理当中二种不同方法,有二种不同的结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首楞严王三昧》的三种功德!

净界法师

    巳二、劝其善修。

  劝勉阿难尊者应该从多闻要转到反闻,对你会比较好。

  显名叹德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文殊菩萨很慈悲的教诫阿难尊者。他说:

  阿难尊者,你现在应该要好好的如实谛听!我文殊菩萨承蒙佛陀的加被,才有能力来宣说这个三昧的(《首楞严王三昧》)。《首楞严王三昧》这个地方提出三种的名称,也诠释了三种功德:

  第一、金刚王,《首楞严王三昧》它依止的是不生灭心,所以在修的过程当中它不会受无明妄想的干扰。我们常说烦恼障,的确烦恼会障碍我们,但是有时候烦恼也不构成障碍。如果你依止生灭心来修学,烦恼对你的确是干扰,你有烦恼的时候你佛号提不起来。

  大陆有一个金刚上师,他讲到临终十念,他说临终十念往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说你要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才有办法临终十念,否则你临终的时候烦恼这么多,你没办法十念往生。也就是说,你一定是在念佛当中,另外有一个《金刚王的三昧》,就是要依止不生灭心,不随妄转的这种功力。

  我们常说禅净双修,禅净双修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这个佛号提起来的时候有一个《金刚王三昧》的保护,烦恼不会干扰你,因为你这个佛号是依止不生灭心发动出来的。所以同样的烦恼,有些人不构成干扰,有时候构成干扰,这是每一个人的智慧善根不同。你修习《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第二、如幻不思议,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种如梦如幻的修学。

  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虽修而无能修所修,所以是不可思议。

  这句话怎么说呢?虽修而无能修所修,虽断而无能断所断?

  我们没有学《楞严经》之前,我们会怎么面对烦恼?我不知道诸位对烦恼的态度是怎么样?一般人会认为烦恼是真实的,譬如说,我不是不想住下去,而是烦恼逼得我不得不这样子做。他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烦恼,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每天该拜佛也拜佛,五堂功课也做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为什么?

  他说:我就是烦恼太重、业障太重。这样讲我们可以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如果经常保持这个心态,你就是很难修行、没办法修行,因为你很难摆脱烦恼对你的掌控,你把它当真实想,那就完了!烦恼不可怕,但是你认为它是真实的时候,它变得非常可怕!因为你认为它真实的,你一辈子跟它纠缠不清。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生当中,不要说断恶修善,他所有的修学面对烦恼就差不多了,他哪有时间去念佛、念法、念僧,去增善断恶更不用讲。

  如幻不思议是说,刚开始一个大乘菩萨你要相信一件事,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就没有烦恼!如果你研究《楞严经》,你听到这个地方,这句话你还不能承当,那你这一部经叫做结缘。你的功德今生表达不错,但是没有失掉,你的来生这个善根还在。

  《首楞严王三昧》的根本思想叫称性起修,就是你一开始你要相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整个修行的角度就是告诉你自己我是本来无一物,我本来是没有烦恼的,那是一念的妄动后来才有的,这个很重要!你的本来面目是没有的。

  如幻不思议是说,本来就没有烦恼好断,它是用如梦如幻的法门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如此而已!你若能产生这样的思考模式,那烦恼对你来说就不是那么的可怕了。

  所以我们讲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你怎么去想象烦恼它就变什么样,你想成它是真实的,它就很可怕了,你说本来就没有,那它对你就不构成干扰了,如幻不思议它是以一种不生灭心为起修,所以是如幻不思议。

  第三、佛母真三昧,他是十方诸佛之母,也就是说,十方诸佛都是依止首楞严王三昧的如幻三昧而能成就佛果的,没有一个佛陀是例外的。没有一个佛陀是依止生灭心而成佛的,没有这回事情。

  这地方是把《首楞严王三昧》讲到金刚王、如幻不思议跟佛母真三昧,来赞叹果地的功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过程

净界法师

    不修成过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正式诃责阿难尊者在修学佛法的过失:

  阿难尊者!你过去曾经亲近过微尘数的诸佛,当然也听说了诸佛所宣说无量无边深奥的秘密法门。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阿难尊者多闻强记,过目不忘,一听到以后马上记住。但是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你听到佛陀的经典以后,你没有好好的产生回光返照,没有好好的去对治心中的烦恼,只是一时的多闻而没有产生内心的观照,变成一种修行的过失。

  蕅益大师说:这种过失是产生生死流转的过失。那应该怎么办呢?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你既然能够依止耳根里面的闻性,来受持佛佛;第一个佛指的是十方诸佛,第二个佛指的是佛法。你既然能够用耳根的闻性,来听闻受持十方诸佛的秘密法门,你为什么不自闻闻?第一个闻是能闻的耳根,第二闻是我们的闻性、本来面目。你为什么不从耳根当中,反闻闻自性呢?

  我们前面说过,多闻的结果是:循声故流转;反闻的功德是:旋流获无妄。这个地方正是要提醒阿难尊者,你的心不要老是向外攀缘,应该回光返照,耳根没有错只是一个方向的问题。

  修学方法

  脱离情界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首楞严王三昧》修学的次第:首先我们要突破的是个人正报的身心。

  闻非自然生,能闻的耳根的功能,它是要假借动静二种的声尘,才能够产生闻的功能。所以因声有名字,要假借音声才有耳根的名称、耳根的功能。旋闻与声脱,但是如果你能够将能闻的耳根回光返照,那么外在的声尘就脱离了。既然所闻的声尘脱离,能闻的耳根当然也就失去这样的功能,就脱离根尘而恢复一念心性,我们讲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因为你的根攀缘尘才产生六识,那你能够回光返照就脱离根尘,当然你识的功能就消灭掉了。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你刚开始是从耳根下手,那么耳根能够恢复到一念心性,那其它五根的障碍也同时就解脱了,解脱了五蕴的障碍。

  先从自己根身正报而成就解脱。

  超越器具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依报解脱:

  见闻如幻翳,见闻包括整个六根的功能,见闻嗅尝觉知。这种功能就好像我们眼睛当中有一种翳病,一念心的妄动才有六根。

  我们要知道,六根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是一念的妄想以后才有的问题。

  三界若空华,因为有六根的翳病,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整个六尘的各种各式各样的华。虚空没有华,那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到华,因为我们有六根才看到六尘。

  那怎么办呢?闻复翳根除,假设耳根当中的攀缘的毛病消灭了,而恢复本觉圆满的心性,那么犹如空华的依报三界的环境,也就自然消灭了。也就是说,你那根身器解脱,器界随之消灭,我们讲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当我们能够脱离根尘识以后,它是什么相貌呢?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摄用归体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当我的根尘完全脱落以后,我们这时候的心中的光明是内外通达,遍照法界无有障碍。净,当寂静讲,你一回光返照,到生灭既寂,寂灭现前,寂灭再进去以后,心光就显现,灵光独耀,约本质。

  约量

  寂照含虚空

  我们一念心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它心的量是含裹虚空遍十方界。所有的世界依虚空而住,你连虚空都能够含裹了,那其他的世界当然在你一念心中,都能够了了分明。(摄用归体)

  依体起用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依止净极光通达的心性,再来观世间的万事万物,那是犹如梦中事,如梦如幻,从如梦如幻当中开始积功累德。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什么叫摩登伽女呢?从一念心性来说,他只是你作梦当中的一个影像,是梦中的境界,一个梦中的境界,又怎么能够障碍你梦境以外真实的心性呢?

  摩登伽女之所以对你产生障碍,是我们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你要不取着它,它只是一个梦中的影像,它怎么能够障碍你的真实心性呢?因为自心取自心,所以才产生了障碍。

  这地方等于是讲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一个修学过程,脱离根身器界。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何来简择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十五)

净界法师

   举喻说明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比方说世间有一个很巧妙的魔术师,魔术师指的是我们真如随缘的妙用。这魔术师他有什么功能呢?幻作诸男女,他有种种的幻术,幻术指的是我们无明的妄想。依止幻术他能够变化种种男女之相,变现阿难尊者的六根,变现摩登伽女的六根,各式各样的六根,六根都是无明妄想变现出来的,幻术变现出来的。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虽然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男女六根,有各式各样差别的作用,事实上它主要就是一念的幻术,一念无明妄想的动。所以我们常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的妄想在动。你看所有的事情事出必有因,佛法讲,你一个人有问题都有他的根,你要把这个根找出来。所以说虽见诸根动,表面上我们看到六根在动,其实要以一机抽,就那个机,无明妄想在动。所以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当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息灭无明妄想,六根就恢复了寂静,乃至一切三界的果报相也随之消灭,种种的幻象全都消灭。所以我们常说:梦里明明有六趣,生死凡夫看到三界的果报,但是你返妄归真以后,醒后空空无大千。

  为什么?因为三界的果报正是我们一念无明妄想变现出来的。你看魔术师他拿一条手帕就变现一只兔子,是没有兔子,而你看到是有兔子。你看手帕可以变现出兔子、也可以变现出苹果、可以变现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各式各样都可以变。那这些影像是怎么来的?是手帕来的,你只要把手帕拿掉了,那些东西都消失掉。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问题在这个地方。

  这比喻什么呢?

  法合劝修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众生男女六根的差别作用亦复如是,元依一精明。为什么有六根呢?无非就是一个精明之心,精明之心指的是我们的阿赖耶识,根本无明。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以后,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那个阿赖耶识,那个明了的心,那个很微细、很微细的精明之心。因为有阿赖耶识,当然就产生六根六识的作用,所以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只要在一根当中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则六根向外攀缘的功能作用也就消灭了,这时候外在一切的三界的幻象,也就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明净妙之心。圆明净妙,四种功德。

  圆明净妙就是我们一念的清净本性。

  结叹究竟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果位差别

  假设我们在回光返照的过程当中,无明妄想还没有断尽,那么居在有学之位(大乘有学),如果断尽无明,那就是成就如来究竟功德。

  这地方把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先要阿难尊者从多闻到返闻,返闻当中,先成就六根的清净,再成就整个三界果报的清净,最后成佛。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蕅益大师说:净极光通达,其实它是有六即佛,有名字位的净极光通达、观行位净极光通达,乃至于相似位、分证位、究竟位,是有它的差别次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