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零七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零七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一百零七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四十二节:

【诳诸无识。谤诸同学。】

《汇编》里面将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也举了不少的例子,说明这里面的业因果报。又引了一节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怎样与朋友相处,这一段经文不多,实实在在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而且要落实。「佛言,人处朋友,彼此皆有五事」。儒家的教育重视伦常,中国人讲五伦: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所以朋友在五伦之中,跟我们本身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何能够尽朋友的道义,佛给我们说了五桩事情。第一是「彼此若作恶业,当递相劝止」,所以朋友有互相规过的义务。如果看到朋友做错事情,不说这就不够朋友了,这不是朋友了。但是规劝有礼,所以一定要守礼,懂得礼节。规过绝不当第三者之面,私下劝勉,这是朋友。父母的教诲,可以当兄弟姊妹众人一起教诲,这是勉励自己的子弟;而有外人,父母也不会说,总是要顾及儿女的情面。老师教学生,同学,在同学当中可以说,为什么?我们是同学,老师不是教我一个人,是教所有的学生。但是朋友不可以,朋友只能够私下规劝。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递相劝止」,相互的,我自己有了过失,我的朋友会帮助我,劝勉我,提醒我;我也要帮助我的朋友。

特别是在佛法里头,佛法真正明了因果通三世,所以规劝比什么都重要。造一念恶,好象眼前觉得无所谓,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人对这些事理不明白,我们自己要清楚、要明了。恶习气很重,《论语》上讲,《论语》是孔夫子说,「朋友数,斯疏矣」,所以在现代比什么都困难。劝过不能超过三次,三次以上那就变成恶人了,疏远;不但疏远,还结了冤仇。由此可知,世间最难的事情是人情,所谓「做事难,做人更难」。真正通情达理,在儒家称为君子,真正叫通达人情道理。通情达理到究竟,这是圣人,在我们佛法称佛菩萨。

我们今天一身的罪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善,佛菩萨为什么不来规劝我们?为什么不来教导我们?我们自己想一想,佛菩萨来教导我们,我们能接受吗?不能接受,三遍以上就厌烦了,也把佛菩萨看作冤家。所以佛菩萨慈悲不来,不来是慈悲,跟你保持好关系,不要好朋友变成冤家,跟你疏远。等到你真的觉悟,真的想回头,六道里吃尽了苦头,有一念觉悟,一念回头,好朋友就又来了。诸佛菩萨这种作法,非常值得我们做参考。不听忠告,不听善言,暂时离开,一定要等他想回头再接近,这是感应道交的大道理。这是规过,佛把这个列在第一条。


第二条是「彼此若有难疾,当看顾调治」。我们遭遇到困难,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这时朋友有义务,应当要帮助。其次有疾病,疾病,作朋友一定要照顾;也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寻求良医,帮助他调理。可是现代的社会,确确实实是太难太难了,古人讲的「天下大乱」。究竟乱在哪里?我们一般人讲社会没有秩序,社会治安不好,人与人没有善意往来,充满了欺诈。深入一层我们没有观察到,深入一层的观察,伦常道德破坏了。父子不亲,朋友不信,夫妻无义,这还得了吗?这是真正之乱。稍稍不如意,马上就翻脸,这是乱世!太平盛世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形。

我们想想,治乱的根源在哪里?在教育。现在大家不讲古圣先贤的教育了,不但是遗弃,还要极力把它消灭,这是反常!《左传》里有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弃常是放弃伦常;放弃伦常,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佛家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又有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具足十法界,这话说得好。天台大师在《法华经》里面发明的「百界千如」,就从这个意思发挥的。人要能接受圣贤教育,人中的天人,人中的佛菩萨;人如果舍弃圣贤的教育,人间的饿鬼,人间的畜生,人间地狱,人间的妖魔鬼怪,关键都在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弃所有的行业,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一切诸佛如来都作斯示现,我们才晓得,这个事情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业,佛所做的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业。别人不能做的,别人做不到的,别人做不好的,他来做,我们要能体会得到。我们今天发心学佛,做佛的弟子,续佛慧命,在这个时代担当起如来家业,如来的家业就是教学,如何帮助众生真正觉悟,这是如来家的事。

朋友有困难,朋友有疾病,就跟自己有难、自己有病一样,全心全力去照顾,要有善巧方便,要有智慧。这里头所用的方法很多、例子很多。《了凡四训》也讲到,如果朋友恶习气太严重,用恶的手段来对待他,希望他多受一点苦难,多受一点折磨,最后他成就了,这也是对待朋友之道。等到他觉悟之后,才感激「这个朋友不是恶意,成就我」。恶习气有时候实在难改,养成习惯了,所以教学一定是在童年。中年以上没有办法教,也没有办法劝,为什么?已经养成习惯。说了,他自己想不想改?想改,想改也改不掉,没有能力克服自己的习气,这是凡夫。闻过能改,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克服自己的习气,这个人不是凡人。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有大成就的人,多半是这种人,克己复礼,圣贤君子,在佛法里是佛菩萨。

第三是「彼此有家怀语,不得为外人说」,这是家里面有些不好听的话,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朋友有一些恶行,只可以规劝,不可以对外人说。我们看看佛所讲的这几条,现代这个社会,朋友之间几乎完全都违背了。「四者,当各相敬叹,不断往来,不得记怨」。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常常往来,记恩不记怨。尤其是新交的朋友,佛法里面常说「只论现行,不论以往」,他以往做坏事、恶行,他今天回头了,觉悟了。中国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年轻时不懂事,造作许许多多恶业,只要他能够接受圣贤的教诲,喜欢听经,能够信解,能够奉行,他就是好人。善导大师讲得好,「遇缘不同」,过去没有遇到善知识,遇到些恶知识。人决定大多数都是不定性,不定性的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哪一类的朋友往来,他就学他、学样子,回头就好。哪个人没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是圣贤人再来的,决定有过失,回头就好。

祖师大德往往都做这些示现。我们净宗的祖师,诸位最佩服的蕅益大师、印光大师,年轻的时候都谤法,这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都是佛菩萨再来,给我们做示现。年轻的时候读儒书,排斥佛法,到以后接触、听到了才后悔,忏悔,改过自新,而成为佛家一代祖师。看看他二十岁前后,我们现在眼睛看那是魔,反对人学佛的。为什么会反对?这是他示现。今天社会上多少人反对佛法,为什么反对?没有接触过,不知道佛法是回什么事情,只是听别人说,人云亦云。人家说它是迷信,我们跟着说迷信;人家说它是消极,我们以为它真的是消极,没有接触过。
纵然接触到了,我们知道佛家的经典,最晚也是南宋时候集结的,虽然翻经的一些法师,已经用最浅显的文字来翻,是那个时候最浅显的文字,我们今天读这些经文,依旧还有困难。何况佛在大经上明白告诉我们,「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要想理解佛法,一定要遇善知识,有人给你讲解,帮助你学佛,帮助你读经,你才会懂得。我们现在学佛明白了,我们有义务帮助我们的朋友,把佛法介绍给他,以善巧方便消除他的疑惑。世出世间圣贤都教给我们,我们只记人家的恩德,绝不记怨恨。我们知道恩德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怨恨都是种种误会,不是真的,何必把它放在心上。

第五,这是讲共财,「彼此贫富不等,当用扶济,不得互相诽谤」。人在世间,由于过去生中修的因不一样,所以决定不是平等的。有财富的,要懂得帮助朋友,常常周济他、扶持他,决定不能毁谤,不可以轻慢。这是教给我们与朋友往来之道;与这个相反,就是『诳诸无识,谤诸同学』。朋友,在儒家讲「同学皆朋,同志皆友」,所以「友」比「朋」要亲得多。友是同志,志趣相同;同是同学,同学不一定志趣相同。在五伦之内,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够欺诳;欺诳不可以,毁谤更不可以。我们学佛就要从这些地方落实,从这些地方学起。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