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常见辞汇

  【两舌】 十恶业之一,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两河】 尼连禅河与跋提河。佛在尼连禅河边成道,在跋提河边涅槃。前为有余涅槃之处,后为无余涅槃之处。

  【两界】 金刚界与胎藏界。

  【两垢】 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净的理体为烦恼所垢染,亦即在缠真如;无垢真如即佛果所显的清净理体,不为垢染所覆,亦即出缠真如。

  【两鼠】 黑白二鼠,以喻白天和晚上。

  【两足尊】 佛的尊号,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足。

  【具寿】 比丘的通称,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间的寿命,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具戒】 具足戒的简称。

  【具戒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具戒方便】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应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具足戒】 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

  【具知根】 三无漏根之一。见三无漏根条。

  【取】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追求。

  【取支】 十二支之一。

  【取著】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贪著,不能舍离。

  【取结】 取与结,都是烦恼的别名。

  【受】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决】 与受记同义。

  【受空】 三轮体空之一。见三轮体空条。

  【受具】 受持具足戒。

  【受持】 领受忆持。

  【受记】 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受随】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受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受用土】 三佛土之一。

  【受用身】 法相宗所立佛三身之一。见三身条。

  【受戒】 领受佛戒。

  【受戒入位】 受持佛戒,便等于进入了佛菩萨的法位。

  【受戒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受想行识】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TOP

  【周遍法界】 谓法身的功德充满于无边的法界。

  【周遍含容观】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咒】 梵语陀罗尼,华译为咒,即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出来的秘密语。

  【咒心】 咒语的精要。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咒愿】 唱法语以愿求施主或是先亡福利。

  【表相】 表显出来的相貌。

  【泥洹】 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招提】 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处为招提住处。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招提便成为寺院的别名。

  【味尘】 六尘之一。

  【呵罗罗】 八寒地狱之一。智度论说:‘呵婆婆,呵罗罗,侯侯,此三地狱,寒风噤颤,口不能开,因其呼声,而以名狱。’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

  【命浊】 五浊之一。见五浊条。

  【命命鸟】 又名生生鸟、共命鸟,即共命之鸟,是一种一身两头的鸟类。

  【和尚】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和南】 稽首、敬化、度我等意思。

  【和众】 和合的僧众。

  【和敬】 六和敬。

  【和僧】 和合的僧众。

  【和香丸】 (喻)和种种之香末为一丸,以喻一法之中具有无量的佛法。

  【和合海】 (喻)僧众和合为一,好像海水普遍一味。

  【和合性】 在因果中,缘众和合,名为和合性。

  【和合众】 见和合僧条。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便叫做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

  【和合二圣】 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和光接物】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TOP

  【夜叉】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夜叉罗刹】 夜叉与罗刹。夜叉华译为捷疾鬼,罗刹华译为暴恶鬼,都是恶鬼之名。

  【夜摩】 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夜摩卢迦】 阎摩王的世界。

  【始士】 菩萨的义译。

  【始觉】 三觉之一。见三觉条。

  【孤起偈】 十二分教之一。

  【孤独园】 给孤独园的简称。见给孤独园条。

  【孤独地狱】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宗风】 一宗的风化。

  【宗派】 宗教的支派。

  【宗趣】 宗旨和趣向。

  【宗乘】 各宗所弘扬的宗义和教典。

  【宗密】 人名,又称圭峰法师,为华严宗之第五祖。

  【宗门】 专讲禅宗的法门。其他法门,像天台宗,净土宗,法相宗,都叫教门。

  【宗门禅】 禅宗所传的禅法。

  【宗因喻】 因明之三支。见三支条。

  【定】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定力】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定水】 (喻)定心湛然,犹如止水。

  【定门】 定慧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定相】 1.常住不变的形相。2.入定的相状。

  【定根】 禅定能生一切的功德,故名根,为五根之一。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于六尘之境。

  【定智】 禅定与智慧。

  【定异】 在差别的因果中,互为差别,而不相混乱,叫做定异。

  【定答】 非常肯定的答案,为四种问答之一。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果。

  【定聚】 三聚之一。

  【定学】 禅定之学,为三学之一。

  【定光】 佛名。见定光佛条。

  【定光佛】 燃灯佛。释迦佛在因位时曾买五朵花奉献给此佛,因而获得未来成佛的记别。

  【定性】 指只有声闻或缘觉或菩萨之一种种子的众生,如果兼具二种或三种之种子的众生则叫做不定性,如果完全没有三乘之无漏种子,而只有人天之有漏种子的众生又叫做无种性。

  【定性二乘】 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

  【定性缘觉】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见五种性条。

  【定性声闻】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见五种性条。

  【定性喜乐地】 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第二禅天,因此地的天人,住于殊胜美妙的禅定之中,因而生起心识的喜乐,故名。

  【定慧】 禅定与智慧,亦即三学中之二学。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观察照了一切的事理为慧。

  【定慧二乘】 以定慧二种法来配于吾人的左右手,左手为定手,右手为慧手。

  【定共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TOP

  【居士】 居家学佛之士。

  【彼岸】 梵语波罗,华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

  【往生】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往相】 二回向之一。见二回向条。

  【往还衣】 五种衲衣之一。

  【往还二回向】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见二回向条。

  【往来八千返】 梵网经说,释迦佛来我们此世界度化众生,已经来去八千次了。

  【念】 1.思念。2.讽诵。

  【念力】 五力之一。

  【念天】 六念之一。

  【念死】 八念之一。

  【念戒】 六念之一。

  【念定】 正念与正定。

  【念法】 六念之一。

  【念持】 忆念和受持。

  【念施】 六念之一。

  【念珠】 念佛时所使用的记数珠。

  【念根】 五根之一。

  【念处】 所观念之处,亦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

  【念诵】 意念口诵佛的洪名或是经咒。

  【念僧】 六念之一。

  【念佛】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念佛宗】 净土宗的别名。

  【念佛观】 五停心观之一。见五停心观条。

  【念佛三昧】 念佛时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回向】 念佛完毕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记载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十六个字。

  【念佛回向】 1.念佛的人,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净土,或是回向给亡者。2.念佛之后所唱的回向文。

  【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往生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见四十八愿条。

  【念念】 连续不断的意念。

  【念念无常】 二无常之一。见二无常条。

  【念无失】 十八不共法之一。

  【念无灭】 十八不共法之一。

TOP

  【忿】 即忿怒,遇不顺意时,轻则忿怒骂人,重则发生打人等不良行为,为二十随烦恼之一。

  【忿结】 忿恨的心打成了结,很难消解。

  【忿怒】 忿恨嗔怒。

  【性】 实体之义。

  【性心】 又名心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就是未动心前的心,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也叫妄心、幻心,包括各种感受、印象、思维、认识等思想现象,它譬如波。水与波同是湿性,本来不异,但波是动相,水是静相,波动则昏乱,水清则月现,这样水与波又是不一。所以心与性是不一不异。

  【性分】 诸法差别的自性。

  【性地】 通教十地之一。见十地条。

  【性宗】 法性宗的简称,即破万法之相,而显万法空寂的真性的宗派,如华严五教中的顿圆,天台四教中的别圆,八宗中的三论宗等都是。

  【性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性佛】 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性我】 本性之大我。去除了凡夫的妄我,才能归入于如来的性我。

  【性具】 又名体具或理具,就是从本以来就有的意思。

  【性海】 (喻)真如的理性深广如海。

  【性恶】 本性所具的恶。

  【性罪】 二罪之一。见二罪条。

  【性遮】 1.性罪与遮罪。2.性戒与遮戒。

  【性德】 本性之德。

  【性空】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性空教】 南山三教之一。见三教条。

  【性空观】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性相】 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

  【性相学】 性是诸法的本性,相是形相义理。俱舍与成实宗宣说小乘的性相,瑜伽唯识等宗宣说大乘的性相。学习上述诸论叫做性相学,也叫做法相学。

  【性相一如】 谓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

  【性相二宗】 法性宗与法相宗。见二宗条。

TOP

  【所作】 身口意所动的造作。

  【所藏】 阿赖耶三藏之一。见阿赖耶条。

  【所缘】 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缘。

  【所缘缘】 四缘之一。见四缘条。

  【所知依】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它是遍依圆三性所知法之所依,故名。

  【所知障】 二障之一。见二障条。

  【所遍计】 所普遍计度的法。

  【披袒】 披是把袈娑盖著两肩,袒是露出右肩。

  【披剃】 披起僧衣和剃发,指初出家做僧尼。

  【拔苦】 救拔众生的痛苦。

  【拔目鸟】 十王经所说的二种鸟之一。二鸟是无常鸟和拔目鸟。无常鸟是杜鹃,拔目鸟是乌鸦。

  【拔舌地狱】 造作口业的人所堕落的地狱。

  【拘卢】 北拘卢洲的简称。见四大洲条。

  【拘尸那】 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

  【拘那牟尼】 佛名。见拘那含牟尼条。

  【拘那含牟尼】 简称拘那含,华译金寂,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名。

  【拘留孙佛】 又作俱留孙佛、鸠楼孙佛、拘留秦等,华译为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名。

  【拘摩罗天】 又作鸠摩罗伽天,华译为童子天,因此天主不但是初禅天的梵王,而且其颜面犹如童子,故名。

  【放生】 释放被羁禁的生物。

  【放逸】 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放光】 佛用神通力来发放光明。大凡佛的种种放光,都对众生有利。放光也有各处的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眉间放光,是利益大乘的众生,肉髻放光,是利益上乘的根机,或是召集大菩萨,或是灌十方诸佛之顶。

  【放光动地】 佛要说深妙的经典时,通常先发放光明和震动大地。

  【明】 1.智慧的别名。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明王】 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明地】 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见十地条。

  【明处】 学习而生智慧之处,即五明。见五明条。

  【明脱】 脱离愚痴叫做明;离开贪爱叫做脱。

  【明达】 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明慧】 三明与三慧。

  【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见十号条。

  【明月摩尼】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得萨埵】 指四善根位中暖位的圣人,因此位的圣人得明得定,故名。

  【易行道】 二道之一。见二道条。

  【东山法门】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东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中国的相承,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东台二密】 东密与台密,为日本密教的二大派别,此二密不同的地方,是东密以大日如来为本位,台密以释迦如来为本位。

  【东胜身洲】 四大洲之一。见四大洲条。

  【东方净琉璃医王】 药师如来。医王即药师,其国名叫净琉璃,在东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