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健康知识文集(画儿整理)

专家提醒各种把手要多脏有多脏


铜质把手可以杀菌   出门在外随时洗手

本报记者  田野


   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不要以为身边环境打扫得“一尘不染”,就与它们划清了界限。其实,这二者总在你不大注意的角落里生长繁殖。比如,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各种把手就是它们传播的罪魁祸首。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公共扶手是接触人群最“杂”也最频繁的媒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每年感染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病不下万例,而公交车、影院、商厦、医院和公用卫生间的扶手就是传播渠道之一。然而,这些卫生死角却被一些老百姓忽视了。《生命时报》记者在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在20位被调查者中,有6成人认为公共把手很脏。一位女士对此抱怨道:那些把手每天有成百上千双手接触,想想就很脏,有时不得以我都用脚开门。还有4成人忽视了把手的卫生问题,其中3人甚至对此并不以为然。

   韩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研究充分证实了把手有多脏,他们对经常用手接触的6种公共设施进行了检测,发现商场购物车把手的细菌含量高居首位,10平方厘米就聚集了1100个单位的菌群。紧随其后的是网吧里的鼠标,平均菌群含量为690个单位;第三是公交车上的吊环把手,同样面积的细菌单位为380个;其次为公共卫生间门把手、电梯的开关按钮,以及地铁的吊环把手。

   而在所有公共场合中,医院的把手污染状况最严重。据有关部门对医院门把手的抽查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检出率达到33%,即1/3的门把手都被乙肝病毒所感染。公交车把手的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一项调查表明,在载客汽车内,物体表面细菌超标率达28.6%—96.4%,其中以长途汽车与市内公交车的门把手与扶手污染最严重。

   如此多的卫生隐患,该由谁来监管呢?据了解,上海市卫生局曾制订过《公共场所及设施消毒管理操作规程(暂行)》,要求商场、超市对门把手、电梯扶手、柜台等进行每日消毒,主要由各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比如商场、超市由商委负责,公交车由市交管部门负责,他们只是负责对一些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抽样监测。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这些公用设施的把手,他们一般不会检查,也没有相关规定,全靠公共场所的负责人自觉清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建议,作为消费者,也要保护好自己。接触过公共扶手、坐椅和门把手后,不要乱摸身上的其他部位,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对于外出沾染上的病毒或细菌,最好的办法是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用肥皂仔细洗手,病毒和细菌就可去除。

   其实,不止在公共场所,家中的各种把手也是藏污纳垢之所,比如各扇门的把手、冰箱把手、橱柜把手等,上面的细菌远比你想象的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可用一茶匙的含氯漂白剂混合约500毫升水,自制消毒液,用来帮助把手保持清洁。

   你家还在使用不锈钢把手吗?不妨换个铜质把手吧。一项来自国际铜业研究协会的报告表明,铜是具有杀菌作用的金属。美国一项检测也显示,黄铜把手上的细菌比不锈钢把手要少得多,它表面的细菌会在7小时内全部被杀灭;而在新擦亮的黄铜表面,杀灭细菌的时间仅需15分钟。

  因此,专家建议,在有大量人手接触的地方使用铜和黄铜,能最有效地发挥铜的杀菌作用,比如在进出通道的门框靠近推把旁,简单地安装一块铜推手挡板,就能有效地杜绝细菌传播。在家中卫生间,也最好使用黄铜门把手,既有益健康,价格又便宜。▲

    《生命时报》 (2008-07-22 第24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加拿大多伦多卫生部门建议

限制儿童使用手机 8岁前别用

2008年07月22日09:1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卫生部门正在建议限制少年儿童使用手机,这样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
  建议称,因为手机的无线电频率可能对儿童产生副作用,所以8岁以下儿童如果没有紧急情况,不要使用手机,而10岁以上的少年每次打手机也不能超过10分钟。此外,如果有可能,应尽量使用耳机或免提。有报道称,这是加拿大首次发出此类警告。
  据了解,在12岁到19岁之间的加拿大少年中,61%都拥有手机。“我们的目的是教他们如何安全地使用手机——不要长时间煲电话粥;或者换一种通讯设备,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有线电话。”卫生署官员劳伦·万德琳敦说,因为孩子们的头部没有发育完全,头骨也比成年人薄,所以一些研究显示,电子信号的辐射更容易影响他们的大脑。
  在接受《多伦多星报》采访时,万德琳敦表示,前些年,科学工作者对手机的潜在危害都不够重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风险大大增加。
  实际上,早在8年前,英国政府就认为,由于我们现在对于长期使用手机的健康危害还知之甚少,所以不应该向16岁以下的儿童销售手机。
  但根据加拿大卫生署的意见,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使用手机存在健康风险。加拿大无线电通讯联合会也表示,没必要让任何人改变使用手机的习惯,包括儿童。多伦多政府对这些意见不以为然,因为作为一项预防措施,这样的政策已经被许多欧洲国家采用,例如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
  (赵振宇)
  《生命时报》 (2008-07-22 第02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生活中细微八件小事可有益气候

本报驻比利时特约记者  博 峰

2008年07月22日09:1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您知道吗,您每天生活中的细微选择都有可能对气候产生负面的影响。欧盟的绿党和环保组织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可以帮您把这种影响尽量减低:

  1.让您的身体动起来。在运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40%来自城市交通。而在城市生活中,人们仍然喜欢乘车完成绝大多数目的地在5公里以内的出行。人们过多和不必要的使用车辆代步不仅会影响到气候,还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以及人们对石油的依赖。

  2.购买当地产品。将一公斤的苹果从新西兰空运到英国的消费者手中将会产生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来自英国当地的一公斤苹果在运输途中所产生的排放不到50克。

  3.使用高能效的家用电器。一台高能效冰箱的耗电量比欧洲地区普通冰箱低四倍。紧凑型荧光灯泡的耗能比白炽灯泡少4倍,寿命则长8倍。

  4.不要让家用电器待机。在家用电器所消耗的电力中,有85%可能是在它们没有被实际使用时悄悄流走的。您的手机充电器即使没有在为手机充电,但只要接电,它就在消耗着电力。

  5.“聪明”取暖。将你家中的取暖温度降低1摄氏度将会使你的取暖能耗降低5-10%。

  6.使用绿色能源。选择源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电力,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个人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事实证明,每当风力发电机装机量翻倍,风电的价格就会下降最高达20%。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绿色电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使它更加便宜。

  7.选择更清洁的家用汽车。在运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中,一半是由家用汽车产生的。一辆SUV耗费的燃料是一辆高能效小型车的三倍。如果你还是要买辆车,请选择小型车。

  8.少乘飞机。尽管全世界人口中只有不到5%的人曾乘飞机出行,但航空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已在全球温室气体总量中达到了10%。使一架飞机产生一吨二氧化碳所用的能量可让你行走3000公里,开车则可行7000公里,要是乘火车,你则可以远行1.7万公里。▲

    《生命时报》 (2008-07-22 第02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11万大学生竟然甘心当“啃老族”

2008年07月22日09:1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日前,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07年495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0.99万的大学生放弃了求职和求学,甘心当起“啃老族”。而且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少了1/3。“啃老族”中,还有15%的人毕业于211院校。

   “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雷雳分析,造成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这些大学生往往由于父母管教过多、自我意识不够等原因未能“心理断乳”,以至于他们永远把父母作为赖以生存的后盾,不愿自食其力。其二,这些人可能因为性格内向孤僻、受到外部刺激等原因,不善与人交往、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承担责任,不知如何做一名“社会人”,甚至因此而变得懒散、依赖,成为“啃老族”。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则表示,家庭条件的优越,也让很多毕业生甘愿“啃老”,“与其说是一个孩子赡养两位父母四位老人,不如说是这些老人共同养活一个孩子。”

  对于这样的大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帮他们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可以给孩子进行一些职业规划测试,以便让他们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拥有哪些优势,以此增强他们走出去的信心。”雷雳说。

  周孝正则指出,由于近年来扩招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短短30年左右增加了10倍,目前每年约有500万。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比例不断失衡,导致许多人一毕业就失业。而许多基层的工作,虽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心气高的大学生却瞧不上。所以,永远是“很多人没活干,很多活没人干”。▲

  (尤 蕾 胡楚青)


  《生命时报》 (2008-07-22 第02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超负荷工作损害休息权   职场人身心疲惫很无奈

各界呼吁:加班绝不是件好事


管理者要主动为下属减压,员工也要学会捍卫健康权益


2008年07月22日09:1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加班已经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工作常态。


  面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职场人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恨不得一刻不停。国内某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4%的人表示经常加班,每天加班超过2小时的更多达78%。
  不止中国,加班之风也在全球盛行。《福布斯》杂志日前公布了2008年“最勤劳国家排行榜”,其中韩国雇员每年平均工作时间最长。而根据德国纽伦堡劳动市场和职业研究所的最新统计,德国人2008年平均每周加班2.03小时,而两年前只有1.82小时。

  加班似乎成了工作常态。在连续的工作压力下,“亚健康”、“过劳死”更成了人们熟悉的字眼。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频繁加班?又是谁剥夺了员工的休息权?国人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呢?

  八成上班族被动加班

  2006年,智联招聘网曾对7000多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4%的人“经常加班”,27%的人“偶尔加班”。其中,超过2小时的多达78%。不久前,搜狐网进行的一项关于“加班”的调查也显示,76.97%的人属于被动加班,即工作完不成只能加班,还有23.03%的人是主动加班,即领导没有明确的加班要求时自愿加班。 “别人上班是朝九晚五,我们却是朝九晚‘无’。”在北京某媒体工作的蔡小姐向《生命时报》记者诉苦:“天天泡办公室,家对我的概念就是一张床,男朋友都快跟我分手了。一家跨国公司的销售经理宋先生更感慨道,总感觉自己的老板就像资本家一样,在“剥削”他们。

  其实,加班并不是员工的“专利”。对很多国家机关和企业管理者来说,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某外资公司业务副总裁刘先生表示,每周他都得加几天班。“早的话,八九点能下班,如果手头事情比较多,那就得后半夜了。我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

  谁剥夺了职场人的休息权

  不管企业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内心深处都不赞同加班,但加班仍成了一些人生活的常态。那么,究竟是谁剥夺了职场人的休息权?
  资深劳动专家、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科科长聂长齐认为,加班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积累财富的必要过程,因此难以避免。
  企业的良性运转有时也需加班来维持。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赵天乐表示,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加班大军中,IT和服务行业的最多,分别占23.44%和26.56%。此外,一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也常常加班。
  如果说上述客观原因迫使人们不得不加班,那么,还有一些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在加班大军中,主要有这样几类人群。
  主动加班型。某外资公司业务副总裁刘先生指出,职场如战场,面对竞争和机遇,每个人都希望有出色的表现,为了能尽早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不少人甘于超负荷工作。
  从众加班型。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陈先生表示,别人都没走,我怎么好意思走?在我们公司,加班就像一种企业文化,不仅员工要加班,老板也要跟着大家加班。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自然而然地将下班时间不断延后。
  工作倦怠或能力不够型。中粮集团企业文化部总监李明华认为,有些人加班并非工作积极性高,而是因为工作效率低,做事拖泥带水。还有些人工作能力不强,或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只好留下来加班。
  隐性加班型。在办公室做文员的张小姐认为,“我不反对加班,但前提是必须保障我的权益,该给加班费、该补休的,都要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很多时候,领导都是在快下班时,扔过来一堆文件、报表,还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须交,你说不加班行吗?只能咬着牙应承下来,一肚子的委屈、怨恨都没处撒。

  到底该不该加班

  现如今,“亚健康”、“过劳死”成了人们常提及的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公布一项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出现倦怠,主要原因就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医学研究证明,长时间加班会使人生理上出现血压升高、肠胃不适、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让人产生厌倦情绪,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在某大型国企工作的李小姐无奈地表示,我也不想加班,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所以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忍着。
  “加班绝不是一个好事情。”赵天乐指出,有很多单位变相地鼓励员工加班,把加班次数的多少纳入到优秀员工的考评指标当中。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也认为,加班表面上看是一种劳动,实际上是老板对于员工休息权的“侵权”,“老板很大程度上支配员工的休闲时光,可以说加班是休闲时代的反动。”
  “有时候,领导没有意识到加班问题的严重性,造成的客观后果自然是压榨剩余价值,这几乎成了一些企业的“潜规则”。还有一些企业的工作模式,客观上也提高了淘汰率,不顾惜员工的生命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说,而为了保住难得的职位,员工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再加上来自家庭、社会舆论对过度工作的褒扬,促成了加班大行其道。换句话说,就是干得越多,越要多干,直到耗尽所有精力!
  李明华也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加班也未必是件好事。“我曾经听人向我抱怨,加班时间太长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让他厌倦工作。试想这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同时,有些加班纯粹是事务性的,并不会给企业增加利润、提高效益,反倒是增加了运营的成本。让大家好好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才能保持企业良性运转。
  某外资公司业务副总裁刘先生则认为,现在企业发展压力大,竞争对手多,你如果不多做,很容易就会被人排挤掉。“比如,我白天约见客户谈合作,只有晚上能整理文件,或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此外,晚上比较清静,可以静下心来梳理白天的琐事,我也乐于这么做。”对员工来说,大家一起努力,公司业绩上去了,他们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现在辛苦一些也无可厚非。如果不加班,就没有更多的机会,没有饭吃,连班都没得上了。聂长齐称,往大了说,不管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进步,有时都需要大家的付出和牺牲。

  如何维护休息权

  有人说,员工不加班,企业难发展。既然加班不可避免,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专家们纷纷提出以下建议。
  法律上维护。德国联邦劳工局法律专家林登贝格博士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93年,欧盟就制定了“欧盟企业员工工作时间法”。该法规定按4个月平均计算,包括加班时间,每个劳动者每7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每周加班不得超过5小时。对加班工资标准,德国的劳动法也有详细规定,周一至周五的加班费至少要比正常标准高25%,周末加班则最低要高50%。
  美国的劳工法明文规定,经理层以下的、以每月领固定薪水的员工,凡每周在40小时以外的时间工作,就是加班,可以领到加倍或者更多的加班费。在一些大的节假日,员工加班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加倍或者更多。
  在日本,各地方政府还设有劳动基准监督署,会不时到企业去调查,并对违规企业给予警告。因为从医学角度来说,一月工作80小时,就被认为过劳死的危险很高。
  聂长齐指出,在我国,新《劳动法》出台后也规定,应该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列入劳动合同中,工作1—10年者年休假为5天,10—20年者年休假为10天。企业要根据员工加班时间长短,严格执行加班费政策。或者可以参考计划经济时代,采用倒班制度,以保证员工休息。
  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劳动保障范畴内,尚不存在“过劳死”的概念,因此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而对于更多“过劳不死”的加班一族来说,目前的法律更是“爱莫能助”。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峻认为,要破一破当今社会的“加班风潮”,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在法律上对加班行为予以细致的规范,劳动监察部门应探索从“有举报再介入”转变为主动介入,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心态上要重视。赵天乐强调,所有国人的心态都应该调整,在加班这件事上,不能光抱怨,政府、企业、员工各个方面应该一起努力,最终维护大家的休息权益。另外,媒体在这件事情上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前几年,韩国和台湾的某些企业让员工拼命加班,不让回家,被媒体曝光之后就有了很大改善。
  企业多想办法。赵天乐指出,对于那些经常加班的企业,领导者要多想办法,努力为员工减压。单纯的放假效果并不好,因为有些员工放了假还是会考虑工作的事情。“单位要做的是强制员工放松,比如组织他们集体出去活动,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调节身心,恢复体力。”
  其实,德国的各个企业也常有加班现象,但为了鼓励员工在公司需要时加班,他们采取了一些方法进行协调。德国宝马集团总部人事负责人埃图对本报记者说,宝马员工每周规定40小时以内。如果加班,员工有两种选择:一是调休,“先加班,再休假”;二是获得高于国家规定的加班费。加班时,公司负责餐饮、交通、住宿费。冬夏两季还有格外的补贴。此外,加班时的各种保险由公司承担。
  最后,员工也要学会自我调适,要处理好工作和身体的关系,不能仗着年轻,仗着身体好就玩命地干,要考虑到以后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劳动者也要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周孝正表示,该工作就工作,该休息就休息,该放假就放假,这是每个人的“劳动准则”。“如果勉为其难要加班,那就一定要领取加班费,这是《劳动法》明文规定的。”▲
    《生命时报》 (2008-07-22 第22版)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两种眼药水为什么不能同时滴

2008年07月22日09:1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一滴眼药水大约为50微升,而人眼的泪囊只能容下40微升的眼药水。因此,滴眼药水,一滴就够了。如两种眼药水同用,肯定不能吸收。如必须同时用,至少间隔5分钟。(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眼科姜利斌)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