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卍新纂续藏经 No. 1164 净土十要

  第九修持门
  
  夫积劫情尘多生爱海。似蚀剑之苔花。若吞珠之泥绣。无砺不吐去垢方明。欲得心空除非薉灭。悟者常须觉观。迷人勤加炼磨。其或爱锁贪枷。亦当恸年惜月。孔子曰。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今欲一生超僧祇之果。十念摄亿万之程。岂粗见浮思结心尘口所能超越。不??一忍。空累多生。如法而修。免堕魔罥。  ·一净悟门
  ·二净信门
  ·三净观门
  ·四净念门
  ·五净忏门
  ·六净愿门
  ·七净戒门
  ·八净处门
  ·九净侣门
  ·十不定净门
  
  
  一净悟者
  
  欲生净土。当如法了悟。悟是迷途导师。如入暗当燃灯。炬是净国图引。如行远当识邮程。是诸行领首。如冲坚当随将帅。一者悟能了知即薉恒净。不舍净故。二闻净佛国土不可思议不怯弱故。三知毕竟空中因果不失。止一切恶不更作故。四知彼土不去不来。此亦不去不来故。五悟佛身遍虚空。众生身亦遍虚空。如地狱业力。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六闻阿僧祇劫无量诸行。如说弹指顷事。不惊怖故。七修十善三福不住人天故。八如觉忆梦事。不作有无解故。九如眼见故乡。信不信不可得故。十知法无我顺性利生。直至成佛无疲厌故。菩萨入此门成就白法。随意得生。故观经。上品深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疏云。第一义谓诸法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又安心不动名之为念。钞曰。第一义理。悉不为二边所动。通名为念。西域如韦提.善财.龙树等。以入地往生。此方如远公.智者.永明等。以证悟往生。经论广载不能具录。论中或有言生彼求悟。此为中下人说。至言悟自己佛不必求生。此为十地菩萨以上说。若云悟第一义而结使未断者亦不求生。则龙树.永明等为捏目生花无事多事矣。
  
  二净信者
  
  智度论。有信清净。能入佛法。无信不能入。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又经说信为手。入宝山自在能取。无手不能取。昔王仲回问无为子。如何念佛得无间断。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回欣跃而去。未几得生。还来致谢。是故若未能顿悟。当深植信根。不惊不动。一信金口诚言决定当生。二信自心广大具有如是清净功德。三信因果如形影决定相随。四信此身形识及一切世界如阳焰空花无所有。五信五浊恶世寒热苦恼薉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六信一切法唯心如忆梅舌酸。七信念力不可思议如业力。八信莲胞不可思议如胞胎。九信佛无量身无量寿无量光不可思议。如蚁子身蜉蝣岁萤火光。十信此身决定当死。若具如是信根。举足下足无非念佛。故知信之一字通上中下。若无甚深信力。如无羽之鸟定不得飞。
  
  三净观者
  
  众生无始垢薉遍一切法。如面入沙金在矿。修净业者当加种种观行。磨炼习气为白法之坛壝。作往生之津梁。一净观。观佛相好如十六观经说。二不净观。观身心不净器世界不净生厌离。三无定观。观一切法无定。如一美色。淫人为乐。妒妇为苦。观行人观之。种种恶露异类如土木。四和合观。观身及世界并见闻觉知。如积木为屋。积土为垒。积杂彩为画。无实体。五对治观。观自身何结最重。当用何法对治。如药草等于此病为药。余病非药。如是观察对治。六惭悔观。观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男女。递相淫毒曾不觉知。如枭獍杀父母。牛羊鸽雀配其亲。彼不自知。诸佛菩萨见于我等亦如是。当生大愧恨。七念念观。观一切时中几许忆念佛心。几许利生心。几许垢净沉掉心。八平等观。观一切色一色无好丑。一切声一声无誉毁。一切受一受无恩仇。一切义一义无浅深。九微细观。观佛念法念起于何来。去于何往。十法界观。观一毛一尘皆具无量净佛国土。行者以第一净观为主。余九为伴。如石中觅珠。若不破石无缘得珠。
  
  四净念者
  
  一行三昧惟在决定。若不得念即有散漫。三昧不成。一摄心念。一切处摄念不忘。纵昏寐亦系念而寝。不隔念。不异念。二勇猛念。如好色人闻**所在。磷途虎窟必往不怯。三深心念。如海深广必穷其底。觉路遥遥不竟不休。四观想念。念念中见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世间心贪恋心贡高心遮护心人我是非心念佛。六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竖。五内裂。如忆少背慈母。及多慧亡儿。七发愤念。如落第孤寒负才寂寞。每念及殆不欲生。八一切念。见闻觉知及毛孔骨髓无一处不念佛。九参究念。念佛一声不能晓了佛与念之分剂。十实相念。了此一念从本以来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是亦有无心。不是非有无心。是为上品念佛门。如是念者现生必得见佛。
  
  五净忏者
  
  经云。前心起罪如云覆空。后心灭罪如炬破暗。又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是故欲除重障。当勤忏悔。一内忏。忏心意识不净因。二外忏。忏一切色声等不净法。三事忏。忏十八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尘劳结使障。学阿僧祇劫见佛利生诸行业。四理忏。忏入道以来所得狂解。所学经论。所闻奥义。作止任灭等病。障佛无漏智。五过去忏。忏无始世界所作黑业。如今生纵不淫盗不谤法妄语。但所求不如意即盗业未尽。但值不随意眷属即淫业未尽。但言出人疑信相半即谤法妄语业未尽。于一切果中察一切因。当知前生无恶不造。一一当忏悔。六未来忏。一切恶法即今便止。尽未来世永不相续。七现在忏。忏现世所有生老病死种种苦业。种种烦恼业。举足下足业。起口动心业。一切微细不可称量业。八刹那忏。一念中九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一生灭一忏。九究竟忏。等觉位一分无明犹如微烟。誓究竟净。十法界忏。法性无我无人无今无古。普为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平等忏悔。若能如是真实忏者。一切障碍悉得消灭。不离道场得见诸佛。
  
  六净愿者
  
  智度论。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有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名。菩萨见已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亦如是。有世界七宝庄严。昼夜清净光明。有世界众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饮食应念而至。有世界纯诸菩萨。如佛色身光明彻照。乃至无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女人。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如是种种严净愿皆得之。故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问。行业清净自得净报。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答。作福无愿。无所标立。如销金随师作。金无定也。佛说有人不知禅法。修少施福戒福。闻人中富乐及欲天色天心愿乐者。命终各生其中。菩萨亦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复次庄严佛界事甚大。独行功德不能成。要须愿力。如牛能挽车。要须御者。净世界愿亦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问。不作愿不得福耶。答。无愿得。不如有愿得。愿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长。以是义故。净佛国土当发大愿。一不为福田故愿。愿为一切众生荫生净土故。二不为眷属故愿。愿治一切如来家生净土故。三不为病苦故愿。愿医一切世间无明等疮生净土故。四不为转轮王故愿。愿转诸佛法lun作DA法王生净土故。五不为欲界故愿。愿离一切微妙五欲生净土故。六不为色界故愿。愿离一切禅着生净土故。七不为无色界故愿。愿尽种种微细流注证无量相好身生净土故。八不为声闻.辟支故愿。愿以福智饶益一切生净土故。九不为若干世界众生故愿。愿代无央数世界众生苦拔一切世界众生生净土故。十不为若干阿僧祗劫众生故愿。愿代无数阿僧祇劫众生苦拔一切劫众生生净土故。如是发大愿。最后刹那定如普贤愿中所说。当知愿为截苦海之舟航。导极乐之明师故。
  
  七净戒者
  
  一切净法以戒为址。如作舍求平地。画先治素。练戒亦如是。为诸善法首。入净国之初门。若不持戒。决定障生净土。如恶露敝女欲事帝释。无有是处。一悭贪戒。行财命二施及与法施无爱惜。二毁禁戒。五戒律仪戒乃至无漏戒满足持。三嗔恚戒。以忍调心调身口。遇恶口刀杖但自思惟业因缘法。作偿负想。导师想。风寒冷热想。四放逸戒。谓生死险道无放身处。如人持满钵油行悬缆上。不得左右顾视及生第二念。五散乱戒。摄诸根。息诸缘影。如护风灯。如防生鸟。六愚痴戒。以智慧破诸迷闷。如作务常借日光。若长夜诸作皆废。如登览当开目。若盲及睡眠。山河大地与无等。七憍慢戒。不以才辩贡高。以悟解贡高。以诤论贡高。乃至一切所得如镜面垢。不以此垢骄彼垢。八覆藏戒。我心中一切处。诸佛一切处。菩萨一切处。神明无可覆。如日中逃影无可逃。九无益戒。远离一切戏事。一切诗文。一切尘缘。一切口解脱等。十不住戒。谓持戒为生净土。饶益众生。不求闻誉及人天二乘果。菩萨如是行于净戒。则能摄诸众生生于净土。众生虽至冥顽。莫不钦仰戒德故。
  
  八净处者
  
  有志出尘。当舍恶处。若不舍者。是厌离未极。厌未极。是忻净土未极。龙树曰。菩萨心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是故随心所重而生佛土。今小适意处尚不能舍。何况轮王。是缚足欲行。系翅求飞也。一繁华喧阗处当远。二歌楼酒肆处当远。三热焰熏约处当远。四论除目及朝事处当远。五恩爱缠缚及熟历处当远。六诗坛文社斗章摘句处当远。七讥刺古今较长竞短处当远。八讲无义味道学处当远。九义解斗名相矜小智处当远。十宗乘狂解妄谈顿悟轻视戒律处当远。是等挠道。与魔不异。若离是处。道业当办。
  
  九净侣者
  
  真机非友不发。恶法非友不止。如车二轮去一则蹶。世间文字诸戏论法。尚须同心印正。何况无上大道。因缘经曰。风由栴檀薝卜林来有妙香。若经粪薉死尸其风便臭。如净衣当置香箧。若处臭衣亦臭。友亦如是。当严别净薉。一山林闲适之友当近。能止躁心。二严持戒律之友当近。能淡诸欲。三智慧广大之友当近。能出迷津。四总持文字之友当近。能决疑难。五寂寞枯槁之友当近。能恬进取。六谦卑忍辱之友当近。能消我慢。七直心忠告之友当近。能抑诸过。八勇猛精进之友当近。能速道果。九轻财好施之友当近。能破大悭。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当近。能摧人我等执。反上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像设为师。经论为侣。其他游戏之徒宁绝勿通。园无佳花莫植。臭草无益赏心。徒增厌薉。
  
  十不定净者
  
  众生根器利钝不同。如上诸法。上根利器方得具足。如来有异方便。开九品之门。分上中下修习。今略开十种。一解义谛未全伏惑。或不深解但能诵读诸经。二但依语生信。或因他生信。或遇贫穷折辱生信。三或观金像。或随意观一相。四晨朝十念乃至百念千念。五但忏粗重习气及十不善业。六为怖生死发愿往生。或遇苦难发愿往生。但不得作人天及诸福德愿。七但持八戒五戒。乃至但戒杀盗淫妄。八一切喧场不能卒离。但时时生厌离心。九诸世法中人不能即断。但不随顺。十或但临终十念。如上诸法能至心受一法者。皆得往生。唯不得疑信相参。若有疑者。诸行悉不成就。如人夜中独趋道路。不得生疑。闻法疑者不如不闻。彼无闻者但不闻法。非有障难。此则自作障难故。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第十释异门
  
  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小本疏钞条分类析。诸师所发已无余蕴。但诸经随时立教。逗根说义。时有差别。致生学者疑畏。今略拈出。博采诸论。附以管见。会归一处。以便参考。  ·一刹土远近释
  ·二身城大小释
  ·三寿量多少释
  ·四花轮大小释
  ·五日月有无释
  ·六二乘有无释
  ·七妇女有无释
  ·八发心大小释
  ·九疑城胎生释
  ·十五逆往生释
  
  
  一刹土远近者
  
  大小弥陀经。西方去此十万亿刹。观经。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二说谁正。释以远近无定。故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几城几刹。是从色身建立。身相虚故。所计方向道里亦皆不实。滇人言燕远。是从滇计。燕实无远。齐人言燕近。是从齐计。燕实无近。如十步之地。蚁即远。象即近。不应言远。是实是地不当从蚁计故。亦不应言近。是实是地不当从象计故。又十步亦非实。是地既不从蚁象。亦不当从人计故。蚁象人响。三根可知。智度论。随世俗故说有方。方实不可得。问。经说日初出处是东方。答。不然。须弥山在四洲之中。日绕须弥照四天下。北俱芦日中即东胜神日出。俱芦于胜神则是东方。东胜神日中即南赡部日出。胜神于赡部则是东方。如是展转。一切方皆东皆南皆西皆北。而方实无初始之处。问。且说此国中方相非无初东。答。若此国中日初东出。必北有断处乃可为初。断则无常不能遍运。是故但有方名而无实。是则方所尚不可得。岂有程途。然亦不废方所程途。何故。以但有名。亦可随情说故。
  
  二身城大小者
  
  声王经。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其城纵广十千由旬。观经。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如五须弥山。眼如四大海水。不应身城悬绝如是。海东疏释。彼佛有众多城。随众大小。城亦大小。大城示大身。小城现小身。十千由旬是与声闻俱住之城。佛身相当而住。观经身高大。其城亦随广大。先德云。净光庄严土唯演顿众。香土纯菩萨。故二土佛但现高大之身。若安养土。顿渐俱谈。声闻菩萨共为僧故。佛示生身法身。三十二相通乎生法。大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法身。大乘贤圣得见也。是故应以藏尘尊特相得四悉檀益者。应以八万尊特相得四益者。应以三十二尊特相得四益者。佛各为现三种尊特身。如毗卢遮那。声闻视听隔于对颜。不妨菩萨更见大身。何故。佛身随所被机大小。如日光随隙大小。而是日光无大小故。
  
  三寿量多少者
  
  经云。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又云彼佛般泥洹。观世音菩萨作佛。既当入灭即是有量。释。阿弥寿量元是有量之无量。故曰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是举其数也。先德云。藏通补处。彰佛有量。别圆补处。显佛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同一法身一智慧。菩萨机忘。如来应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前佛定灭后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云。若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唯一乘众。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三乘众多。故知全法界身非生非灭。岂得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既非生灭。无量义成。且净佛刹中。尘刹水树皆是佛身。经云。是诸众鸟皆阿弥变化所作。若佛寿量有尽者。道场国土及诸水鸟音声亦应有尽。若有尽者不应有补。若无尽者不广言灭。如虚空分齐。非有分齐非无分齐。以不思议智照之可得。
  
  四花轮大小者
  
  小本。池中莲华大如车轮。观经。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大本。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夫人世车轮大不逾丈。轮王千辐纵广不过一由旬。何得相悬乃尔。释。花轮大小亦如身城。以众生机有大小。故身城水树现有大小。莲华亦然。如初地见佛百叶花。二地见千叶。三地万叶。四地亿叶等。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见花亦尔。如此方阿育王舍利塔。众生见者有无大小颜色处所动定光明及与异相无量差别。同一肉眼所见尚异。何况菩萨.声闻.人天等功用悬绝。所感花轮焉得不殊。如刹利贵种。飞楼杰阁遍满城邑。寒微茕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是自福德所招故。宝池花相应亦如是。
  
  五日月有无者
  
  诸本或言日月处空。或言处空而不运转。或不言有无。或直言无有。又经。彼佛光明普照佛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映蔽日月。诸声闻众皆有身光能照一寻。菩萨光照极百千寻。二菩萨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虽有日月如爝火之处太阳。岂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应无昼夜。何故经言昼夜六时及清旦食时等事。释。此亦权说。借此昼夜喻彼时分。且昼夜往来者。是众生心明暗倾夺感有此相。净佛国土不应有此。忉利而上尚不假日月。何况极乐。纵令有者亦是彼化国众生色空见未尽。现有如是日月相。当知极乐同居圣凡。境量绝异余佛土。以是横超净土故。
  
  六二乘有无者
  
  问。天亲菩萨无量寿偈曰。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乃至不闻二乘名。何况有实。然诸经皆言国土声闻不可称量。何也。释。先德云。二乘生者皆是临终回小向大。以习小功深。闻佛所说暂证小果。渐次增进至菩萨位。非是住小。是故说无二乘有二义。一决定二乘不生。是实无故。二不住二乘。实是菩萨故。如二人同一官位。一人实受一人兼摄。实受者是本职。兼摄者非本职。是故净土不得言有二乘。以实是菩萨故。
  
  七妇女有无者
  
  声王经。阿弥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无女人。释。本尊成佛。国土始严。未入妙时。相则不定。证妙觉已。母或转现。或示灭度。皆不可知。然海东疏曰。声王说佛母者。是变化女。非实报女。又虽有父母而非胎生。或说声王经有父母是显彼佛所住薉土。是义不然。当知彼经所说提婆达多及魔王等。悉于净士变化所作。不因有此便非净土。如化畜生非薉土故。
  
  八发心大小者
  
  魏译。三辈之中皆有发菩提心。观经下品直言十念。诸经互异。何也。释。诸经皆发大菩提心以为因。若无大因。虽复经耳亦生疑难。何得顿闻顿信。故知下品十念是宿植大因。后生退堕。临终遇善知识。如旱苗得雨。萌芽顿发。若无因者。知识尚不得遇。何况信受。聪慧贵游之士有愈闻愈不信者。即知一闻顿念非是小缘。且此人感佛深恩。多发悲愿度恶众生。不应以一生作恶便谓此人无大因也。经云。世间人民得闻弥陀名号。慈心喜悦。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是累世尝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尝为菩萨。是故不论颛愚黠慧。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善根。发大菩提心故。当知所谓善根。不专言利慧。若复无根。如种焦谷岂有芽出。世间奕棋小事。无知贱流顿学顿精。智士终身居于末品。即知是因。小技无因尚不得入。何况DA法。是故若有信是希有难信之法者。是人即是大心菩萨(十恶五逆若信此净土法门。即不思议人。决得成佛。自负大彻大悟。若谤此净土法门。即最下贱人。决定堕落)。
  
  九疑城胎生者
  
  元魏译。众生(未悟自心)堕于疑悔而积集善根。(以此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以未悟故)不能生(真实之)信。由闻佛名起(求生净土之)信心故。于五百岁处花胎中。犹如苑观宫殿之想。不见佛不闻法。是名胎生。魏译。不了佛智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是故胎生。按上二译。以不信自性不了佛智名胎生。尝考宋译。谓念佛人修善求生人天者为胎生。非极乐国中有胎生。王氏本。以不信佛刹不信罪福暂信暂不信为胎生。异前译中闻名起信及修习善本二种往生。释。净土略言九品。广言千万品。不能尽是。故后二译皆为实语。就中元魏译旨趣尤奥。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顿了自心。不从他得。以入悟方能脱疑。未悟而修。终隔疑胎。胎以裹蔽为义。未悟之人诸障未彻。合得是报。此等当在中下.下上品摄。何故。下品后二种。经六劫十二劫方得花开。此但五百岁故。若王本则信佛猛利。未若最后二种。又所生在其刹边地。不应五百岁得见佛故。
  
  十五逆往生者
  
  大经。往生除造五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观经。五逆十恶。临终十念皆得往生。何也。释。大经拣五逆者。以诽谤故。入净土以信为导。诽谤是信之贼。如水无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不能容故。如风无所不入。但不入石。以石自不堪入故。诽谤之人。烧正法如猛焰。障佛智如铁壁。是故法海慧风无因得受。是以观经拣诽谤不拣五逆者。文异义同。以五逆虽至恶。尚无决定不信之见。不应拣故。然有大心之人。始或不信。后因启发猛省前失。如韩昌黎始斥佛骨。后依大颠。张无尽初诋佛书。欲着无佛论。后观净名经大有省发。卒为宗门龙象。尤是法中希有之事。是故儒林英特或有谬听先入。误谤佛法。但速图改悔即是盛事。不应以谤为障难故。
  西方合论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No. 1164-13c 旧跋
  
  净土玄门失阐久矣。云栖大师重揭义天。海内共仰而曹鲁川辈犹妄执方山合论。谬争权实。盖由未透圆宗。徒取圆融广大语声故也。西方合论一出。判之为圆实堕。然后知净土诸经的与华严.法华不分优劣。可破千古群疑矣。伏愿见闻此论者。广破邪疑。直开正信。揭净土之心灯。照尘劫而无尽。
  辛卯秋业弟子明善敬跋
  
  No. 1164-13d 附纪梦(出珂雪斋外集)
  
  公安凫隐 袁中道 纪
  万历甲寅十月十五日课毕趺坐。形神静爽。忽瞑去。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觉飘然轻举。疾如飞鸟。云中二童子驶呼予曰。逐我来。盖西行也。下视山泽平畴城邑村落。若垤土杯水蜂衙蚁穴。少坠薉不可闻。极力上振乃否。俄二童子下至地曰。住。予随下。见坦道如绳。平如掌。视其地非沙石。光耀滑腻。逐路有渠。文石为砌。宽十余丈许。中五色莲芬香非常。渠上树枝叶晃耀。好鸟和鸣。间有金桥界渠栏楯交罗。树内楼阁整丽无比。楼中人清美研好宛若仙。皆睨予笑。童子行。予追不及。大呼曰。可于金桥少待。童子如言。始及之。共倚桥上宝栏少息。予揖问。卿何人。此何处。幸为我言。曰。予灵和先生侍者也。先生与卿有所晤言。予曰先生何人。曰即令兄中郎先生。相见自为卿言。可疾往。复取道至一处。树千余株。叶翠羽花金瓣。树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扇。一童先入。一童导过楼阁二十余重。金色晃耀。灵花异草拂檐楹。至一楼下。一人下迎。神似中郎。而颜如玉。衣若云霞。长丈余。见而喜曰。弟至矣。携上楼设拜。有四五天人来共坐。中郎曰。此西方边地也。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慢国。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莲。众生托体。满则散处楼台。与有缘净友相聚。以无淫声美色。胜解易成。不久进为净土中人。予私念。如此尚是边地耶。问兄生何处。中郎曰。我净愿虽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时。今居净域矣。终以乘急戒缓。仅地居。不得与大士升虚空宝阁。尚需进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游诸刹土。诸佛说法皆得往听。此实为胜。拉予行。冉冉上升。倏忽千万里。至一处。随中郎下。无日月。无昼夜。光耀无障蔽。皆以琉璃为地。内外映彻。以黄金绳杂厕间错。界以七宝。分剂分明。树皆栴檀吉祥。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数万千重。一一叶出众妙花。作异宝色。下为宝池。波扬无量自然妙声。其底沙纯以金刚。池中众宝莲叶五色光。池上隐隐。危楼迥带。阁道傍出。栋宇相承。宪阁交映。阶墀轩楹种种满足。皆有无量乐器演诸法音。大小弥陀经所载十不得其杪忽耳。仰而睇之。空中楼阁皆如云气。中郎曰。汝所见。净土地行众生光景也。过此为法身大士住处。甚美妙千倍万倍于此。神通亦百倍千倍于此。吾以慧力游其间。不得住也。过此为十地等觉所居。吾亦不得而知。过此为妙觉所居。惟佛与佛乃能知之。语罢复至一处。无墙垣。有栏楯。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何物为之。觉黄金白玉皆如土色。共坐下一楼下少谈。中郎曰。吾不图乐之至此极也。使吾生时严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亲见同人矣。弟般若气分颇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归五浊。趁强健。实悟实修。兼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龙树六斋法见存。遵而行之。杀戒尤急。寄语同学。未有日启鸾刀口贪滋味而能生清泰者也。虽说法如云如雨。何益于事。我与汝空王劫时世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已得善地。恐汝堕落。方便神力摄汝至此。净薉相隔不得久留。予更问。伯修诸人生处。曰生处皆佳。汝后自知。忽凌空而逝。予起步池上如堕。一骇而醒。通身汗下。时残灯在篝。明月照窗。更四漏矣。
  
  No. 1164-13e 旧跋
  
  成时曰。此金陵马太昭居士录出。余为评点附入。试观其中字字与教乘相合。至警策处尤非施设言辞者所能。如亲触寒威身毛起粟。尚何有疑于咏觱发歌栗烈者乎。且世世生生于六道中为兄弟。此岂人情所欲自道者耶。真语实语允可流通。
  甲午夏成时识
  
  净土十要卷第十(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