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破戒跟破见,很容易产生的二种过失!

                        净界法师

         六、借无闻比丘为语端而备名五阴魔境

    有一个比丘他成就了四禅,他死了以后生到四禅天去,结果天报享尽之时他五衰相现。他要面临死亡,这时他内心非常的嗔恨,他以为他得到阿罗汉果,他以四禅当作四果。因为他没有听闻教理,结果他就谤无阿罗汉,谤无佛陀。说世间上原来没有阿罗汉,你看我成就了四果阿罗汉,结果还是流浪生死。因为谤佛谤法的关系,他在禅定消失的时候就直接堕入阿鼻地狱。

    这地方说明了正见的重要,前面是破除执理废事,这一段是破除执事昧理。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失去了正见的观照。

    破戒跟破见,这二个是当我们在返妄归真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产生的二种过失。

    这二段讲得很详细,讲到破戒,讲到破见,你看现在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修学,你看《楞严经》里面都有,所以古人说《楞严经》是照妖镜,一点都没有错。佛陀在那时候就预知末法时代,会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修学。

    这是在修首楞严王三昧当中所要避免的二种过失。

    总而言之,《楞严经》的三昧包括戒定慧。

    蕅益大师说:没有出世的妙戒,绝无出世的定慧;若无出世的智慧,并失中道的妙戒。大乘的戒定慧是互相摄受的。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开悟,《法华经》是成佛。

    《楞严经》在找本性的时候,他偏重在体性上,偏重在空性。

     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你看《楞严经》,它整个…把心带回家,它偏重在清净的本体,它偏重在从假入空这一部份,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它对广修六度在本经当中讲得很少,《楞严经》主要是把心带回家。

    《法华经》是把你从家里面再出来,从空出假,广修方便。《法华经》讲到无量的方便,一举手一投足皆已成佛道,只要你安住在真实的心,什么都是成佛的因缘。所以到了《法华经》是以心力来引导法门的,法门本身不是重要。

    刚开始佛陀在法门当中作了很严重的定义说:修五戒可以成就人道,修十善可以生天,修四定成就阿罗汉,修六波罗蜜可以成就菩萨道;到了法华会上说:那都是方便说,其实是以心为本,你发菩提心一切都是成佛的资粮,没有五乘的差别。

    智者大师判教说:在方便的教法当中,所谓权教是用法门来摄心的。佛陀看这个人还不能了解本性,先用法门来摄持你,等到真实法开权显实以后,那是以心来摄法。你发什么心,你修什么法门都跟你的心相应,那是以心作根本。

    《楞严经》谈到的心,谈到的是本体的心,它强调把心带回家;《法华经》的心,是从家里面出来,发菩提心广修六度。

    一个是摄用归体,一个是依体起用,差别在这里。我们应该在修学次第先了解《楞严经》,先摄用归体,《法华经》是告诉你依体起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 识 本 心,修 法 无 益 !


                     净界法师

    甲二、修学宗趣  
  
    这段是讲到经文纲要,经文纲要有二段:甲一、经文大意,将经文分成六大段来说明它整个大意。

    现在将整个经文修学的内涵把它标出来,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返妄归真,破除障碍。

    在返妄归真当中的第一个,先安住真如,《楞严经》很重视你整个修行的心,你的依止处很重要,你的根本很重要。

    说你要去煮饭,你一定先找到米你才能去煮饭,如果你随随便便拿沙去煮饭,你煮了很多天、很多天,它顶多只是热沙;也就是说,即使你做了很大很大的加行,你没有用到你真实的本心,那是没有效果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因为你没有依止真实的心。

    在《楞严经》中,安住在真实的本性是一个重点,这个地方讲了三卷半。

    在这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理论

    一、破除虚妄。

    我们平常在修学的时候都是根据我们情绪,我们看他拜佛拜得不错,你看,这个人拜佛很有感应,你也去拜佛。你依止这种动机,你一辈子不可能把佛拜好,你是缘外境的殊胜而去用功的;看这个人念佛很有感应,你也去念佛,那是没有用的。

    在《楞严经》的观念,所有的修学在通过你内心智慧的观察,要由内而外的,修行是从你内心发动的,不能从外境而来,由外面而来的,到最后很容易被外面所破坏,就像阿难尊者一样,他刚开始是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结果他还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所破坏,因为他没有找到他的本性。

    首先,我们要破除我们过去很习惯性去使用的攀缘心。这地方是我们所要破除的,所谓的七处破妄。

    二、开显真实。

    阿难尊者被破到最后,阿难尊者自己说:那我的心在哪里,是不是已经没有了? 佛陀说:还有。

    佛陀先破然后再立,说你的心就在那里、在那里……在眼睛叫做见性,在耳朵叫闻性 ……。佛陀用十个地方来开显我们的真心是随时存在的,十番显见,只是我们没有去认识它而已。

    三、真妄不二。

    佛陀刚开始把真跟妄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妄,什么是真,最后告诉你,其实妄的本质就是真,只是迷跟悟。当你迷惑的时候全真成妄,当你悟的时候全妄是真,所以你今天要回家,你不是把妄想舍弃,你只要不随妄转,妄想就转变,即妄显真,就路还家。

    整个三卷半的思想,蕅益大师给它一个总结,就是让我们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要用功,这二句话一定要将它参透。

    首先你要知道妄想的本性是空的,你面对妄想的时候,你要知道它是缘生缘灭,它是不真实的,它不是本来有的,它是后来才有的,如果妄想是真实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

    也就是说,我们修行不是说真实有一个妄想,然后我们真实把它消灭。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觉悟了以后,妄想自己消灭掉,就像水泡一样,太阳出来它自己消失掉,其实太阳不出来,它也是不真实,妄想是本空,真心是本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今天为什么流转三界呢?


                       净界法师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演若达多,怖头狂走。

    什么叫怖头?什么叫狂走?

    这个人他早上起来的时候照镜子,看自己的脸长得不错,眼睛眉毛都具足,突然间发狂,在镜子当中找不到自己的头,头消失掉了,非常紧张,到处跑说我的头在哪里,我的头在哪里…去找他的头。

    有一个善知识过来告诉他:你的头就在你的身上啊!就过去"啪"!打他头一下,你的头就在这里。他突然就醒过来,再去照镜子,喔!原来头又出现了。

    佛陀就用这样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个人发狂去找他的头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狂妄之心在引导他,在错误的引导他。但是这狂妄心在引导它的时候,他的头有没有失掉?他头也没有失掉,只是他找不到而已,他头没有失掉。最后这狂妄心被这么一"啪"!打下去就醒过来了,找到头了,狂妄之心也消失掉。

    这意思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流转三界呢?

    就是一念的妄想,一念妄动,然后跟着妄想走,从妄想当中变现了地狱饿鬼畜生,很多很多的因果让你受轮回。等到妄想被真如的三昧破坏,妄想的水泡被破坏以后,整个三界果报也消失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净庄严的世界出现;但是清净庄严的世界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我们跟着妄想走而已。你要能够从妄想里面出来回归本性,而妄想本身是不真实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学观念,这观念你要建立起来,你整个修学你就有善巧,你就不会修得那么辛苦,而且你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你会进步很快,你会突破的很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 学 有 三 种 道 前 基 础 !


                       净界法师

    修行

                               一、严持净戒
                 一、道前基础  二、持诵神咒
                               三、安立道场

    二、修学止观               一、发菩萨愿
                 二、正修止观
                               二、正念真如

    修学止观。正式说明返妄归真的方法,这地方佛陀讲到有:道前基础跟正修止观。佛陀讲二十五圆通之前,先讲到修学有三种基础:

    道前基础

    一、严持净戒。

    佛陀讲的戒没有那么广,它主要是提出四根本戒杀盗淫妄,这四根本戒是三世诸佛出世的一个根本。佛陀说不管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四条戒是一定会制的,其它的戒就不一定。这四条戒是修道的根本,你根本破坏了,你三昧也消失掉了。

    二、持诵神咒。

    这地方是在对治鬼神障,佛陀说在末法时代,所谓的魔强法弱,鬼神特别多,所以要诵持《楞严神咒》来保护修行者,免离鬼神的障碍。

    三、安立道场。

    修学时你所依止的处所很重要,你要有一个清净的处所,还要结界,还要供养佛像,用各种的香花灯涂的供养。这地方讲到依众靠众,依止道场的重要性。

    这三个都是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可缺乏的基础,缺乏一个你的三昧就修不成。

    这是修道的基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当你没有找到不变的体性,你没有资格谈随缘!




                           净界法师

    当基础具足以后,你就有资格来修学三昧,这当中有正修止观。

    止观在修学有二个重点:

    一、发菩萨愿。

    《楞严经》在修学之前先发愿,当你找到本心以后,在你修行之前要发菩萨愿。你为什么要修行,由愿来引导你修行。当然这愿是从内心发起来的,我们思惟道理,了解了本性以后再发动出来的。

    二、正念真如。

    正念真如是整个正修。

    正念真如在本经当中是先观察内心的真如,然后再观察外境的真如;先观察你这一念心是有不变的体性,从你的心中找到不变的体性,然后再从外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整个身心世界变化当中找到外境的不变。

    《楞严经》它的正念真如,其实真如是包括不变跟随缘二个功能,但是主要先找到不变。

     就是说生命是变化的,你看那波斯匿王说:我三岁时候身心世界是这样子,二十岁的时候是很年轻,现在六十岁要衰老。

    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身心世界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你看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一样,前一个小时的你跟现在的你也不一样。那我们怎么办呢?云何应住呢?

    所以你在这变化当中,要找到一个不变的体性。

    《楞严经》是先讲到不变,然后再去求随缘,以不变应万变,先求不变再求随缘,它观念是以不变应万变。《楞严经》的观念,当你没有找到不变的体性,你没有资格谈随缘,你没有资格!你连不变都没有找到,你怎么随缘呢!你随缘的时候就跟着妄想走了,你没办法随缘;你先找到不变以后然后先安住在不变,然后才能够随顺因缘积功累德。这时你在随缘的时候不随妄转,而你能够转它,不是它转你而是你转它,你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你的心来转外境,而不是外境来转你。

    为什么呢?因为你找到不变的理体,这个非常重要,先找到不变的理体。

    整个《楞严经》的关键,就是在扭转我们的命运,在返妄归真,你要让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变化,你要先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像水流一样,不断的流动,但是你要把那不变的东西先找到,然后在那地方安住下来;每一天安住个三分钟、五分钟……慢慢的加长。正念真如就是不断的去思惟观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然后慢慢慢慢观察久了,你的时间慢慢的加长,你不变的力量越大,你产生扭转生命的力量也大。

    《楞严经》它不对治毛病的,它认为你身体健康了,你毛病自然消除掉了,妄想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你为什么会有黑暗?因为你没有光明。你找到那不变的清净本体,妄想自然消失掉,你都不要去对治妄想。

    正念真如在本经当中有很多内涵的,总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先求不变再求随缘。

    整个《楞严经》修学宗旨都在里面,包括它的基础,包括你要发愿,包括应该怎么来修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刚开始先把你内心的垃圾整理干净!



                         净界法师


    这样的修学到底它的功能在哪里?《楞严经》主要是在破除障碍,破除三障。

                   一、妄想障         根本
    三、破除三障   二、罪业障
                   三、鬼神障         枝末

    一、妄想障。妄想障就是根本。《楞严经》的观念是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

    我们为什么流转三界?因为我们造了生死的业力。

    但是你怎么会造业力呢?那是妄想引导的,罪的根源是妄想,你的身体不会造业的。

    其实《首楞严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对治妄想。

    其次它兼带对治罪业障跟鬼神障,譬如他强调持戒,持四种根本戒就是对治罪业,你不能造重大的罪,否则会障碍你的真如。

    其次你持咒,对治鬼神障,这是兼带的枝末,它主要是对治妄想。

    我们可以这样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它在内心当中偏重在破除障碍,偏重在随缘不变,偏重在不变的根本,它是破障。

    《法华经》它偏重在不变随缘,它偏重在成就功德。

    譬如说这房子很旧了有很多垃圾,《楞严经》先将房子整理干净,先破障。

    《法华经》是整理干净以后再把它装潢,加上很多的庄严。

    《楞严经》是偏重在灭恶、破障,《法华经》是在生善;一个偏重在不变,一个偏重在随缘。

    这二个地方大家要把它弄清楚,但是都是以真如作根本,只是它们二个方向不太一样。

    在本经中其实它在讲修善的地方很少,鼓励你去修什么善法、波罗蜜…很少很少,它在心地法门讲得多。它认为你刚开始不要去管外面怎么样,也不要去行什么菩萨道,先把你内心的垃圾整理干净。《楞严经》是讲这种观念.

    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三大宗旨:一、安住真如,先找到真如。二、忆念真如,以持戒、诵咒、安立道场作基础,不断的忆念真如,让真如那不变的力量慢慢的加强加强,最后破除三种障碍。这是十卷《楞严经》的三大宗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