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教儿童故事

羹 味


  有个国王,很讲究吃,自称是个美食家。他让厨师每天做山珍海味,供他享用。
可惜,无论多好吃的食物,每天吃,每顿吃,也会腻味的。这一天,厨师又给国王做好了燕窝粥和许多世人难以吃到的食物。
  国王看都不看,皱着眉头,不高兴地说:"又是这些,我都吃腻了,你就不会做点儿好吃的东西吗?"
  厨师一看国王生气了,赶紧叫人把摆好的饭菜都撤下来,自己绞尽脑汁儿,想给国王做什么好吃的东西。
  他左想右想,就是想不出办法来,因为天下的美味佳肴,国王都吃过了,怎么办呢?
正在厨师为难之时,他的妻子来给他送东西,见他蹲在地上发愣,忙问:"你这是怎么啦?发什么楞呢?"
  厨师叹了口气,说:"我在这儿发愁哪!每天给国王吃山珍海味,他都吃腻了,今儿,非让我做一种没吃过的美味,我想了半天,真不知道做什么好。"
  他妻子也发起了愁,坐在他身边,帮他想主意。
  忽然,她拍拍厨子,说。"我有主意了!"
  厨子一听,高兴地问:"什么主意,快说!"
  厨师妻说:"国王不就是要吃没吃过的饭莱吗?这好办。他山珍海味吃腻了,就给他换换口味,吃点咱老百姓的家常便饭,没准儿,他倒觉着好吃呢!"
  厨子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地说:"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这就去做!"
  厨子精心地为国王做好了饭菜,端给国王。
  国王吃了,很高兴,问厨子:"你今天给我做的菜叫什么名字呀?"
  厨子回答道:"叫美味肉羹。"
  国王说:"不错,味道很美,是用什么做的?"
  厨子说:"是用水、肉、葱、姜、蒜、咸豆豉和糯米做的。"
  国王说:"既然你做的美味肉羹用了这么多东西,我怎么没有吃出来呢?你应该按原先所放的佐料,先取出当中的水味来,再取出肉味来,再取出葱姜蒜味来,再取出咸豆豉味来,再取出糯米味来。"
  厨子说:"这个--恐怕我做不了。"
  国王一听,生气了,说:"你为什么办不到?你不是天下美味都能做吗?"
  站在一边的大臣看见国王发怒了,怕他怪罪厨子,就替厨子解释道:"大王,你看厨子穿的那件绿衣,原来是用蓝色和黄 se混合起来染成的,可我们能看到蓝色和黄 se吗?肉羹已经做好了,各种味道混在一起,难道能把它们一一取出来让大王品尝吗?"
  国王这才明白,自言自语道:"哦,原来,各种味道在羹里混合起来,是不能一一分出来的!"



  摘自《佛教经典-国王故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贱民国王与婆罗门国师


  从前,有五位仙人,住在深山之中,四个人为主,一人为仆。这仆人一人要服侍四个人,格外辛苦,但他非常勤谨细心,从来没有出现过失误。他每天要到山里采集野果,汲取山泉,按规定时间给那四位仙人送饭,倒也相安无事。
  这一日,他又上山采集野果,因近处果子都已摘完,不知不觉走到了很远的地方,走着走着,他劳累过度,支持不住,便倒在了地上,昏昏沉沉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那四位仙人等待着自己的午餐,左等不见,右等不来,天已过午,尚未吃到鲜果,不禁怒从心头起。他们一见晃晃悠悠走回来的仆人,齐声呵斥他道:"你作为一个侍者,就该按规矩办事,怎能如此懈怠?象你这样,只能一辈子当个贱民,没什么出路!"
  仆人听了,难过极了,又无法为自己申辩,便退出来,摇摇晃晃来到河边,坐在一棵大树下,自思自量着,他想道:"我精心服侍他们四个人这么长时间了,从来也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今天是怎么了?误了他们的午饭,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唉,看来我是不会有什么出息了。"思量着,想着,责备着,无限感慨,无限忧愤,不料竟郁郁而死。他的脚上平常总穿着一双七宝鞋,因他在树上坐着时翘着一只脚,那脚上的一只鞋便掉到水中,顺流冲走了。
这仆人肉体死亡,一缕幽魂常戚戚忧闷,东转西转,竟撞至一户贱民家中,投胎转世成为那家贱民的儿子。
  光阴似箭,转眼就是10年,贱民之子已是10岁,生得一表人才,聪明过人。一天,他与一群孩子在路边游戏玩耍,被一位过路的婆罗门见到。那婆罗门闲着无事,便在一旁看这群孩子玩耍。那群孩子人数很多,婆罗门便有意无意地端详起他们来。
  当那婆罗门见到贱民之子时,眼睛一亮,心中暗赞道:"我观此童,生有贵人之相,日后可以当国王。那奇异之处,从他的人中处就可看出。"
婆罗门便叫住贱民之子,说:"你生有帝王之相,不应再和那群野孩子一起打打闹闹地玩耍了!"
  贱民之子说:"我不过是个贱民的儿子,哪有什么帝王之相?"
婆罗门又说:"我说的是真的,我不管你是不是贱民的儿子,你这相貌体态和我们经书上写的帝王的特征是一样的,早晚会应在你身上的。你记住我的话吧,我不骗你。你们国王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王位一定禅让给你,咱们走着瞧吧!"
  贱民之子说:"你不要对别人说起这事,这事要保密。如果到时候,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当了国王,我一定重重地赏赐于你,不会忘记你对我的相面之恩的。"
  婆罗门听完,急忙走了,跑到其他国家去了。
  后来,没过几天,那个国家的国王果然死了,举国致哀。由于国王生前没有子嗣,也没有合适的王位继承人,群臣计议起来。
  有的大臣说:"这种事情,国家是有惯例的,如果先王没有子嗣来继承王位,就可以在天下找一个贤士,让他来当国王。"
  另一个大臣说:"是呀,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江山不可一日无主,百姓不可一日无首。应该赶快派人,去寻找天下有德之人,抓紧时间,早立新王。"
  于是群臣一致同意,派遣使者,遍访天下,寻找有德之人。有一个使者正巧来到贱民之子所在的村镇,使者一路寻来,见人就按照经典上描述的样子核对一下。他希望自己能为国家找到一个新国君。
  贱民之子又在路边玩耍,他指挥着一群孩童作游戏,像个首领似的。使者走过来,一见贱民之子,顿时眉开眼笑了,心里想:"这可真应了那句话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我看这孩子相貌不凡,有王者之风,对,就是他!"
  使者暗暗记住这个地方,火速差人赶回京城,向诸位大臣报告。大臣们无不欢喜,立即准备好国王往昔的服饰、应乘的车马等,以迎接国王的礼仪,前去迎接那贱民之子。
群臣和官吏们一见那贱民之子,果然面带贵相,有王者之风。与他交谈,知识广博,仁义贤德,自然无不欣喜,就把贱民之子接进了王宫。
  群臣选定了吉日良辰,请那贱民之子用香汤沐浴后,穿上国王的朝服,佩好宝剑、玉带,郑重其事地戴上王冠,如先王当初登基时一样,由群臣和侍卫簇拥着,坐上了国王的宝座,南面称王。
  这新国王乃先前那山中五仙之一的仙仆转世,怎比凡人,自登基之后,便亲理朝政,把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故深受群臣和百姓的拥戴。
  这时,那个曾对贱民之子言明其日后能称王的婆罗门正在国外,他听说老国王已死,不知贱民之子是否荣登王位,放心不下。这天,他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得知贱民之子早已被拥戴为新国王,非常高兴,心想:"是我第一个看出那孩子命有贵相,并向他道破的,如今,他当了国王,该对我兑现他的许诺了!"想着,就立即准备好行囊,动身前往贱民之子所在的国家,求见新国王。
  王宫门卫进内通报,道:"外面有个婆罗门,要求面见陛下。"
  新国王说:"请他进来。"
  婆罗门进入王宫,向新国王祝贺登基,说:"尊贵的陛下,想当初,是我预言您有朝一日会当上国王的,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现在您相信我的话了吧?"
  国王笑道:"您的神机妙算确实是世人难比的,我果真像您当初预言的那样,入主了王宫,全靠您的恩惠呀!"接着又说:"我说过要报答您的,就一定信守诺言。我愿将半个国家分给您,再把国库中珍藏的宝物分一半给您,外加上美女、车马、仆人等,随您所愿,想要什么都可以。"
  婆罗门说:"这些我一样也不要。我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我的饮食起居穿衣行止,都和大王您一样,不能相差分毫;第二个要求是,让我参议国家大事。一概大小事情得经过我同意,您不能独断专行。这两个要求怎么样?"
  新国王说:"好的,我满足你这两个要求,这很容易办到。"于是国王晓谕天下:本国国师一切待遇与本王相同,有权参与国家一切事物。然后,封婆罗门为国师。
  新国王治理国家,是以正法为本,仁德为政,从不冤枉一个百姓,因此,很受百姓拥戴。而国师自恃曾有恩于新国王,不禁专横跋扈起来,目无群臣,渐渐地引起了群臣的忿怨之心。
群臣纷纷去新国王那里进言,道:"国王乃万乘之尊,国民之君,地位高贵,凡事都应与朝中大臣们商议,怎能偏听偏信一个要饭的婆罗门呢?使得他胆大妄为、欺侮众臣,倘若邻国知道了,定会耻笑我们的,甚至会出兵来攻打我国,请大王三思再三思。"
  新国王说:"怎奈我早年曾对他发过誓,如今身为国君,怎能言而无信呢?"
群臣仍劝谏不已,说:"大王当以国家利益、百姓安危为重呀,千万不能把国家毁在那国师手里。"
  新国王听之有理,说:"那我该如何办呢?"
  群臣说:"陛下不必毁坏誓约,而失信于国师,只可给他一个小小的警告,使他不再妄为即可。比如陛下进餐,不必一定等待国师,您是国王啊,让他知道,上尊国王,下友群臣,好自为之,也就是了。"
  新国王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同意了。退朝回后宫,他回想着婆罗门作国师后的所作所为,确实过分,不禁有些生气。
  恰巧国师有事出了王宫,到了吃饭之时尚未回来,国王就没有等他,一人先吃了。国师回来后,连叫开饭。国王说:"我已吃过,你等他们再为你准备吧!"
  国师一听,火冒三丈,对国王说:"你怎么能先吃呢?我们当初的约定你难道忘了吗?"
  国王也有些不快,说:"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你还不回来,是你先不守约,难道让我还等你不成?"
  国师一听,竟然跳脚骂了起来:"你这个贱民之子,忘恩负义,不守誓约,怪我瞎了眼!"声音又高又大,传到院里。
  群臣听了,个个义愤填膺,进宫与国师论理,说:"你这婆罗门,竟然当着臣下之面辱骂大王,犯下欺君之罪!"并都转向国王说:"陛下,这逆贼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国王也气愤难当,对群臣说:"你们看,该给他定什么罪?"
  群臣早就忍不下心中的恶气了,纷纷为国王出主意:有的说该把那婆罗门放进蒸笼里蒸;有的说该把国师放进大锅里煮;有的说该把他肢解;有的说该把他放到石臼中捣烂;有的说应把他割耳、割舌、挖眼、杀头……一时间,宫中一片杀声,把那婆罗门吓得躲在国王身后,直哆嗦。
  国王毕竟是个仁德的天子,没有听从这些意见,说:"我们都是佛门信徒,以慈悲为怀,对一切有生命的都要爱惜,怎能杀人性命?国师犯下了大罪,不能不治罪。我看,就给他一些盘缠,把他驱逐出国,永不准再来,也就是了。"
  群臣听了,齐呼:"贤王仁德,我等总敢再言杀字!"遂依国王之命,给了那婆罗门一些钱,把他逐出国门。
  婆罗门独自跋涉在异国他乡的漫漫长路上,饱尝饥寒交迫之苦,疲惫憔悴,哪里还有往昔在王宫中享尽荣华富贵、尝遍山珍海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骄奢劲儿。他后悔极了,心想:"我真是自作自受呀,国王报答我的恩德,与我吃同席,睡同床,我都仍不知足,以致犯了众怒,多亏国王仁德,没有杀我,否则,哪有今日之我?"一路思索,一路感叹,直奔一个老相识的家走去。
  老相识一见衣衫褴楼、面容憔悴的婆罗门,大吃一惊,问:"你怎么落得这般模样?这是从哪儿来的呀?"
  婆罗门不愿如实相告,只搪塞道:"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几天滴水未进了,才变得如此模样。"
  老相识连忙让坐,叫仆人准备可口的饭菜,招待老朋友。席间,问婆罗门道:"不知你打算到哪里去?"
  婆罗门道:"我也没有地方可去,老朋友给我找点儿活儿干,以便糊口。"
  老相识连忙说:"这就见外了。不知你从前习诵的经典还熟练不?"
  婆罗门脸一红,道:"久不诵经,早巳忘怀,难以再诵。"
  老相识一听,心中不悦,道:"那么--你能干什么呢?"
  婆罗门只求有人收留,连忙说:"帮您干些杂活吧。"
  老相识心想:"他能干什么?不过白吃我的饭罢了!"只是碍于朋友之交,勉强收留了他,让他赶牛,和另一个小奴仆一起,为自己耕田种地。
  婆罗门在国王宫中闲散惯了,养尊处优,吃喝玩乐,哪里干过农活?只为有口饭吃,忍气吞声地干了起来,心中怨气颇大。他又不好对老相识讲,便把恶气都撤在小奴仆身上,把一切脏活累活都推给小奴仆,对小奴仆残酷无情,逼得小奴仆无法再活下去,跑到河边想跳河自尽。
  小奴仆在河水边想道:"我才在这世上活了10年,却吃尽了人间各种苦难,没人把我当人待。如今,又来了一个凶神恶煞,我的苦日子难熬到头了,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他哭罢,就欲往河水中跳。忽然,河边有个闪光的东西晃了他的眼,他好奇走过去,看那闪光之物,竟是一只人间罕见的七宝鞋。
  小奴仆拿起七宝鞋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想:"这只宝鞋能做什么用呢?献给主人老爷,他会说这只宝鞋就是他的,也不会对我好一些的;拿给爹娘,他们只知道用它换米,米吃完了,还会有吗?"想来想去,他想到那个凶神般的婆罗门:"嗯,或许把宝鞋给他,他就不再这样奴役我了,那样,我也不用自杀了。"想到此,他怀抱七宝鞋,走回主人家。
  婆罗门一见小奴仆给他的七宝鞋,大喜。他想:"这只七宝鞋可是无价之宝啊。想我原在宫中,贵为国师,与国王平起平坐。只因自恃王宠,过于不知足。得罪了大王,才落得如今这般下场。我若将这只七宝鞋献给国王,他一高兴,赦免了我的罪,还会厚待我的,总比在此受这耕作之罪强百倍。"于是,婆罗门身藏七宝鞋,满怀希望,一路风尘,朝国王所在之城奔去。
  婆罗门来到王宫,奉上七宝鞋,并对国王说:"我非常悔恨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希望能得到大王的赦免。"
  国王说:"好的。既然你巳知错改过,我可以免你之罪,不过,还要征求一下大臣们的意见。"他把婆罗门拉进宝座后的帷帐之中,让其坐在那里,然后召来群臣计议。
  国王说:"你们愿意再见见从前被驱逐出境的那个婆罗门吗?"
  群臣说:"不愿见他。"
  国王说:"如果你们见到他,会怎么做呢?"
  群臣说:"那就砍断他的手足,截下他的耳朵、鼻子、斩断他的腰,割下他的头,以这五种毒刑整治。"
  国王又问:"如果你们见到他,还能认出他来吗?"
  群臣说:"那就不好说了。"
  国王取出七宝鞋,给群臣看,说:"你们看这是什么?"
  群臣从未见过如此瑰丽的宝鞋,你传给我,我传给你,无比惊奇,赞不绝口,纷纷说:"这是世上罕见的无价之宝呀,陛下从哪里得到它的?"
  国王说:"是这个人献上来的。"于是叫婆罗门走出帷帐,与群臣见面,并说:"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罪过了,愿意改正。看在他献七宝鞋的份儿上,大家就原谅他吧!"
  大臣们一见婆罗门,马上都瞪起了眼睛,说:"这个婆罗门的罪比山高,比海深,怎能饶恕他!他会把我门的国家再搞乱的,还会损害陛下的威信,陛下不能就这样饶了他!"
  国王连忙说:"佛家信徒切不可忘记慈悲为怀,你们没听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他既已悔过,我们也不可只记前嫌了。"
  群臣听如此说,便说:"陛下说的虽有理,但他只献上一只宝鞋,就饶了他,也太便宜了,应该让他吃些苦头,才能彻底改过自新。"
  国王说:"那要怎么样呢?"
  群臣说:"就让他去把另一只宝鞋也找来,献给陛下,那时才能饶恕于他。"
  国王见大臣们如此说,就对婆罗门说:"你辛苦一趟吧,但愿你能早日找到那只宝鞋,并得到大臣们的宽恕。"
  婆罗门没有办法,只好离开王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心里想:"天下这么大,我知道那只宝鞋在哪儿呀?"走着,想着,忽然想到:"这只宝鞋是小奴仆捡到给我的,不如再去问他,是在哪儿捡到的,或许真能找到那另一只?"想到此,他浑身又有了力量,日夜兼程向老相识家赶去。
  老相识一见他,可没有上次那么客气了,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让朋友如何相信?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撂下地里的活儿走了,这次又跑来干什么?"
  婆罗门好歹对付了老相识一会儿,就跑到下人当中去找那小奴仆,问:"你那只宝鞋是在哪里捡到的?"
  小奴仆把他领到那条河边,说:"那里,就在那边上捡到的。"说完就回去了。
  婆罗门就在河边上细细地找了起来,弄得浑身泥水,却连个鞋影子也没见到。他坐在河边,一边休息,一边暗暗着急,两眼望着河水发呆。河水哗哗啦啦地流淌着,启发了他:"对呀,那宝鞋不会是此地人丢的,必是顺着河水冲下来的。我只要顺流而上,就可能找到那另外的一只宝鞋。"
  他又有了劲头儿,急忙顺河一路找去。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找着,也不顾饥饿难当,烈日暴晒。走着走着,只见一朵硕大无比的千瓣莲花顺水漂来。
  婆罗门一见,十分惊异,连忙下水,捧起莲花,细细欣赏,忽想:"这莲花实是世上少见的奇花,如果我找不到那只宝鞋,把这朵奇莲献给国王,他也会高兴的。"
  他又往前走,见前面不远处有棵大树,树下坐着四位修行的人。婆罗门上前施礼问安。四位修行的人上不打量着他,问:"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有什么事吗?"
  婆罗门就把自己来此的前因后果一一对他们道来,原来,这四个修行人本是四个仙人,他们已知自己的仆人投胎转世、做了国王,便对婆罗门说:"你是有福不会享哟,放着好好的国师不作,却骂我们那兄弟是贱民之子,如此欺君之罪,本当杀头的。我们那仙弟心地善良,仁义慈悲,才放你一条生路,让你吃些苦,才知珍惜当日之福。也罢,你既已改过,我们就帮你一次忙吧。"他们指着前边的一棵大树说:"你们的国王前生本是我们的兄弟,他就死在那棵树下。一只七宝鞋丢了,另一只还在那树下呢。"
  婆罗门深深一揖,说:"感谢各位仙师指点,我定把那只宝鞋献给国王,并向他讲明他的身世。"
  婆罗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宝鞋,这番经历也使他真心悔悟了。他回到国王那里,献上宝鞋,并向他叙说了四位仙长的话。
  国王大喜,召群臣庆贺宝鞋成双,并当众宣布:"婆罗门献鞋有功,仍恢复其国师身份。"
  群臣因有言在先,婆罗门找回了宝鞋,他们也就不再坚持治罪于他了。
  婆罗门也真心与诸大臣和睦相处,不再恃宠为非作歹,众位大臣慢慢地也不再仇视他了。
婆罗门以国师身份,认真读书,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也与国王一样,受到百姓的拥戴。


  摘自《佛教经典-国王故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聪明的外甥


  从前,有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后来,姐姐有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以后,就和舅舅一起为官府织金缕锦及各种各样美丽的绫罗绸缎。
  甥舅二人日夜操劳,织出的美丽锦缎把达官贵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把国王的宫殿装点得富丽堂皇,自己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
  他们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悲惨地生活下去,就一起商议,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自己生活得稍微好一些。
  外甥说:"这样下去,我们不是累死,就是饿死、冻死,我看,实在逼得咱们走投无路,就只能去偷、去抢了。"
  舅舅叹息道:"我干了几十年,如今还是一无所有,把咱们逼到这一步,是世道不公啊!"
外甥一听舅舅没有反对之意,就说:"谁富也没有国王富,要偷,咱们不偷别人,就偷国王!"
舅舅说:"国王的宫里守卫森严,要从他的仓库拿到东西,实在太难啦!"
  外甥想了想,说:"我有好主意啦!咱们经常进宫送绸缎,知道仓库的位置,不如夜里挖地道,钻到国王的仓库里,拿一些金银珠宝,就够咱们过好多年呢!"
  舅舅一听,说:"好主意!反正国王的财宝也是搜刮百姓的,拿走一些也应该!"
  甥舅俩商议已定,就准备起来,每天晚上织完绸缎后,就悄悄地挖地道。好在他们家离王宫里的仓库不太远,没有多久,地道就挖好了。
  夜深了,他们拿好盛东西的口袋,悄悄地从地道钻进了国王的仓库。"啊!这么多金银财宝,真是数也数不清呀!"甥舅俩看得眼都花了,满屋里都是金灿灿、光闪闪、亮晶晶、蓝碧碧、红彤彤……各种各样的珍宝,堆积如山。
  外甥说:"怪不得咱们这么穷呢,好东西都让他们拿走了!"
  舅舅说:"咱们快动手吧,不然,天亮了就会被卫兵发现的!"
  于是甥舅俩分头行动,每人装了满满一大包珍宝,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守卫珍宝仓库的卫兵进库查对存物时,发现少了不少珍宝,吓出一身冷汗。他不敢隐瞒,急急忙忙跑去向国王报告。
  国王一听,大怒:"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来我的仓库盗窃珍宝!"他刚要下令搜索全城,缉拿小偷,忽一转念,对卫兵说:"这件事一定不要声张出去,咱们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这样一来,小偷会以为我们事务繁忙,还不知道仓库里丢失了东西。他们一次得手,没有被抓,就还会来第二次。你们务必加强守卫,在仓库里多藏伏兵,只要他们敢再来,就立即抓住,千万不能放跑一个人!"
  卫兵见国王并未责罚自己,便发誓要忠于职守,一定捉住偷宝人。
  果然,甥舅俩顺利地从国王的仓库中窃得许多珍宝后,日夜提心吊胆,连干活也不能安心。可过了许多天以后,见宫中并无动静,就又计议起来。
  舅舅说:"看来,他们还没有发现珍宝丢失一事,咱们不如再去拿一些,还可多维持几年生活。况且,我年岁也大了,以后连织活儿都费劲儿了,靠你一个人织活,怎么能行呢?"
外甥说:"舅舅虑得很是。只是我有些担心,万一他们加强了守卫,咱们可就不好跑了。"
  舅舅沉吟了一下,说:"有备无患啊!这次,咱们不要一起进仓库,我先去探探虚实,没事儿,你再进拿完珠宝就赶快走。"
  外甥说:"舅舅年纪大了,怎能让您先探路呢?还是我先去吧!"
  舅舅说:"我们姐弟二人,只守着你一个独苗苗,万一你出了危险,我怎么向你母亲交待?还是我先去,即使有什么事,你还可以随机应变。"
  外甥扭不过舅舅,只好说:"也好。您先进去,万一被他们抓住,我年轻力壮的,会设法救您的,实在放不了,也定会为您报仇雪恨!"
  甥舅俩按事先想好的方案,又一次从地道里向仓库钻去。不料,舅舅刚一露头,就被一大群卫兵团署围住。舅舅年老力衰,挣脱不得,被活活抓住。舅舅拼命呼喊,以警告外甥。
  走在后面的外甥听到前面的动静,本想上前帮助舅舅,但见对方人多,恐自己寡不敌众,便迅速退出去,跑了。
  守库人连忙追赶,无奈外甥腿快路熟,一会儿便跑得无影无踪。守库士兵只好回来,严刑拷打舅舅,让他供出同伙人,舅舅死也不肯招供。士兵们见夜已深,只好暂时把舅舅关押起来,等天亮后,送到国王面前,听凭发落。
  外甥跑出老远,见士兵没再追赶,就又潜进王宫,寻找舅舅的下落。终于在一间小房子里找到了舅舅。
  守卫的士兵因折腾了大半夜,已困倦不堪,靠墙打盹儿。
  外甥蹑手蹑脚地偷来士兵腰间挂着的钥匙,进了关押舅舅的小屋。只见舅舅已被拷打得遍体麟伤,奄奄一息。
  "舅舅,您醒醒!"外甥急切地轻声呼唤着。
  舅舅费力地睁开眼,一见是外甥,就挣扎着说:"甥……儿,我不行……了,我死后,你……你把我的……头,割……割下,免得让……让人认出来,会去……去抓你。"
  外甥抱紧舅舅,泪如泉涌,又不敢放声痛哭,说:"不行,我怎忍心割下舅舅的头,我背您走吧,啊,舅舅!"
  "不……你,听话,我活不……了啦,别连……累你……听舅舅的……话……"说完,头一歪,死了。
  外甥轻轻把舅舅在地上放好,本想把舅舅的尸体背回去,但听到屋外有巡逻士兵说话的声音传来。越来越近,万般无奈,只好狠狠心,按照舅舅的临终遗言,割下舅舅的头,脱下外衣,包好,迅速闪出小房子,一会儿就隐没在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犯人的头不见了,这事可非同小可。守卫士兵不敢隐瞒,第二天一大早,就上殿报告了国王。
  国王想:"这么说,盗贼的同伙是怕人认出,才把这个老贼的头割下拿走的,好狡猾的贼呀。"
  国王对士兵们说:"去,把这具无头尸扔在宫殿外十字街头,派人严加把守,只要有人来收尸,定是小偷的同伙,立即给我抓住!"
士兵们依言,把舅舅的尸体扔在了十字路口。可怜,舅舅辛辛苦苦劳累了一生,最后,竟暴尸街头。
  市民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一大队士兵把在街口,地上放着一具无头尸体,都不忍目睹,只是站得远远地议论着。
  士兵们整整把守了一天,脚也站麻了,肚子也饿了,也没见一个人前来收尸。
  天慢慢地昏暗下来,一支远方来的商队走进城,浩浩荡荡的车队,满载货物,看不见车队之尾。车队从十字路口经过。不知何故,拉车的马突然惊了,狂奔起来,直向士兵们冲来。士兵们吓得不知所措。只见两辆载满稻草的车翻了,稻草恰巧遮住了尸体。商人们整好车马,走了。
  第二天,守尸的士兵把头一天的情况禀告给了国王。
  国王想:"他们没有乘乱把尸体取走,而是用稻草盖住了尸体,看来是打算就地火葬啊!好大胆子的盗贼,看我能不能抓住你!"
  于是国王命令:"你们不要动那尸体,只需给我严加看守就行了,假如有人前来点燃那稻草,就马上给我抓来,不得有误!"
  士兵们连连应着,去了。
  头天晚上,外甥取出一些偷来的珠宝,雇了一个商队,巧妙地把舅舅的尸体用稻草盖好。这次,他早已料定国王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就又想出一计,与国王斗智。
  又是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了,十字街头人来人往。突然,随着阵阵音乐声,一大队人举着火把,随着音乐边走边舞,来到了十字路口。跳舞的人们头戴面具,手持火把,又唱又跳,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扭动着,吸引了很多过往的行人。
  守尸的士兵们劳累了一天,见此不觉兴致大生,也忘了自己的职守,站在边上咧着大嘴,观看起来。自己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拍晃动起来。
  跳舞的人们更起劲儿了,音乐声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舞者们简直要疯狂了,观看的人们也不禁欢呼跳跃起来。
  头戴面具,手持火把的外甥也混在跳舞的人群之中,随着一声呼哨,有几个人手中的火把投向了稻草,火光顿时冲天而起,映红了天。人们还高兴地继续唱着,跳着。
  守尸的士兵们一见稻草起火,这才如梦方醒,急忙大叫:"谁点的火?快抓住他!"士兵们四处抓人,跳舞的,围观的一哄而散。士兵忙了半天,一个人也没有抓到。
  士兵们只好灰溜溜地来到国王面前禀报。国王气得大叫:"我怎么嘱咐你们的?又没有抓住!"
  士兵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低头听训。
  国王骂够了,消了消气,说:"小偷既然敢来焚尸,就还会来收骨灰的。你们这次给我好好把守着街口,谁来收骨灰,就给我抓住,听清楚了没有?"士兵连连称是,退了下去,又增加了守卫的人数,严加守卫。
  入夜,外甥顶着一罐上好的美酒,来到十字路口:边走边唱:"佳酿美酒香又醇,喝酒解谗又壮身,呜哇呜,哇呜哇,香香的美酒真馋人!"
  他走到一个士兵面前,放下酒罐,盛了一大碗自顾自地喝起来,那浓郁的酒香飘散开来,士兵们馋得直咂嘴儿。
  一个士兵忍不住了,说:"卖我一碗好不好?"
  外甥看看他,说:"卖你一碗,那他们都要怎么办?我只有一罐好酒,还留着慢慢喝呢!"说着收起碗,顶着罐子就要走。
  士兵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说:"我们多给钱,卖给我们吧!我们连着好几天没喝上水,吃上饭啦!"
  外甥装作被纠缠不过的样子,把一罐酒都卖给了他们。士兵们饥渴难捱,逮着好酒,咕咚咚一气饮下,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地上。
  外甥连忙跑到舅舅-的骨灰旁,哭着说:"舅舅呀!你死得好惨,甥儿给你收骨灰来了。"把舅舅的遗骨;装进罐子里,带走了。
  等醉倒的卫兵们醒来后,发现不见了地上的骨灰,方知是又上当了。他们只好如实地向国王报告。
  国王指着士兵们的鼻子,大发雷霆:"你们这些废物,抓一个小偷,抓了四次都没有抓住,要你们何用?国王处罚了失职的士兵后,仍不解气,想道:"这个小偷实在是狡猾之极,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圈套,都被他识破。我一定要想一个良策,诱他上钩,抓住他,看看到底谁厉害!"
  国王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诱贼之计。国王有一个绝顶美丽的女儿,爱若掌上明珠,年方二八,尚未招得附马。国王就打算以自己心爱的女儿为诱饵,骗小偷上钩,来捉拿他。
  国王派人为女儿盖了一座四面环水的美丽的水上宫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再把用各种珠宝首饰、华美衣服装扮的公主,送进水上宫殿。让公主宛若月中嫦娥、瑶池仙女一般,叫人可望不可及,并派了许多精壮的士兵,严严实实地守卫着水上宫殿,外人插翅也难以飞进。
国王仍不放心,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如果有人闯入,你就抓住他,大声呼叫,守卫的士兵们就会立刻冲进来把他抓住,千万记住,要大声喊叫,还要抓牢他,不要让他溜掉!"公主点点头。
  国王暗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我漂亮的女儿作诱饵,小偷呀,小偷,还怕你不落在我的手心么?"
  国王为公主建造了美丽的水上宫殿,守卫士兵日夜守护着公主的消息不胫而走。满城的人都在议论公主如何如何美丽,天下无双;宫殿如何如何巍峨,独建水上……
  外甥埋葬好舅舅的遗骨,一心想着如何报复国王,听得人们如此说,又心生一计。
  这天夜里,外甥悄悄来到水上宫殿附近,观察地形和士兵守卫的情况。一看,果然如人们传说的那样,外人是很难进入宫殿的。他就顺着水流方向逆水而上,找来一些木头。他轻轻地把一根木头放入水中,让它顺流而下,朝水上宫殿漂去。
  守卫的士兵听见水中有声,又见一黑黑的东西"游"过来,就一齐去抓,结果,却是一截木头。他们不经意地又巡逻起来。
  一会儿,又听到水面有动静,士兵们又一阵忙乱,捞起的还是一截木头。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士兵们有些疲倦了,心想:"这么一座水上宫殿,插翅都难以飞进,从水里还能有人潜入,找死呢!"他们又累又困,就倒头呼呼睡起了大觉。
  外甥用几截木头试探过后,见卫兵们都困倦了,这才抱着根木头,悄悄向水上宫殿潜来。守卫的士兵们竟然无人知晓。
  外甥悄悄走进公主的寝宫,借着月光细看正在熟睡的公主,赞叹不已,顿时心生爱意。
公主被惊醒,见自己寝宫中进来一个英俊的青年,吓了一跳,她忙问:"你是什么人?怎么闯进我的寝宫来的?"
  外甥说:"公主不要害怕。我因爱慕公主,才冒险闯入这水上宫殿,并非要伤害公主。"
公主见他一表人材,温文尔雅,也不禁产生爱慕之心,并以身相许。
  外甥看天快亮了,恋恋不舍地要离开公主,公主不忍离别。外甥说:"我若不走,被士兵抓到,你父王就会杀掉我的。"
  公主流下泪来,抽泣道:"那我们何时才能相见?"
  外甥说:"会相见的,你等着吧!"
  正在这时,寝宫门外响起了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外甥起身要走,公主紧紧拉住他,失声痛哭。
  门外士兵听到了,冲进寝宫。外甥只好逃走。因走得匆忙,一片衣襟被撕下。
  国王听说了此事,仰天长叹:"此人胜我一筹。我真是赔了女儿又折兵啊!"
  公主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个漂漂亮亮,白白胖胖,可爱的小男孩。
  望着小婴儿,国王又想出一计。他让小孩子的奶娘抱着婴孩,在城中各处转悠,如果有人上前来亲吻婴孩,就把他抓住。
  奶娘抱着小婴孩来到街上,远远地,后面跟着一队士兵。街上的行人指指点点地议论着,知道是公主的孩子被抱出来,都凑过来看。只见那小孩白皙的皮肤,红扑扑的小脸,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小嘴就像只小红樱桃,可逗人啦。人们都夸赞他,只是没有一个人亲吻他。
奶娘抱着孩子走了半天,腿都走酸了,可没抓住人,又不敢回宫去,只好继续走。小婴孩可不干了。他被抱上街头半天了,饿得小肠子都叫了,大声哭了起来。
  奶娘看附近有家饼铺,就走进去,想找点儿东西给小孩儿吃。外甥就在这饼铺里。他听行人们说,有人抱着公主的儿子在街上转悠,就想过去亲亲自己的孩子。可一见奶娘身后那一队士兵,就明白了。这又是国王的诱捕之计呀!
  看着奶娘走进饼铺,外甥计上心来。他走到奶娘跟前,举起一杯牛奶,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呀,哭得好可怜,来,快喂他喝下牛奶,就不哭了。"
奶娘一看是位年轻英俊的先生,就千恩万谢地接过牛奶来,慢慢喂着小孩儿。外甥乘势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的儿子,心里酸酸的:"孩子呀,爸爸就在你身旁,却不能相认,也不能去见你的妈妈,唉……"
  奶娘一边喂着小孩,一边端详面前的青年,心想:"可怜的公主,如今有了孩子,却不知孩子的父亲在哪儿……要是孩子的父亲也像这个青年一样英俊、和蔼就好了。"
外甥看着孩子,孩子喝下牛奶,心满意足地咧开小嘴儿笑了。外甥对奶娘说:"我真喜欢这个孩子,可以吻他一下吗?"
  奶娘说:"你是个好人,吻吧,愿你的吻给孩子带来幸福。"
  外甥带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之心,在孩子的小脸蛋儿上吻了一下,心里想着:"儿子呀,早晚我要让你回到我的身边。"
  远远跟着的士兵,见奶娘进了饼铺,就在外边守卫着,谁也没有看见这一幕。
天晚了,抱着孩子转了一天的奶娘,回宫向国王汇报:"今天在城里,没有人亲孩子,只是孩子饿哭了。对,有人送给孩子一杯牛奶,在孩子小脸上轻轻吻了一下。"
  国王说:"那为什么不叫士兵把他抓来?"
  奶娘说:"那是个大好人呀,怎么能抓他呢,况且人家又对孩子有恩,更不能抓他啦!"
  国王见跟奶娘说不通,就摆摆手,叫奶娘先回去,明天再到街上转去,一定要把孩子的父亲抓住。
  奶娘回到后宫,公主急忙迎了出来,一把抱过孩子,就吻个不停,眼泪一串串地往下流。
  奶娘就把白天的事又对公主说了一遍,公主听了忙问那青年的长相,奶娘细细描述一番。公主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奶娘不知公主为何哭,公主说:"那就是孩子的父亲呀。"说着从怀里掏出那被撕下的一小片衣襟给奶娘看。
  奶娘看了,也陪着公主落泪。哭了一会儿,奶娘说:"明天我还上街去,可能还能见到他,公主有什么话要带吗?"
  公主听了,说:"你叫他想办法,让我们夫妻团圆。"奶娘答应了。
  第二天,奶娘又抱着孩子上街了。这次,她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转了,只是一心要找到昨天碰到的那个送牛奶给孩子的青年。远远地,几个士兵跟在后边。
  他们一行人,又来到了饼铺。外甥知道奶娘见了公主就会提起他,今天早想好了主意。他预备了很多好酒,见奶娘走来,就说:"请招呼你的卫兵一起用饭吧,这里有上好的酒和菜!"
奶娘会意,招呼士兵们进来喝酒。士兵们难得遇到这样的好事,都开怀畅饮起来,不一会儿都醉了。
  奶娘见四处无人,就把公主的话告诉了外甥。外甥说:"你把孩子给我,也装作醉了。回去告诉公主,迟则半年,少则三、两个月,我一定去娶她!"
外甥抱着儿子走了。奶娘和士兵们回到宫中,受到了国王一顿责骂。国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是对方的对手。
  外甥怀抱儿子,取出部分珍宝远走他乡,日夜兼程,来到邻国。他拜见邻国的国王,并与国王攀谈起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阴阳风水,无所不晓;礼义诗书,无所不精。国王大喜,便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封给他禄位,命他为大臣。
  外甥在邻国一住就是两个月,为国王出了许多治理国家的好主意。国王更加信任、重用他。
  一天,国王与外甥谈完治国大计后,说:"自我当国君以来,还未见到一个像你这样聪明的人。我打算给你走一门好亲,不知你意下如何?"
  外甥忙说:"大王日理万机,臣的婚姻之事也让大王操心,实在罪过。"
  国王说:"因我非常喜欢你,才这么想的。听得朝中有一大臣的女儿貌似天仙,把她许给你为妻如何?"
  外甥一听,急忙站起,恭恭敬敬地说:"承蒙大王厚爱,若您定要问臣的意思,恳请大王为臣聘邻国的公主,不胜感激。"
  国王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为帮你娶到邻国公主,我干脆认你为我的义子,更方便些!"
外甥立即跪下谢恩。国王笑道:"我儿快快起来!"当下就派遣使者,到邻国去为太子求婚。
  邻国国王正是那个梦寐以求要抓住外甥的人。他一听邻国太子要娶自己的女儿,非常高兴,立即答应了这门亲事。
  送走了使者,国王又有些后悔。他想:"这不会是那个贼的又一个花招儿吧?"第二天,他立刻派了使者去邻国,对邻国国王说:"我的女儿是举世无双的美女,不能只凭一个使者就让她出嫁,必须由贵国的太子亲自来迎娶。"
  邻国国王满口答应,召来外甥,一一相告。外甥说:"父王放心,儿臣前去迎娶可以,请父王给儿五百骑兵同去,以显扬我国的国势和军威。"
  国王高兴地说:"孩儿说的很是,五百骑兵由你去挑选,再带上贵重的礼物,把公主娶过来。"
  夜里,外甥遥望星空,仰视着:"公主啊,我明天就去迎娶你了,你高兴吗?"
外甥经过精心地打扮,很像一个大国的太子。他骑在马上,看着前前后后那五百名亲自挑选的壮士和他们整齐一致的服饰,心里很高兴,就浩浩荡荡地迎娶公主去了。
  来到王宫前,外甥勒马驻足,昂首挺胸,心里想:"我终于回来了!"
  公主的父亲在大臣们簇拥之下,走出王宫,迎接迎亲的太子。
  公主却在后宫哭泣,不愿嫁给什么邻国的太子。听说迎亲队伍已到,她哭得更厉害了。奶娘百般安慰,说:"待我偷偷看看,那太子什么样子,回来禀报公主。"
  奶娘悄悄站在王宫门边,往外一看,高兴地跑回后宫说:"公主大喜了,那太子不是别人,就是我说的那个青年呀!"
  公主听了破涕为笑,急忙让宫女们为她打扮起来。
  公主的父亲见到邻国的太子,从心里喜欢,就亲自走到外甥所骑的马前去欢迎。
  外甥看着国王,笑了一笑,说:"大王与我应该是不见面的老相识了!"
  国王一怔,立即会意,说:"天底下再没有比你更聪明的人了。我斗不过你,只好把早已属于你的女儿嫁给你了。"翁婿俩都笑了起来,言归于好。
  外甥把自己心爱的公主迎娶回去,和儿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摘自《佛教经典-国王故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和黑王乐善好施万民赞


  很久以前,愚顽粗俗的和黑王因为母亲生病,伤害生灵而被佛祖点化以后,一改其愚昧的本性,以德政治理国家,宣扬佛法,爱民如子,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拥护。
  也许是他的诚意感动了上苍吧,多年来他的国家一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各种灾祸从来也不曾降临这个国家。就这样和平幸福地过了八万年。
  和黑王不仅广施慈悲,爱护众生,而且崇信敬仰三宝,常行十善,以道德之法教化人民。
  有一天,他信步出宫,走到街市上,正遇上一个人偷窃别人的财物,被事主抓住,要扭送官府。和黑王见状,便问那个穷人:
  "你为什么要偷别人的东西呀?"
  那人回答说:
  "我是穷得活不下去,没办法,明知道这是违法事,也只得冒险干了。"
  国王听了,便向事主说明了身分,让他将穷人放下,又给了他一些钱物。
  回宫的路上,和黑王闷闷不乐地想着这件事,心里感到很不安,暗暗寻思:
  "身为一国之主,应以解决百姓的疾苦为己任,百姓挨饿,就像我自己挨饿,百姓没有衣服抵御寒冷,就像我自己没衣服穿一样。我一定要让全国没有一个穷人,让臣民都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生活好坏,可全在我治国措施的得当与否啊。"
  回到宫里,他立刻传令全国,大赦天下,并拿出大批珍藏的财宝布施给穷人们,还摆出大批生活用品,甚至治病的汤药等,让人们随意拿取。还为动物准备了大量食物,让飞禽走兽及各种鱼虫都来觅食。这样一来,和黑王乐善好施的美名传播得更远。
  在这以后的多年里,国家丰足,人民富裕,礼仪之风盛行,举国没有十恶的劣声。连鬼神都热情扶持拥护和黑王的统治。人民在生活富足之余,都称号和黑王的"五福"。是哪"五福"呢?一是长寿,二是颜色更好,三是德动八方,四是无病增力,五是境内安稳。和黑王自己也欣然常乐,安度天年。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萨和达王布施让国


  很久以前,还是过去劫(佛教的时间概念,指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有一个大国的国王名叫萨和达。他的权势非常大,众沙门和属下的百官及国中的人民对他都唯命是从,他的话就是法律,大家不敢有丝毫的反对。
  异国有一个婆罗门的儿子,小的时候他父亲便去世了,只剩他和母亲及姐弟们艰难度日,生活很贫苦。熬了几年后,他长大了。一天,母亲对他说:
  "孩子啊,咱们家的日子眼看要过不下去了,我听说萨和达王的权势很大,不如你去找他,谋个事情做,也许能让家里好过一点。"
  儿子对母亲说:
  "我现在什么都不会,找萨和达王去又能干什么呢?我应当先求学问,等有了知识再去找他吧。"
  母亲没有答应儿子的要求。没有办法,婆罗们的儿子出外向别人借了一两金子,大约可买一年的粮食,交给了母亲使出外求学去了。一年后,他回到了家,母亲见了便说: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让你找萨和达王的吗?"
  儿子对母亲说:"我所学的知识太少,有许多道理还没有弄通还要再等一年呢。"
母亲发愁地说:"可你上次借的金子已用尽了,往后日子怎么过呢。"
儿子只好又去找那位债主。债主见了他便索所借的金子。儿子说无钱还,再借一两金子,债主便说:
  "你上次借的金子还没有还,今天还要借,以后拿什么还呢?要借的话,必须立个字据,将你母亲和姐弟做抵押,如果到时不还,就把她们抵给我做奴婢。不然的话,别想我再借钱给你了。"
  婆罗门的儿子一心求学,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债主的条件,立下了字据,借到钱后,到家连同钱和字据交给母亲,又离家出外求学去了。
又过了一年,学到的知识已不少了,基本上能够应付日常的需要。婆罗门的儿子惦念着早日养家,便匆匆去找萨和达王。
  不幸刚到半路,便遇到债主,被他抓住,硬诬他要赖账,声言要把他和他的母亲及姐弟一道抓去见官。婆罗门的儿子恳求他说:"你现在抓我有什么用呢?我欠你的账你也不能收回,不如放了我,让我去找萨和达王,向他讨得钱物后还你的债,这样不是更好吗?"
债主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把他放了,让他去找萨和达王讨钱。
  可巧,这时萨和达王出了大事。附近有一个国家,大举兵马来进攻萨和达王了。萨和达王知道了这个消息,一贯刚强威严的他,却突然生出了悲悯之心,自己暗暗思量:"人生的道路是短暂的,又有多少人能得到善终呢?我为政多年,并没有做多少对国家有利的事,已经很对不起我的百姓了,现在敌国来犯,我要是兴兵抗拒,势必又有许多人要流血送命,
  徒伤无辜啊。可不这样又该怎么办呢?只有命令全国不作迎敌的准备,也不要害怕惊慌。待敌国兵马到了城前,我恭敬礼让他们进城,甘愿受其统治,这样既可保全我的国家,又可以使人民免受战争之苦了。"
  于是,国王对敌国来犯的消息恍若未闻,丝毫不做准备。属下的大臣们眼看敌兵进犯,国王却不予理睬,都十分奇怪,纷纷进宫面见萨和达王,问道:
  "现在敌国兵马已经进入我国境内,您为什么不派军队迎敌呢?"
  萨和达王听了后只是不做声,后来禁不住大家再三追问,就对大臣们说:
  "他们来就来好了,我们不要和他们打仗,不能再让百姓们流血了,我个人的地位安危没有什么关系,最多国王不做了。"
  大臣们听了这话,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听从了萨达王不抵抗的命令。国王又命令大家各自安排好冢里,不要有反抗的行动,免得不必要的牺牲。在夜深人静的时分,萨和达王把一切印信等象征着权力而物品都留在宫中,一个人悄悄地逃走了。
  邻国的国王带着兵马顺利地进了城。夺取了萨和达的王位,便立即悬赏捉拿逃亡的萨和达王,悬赏的酬金很高。可城里人谁也不知道萨和达王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却说萨和达王出城后一路隐姓埋名急急奔走,已经逃出了他的国家有五百多里路了。这一天正走着,远远看前面走来了一个人,原来那个人正是来找他的婆罗门的儿子。到了跟前,萨和达王便问他:"你急匆匆的是要到哪儿去呀?"婆罗门的儿子回答说:"我要去找萨和达王。"
萨和达王听说是找自己,便问他:"你找萨和达王做什么呢?"
  婆罗门的儿子说:
  "我从小便失去了父亲,家里很贫穷。我为了求学,将母亲和姐弟押给债主,借了钱养家,自己在外面求学。现在我学成了,回家去才知道,我的母亲、姐弟等已经给债主抓去做了奴婢,我因无钱还债,听说萨和达王位高权重,只好去求见他讨得钱物回家去赎回母亲、姐弟。"
萨和达王听了这话,便告诉他:
  "我就是萨和达王呀,因为邻国军队侵犯我的国家,我不愿意打起仗来,让人民流血牺牲,所以命令全国不要抵抗,自己舍弃了王位,逃亡出来了。现在我不再是国王,而是个一无所有的普通人了。"
  婆罗门的儿子听了,放声大哭起来,捶胸顿足,不能自已。萨和达王劝他不要哭了,还告诉他,自己一定想法满足他的要求。婆罗门的儿子不信地说:
  "你把国家都丢失了,还能有什么东西来给我呢?"
  萨和达王对他说:
  "我自己虽然没有东西送给你,但是邻国的国王现在正在悬赏重金捉拿我,你可以把我杀了,然后带看我的头去见邻国的国王,那时你不是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赏钱了吗?"
  婆罗门的儿子不肯,说了几句偈语:
  世间杀父母,命尽堕泥犁,
  今若加害王,其罪等无异;
  我今实不忍,加恶于大王,
  宁今身命尽,终不造逆意。
  萨和达王见他不肯,又对他说:
  "你要是不愿取我的头颅,那么可以割下我的鼻子和耳朵送去,也可以得到不少的赏钱的。"
  婆罗门的儿子说:"这怎么能行呢?我真的不忍心这么做的呀。"
萨和达王想了想,对他说:
  "这样吧,你把我绑上带走去领赏,总可以了吧?"
  婆罗门的儿子说:
  "既然您一定要这么做,我也不忍心拒绝您的好意,就冲您这样的大仁大义,我想那个国王一定不会加害于您的。"
  于是,两个人便一同向萨和达的都城走去。
  到了离城二十里的时候,萨和达王对婆罗门的儿子说:
  "你现在应该把我绑缚住,才好去见国王呀。"
  婆罗门的儿子依了他,把他绑上,带入城中去王宫领赏。城中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幼,见到萨和达王被绑着送往宫中,无不伤心欲绝,好像丧失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痛哭流涕。到了宫门前,守宫的士兵早已进宫去报告邻国的国王了。那国王一听萨和达王被人捉住送到了宫门前,高兴极了,忙叫把人带来,萨和达王神情自若,从容进宫,径直来到那个国王面前。
一班旧臣看见自己的国王被绑着送来,一个个无不伤心垂泪,又不敢明着啼哭,纷纷到僻静处掉眼泪。这一切邻国国王早看在眼里,众人伤心的样子使他也受了感染,不觉跟着大家一起掉泪。同时问群臣:
  "你们大家为什么都哭起来了呢,闹得我也怪伤心的。"
  诸臣边哭边告诉他:
  "我们眼见自己的君主萨和达王为了不让百姓受战争之苦,不惜舍弃国家,让去王位独身逃亡在外,现在为了帮助一个婆罗门的儿子又甘心前来送死。这样仁德的国王,这样大慈大悲的举动,怎能不感动人呢,眼看这样好的国王就要死了,怎么能不让我们伤心掉眼泪呢?"
邻国的国王听了大家的这番话,良心受了极大的震动,不觉也放声大哭起来。好一会才止住了哭,又问婆罗门的儿子:
  "你是从什么地方,又怎样捉住萨和达王的?"
  婆罗门的儿子回答说:
  "我家十分贫穷。为了求学,我把母亲和姐弟抵押给人,借了钱养家,自己去出外求学,学成后回家一看,母亲和姐弟已被债主抓去了,我为了把他们赎出来,便出来找萨和达王求乞。走到半路上就遇上了贤明的萨和达王。他听了我的遭遇后说,我现在已把国家都给予他人了,已没办法满足你的要求,我当时听了十分难过。萨和达王当时就叫我割下他的头来献给大王领赏。我不肯,他又让我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我当然更不能答应了,这样他便主动和我一起来就缚。这就是事情原原本本的经过啊。"
  那个国王听了婆罗门的儿子一番话,感动得热泪直流。当即命令诸大臣,给萨和达王松绑。侍候他洗浴干净,穿上新衣服把国家的大印亲手交还给萨和达王,恢复了他的国家,并感动地说了几句偈唱语:
  自在本国时,遥闻大王德,
  今来至于此,见尊逾所闻;
  巍巍积功德,譬若纯金山,
  其力坚如是,无能动摇者;
  今见王所行,于世甚无双,
  愿以国相还,并奉所居界;
  愿归得本土,修敬为臣礼,
  不复敢骄慢,事王如尊天。


  摘自《佛教经典-国王故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驴头变人首


  从前,有个国王。这个国王长像太特别了,竟然是驴首人身。
  驴首国王很痛苦,经常祷告,向佛求救,请求指点迷津。
  佛尊见他虔诚,就指点驴首王说:"雪山有一种药,名叫'上味'。大王要能上雪山寻药,吃过之后,就可变成人头了。"
  驴首王听后大喜过望,于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雪山,费了好大的力气,采到了这味药,然后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吃过药后,驴首王满心喜欢等待着这个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但是左等右等,一天、两天……驴首还是驴首,人身还是人身,哪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驴首王觉得受了欺骗,就从雪山返回来,很不高兴地质问佛:"你为什么说话不算话,吃了药为什么不起变化呢?"
  佛听了驴首王申诉,笑呵呵地回复说:"你不要挑拣,不管什么药草,吃后就能变成人头了!"
  驴首王听了,就又爬上雪山。到了山上,这回他没有专拣"上味"药,而是见了这座山上长的草就吃。结果刚吃一口草,原来的驴首马上就变成了人头。
从此之后,"驴首王"这个不雅的名字,就永远与国王告别了。


  摘自《佛教经典-国王故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