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常见辞汇

  【果】 1.由前因而生的后果。2.由道力而证悟的果位。

  【果人】 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辟支佛、阿罗汉。

  【果分】 对因分而言,因分是尚在修因之位,果分是已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

  【果地】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的分别。

  【果果】 果中之至果,即无上大般涅槃。

  【果号】 成正觉之后的佛名。

  【果满】 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觉。’

  【果德】 果上的功德,如涅槃之常乐我净四德是。

  【果断】 修行人只把烦恼断除叫做子断,若连果报的身体也断即叫做果断。

  【果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

  【果位人】 已经证得果位的人,如阿罗汉、菩萨、佛等是。

  【果报】 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果报土】 天台四土之一。见四土条。

  【果缚】 被生死苦果所缚而不能解脱的意思。阿罗汉虽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已灭度,入无余涅槃,便是连果缚也断了。

  【果缚断】 把生死的苦果断除,也就是进入涅槃的意思。

  【果能变】 唯识宗的术语,对因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各生八识之现行,名因能变;这由种子而生的八识,于现行时,又必从自识的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名果能变。

  【果极法身】 与法性身同义。

TOP

  【枝末法lun】 三转法lun之一。

  【枝末无明】 从根本无明所生的随烦恼。

  【波旬】 六欲天魔王的名字。

  【波斯匿】 古印度舍卫国国王的名字。

  【波罗夷】 戒律中的极重罪,华译断头,喻如断头,不能再生。又译作弃,谓弃之于外。又译不共住,谓不能入僧数。又译退没,谓其退失道果。又译堕落,谓堕落于阿鼻地狱。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门,非释迦子。比丘犯杀、盗、淫、大妄语四戒,叫做四波罗夷。

  【波罗密】 华译到彼岸。行者乘大行之船,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叫做到彼岸。

  【波罗木叉】 华译为别解脱,是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

  【炎经】 涅槃经的别名。

  【炎热地狱】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

  【盂兰盆】 华译为倒悬,是极苦的意思。

  【直心】 正直而无谄曲的心。

  【知见】 1.知识与见解。2.真知灼见。

  【知法】 在显教是指能了知各种经典意义的人,在密教是指能了知秘密之事相的人。

  【知论】 大智度论的别名。

  【知足天】 兜率天的别名,亦即弥勒的净土。

  【知息出】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长短】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遍身】 十六特胜之一。

  【知苦断集】 苦是指四圣谛中的苦谛,即生死的果报,集是指四圣谛中的集谛,即烦恼的恶业,知苦断集是说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后,就应该把招集烦恼的恶业断除。

  【知根无所畏】 菩萨四无所畏之一,即菩萨知道众生的根基,能够对机说法而无所怖畏。

  【空】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空大】 五大之一,因虚空的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

  【空见】 1.拨无因果的邪见。2.执著于空的见解。

  【空色】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劫】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坏灭之后,二十中劫间,只有虚空的时期。

  【空宗】 以空理为宗的派别,如小乘的成实宗和大乘的三论宗是。

  【空门】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空法】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空性】 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的别名。

  【空定】 观察空相的禅定。

  【空相】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空海】 虚空与大海。

  【空教】 说明诸法皆空的道理的教法,指般若经。

  【空经】 指般若部的经典。

  【空轮】 1.指此世界最底层的虚空轮。2.空大亦叫做空轮。

  【空慧】 观察空理的智慧。

  【空谛】 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空观】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空王】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空王佛】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空有】 空与有。一切法缘生无有实体,叫做空;虽然性空但有假相,叫做有。

  【空有二执】 又名有无二见,即执著空和执著有的二种见解。

  【空有二观】 空观与有观。观无实我实法,叫做空观,此观能破我执;观有因果及涅槃,叫做有观,此观能破空执。

  【空有二宗】 在中国佛教的八宗中,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成实宗是小乘的空宗,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三论宗是大乘的空宗。

  【空无】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空无我】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3.空与无我。

  【空无边处】 无色界之第一天名。

  【空无边处定】 修空无边处的禅定。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去。

  【空无边处地】 三界九地之一。

  【空处】 无色界的一切都没有形色,叫做空处,因共有四处的分别,所以又叫做四空处,或四无色处。

  【空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此定与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叫做空处定。

  【空假中】 天台宗所立的三谛与三观。见三谛或三观条。

  【空三昧】 三三昧之一。

  【空居天】 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

  【空一切处】 又名空遍处,禅定的名字。

  【空一显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空即是色】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华外道】 印度的小乘学者诽谤大乘是空华外道,非佛所说。

  【空解脱门】 三解脱门之一。见三解脱门条。

TOP

  【舍利】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舍利子】 1.华译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2.人名。见舍利弗条。

  【舍利弗】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舍利塔】 安置佛舍利的宝塔。

  【舍卫】 地名,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各国,故名。

  【舍卫国】 本名憍萨罗,舍卫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国名。

  【舍那大戒】 梵网经所说的大乘菩萨戒,因是庐舍那佛所说的戒法,故名。

  【花】 六种供物之一,是表示万行成就以庄严佛果。

  【近圆】 具足戒的别名。

  【近缘】 三缘之一。

  【近住】 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住在寺院里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的叫做近住男,女的叫做近住女。

  【近住律仪】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近事】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

  【近事男】 梵语叫做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子的通称。

  【近事女】 梵语叫做优婆夷,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女子的通称。

  【近事律仪】 指优婆塞和优婆夷所应受持的五戒。

  【金山】 1.(喻)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金口】 1.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2.如来的口舌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名金口。

  【金界】 金刚界的简称。

  【金胎】 金刚界与胎藏界。金刚界者,表金刚不坏之义,以明智慧坚固不坏,能摧破烦恼,犹如金刚。胎藏界者,表如胎藏子之义,以明理体广大,能摄万德,犹如胎藏。以上金胎两部是标帜大日如来理智二德的一对DA法门,配之于事理因果,则金刚界是事是果,胎藏界是理是因。

  【金流】 尼连河的别名。

  【金华】 金波罗华的简称,即是金色的莲花。

  【金骨】 佛舍利。

  【金莲】 金刚部与莲花部,亦即胎藏界三部中的二部。

  【金刚】 金刚石,其性坚利,坚故不为他物所坏,利故能损坏他物,故佛经常以之比喻坚利。

  【金刚定】 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得的禅定。

  【金刚山】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2.须弥山。

  【金刚杵】 兵器的名称,就是现在寺院里韦缈菩萨手里所拿的东西。

  【金刚身】 (喻)佛身坚固,好像金刚不可坏。

  【金刚顶】 金刚界诸经诸会的通名。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的菩萨。

  【金刚界】 开显大日如来智德的部门。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故称为金刚界。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一、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坯,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刚部;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四、宝部,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五、羯磨部,羯磨华译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愍,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金刚轮】 1.金刚的法lun,指密教。2.五轮之一,即金轮。

  【金刚刹】 寺的别名。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的座位,在摩羯陀国菩提伽耶菩提树下。

  【金刚神】 执金刚神的简称,又名金刚手,或金刚力士等,即手执金刚杵以保护佛法的神祇。

  【金刚众】 手执金刚杵的神祇众类,亦即金刚神的眷属。

  【金刚乘】 真言教的别名。

  【金刚慧】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

  【金刚体】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金刚智】 1.(喻)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2.人名,为南印度光明国人,幼年出家,后受具戒,于中印那烂陀寺,广学大小乘,三藏兼通,三十一岁,礼龙智为师,经七年,于密法无所不通,尝于作法中,感见观自在菩萨现身,证明其学成就,令往东土弘密乘,乃航海来华传法。

  【金刚心】 菩萨的大心,因菩萨的大心坚固不能坏好像金刚。

  【金刚心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金刚语言】 不出声的默诵经文。

  【金刚三昧】 又名金刚定。见金刚定条。

  【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金刚灭定】 与金刚三昧同义。

  【金刚萨埵】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如来为初祖,此金刚萨埵为第二祖。

  【金色头陀】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金光明忏法】 又名吉祥忏法,天台大师依金光明经而创之,宋遵式完成之,撰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

TOP

  【长衣】 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

  【长行】 行数很长的经文,即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罗。

  【长老】 年高德邵的比丘。

  【长者】 1.年长或分尊的人。2.尊称有道德的人。

  【长物】 多余的东西,如比丘多余的衣钵金银米谷等是。

  【长钵】 比丘多余的铁钵。

  【长养】 生长养育功德善根。

  【长明灯】 又名续明灯,或无尽灯,即佛前日夜常明的灯。

  【长时修】 四修之一。见四修条。

  【长斋月】 适宜持续一个月斋食的月份,即正月、五月、九月。

  【阿】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含】 小乘经的总名,华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的意思。又译作无比法,即无可相比之法。共分为四部,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阿含时】 五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

  【阿含部】 属于阿含的部门。

  【阿那律】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阿那含】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那含果】 贝阿那含条。

  【阿那含向】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见四向条。

  【阿利耶】 阿赖耶识。

  【阿伽陀】 药名,华译普去、无价、无病、不死药。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年间,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及无数人民,后来改信佛教,成为大护法,兴慈悲,施仁政,于国内建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派遣宣教师,到四方传法,使佛教发扬于国外。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阿字观】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七义】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阿字数息观】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阿兰若】 华译为寂静处,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总称。

  【阿兰若行】 十二头陀行之一。

  【阿兰若处】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阿修罗】 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阿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缈阿修罗王、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

  【阿修罗界】 阿修罗的世界。

  【阿修罗道】 六道之一,多由嗔、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

  【阿修罗战】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阿僧祇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阿鼻】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的地方。

  【阿阇世】 国王名,是佛住世时摩竭陀国的统治者,为太子时,听恶友提婆达多的话,幽困父王频毗娑婆。即位后,并吞小国,威震四邻。但因害父罪,遍体生疮,至佛所忏悔,痊愈后,即皈依释尊,为佛门有力的护法。

  【阿阇梨】 华译为教授,或轨范正行,或悦众,即是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

  【阿难陀】 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阿赖耶】 心识名,八识中的第八识,华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内我。又译作无没,即含藏诸法种子而不没失。又虽在生死而不没失,故名无没。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阿梨耶识】 即阿赖耶识。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庵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也是九识中的第九识。

  【阿鞞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三尊】 中尊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势至菩萨。

  【阿弥陀忏法】 又叫做无量寿忏法,即忏悔罪障,神超净域的胜法。

  【阿弥陀佛三名】 阿弥陀佛有三种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阿字本不生】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陀罗尼三昧】 发无量陀罗尼的禅定名。

TOP

  【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空中如雨般落下四种的花,叫做雨花瑞。

  【雨曼陀罗华】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青鬼】 青色的鬼,在地狱中呵责罪人。

  【青莲】 梵语优钵罗,即青色的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来譬喻佛的眼睛。

  【青莲华】 见青莲条。

  【非人】 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非天】 阿修罗,因阿修罗的果报似天而非天。

  【非情】 无情识的事物,如草木土石等是。

  【非器】 不堪受持佛法的根器。

  【非色】 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叫做色,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即叫做非色,如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外的受想行识四蕴即是非色,故又称为非色的四蕴。

  【非色非心】 一切有为法分为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非四大所造成的叫做非色,不与心相应的法叫做非心。

  【非时】 晨朝至日中为时,日中至后夜为非时。

  【非时食】 不应该食的时候食,即过午之食。

  【非梵行】 又名不净行,即不净的行为,指淫事。

  【非有非空】 也不是有也不是空,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也是中道的道理。

  【非有非空门】 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非有想非无想定】 非有想非无想处的禅定。

  【非有想非无想天】 见非想非非想天条。

  【非有想非无想处】 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粗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故叫非无想,又叫非非想。外道错认此处为真的涅槃处。

  【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

  【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的简称。

  【非想非非想天】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又曰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非择灭无为】 三无为之一。见三无为条。

TOP

  【竺法兰】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拈花示众】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不说法,一时百万人天,皆不解其意,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因传以涅槃妙心,为禅宗的起源。

  【呵佛骂祖】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裹,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又有一僧问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如何是佛?云答:‘干屎橛’。他也曾说过:‘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老僧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这都是提醒世人:凡有相者,皆是虚妄,纵是经典佛像,或圣或贤,既落形迹,皆属生灭,并不是正常如实之道。

  九画


  【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皈依三宝,也叫做三皈依。

  【南无】 华译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义,是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的话。

  【南无佛】 归命于佛。

  【南无阿弥陀佛】 归命于阿弥陀佛。

  【南无喝啰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是归命,喝啰怛那是宝,哆啰夜耶是三,即归命三宝。

  【南山】 南山道宣,是四分律宗的祖师,他住在终南山的纻麻兰若,故号为南山大师。见道宣条。

  【南山三教】 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

  【南山三观】 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见三观条。

  【南宗】 达摩到中国来传禅,到五祖弘忍的时候,有慧能神秀二位弟子,慧能在江南布化,叫做南宗,神秀在北方布化,叫做北宗。

  【南洲】 在须弥山南方碱海上的大洲,即阎浮提,亦即吾人所住的世界。

  【南能北秀】 南宗的慧能和北宗的神秀。

  【南阎浮提】 与南洲同。

  【南赡部洲】 又名南阎浮提,阎浮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我们所住的世界,就是在这个洲。

  【俗人】 世俗的人。

  【俗我】 又名假我,亦即凡夫所执著的妄我。

  【俗戒】 1.指有漏的戒。2.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俗智】 1.俗人的智慧。2.明白俗谛的智慧。3.有漏杂染的智慧。

  【俗尘】 指一切世间的人事而言。

  【俗谛】 世间的真理,为二谛之一。

  【信力】 五力之一。见五力条。

  【信士】 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子。

  【信女】 在家信仰佛教的女子。

  【信心】 对所闻之法生起信仰的心。

  【信向】 信仰三宝和归向三宝。

  【信乐】 确信和爱乐。

  【信慧】 五根中的信根和慧根,信根能破邪见,慧根能断无明。

  【信解】 确信和了解。

  【信解行证】 先信仰其法,次了解其法,再依其法而修行,最后必能证悟道果。

  【信不退】 三不退之一。

  【信成就】 六成就之一。

  【信受奉行】 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信外轻毛】 (喻)信心动摇就好像轻毛一样飘忽不定。

  【信位菩萨】 证到十种信位的菩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