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三



净界法师

    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感受,有什么缺点呢?

    因为你这想法最初的根源是从相状而来的,由相引生感受,由感受产生想法,由想法推动他的出家。所以你整个出家的想法都是因为有三十二相的关系,那么当佛陀的相状改变的时候就麻烦了;当佛陀有一天变老了,变丑了,甚至于佛陀死亡了,他的色身三十二相消失了。因为他是有为法,那你的想法是不是也改变了呢?

    因为你当初的想法是由感受来的,感受是由外境来的,而外境是生灭的,所以你的心也就跟着生灭了。所以你的发心是很脆弱的,随时可以破坏的。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为你用相状用音声来求佛陀的功德,这都是生灭法。

    我们修学的心有二种情况,蕅益大师说:

    第一个心是外面给你的,你的心接触到外境产生发心,我为什么要修学?我看到三宝的形象非常的清净庄严,所以我愿意来皈依三宝。师父说:我看你皈依三宝的心不会持久,因为你看到三宝的相状很清净庄严,而万一三宝的形象被破坏了,你就不修行。

    你最初的心是由外面来的,外境刺激你才有这个心的,这就是生灭心。

    说你为什么修行,因我的内心当中具足跟佛一样的功德,因为我有清净的本性,我修行跟外面没有关系,我是在开显我的真如本性。

    所以当你在修行的时候,这一念心是从里面生起来的,这个心谁都不能破坏,魔王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印光大师文钞就有这样的开示:有人问印光大师说:大师,你一生弘扬净土法门,你到底看过多少感应的事情,多少人因为念佛的关系,有感应消业障,有多少人你亲眼看到他求生净土。

    印光大师说: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没有感应,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没有求生净土,我照样念佛,我照样求生净土,跟外境没有关系。

    不生灭心,印光大师这种心,第一个功德圆满,第二他的心不受外境所破坏。这个心就是我们后来,七处破妄,十番显见,讲了三卷就是要把它找出来的那念心。

    师父说:你现在不能在你生灭变化当中,找到一个不变的清净本性,你找不到那个心,你就很难修行。因为你这个心动得很厉害,稍微有一点八风一吹,你就动。

    这地方佛陀要破阿难尊者的妄之前,先把他的妄逼出来,你当初为什么修行?这样一逼就把它逼出来了,我当初是看到佛陀的相状而修行,缘外境而产生的心。

    这是先把病相找出来,佛陀后面会开始破除。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忘掉我们还有来生!


净界法师


    庚二、示以常心直道。(分二:辛一、点示常心。辛二、劝修直道)

    辛一、点示常心。

    迷真起妄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我们是怎样生起妄心呢?因为我们迷失了真心,所以才有妄心;当我们迷失光明的时候,黑暗就出现了。

    佛陀说:善哉阿难!这善哉是很奇怪了,因为佛陀最后是要破他的,为什么善哉呢?善哉有肯定的意思,就是说阿难尊者你说得很对啊!

    这地方的善哉有安慰的意思,也有赞叹意思。安慰的意思是说:阿难尊者你毕竟刚出家没有多久,身为一个初学者,我们刚开始依止攀缘心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一开始不要说攀缘心不好,因为每一个人刚开始都是依止攀缘心,你看我们一定要眼睛看到佛像,我才能拜佛,我一定要把外面整个环境弄得很干净、很寂静,我才有心念佛。所以我们刚开始这个修行的心是不能离开外境而安住的,刚开始不可以的。

    所以身为一个初学者他缘殊胜的相来修行这是很合理的,我们不能说他错,只能够说他不圆满。

    所以佛陀要提升阿难尊者修学层次之前,先赞叹他说:不错!虽然你刚开始的时候依止生灭心,依止对立的思考。舍弃了世俗的爱,而追求一个更好的爱,以爱来舍爱;以一个殊胜的相状,来舍掉另外一个相状。虽然不圆满,但也不妨是一个初学的方便。所以佛陀基本上对于一个初学者是赞叹的"善哉阿难!"因为你至少能够知道善恶的因果相状。

    佛陀说:你应该进一步了解一个道理,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当中,他的生命是生死相续的。我们的生命是有来生的,这很重要!

    我们一般人很容易忘掉我们还有来生,因为我们被现在的因缘搞得团团转。

    如果一个人没有来生,那事情很单纯,那你不用修行。因为我们死掉以后,人死如灯灭,那修行干什么呢?可怕的是我们死掉以后事情还没解决,还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就是生死是相续的,因为烦恼产生业力,业力创造一个果报,这果报又创造一个五蕴的身心,然后我们的心攀缘五蕴身心的时候,又产生另外一个烦恼,又造业又得一个五蕴身心,就像车的轮子一样辗转的相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生死相续的果报呢?

    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常住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相;真心是指它不随外境而变化,指它不增不减,从生跟灭的中间它没有变化相叫真心。

    这样的一个常住真心它的体性是性净之体是性明之体。

    净指的是它空观所成就一个不变的体;明指的是它随缘的作用;它有不变跟随缘二种的体性,这就是常住真心。也就是我们今天之所以会生死轮转,因为我们没有很认真的去观照,去安住在常住真心而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个虚妄的根本不可能创造一个真实的功德!


净界法师


    依妄轮转

    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我们今天一个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一个清净光明的本体,而安住在一个妄想。妄想的重点在此想不真,不真就是它变化,所以才有流转的果报。

    我们解释一下:

    用诸妄想,妄想的产生,是从外面来的,真心是从里面生起。妄想就是说我们有一个境,由境当中产生一个感受,而这感受产生一个想法。

    譬如说我们今天看到了财富,我们看到财富以后会产生一个感受,会产生一个想法;有些人看到财富的想法是,我应该把这财富跟这些贫穷人的人分享,产生一个布施的想法,这个人以后会有富贵的果报。有些人看到财富以后心想,这财富我应该我自己受用,悭贪的想法,你以后就是贫穷。

    又譬如说:我们遇到了事情,有些人遇到逆境的刺激,他产生了想法就是嗔心,脾气就发动起来,这个人果报会比较丑陋;有些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慈悲宽恕包容的想法,你以后的果报会比较庄严。

    想法会决定我们造业,你生起正面的想法你容易造善业,你生起一个负面的想法你容易造恶业。但是不管你造善造恶,它的关键点是此想不真,它是变化的,所以他就产生了生死流转。

    我们不能够说妄想不好,因为你刚开始修学也是依止妄想,只是说我们刚开始先生起一个好的妄想,产生一个布施的妄想、持戒的妄想、忍辱的妄想。但是当我们想要了生脱死的时候,要破那最后的生死关头的时候,那你就要用这常住真心,你心要进入常住真心,否则你没办法破除妄想。

    这地方等于把我们生命的二种根本挑出来:

    一、涅槃安乐的根本常住真心:二、生死轮回的根本所谓的妄想。

    佛法的道理是讲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会出现,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有它的原因,事出必有因。

    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会出现生死轮回,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他就没有生死轮回?这绝对不是上帝的意思,因为我们习惯性以妄想思考事情,文殊菩萨用常住真心在思考事情,根本不一样。

    什么叫根本?后面会解释…;佛陀问阿难尊者:你知道什么是根本吗?你用沙去煮饭,你用沙放进电锅煮三个小时,这叫做热沙。你不可能煮成饭,饭的根本是米,你要找到米,你没有找到米,你一辈子就不可能煮成饭。意思是说:你没有找到常住真心你就用你妄想的心,随着外境动动动动…,遇到好的因缘你就开始学佛,遇到不好的因缘你就放逸,你一辈子不可能成就无上菩提。因为你依止的是妄想,他根本是妄想,一个虚妄的根本不可能创造一个真实的功德,就好像说你今天是沙,你一辈子煮不成饭,是这个道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真实的修行,你一定是从内而外,不能从外而内!



净界法师


    佛陀在破除阿难尊者的妄想之前,他先讲出二种根本。佛教的根本理论是讲诸法因缘生,一个人会生死流转,另一个人会产生涅槃安乐,背后都是有它的原因。当然所谓的原因主要的就是我们那一念心,就是我们心态的不同。

    如果我们今天是用一种攀缘外境的妄想来修学,我们可以创造一种非常殊胜的善业,成就一个安乐的果报。但是这果报会有个问题?它不会持久。你看生到天上的人都不会持久,他享受天福,总有一天他一定要从天上掉下来。

    为什么?因为他刚开始的时候是用生灭心来攀缘殊胜的三宝境来修学,它的本质是生灭的,所以他的果报会有一定的期限。

    但是我们看佛陀,成就佛陀以后,我们没有看过哪一个佛陀又掉下来,没有过!他成就佛陀他永远是佛陀,他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障碍,因为他刚开始的时候就依止不生灭心,这就是问题点。

    我想我们在座很多人学过唯识学《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唯识学》跟《楞严经》的确在思考模式上不太一样。我们可以这样讲,《楞严经》是在破唯识的,我们刚开始依止《唯识学》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要怎么修学呢?这要根、境的和合才产生识,所以第六意识一定有外境的刺激,才能够产生心识的活动。

    学《唯识》都知道,我们的心不能单独存在,没有外境就没有内心。我们刚开始在修《唯识》的时候,是有一个外境的刺激产生一个善心,由这善心再创造一个外境,由这一个外境再产生另外一个善心。然后才能够所谓的断恶修善,然后才能够辗转增胜。所以《唯识》的第六意识是受阿赖耶识的影响,阿赖耶识要变现好的因缘,第六意识就能够好好的修学;阿赖耶识变现一个不好的因缘,第六意识就开始造业放逸。

    《唯识》的思考是这样子,心随境转。《楞严经》它否定这种思考模式,它说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楞严经》的心它不是从外境,它是你的心,你开始回光返照你的真如本性;我的真如本性没有二法,它是清净的,所以我应该断除恶法。为什么?因为我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我的内心本来就没这个东西,我就不应该存在这东西,这是我捏造出的,所以我应该舍掉;我的内心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德,所以我必须把它开显出来,所以我要修善。

    所以它整个修学是称性起修,它是从内心发动出来,然后再创造外在的因缘。

    我希望大家把内心要分清楚,我们这一念心,一个是从外面来的,这就叫生灭心;一个是从你内心发出来的,这就是不生灭心,这是容易判断的。

    所以真实的修行,你一定是从内而外,不能从外而内。

    如果你现在的修学,整个功德还是从外而内,那你这修学不会持久,绝对不会持久!因为你是生灭心,而且你这样修学也不能了生死,因为你的本质是生灭。以生灭心不可能得到不生灭果,因为本质不一样。

    所以佛陀说: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你拿一盘沙,你煮了三小时,顶多叫做热沙,只是温度增加而已,沙本质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将心地法门弄清楚,你到底是依止妄想还是依止真心,这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法讲出一个道理,说直心是成佛之道!



净界法师


    辛二、劝修直道

    随顺直心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你今天问我一个问题,怎么样成就无上菩提。你今天所追求的目标是一个成佛的目标。成佛目标这样的结果一定有它的因地。那它的因地是什么呢?

    就是真发明性,你必须真正的去了解我们内在的清净本性。

    如果阿难尊者你今天问我说:怎么样能够生天,怎么样创造来生的安乐果报?那我就不会跟你讲那么深入的东西。既然你今天要问的是一个无上菩提,所以你就必须要理解这无上菩提,它是有一个真实的因地的,就是你要找到你的清净本性。基于这样成佛的一大事因缘,你现在要好好的以正直的心,来詶答我的问题;我问你什么你就直接回答,不要弯弯曲曲,不要有太多的想法,根据事实直接回答就好了,这叫做直心;用直心来詶答我的问题。

    为什么要用直心?佛法讲出一个道理,说直心是成佛之道。

    直心即道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十方如来都是我们修学佛道当中,已经成就圆满果报的佛陀,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佛,其实都是依止同一个道路而成就的。依止一个道路而能够出离,分段变异二种生死,而能够成就佛道。什么道路呢?都是依止直心。

    这地方的直心蕅益大师的意思是正念真如,从你的真如本性发动出来的叫直心;从外境刺激你而产生的想法这叫做妄想。这地方判定很简单,从你真如的本性直下发动出来的就叫直心,外境产生的叫妄想。

    十方诸佛在修学圣道的时候,没有一个例外的,都是同一道故,都是依止直心才能够成佛的。也就是心直、言直,内心能够正直,言语也能够正直。这样子从最初的发心到最后成佛,这整个成佛之道的过程,中间都不能够有弯曲的相貌。

    什么弯曲呢?就是你的心攀缘外境,产生很多很多生灭的妄想,这就弯曲之相。

    一个人为什么在修学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烦恼而退堕?一个人为什么在修学过程中会着魔,成就五阴魔境?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妄想活动,他的心开始攀缘外境,所以它产生极大的烦恼,产生很大的魔障,把他前面修习的功德完全破坏掉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不能直心正念真如的时候,你的障碍就会出现。

    禅宗说一句话:直心是道场,能办大事故。成佛的大事一定是以正念真如,从真如本性发动的修学,才能够成就大事的。

    我们一再强调一个观念,印光大师说修学只有二句话: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讲称性起修,你所有的功德要从你内心的真如本性,去思惟真如本性,而发起你的一个菩提心。最后的修学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的修学都是在开显你自性的功德,从你这一念真如的心出发来修波罗蜜,最后还是回归到你这一念真如的本性。

    所以到最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只是在过程当中假借外面的人事因缘,来开显你内心的功德而已,借境修心如此而已。整个过程当中都必须要正念真如、正念真如……,当你的心忘失了真如,当你的心向外攀缘,就会产生弯曲之相,就会产生种种的障碍。

    这是十方诸佛在成就无上菩提道路的时候,没有一个例外的,都一定要直心才能够远离障碍。

    佛陀在破除阿难尊者妄想的攀缘心之前,先讲二个道理:一、讲到生死涅槃的根本;二、讲到直心是成佛唯一的道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处破妄之一  正破计内--- 一


净界法师


    庚三、广破七番妄计(古人说七处破妄)。

    分七、辛一、正破计内。 辛二、破转计在外。辛三、破转计潜根。辛四、破转计见内。辛五、破转计随生。辛六、破转计中间。辛七、破转计无著。从七处来破除阿难尊者向外攀缘的一个妄想。

    辛一、正破计内。

    破除阿难尊者他执着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是在身体之内,破除身内的执着。

    (分五:壬一、征起缘心。壬二、喻明降伏。壬三、牒其内执。壬四、悬示定名。壬五、正破非内)

    壬一、征起缘心。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你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

    征问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初发心要跟佛陀出家,你说你是因为你这一念心去攀缘佛陀殊胜的三十二相。这当中有一个能所,能缘是我们这一念攀缘的心,所缘的是三十二相。佛陀问阿难:你现在说一说,你是将何所见?谁为爱乐?这当中一定有一个见跟一个爱,你是用什么来见到三十二相,又用什么东西来爱这三十二相呢?

    回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在整个爱乐三十二相的过程,我是用二个东西来爱乐:第一、心;第二、目。

    心、目就是本经后面说的六根门头,我们整个心对外面的造作没有离开六个门,六根门头分成二个部份:一、前五识,前五识依止五根去取外面的色身香味触,这五种的尘境,产生一个影像,色有色的影像,音声有音声的影像。假设我们是善业比较强的人,我们会产生比较美好的影像,如果我们是比较属于罪业深重的人,就会产生一个卑贱苦恼的影像。

    总而言之,这影像的取得,就是用这个目,用前五识来取得这个影像;然后前五识把这影像再丢给第六意识来分别,第六意识就会产生一个感受跟想法,这想法就会发动它去造业。如果产生一个正面的想法就造善业,如果产生负面的想法就造恶业。

    所以阿难尊者说:我是用我的眼睛来取得佛陀三十二相。

    因为佛陀三十二相是外面的东西,那你要把这相变成你受用,要经过眼睛的转换。你看我们今天看这佛像,每一个人看到不同,这表示每一个人有不同的眼识。

    所以你的前五识去攀缘佛像的时候,每一个人得到自己的影像,因为我们过去所造的业不同。所以我们一定先由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先取得外在的相状,然后再交给第六意识,去产生种种快乐的感受,产生种种善恶的想法。

    阿难尊者说:因为我产生一种好的想法,所以我就发心要出家,愿意能够舍离生死,这就是我攀缘三十二相的整个过程。

    这地方蕅益大师说:其实佛陀已经露出一个消息了。佛陀的意思是说:你攀缘我的三十二相有什么用,这是我的三十二相,也不是你的三十二相。你对我的三十二相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跟你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这毕竟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不是你阿难尊者的三十二相。你要成就你的三十二相,你还得向你内心中去求。

    这地方就是说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在念佛的时候,禅宗都会说:念佛是谁?你要回光返照你那个明了的心,本来就具足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你是假借这个佛号把他开显出来而已,你的心不要老是心向外攀缘,你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这地方佛陀有要阿难尊者去回光返照的这一层意思,但阿难尊者从经文当中知道他还没有体会出来。

    阿难尊者去攀缘胜相的这一念心,主要就是根据他的眼睛去取相,由第六意识来分别,来创造一个殊胜的想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