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九)
净界法师

    壬四、总斥从来误执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世间上所有一切的凡夫外道,乃至于二乘的圣者(这地方二乘的圣者,佛陀是将阿罗汉拣别出来,阿罗汉不算。)除阿罗汉辟支佛以外的这些有学的圣人。即便他能够成就九次第定不能够成就漏尽,不能够断除烦恼成就无生的阿罗汉,都是依止妄想,不管你是随顺妄想,不管你是压抑妄想,总之你还是活在妄想,把妄想当做自己的真实本性。所以阿难尊者你只是一昧的多闻,增长知识,而不能成就出世的圣道。
    九次第定就叫作灭尽定,我们知道世俗的禅定是四禅八定,四禅四空,第九次第定就是灭尽定,那是三果的圣人所入的灭尽定。灭尽定的特色是把心中的想跟受灭掉,想受灭无为。他认为第六意识为什么会躁动?因为我对外境有感受,有了苦乐的感受时候,我对这苦乐的感受会产生很多的想法,有思想,所以他把这想受灭无为。
    他的想受灭无为跟本经所说的不一样,三果的圣人的想受灭无为主要是依止禅定的力量,把想受压下去,如石压草,让妄想不起,所以他的禅定能够入很深很深。本经当中是妄想起来归它起来,你只要生起智慧的观照,你观察妄想,你从什么地方来?就好了,就可以觅之了不可得。我们是从妄想的自体来破除,而小乘的九次第定是从妄想的作用上来压制。

    这地方的关键点就是佛陀一再强调,不能只是多闻,也就是说回光返照很重要,你只要能够回光返照,你的妄想就能够慢慢的淡薄。
    到这地方整个破妄的问题都结束了,破除我们的妄想。
    修行是点点滴滴的功夫,因为我们习气的养成不是一天二天,所以在整个返妄归真当中,是一个漫长的修学历练的道路。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是先认清路头。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譬如我现在还没办法马上到台北,但是我要知道我要怎么去台北,你要知道一个方向。我讲实在话,一个人没有认清路头之前,你没有资格谈修行,你也没有资格闭关。
    所以有人说《楞严经》没有看,你根本没有资格闭关,你闭什么关呢?你不要以为整天在那边拜佛,整天持咒那就叫修行,你没有掌握整个染净的根本,你没有掌握菩提的根本,你用虚妄心来修学,结果是虚妄的,到最后很容易着魔的。
    所以《楞严经》你花时间去用功,你真正把《楞严经》全部听完,你大概不太需要什么善知识了,你就知道怎么用功了。当然有时候善知识提醒我们,但是整个成佛之道你非常清楚。
    古人讲开悟的《楞严》一点不假,你知道你内心当中问题出在哪里,哪一个地方是你应该消灭的慢慢减少,哪一个地方是你应该追求的,你先把这观念建立起来,其它的慢慢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乘止观的基础就是在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净界法师
    我们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些地方是不同的。譬如说我们今天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依止这善业去创造一个暂时安乐的果报,这一部份是共外道的,外道的修学也有安乐的果报,也有安乐的道法。
    但是我们透过在修善的时候,我们菩萨道心中有一种观照的智慧,我们讲心地法门这一部份是不共外道的;也就是说整个安乐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种解脱的功德,这一部份是不共外道的。
    所以大乘的菩萨道基本上是以觉悟做根本,它是透过一种心地的观照,而能够产生解脱。
    本经阿难尊者祈请大乘的止观法门,佛陀刚开始并没有直接的开示修学的法门,而是先发明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也就是说我们要先了解我们这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透过这道理的了解,你才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生起一种圆顿的微密的止观,在每一个境界当中产生解脱。
    这样的一种止观在本经当中,蕅益大师讲出二句话来总持我们前面的观念,蕅益大师说:整个修大乘止观的基础就是在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首先你要了解我们心中的妄想它是不真实的。为什么不真实呢?因为它随境生灭,境有心就有,有人赞叹你你就起欢喜心,有人诽谤你你就生气,境无则心无,它是很明显随境生灭。
    既然它是一个生灭相,表示它不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觅心了不可得,它只是外境刺激产生一种暂时的影像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妄想是无自性的,达妄本空。妄想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不应该跟着妄想走的,它只是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而已。
    那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呢?
    知真本有。
    我们无始劫以来,我们每一个人,心的深处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它呢白天也存在,晚上也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去好好的体会它的存在,它是恒常存在的,不管过去、不管现在、不管未来,它是恒常存在,在那个地方,这个就是知真本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把它找出来的那种清净本性,也就是一个成佛的根本。因为我们必须把清净的本性找到,根据这个本性发菩提心,根据这个本性修六波罗密,这个功德才能够恒久。
    因为你要以不生灭心,产生的功德才是不生灭的功德,所以找到我们清净的本性是很重要。
    我们前面的经文都是在破妄---达妄本空,观察妄想是没有真实的本性,所谓的觅心了不可得。这一科以后佛陀正式显真,开显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清净本性。
    然它是怎么开显呢?它是各别就着见精来开显;见精就是我们六根门头里面的见闻嗅尝觉知,这六根的功能当中特别就着见的功能,从见的功能当中,去开显真实的见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身心世界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净界法师
     庚二、别就见精显性(分二:辛一、领旨哀请。辛二、正垂开示)
    别,特别。在整个见闻嗅尝觉知六根当中,都有真性的功能。这地方是单单特别就着见的功能来开显真心。
    辛一、领旨哀请。
    阿难尊者经过佛陀七处的破妄以后,他能够领受佛陀的旨意,而且以一种悲痛的心情,再一次的祈请佛陀能够继续的显真,不能只有破妄。你把我过去一直以来的好朋友妄想破坏了,但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家在哪里?让我的菩萨道有一个依止处,祈请佛陀开显我们众生本具的佛性。
    追述痛悔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这段经文是阿难尊者对自己出家这十二年来的追述、一个回忆。对这样的回忆,他的心情是非常的悲痛跟后悔的。
    阿难尊者他听到佛陀前面讲到二种根本:一、生死的根本,就是攀缘心;二、涅槃的根本,所谓的常住真心。听了这二种根本以后,他知道从无始到现在,出家的十二年完全是错用心,跟着盗贼走,没有跟着主人走,所以他感到非常的悲痛流泪。
    这时候从座位中站起来顶礼佛陀,长跪合掌,跟佛陀报告这几年来修学的心路历程:我自从随佛发心出家以来,我的心情一直是仰仗佛陀的威德而生活。阿难尊者是佛陀最小的堂弟,也是得到佛陀宠爱最多的一个堂弟,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关怀是特别多的。他身为佛陀的侍者,他当然跟着佛陀到处去弘法,也经常跟随佛陀整个生活的起居。他经常跟随佛陀,可以说是僧团当中,离佛陀最亲近的一个人。
    所以他就产生一个怎么样依靠的心情呢?
    他说其实在整个佛法当中,我不必自己修行。因为佛陀有无量的三昧,佛陀有首楞严王三昧、法华三昧、真如三昧…,佛陀有无量三昧,只要他随便赐给我一个三昧,我就能够断惑证真,我就能够转凡成圣。
    这就是阿难尊者他自己心中的依靠,靠着佛陀而能够解脱,所以你看他一路走来都是一向多闻,他只是把佛法的道理记下来,而没有把这种道理回光返照他的内心;就是他搜集很多的药,但都没拿这药来治病。为什么?因为他想:我这个病佛陀会帮我治,我不必自己治。
    他听到整个前面七处破妄经文以后,他终于觉悟身心世界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佛陀的身心世界,是佛陀的身心世界,我阿难尊者的身心世界,是我自己的身心世界,二个人是不能互相取代。
    在大乘的教理上说,福德资粮是可以互相的传送,譬如我们今天作早晚课,我们可以将此福报回向给某一个众生,它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龙树菩萨在《智度论》上说:福报可以透过回向来加以输送,但是善根不能互相取代。
    你说我在修行当中,我跟阿弥陀佛的那种感觉,那种观照智慧,我把这智慧回向给你,不可能!你是颠倒的,你是愚痴的,别人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我修的福报,我可以把福报回向给你,跟你分享,这部份可以,所以善根是不能互相取代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净界法师
    阿难尊者说:我一路走来,失掉了我的真如本性,外表是现出家相,但是我这明了的心,一直跟真如的道法,我空、法空,那种清净本性的道一直不相应。
    这种情况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有一个大富长者他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本来他在家里面是受用很多很多的珍宝,但是这儿子他总是觉得,在家里面待着对他是不好的,他就起颠倒,一念的不觉。他想我应该到外面去攀缘啊!找很多人遇到很多事情才会快乐,在家里面待着就是不快乐。这叫真如不守自性,他不愿意守在自己的本性。这有钱的公子哥就离开了家庭,跑到外面去了,结果逃久以后就迷失了方向,再也回不到家。他家里面有许多的珍宝,但他离家后受着贫穷种种病痛的痛苦。
    这就比喻无始劫来我们的真如本性,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安住我们的本性来受用这个功德,而攀缘六尘,结果创造整个生死的轮回,我们是自做自受。
    这是阿难尊者他听完七处破妄以后,他自己的一个心得感想,可以说相当有体会,对自己出家生涯的回顾。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他以前总是觉得他身为佛陀的侍者,整天靠在佛陀的身边,佛陀解脱他也会跟着解脱,他只是去增长自己的知识,没有把这知识产生一种内心的回光返照,来调伏自己的妄想。
    所以假设你不把这样的智慧加以回光返照,跟没有听闻是很相似的,就好像一个人只是述说这是青菜、这是豆腐…,但是你没有亲自去吃、没有去受用,你的肚子还是不能饱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个人之所以有障碍,是因为不知道寂常心性!


净界法师


    舍妄求真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唯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前面二段是阿难尊者出家生涯的回顾,这段是阿难尊者正式来祈请佛陀能够开显众生本具所谓的寂常心性。

    世尊!我们这种凡夫众生这一念心,被二种障碍之所缠绕:

    第一、我执引生的烦恼障;

第二、法执产生的所知障。

    这二种障碍之所以会出现,因为我们没有去观照我们的寂常心性,寂静的、常住的、从来就没有生灭相的这一念心性。

    希望如来能够依止大悲心,来开示我们在身心变化当中,我们那个不生不灭的寂常心性,来开启我智慧的道眼。

    我们一个人之所以有障碍,是因为不知道寂常心性。这道理是很重要的。

    我们这样子讲,一个房间之所以黑暗,是因为它没有光明,你要是有光明它自然就不黑暗,你不用怕黑暗,重点是你把光明点起来。

    意思是说:我们过去都是心随妄转,都是很多的妄想,若我们只是停留在破妄是不够的;譬如说你的心现在跟人事接触而产生了烦恼,你就观想,哦!这个烦恼你从什么地方来?没有一个来的地方,觅之了不可得;又起一个烦恼,你又观察它,觅之了不可得。你每一次都要对治烦恼,换句话说,我们变成很被动,烦恼来了就把它消灭,烦恼来就把它消灭,我们没办法让烦恼根本不起来,没办法!

因为你家里面没有主人,盗贼就一直一直出现。所以假设我们只是停留在破妄,那么烦恼将会不断的出现,你就疲于奔命,经常要观察,觅心了不可得、觅心了不可得,相当的被动。

    今天我们知道破妄,我们有这样的方法,但是我们最重要是要显真;我们身体有很多病痛,我们不能只有治病,你要把你的体质,身体的免疫功能建立起来,它自然就不生病。

    这地方透露一个很重要的消息,我们之所以有烦恼缠绕,是因为我们没有回家,没有回到我们的寂常心性;我们为什么一直生病,因为我们心中没有强烈的抵抗力,而不是只是治病而已。

    这地方阿难尊者正式的祈请,希望佛陀在破妄以后,能够继续的显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卍”表示真如本性有无量的功德!


净界法师


    辛二、正垂开示。

    佛陀慈悲开示如何来悟入寂常心性的方法。
  
    分二:壬一、现瑞许说。壬二、正示见性

    壬一、现瑞许说。佛陀是先显神通,把见性的道理表法。

    真智洞开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佛陀在说法之前是先显神通来表法。第一个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智慧。

    这时佛陀在说法之前,从胸口的卍字涌出种种的宝光,佛陀的胸口有一个纹理,这纹理看起来像一个卍字一样,这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这光它现出种种的庄严照耀(晃昱),而这样的照耀具足百千种美妙的颜色。
  
    这是什么的表法呢?前面的破妄,佛陀也是显神通来表法,但是佛陀的放光,前面在破妄想的时候,佛陀是从六根门头,从面门放光;妄想的活动就在那里,就在六根活动,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妄想就出来活动,所以破妄要注意你的六根。

    真如本性为什么从胸口的"卍"字呢?

    因为真如本性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我们只是把它开显出来而已,我们有成就无量波罗蜜的可能性。

    "卍"表示真如本性有无量的功德,它是一个无穷的宝,修行只是把它开发出来。

表法显德

    圆照法界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

    这地方指的是依报的国土。

    真如本性是普遍整个世界,普遍整个依报的国土。

    你看禅宗他开悟以后说:山色无非清净色身,溪声皆是广长舌。

    我们刚开始开悟的时候,是向内观照我们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我们这一念心不生不灭的本性,但是你从这一念心开悟以后,你进一步的发觉,其实真如本性不是存在你的心中,整个山河大地都是真如本性的全体大用 (后面会讲到) 。所以这真如本性是普遍十方的普佛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真如的显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