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譬如说,天上出现的虹,七彩色看着似乎是有,实在是没有。这是什么道理?看着是有,相假;实在没有,性空。为什么相假性空?

下面他讲:「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虚妄的,怎么会有净、有不净呢?譬如你照镜子,镜子有人,似有而实无。譬如照镜子里脸上有灰,你擦镜子擦不掉,他是假相嘛!

这色声香味触法「犹如幻化人」,本身如幻如化的。「亦如镜中像」,如镜子里头照的像一样。什么原因呢?色声香味触法皆无自性,所以性空。现的相,现的色声香味触法相皆是因缘生,都是假的。

我们现在分析分析这六种。色,要见有色,见有色这个色要有根、识和色和合才能见。既然需要根、识和合,色本身没有见的自性。色无自性,不是实在的。大家把脑筋活动起来,你无量劫来迷于生死,就是执着,今后要觉悟。声也是一样,声可以听到,可是它需要和耳根、耳识和合才能听到,没有自性。

现在我问大家,香尘怎么没有自性?需要和鼻根、鼻识和合,因缘所生法。味尘怎么没有自性呢?你想一想,它需要和舌根、舌识和合。这杯水很甜,你不喝知不知道?它没有,非要舌根、舌识和合才有,才知道。触尘也是一样,要身根、身识和合,没有自性。我不碰你,你没有感觉,一定是我碰你才有触的感觉。法尘也是一样,要和意根、意识和合。

谈到这个法尘,大家要知道,在三世里头,法尘只管过去、未来,不管现在,那叫法。他管过去、未来,不管现在,不是没有现在。也有,你要依理推寻。怎么体会那个法呢?譬如五根对现在,不对过去、未来,眼只能见现在,它不见过去,不见未来。耳朵也是管现在,听现在的声音,不听过去、未来。鼻根的闻香也是一样,现在有香味才可闻到,过去香味闻不到,未来香味也闻不到。舌根也是一样,现在吃饭可以饱,过去不饱现在,未来不饱现在。身根也是一样,我现在碰你,你现在知道。过去你感觉不到,未来的感觉不到。

意根不同,它不对现在,对过去、未来。它对现在就麻烦了,瞎子看不见,要是他意根对现在的话,应该还看见,他有意嘛!瞎子应该还看到,他有意根可以看到。他不对现在嘛!聋子有意根,不对现在。这是六根有一点点小差别。可是意根还有一点点现在的,譬如这个人半路瞎了,他还知道这个事情,这个东西什么样子的,他能记起来。如果一个人生聋、生瞎,难以教育,他意根里没有这个印象,你告诉他什么样子,那很困难。这是依理推寻。你们都听懂听不懂啊?

现在我们再看他的偈,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都是空的,性空。大家不要偏执于空,他是性空,相不空,它有这个相。可是不空的这个相,假的,因缘和合而现的。法非和合不和合。法非和合,说它性空边;非不和合,说它相假边。你如果执着定空、定有,那叫定法,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性空、相假,这六种当中怎么会有净不净呢?没有净,没有不净,怎么会有颠倒呢?

净和不净,你会一会,它性是空的,有净有不净没有?再会一会,净和不净,相是假的,有没有?你如果这么会,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定法。所以这六种当中啊!犹如幻化人,也如镜中像。看电影,萤幕上有人,那是假的。电影一散,空的,没有自性。如果电影的人有自性的话,就不得了了。所以说,他讲炎、梦、干闼婆城、幻化、镜中像,都是从相假边说。相假边还归性空。

如果你看到相是假的,会到性是空的,叫见性。如果你会到一切事相都性空,见性以后,接近佛道了,接近了生死。如果你还执着一切事相是真的,那叫生死流。大家都往这儿用功,这是很难的事情,非有大根机、大智慧才行。

大家知道性空,知道相假,可是千万不要偏。性空就是相假,相假就是性空,一偏就不对了。如果偏于性空,落断边;偏于相假,落常边。

我们看下面一偈:

「不因于净相  则无有不净

因净有不净  是故无不净」

这净和不净对待假立,因为对待净才有不净。譬如说你衣服脏了,它对待那干净立的,没有干净,没有清净,就没有不净。既然对待假立,立的相假。既然对待立,它对待空。对净立不净,不净是空的;对不净立净,净也是空的。你想一想!所以他说:「不因于净相,则无有不净。因净有不净,是故无不净。」既然因净才有不净,那个不净没有自性啊!因净而立嘛!不净是因净而立的,没有自性。既然不净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是没有不净啊!

这一偈懂了以后,以下就好懂了。下面一偈:

「不因于不净  则亦无有净

因不净有净  是故无有净」

「不因于不净,则亦无有净。」因不净才有净的观念,既然「因不净有净」,那这个净没有自性啊!「是故无有净」。

他这个原则还是从无自性讲起。无自性是什么呢?无有定法。无有定法就无自性了,空就无自性了。这个道理怎么会入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自然会得到。如果取相,就相隔千万亿里了。

所以他这两首偈同时而说。「不因于净相,则无有不净。因净有不净,是故无不净。」不净没有自性。「不因于不净,则亦无有净。因不净有净,是故无有净。」

会入这个道理有一个要点,你从一切法无自性着手。有人说,一切法无自性是中道,差一点点。真正会到中道,没这个次第。

下面他讲,烦恼从这儿生,这个都是性空、相假的。所以他说:

「若无有净者  何由而有贪

若无有不净  何由而有恚」

「若无有净者,何由而有贪?」贪,贪于净啊!「若无有不净,何由而有恚?」瞋恚,是瞋恚那个不净啊!既然没有净,怎么会有贪?瞋恚是瞋恚于不净啊!既然没有不净,怎么有瞋恚?他这一层一层地说。

还有一点点时间,我们再讲一偈。

外人又辩论了。他说,经上佛说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于常执着无常,颠倒;于常知道是常,不颠倒。于乐执着为苦,颠倒;于乐知道是乐,不颠倒。于我执着无我,颠倒;于我知道是我,不颠倒。于净执着不净,颠倒;于净知道是净,不颠倒。反过来也是一样,于无常执着于常,颠倒;于无常知道无常,不颠倒。其余的乐我净也是一样。这不明明说有颠倒,有不颠倒嘛!你怎么说一切法空呢?

龙树菩萨说:

「于无常着常  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有常  何处有常倒」

「于无常着常,是则名颠倒。」可是:「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外人落于有法,他执着有颠倒,有不颠倒。可是空性当中没有常,既然没有常,怎么有常的颠倒呢?

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我考一考大家,大家说有颠倒没有?惠谦讲!你说有没有颠倒?

〈谦师:约法来讲,没有颠倒;约众生的情见,有颠倒。〉

无性随缘,有颠倒不颠倒;随缘无性,没有颠倒不颠倒。无性随缘,他从相假边破,叫纵破;随缘无性,他从性空方面破,叫夺破。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可以休息了!

你们记住!有一句话,无性随缘有,随缘无性空。记住这句话,这叫出没两边。对方说空,你说无性随缘有嘛!对方说有,你说随缘无性空嘛!这就是出没两边。

现在下课!

「若于无常中  着无常非倒

空中无无常  何有非颠倒」

︿观颠倒品﹀。「若于无常中,着无常非倒。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上面那一偈讲的是:「于无常着常,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这两偈都是讲实相。实相无相就是一法不立,一法不立是从性空边讲,就是真空。

若于无常中着无常就非倒,不颠倒。可是性空之中没有无常,既然没有无常,那有非颠倒呢?实相里头没有常,没有无常。要是无常你着于无常,它就不是颠倒。可是也没有不颠倒,空中本来无一物嘛!

他这两偈说的一法不立,性空中一法不立。既然一法不立,没有常、没有无常,没有颠倒、没有不颠倒。

后面他讲一法不舍。随染缘就有颠倒,就有不颠倒,那是相假。

三论宗所说的性空,就是实相无相;三论宗所说的相假,就是实相无不相。实相无相,一法不立;实相无不相,一法不舍。一法不立,般若经说性空,真空;一法不舍,般若经所说就是妙有。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怎么会呢?不可住着于定法。你如果着于有法,实相一法不立;你如果着于空法,实相一法不舍。没有决定。没有决定的法怎么会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要是归到念佛法门,怎么能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么修就会到了。

所以他说:「若于无常中,着无常非倒。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大家着眼点,他错在一个「着」字上,住着。你如果无所住而生其心,就不犯这个过错了。

这一偈,大家都懂了吧?再看下面。

「可着著者着  及所用着法

是皆寂灭相  云何而有着」

可着是法,总说是法,如果分别说是六尘。再明白一点儿讲,可着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可着。我们想通这一点就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著者是人,人是能着,可着、著者,明白一点讲,人法一对。「可着著者着」,着是什么呢?造作的业。「及所用着法」,所用着法是什么?所用的事相。

我举例子说吧!可着,钞票,色尘嘛!著者,是人。这个「人」就是我,我们说可着、著者,人法一对,也可说是我法一对。那个「着」是造的业。造的业是什么?我看到钞票想偷,实行偷法就是着了。「及所用着法」,所用着法是什么?我想偷人的钞票,假装好人混在里面去,借机会去偷,就是所用的着法了。这个都是名相分析,大家懂不懂?

可是:「可着著者着,及所用着法,是皆寂灭相。」寂灭相是实相。实相无相,本来寂灭;实相无不相,虽然现无不相,都是假相,还是本来寂灭。所以实相称为寂灭相。既然性空、相假是实相,「云何而有着?」怎么有着呢?这个着,他是略说;这个着,具体应该说就是「可着著者着,及所用诸法」。略说叫「着」。

大家知道,寂灭相本来寂灭,怎么会呢?它是实相,实相无不相,寂灭,它是假嘛!实相无相,还是寂灭。你怎么会呢?心无所住,就会到它了。你怎么不犯错误呢?我问大家,有谁知道?〈答:心无所住就不会犯了!〉欸!对了,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就没有过错了。

下面一偈:

「若无有着法  言邪是颠倒

言正不颠倒  谁有如是事」

「若无有着法」,这个他是略说,简略地说是「无有着法」,具体说「无有着法,无有着,无有著者,无有可着」。应该这么说,他简略了,仅仅说一个着法。

「若无有着法,言邪是颠倒。」邪见所以是颠倒。「言正不颠倒」,正见是不颠倒。「谁有如是事?」没有能着之人,没有可着之法,那有这种事?禅宗有一句话,到了这个地步叫一丝不挂,一尘不染,那才对。你要是有邪,有一物,你心中有一物,有一个邪;你有正,还是有一物。

如果心中无一物的话,无邪无正。这是对法认识到一半。

我说一句话,大家思考思考,回答回答这个问题。他这个偈的意思,无邪无正。我和他相反,我说有邪有正。

不过,我先告诉大家,我没讲错,绝对对!有谁知道?〈答:无一物说无邪无正,无一物也无,所以有邪有正。〉欸!随缘无性无邪无正,你那么会叫见性,它性空嘛!我说的有邪有正,是无性随缘。

他从性空方面讲,我从妙有方面讲,没有错。因为性空就是妙有,真空就是妙有嘛!妙有就是真空嘛!实相无相就是实相无不相嘛!实相无不相就是实相无相。要不然的话,你错误在一点上了,心有所住,糟糕了!心无所住,不住有相,实相无相嘛!也不住无相,实相无不相嘛!还是一个东西,五个手指头就是拳,拳就是五个手指头。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所以:「若无有着法,言邪是颠倒,言正不颠倒,谁有如是事?」还是心有所住,所以说不对。

〈问:师父!可着跟所着法有什么不同?〉

师:可着就是所着,可着就是所,著者就是能,能所一对嘛!

〈问:那下一对怎么说,所是动词,所着法是名词。〉

师:这个不分动名词,八大词用不上。

〈问:下面那两个跟上面那两个有什么不同?〉

「可着」是法,「著者」是人,人法皆空,你懂不懂?下面那个「着」是造的业。大家脑筋要清楚,「所用着法」是所用的事相。譬如钞票是可着,我想偷,我是著者,开始偷叫着。

八大词用不上,告诉你了嘛!一切名相皆是假嘛!你世间法着太深!心无所住,我告诉你了嘛!

你们脑筋不清楚,我告诉你们一个办法││拜佛、念佛。拜佛、念佛、持戒,慢慢地有五个法要远离,忧、苦、喜、乐、舍。忧苦喜乐舍根本是在我,我念太重,永远迷惑。修定远离忧苦喜乐舍,逐渐清楚了,脑筋就细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

「有倒不生倒  无倒不生倒

倒者不生倒  不倒亦不生

若于颠倒时  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  谁生于颠倒」

你脑筋要清净,要不然愈听愈糊涂。「有倒不生倒,无倒不生倒。」大家首先要分清,他从法方面说。法要是颠倒了,不再生倒,已经颠倒了嘛!「无倒」,他根本不倒,怎么有倒呢?这是法方面说。

「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谁看出来这是从那方面说?〈答:从人方面。〉欸!这还是人法一对嘛!这个人是倒者,他已经颠倒了,怎么还生倒呢?「不倒亦不生」,这个人不颠倒,怎么生颠倒?

这一偈你仔细想,想清了,我们再讲下面的。

我再讲一遍。这个法,「有倒不生倒」,已经颠倒了,不能再生倒了。「无倒不生倒」,根本不颠倒,怎么说有倒呢?这讲法。「倒者不生倒」,人已经颠倒了,不再生颠倒。「不倒亦不生」,他根本不颠倒嘛!怎么说颠倒法、颠倒人?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颠倒时怎么讲呢?一半有倒,一半不颠倒,叫颠倒时。既然颠倒不生倒,倒者不生倒,不倒也不倒,所以,一半一半还是不生倒。

我举了很多次例子,好比说你没有钱,我没有钱,我们两个加起来,还是没有钱啊!有谁不懂?所以就和他讲「汝可自观察」,你观察观察!「谁生于颠倒?」

〈问:颠倒时亦不生颠倒是什么意思?〉

师:已经颠倒了,怎么再生呢?

〈问:怎么说一半呢?〉

师:颠倒一半,不颠倒一半,叫颠倒时。

〈问:那是一半醒,一半颠倒?〉

那不对啊!一半颠倒,不再生倒了;要是不颠倒,根本没有颠倒,那有颠倒?你善自思惟!

所以说:「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他的着眼点、重点,你往那儿看呢?看到那个「生」的地方。佛说无生法吧!既然佛说无生法,生颠倒是生,生不颠倒还是生,无生法没有生颠倒,没有生不颠倒。

所以,大家持戒到了程度的时候,慢慢一定进入忧苦喜乐舍逐渐轻,脑筋就清楚了。你们还一心的起我见,当然迷惑了。

我们再讲一偈就下课了。

外人的意思是说,你说的无生法,那么这个无生是有啊!有个不生啊!颠倒不生,不颠倒也不生。实相无相,不生;实相无不相,还是不生。这个不生是有吧!这是外人的意见,他的辩论。

龙树菩萨回答说:

「诸颠倒不生  云何有此义

无有颠倒故  何有颠倒者」

「诸颠倒不生,云何有此义?」这个大家一看就知道,他重述外人的意见。「无有颠倒故,何有颠倒者?」那不对啊!我们讲过嘛!心无所住嘛!无生法嘛!颠倒不生,不颠倒也不生,你的心要不住于不颠倒,也不住于颠倒,心无所住。

外人有所住,他说不生法是有。我分析分析看对不对。如果说没有那个颠倒啊!就没颠倒者,颠倒者是人。没有颠倒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迷惑众生。没有迷惑众生,都是佛,那何必佛度众生呢?没有颠倒者,何必佛度众生?你在娑婆颠倒,念佛求生西方,生到西方不颠倒。要是没有颠倒众生,谁生西方?

龙树菩萨思想非常细腻。要是按照一般粗心大意的就会不到,要心细。

这一偈大家懂了吧!换句话说,你说有颠倒不对,没有颠倒也不对,心有所住嘛!实相无相,就没有颠倒、没有不颠倒。实相无不相,就有颠倒、有不颠倒。有颠倒、有不颠倒叫俗谛,没有颠倒、没有不颠倒叫真谛。一切法门多从俗谛边说,譬如我们修净土就是俗谛方面说。

大家有问题的可以问!

所以,你不懂,没有开智慧。要想开智慧,首先要持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嘛!持戒到了程度的时候,它生定了。生定以后,慢慢逐渐逐渐发现自己忧慢慢减少。有喜了,再修行,喜也慢慢减少。知苦了,再修行,苦也慢慢减少。唯有乐了,三禅了。以后一切舍念干净,到四禅。你修,不下苦功夫,难得这个成果。

现在我们时间到了,下课!

「若常我乐净  而是实有者

是常我乐净  则非是颠倒

若常我乐净  而实无有者

无常苦不净  是则亦应无」

这段文以后大家要特别注意,你要是不注意,就把他的论文解错了。

他这是根据上文来的,我们先看上文。因为外人说常乐我净产生八颠倒:于常执无常,于无常执常;于乐执苦,于苦执乐;于我执无我,于无我执我;于净执不净,于不净执净。常乐我净,这么合起来产生八种颠倒。龙树菩萨他曾经破他,他说:「有倒不生倒,无倒不生倒。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从上面解下来,我们才能了解他文字的意思。

如果常我乐净实有的,那常我乐净就不生颠倒。如果常我乐净而实无有,没有常我乐净,那么,不对常,没有无常;不对我,没有无我;不对乐,没有苦;不对净,没有不净。所以无常、苦、无我、不净这四种,也应该没有。无常苦没有是什么?没有颠倒。他这证明他上面说的,颠倒不生,没有颠倒。换句话说,于诸法空性当中,没有常我乐净,没有无常无我苦不净,颠倒这个东西啊!没有生,没有不生。

大家仔细思惟,有没有不懂这意思的?那我们就看下面的。下面这一颂很容易搞错了。

「如是颠倒灭  无明则亦灭

以无明灭故  诸行等亦灭」

这一颂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搞错了。诸法空性当中没有生没有灭,他这一颂是纵破,你假使直接解就错了。

他的意思是说,你说颠倒灭,不对!颠倒没有灭,因为空性当中无生无灭嘛!他上面好象也说过了,颠倒法、颠倒人,没有颠倒法就没有颠倒人,没有颠倒人,何必佛度众生?如果你看的,颠倒如果灭的话,无明也灭,那很对!那正错了。

不相信我们分析分析!「如是颠倒灭,无明则亦灭。」如果颠倒灭的话,无明则也灭,可是《心经》说得明白「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换个方式讲,就是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灭。如果无明灭的话,「以无明灭故,诸行等亦灭。」无明灭了,行灭,识灭,名色灭,六入灭,触灭,受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死灭。这是不对的。你不要搞糊涂了。《心经》不是讲过了吗?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嘛!

这个地方大家容易糊涂了。你假使差一点点,就把《中论》的意思会错。如果无明灭了,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灭。

大家知道,经上说过,知十二因缘就知法,知法即见佛。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一直到老死,这是生灭十二因缘。无明灭则行灭,行灭识灭,一直到老死灭,叫还灭十二因缘。生即无生,无生即生;灭即无灭,无灭即灭││这是二谛。

生灭十二因缘是什么谛,谁知道?世俗谛。还灭十二因缘是什么谛?第一义谛。你不能说它是定生,生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既然无自性,就是生而无生,无生而生。灭不能说定灭,灭是因缘灭,因缘灭无自性,灭而无灭,无灭而灭。

我不是和大家讲过了吗?十二因缘里头,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于法无所有。

这个地方,很容易使人搞错了。大家清楚了没有?十二因缘是佛性,你说它定灭,灭了佛性,不对。怎么知道十二因缘是佛性呢?《大般涅槃经》说过,十二因缘有四种观智:下智是声闻人,中智是缘觉人,上智是菩萨,上上智是佛。声闻以下智观十二因缘,不见佛性,得声闻道。缘觉人以中智观十二因缘,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菩萨以上智观十二因缘,见佛性不了了,得十住地。佛以上上智观十二因缘,见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根据他这段经文,我们还可以知道一点东西。原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性,在众生边说是佛性,在佛边说就是佛。怎么在众生边说是佛性呢?不具功德。佛具足功德,所以是佛。好比说井里有水,你看见水,不能解渴,不具功德。你看见了,非用绳子、罐子打上来,功德具足了,才解渴了。

我们把这一颂的意思再讲一遍。如果照你的说法,有颠倒生,就有颠倒灭,如果颠倒灭的话,无明则灭。经上明明说没有无明灭,空性当中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灭。无明灭的话,没有众生,假使无明灭的话,诸行一直到老死也都灭,那就没有众生了,何必佛度众生?

这一颂你不留神,就搞错!一搞错了,前后不对,前面也不对,后面也不对。这一颂,大家掌握住要点,他是讲性空。《心经》说过,是故空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你就懂这一偈了。

如果直接按照文字讲,你就搞错了。所以有一句话:「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前面我们看过了,他从前面下来的,再看下面这两颂。

「若烦恼性实  而有所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其性」

「若烦恼性实,而有所属者。」这是说什么呢?烦恼是法,贪瞋痴为烦恼嘛!如果法是实在的,「而有所属者」,所属者是人。他是讲人法皆空。

烦恼实的话,不空!有所属者,有人的话,人不空。直接会这个道理怎么会呢?人法是有,不过它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有无自性,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就会到了。法和人皆空,不过它是因缘空。因缘空,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不空,所以它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这就是般若所说的真空妙有。你如果不这么会的话,你会不到。

烦恼性实,不对!烦恼是什么?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属者也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既然是这个样,「云何当可断,谁能断其性?」这个「断」就是上面所说的灭。「谁能断其性?」性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相假,相假是有。这是说如来藏,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谁知道什么东西啊?是性空。不空如来藏是什么?是相假。总而言之说起来,不管你空、不空如来藏,都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那个不空就是不空如来藏;不空而空,那个空就是空如来藏。有而非有,非有是空如来藏;非有而有,那个有是不空如来藏。

讲起来很有意思,他把一个法反复地辩论,你搞不清楚就糊涂了。你糊涂了是怪你,不怪法啊!

「若烦恼性实」,仔细依理推寻起来,他还是说颠倒这个法。烦恼性实,譬如我们把他改变一个方式:「若颠倒性实,而有所属者,云何当可断,谁能断其性?」这和前面讲的:「若常我乐净,而是实有者,是常我乐净,则非是颠倒。」你想想,不是一个道理吗?只怪你不明白,不是法不清楚。

再看下面一颂:

「若烦恼虚妄  无性无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无性」

「若烦恼虚妄,无性无属者。」这个大家都明白了,烦恼虚妄是法空,无法。「无性无属者」,是无人。这和上面那个「若常我乐净,而实无有者」,是一个道理。

「云何当可断,谁能断无性?」法无性,人无性,那个无性不可断啊!断还是灭的意思。仔细依理推寻讲起来,他不过是解释「空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不过是那个道理。

我们这一品讲到此地,讲完了。谁有问题?可以问。

时间快到了,我们赶紧再抢着讲一点点。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宝」
 




大家看︿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四谛是苦集灭道,说起来,四谛是声闻乘法。其实佛法不出四谛,略说为四谛,广说为十二因缘,再广说就是六度。

佛说实相法,声闻乘人听了是四谛。佛说实相法,缘觉乘人听了是十二因缘。佛说实相法,菩萨听了是六度。

外人就说了,众生有颠倒,以无常为常,以无我为我,以苦为乐,以不净为净,所以佛说四谛法破他这个颠倒。这是外人说,龙树菩萨你说一切法空无生无灭,不对。所以他申述理由就说了:「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四圣谛,苦集是世间因果,造作集则生苦,生灭法。苦由集生,修道才证灭,灭由道生。苦由集生,叫生死,生死为苦嘛!灭称之为涅槃,由道而生。这明明说不空啊!四谛里边有生有灭,所以龙树菩萨你说,一切法空无生也无灭,不对。要是那么说就没有四圣谛了。

「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要是一切法空,无生无灭,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皆没有。要是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就不空。

「以四事无故」,这个「以」当因为讲,因为四谛没有的缘故。「则无四道果」,四道果是声闻乘的果。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假使没有初、二、三、四果,得和向就没有了。四果里有得、有向。得是果位;向是向于果位,也叫四行。初果向得初果,二果向得二果,三果向得三果,四果向得四果。向是修行阶段。这个修行阶段和得的果位,都从苦集灭道来,声闻乘法。所谓声是佛说法的音声,闻是弟子听佛说法。既然有声闻乘,就知道法不空,四谛法都是生灭法。所以说:「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八圣贤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这八种人称为贤圣。出家人称为贤圣僧。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称为贤;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称为圣。还有一个说法:小乘有三贤,五停心观、总别相念,称为三贤;证初果位、二果位、三果位、四果位,称为四圣。大乘人讲三贤十圣:住位菩萨、行位菩萨、向位菩萨,称为三贤;初地到十地,称为十圣。

我们看这个文就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是声闻乘。他说:「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苦集灭道是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这是外人说的。说龙树菩萨啊!你说一切法空,破三宝,佛法僧三宝皆破。

这我们知道,外人不会实相法。

实相无相,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空啊!实相无不相,就是生灭。生灭无性就是实相无相,实相随缘就现生灭。性空宗由这儿出。实相无相,所以他说性空;实相无不相,现生灭,所以他说相假。

讲到这里,我们加深大家的认识。你有本领提出来,有那一法不是性空相假?山是因缘生,花草树木沙石的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是性空。因缘所现的相,相假。地球,是山河大地的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性空。山河大地因缘所现的相,相假。天体,星球的因缘成功的,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性空。星球所现的相,相假。再往小的地方讲,原子是电子因缘生,无自性,性空。电子因缘所现的相,相假。

你,是因缘生,细胞的因缘生,没有自性,性空。细胞所现的相,相假。你想一想,还有那一法不是因缘生?

我曾遇到一个人,他说:「本体最小了,不是因缘生。」大家想一想,本体虽然是最小,它有上下东西南北四维十方分,如果没有上下东西南北四维,没有这个东西。假使有这个东西,不管它小到什么程度,一定有十方。既然有十方,就是十方的因缘生,无自性,性空。十方所现的相,相假。

大家有没有人不同意啊?没问题,我们再进一步。

既然法是因缘生的,因缘生就是相假,因缘生无自性就性空。那么说起来,相假就是性空,性空是因为它是因缘生。如果不是因缘生,那个性空是断灭。既然性空就是因缘生,那就告诉我们,性空就是相假。性空是无,相假是有。这么说起来,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谁不同意啊?这是真理嘛!你如果不相信,你就不信真理。如此说法,没有一点含混之处,所以是究竟说。佛说法,究竟说,所以是如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

这是我们把外人说的这段话讲过以后,先点破,给大家一个真正的认识。下面再看他最后一偈。

外人的意思,根据他所说的理由说,你说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坏  一切世俗法」

「空法坏因果,亦坏于罪福。」空,无因无果了,因果皆空了,所以坏了因果。罪福是讲报。造恶,报有罪;行善,得福报。罪报、福报不空啊!要是空的话,没有罪福报了。「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世间一切法,不外乎因果法,你说法空,坏了一切世俗法。

因果,实在说起来,性空。因为因果是对待而立,全因成全果,全果都从因来,不可能有的因成果,有的因不成果,那它不叫因了。也不可能有的果从因来,有的果不从因来,那它不叫果啊!所以因果对待的。我们就知道了,全因是全果,那就没有因,因空。全果是全因,那就没有果,果空。你要是说有呢,没有因可以成果,果不从因来,那不构成因果啊!所以因空、果空,性空,因果所现的相,相假。

罪福报也是一样,罪报从行恶来,所以罪报空;福报从行善来,所以福报也空。如果不空,怎么办呢?要是不空的话,罪报实有,你不行恶也有罪,行恶也有罪,不合道理。福报实有的话,你行善得福报,不行善也得福报,不合道理。行恶才有罪报,罪报空;行善才有福报,福报空││性空。所现的罪报、福报,因缘所现的假相。一切世间法都是一样。

所以,外人说空法坏因果,不空才坏因果呢!「亦坏于罪福」,不空才坏罪福报呢!要是不空的话,你杀人判死刑,不杀人也判死刑,没有这个道理嘛!一切世间法,世俗法都是一样。大家会通这个道理了吧?

譬如说你本空,父母生了才有你,你不空的话,父母不生你也有你,没这个道理啊!你现男相女相,假相!不相信,想一想,父母生了才有你,可是父亲、母亲没出生以前,你在那里?那时候假使有你的话,不必等到父母生你,已经有你了嘛!现在的你相是假的啊!众生造罪恶,就是以假为真,更在假相上造很多罪业,所以佛说可怜愍众生嘛!

所现的假相叫世俗谛,是因果法。譬如你行善才投生为人身,造恶,下地狱了,投生畜生了。所以你现的人相是假相,智慧者知道是假相,称为差别智;智慧者知道一切法性空,叫根本智、无分别智。差别法叫智,无差别法叫慧,如此知者叫智慧。慧者无分别,称为实智;智者分别一切法,叫权智。这个法分析起来,就有很多了。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下次再讲龙树菩萨破他。

这就是佛法。权智、实智,怎么说呢?实智无分别,是佛法身;权智有分别,是佛报化二身。一切法从这儿出,这个法叫实相法。实相无相是佛法身,实相无不相是佛报化二身。

现在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四谛品﹀。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知空空因缘」是说二谛。空,第一个空是真谛,空因缘是俗谛。我们一般的观念,空因缘都说因缘空。空不是定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有,空无自性就是有。性空宗的根本理论,第一个空是性空,第二个空因缘。空因缘无自性,就是假有。你把这个文和后面连起来看,就明白了。你如果单取那一句「空空因缘」,你就糊涂了。

「及知于空义」,空义就是双说二谛。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没有自性;有是因缘有,因缘有就没有自性,无自性故说空。大乘里头,无自性就是空义,换句话说,也就是无我义。「是故自生恼」,因为你不知道二谛,就不知道空义;不知道空义,所以自生恼。

往下看就明白了: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现在说出来了,就指明了空空因缘是二谛。换句话说,也就是三论宗所说的,性空相假。我们时常说性空相假,那是二谛,性空是第一义谛,相假是世俗谛。诸佛依据二谛,第一义谛、世俗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世俗谛就是空因缘;「二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性空。大家脑筋转过来了没有?不要迷于它的文下,要会通它的谛理,它的实义。他说诸佛给众生说法,都是依于二谛。第一先依于世俗谛,依于世俗谛才能入第一义谛。这就是上面说的「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你如今实在不能知道二谛法,所以自生恼。

佛在大乘里头是以实相说法,你看经就知道了。世俗谛,实相无不相;第一义谛,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佛就说这个法是因缘起,叫缘起法;实相无相是第一义谛,就是缘起法无自性。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假使人不能分别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就不知道佛法说什么了。佛在经上说,有时候说有,有时说空,你搞不清二谛就糊涂了。说有,他是依世俗谛;说空,他依第一义谛。有时候说生死,有的时候说涅槃。生死,世俗谛;涅槃,第一义谛。世俗谛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无性就是第一义,第一义随缘就是世俗谛。

所以佛说生死即涅槃。生死即涅槃是没有生死,涅槃即生死是没有涅槃啊!生死即涅槃,所以佛说也生死也涅槃,常六道常法身嘛!生死即涅槃,生死既然是涅槃了,就没有生死了;涅槃即生死,涅槃是生死,就没有涅槃了。所以他说一切法非生死非涅槃。你如果不知道二谛就糊涂了。

所以「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这两偈根据上面那一句话说出来的,「知空空因缘」,根据它引申涵义发挥出来的。

大家谁有问题?所以大家看经论不要依文解义。深入义理,你才搞清它的来龙去脉。他这有连贯性,先说,外人你不知空空因缘,根据这句话,发挥出下面两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根据下面这两偈,再出来下面的一偈: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为什么不根据世俗谛不得第一义呢?谁知道?大家要清楚,佛为了要说实相法,所以他说缘起法。佛说什么法?实在说实相法,那是第一义。教你进入第一义,才说缘起。古德这么分别说:儒家宗五常,宗于五常,仁、义、礼、智、信,儒家所宗;道家宗自然;佛家宗缘起。实在说,缘起法如敲门砖啊!为使你进入实相法,所以说缘起法。

怎么说缘起法如敲门砖啊?它是假说。缘起法就是相假嘛!你如果根据世俗谛,知道一切相假,相假无自性,就入第一义了;入第一义,就可得涅槃。所以他说:「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是什么呢?涅槃是什么呢?大家搞清,涅槃无生无灭。我们看一看,入第一义谛是不是得涅槃?第一义空,空则无生无灭,得涅槃。第一义无我,无我,谁生谁灭?所以得涅槃。第一义不可得,不可得那有生灭?所以得涅槃。第一义无相,无相那有生灭?所以得涅槃。第一义无为,无为那有生灭?所以得涅槃。

要入第一义,要依于世俗谛,世俗谛无性就是第一义嘛!得其无性,就得涅槃了,很明显。无性不生不灭,大家脑筋要活开,无性就是无所有,无所有不生不灭。无性就不可得,不可得不生不灭。无性则清净,清净则不生不灭。无性横遍竖穷,横遍竖穷不生不灭。

你们发现我说的话有两边:无性是空边,横遍竖穷是有边。无性叫竖说,竖说叫三世平等,三世平等不生不灭,涅槃。横遍竖穷叫横说,横说叫横遍十方,横遍十方不生不灭,是涅槃。

所以说,入二谛以后,这个道理,你横说横对,竖说竖对。不入这个道理,横说横错,竖说竖错。

以上讲的,有问题没有?我们继续看。

「不能正观空  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  不善捉毒蛇」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这半偈是法说。「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这是譬喻说。什么是正观空?正观空就是知空空因缘。所以龙树菩萨作《中论》,思惟很细腻,都有系统下来的。你如果逐句去求,零零碎碎就求不到了。正观空,就是知道二谛,根据经文就知道空空因缘。知二谛,叫正观空。二谛从那儿出呢?一实相,知道实相就知道二谛。实相是佛所说,所以知道实相,就知道佛法。正观空就知二谛,知道实相,知道空,因缘空。钝根人不知道,不知道实相法,所以「自害」,自害就是自己错误。自己错误,好比你迷失方向走不到家,那自己害自己,害在一个「迷」字上。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我们这里没有,据说印度有这些。我曾经看见过蛇在笼子里头,他吹一个口哨,蛇就上来了,左摆右摆,他不吹了蛇就下去了,可能就是这类的东西。你不会咒术,不能捉蛇,叫蛇咬着了。

「世尊知是法  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  是故不欲说」

「甚深微妙相」是实相。实相现一切法相,可是都是无相,因为它所现的法相是假相,因缘所生,没有自性,所以都是无相。根据这个道理,佛才说一切法无非实相。什么是一切法呢?般若经佛说过,一切法唯是假名相,就是说一切法仅仅是假名相。

不相信,我们看一看。桌子是一切法吧!桌子,假名相。桌子是木头板、铁腿构成的,离开木头板、铁腿,那有桌子?假名相。如果桌子实在有,有自性,没有木板,没有铁腿,应该还有桌子啊!你,是假名相,因为你是细胞构成的,你有自性的话,没有细胞还有你,那何处是你?现在你说,你和桌子不同,那分别假名相嘛!

根据这个道理,大家想一想,那一法不是假名相?你想出来你告诉我。为什么假名相?缘起法。没有一法不是缘起,所以是假名相。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它空;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它无所有;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无自性;知道它假名相,就知道它无我。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有人如是知,叫得第一义。得第一义,则得涅槃。涅槃不是得到了才是涅槃,它根本涅槃。一切法根本无所有,一切法根本不可得,一切法根本空,一切法根本无我。

所以有人说,我得涅槃,那叫妄见。佛在经上说,叫增上慢人。

这是甚深微妙相,这个相是相即无相,无相而相,所以说甚深。这个法不是钝根人所能办到的,所以佛不想说。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再抢着讲一偈:

「汝谓我着空  而为我生过

汝今所说过  于空则无有」

「汝谓我着空,而为我生过。」说我有过错。「汝今所说过」,你所说的过错啊!「于空则无有」,于空怎么无有过呢?一切法空,空怎么有过?一切法无所有,无所有怎么有过?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怎么有过?一切法无我,无我怎么有过?所以他说「于空则无有」。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大家看《中论》。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从此以后,龙树菩萨要显正义,所以这个文很深,大家要深入思惟。

一切法是由空才成就的,没有空,一切法不成。所以一切法是世俗谛,空是第一义谛。我们知道他是从二谛讲起,因为上面他说过了嘛!「佛以二谛说法」。

这还是二谛。一切法是世俗谛,空是第一义谛。要讲起来,世俗谛是依第一义谛成就,第一义谛是以世俗谛成就。因为空,缘起性空,因为缘起的原因才性空,那就是说,缘起成就性空。真谛成就俗谛,俗谛成就真谛。世俗谛是有,第一义谛是空。

这里面道理很深。第一义谛成就世俗谛,那就是空成有,空成有的时候,有夺空;世俗谛缘起无性成就空,那就是有成空,有成空,就是空夺有。这里面有互夺互成的意思。互成就是互入,互夺就是互摄。

大家不要打妄想,要不然保定你听不清。空成有的时候,虽有而常空;有成空的时候,虽空而常有。有夺空的时候,有显而空隐;空夺有的时候,空显而有隐。

大家慢慢记下来,回去好好地思惟!这个都是中道。有无互显是俗谛中道,有无互夺是真谛中道。有成空,那个空仅仅是个假名;空成有,那个有仅仅是个假名。这就是后文所说「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了。所以这个文义很深,大家好好思惟!当时不知道,你回去慢慢善思惟。

我们不讲太多了,讲太多了大家愈听愈糊涂。

「以有空义故」,空义是什么?空义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空就是有,所以他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就是空义。以有第一义,世俗谛才成就,「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如果你执着定有,那是遍计执,不是依他起。我们刚才说过,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那是依他起。依他起才显出空义来。要是不空,法有自性,那一切不成功了。

以下各偈按照这个路线开展的。一开始龙树菩萨先破邪,后来才显正。

我恐怕大家当时听不清,你笔记记下来,记得确实,回去善思惟。因为现在的众生,不是顿根,都是渐渐地学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先信,信才能解,信解以后才能行,行才能证。这个法,顿根人才能直下承当,我们差不多都是思惟来的。

现在看下面一偈:

「汝今自有过  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  自忘于所乘」

这是说过错在你那一边,空边没有,第一义没有,你回向我,好比人骑马一样,忘了他所骑的东西了。这一偈是譬喻。现在不骑马,坐车也是一样,你坐车坐在上面,忘记在马路上跑了,坐在车子里头,总感觉不动,就是「自忘于所乘」了。

下面一偈:

「若汝见诸法  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  无因亦无缘」

如果你见到诸法,定有自性,那就坏了世俗谛了。因缘法是世俗谛,坏了世俗谛,坏有为法。坏了有为法,坏苦集灭道,坏十二因缘,坏六度万行。可是外人不知道,自己不感觉,他认为自己很对。大家想一想,坏了因缘法,坏有为法;坏了有为法,坏戒定慧,戒定慧都是有为法。戒定慧不自己成功,是由无为法成的,所以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差不多是世俗谛,禅宗固然是直入第一义谛,可是他也要参啊!还是世俗谛。世俗谛成就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成就世俗谛。

大家如果了解这个意思,你就知道他还是讲上文「知空空因缘」,还是那一句话。

「即为破因果  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  万物之生灭」

「即为破因果」,坏了因缘法,破因果。因果,世俗谛。「作作者作法」,也坏了作作者作法,第一个作是作业,第二个是作者,第三个是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万物生灭是什么法,谁知道?世俗谛。生灭是有为法,经上不是说过吗?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简单说就是生灭。原因,就因为它坏了因缘,坏了因缘就坏了空义,不过外人不知道。

所以看到后文我们才知道,外人钻死牛角尖,后来他讲得也很微细,可是是错误的。

下面再看: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说出来了!「众因缘生法」是世俗谛,「我说即是无」是第一义谛。无就是空啊!无具体说是无自性。

「亦为是假名」。有夺无的时候,无全是有,不过那个有是假名;无夺有的时候,有全是无,那个无也是假名。互成也是一样,有成无的时候,那个无是假名;无成有的时候,那个有也是假名,所以它说「亦为是假名」。

天台宗判它为别教。「众因缘生法」,世俗谛,是在藏教;「我说即是无」,是通教;「亦为是假名」,是别教;「亦是中道义」,是圆教。

有夺无,这个时候无隐了,有显了。无夺有,有隐了,无显了。它是一个道理。要是互夺就是真谛中道,有无双显就是俗谛中道。真谛中道的时候,非有非无;俗谛中道的时候,而有而无。所以他说,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没有法不从因缘生的。因为前文讲过了,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那就是说是因缘生,一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叫性空。既然都从因缘生了,「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都是空的。

你们笔记要记好。我保证,你不记笔记,我说而无说,你听而无听。

「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这是《心经》说的,无苦集灭道。正因为无苦集灭道,才是苦集灭道。因为外人先批评龙树菩萨,你说一切空,那一切空就没有四谛法了。这是龙树菩萨反破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以下龙树菩萨说出理由来了:

「苦不从缘生  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  定性无无常」

苦集灭道实在是一个「苦」字,围绕着一个苦,应该说是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没有苦,其余的就不要谈了。假使苦不从缘生,因缘生是世俗谛,你坏了因缘生,坏世俗谛。世俗谛被坏,那有苦?苦是众因缘生法嘛!我打你你才疼,因为我的因缘、打的因缘,你才疼,它如果不是因缘生,没人打你你自己疼,不合道理。

「无常是苦义」,无常才是苦。苦有几种?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你想一想,生是不是无常?要是常,它就不生。老是不是无常?病也是无常,死更不用说了。爱别离是无常,怨憎会是无常,求不得是无常,五阴盛是无常。这是从相的方面说。从性的方面说,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无常,坏苦是无常,行苦还是无常。

唉!讲到这点,大家念佛,生到西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无常是苦义。

「定性无无常」,如果法有定性,没有无常了。那就坏了苦谛。苦谛被坏,不要问,集灭道都被坏。

我们再看最后一偈:

「若苦有定性  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  以破空义故」

假使苦有定性,它不必从集生了。集生苦,没有集就没有苦。既然集生苦,苦集二谛是无常的,因为无常才有苦。如果苦有定性了,不从集生,那就坏了集谛了。坏了集谛的因缘,就坏缘起法。

今天时间到了!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四谛品﹀。

「苦若有定性  则不应有灭

汝着定性故  即破于灭谛」

这是龙树菩萨破外人。外人是理外凡夫,所以称为外人。外人他先辩驳说,说龙树啊!你说一切法空,空就破四谛。四谛是什么呢?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集灭道。苦不空啊!怎么有苦呢?因为造作集就有苦。那集就不空啊!集是什么呢?集是烦恼和业。就是身口意三业,在意业里头有贪瞋痴,那是烦恼。身业有杀、盗、淫,口业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这个是造业,这个不空啊!道谛─修道,修道不空啊!因为修道的原因就证灭,证灭不空啊!所以你说一切法空,不对。假使一切法空,就没有因果了。因果不空啊!这是外人说的,这是反驳龙树菩萨。譬如集为因,苦为果,它不空。道为因,灭为果,它不空。我们首先要知道,外人的立论是有,不是空。

今天我们就开始讲,龙树菩萨反破他。

因为外人执着定性有,所以龙树菩萨就说了:

「苦若有定性」,苦假使有定性的话,「则不应有灭」。因为上面一偈他就说,苦若有定性,就不应有集,不必等集生了,你坏了空义就坏了集谛。今天是破他灭谛,他说苦要是有定性,不应灭。灭就是苦不定嘛!要是定性有,永远是苦,怎么会灭呢?所以「汝着定性故,即破于灭谛」。你着定性有,就破了灭谛了。

这一偈大家懂不懂?有疑问的没有?这一偈懂了,再看下面的。

「苦若有定性  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  即无有定性」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没有道谛。「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修道改变了,它没有定性了。要是苦有定性的话,修道也不能改变。这是从他有论,外人执着有,执着有就坏了苦集灭道了。这一偈有问题没有?我们再看下面。

「若无有苦谛  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  竟为何所至」

讲起来,苦集灭道重点在苦,应该叫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什么原因呢?没有苦何必断集?没有集谛。没有苦了,那有灭谛?苦灭了才有灭谛嘛!没有苦谛,没有集谛,没有灭谛,何必修道?所以苦集灭道重点在一个「苦」字上。你说法有决定性,既有决定性,就坏了苦集灭道了。譬如说,怎么有决定性坏了苦集灭道?苦有决定性,不必等集生了,它已经有了嘛!苦有决定性,不必灭,灭不了嘛!苦有决定性,也不能修道,修道是改变它啊!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我们知道「道」是通达义,从苦通达到苦灭,既然没有苦,没有集,没有灭,那个道怎么能从苦通达到灭呢?「竟为何所至?」到那里去呢?这是龙树菩萨破他。

以下他广说,广泛地论说。

「若苦定有性  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  其性不异故」

你说苦有决定性的话,为什么早不见,非等集才有苦,不集那个苦在那里?它如果有决定性,「先来所不见」,不集没有苦,那现在怎么能见呢?因为它决定性嘛!「其性不异故」,决定了嘛!

再看下一偈:

「如见苦不然  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  是亦皆不然」

如果苦不可见,没有苦。没有苦,断集及证灭、修道,也不可见,也是空的。那么说起来,苦集灭道皆不然,皆是空的。这一偈是龙树菩萨说理由,因为外人他的理由是,你说一切空,苦空、集空、灭空、道空,没有四谛。龙树菩萨现在破他,那你说有,决定有,决定有以后当然没有苦,决定有以后当然没有集、没有灭、没有道。

这个地方一正一反,大家要搞清,你如果搞不清就糊涂了。有没有不清楚的?清楚了,我们看下面的。

「是四道果性  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  今云何可得」

这个地方,我们先了解般若说不可得义。苦不可得,不造作集没有苦,所以苦不可得。集也不可得,什么原因呢?有苦才有集嘛!没有苦,集什么?灭也不可得,苦灭叫灭,既然没有苦,怎么会有苦灭呢?道也不可得,没有苦灭,何必修道呢?修道就证灭嘛!这么说起来,没有苦集灭道。

四道果是什么?就是苦集灭道四道果,四道果在因上讲是苦集灭道,在果上讲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既然因上没有苦集灭道,果上也没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初果决定有了,不必修。二果、三果、四果决定有了,你不修它也有,所以说一切法要是性定的话,今怎么可得?

这个地方,我们需要依理推寻,龙树菩萨讲的什么?讲到空,不可得在佛法上叫第一义谛,有苦集灭道,有初二三四果,那叫世俗谛。这个都是不决定的。因为第一义谛空,才能容纳世俗谛有。

讲到这里,我们先分别分别二谛。有个原则,凡是很多条件构成的,都是空的。你想一想,家庭是父母、妻子、儿女构成的,很多条件构成的,家庭空。假使它不空,没有父母、妻子、儿女,你拿家庭来给我看!公司是空的,很多职员构成的,假使它不空,没有职员还有公司。国家是空的,是土地、人民、主权构成旳,如果它不空,没有土地、人民、主权还有国家,拿国家给我看!你们不想一想,谁叫国家?有人说政府叫国家,那不对。县政府是国家?省政府是国家?没有,抽象的。一切法,你想一想,都是这样。那个空我们称为第一义谛,很多条件现的相称为世俗谛。譬如说,你是空的,你是很多细胞构成的,要是你不空,没有那些细胞还有你。所以实在说,你的本身是什么?第一义谛、世俗谛。

佛以第一义谛说没有苦集灭道,譬如《心经》所说。佛以世俗谛说苦集灭道。不可偏执。偏于没有,不对;偏于有,也不对。这个地方外人就偏于有了。这个法是什么原因呢?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所以他说:「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第一义谛嘛!诸法要有定性的话,「今云何可得?」这是责备外人执着有所得。

「若无有四果  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  则无有僧宝」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初二三四果有八种人,初果有初果向、初果,二果有二果向、二果,三果有三果向、三果,四果有四果向、四果。初二三四果叫得,得到结果了。那个「向」是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这八种人叫贤圣僧。我们是凡夫僧,粥饭僧─吃饭的。八贤圣叫贤圣僧,大乘是菩萨僧。譬如「大乘常住三宝」,佛是佛宝,般若是法宝,菩萨是僧宝。假使没有四果,就没有四得、四向。因为没有八种贤圣的缘故,则无有僧。所以你说决定有,决定有─破僧。

「无四圣谛故  亦无有法宝

无法宝僧宝  云何有佛宝」

在小乘,苦集灭道四圣谛是法宝;大乘法宝是般若。「无法宝僧宝」,你执着决定有,既然没有法宝没有僧宝,「云何有佛宝?」没有法宝、僧宝,没有佛宝。什么原因呢?佛以法为师,没有法怎么有佛?佛是僧成的,没有僧怎么有佛?所以没有法宝、僧宝,那怎么会有佛宝呢?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外人就说了,有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叫成佛。他执着定有。龙树菩萨就回答说:

「汝说则不因  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  而有于菩提」

你说法有决定性了。如果佛有决定性了,不必证菩提叫成佛,它决定有了嘛!菩提要是有决定性,不必等佛说嘛!这是对待空。证菩提才有佛,不证菩提没有佛,佛空。对待才有,假有。能弘扬菩提才称为佛,菩提是佛弘扬的,菩提空─第一义谛。所以经上说,了达于空义,是名为菩提。

下面一偈大家要分清,是外人说的理由。他先说有佛有菩提,佛不空,菩提不空。龙树菩萨以第一义谛破他。

下面外人说:「你说空,佛性不空。」这点我们注意到了,外人探讨也很微细。假使没有佛性,他说:

「虽复勤精进  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  不应得成佛」

没有佛性怎么能成佛?好比说矿石里没有金子,你怎么能炼出金子来?这个地方就微细了。他错在什么地方?执着世俗谛。修证菩提成佛─世俗谛,非第一义谛。他这一执着,就成为遍计执了。

不错,矿里没有金子,炼不出金子来,那随缘成的金子。矿石里不但随缘成金,随缘成铜,随缘成铁,随缘成锡,随缘成煤,随缘成一切法,所以是世俗谛。既然一切法随缘所成,没有自己的性质─第一义谛。他不知道第一义谛。所以我们说,男女结婚生小孩子,非第一义谛,是世俗谛。

这要搞清!外人错就错在这个地方。第一义谛随缘假有,假有无自性。凡随缘假有的一切法,有个特性:很多条件构成。你时常运用思惟就知道了。

佛性是什么呢?佛性以无性为性,在众生称为佛性,在一切法称为法性。经上说过,佛性以无性为性,法性以无性为性,那个无性就是第一义谛。无性能随缘,随缘成一切法,就是世俗谛。

今天时间到了!大家有问题的没有?最后一偈要特别小心,这是讲前面龙树菩萨说的,佛以二谛演说法,一以世俗谛,二以第一义谛。如果执着世俗谛,不入第一义,叫遍计执,唯识宗说遍计执着一切法。如果从世俗谛入第一义谛,叫见性!

大家有问题可以问,没有问题我们下课。

今天讲的,唯有最后两偈最重要,一马虎就错掉了。

「若诸法不空  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  以其性定故」

大家看《中论》,︿观四谛品﹀。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如果诸法不空,就没有作罪福者了。这半偈先说主旨,主旨就是说如果诸法不空,就没有作罪福者了。

下面讲理由,「不空何所作?」不空怎么能作呢?什么原因呢?「以其性定故」。法如果不空,就有定性。若有定性的话,就没有作罪福者了。因为诸法空,以因缘才能作罪,以因缘才能作福。

下面这偈接着上面那偈来的。

「汝于罪福中  不生果报者

是则离罪福  而有诸果报」

你执着诸法不空,就是定性有了,如果果报定性有的话,不由罪福而生。所以你那个思想,在罪福的因里边而不生果报,如果罪福不生果报,果报可以独立。如果果报独立的话,那就离罪福而有果报。

这两偈你不要迷于它的文字,彻底把它搞清楚。大家懂不懂?

第二偈的意思就是,你说诸法不空,那果报定性有。如果果报定性有,不由罪福而生,不由罪福而生,那离开罪福有果报,果报就成了无因之果了。有没有不懂的?

下面那一偈:

「若谓从罪福  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  云何言不空」

这反复论证。如果罪福定性有,不从罪福生。如果你说果报从罪福生,那么没有罪就没有苦报,苦报空。没有福,没有乐报,乐报空。所以果从罪福生,怎么能说不空呢?

大家进入情况了没有?你如果不找出它文字的理路来,不知道他讲什么。你理路找对的话,迎刃而解。以上讲,他有个原则,都是罪福定性有,你仔细看就知道了。他已经讲过了,果报不从罪福生,不对;果报从罪福生,也不对。从罪福生,就空了。什么原因呢?果报是因缘有,不是定性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空。空是因缘空,不是定性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有。

这还是性空宗根据他原则说的,性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性空。他的立论基础,性空正从因缘有而立,如果不从因缘有而立性空,那是断灭。因缘有,从性空而立,不从性空而立的话,那是定性有。

他讲这么多,还是一个原则,就是般若说的,色即空,空即色。他的原因是因缘成一切法,所以他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

再看下面一偈:

「汝破一切法  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  诸余所有法」

你执定性有,就破一切法因缘有的空义了。一切法无非因缘生,没有不是因缘生的。既然是因缘生的,就没有自性,所以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我们定知一切法都是空。我们还知道,一切法因缘生,说空说有,都是假名。假名这个法,大家想一想,一切法都是假名。既然知道一切法都是假名,一切法都是中道。在小乘宗里有一部叫异说部,他就说一切法都是假名,所以这一部近乎大乘始教。「因缘所生法」,俗谛;「我说就是空」,真谛。俗谛不住,真谛不住,叫中道。中道也不住。所以说,我们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人不知道,他说一切法无所住,你怎么住着了?他糊涂了,他不知道他自己住着了。他住了那个无所住,还是住。告诉你一切法无所住嘛!仔细讲起来,一切法无所住,是讲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就是讲一切法因缘有。如果破了因缘空,那世俗谛一切法皆被破,其它的法也被破。

大家看《中论》,不要管那个偈颂,要抓住纲领。你每一句每一句地解,解不通的。所谓纲举目张,好象网一样,提出纲,百目俱张。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