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净空法师讲述) 中

观无量寿经 第十六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一面第四行,这是十六观里面的第六观,宝楼观,请看经文﹃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己,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个第六,这一段经文,善导大师把它分成十一句,也就是十一个小段,首先讲这个观的名称,为我们说出来。﹃众宝国土一一界上﹄,这讲的是住处,由此可知,前面所说的莲华,是十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处,生处是莲华,住处就是极乐世界,所谓一一界上,这就是指的四土三辈九品,是说这个意思﹃五百亿宝楼﹄,这个数字不是确定的,这点我们要注意,都是概说就是大略的数字,这样看就容易讲得多了就好讲了。
下面为我们说楼阁当中的庄严。有人有事有物。首先为我们说明,楼阁当中。有无量诸天,我们知道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或者我们说边地疑城往生,他的相好光明智慧德能,几乎都跟阿弥陀佛相似。何况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古德说的,大乘之中的大乘,一乘中之一乘,那来的诸天呢?诸天是三界里面才有的,天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谈,无色界天是没有形色看不见,指这些这个地方的,诸天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禽鸟一样,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天人在空中演奏的天乐,天乐迎空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在过去像我们看到敦煌的壁画里面,这个飞天很多,佛菩萨在讲经说法,诸天在空中围绕,载歌载舞来供养大会,是由这里可以能够见到,大乘佛法的殊胜庄严,后面跟我们讲乐器天乐,乐器没有人演奏的,前面这一段是有天人演奏的,我们看到了,后面还有没有天人演奏的﹃乐器悬处虚空﹃像天宝幢一样,天是天上,像这个忉利天,夜摩天,这个宝幢,因为西方世界,无论什么样的物质都是众宝所成,那个世界确确实实是珍宝世界,不鼓自鸣,这些乐器在空中,它自自然然就发声音就演奏,像我们现在所谓的交响曲,它的殊胜是能够说法,法也就是说,在美妙乐音之中,使人听了能够破迷开悟,能够断烦恼证菩提,这个是世间的音乐,以及天乐都不能为比的,这是说它的殊胜,﹃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这个念三宝的意思,我们此地把它省略掉了,前面已经详细说过了,后面还有这一段我们也把它省掉了,那么说了念三宝,换句话说,那就是大小乘佛法,无法不说,众生想听什么法,你所听到的就是你希望听的法门,想听什么经他就跟你说什么经,想听什么法门就跟你说什么法门,这是真实无比的殊胜。

﹃此想成时﹄,这个想叫观想,诸位要记住,因为我们初学佛的人,很多把妄想当作观想,实际上他在打妄想,妄想跟观想差别在那里呢,实在讲有个很大的差别,妄想是情执,这个里面是情,是分别,是执著,这是妄想,观想是理,观想的那个心是清净的,是远离情执,远离感情,远离分别执著,那是观想,但是初学的人,往往没有办法分清楚,那是观想,那是妄想,搞不清楚,如果能够完全依照经典的教导,这是属于观想不能依自己的意思,要依经,经上怎么说你就想经上所讲的,随著经来作观想,不能随著自己的意思,随著自己的意思那就叫作打妄想,那就不是观想,所以这个十六观每一观后面都给我们辨别邪正,你想的跟经上完全一样这叫正观,如果跟经上不一样那就是妄想,邪观就是妄想,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瞭的,我们念佛执持名号是不是修观呢,跟诸位说是的,因为执持名号这一个方法是第十六观,可见得它也是属于观,怎么个观法呢,我们念这句佛号,心里面就想这个佛号,念佛号心里决定不能想其它的事情,一面念佛一面还想别的事情,这打妄想,这个佛号有口无心,这个不会得力的,总是要心口相应,古德教给我们,这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面念出来,再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念佛就容易摄心了,摄心就是观想的意思,观想实在讲,目标就是在摄心,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舍掉这就对了,所以这个想成功了,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这叫“粗见极乐世界’,粗见是见到相似的像,还不真实,见到极乐世界的宝树宝地宝池,这是总结前面所说的,‘是为总观想’,这是第六观。

﹃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这是说观想的利益,第一个是消灾灭罪,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凡夫没有离开三界六道,罪业习气非常重而且造作罪业,是加速度的在成长并没有停止住,并没有减少,这个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因此所有的经论法门都标榜著消除业障,于是我们见到法门都想学都想修,业障有没有有消除掉呢?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如果你要明白事实真相,业障有没有消除,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先要晓得什么叫业障,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二障,这个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这是业障,又跟我们讲三障,这也是属于业障,三障是惑、业、报,要用我们的俗话来讲,就是因缘果报这是障碍,这个东西我们现前有没有,存不存在呢?存在,不但存在而且天天在加重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妄念,我们的忧虑,以及我们生活种种的苦难,这个种种苦难是属于报障,烦恼忧虑是属于这个烦恼障跟这个所知障,我们每天在诵经,在拜佛,在修行,这些障碍没减少,换句话说,没有消除,不但没有消除还天天在增加,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就好像我们生病了,找一个大夫开药给我们吃,这些药吃了之后,这个病没有起色,还天天加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是不是药有问题呢,药没有问题,问题在那里,问题在我们用错了,药不对症会害死人,法门不对症,我们的法身慧命一样也送掉了,这个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这个佛经所讲的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法门不契机,就跟我们吃药吃错,这药不对症,我们就得不到利益,药要对症,当然有很高明的大夫,佛是大医王,所以你遇到佛,佛教给你一个方法,那决定是正确的,决定是有效的,今天佛不在了,换句话说,大夫过世了,我们遇不到了,佛的这些弟子们代代相传的,就好比是看护,护士他的医术不高明,用错药那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这些传法弟子当中有贤也有愚,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遇到菩萨,遇到罗汉那很幸运,错误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如果遇到凡夫僧,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问题就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尤其像我们现在,现在这个时代,那里去找菩萨,那里去找阿罗汉,没有啊,佛为末世众生,为我们留下这个法门,我们在这经典里面读了很多很多句子,确确实实是给我们末法常没众生,这个常没,没就是堕落三恶道的,常常要到三恶道去的众生,那些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一天到晚,思想言行所造所为都与三恶道相应,这个就叫作头没众生是指我们,佛是为了救我们,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所以这一句佛号,经上常说,一句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每天都在念,罪业没灭掉,这里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的罪业太重太重,念一辈子佛所灭的罪业很有限,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们念了不如法,如果如法的话,那个效果就非常显著这是真实,所以佛在此地讲的这个话,我们要相信,‘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这不止八十亿劫,无量亿劫,我们能相信吗,谁做到了,确实有人做到,真正可以相信,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就是把你的,烦恼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妄想放下,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口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大概三个月到半年效果就看到了,什么效果呢,烦恼真的不能说完全断了,轻了少了,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忧虑少了,心里面法喜充满,这就是罪障消除的现象,它真有效,不是没有效,确实有效,很明显地能够觉察得出来,这在我们念佛功夫里面叫作成片,虽然没有到一心,这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就是常讲的事一心,当然这个事一心有浅深不同,这是事一心浅的,虽然浅决定得生,只要你能够保持就决定得生净土,何况功夫再增进,那就由功夫成片证得事一心不乱,所以命终之后必生彼国﹄,破迷开悟消业障,是现前得的利益,往生不退成佛,是将来得的圆满利益,这是真的世间法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唯独这一法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只有老实念佛才是真实的。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这就是正确的观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果你心里面还想其它的,那是胡思乱想,那是妄想,那不是修行,那这个注解我们就不必说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在一百六十三面倒数第二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这个底下这一段经文比较长,这是第七华作观,接著宝楼之后,佛给我们讲华座,在讲这一观之前,世尊特别叫著阿难跟韦提希,在佛经里面,有一个惯例,凡是叫著名字,底下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开示,为什么呢,叫名字是提醒他的注意,这个下面有很重要很特别的开示,我们看这个经文,果然没错,叫著阿难,叫著韦提希尊者,韦提希是这一会的当机者,这个经是他所请的,他是当机者,为什么又把阿难叫出来呢,阿难是传承佛法之人,嘱咐他要把这个法门流通十方,流传后世,他有这个使命,叫著他们二个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这个经的因缘,教起因缘,是韦提希遭遇到很大的苦难,国家的变故,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读过了,他是殷切的要求,求佛帮助他离开这个苦恼的世界,往生清净佛国,佛这一句就是正答满足韦提希夫人的祈求,接著,又劝法流通,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这样的句子在本经里我们念的很多很多次,看出世尊,对于末世苦恼的众生,特别的慈悲怜愍,帮助我们出离三界苦海,所以佛劝导说﹃汝等忆持﹄,忆是记住,持是保持不能够失去,‘广为大众分别解说’,由此可知佛的意思,不仅是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得这个殊胜的利益,同时也教一切广大的众生,都能够受持这个法门,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另一段我们看善导大师的注解,大家看一百六十六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诸位听﹃但能住心缘念,罪苦得除﹄这是教我们罪业如何消灭,我们的苦难怎样能够免除,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智慧很浅业障很重,佛的密意我们很难体会,善导大师为我们发明,为我们解释,为我们说破,只要能住心缘念,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重要,善导大师这句话,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什么叫住心呢,住是定,不住就是动,这就是定心,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心,一心专念,这个住心就是一心专念,缘什么呢,缘西方极乐世界,缘阿弥陀佛,除了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我一切都不缘了,我把心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大经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一向专念,那个向就是此地这个缘的意思,一就是住心的意思,由此可知,经与论,古德注解的都叫作论,这个注解决定没有注错,确确实实是佛的意思,我们果然能够这样作,决定能够离苦得乐,决定能够很多人痛苦,不知道如何解决,解决全在佛法里头,尤其是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五经一论,专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经典,我们称为往生经,这教给我们方法,十六观当中任何一观都可以,所以它有这么多方法摆在这里由你选择,不必要我十六观我统统要学,不必要,一观成,然后其它的观的时候自然就成就了,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十六观里面最容易修的,就是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第十六讲的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不需要用细心去观想,不需要,所以最容易,一切众生,烦恼业障深重的众生,他都能修都能成就,何况这个罪业比较轻的人,那当然更容易成就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接著往下看在第二小段,二‘从汝等忆持下至解说已来’,我刚才念的这一段,正明,劝发流通,佛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都在嘱咐我们,佛法要流通。
帮助佛流通佛法,帮助一切众生有缘得到佛法,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大乘经上常说,这个人所修得功德,唯有佛与诸佛才能知道,佛以下的人对于这个人所修的功德都不能完全了解,也不能说得很清楚,可见这个功德大,我们要修福修慧到那里修,就从这个地方修,帮助佛流通正法,特别是流通净土宗的经论,为什么呢,净土宗的经论,现在众生得到之后,他决定得到利益,决定得往生,这一往生就成佛,你帮助一个人成佛,帮助二个人成佛,帮助众多人成佛,你的福报可大啦,为什么呢,我们世间人忘恩负义的人很多,诸佛菩萨不会,诸佛菩萨一成佛一成菩萨,我这一生成就,幸亏某人把佛法介绍给我,他是我的大恩人,一切诸佛菩萨都来报答你的恩,你是世间最大的福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真实的福,不是别的就是帮助佛流通佛法。

佛在此地说此名,这是说明观法深要,这个观法就是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就是念佛的方法,这个地方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三类念佛就是此地讲的十六观,十六观不外乎这三大类的念佛,这个法门深因为深就难懂了,因为难懂,所以许许多多的菩萨都不相信,这叫难信之法,虽然难信但是它很容易修行,易行,特别是持名的方法,你不懂也没关系,只要你照作,你在一生当中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不退转成佛道,那这个法门要了,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讲到精要,讲到重要,没有超过这个法门的,换句话说,其它法门虽然好,你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未必能有效,这个法门是决定有效的,决定成就,这叫﹃深要﹄。
﹃急救常没众生﹄,不是慢慢的救急救立刻就救,而且是彻底圆满的救护这个就难得了,我们从三恶道,佛拉一把把我们还拉到人天,很幸运了不落三恶道,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救护,彻不彻底呢?不彻底,为什么不彻底,还得轮回啊,佛这个法门,一下把我们拉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把我们交给释迦牟尼佛,永远不退转,永远不堕落了,永远不再搞轮回,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佛道,所以这个救叫彻底救,这个救是究竟救,急救,常没众生,就是指我们没是什么,是堕落在三恶道,我们的心充满了贪瞋痴慢,身语意天天都在造罪业,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我们自己冷静自己想一想,死了以后到那里去,决定堕三恶道,为什么,人天二道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我们想想,我们做到没有,五戒十善确实做不到,受了五戒菩萨戒,那叫名字受戒,做到没有,做到,没做到又要加重一个罪,加了破戒,你没有去受戒做不到只有一重罪,受了戒做不到的时候是二重罪,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去受戒,我听了都是有点害怕,为什么呢,怕自己的罪不够重还要加一重罪,这确实是如此,这个受戒不是面子问题,不是好看,这个东西会起作用,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瞭的,知道的事实,我们确实遇不到这个法门真的会堕落,细心去想一想,确确实实会堕落。

还有一点,自己也能够勘验的出来,晚上睡觉会作梦,想想看我每天晚上作梦是作恶梦,还是美梦,如果常常作恶梦,这就与三恶道相应,天天梦到圣人,梦到佛菩萨,那可以说是你人天二道有份,不会堕三途,你看我们孔老夫子,读论语孔老夫子作梦,都梦见周公世间大圣人,可见他的心都在圣贤,尊重圣贤,敬仰圣贤,连作梦都常常梦到,我们念佛的人常常梦见佛菩萨,这个是好梦,这是相应的,还要弄一些很乱很不好的境界,这是证明我们的功夫不得力,也证明了,将来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三恶道的机会很多非常可怕,所以大家要认真的修学,怎么个修法呢,就是平常什么事都放下都不要去想,像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想周公,我们想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每一天礼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知道,何况我们经上已经念了不少句,同样的句子意思多次发现,那就是说这个句子非常非常重要,佛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从我们的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心里面想佛就变现佛的法界,我们想菩萨就变菩萨法界,我们想贪瞋痴就变三恶道的法界,这个事情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的,与诸佛菩萨也不相干,怎么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不能怪别人,一定要晓得这真实的道理,这个“常没众生”,佛在此地给我们说了四个字,妄爱迷心,这个心是贯穿上面三个字,分开来讲,妄心、爱心、迷心,你只要有这三个心三恶道是决定去的,这三个心有一个就去了不要说三个都有啦,我们现在不但三个都有,而且还很多不少,这就是常没的原因,这就是漂流六道的原理,为什么会搞六道轮回,就是因为你有这三个心,你有妄心,你有爱心,你有迷心,这个爱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七情五欲统统是爱,喜欢你爱他,不喜欢你爱远离他这还是爱,所以这用一个字来代表,这是很重的烦恼。

汝持此观处处劝修,普得知闻同升解脱,佛嘱咐阿难,这是特别嘱咐阿难,你要把这一个经典,把这个法门处处劝导一切大众修行,让一切众生普遍得知,这一个经典普遍得知这一个法门,大家都依照这个经典法门修行就同升解脱,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真实的自在解脱,这个是善导大师,将佛这两句话为我们详细说明,我们回头再看经文。
再继续看经文,一百六十四面第一行,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这一段是讲的感应道交,佛所说的话真诚到极处了,所以话一说完佛就现身,佛现身的用意是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完全正确,也能够启发韦提希与阿难尊者的坚固信心,让他们见到西方三圣的真相,‘说是语时’,这一句是说感应的快速,释迦牟尼佛讲这个话的时候,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在空中就现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三圣像就在空中显示出来相好光明,‘光明炽盛’,炽盛是形容光明相状,不可具见,凡夫的智慧,凡夫的能力,见到这样殊胜微妙的金容,不但说不出想也想不出来,下面这是比喻,我们的这个世界的金,是以阎浮檀金最为殊胜,就是金里面最好的阎浮檀金,阎浮檀也没有办法跟佛菩萨相去相比的,不能为比。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经文上没有写阿难,阿难当然不例外,因为韦提希夫人是当机者,所以他的动作很快,见到佛像赶紧就礼拜,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这个言语里面说不尽的感恩,见佛是大因缘不容易,自己凭什么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音势至,是因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威神的加持,所以才能够见到西方三圣,这是说明自己的感恩,最难得的夫人的心跟佛的心相应,这是我们常常勉励同修,我们的心愿解行,要与阿弥陀佛相同才决定得生,夫人真的相同,你看底下说,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他自己见到,见到就立刻想到,我自己有缘见到,还有很多人见不到,那些人怎么样才能跟我一样见到无量寿佛呢,何况是未来世的众生,这个未来世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特别是讲的末法时期,这未来世我们怎样见阿弥陀佛,韦提希夫人这种心量,我们要记住要学习,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要想到一切众生,如何能够得到这个法门,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这个法门,如何帮助他们修学这个法门,最后如何帮助他们成就这个法门,你的心愿解行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这才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如来第一弟子”,那个第一弟子,不是说我们自己念这个经,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求愿往生,别的人与我不相干,这个不是如来第一弟子,第一弟子一定自己修学这个法门,还要广为人说,确确实实负著有宣传的使命,这个宣传,宣是宣演宣布,传是传授 ,我们把这个法门传授给大众这个就对了。

在这段善导大师也有几句很重要的开示,这个开示是有人怀疑,佛是无比的尊贵,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阿弥陀佛就来应了,看到阿弥陀佛的像是住立空中,西方三圣像看到是站著,佛为什么不坐著,为什么站著来,有说没坐著来,坐著就端庄的多,为什么站著来,他这个问答我们把它念一念,一百六十七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问曰,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为什么不端坐著站著来呢,下面的答里面开示很重要,答曰,‘此明如来别有密意’,这个密意,苦难的众生能够有机会遇到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佛是欢喜都来不及赶快去了,有这个意思在里头,‘但以娑婆苦界’,这个界是世界,娑婆是个非常苦恼的世界,不要说三恶道苦,我们作人都苦,不但人苦天也苦,欲界天人三苦八苦统统都要受,色界天人,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人虽没有坏苦依旧有行苦,所以三界通苦,那一界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我们要知道,‘杂恶同居’,杂是杂乱,恶是十恶,这个现象我们今天深深体会,‘八苦相烧’,这是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个也不能细讲,细讲很麻烦我们都把它省掉,‘动成违返’,违是违背自己的心意,返是反叛,‘诈亲含笑’,诈不是真的是欺骗、欺诈,你以为真的有亲情,真的有情那就错了,世间看穿了,跟你说真实话都是虚情假意,没有真的,念头感情刹那刹那在变化,说实实在在话自己作不了主宰,为什么自己作不了主宰呢,自己这个妄念不能够消除,所以一切都是随著妄念在动,因此自己都作不了主宰还能说别人吗,所以佛看的很清楚,佛说的很明白,佛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因为你自己的意思常常在变靠不住,证到阿罗汉就可以相信了,为什么呢,阿罗汉真的觉悟了自己有了主宰了,没有证得阿罗汉自己作不了主,所以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诈亲含笑,六贼常随,这个六贼就是指的六根,劫夺了我们自性的功德法财,所以称它为六贼祸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迷在外境之中为非作歹造业受报,搞这个事情。

三恶火坑,三恶是三恶道,火坑是指地狱,临临欲入,临是到达那个边界快要下去了,就差一点还没有堕落,这是最危险的一个时刻,在这个时候我们遇到正法,遇到了这个法门这可以救还能得救,所以佛就赶快来了,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这是善导大师说明,佛为什么站著来不坐著来,道理就在此地,佛看到这种状况立刻就来了,换句话说,韦提希夫人刚才问的代我们问的,我们在末法的众生,怎样才能像他一样,有这个殊胜的机缘,现前见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诸位有没有明白这个里面的意思,总括起来说,就是真诚之心愿意离开这个三界六道,真诚愿意求生净土就得这个感应,俗话说,“诚则灵”,“不诚无物”,我们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天天诵经,有的经念的几千遍,阿弥陀佛影子都没见到,不要说现前没见到,作梦也没梦到过,什么原因呢心不诚,这个世界还不想离开,牵肠挂肚的事情还不少放不下,所以阿弥陀佛看看,你还不是真想来,我去接你没用处不来了,所以我们只要一念真诚,必然跟韦提希夫人一样感得弥陀现身,这是楞严经上所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韦提希夫人在此地,这是现前见佛,确实就是诚则灵,就这一句话真诚,他真诚的心表达在他言行上。

下面佛答覆韦提希夫人,我们看这一句,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是世尊正答夫人的祈请,也就是说,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佛就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就是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我们把它摘录出来,印在那个小佛像的卡片后面,我们印了很多,那个小佛卡后面就是那一段,他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是间断夹杂,我们今天确确实实就犯了这个毛病,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改过,怎么能得感应,不但世间法不能夹杂,夹杂佛法也不能成就,我们修净土法门,如果我们早晚课,我们念阿弥陀经,又念普门品,又念金刚经,又念地藏经,又念楞严咒,又念大悲咒,这夹杂,自己以为念得愈多愈好,还有真正修行的人非常用功,这个早晚课时间两三个小时,要念十几种经,念得累死了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为什么呢,杂修、乱修,那怎么能成功呢,不知道专修,不懂得专精的道理,此地当起想念,专想专念这就对了,这才能成功,怎样专想,怎样专念,十六观里面,前面十三观是教我们怎样想,后面这个持名念佛是教我们怎样念,所以这个经典里面说的很清楚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

观无量寿经 第十七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四面,第六行从当中看起﹃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士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别,皆令得见﹄,前面韦提希代我们祈请,末法时期的众生,怎样才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这二大菩萨,佛告诉他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是把见佛见菩萨的条件,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是想念,我们联想到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也是这样教给我们的,他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想就是忆,可见得,楞严经上跟此地讲的完全相同,那就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一切法自心想生,我们在许许多多经典里面看出,佛教给我们重要的方法,想念怎么个想法,要怎样念法,这就说到细节了,今天这段经文就是教给我们,这个想念一定要依照经典的说明,如果与经典所说的不一样,那就不是正观了,这经上常讲邪观,不是正观,那你这个想念有了错误,有了差错,纵然有感应,决定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纵然见佛见菩萨,也决定不是无量寿佛观音势至,为什么呢,你想错了,想念里面出了错误,这个感应就不一样了,那么由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才真正明瞭,西方境界确确实实微细,我们凡夫心粗想不出来呀,这个观想,只要一桩事情观想成功了,其他境界统统都会现前,像前面所说的一观成就了,其余种种观想境界,那就不难见到,由此可知,一门深入真的是修行的秘诀。

首先教给我们﹃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这是教我们想莲华,这个莲华跟我们这个世界的莲华不一样,莲华的叶子多,叶子细长,这个地方说﹃一一叶上,作百宝色﹄这就很不容易观成,而且每一片黄瓣,这个华的叶就是华瓣,有这个脉络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真的,如果这个华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目不暇给不知道怎么看法,每一片叶都是这样的,这个常讲的千叶宝莲脉呢,是非常的明显。﹃犹如天画﹄。

﹃脉有八万四千光﹄,西方世界我们知道是光明世界,佛身上有光,菩萨身上也有光,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全身都放光明,这个世界里面,样样物品也都放光,莲华也不例外,通常讲放光,这是笼统而言之,也不知道这光究竟是如何之微妙,从这个地方稍稍能体会到一点了,这个一片叶里面叶有脉络,这脉络里面放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怎样观想才算是观成呢,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你观想成就了,你观成了﹃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这是华小的,小的华纵广,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假如这个华摆在平面放著,从上到下,这是纵横的呢,两边的距离这叫广,纵广都是二百五十由旬,那么这个华是圆形的,因为它的距离相等,圆形的两百五十由旬,这个华好大好大,我们台湾从南到北四百多公里,一个由旬八十里,二百五十由旬,我们台湾放到里面去,大概就是一颗莲子那么大,这个莲华太大了,这小莲华,这是莲华小的都有这么大﹃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我们平常讲千叶宝莲,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是八万四千叶,不止千叶,八万四千给诸位说,是圆满的数字,代表著圆满,一一叶间,这个叶与叶当中间的空隙﹃有百亿摩尼宝珠王以为映饰﹄这个数量非常可观,百亿,一百亿,每一个叶的当中都有这么多,我们如果能将这个经里面所说的境界,稍稍体会一些,这个娑婆世界一切珍宝可以放下了,为什么呢,不能为比,你到那个地方去,莲华化生,你所拥有的珠宝有多少呢,没有法子计算,你这个座下的莲华,两片莲华叶的空隙,就有百亿摩尼宝了,多少空隙呢,八万四千,百亿再去乘八万四千,我看我们地球上,整个地球上这些珍宝,拿去塞它一条缝都塞不下,这个世间有什么稀奇,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一一摩尼珠﹄摩尼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如意的意思,就是这些珠宝称心如意,不但你看到生欢喜,那还不能算真的如意,如意是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你想要什么东西,想看什么东西,它都会变现出来,这才叫如意,否则的话,那就不能称之为如意了,如意宝珠,这个珠也放光明,﹃放千光明﹄,每一个珠都放光﹃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这种光明,我们世间没有,没有人见过也没听说过,特别是在古代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实在讲很难体会,现在呢,借重科学的这些工具,有些地方能够彷彿见到,像现在这个雷射光,确确实实把光可以聚成种种的图案呈现在空中,我们看到非常之美,西方极乐像这种境界就太多了,太殊胜了﹃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莲华下面有台,像我们画的佛像,佛像下面是莲华,莲华下面有台,这个台也是种种珍宝所聚﹃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这是说明宝台四周的装饰,装饰就太多了说之不尽,这不过是略举数端而已,由这个地方,我们能够见到华台的庄严,这些庄严,正如古大德常说的,所谓是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说依报正报的庄严,是华严经说的最详细,单单讲依正庄严,就讲了十一卷经,它说的真详细,我们这里说的又太少了,太简单了,这种富贵的庄严,是不是奢侈呢,我们今天看佛菩萨生活太奢侈了,太过份了嘛,佛教给我们修行都要修苦行,要将五欲六尘都舍弃掉,为什么他显示的是这样的华丽,诸位一定要明瞭一个原则,佛如果都教一切众生受苦,我为什么要学佛,我学佛的目的不是要受苦的,因此佛法的目标显示的很清楚,离苦得乐,所以我们看到佛菩萨的生活,确实是自在是快乐,那么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学要修苦行,诸位要晓得,我们所享的这个乐不是真的,佛说那叫坏苦,绝对不是真乐,你的生活之豪华,是你用心思,一切是人为的造作,这个造作就是造业,业必有果报,这个业里面不尽然都是善业,必定有很多损人利己,损人利己就是恶业,那不是善业,你的福报享尽了,恶业现前苦难就来临了,所以佛教我们观受是苦,这观受是苦是指六道凡夫,四圣法界里面,观受是乐,他们的享受是乐,像经上所说的,这样殊胜的庄严,它不是人工去建造的,是自自然然长成的,天然的不需要我们思惟想像去设计,也不需要劳力去建造,都不需要,这个就自在了,所以它是性德的流露,所以自性万德万能,自性德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不属于造作,换句话说,本性的德用本来如此,是这么来的。

下面,则告诉我们这个台上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庄严,也是说之不尽的,举其显著的,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自然而有,显示决不是人为建造的,统统是自然而有的,有四根柱子,这个柱子很高,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珍宝装饰叫宝幢,幢是圆形的,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慢如夜摩天宫,这四根柱子顶上长著有幔,这个幔,就像我们娑婆世界的夜摩天一样,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忉利天宫的富贵已经说不尽了,何况更上一层天,忉利天是地居天,夜摩已经属于空居天了,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微妙宝珠,就是前面所讲的摩尼珠,能随心所欲变化,这些宝珠当然也放光,这个种种光色,装饰在宝幢之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中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其宝土,处处变化 ,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我们读这个经,一定要跟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连起来看,为什么呢,要不连起来这个经,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美好,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他们受用的,与我还不相干,跟四十八愿连起来,那就晓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境界,原来经上所说的就是自己生处住处,自己性德被无明烦恼盖覆住了,流露不出来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承蒙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把我们的性德也引发出来了,藉著阿弥陀佛的性德,开发我们自性的德能,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受用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在无量寿经上显示出,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因此这个观经上所讲的,依正庄严,就是我们自己往生到那个地方真实的受用,这个有很多人不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实实在在说,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知道好处那个不想去呢,人人都想去,而且是决定稳去,去得成这是最可贵了,假如说性德显露的境界,诸佛刹土都是自性变现的,我们能不能去得了呢,去不了,必须自己也得破几分无明,证几分自性才能契入诸佛的报土,那个就难了,绝对不是我们凡夫能作到的,唯独西方净土我们人人有分。

那要到底怎样才能够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见佛,这是许许多多念佛同修,最为关心的一桩事了,其实这种修学的方法,佛不但在五经一论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多很多,在一切大乘经论里头,佛也常常提示,六波罗蜜里头讲的精进,你就作到这两个字就行了,我们念佛要精进,什么叫精,精是纯而不杂,换句话说,夹杂就不精,能够作到不怀疑不夹杂,这个精这个字作到了,不间断就是进,这就成功了,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那个净念就是精,相继就是进,一门深入,一门就是精,深入就是进,由此可知,真实的忌讳,就是夹杂,就是间断,我们只要作到不夹杂不间断,没有不成功的,而且这个法门成功非常快速,我们对这个原理明白了,方法也懂得了,可是修行效果没有得到,这效果为什么得不到,没有别的,仔细去想一想都是精进二个字出了问题,大概精做得不够,进也做得不够,都出在这里,如果这二个字真正作到了,那就是像弥陀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顶多若七日就成功了,你就是佛是菩萨,你要愿意往生就决定得生,秘诀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就是念头放下,这个才是真正的精,真正是一门。
西方世界诸佛菩萨,乃至于六尘都作佛事,什么是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凡是启发众生开悟,帮助众生开悟,那些事都叫作佛事,所以佛事这个名词里面包含著境界也是无量无边,世出世间一一事都能帮助人觉悟,都能够开显众生的智慧,帮他破迷开悟,这是说明西方世界六尘说法,光会说法,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这一句话是总结观名,这是十六观里面第七观,观华座。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西方世界莲华从那里来呢,莲华是阿弥陀佛本愿变现出来的,弥陀有愿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生到西方世界莲华化生,十方世界的众生,有一个众生发真实心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本愿他就有感应,七宝池里头就生一朵莲华,而且这个莲华,还标著有你的名字在上面,不会错的,标的有名字,你念佛念的愈勤快,这个华就越来越大,西方世界莲华大小不一样,大小怎么来的,是念佛人功夫的浅深,由此可知,华越大的品级越高,华小的品位就低了,因为他是念佛功夫浅深,变现出来的,你如果在中途不念了,改学别的法门了,或者不想往生了,这华就没有了,华就谢掉了,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所作,这个是佛对众生真正的加持,也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这是真正的利益,所以这说明华从什么地方来的。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彼佛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说观想念佛,这个观想念佛,要观佛先观华座,为什么呢,观华座比较容易,观佛像比这个就要更微细了,更要困难了,作此想时不得杂观,你的这个观想,必须完全符合经典里面所说的,不能有一点差错如果有差错呢,那就不相应了,所以不能够杂想,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前面讲的摩尼宝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我们一个人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面孔看得清清楚楚,以观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跟前面一样,无论是睁开眼睛或者闭著眼睛,这个境界都在眼前,都那么样清楚,那么样的明瞭,这才能算是观成,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才真正的体会到古人所讲的,境细心粗,观想很难成就,这是真的,所以幸亏末后一招有持名念佛,如果没有持名,我们实在讲,虽然听到西方世界这样的庄严,还是没有份,再有个持名带业往生我们都有份,所以观经的理论方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喜欢读诵研究讨论,用这个方法修行的人很少,在历史上确实不多,那是真正有定功的人,可以用这方法修行,因为定静是一心,这个观想的境界能够现前,这个心粗的人,念头粗的人很难。

,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这一句是说的灭罪,观想的功德,可以消业障灭罪业,灭罪的功能非常殊胜,能灭除五万亿劫的生死之罪,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必须要明瞭,罪业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一心修观的时候,你整个心都在三昧之中,都在定静里面,你的分别妄想执著统统不生,你的罪业就消除了,观的境界微细,换句话说,你观的那个心就愈细,换句话说,定功愈深所以灭罪的能力也就愈强,我们从第一观日观一直往这,后后都超过前前,为什么呢,愈是往后面心愈细,也就是定功愈深,它灭罪的能力愈大,这一点实在要搞清楚,我们自己学佛了,学了这么多年了,自己的业障有没有消掉呢,这个事情不要去问人,问别人没有用处的,何况现在问人,人家跟你说实话的人不多,说假话的人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你喜欢听假话,说几句好听的,安慰你安慰你,你心里欢喜呀,说真的,真的你就不高兴了,谁肯跟你说真话,业障有没有消除,就是自己细心去反省一下,我妄念是不是比以前少了,如果少了那你业障就消了。
烦恼,这烦恼是贪瞋痴慢,是不是比从前轻了,果然轻了这你功夫得力了,你的业障逐渐在消除,如果能够这个功夫真正达到绵绵密密,就是我刚才讲的精进,这个功夫不夹杂不间断,那个消业障的力量就大了,你的妄想烦恼决定不生,纵然没有断,它决定不起现形,这个境界就决定往生,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经上常讲的念佛三昧,你已经得到念佛三昧了,也就是一心不乱的功夫,一心不乱有浅深,许多等级的差别,这是功夫浅的,功夫浅的一心不乱,我们常讲的功夫成片,这就是成片的境界,功夫成片决定往生,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后面这一句,这是将来的利益,前面灭罪是现在的利益,罪障消除了,人就自在了就快乐了,所谓烦恼轻智慧长,这个是灭罪的相,我们凡人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烦恼,都是分别执著,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是罪业,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只看到有一个人,慧能大师见五祖,他老人家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只看到这么一个特殊人物,他不生烦恼,他生智慧,他这个心中念念生智慧,我们是念念生烦恼,几时能够像他那样精进呢,念念生智慧,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的,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精进,在念佛人来说,这个功夫比修学其它法门,真的来的容易,其它法门,如果要不是烦恼断掉了,这个境界不能现前,但是念佛人不须要断烦恼,只有把烦恼伏住,这个境界就起现行了,这个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法门是二力法门,我们自己用的这一分力量,佛相等的他加持一分力量,所以这个感应的特别的殊胜,特别的快速。

善导大师在这句注解里面,有一段重要的开示,我们把它翻出来念一念,一百七十一面第五行,从当中看起,无问日夜行住坐卧,身口意业,常与定合,唯万事俱舍,由如失意,聋盲,痴人者,此定必即易得,若不如是,三业随轮转,定想逐波发,纵尽千年寿,法眼未曾开,我们就念到此地,这个开示,真修行最重要的警策,警惕,要怎样用功夫呢,要日夜不间断,所以一切法门里面,持名念佛是第一方便,日夜不间断容易,行住坐卧都用得上功,走路也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站著那里,坐著那里,躺在床上睡著也可以阿弥陀佛念下去,它能够不间断,身常常礼敬阿弥陀佛,我们每天早晚拜佛就拜阿弥陀佛,口称阿弥陀佛,称念,忆是心里头想阿弥陀佛,我们的心粗,观经上讲这个微细的像,我们想不出来,想不出来,怎样想法呢,我们家里自己供养阿弥陀佛的像,我们就想这个像,这个像你天天看,看的很熟了嘛,将来我们往生的那一刹那,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他所现的像,就跟你想的像完全一样,决定不会错的,就是这个像来接引你,所以这个像呢,你已经想了很久了,这一天真的是想到了,把阿弥陀佛想来了,这个容易就太多太多了。

常与定和,定在这个法门上,除这个之外,其它我决定不想,今天上午,有一个居士来找我,过去没来过的没有见过面的,他第一次到这儿来,来问我学佛的方法,他过去亲近过两位仁波切,曾经到泥泊尔去修行过,学密的,我就劝他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一门深入,我说你不要来找我,找我你错了门路,我这里是念佛法门,跟你那个法门不一样,一门深入功夫才得力,这个一门深入就是常与定合,不要改换法门,这个换一个法门,那不仅是功夫,还是大智慧呀,这个不是大智慧他不可能改变主意,大智慧是,他把这所有法门的真相,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乎他知道那个门近,是不是,他就选择近路走了,就不绕圈了不走远路啦,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说那个学密的,我们劝他念佛很难,他没有搞清楚,他的疑问很多,那我们要费很多时间去给他解释,太麻烦了,不如劝他还是去学密吧,所以这个很不容易,我们中国古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到晚年的时候,回归到净土,一归到净土就专修,确确实实他不但把世间法放下了,这个佛法也放下了,所有一切经论法门统统舍掉,专念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三年五载他成就了,这个就是认识真正清楚了,真正明白透澈了,他才万事俱舍,世出世间法统统舍弃掉了。

底下是个比喻,像个什么样子呢,像个失意的人,不但失意,这个人又聋又盲,盲是看不见,聋是听不见,像这么一个人,大师说,此定必即易得,就很容易得到,这个定就是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很容易得到,我们自己明瞭,照这个方法去修,两三年当中一定会有结果,会有好境界,别人来问你修行方法,你也会指导他,也会指路,把路指的不错,假如违背了这一个原则,三业随缘转,三业身口意,随著外头境界转,就是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会起贪瞋痴慢,称心的起了欢喜心了,不称心的就厌恶了,这就是你的身口意随著外面境界转,这是凡夫,我们无始劫以来搞生死轮回,这是为什么不能脱离三界轮回呢,就是三业随外境界转,自己作不了主,定想逐波飞,想修定想修清净心想一门深入,但是毕竟都不能成功,原因在那,随著境界转,这个很麻烦,世间境界,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们纵然能够放下,佛法呢,大乘佛法许多的经论,都很能吸引人,你眼睛见到,耳朵听到了,动不动心呢,如果还起心动念,不行。

我们学佛的同修在台湾这些年来,由于这个经济的发达大家都相当富裕了,一富裕学佛,怎么学佛呢,朝山,大陆上四大名山还不够,还要到印度去朝圣,要用这个经典,你去朝山朝圣哪是定想逐波飞,于自己真修说实在话没有好处,没有利益,你要是见到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不但要喝斥你,恐怕要拿棍子打你,你不在家里老实修行,到外面乱跑,古人参学,目的是为求学,那个地方有高僧大德,我们心里头有疑惑,不能解除去向他请教,请他指点迷津,人家参学是为这个,迷惑破除之后,修方法得到了,那他就关起门来真用功,真正用功心定了,是为这个,绝对不是去游山玩水,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在这过去善知识还有一个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标准呢,闭关的人住茅蓬的人,凡是闭关住茅蓬的决定是善知识,也就是他心定了,他真修了,有真功夫了,我们这个心不定,门路还没有找到,还没摸清楚去请教他,假如他也跟我们一样也没搞清楚,他就在那儿闭关住山,你到那里去请教他,他答不出来,你可以把他关房打开,出来跟我一道,咱们去参学去,所以古人说,赵州八十有行脚,这禅宗里头很有名的公案,赵州和尚八十二岁,都还在外面行脚参学,什么原因呢,门没有摸不到啊,修行的门路没找到,不知道自己如何用功,这才到处请教别人,求人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他不会出去,功夫得力功夫成就了,除非有人来请他下山弘法利生,没有请他,他就住山不下山,所以这个法是要来求的,求学,连世间法都如此,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要等待有人来启请,这个才下山弘法利生,从事于这个工作,没有人启请呢,那就一辈子住山,住山可能传授一二个人,有可能一生当中,一个学生都遇不到,这个都有,所以这些情形都必须要知道。

但是现在这个标准失掉了,现在也有住茅蓬的,也有闭关的,但是不是古时候的标准,你喜欢闭关就闭关,这个很容易了,没有标准的,纵尽千年寿,这是讲修行的时间长,法眼未曾开,这个法眼不开就是智慧不开,还是迷惑颠倒,可见得,修学的纲领不能真正把握住,修行确实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不能成就。
我们看底下一章,一百七十五面,这是十六观里面的第八观,从第一日观到前面宝座观,这个七观都是观西方世界的依报,也就我们讲的生活环境,依报,从这个地方起呢第八到第十三观,是观西方世界的正报,也就是我们观佛观菩萨,正报是以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作代表,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这一段就承前启后,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叫著阿难,叫著韦提希的名字,这个叫名字提醒他,这个提醒他下面就有很重要的开示了,这就是要观佛了,严格的说十六观中,是以观佛为中心,以佛为中心,次当想佛,所以者何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一句是阿弥陀佛梵音的名号,这个阿弥陀佛这个翻译是梵音的省略的称号,详细的称号是在此地,这个一段经文可以说是全经,整个观无量寿经,里面有三段极重要的开示,这是佛对我们的开示,这是第二段,第一段最重要的开示是三福,这个是第二段,第三段在上品上生,那一章,这个是观经的精华,观经最重要的,尤其这个地方,是跟我们说明的西方净土的理论,经文不长,可是说的很圆满,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身土不二,这个里头含著有很深的道理,佛门里头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一句里面就显示出,这个三无差别的现象,事理都在这其中,诸佛如来不仅仅是阿弥陀佛,不仅仅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佛以外的还有菩萨,还有缘觉,还有声闻,还有六道众生,生佛不二,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在诸佛如来,四个字包含之中,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看,这是诸佛如来,其实是痴,佛以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是法界身,身当作体讲,法界之本体,法界的本体是什么呢,就是这一些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不但有情,无情也包括了,华严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华严讲的圆满,讲的透彻,没有一法漏掉的,这他讲的圆满,这就是法界体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是法界之本体,诸佛如来,这个法界身是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呢,想想是第六意识,想其实这个想,八识都有分别的意识,八个识统统都有分别的意识,统统有执著的意识,八识里面,这个想的能力最强,最殊胜的是第六识,我们称它为意识,他能变,法界本来是一真,变成十法界了,变成六道了,千变万化,什么人主宰这个变化呢,什么力量使它变化呢,就是想,所以末后说,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知道这一个原理,这就好办,我想作佛,我就天天想佛就好了吗,想佛就成佛了,想菩萨就成菩萨,想什么就变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经里教我们想佛,不要想别的,为什么这个十法界心想生,不教我们想别的,偏偏教我们想佛呢,那你的愿望不是说希望离苦得乐,唯独佛是纯乐无苦。

菩萨呢,菩萨有九分乐还一分苦,辟支佛呢,有二分苦八分乐愈往下面去,地狱是纯苦没有乐,你想真的离苦得乐,那想佛是最殊胜了,唯独佛得究竟圆满,这是诸佛如来劝我们,事实真相统统明白了,想佛,换句话说,十法界有,有这个事实是自己作主宰,往那个法界去,任何人都干涉不了我,任何人也不能主宰我们,自己作主,那你又为什么不选择无上菩提呢,为什么不选择圆满的佛果呢,同样是想,为什么不选则这个,这个道理在此地,原理在这个地方,只要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就是我们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我决定往生,你要问你凭什么,我就凭这个,你要凭这个,你也得往生嘛,真的明白了,真懂得了,真正抓住了,那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这个保证不是专利的,人人有份哪,个个不无啊,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TOP

观无量寿经 第十八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五面,经文第四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我们看这段,这个十六观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段,这个是在十六观里面是第八观,这个经文一开端,已经将净宗修学的依据方法,都为我们圆满的说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个一段的意思很重要,不但是佛劝我们,要想佛,要常常想佛,过去智大者师曾经说过,智者大师有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叫妙宗钞,他注得很详细,比这个份量要多上很多,他老人家曾经说,他说我们要想佛的时候,也就是依照这个方法来观想,必须先要知道观想的性体,这个性体就是能观,能观的是本觉,换句话说,我们发心修观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这个始本相应,这是修学,不仅是这个净宗,观想念佛的修学,可以说是所有法门修学的秘诀,本觉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这个就是法界体。

前面这个经上讲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单单是指的阿弥佛陀,他这上用的是诸佛如来,也就是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证得究竟果位的,都是法界身,换句话说,他的智,这个智是身,华严经讲的智身,这个智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他为什么知道呢,因为他的智是遍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再小,像华严经常讲的一毛端,一毛端他也入,一微尘他也入,我们今天讲原子电子,那么小他还是入,因此他才是真真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当然也就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全知全能,全知全能呢,诸位一定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佛独有的,证到究竟果位的人他专利,那就错了,实实在在讲,是所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是如此,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问题出在那里呢,一个是觉,他这个作用得很圆满,一个我们虽然也入,我们自己本身也入,不入了怎么样,迷啊,人家入的是般若智慧,我们现在把般若智慧变成了无明,我们也入,入什么,入无明,是一样也不知道,所以说,无明烦恼跟般若智慧,是同一个体性,同一样东西,一个在觉,一个在迷,差别就在此地,觉了的诸佛如来,入一切迷惑众生心想中,迷惑众生这个无明,也入诸佛如来的心想中,这个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佛帮助众生,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众生,实在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一个缘上,美满也是缘,欠缺也是缘,成功也是缘,失败还是缘,都在一个缘上,佛不度无缘之人,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人才叫有缘呢,有缘就是真正肯听话,佛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能完全接受,这就叫有缘了,百分之百的接受,那就跟经上讲的立刻感应道交,像世尊给韦提希夫人,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佛陀,观音势至立刻就现身,诸位想想为什么原因呢,他的缘具足,这个缘当然这个世尊介绍是个很重要的因缘,他本身信念是感应的关键。

我们今天读释迦牟尼佛这本经,跟释迦牟尼佛当年介绍没有两样,可见得佛给我们介绍这个缘是相同的,那么他当时感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身了,我们今天没有能够见到佛菩萨在面前,这个道理是我们自己本身,信愿没有韦提希夫人,那么样的坚强,那样的圆满,原因在这个地方,原理没有两样,他这一句是把修学的原理说出来了,我们想菩萨必定就见菩萨,真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为这一个道理,这一个事实,佛下面就教导我们修学了,把这个修学的纲领给我说出来。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们想佛的相好,心里变现出这个相好,因此想佛的时候要细细的想,像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这个观想,尤其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观想的次第,不能够错乱的,这个次第从上往下想,或者从下往上都可以,从上往下想这个佛顶,眉毫白毫,绀目,往下面再想到佛的,这个莲华宝座,由下就从宝座观想,再想莲华,再想佛的这个身相,也是从下半部慢慢观想到上半部都可以,顺逆都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诸位要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世尊在华严圆觉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佛是不常说的,怕人家发生误会,这个本来成佛是从真心,从本性上讲的,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跟众生乃至于跟一切畜生,地狱饿鬼也是无二无别,现象作用上的差别完全是在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不同之外,确实没有两样,这是心是佛。

现在这个十法界呢,这是我们心想变现出来的,佛教我们是心作佛,怎么作呢,想,想佛就是作佛,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又一心想作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呢,这两句话把一切众生,为什么会作佛,为什么会成佛,在理论上圆满跟我们说出来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从这句推演出来,原来十法界真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作佛,这个成佛的,他是依这个修的,是心是菩萨,这是一般大乘人,我们常讲大乘根性,大乘根性,是心作菩萨,是心作声闻缘觉这小乘根性,有些人有,只一昧的想人天福报,是心作天,是心作人,这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一昧搞贪瞋痴呢,那就是心,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谁教他作呢,他自己乐意去作嘛,这有什么法子呢,不是有别人指使他才去作,而且他自己真的迷惑颠倒,他是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迷惑住了,不知道去作佛作菩萨,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在所有法界里面,真的是第一殊胜,教我们作佛,假如他教我们作菩萨,佛很对不起我们,菩萨不圆满,应当教我们作佛,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讲佛的究竟圆满智慧,这个很现实的,我们大家都讲求智慧,都想求究竟圆满的智慧,这究竟圆满智慧从那儿来呢,此地告诉我们,从心想佛则生,因为佛是究竟圆满的,菩萨不究竟也不圆满,如果你想六道里面福报,那你就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呀,正遍知,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遍是遍知,无所不知,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没有一样不知道才叫遍知,也就是其它宗教里面所谓的,全知全能,我们佛法里叫正遍知,海是比喻智慧广大,像大海一样,那么这是从心想生,这个想是观想,而不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里头不可能有智慧的,所以底下就教给我们,那要怎么个想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这个观经里面提出了,修行最高的指导纲领就是这四个字,佛在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地方是一心系念,弥陀经上是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个指示我们修学的方法,一心系念净土三经完全一致,这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要依这个方法来作,一心系念系念得什么,一心系念我们作得到,这个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们的确不容易作到,但是一心不乱,这一句不是梵文的本文,弥陀经梵文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诸位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奘师的是直译的,照著梵文的意思译的,也是一心系念,鸠摩罗什大师是义译的,他老人家翻个一心不乱,但是一心不乱有没有错呢,没错,也不能说他有错误,而是一心不乱,一般修行人是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的时候,才到一心不乱的,我们有的功夫是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注照,佛光一照,我们的业障就消除了,功力就提升了一倍,所以从一心系念,就能够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他也没有讲错,那是见到佛,功夫提升到那个境界,而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的人,当然有。但是不是多数人,那是少数人,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遇到佛光,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的就变到事一心不乱,证得事一心不乱就变到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功夫遇到佛光是一定向上提升的。

下面教给我们,谛观彼佛,这就是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观想那一尊佛呢,观想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个是佛的通号,多陀翻作如,阿伽度翻作来,我们称如来,他这个地完全用的梵音音译的,阿罗诃翻作应供,三藐三佛陀翻作正遍智,或者翻作正等觉都可以,正遍知跟正等觉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完全翻成中国意思呢,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那么我们知道,这是佛的十号里面的三个号代表,此地的指西方世界无量寿如来,指的是无量寿如来,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这个观想阿弥陀佛,从那里观起呢,先想他的相貌,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你想这个,想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是金色,所以我劝同修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熟,可以帮助你观想你不会想错,这个经一定要能够背诵,我们念这一声佛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浮在我们心想之中,要用经上的话都入到我们自己心想中,我们的心就不会打妄想了,有些人告诉我念阿弥陀佛不行,一面念佛,一面还是妄念很多,妄念伏不住,如果你对于西方世界,依报正报很熟悉的话,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提醒你,句句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入我们心想中了,你这个心想里头那里还会有妄想呢,不会有妄想了,这样功夫很容易得力。

下面经文是,因像像是正报,就见到依报的国土,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这是见到依报,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都现前了,现前之后这个心不能生欢喜心,欢喜心是情是执著是烦恼,让这个心更静下来更定下来,然后这个境界就愈来愈清楚愈来愈鲜明,这个一段我们看看,这个善导大师的开示,一百七十七面,我们从倒数第五行看起,从最后第三个字看起第二,从诸佛如来下,至心想中以来,这是解释这一段,正明诸佛大慈,应心即现,有斯胜益,故劝汝想之,这是善导大师,用这段经文特别劝勉我们,也就是特别提醒我们,利益非常殊胜,无比的殊胜,劝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底下这个问答很重要,问曰,韦提上请,韦提希夫人在前面请求的,唯指弥陀,他想求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是佛在这个地方答覆的呢,不是的,佛是教你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并没有指定阿弥陀佛,实际上意思是指定的,可是言语上没有指定出来,我们凡夫很执著,言语没有说明白我们就怀疑,所以特别有这么一个疑问,未审如来,这个如来释迦牟尼佛,今总举诸佛有何意也,佛为什么不单指阿弥陀佛,就教他观想阿弥陀佛就好了,为什么说要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诸佛的通号,为什么要这样说法。答曰,欲显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等齐无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意赴有缘时临法界,可见得佛这个言语含意很深,佛说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佛在内,不会说阿弥陀佛在外,如果指定阿弥陀佛呢,你会误会到只有阿弥陀佛,其他诸佛大概没有阿弥陀佛这么慈悲,你会想错了,所以这个用意就是告诉我们,一切诸佛三身同证,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证一切证,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果德同样的圆满,绝对不能说那一尊佛大,那一尊佛小,那一尊佛胜,那一尊佛劣,这个大小胜劣经上也有,那叫方便说,那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所以这个地方,等齐无二,等是平等,齐是整齐没有高下叫无二,根据前面经文上的理论,诸佛如来正遍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确实见到平等了,我们念一尊佛,无论念那一尊佛,念一尊菩萨,无论念那一尊菩萨一切都念到,绝对不是观音菩萨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欢喜,大势至菩萨在嫉妒在生气,没有这个道理,那是凡夫才有这种妄想,诸佛如来没有,如果是你念佛念菩萨是你觉,诸佛菩萨看到众生觉悟了,这个始觉现前,那怎么不欢喜,人人都欢喜,个个都欢喜,而我们凡夫不明白事实真相,个人执著门户之见,我修净土的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别的佛都不行,那个学教的一定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各人执著一端,互争胜负这都是妄想在作祟,全是属于妄想不是事实,不明法界的真相。
这个地方给我们解释法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那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入我们心想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我们很熟的,入不入我们心想中,佛入众生心想中,大菩萨们也入众生心想中,何况这些大菩萨们,要从他的本籍上来说早都成了佛了,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不但连这些菩萨们,声闻众之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目犍连舍利弗,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里面,示现的是阿罗汉的身份出现,其实呢,其实他是古佛再来,那焉有不入众生心想中吗,由此可知,华严上讲的对,一即一切,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那一尊呢,随便那一尊都是一样的,不能指定,一定念阿弥陀佛才是念一切诸佛,再告诉诸位,任何一尊佛都表一切诸佛,这个才圆满,所以他的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指定特别指定的那一个一,他是任一,这才真正平等,这个才真正有。

常之意,意赴有缘,时临法界,临是到达,时没有间断的,没有间断的,所以他才叫正□,间断怎么能叫□,没有间断的,像虚空一样那有间断,那么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亦赴有缘,赴就是感觉,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个赴有缘就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得度,所以佛菩萨,到底那个相是什么样子呢,佛菩萨没有相,他要有一个一定的相,就不能随众生变化,因为他没有一定的相,所以他就随著众生心想变现,你心里想什么样子,他就变现什么样子,变出来一定教你称心如意,你见到生欢喜心,换句话说,随著个人意念审美观念不同,他能够如众生之愿变现,这个变现是不是有心的呢,无心的,绝对没有心,有心的变现那就错了,就不能现得那么圆满,这样看起来,佛菩萨所现一切境界相,他是无意的,我们是有意的,变现出来的正适合于我意,确实是我心想生,不是他心想生,是我们心想生。

下面讲法界,法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宇宙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时空,任何一物都不能超越时空,时间是从纵的方面说,过去现在未来,空是讲的空间十方,时间是三世,三世十方就整个都包括了,下面说法界有三义,一者心□故解法界,法界是唯心所现,因此这个心是遍满法界,这个意思很不容易体会,心怎么会遍满法界呢?,法界太大太大了,我们的心多小,心都在身体里面,常常想的这是了,所以这个诸位要读读楞严,大概就能够明白一点,佛家讲的心,不是在我们身体里面的,实在讲也能做证明,我们六根的能力,就是心的能力,心能,六根实在讲是工具,离开了这个心的能力,他不起作用,我们能见,我们见得很远,假如我们心达不到你怎么会见到呢,能所,所都是心性的作用,我们耳朵会听,也能听的很远,现在我们是凡夫,我们许许多多的障碍,距离太远了我们听不到,但是现在藉科学的仪器,地球的那一边,甚至于太空当中,我们也能够听到了,我们心要不在那个地方,你怎么会听到,这是证实了我们的心确确实实是很大的呀,楞严经上那个比喻就更妙了,佛将心,将我们的心比作虚空,将我们现前这个虚空呢,比作一片云彩,心包太虚,就像虚空包含云彩一样,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能体会到,我们自己真心太大太大,真心是我们的本人,真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万事万法都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这个心是能变,法界是所变,心是能知能觉,变现出来的法界,是我们的所知所觉,心□法界,那法界怎么会不觉呢,怎么会不知呢,解就是明瞭理解,所以法界他明瞭,他能够理解,这是从能,从这个能来说能知,无量寿经上讲的没错,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西方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到,他们眼睛看得很清楚,我们在这里说悄悄话,第三个人听不到,他们听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得很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人家统统知道,你要问为什么呢,就这三句就给我们解释了,告诉诸位同修这叫本能,一点都不奇怪,他们有这个能力,我们也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迷失掉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是因为迷暂时不起作用。不迷了,这个能力就恢复了,这个作用又现前了,真心里头没有私心,那个私是迷惑真心不迷,我们自己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总而言之,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什么呢,迷惑颠倒,诸佛菩萨不怪你,为什么不怪你呢,正常现象,他作凡夫的时候也是如此吗,现在他破迷开悟了,所以他看看我们,想想他过去就是这样子,他怎么会见怪呢,不会见怪的,反而我们自己见怪了,这个错在我们这里,他那里没错,这个是讲他这个六根的能力。

第二呢,身□故解法界,假如身要不□,单单是心□,那就是我们常讲,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虽然知道你,但是我帮不上忙,必须心到身也到,那就有办法了,这个身□就是随类化身,观世音三十二应身,这个三十二是三十二种类,不是说三十二个身,三十二个身太少啦,那管什么用,每一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身,随类化身,那我们要再问到底随多少类呢,一个众生就是一类,真的是能够现无边身,无量无边身,这是他的能力如此,而且彼此决定没有妨碍,这叫真正得大自在,身也□,身为什么能□呢,身是心变现出来的,身是所变的,心是能变的,所以心□法界,身当然□法界。

三者,无障碍故解法界,假如单单讲到心□跟身□,佛是这样的,我们同我们那一个不是这样的都是佛□,我也□你也□,怎么大家都是□法界,可是第三个我们就没有了,第三个是他无障碍,我们有障碍,我们有障碍虽然心□身□,现在我们那个解,我们变成不解了,虽□而不解,不解变成无明了,所以愈有障碍,就是心□故不解法界了,身□也不解法界了,变成这么一个状态了,这使得我们真正认识迷悟的重要性,所以佛法的教学就是在破迷开悟,正由心到故身亦随到,身随于心,故言是法界身,也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稍稍明瞭一些了,明瞭诸佛菩萨随类应身,这个原理我们懂得了,确确实实他有能力随类现身,那么我们如何感得诸佛菩萨随类现身呢,从心想生,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用功的人,我不能不佩服他,为什么呢,他的功夫如果用的不精纯,他得不到感应,他能够得到很殊胜的感应,什么殊胜呢,魔来附身,妖魔鬼怪附身,许多得了这个症况的人,我在国内国外都遇到,碰过魔鬼缠身来问我,问我有什么方法,能够把这个邪魔赶走,所以我遇到的这些人来找我,第一句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点点头是的,天天在想,把这个妖魔鬼怪都想来了,从心想生嘛,他不想佛,他如果把这功夫用在想佛,佛菩萨现前了,所以我很佩服他,他们很用功,所以得神经分裂症,他要不用功他不会得这个病,魔一来附身再想把它赶走,不是那么容易事情为什么呢,他被魔控制了,我们教他念佛,念几声他就转了念头想别的去了,就是他的精神已经不能集中,自己已经作不了主宰,已经被这个外面无形的东西所控制,这非常可怜没法子救,这个事实道理我懂得,我救不了他,你说救的方法有没有,有,但是他用不上,他已经自己不能作主了,家里人帮他作功德,那个力量很有限,有些家人非常关心,替他念经念咒,印经、布施、放生,作种种功德给他回向都没有效,所以效果很微弱,别人去帮助他,那必须要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光目女,那一种修学的方法,行、决定能救,再凶的魔也会离开,但是家里人没有发那么大的心,光目女发的真心那不是假心,不是虚情假意,是真心,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这个大心一发,魔会离开,他就不敢缠绕了,所以你看光目女,婆罗门女,亲人堕在地狱里面,他一发心,能够从地狱脱离生到忉利天,何况几个小魔附身,那算得了什么,但是家人谁肯给他发这么大的心,这个难太难太难了,所以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确实这话说的没错,魔来附身,有没有办法求佛让他离开,有,问题就怕你自己作不到,佛是真有方法教给你。因此我们也就明瞭了,我们果然念念想佛,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必定得生净土,就像经上所说的消灾灭罪,往生不退成佛,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统统得到。

再看底下,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这是对佛说的,就佛而言,他的法界,就是他教化度脱的对象,他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差等,诸佛菩萨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以清净心,平等心,对法界一切有缘众生,法界就我们这个身份来说,法界是我们修行证果的环境,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修学的增上缘,只要你会用,你会用,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你成就道业,你不会用,那就样样都成障碍了,诸佛菩萨都变成帐碍,这不会用的确实如此,有一些执著的,譬如说我们拜阿弥陀佛的,我们药师佛不拜,看到别的佛菩萨都讨厌,就变成障碍了,佛菩萨都变成障碍了,这样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呢,能往生,生的品位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分别执著,你如果说拜阿弥陀佛,对其他一切诸佛菩萨跟阿弥陀佛同样恭敬,虽然同样恭敬,我专拜阿弥陀佛,那你往生的品位就高了,为什么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同样恭敬,要专拜一尊呢,一门深入,这是我修学容易成就,是方便法门,于其他诸佛菩萨,甚至其他一切经典法门,决定没有高下之分,如果不依方便,我们就无门可入,一部经一尊佛,一法门叫方便法,我们从这个法门进去,这个就对了,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佛能够随类化身。

底下讲,言入众生心想中,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心想中现,但诸行者,这个诸行者就是这个诸位修行的人,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若想念中,在你想念中的时候,佛现前了,就像我们这个经前面讲的,阿弥陀佛也说,这是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韦提希夫人也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立刻现前了,这是心想中,若梦若定中见者,都是这个意思,或者是有人在定中见到,或者有人在梦中见佛,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感应,那么感应最殊胜的,不是梦中也不是定中,在想念之中现前,这个是最殊胜的,但是在这里又必须要跟诸位说明白,这个偶尔见是正确的,如果常常见问题就大了,那就有问题了,这个常常见不是正常的,偶尔见,大概在什么时候见呢,这个见佛的时候有三种因缘,这是正确的,第一种是帮助你建立信心,所以往往我们在初学佛的人,有很多瑞相,增长我们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有瑞相,见到光闻到异香,现在好久都没有了,是不是功夫退失了,不见得,这个不要去想这些,不要去计较,这个是属于正常现象,另外一种一个时候,是我们这个定初成的时候,像此地讲,初得三昧的时候会见到,这个时候见到就能够证明,自己是不是成就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见到佛了,见如不见,见了之后决定不动心,这个时候会现前,我们再问一问,这个佛像为什么不常常现给你看呢,常常现给你看你会发狂,佛不但是没帮助你,反而害了你,你会高兴得不得了发狂,自以为了不起,贡高我慢就瞧不起别人,我天天见佛,你们功夫差远了那就坏了,那就完全退堕了,所以不能常常接触,这是偶尔给你作个证明,第三个时候呢,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大概就这三种机缘,这都是正常的,你所见的是好境界,决定不是魔,这个常常见到,一个星期见几次,决定是魔王变现的,魔来冒充的,来扰乱你的,不是好事情,所有一切法门瑞相感应有,但不是很密集,不是时时有,这个一定要知道。

这个底下一段,我们从一百七十九面,第一行看起,第一行最后一句,这个修学的方法,这上写得很清楚,大家自己要多看几遍,我们经本子印得很多,没有的,可以向柜台请本带回家去,因为注解里面很多,我都把它省略掉了,不是很重要的部分都省略了,说作此想时,佛像端严,相好具足,了然而现,乃由心缘一一相故,即一一相现,心若不缘,众相不可见,这就前面讲的观想方法,我说过了,从佛的身相,顶相慢慢想到下面,想到华座,按著这个顺序次第的想,或者呢,先从华座往上面一直想到佛顶都可以,都要按次第不能够错乱,这是佛相端严相好,相是属于果报,果必有因,佛在大经里面常说,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成佛之后,还要以一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诸位要知道,成佛是慧,相好是福报,纵然有圆满的智慧,如果没有福度不了众生,所以这个世出世间福报真的很重要,有很多人疏忽了,把这个福德看轻了,那是错误的,纵然修成了,智慧修成了,佛门里面常说有慧无福,罗汉托空钵,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生活方式是托钵,他没有福报,没有福报,没有人供养他,天天饿肚子 ,他真有智慧,跟众生没有缘,没有福报就是没有缘份,大家不供养他,这是修行偏在一边,这是错误的,还有偏在福报,专修福报不修智慧,佛又说了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福报太大没有智慧,来生到畜生道去投胎变成大象,古时候,这个大象帝王骑的大象,那一身的珠宝挂在身上,畜生,大象挂璎珞,它很有福报没有智慧,所以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你想想看这个字,福慧双修,福还摆在第一,没有说慧福双修,福慧双修,这才知道这个修福重要,佛在此地教我们修福,这个方法妙极了,不需要百劫去修相好,怎么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想佛的相好,自己的相好就变成佛相,所以大家这个人,中国人跟外国人都一样,那一个不爱美呢,那个人不爱自己很漂亮呢,很美满呢,可是自己面貌偏偏有缺陷,尤其到老的时候,一年比一年衰老,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心想生,心里面想的是恶念,那相怎么会变好呢,你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很圆满的福德修成的,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单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面貌就变成佛一样,这个方法好,简单,费的时间少,快速确实有效,因为在理论上讲得通,我们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他的相好光明,慢慢的自己这个相会变,你看看这个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你这个心里头天天有佛的相,有菩萨的相,他自自然然不知不觉他就变成菩萨,变成一个佛相,这是我们在这经上得到的呀,眼前就得到好处,就能改造我们的命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想佛的存心,佛的大愿大行,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常常效法诸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宏愿,我们的心像佛心,我们的愿像佛的愿,我们的行为像佛的行为,我们这个面貌,天天也想佛的面貌,在我想呢,二、三年你就变样子了,真的就变了,你这一变就度化很多人,你的家里人,现在有很多同修告诉我,我学佛家里人都不学佛,家里人为什么不学佛,你学佛没成绩嘛,你说学佛好,好在那里,拿不出好东西出来,果然学了三年,这个面貌长得跟佛菩萨一样,你家里人一定个个学佛,这学佛真有效,面貌愈来愈美满,我们讲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年轻,你不要他学他也拼命的学,自然就学了,这个是接引众生,度化众生最好的方法,你学佛要拿出成绩出来,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