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以慧修慈

以慧修慈



如果是成熟的修慧者,可以从智慧的角度来修慈心。慈心的增长可以提升定力,而充沛的定力可以促使修慧者更有能力去领悟身心实相。在修慧者的方法中,可以以定力促进智慧,也可以以智慧来增强定力,如此定慧两方面的相互促进,可以不断提升修慧者领悟究竟之智的水平。
以慧修慈的方法是,如果某个人的言行使你产生了不愉快,应当这样作意分析,以究竟法的角度来看,对方只是一个五蕴的组合体,而五蕴是剎那生灭的现象,因此,那个曾使你嗔怒的五蕴现象早已在生起之后消失,而现在,你对谁起愤怒呢?如果因此而熄灭了嗔心,则慈心便有了展现的机会。

修慧者在正念下进行深度地观察,他可以发现,使心生起嗔怒的对象早已消失,而你此刻却为这生起又消失的刹那现象而嗔怒,确实是不明智的。如此不断地作意与实际观照,则可以逐渐地提升智慧,而当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则心就更为智慧,而智慧可以带来超越与平和的心理,嗔愤心的减少会为慈心提供了展现的机会,而慈心形成的基础会反过来加速智慧的观照,这就是以慧修慈的正确方式。
如果是对因果关系有深度领悟的修慧者,他可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身心现象只是无穷变幻的因缘所致,而并无一个人让你痛苦,于此他发现,自己的内心才是苦生起的因缘,为什么要对身外的因缘起愤怒呢?如此可进一步增强正念的观察,从而平息嗔愤心,而嗔愤心的熄灭则是慈心的展现。

身念住的修习者,为熄灭嗔心可以这样观察作意分析:你对此人愤怒,愤怒的是什么呢?对他的毛发愤怒吗?或对他的皮肤乃至对他的骨肉而愤怒呢?它们只是色蕴,佛陀说过,色蕴是无常无我之物,你对无常无我的自然之物起愤怒,是否妥当?你曾见过有人对大山或者天空而生愤怒吗?显然,愤怒的因缘在你的内心,而非对方的色蕴,如此可以平息愤怒而使慈心展现。

观察受、想、行、识诸蕴的行者,可以这样观想,你是为某人的名字而生愤怒,还是为你为自己的某一个想法而生愤怒?是在为某个感受而起愤怒,或是对眼、耳等六根所及之处而生愤怒?依照佛陀的教导,这些现象都是无常生灭的事物,你如何要对一个无常之物而起愤怒呢?无常之物本来就没有主体,它们并不是实存之物,你的心如何能向一个并不实际存在的事物而起愤怒呢?如此观想可以平息愤怒而取证慈心。

对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进行观察分析,以智慧可以发现,由五蕴组成的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不稳定的,生起又消失,就象把芥子置放在针锋,也象在虚空中绘画或在水中写字,它们都是刹那生起、刹那灭去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而起愤怒,实在没有道理。如此反复观想,可以平息愤怒而使慈心展现。

有一位修慧者曾这样修习慈心,他对讨厌之人如此分析,他的日常活动只是一个一个的连续动作,他的心态也只是一个一个的序列呈现,你讨厌他的哪一个呢?在观察中,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心态都是生起消失,于此当中他看不到一个人的存在,而只有色法和心态呈现出一个序列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认知使他平息了对人的嗔愤心。这是以智慧平息嗔愤心的例子。

慈心属于定的范畴,这是对慈的界定。对多数生活于城市的修慧者而言,修习慈心可以化解矛盾,而生活中矛盾的减少可以明显地提升心的定力,而定力对慧观能力的提升则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依照佛法,智慧的提升必定要以定力为基础,而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智慧的修行者来说,他可以以慈来加强定力,也可以以慧来提升慈心。在慈心、定力、智慧三者循环往复的相互促进中,智慧将得到稳定地提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