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寅二明闻法觉悟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如果遇到善知识教导我们,教导令我们开悟。教令开悟,[净圆觉性,]我们有一个清净圆满的觉性。[发明起灭,]“发明”就是我们觉悟了;“起”就是生,灭。觉悟了生灭,底下加两个字:本空。发明起灭就是:如果你觉悟了生灭本空、不可得,如果你觉悟了生生灭灭本来就是空性。[即知此生,]既知此生,就知道这些生灭,此生就是:就知道这些生灭,此生灭[性自劳虑。]就是圆觉自性当中是没有这一些的,你是自己劳,也是自己虑,自己疲劳,自己多虑。

[】]再讲一遍:若是遇到善友,就是善知识开示,教令开悟,让我们了解清净圆满的觉性,觉悟到起灭,觉悟到生灭法本来就是空。则知此生,就了解这些生生灭灭,性自劳虑,劳虑就是圆满自性当中本无,但是,是自己劳、自己劳虑,自劳自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所以说:到最后,性自劳虑就是:圆觉性当中是没有这一些,是你自己过度的劳、过度的虑,自劳自虑。

[此遇教得悟本觉内熏。]有因缘遇到善知识开示我们,我们有本觉的自性来熏习。[不期而逢曰遇;善友者,具正知见,善能开觉于人也。净圆觉性,人人本具,无奈久迷自性,因贪欲而造业。今既逢善友教化,一向依惑造业,自必依业受报,生死不休。今既开悟,不造诸业,]不造诸业,[即论寄息,于灭相,]即论寄息,那么,就开始要怎么样?

即论就是:那么我们就必需知道,讨论它,要了解,这个“论”就是要了解什么?寄息,我们希望停止于这个灭相,就是要在灭相里面下功夫。即论寄息于灭相,就是我们现在必需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去论断,安住在哪里?寄息就是安住停止于灭相,要赶快停止。[发明无分别智,]无分别就是平等心,来发明平等心的智慧出来,平等心的智慧。[慧照朗然,]智慧的观照清清楚楚。[无始妄习,一时顿现,心冥真觉,不以妄念起灭为我;]心合,“冥”就是符合,心符合……,“冥”可以写一个:“合”,六合路的合。心合真觉,不以妄念起灭为我,因为确实是无我。

[起之与灭,念念皆知,翻前曾不自知,念念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者:即知此生,皆是于圆觉性中,自劳自虑,而圆觉无与焉。]圆觉无与,“与”就是给与,圆觉的本性当中,并没有给你这些业障,并没有给你这些劳虑之相。即知这些生灭,统统是圆觉本性当中自劳自虑,你是自己劳、你自己虑。师父以前跟你们讲过: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别人根本就没有问题,一切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对不对?别人怎么会有问题?万法唯心。所以,圆觉无与,意思就是说:在圆觉的本性当中,并没有给他劳虑,也没有给他这些分别之心,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二明,闻法觉悟竟。

寅三明息妄随真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劳虑,就是这些分别心能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清净之了解,“解”就是悟。[为自障碍,]为自障碍,意思就是说:稍微得到一点觉悟,变成障碍,为什么?执着自己的觉悟。所以,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他认为自己很有功夫,他清净心、他了解了,变成产生一种自我的执着。为自障碍就是说:因为有净、清净之解,而变成了一种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还没有达到圆满,落入一个法执里面,因为太欢喜这个法,法变成一种执着,因为他得到了净解,这个净解又变成一个法喜,法喜就变成自己的障碍,所以,在圆觉当中而不自在。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这就是凡夫随顺我们的觉性。所以,我们修行如果修到很有境界,我们不要一直讲,也不要一直执着,我们常常觉得还不够,功夫还不够,要常常觉得我们是凡夫,功夫还不够,见佛、见光、见花闻香,统统不执着,放下,不然就会变成障碍,若作圣解,即着群邪,《楞严经》就是这样讲。若作圣解,即着群邪,如果你将自己当作是圣人的见解,那么,你就遭遇到魔的侵入,即遭群邪。[】

此缘悟成碍。]因为你有了悟境,因此你会感到法喜,变成法的执着,[若复有人,圆伏五住烦恼,了达惑妄空寂,]惑妄空寂,虚妄,惑是虚妄的东西。[故云:劳虑永断,]永断。[以绝求作之心。]以绝,“绝”就是断,以断掉求作之心,本性是无求无作。[得法界净者:若理法界,则法界体中,绝诸劳虑,]劳虑。[尘境不生,名之为净。若事法界,则分别念虑之心,]念虑之心,[差别尘境之法,当体不生,名之为净。]当体也是当下,本来就没有,这都是虚妄的东西,强加执着,你当然业障现前;也没什么好伤心的,别人对我们不好,这理所当然,因为他有业障,才来娑婆世界,对我们不好,这很正常;他如果会对我们好,他早就在极乐世界享受清净平等心了,他对我们不好,这才是正常,正常。

在这个娑婆世界,谁愿意对人好呢?谁肯牺牲自己呢?大家都自私自利。对不对?[即彼净解,为自障碍者:粗念既尽,得少轻安,]轻安。[于彼净时,心生爱著,于净起解,名为净解。系心在净,]系心在净。[不更求断,]不更求断。[故成障碍。]所以,成障碍。[非外尘所扰,故言自障碍,障碍圆觉,不能自在任运增证也。]增证,增加这个修证。[此名凡夫随顺觉性,结名信位也。]这是凡夫位,明息妄随真。[初信位竟。

丑二贤位]三贤位。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有所见解,更进一步了。[虽断解碍,]虽然断这个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我现在解释一遍: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我们看到了有所解悟,变成一种障碍;虽断解碍,虽然你断了这个有所了解的心,执着的这个心又把它断掉;但是,犹住,就是还是执着于见觉,能断的观智,见觉,见觉就是能断的观察的智慧。我们能够观察,我能够断烦恼的这个智慧,你又执着这个智慧,所以,犹执着观照的智慧,还是执着有一个能够观照的智慧在观照它。觉碍为碍,觉悟到这个观照的智慧也是一种障碍,还是一种障碍,变成不自在。觉碍,你能够有观照,这个变成一种障碍,所以,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初地,未入地者,未入初地就是三贤位,未入地,未入地就是三贤,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还未入初地,随顺觉性,随顺觉性。

此三贤位所修,[此贤位,论寄息于异相。]我们刚才是讲灭相,现在是异相,生、住、异、灭,从后面修回来,灭相,前面已经知道了;寄息停止于异相,异相就是变化比较微细的相,叫做异相;灭相是比较粗糙,异相又比较微细了。[文云:“觉于念异,念无异相”等。]觉悟到念头有所差别,但是,每一个念看起来又好像没有差别。

所以,觉于念异,我们可以发觉到这个念头一直在变化,但是,粗的已经断了,剩下的只是微细的,看起来又好像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者:谓见彼净解,为自障碍,]得到清净的法界的见解,得到法喜,法喜变成一种障碍。[而欲断之,]所以,[是蹑前位,]“蹑”,就是依,依照前面来讲,依照前面来讲。[以辨明此位之相,]此位[即觉于念异也。]此位是异相,生、住、异、灭的异,前面是灭,现在是异。[虽断解碍,]断这个解碍。[犹住见觉者:]能观照的心叫做见觉,有一个观照觉悟的心,见觉就是见到一个觉悟的心,那还是执着!“我觉悟了!”执着这一念,还是觉碍,能观照的心。[以三贤观智增明,虽断净解之碍,然虽之云者,]然虽然是说,[虽超前位,]虽然走过前面的位次——灭;但是,[犹劣后位,]还没有达到地。所以说:[即念无异相。]念无异相,差别一点点,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差别。[所断虽亡,]虽无,[犹住著于能断之观智,名为见觉。]

叫做见觉。我在观照、我在断烦恼,还执着这个。[此能见之见觉未亡,不复前进,]还停止在某一个阶段,简单讲:任何一个人只要动一个念头,觉得:我很了不起!统统停止在某一个前进的角度里面,只要你有一个念头说:我比你伟大;只要你动一个念头说:我在修行;只要你动一个念头说:我现在在觉悟,统统叫做障碍;要觉悟到无所觉悟,而且我们没有我慢的觉悟性,要这样子,这很难!修行人,认真念佛、念佛的有;但是,没有我慢的人很难,没有法执的人很少!为什么?他认为自己很行,吃不到几把青菜,就想上西天(自不量力),出家是这样,在家也是一样,出家一年、两年,自己就要去组个团体,就要来领众念佛了,时间一到,也披上袈裟要来开示,结果讲错了,自己也不知道,到后来,跑到阎罗王面前,遇到阎罗王:咦?我怎么会来这里?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完了!违背因果。对不对?就是这样。在家人也是一样,稍微念一点书,领导习惯了,跟这里不合、跟那里不合,就自己组一团,组一团什么?级一团念佛,都不用善知识教,就是这样,这个就是这种情形,就是这种情形。

藉着彼此的感情:我跟你比较好,你跟我比较好,来!我们聚在一起来共修!那你修什么?你行吗?劝他,他不会接受,若要说他学佛,他没有深入经藏,不明本性;他要说他学佛,的确,学了好几年,要说经验,他也有,问题是他没有大彻大悟,没有通达经典,所讲的都是在绕圆圈,都是说自己的经验;他的经验不是佛的经验,我们要听的是听佛的经验,不是要听他自己的经验。是不是这样?佛的经验就是在这里,在经典里面,佛的经验就是在经典里面。对不对?我们是要听佛的经验,还是要听他的经验?

当然是要听佛的经验,要听佛的经验就是依法,很简单的道理!所以说,所以说:在家居士是这样,初出家也是这样,冷静,不要动不动……,所以说:人之所以大患,在于好为人师,就是这样。我们人最大的祸患,就是喜欢当人家的老师,这是很大的悲哀,很大的悲哀,也不知道自己还不行。再来,所以,住在这个见觉,此能见之见觉未亡,还没有结束,就不能精进。[则觉亦成碍,]觉悟也是成碍,[故元觉碍。而又云为碍者,以其为圆觉之碍,故不得自在无碍,而任运搬趣入圆觉性也。此名菩萨,显上求之心,已超凡位,而下化之功,不及贤位,故云未入地者,随顺觉性。结名贤位也。]结名贤位。[二贤位竟。

丑三圣位(分三)寅初悟前非二明证相三结成位

寅初悟前非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说: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就是说:你有观照这个念头,有能觉的心,如果还没有往下,自认为你还有这种功夫,住于照跟住于觉,那不是究竟的照、不是究竟的觉;究竟的觉,没有能所,他没有觉的念头、没有照的心念,因为他恢复平等,平等是无相。所以,有照有觉,俱名障碍,这都会障碍我们的圣道。

[此圣位,论寄息于住相。]讲起来,应该是停止于安住的住相。我们就是生、住、异、灭,灭是最粗,最粗的相;异比粗更微细;住是第二微细;生相是最微细,生、住、异、灭。所谓生、住、异、灭,就是了解它变化的情形,这个“息”是停止的意思,就是说:在这里是停止在住相里面的讨论,停止在住相里面的讨论。[文云:“觉于念住,念无住相。” ]他有所觉悟,觉悟这个念头安住在何处:但是,这个念是没有住相,念是没有住相。[今悟前非。]现在悟到以前的修行不对。

[善男子,有照有觉者:照,是所照之境,]所对照的境界。[乃信位中,净解为碍;]这是十信位当中;净解就是了解这种障碍。[觉,是能观之智,]能观照的智慧。[乃贤位中,觉碍之觉。]觉碍之碍,觉,觉悟到有所障碍的觉,如果你执着有一个觉,还是一种执着。所以说,[俱名障碍者:以二位对待未亡,]就是因为……,“以”就是因为,因为照跟觉都是互相对待,并没有能所双亡。所以,[觉前前皆非也。]所以,觉悟到以前都不对。[即论中觉于念住。]这一段是说悟到以前修行方向错误。[初悟前非竟。

寅二明证相]

所以,[【“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这一句就是修行的重心点,人家常常问:师父!要如何修行?这句话就全部讲得清清楚楚!是故菩萨,菩萨是如何修行呢?常觉不住,什么叫做常觉呢?“常觉”就是没有分别的智慧,而且不住,连这个平等的智慧都不能执着,叫做常觉不住,常常觉悟,却不执着于觉悟的这个念头,简单讲:连能觉的这个智都没有,都要放下,叫做常觉不住。所以,是故菩萨,常觉不住,就是那个无分别的智慧,那个智慧也是不住。也可以说:常常觉悟,而不抬头于觉悟,能所觉悟的智慧。所以,照与照者,能照的、能观照的觉悟,与所观照的境界,照与照者,照者就是被、被动的,照就是能照的这个智慧;与照者,与被观照的对象,同时寂灭,就是没有能所,同时寂灭。简单讲:真正的修行人,不可能觉得自己很厉害。

所以说:不要在智慧里面夹杂着傲慢,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所以,世间没有悟道的人,对生命没有真实了解的人,不能进入空性的状态。所以,在哲学家,心理学家,他们讲的都是似是而非的道理,似是而非的道理,譬如说,譬如说:死亡对一个有破碎心的人来讲,死亡就是一种喜悦,死亡对一个破碎心的人来讲,是一种喜悦。就是说:一个人对这个世间很失望的时候,一死亡对他来讲是一种喜悦。这是世间人的看法,是哲学家、心理学家在不得已之下所说的。但是,为什么会拥有一颗破碎的心?没有觉悟,所以说:我们人会运用这个心,跟不会用这个心就差很多!我们为什么拥有破碎的心?就是对这个世间失望,觉得很很委屈;但是,他都不能认命,不能直接接受这种事实的存在,事实的存在,耐不住这种烦恼,烦恼。

我们人如果烦恼,儒家的思想说:一平则鸣,不平则鸣;但是佛家、释迦牟尼佛是说:话多的时候,人家要批评;话少的时候,人家要批评;你沉默的时候,人家要批评;但是,虽然人家要批评,不过,沉默还接近圣者。意思是说:你话讲得多,人家要批评;话讲得少,人家也要批评;你沉默不语,人家还是要批评!所以,佛陀在开示的故事里就这样譬喻,爱讲话的人不好,爱讲话、老是不满的人不好。他说有一只乌龟,经典说:有一只乌龟,一只乌龟爬啊爬……,人家经过时就笑它:这只愚痴的乌龟!愚痴的乌龟!它很不高兴,人家常常笑它,这只乌龟很生气,很生气,它就很不满。佛陀讲经很厉害,譬喻得很好!后来有二只燕子,燕子,二只燕子来,来乌龟兄这个地方,乌龟兄这个地方,乌龟兄,乌龟兄!你有什么委屈?唉!大家都骂我乌龟,打瞌睡的乌龟、愚痴的乌龟!

他们都这样耻笑我,不跟我做朋友!燕子说:你有什么要求吗?这只乌龟说:能不能藉你们的翅膀,载我到我兄弟那边,到丛林、沼泽那边,跟它显示一下我也有办法遨游虚空!燕子就跟它说:好啊!这个简单,简单!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都不要讲话,你都不要讲话!乌龟说:好!我都不讲话。燕子就说:我就载你去轻视你的朋友那边,让你风光一下,让你风光一下!国语不知道怎么讲,台语叫做“车扬”一下。这二只燕子就咬了一支竹子,咬了一根木棍,木棍,就叫乌龟:来!上!乌龟张开口咬住木棍,这两只燕子左右两边飞上来,乌龟很高兴,乌龟在地上跟那两只燕子说:来,来!载我去以前轻视我的人那个地方,让我风光一下!于是就飞……,飞到那个地方去,下面的人看到就骂它:你看!乌龟,乌龟!那只瞌睡龟在空中!

它很生气,它想:我已经飞上天了,你们居然还瞧不起我!于是准备大骂它们一顿,一开口,哇!掉下来,粉身碎骨!佛这个故事的譬喻就是说:爱讲话、受不了忍辱,到最后都会惹上杀身之祸,沉默是金的人,往往比较没事,能够享受,享受,听懂了吗?享受。心境也差很多,你知道吗?心境。凡夫,凡夫就是像这样:啊!月亮在那里!小学的时候,听人家讲听吴刚砍桂树、嫦娥奔月,到中秋节就很高兴,用望远镜看月亮。凡夫以为月亮在宇宙的那一边;圣人就不一样了,圣人,圣人在喝水的时候,只要把双手一合掌,水就影现了月亮在水中,喔!圣者的月亮在心中,圣者的月亮在心中;凡夫的月亮在心外。

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修行人,以心为清净心,就是说:月亮就不离当下这个念头,他能够享受他的生命,享受他的生命。因此我们如果会用我们这颗心,我们就会过得很快乐,非常快乐,非常快乐!不用去垦丁,不用去恒春,恒春。有一个人经过横贯公路,一下车,呯!被一颗落石砸中,至今仍然昏迷不醒,昏迷不醒!电视报导的,有三十几个人去爬山,去爬山,正好碰上台风,山崩地裂,被困在山上,想要下山,可是雨势太大,只得对外发出SOS讯号,请人去救援。爬山,爬山本来是很快乐的事,到最后悲哀!所以,任何一种事情,如果藉着外在的享受才能得到快乐,它的后面就跟随着痛苦。

世间的乐,是立竿就见影,意思是说:世间的快乐,只要你快乐,一定会留着后面后遗症的痛苦。佛教的快乐游荡在哪里?游荡在虚空,无影无踪,来无影,去无踪,随时产生智慧,所以,学佛的人,他的心境遨游整个虚空,平等故,平等故。能照所照,同时寂灭,同时寂灭。所以,你听了这个譬喻,要以这只乌龟为前车之鉴,这只乌龟,爱讲话的乌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地上菩萨,已证平等真如,以即理之智,]就是说道理当下就是智慧。[还照于理,]道理跟智慧,[理智冥符,]合起来,以如如智如如理。[如珠有光,还照于珠。]就是说珠本身有光,[是以历位常觉,不成障碍;以不生住著心故,照而非照,不住照功,]什么叫做照而非照?能照之心也没有真实之体,因为一切空性故。所以,照也没有那个能照之心;也不住所照的能力,因为本性就具足。所以,[理智一如,]智慧当下就有道理:所有的道理都是产生智慧;所有的智慧都是发挥道理,理跟智是一如,[能所契合。故《唯识见道偈》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所以,唯识学在佛门来讲,是列为很重要的一宗,唯识宗是非常重要的一宗!所以,我们这里开唯识学已经开两次了,开两次了,一次开《唯识简介》,现在要开《唯识读本》,再来还要再开,再来还要开《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因为唯识是太重要了,太重要的经典!因为万法回归到最后,都是一心的问题。《唯识见道偈》这样说:若时于所缘,若时就是如果在一切时,针对所缘之境,智都无所得,连能缘的智慧,连能够攀缘外境的那个智慧,都根本不存在,那个时候就真的,安住在唯识的本性了。离二取,二取就是能取跟所取,叫做二取,离能所对立,那就不存在了。恶,你不要一直说对方是恶;善,你也不要一直说对方是善,善无善性,恶无恶性;大无大性,小无小性;多无多性,一无一性,一多相融。在座诸位!你不相信这个世间没有绝对性吗?

你认为多一定比较好吗?不一定比较好。譬如说我们台湾的家庭,就算点亮一屋子的灯,也比不上夜总会里的一盏大灯,夜总会的大灯一开,只要一盏就很亮;当然,有些夜总会会故意把灯光调得很暗。我们全台湾的电灯,全台湾的电灯,包括美国、日本都加起来,千百万个电灯,比不上一颗太阳,比不上一颗太阳。枉费我们开电灯、用发电机发电,发电,结果比不上一颗太阳!所以,一不一定少,无量无边的星球,比一定比一多,一个虚空就包容一切所有的星球,一比较大,不是多比较大,一,那就不得了了!所以,佛教讲的这个一,是很有学问的,当下叫做一;不能形容叫做一;绝对叫做一,拥有一颗清净心就包括一切,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所以,不要以为一很少,也不要认为多就是比较大,一无定性,多也无定性。所以说:一多相逼无碍,这是《华严经》的思想。

[智都无所得,则此常觉不住。常觉,即是无分别智;不住,即不取种种戏论相故。]戏论就是凡是于生死无助的,统统名为戏论。所以,在经典里面讲:佛不戏论,佛不戏论。佛不戏论不是说佛不开玩笑,没有,佛也曾经微笑过,佛也曾经微笑过,是不是?佛微笑,开口就说法,佛也是很幽默的一个人,很美好的。所谓不戏论是说没有意义的语言,对生死、对证道、修行了无帮忙的,那个叫做戏论;而不是说开玩笑那个叫做戏论,不是这个意思。[离二取相,]离能取、所取。[即此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寂灭就是涅槃,不生不灭的意思。[智与真如之理,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此则念无住相,觉住相无故。]连这个觉都不执着住于觉性,叫做觉无相,无住相。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就像一个人斩断自己的头。[首已断故,]头斩断了。[无能断者。]你斩断了自己的头,就没有人能再断你的头了。是不是这样?[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则以碍心就是说:还没有完全达到最圆满的境界,尚有微细的法执,都称为碍。则以方便,还未达到究竟圆满之心,用这种心,勇气对立之心,暂时用一下。自灭诸碍,到最后,能观照、所观照都没有,碍已断灭,这个碍若断灭,列灭碍者,碍就是最微细的一切,能所都无,无不碍者,那么就平等,能所都空相,当然就是平等。

这是譬喻,[此以喻显,]所以说,[故曰譬如有人。人,喻能断之智;]能够断烦恼的这种智慧。[首,喻所断之境。]就是我们所攀缘的境界。[今有誓死之人,]就是一定要自杀的人;这是一种譬喻,佛讲经都是一种譬喻。说:一个人很想死,意思是说:譬如一个人很想断掉烦恼的意思。[以刀自断其首,]用刀子斩自己的头。[首未断时,则首为所断,人为能断。]自己斩自己的头。[至首已断,]斩断自己的头。[则所断之首已落,]能所落地。[能断之人亦亡,故无能断者。]就没有要拿刀斩自己头的人。现在不用刀了,现在都是用枪,现在都是用枪。美国,最近报导的,美国人玩一种叫做死亡的游戏,什么叫做死亡的游戏?拿一支转轮枪,三点五口径的枪,一转动下去,松口指向谁,就要自杀,枪口指向谁,就要自杀,自杀!美国禁止这种游戏;可是,很多黑人在玩,那些不良少年聚集在一起,没有什么游戏可以玩,就玩那个死亡游戏,叫做50%死亡,fifty percent die,50%,你有50%的机率会死,如果剩下两个一转下去,不是你就是我,两个人,一支枪转动转轮,其中一个就要死,这是很可怕的事,很可怕的事!

如果是我,绝对不会去玩这种游戏,枪一转动,我就跑……,你打不到我!以前的人都是用刀。[更以法合:则以碍心,]以这个碍心。[即觉碍之觉。]觉悟这个碍的觉性,就是以碍心,即觉碍之觉,就是觉悟有障碍这个觉性。[自灭诸碍,即所觉之碍。]我们有能观照,观照到最后,障碍都没有了,能观照也灭。所以是所觉之碍,所觉悟的障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既然观察的智慧都无,[即观智俱泯,]能观照的智慧,跟所照的境界都无。[能所双亡也。入地菩萨,以灭碍之心,自灭诸碍。碍未灭时,则碍为所灭,觉为能灭。]觉是能灭。[至碍已断灭,]你就没有障碍,就自在了,[则所灭既空,能灭之觉亦尽。]没有。

所以,简单讲一句话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很有修行,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所有的形容,就是永远不能安住一个念头:觉得你很有修行,这句话就是全部包括一切的思想。底下,[故上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即斯意耳。]能照跟所照,同时寂灭,一切境界,我们都知道是虚妄的,能观照的这个心,同时放下,所有境界都无。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这是一种譬喻,修多罗就是经典,佛讲的一切经典都叫做修多罗,翻译成中文叫做贯、摄、常、法,能贯通一切、摄受一切法,贯、摄;常是诸佛的永恒的常;法就是一切的经教统统叫做法,准则,贯、摄、常、法,叫做修多罗。简单讲:佛所讲的一切经典这样教导我们,都是要教我们什么呢?说:如标月指,“标”就是指向,一个目的,一个目的。如标月指,标月就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叫你看指头所指的月亮,说:月亮在那边,月亮在那边!说:电灯在那边!我是叫你看电灯,看电灯,不是叫你看这个指头。说:月亮,月亮在那边!

你却往头上问:哪里?在哪里啊?在哪里?在指头上面一直找;他是叫你看月亮,你不是,你一直看这人指头;在哪里?哪里有月亮呢?意思是说:经典,所有的经典就是要令我们开悟,你不要死执在这个经典的文字相里面。那么,一贯道是死在非经典上面,真经不在文字,一贯道说:真经不在文字,他执着离开文字就有真经之谈,那也是死路一条,顽空!悟道的人,文字不碍真空,真空不碍文字,文字当下就是实相般若,般若怎么会障碍文字?所以说:修多罗,如标月指,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就像指向月亮为目的的那个手指;若复见月,如果你已经见到了月亮,如果你已经看到月亮在那里;了知所标,了知所标就是指头所指向的那个标,指向叫你看那个方向,定出来的那个方向;毕竟非月,当然那个不是月亮,那是方便。

了知所标,所标就是一切的经典,了知一切经典毕竟不是我们的本性,那是暂时让你方便的意思。再跟诸位解释一遍:佛所讲的一切经典的教化,就像指向月亮的指头,你如果看到月亮,我们就知道,指头所指的目标是什么,毕竟那个指头不是月亮。这样知道吗?反过来的意思是说:佛所讲的经典,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要令我们明心见性、成佛、成佛道;你如果明心见性,那么,一切文字毕竟不是明心见性的境界,那是文字,不是我们的心境,是方便而已。

[此显登地菩萨之实证,不住名言。]这是显示初地菩萨的实证,不执着在名相、语言当中。[地前未证实理,]初地菩萨以前,还没有证到如……,实理就是见法身的道理,叫做如实智的理。[难亡言教,]无法忘却文字上的执着,叫做难亡言教,无法忘记文字上的执着,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没办法离开文字相的执着。文字化作音声,叫做语言,所以,我们经不起别人讲两句话、骂两句、批评两句,我们就气冲冲的!所以,凡夫绝对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文字,因为音声就是等于文字,有形的叫做文字,没有形的叫做音声。知道吗?叫做音声。所以,我们人无法离开文字相,人家若骂你:你这只猪公,一天到晚睡觉!你就受不了了,你就受不了了!

[故佛假种种言教开示,为悟心之方便。修多罗教,通指佛说一切经也,故喻如标月之指。]标月,标示月亮的那个指头。[谓见月须藉指端,]看那个指端指住何处。[悟心须假佛教。]“假”就是藉,藉着佛的教化。如果你想要悟到你的心,就必须借重佛的教化,语言的教化。[因指见月,]因为往指头的方向看过去,就可以看到月亮。

[见月亡指。]我们如果见到月亮,那根指头所指的就要放下。[因教诠心,]因为佛的教化最主要是在讲我们这个心;“诠”就是教化,就是解释。[悟心亡教。][你如果悟到我们这个心,就放下文字之教;亡教不是没有教,不是这个意思。[今既了悟自心,]现在既然了悟我们的心,[则一切言说,皆剩法矣。]剩法就是多余的,多余的。[如既见月,了知所标之指,毕竟非月也。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此明诸佛,]都是以语言来解释、显示这个道理,[同以言诠显理,开示菩萨,凡有种种言说,皆标月之指。]皆标月之指。[今既证一心,则能所双亡,绝诸对待,唯一寂灭真境矣。二明证相竟。]唯一寂来真实的境界。

[寅三结成位

【“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此结成位。]结成位就是成就了。[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论亦结云:名随顺觉。]后面。[此一科文,]就是说菩萨如果到地上之位,地上之位,初地以上。[谓觉性平等,理本一味,今因众生迷倒,幻化未灭,]对于幻化出来的外在的虚妄的法,未灭就是没有除灭。幻化未灭就是说:众生颠倒,以假为真,对于幻化出来的这个世间的法,还没有除掉,所以,贪生怕死。[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虚妄境界里面在用功,就会产生了差别,因为我们没有如实智照如如理。

[此显六即差别,]六即就是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后面都会讲到,观行即佛,后面都会一一来讨论,六即佛。六即佛是天台宗在解释佛的差别,大家都是佛,看你是属于哪一种佛。所以,众生来讲就是理即佛,在道理来讲,我们是佛,可惜一点功夫都没有,一点功夫都没有![因迷而有,]因为迷了而有,而有这个境界。[若究竟穷源,]如果究竟去探、追求这个根源。

[寂灭无二。]寂灭不二。[若悟明六字,]这个“六”字就是六即佛的第一个字。你如果悟到六即佛这个“六”字,就是六种佛。[不生上慢,]不生上慢就是没有骄傲,以为自己很行,喔!原来佛有六种差别,六种佛。[若悟明即字,]六即的“即”,“即”就是讲当下,当下就是佛,六种,当下就是佛,现当下就是佛;文字当下就是佛;观行当下就是佛;相似当下就是佛;分证当下就是佛;究竟就是佛。所以,悟明六即的即字,[不生退屈。]就是说:喔!有六种这么多,要修到什么时候?不生退屈。[此天台之圆旨也。上总示圆理,下别示六即,经义相符,故以释之。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就是执着有一个我相。[曾不自知,]“曾”就是从来不,从来不,never,是不是?从来不。曾不自知,从来不曾自己去了解。

[念念生灭,]念念生灭,所以,于境界起这个恨跟爱的心,[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耽着就是执着五欲六尘。[此理即也;]为什么说是 即佛呢?底下就解释了,[以众生全体在迷,]全体就是整个心的体性,统统在迷惑,我们一颗清净心,全部在迷当中。[约佛性在迷,故云理众生即佛,]按照道理来讲,众生是佛;但是,这只是道理来讲,[遂云:理即。]底下就讲到名字即佛,[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起觉悟,[发明起灭,]发明起灭就是觉悟到生灭,叫做发明起灭,发明起灭就是:觉悟了这个生灭的真实性是空性的。[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这一切的生灭,那都是本性多出来的。

性自劳虑就是:那是本性里面多出来的自劳自虑,意思是说:本性没有这些东西,都是多余的。[此名字即也:以众生迷已,不知本有佛性,]不知本有佛性。[若遇善知识开导,了悟自性,生即无生,知本是佛。]生当下就是无生,知道我们本来就是佛。[以知名识字,]了解佛的名、也解这个字,[即知一字,即佛性也,故云:名字即。]喔!原来我也是未来佛,了解这个名字,这样他慢慢就会听经闻法了。名字即佛,再来就是观行即佛,[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心里的压抑、生灭、烦恼,叫做劳虑,用“劳”跟“虑”来包括一切,“劳”大部分都是指身体方面的一种痛苦;“虑”是指心上不安的一种烦恼,劳虑永断就是身心永断。

[得法界净,即彼净解,]清净的见解变成一种障碍,喔!我了解了,我了解了,身体有病苦,我要忍耐,认了就是我们的;心的烦恼也不可得、无所住,我已经了解了!结果了解变成一种障碍,也还是一种……还执着“我了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此名凡夫,随顺觉性。[此观行即也。天台]宗[圆教五品观行位人,]五品观行位人。[圆伏五住,]圆伏五住,五住烦恼,过去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三界有五住烦恼,欲爱住地等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

[惑息妄除,]迷惑停止,虚妄除掉,[故云,劳虑永断。三毒不行,]三毒就是贪、嗔、痴。用慈悲心起贪嗔痴,所有贪嗔痴统统是慈悲心。所以,《维摩诘经》说:贪嗔痴也是梵行,当下就是梵行,后面就会讲到。三毒不行,[故云:得法界净。耽著净境,]执着这个清净的境界。[故云:净解为碍;]净解为碍就是说:发一个清净心去了解,我们本来就是佛,降伏这个烦恼;执着我们有这种功夫,也是一种障碍。[无明全在,故于圆觉,而不自在。]还是不自在。简单讲:万境、万智统统放下,不要自己觉得:我很有修行!这样就直接入佛的境界,当下能所平等,永远不要起心动念说:我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你永远都在进步。如果说:我看到佛、听到音声,听到有人在念佛、听到打鼓的声音;或是说:我晚上见到鬼、见到神,我不得了了!醒后之后,就到处向人宣扬,这样境界变成一种障碍,要化作无,无,不管你念佛念到什么程度、作梦梦到什么东西,多么有修行,永远保持一颗无相之心,就是一直念佛,坚持到底,这样就对了!若作圣解,即着群邪,《楞严经》那一句话就讲得非常好!

《楞严经》说:若作圣解,即着群邪:如果你当作是圣人的的见解,你就受到魔的干扰。太了不起!魔是最怕《楞严经》,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楞严经》一照,清清楚楚!我们人的见解,如果跟别人不同,就说:他违背因果,我所做的没有违背因果!大家都会说: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每个人都说自己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哪一个人要承认他是邪?对不对?《楞严经》一对照,就清清楚楚,自己赞叹自己也没用,赞叹自己也没用!对不对?所以,圆观行位,[天台判圆观行位,]所以说:得到法界清净,他就执着一种净解,但是,这个时候无明还在,还在。所以,天台宗判圆观行位,圆教的观行位,[别信位,]别教的十信位。[同伏见思,名为外凡,]外凡位就是还没有接近圣人,[故结名凡夫。]外凡;内凡位就是接近圣人了,入道叫做内凡,接近了。外凡:门外的凡夫,门外的凡夫;内凡:门内的凡夫,就是接近境界了。[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一切菩萨,见解为碍,什么叫做见解为碍?以一切菩萨有所觉、有所见、有所了解这个清净心;但是,变成一种障碍。

[虽断解碍]虽然断解这个净解之碍,这个解碍就是净解之碍。虽然断了前面所谓的净解这碍,以清净心去了解。[犹住见觉,]还是执着自己所看到的、觉悟的,那一念还是放不下,菩萨还是有障碍。[觉碍为碍]觉碍为碍,觉悟到这个障碍也是一种障碍。[而不自在,]觉碍是一种碍,而不自在。[此名未入地者随顺觉性,此相似即也。]相似即佛。[三贤位人,]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观智增明,]观照的智慧增加。[已见前净解为碍,今已断之,所断虽亡,能断观智,名为见觉。]前面是断所,现在这个变成能,这个能觉悟的见地还没有断,见觉就是能觉悟的见地还没有断。[此能见之见觉为碍,]能所里面的能观照的见解的智慧,也是一种障碍。[能所未亡,故于圆觉,而不自在。]而不自在。[结名未入地者,正指三贤也。]未入地就是三贤位。

[善男子!] 底下是另外一段,分证即佛。说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你有所照、有所觉,这都是一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真正的菩萨是如何修行?常常提正念,而不执着正念,勇气同时放下,同时寂灭。[此分真即也。]这个“真”就是证,证悟的证,分证即佛。分真,这个“真”就是本来的佛性,清净的佛性,分真即佛就是分证,几分已经证到佛的境界,叫做分证,几分已经证到佛的境界。[照,是所照之境,乃净解;觉,是能观之智,乃见觉。即前二位,对待未亡,故俱名障碍。今地上菩萨,以证平等真如,]以证得平等真如。[以即体之智,能照寂灭之体,]智慧也是无相的东西;体理也是无相的东西;理也是无相的东西,简单讲:都是在一心当中论断,在一心当中论断,如果讲寂灭就是讲体;讲作用就讲智慧;讲法就讲理,所以,法、理、智、体,都是用心来论断。[故照而非照,]能照之心,也没有能照这执着。[不住功照,故云常觉不住。以理智一如,故同时寂灭。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心就是还没有究竟圆满,当然还有微细的执着,还有能所,则以碍心就是还有能所。自灭诸碍,“能”断掉这个“所”,“能”也把它除掉。[碍已断灭,无灭碍者:此以喻明,观智俱泯,能所两亡也。人,喻能照;首,喻所照。所照既亡,能照亦泯,故喻无能断者。]无能断者。[然以照为碍者,《楞严经》云:“圆明照生所”,]就是说:我们圆满的这个清净的本性,如果由观照变成一种能所,叫做圆明照生所,还没胡达到彻底的觉悟。[以圆明体中,本无能所,但起照心,]放不下这个照,能观照的心。[则形所相,]则形所相,变成了,形:变成、形成,变成所对立的所照之相。[故以照为碍也。以诸无明,通名诸碍,非照不灭,所以碍灭碍也。若诸碍已灭,则照亦不立,]则照亦不立,[故无灭碍者。]也没有灭这个碍、障碍。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显地上菩萨之实证也。]“地上”不是土地之上,是初地以上,初地以上的菩萨,前面是三贤位,现在是初地的实证。[谓菩萨修行,未悟自性,故佛假种种言教开示,为悟心之方故,如指指月,今既了悟自心,则一切言说,皆剩法矣,]是多余的。所以,如果人家讲:你是shèng人,你不要太高兴,你是剩下的剩,shèng ,变成剩下的废人,这就很糟糕了!人家说:你是人shèng!高兴得要死,结果你是剩下的剩。惨了,惨了![故如见月,知指非月也。]知道这个手指并不是月亮。[以凡有修证观智能所之说,皆标月之指耳。今既证一心,则能所双亡,观照俱泯,同时寂灭矣。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此结位也。

此经单以圆照觉相为宗,故位次不说所断,]在这个位次里面不说所断,因为是当下圆满。[但约观行浅深,]就观察、观照智慧的浅与深,[以明位之高下;若对《普贤》章中云:应当远离,]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如果要修行,真的!两、三句话就解决,既然知道一切是虚妄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放下、不远离呢?远离是心无所住的意思,不是说我离开得很远。不是这个意思,应当放下,不能执着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由坚执持,]因为我们生生世世就是执着,现在我们要坚持远离,由坚执持,[远离心故,]下定决心,坚执持就是志气,将我们的志气拿出来,发愿,要远离错误的、假的这个世间,坚执持就是把你的志气拿出来,志气拿出来,远离心故,[即净解未亡,]清净之解还未消失。[当观行位。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即见觉为碍,当相似位。有照有觉,同时寂灭,即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当分真位。下言一切障碍,]就是底下那一段讲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底下是果位,[即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达到无所离就是平等。

[名究竟觉,]就是无生,一切法没有能所,就是无生。[当究竟即。]我们今天所有的烦恼都为什么?从能所,能所,能所来的,见到恶人:我是好人,他是坏人!见到自己在行善:我在行善,我在行善!都有一个能。拜佛、念佛:我在拜佛,我在念佛!我,还有一个我,执着一个能修行的,不能融入实相法的东西,当然是凡夫了,不悟实相,不了义教,那当然是生灭的东西。所以说:说法不与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相应者,不名说法,不名说法。所以,[经旨了然,]经典讲得清清楚楚。[幸深思之!]好好地去思惟。[以上六即之文,配合甚妙,谨录直解,]节录这个直解,一本注解,一本注解叫直解。[俾得发明。]“俾”就是令。令你们能够觉悟,“发明”就是发明心地的意思。[三圣位竟。]到最后就果位了,果位。底下这一段,哇!那是太好了,底下这一段,是好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可以说究竟解脱的人,那个佛果位,不得了!贪嗔痴当下就是戒定慧,一切统统是梵行,因为毕竟空性,因为毕竟空性。底下那一段,你用一分钟把它看一看。现在是果位,底下这一段是讲究竟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丑四果位(分三)寅初明境二明心三结位

寅初明境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何以故?因为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悟到究竟空性的人,[得念失念无非解脱;]什么叫做得念失念呢?有所念,有所无念,一切都是无碍解脱。得到究竟法的人,[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成法就是因缘具足;破法就是因缘散坏,不好的,皆是涅槃,何以故?统统是毕竟空性,皆是涅槃。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大修行人,无论走到哪里,二十四小时都解脱,何处不解脱?成就佛道,毕竟空性的人,[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愚痴叫做示现,你看他两个眼睛迟钝,示现的,大智慧的人,就算他装得愣头愣脑的,他还是大智慧,成就一切空性的人,[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何以故?菩萨即空,外道当体也是空,不可得,菩萨、外道对立所安之相也不可得,皆是菩提。所以说:修行人见一切相都无碍。[无明、真如,]没有两种境界。何以故?无明本自性空,本性是空,真如是对无明讲的,也无真如之名,所以,无明就是真如,你也可以说无明是真如幻化出来的,无明也是幻化的东西,真如是由无明衬托出来的。

所以,统统没有,没有所谓的无明,也没有所谓的真如。所以,无明等于真如,真如等于无明。[无异境界;]没有两种境界。我们现在的烦恼心当下悟,就是佛心,同样的意思。[诸戒定慧,]当下就是淫怒痴,[及淫怒痴,]都是戒定慧,[俱是梵行;]悟道的人,你持戒也好,你有定也好,一切修定,修慧也好,何以故?戒定慧是不同的名词;但是,同一体性。淫本身也是空性;怒就是嗔恨,愚痴是无明,当体也是空性的东西,统统叫做梵行,悟道之者,无论二十四小时,统统悟道,统统悟道。[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一切众生,诸佛国土,统统同一个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何以故?唯心所造故,唯心所造故。

[有性、无性,]就是有情无情,[齐成佛道;]为什么?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心能转境。所以,最后这一句:[一切烦恼,毕竟解脱。】]在好了!比喝拿破仑更好!所以,我为这个法痴迷,如痴如狂,我为佛所讲的这个法,如痴如狂,唉!佛陀!您真是害死人了,让我们听到法之后,不离法,太好了!你说这个世间什么云霄飞车,什么水上人家,养鸭、养鸡人家,或是什么园、悟智乐园,或是什么十族文化村,你去看一看,转一圈回来,不会觉得很疲劳吗?你看他这样一段话,就将佛所有的精华全道尽了。简单讲: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师父才告诉诸位:悟道的圣者,他做什么事统统悟道,统统悟道!为什么?没有异境故,空无自性,统统进入空性,一切烦恼不住,一心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佛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不困难,不困难!研究佛法,保证比你吃任何东西……,你不研究佛法便罢,一研究佛法,你绝对会着迷,不会想放手,太迷人了!

我念逢甲大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佛学社,我很惊讶,I am surprise. Be surprise. 非常惊讶,世间竟然有这种大彻大悟的学问,我那个时候写一封信给大哥,说:原来众生就是这样!写得很感动!大哥拿给我父亲看,师爷,师妈的先生叫做师爷。他说我已经不一样了,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了,不太正常了,abnormal,normal是正常,abnormal加ab,abnormal不正常的人。一般否定句是un;但是,这一句比较特别,abnormal,不正常!但是,我知道,我跟他们说:众生这条路,我一定赢,到最后,你一定能了解小弟的体会,小弟的体会。现在全家都学佛了,果然不出所料。世间没有一样比佛法更好的,世间,你可以三天三夜不吃饭不会死;你如果三天三夜离开佛法,不念佛,你会很痛苦,没有这条路,你无路可走,没有路可走。太好了!

没有办法形容,所以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对不对?我今见闻得受持。无上甚深微妙法。所以说:佛法就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我们说佛法里面,所有生活就是佛法;所有的佛法就是我们的生命,智慧之命,智慧之命。悟道的人,闭眼也好,睁眼也好,比你遨游全世界,去坐什么轮船;我那天看到报导,从苏俄坐轮船、豪华的邮轮,通过哪里,由美国坐豪华邮轮,经过三天三夜,一直到达Canada加拿大,豪华邮轮,几千吨的邮轮,载你去遨游看冰山;我不觉得那叫做快乐,唯有这个佛法,唯有这个佛法,它真正的是一种享受、一种高超、一种超越、一种真实性的生命。我听到佛法后才发现:原来生命都是在虚妄当中过日子,人的悲哀,比动物更惨!所以,人家讲一句话:若不觉悟真正的生命,纵然活到一百年,也是一种动物!人也是一种动物,哺乳类动物。

[四、果位,论寄息于生相。]最微细的,生、住、异、灭,前面是讨论住相、异相、灭相,现在是讨论生相。[文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觉心初起,一念相应,我们就悟到觉心初起,与佛相应。[心无初相,]何以故?没有生灭故。[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常住者不可住,无住一切相名常住,若有所住,不名常住。所以,常住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无所住名常住;有所住不名常住。[名究竟觉。]菩萨!成佛不困难,不卡死自己,样样都快乐。成佛不困难,你们常常说很困难,并不困难![前三位是因,]前三位,三位是因。[但以观智浅深,]所以,[用显证位差别。此位是果,以究竟极证,故是究竟即,]究竟即佛。[以示平等佛慧也。]以开示佛的平等智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者:]简单讲:佛道在哪里成就?一切障碍,统统都可以成就道业,看你怎么用法?一句话,你以无所住心,那就什么都解决,常住,常住于无所住。善男子!一切障碍,即是究竟觉;[此总标以下十对,]来显示,[每对上句是障碍,下句即究竟。若见有障可断,断已名觉,即非究竟。若见一切障碍无不是觉,方称究竟矣。]你看,你如果见到一切障碍你的,无不是觉,“觉”就是四个字:就是“自在无碍”,每一种障碍,你都自在,你都无碍,那就跟佛没有两样,一定要令一切境界统统自在,统统无碍。[即论中:“得见心性,心即常住也”。]所以,我告诉诸位:开悟的人,是一位很不简单的人,我们现在的人,别说开悟了,能通达经教就不得了了,能够开示你正知正见的就不得了了,别说是要明心见性了,很难!如凤毛麟角。

若不相信,我们来调查看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举手,如果举手,待会问他两句就哑口无言!所以,[得念失念,无非解脱者:]你拥有念头也好,你没有念头,当下也是空性,统统解脱。[一、智识对。]智是平等,识是不平等;智是自在、是解脱;识是分别、是执着。[无念则得正念,]无念就是无贪嗔痴,无凡夫、二乘、菩萨之心,唯有当体就是如如智跟理。无一切念,就是说:圣人没有凡夫之念,叫做无念,无念则得正念,就是[智也;有念则为失念,]你如果动到一个念头,正念就失,失念就是失去正念,有了分别心,就是[识也。故论中说:“觉则离念,念则不觉”等。]这是《大乘起信论》。觉悟的人,觉,当下他就是离一切念,离念就是离一切执着,离念就是住,“念”就是住。觉悟的人是离一切执着,无所住心的意思,如果你有念,则有所不觉,如果你还有念,就有所不觉。[今则了达念性本空,]无论得念也好、失念也好,[若得若失,]你如果回光返照,[同归圆觉,以圆觉即解脱德故。]解脱故。

底下更不不起,[成法破法,皆名涅槃者;]成法,因缘具足,你不必欢喜;一切毁谤、伤害,也不必烦恼。为什么?赞叹也是空;毁谤、批评也是空,皆名涅槃,会修行的人统统无碍。[二、成破对。众缘聚会曰成,]当然是好的,譬如说结婚,结婚就请一团乐队来演奏,请康乐队来表演,宴席请客,大家都很高兴,然后就演奏:吃饭了吗?吃饱了吗?吃饱就准备嫁人了……,很高兴!如果有人过世,就请鼓吹乐队来吹奏,不然就是请五子哭墓来哭,成法、破法,看到死亡就伤心;圣者不同,成也好、败也发了,一切不可得。所以,学佛的人不简单,不简单!所以,世间人如果没有这种佛学的理念,怎么样都克服不了,怎么样都克服不了!学佛,光是这一招“不可得”,你就不得了了!世间人都在“有”里面打转,所以,儒家思想,或者道家、老子、墨子,都是在“有”里面打转。今则了达:说:众缘聚会叫做成,[离缘毁谤曰破。今则了达缘无自性,]也不可得。成就你也好、破坏你也好,[成破一如,]一切平等心看待,[同归圆觉,以圆觉即涅槃不生灭法故。]所以,[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者:]都是般若。意思就是说:你只要一念回光返照,进入空性状态,都是本来的面目,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

[三、智愚对。真解佛法即是智慧,妄生分别即是愚痴。]相对于愚痴,所以讲一个智慧,[对愚立智,智非真智。因智显愚,]所以,[愚非真愚。今则了达,二俱叵得,]“叵”就是不可得,两种都是不可得,只要对立的名相衬托。[同归圆觉,]如果你常常说:我很厉害!那么就要感谢那些无能的人,感谢那些无能的人。是不是?没有无能的人,就无法衬托出厉害的人。对不对?是不是这样?譬如世界选美小姐,要选出像西施一样的人,西施就要怎么样?感谢那些东施效颦的人,效仿西施的微笑。西施要感谢那些丑的人, 然她如何在历史上留名?所以说:西施虽然很美;但是,那些丑的人也有功德,没有那些很丑的人,要如何衬托出酬谢的美呢?所以,长得漂亮的人,不要老是拨弄你的头发,不需要这样,知道自己漂亮就行了。看到丑的人,你要感恩她,感恩;但是,不要跟她说:因为你的丑,所以显示我的美。知道她丑就行了,不要跟人家这样讲,那是我们的福报,那是我们的福报。我们对镜观照,离开能所双亡,知道自己英俊就好,不需要去讲别人丑。同归圆觉,[以圆觉即般若德故。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者;四、邪正对。依正解修证为菩萨所成就法,即是正道;依邪心取理为外道所成就法,即是邪道。]

《思益梵天经》说[《思益经》云:“住正道者,]住正道就是拥有平等心、大智慧的人。安住于平等心、正道的人。[不分别是邪是正。”]一律平等。所以,真正学佛的人没有仇人。[同归圆觉,以圆觉即是无上菩提法故。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者:]无明是烦恼,真如是清净,清净、烦恼心同一心,无二心,看你悟还是不悟,如此而已,如此而已。[五、真妄对。如地中历位所断,即无明,]如地中历位所断就是说:如十地中一位……,历位就是: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位位所断不同,这就是无明。历位所证有十种真如,唯识学里面,十地菩萨所断,生十种真如。[历位所证,即真如。无明无性,全体即真,]无明无性,无性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没有根,没有根。无明只是像作客,在真如当中暂时产生烦恼而已,烦恼而已。无明实丰是无性,就是没有根,如风中毛,它没有根,无自性,不是真实性的东西,无性就是无明不是真的;但是,无明当体悟了,全体就是真;如水波,放下,没有波,波当下就是水。[真如随缘,任运现妄。]真如清净的心,随一切因缘现出虚妄,我们如果悟到虚妄不可得,这就是本来的面目。

[迷则真如是妄想,悟则妄想是真如。二俱不立,]也不立迷,也不立悟;也不立真如,也不立无明妄想,二俱不立,[同归圆觉,以圆觉即诸法,]为什么?没有其他的境界故。[无异境界故。]譬如说[诸戒、定、慧]这是指圣者来说:[及淫]就是男女,[、]发脾气就是[怒、痴]这个是不好的烦恼;但是,对《圆觉经》来讲,怎么样?[俱是梵行者:]哇!不得了!看你悟或是不悟?[六、染净对。戒、定、慧净法,淫、怒、痴染法;染法本空,何异净法。]简单讲:如果自己标榜自己在持戒、自己在修定、自己有智慧,这样还不是梵行,这样叫做烦恼行,因为你还没有忘掉一个自我,这样还是烦恼。[《诸法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为什么?化贪度众生为贪欲,行菩萨道变成贪欲;化贪欲变成行菩萨道。

[恚痴]就是教化众生要现这个恚跟愚痴相。[亦复然,如是三事中,有无量佛道。”]所以,方便运用贪嗔痴,贪恚痴。为什么?因为不可得故,不可得故。所以,你们看你们师父在发脾气,其实,他不是在发脾气,他是在才华众生,他有无量佛道。[即是圆觉,以圆觉即清净因故。众生国土同一法性者:七、依正对。]依正对。什么叫做依正对呢?[依报,是无情国土;正报,是有情众生。《涅槃经》云:“我以佛眼,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皆悉究竟。”]为什么?不可得故,讲来讲去,到最后都不可得,究竟不可得,你如果把这句话贴在门边,天天看就能开悟。究竟不可得,如果很高兴的时候:哈哈!所以,学佛后,你就会觉得,众生真的如佛陀所说的:是名可怜愍者,讲起来实在很悲哀、很可怜!我以前有空都做什么呢?跑去逛百货公司,台北有一间今日百货,不得到是不是被火烧了,那天听说发生火灾,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以前我有空就邀吴金松:吴金松!来,我们去吹冷气!因为百货公司有冷气,家里没冷气;来!我们去吹冷气!就走……,去哪里?去百货公司。吴金松如果赌博赢了钱,就会邀我:林益谦啊!走,去看电影!我都是让他请客,因为我没钱啊,他如果财赢了,就请我去西门町吃东西、去圆环边吃沙茶火锅,以前还没吃素。吃沙茶火锅,吃完后就去逛……,回来后我去念书,他又跑去赌博,然后我就又希望他赢!(法师笑)整天都在搞这个,他如果赢了,我就有火锅可以吃;而我是每赌必输,没办法,没办法!所以说:没有学佛的人,实在不知道要走什么路,无路可走,无路可走。不然你看这些歌星、影歌星,你看这些影歌星,在夜总会表演的节目,看过一遍,就不会再想看第二遍了,不是唱歌、跳舞,变魔术,就是清凉秀,就是清凉秀。

对不对?或者模仿一些歌星,不然就是打诨插科,打诨插科,东聊聊,西聊聊,你看猪哥亮那个节目,东聊聊,西聊聊……,都是, 这样。你如果悟道,一看都一样,千篇一律。或是看报告新闻,也没有什么新闻啊,不是zai 难就是火灾;不是火灾就是动物园;不是动物园就是政治;不是政治就是经济,economic,每天的报告,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有一次,有一次:讲到股票市场,有一次,一个徒弟毁谤我,说:慧律法师在玩股票!我只是保持沉默。人家问:你怎么知道慧律法师在玩股票?他说:哎哟!你看电视都在看股票呢!结果不是,是因为那天我在看报告新闻时,突然有便意,跑到厕所蹲了很久,蹲了很久,拉肚子,结果电视没关,当然,我又没有神通,不然我在里面眼睛眨一下,电视就自己关掉了,我又没有神通!我进厕所后,电视正好在播报股票新闻,他在门外,不知道是我进所前,没把电视关掉,因此就说我在玩股票。说起来,这世间怎么会如此凑巧?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没有亲眼看到的都不准!依报,这是无情,无情;正报就是有情众生。所以,《涅槃经》说:我以佛眼,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皆悉究竟,统统平等。[即是圆觉,以圆觉即诸法实性故。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者:八、苦乐对。地狱是十恶苦果;天宫是十善乐果。苦乐之念由心,地狱天宫岂定,]哪里有一定呢?对不对?所以,我们现在培养一个清净心,将来;如果我们现在无相,进去就是无相的世界,就是法身世界,如是因得如是果,你现在不要起心,不要动念,宽恕一切众生,你不执着一切法,单单提一句佛号,你以无相修行,百年之后,进入的就是无相的世界,就是清净极乐世界,清净极乐世界就是无相,因为我们化法身为无量的清净身,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用念头,动到一个念头,执着一个世界,世界就变小;不要动念头,以平等性,所有遇到的世界,就是无量无边清净心,依法不依人。[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既本空,同归圆觉,以圆觉即常寂光净土故。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者:九、有无对。以三无二有]三种不能成就佛道,二有决定,[决定性]可以成就佛道。就是说决定性的众生,[及不定性,]两种众生。[二种众生有佛性;]决定性的菩萨,决定性的菩萨道,还有能够回心的二乘,[定性二乘及无性阐提,]定性就是一定的声闻,不能改变叫做定性。所以说:决定性的菩萨、不定性的声闻,这两种众生都有佛性。定性就是说:他一定是声闻,不可改变,定性就是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声闻跟缘觉,那当然就是不能成佛了,不可改变嘛!

所以,无性阐提,无性阐提叫做断善根的众生,一天到晚伤害三宝,叫做阐提。[三种人无佛性。诸大乘经云:大地众生,皆当作佛,无论有性无性,皆已齐成佛道故。一切烦恼毕竟解脱者:]毕竟解脱。[十、缚解对。]缚解对。[一切昏烦之法,恼乱真性,即贪、嗔、痴等,八万四千,是系缚之法,能系众生受生死苦。今了达苦即法身,无苦可舍,]何以故?苦是空性。[故一切烦恼,毕竟解脱。以上十对,名相虽异,]但是,它的道理并无不同。[其意不殊。但缘佛证圆觉,]什么叫做“缘”呢?但缘就是:你只要,“缘”就是借重,借重于佛证悟的圆觉这一颗心。[心无取舍,]心无取舍,心地功夫拿出来![故得诸法普融,同归圆妙矣。一明境竟。]太好了,太好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寅二明心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法界即一真法界;迷时从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绝对法界,没有经过任何比较、没有能所、没有迷悟,叫做一真。[而起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四圣、六凡法界,四圣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等等;六凡就是六道众生;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今证佛果,还归一真法界,深广如海。慧是照用,称法界而起,故名法界海慧。]就像法界一样,智慧如海。所以,自皈依法,当愿众生,你们就知道要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可惜我们没有深入经藏。[照了诸相犹如虚空者:今海慧为能照,诸相是所照,以离分别念,相即无相,犹如虚空。《楞严》云:“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虚空的体,它不是一切相,非群相就是它不是一切相;但是,不拒绝一切相的发挥。[而不拒彼诸相发挥。”]简单讲就是:佛性是不可得;但是,不拒绝一切事相的作用。所以,用空性看一切,用空性看一切宇宙,一切宇宙皆空。[上句指体不变,非为群相:]一切相。[下句指用随缘,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正不变而常随缘,虽随缘而仍不变,则圆觉妙性,亦复如是。二明心竟。

寅三结名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这就是已经成佛的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此名如来者:指能随顺人。]你只要放下,没有取舍,没有能所,你就是随顺佛性、诸佛菩萨在修行,不然不叫做修行人;每天在执着里面:我在持戒、我在用功、我在念佛、我在修行!那都不是修行人,能所不除掉,都不能称为修行人。[随顺觉性者:谓如来从初发心修行,大开圆解,于无修证,而起修证,渐次随顺,而证圆满觉性,是为究竟觉。]究竟觉。[初明依位渐证竟。]所以,我们今天来打八关斋戒、来听《圆觉经》,是大大的好用,让你心根清净,心根清净,大大的好用,妙用现前,哇!太好了,太好了!我都觉得我是一个……,I’m feeling. I’m lucky old man.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老男人! I’m feeling.I’m lucky old man. 我是幸运的老男人。因为I’m forty years old. 我已经四十岁了, 四十岁了,我是shèngw,剩下的废人。《圆觉经》不听就是不行,不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一定要出来听经闻法,不听经闻法不行,不行!心境转不过来,卡死在里面。[

子二明亡心顿证(分三)

丑初亡心入觉二验果知因三即成佛智丑初又分二寅初指示安心二依法顿入

寅初指示安心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不起妄念。]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执着心。[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就是说妄想心生起时,不要一直说:我要将它停止……,如果你一直想停止它,那也是妄想心。亦不息灭就是说:不要用克制的办法,观照的时候,令它当体即空,不要强加制止它,这样不是修行。所以说: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一切妄想心当体就是空,亦不息灭,不要说我要将它灭掉,妄想心无自性,不能让你灭掉,观空就是灭、放下就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住妄想境界,空上妄想境界是事法界,不加了知就是进入平等,不加就是不特别地去分别它,所以说:不加了知就是无生的意思。安住在妄想的境界,不特别去分别,你放下,了知就是清清楚楚,你不要加一层执着下去,你很清楚它是无生。

也就是说:住妄想境界是事法界,不加了知是理法界,简单讲就是不碍,事相的法界,不碍理体的法界。也就是说:安住于一切妄想境界,当体就是空,不要多一层了知,不强加分别,放下就是。[于无了知,]于无了知就是:在没有分别心理性法界里面,也[不辨]这个“辨”是执着,也不执着它有真正的一个无生。也不执着[真实]之心,执着就是事相,也不执着无生是一个真实性的东西。[。】]再讲一遍: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在没有分别心理性的法界里面,也不执着那个是真实的,理法界当体无生。所以,不辨真实就是事相的法界,不辨真实。不辨真实不是说分不清楚是真实,不是这个意思。“不辨”这个“辨”就是不执着有一种真实的无生,无生本来就是平等。

[前者渐次随顺,]慢慢修行……,就随顺如来觉性,但是,[位有高下,证有浅深,]这都是尚未彻彻底底的究竟了解。[皆为不了,寂灭心体,]我们的本性是很平等、很寂灭的。[能所未亡,恐存分别,则悟入无期。]就是遥遥无期,那要经过很长远,没有什么希望,没有这个时间。[今者的示平等一心,]“的示”就是正确的,的示:正确的指示叫做示。正确的指示平等一心。[任运合道,乃为圆顿妙旨,]圆顿就是:一法就是一切法,就是圆顿。[成真随顺。]成真实,合觉性。

[前是随相法门,今为离相法门。亦如《华严》,先说差别位地因果,]差别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先说差别位地因果,[后以平等因果融之;]平等因果,发大心就是佛,佛不离因,因不离果。[此中意趣,]“意趣”就是道理,[正相同也。]这里面所讲的道理刚好相同。[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者:此的示]正确的开示,[一类圆顿菩萨众生,平等安心之法。]就是说:根机大利的人,一句话就一针见血了,就进入解脱的境界。要如何修行呢?根机大利的人,[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以众生日用现证,全是如来平等法身,若一念不生,]就跟佛一样,若一念不生,[全体自现,]我们的心性就全部影现出来,影现出来,[故居于一切时中,行、藏、]“行”就是有行动;“藏”就是表示说没有任何行动,行、藏,“藏”就是静止的状态。

无论是动态,无论是静态,[语、]或是说话,[默,]或是不说话,或是眼睛见色法,[见色、]或是耳朵听声音,[闻声,不起丝毫妄念,]所谓不起丝毫妄念,就是不起一点点的执着之心,智慧之心常常充满我们的本性,清清楚楚是非、善恶;但是,不落入对立性的是非、善恶当中。[以才起一念,即迷现量故。]现量就是真实的境界。我们动一个念头分别,分别就有对立,现量本身就是事相的敌对,万般的语言,攻击、伤害、赞叹,就一直显现出来。现量,简单讲就是一切的事相,统统叫做现量,六根、六尘所攀缘,一切变现出来的统统叫做现量。[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者:谓众生妄心,本无自性,]你硬要压抑它,要叫它休息,就愈控制不住:师父!要怎么控制妄心?都控制不住。一直拼命地想一个办法要控制它,愈想控制就愈动念……,就愈不能解决他内心的烦恼,内心的烦恼;要放下,学习放下。没功夫的人先学忍耐,忍耐,功夫够的我直接进入无生,进入无生,本来不生不灭,不来亦不去,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事,本无自性嘛!

讲起来很简单,就像吃饭一样,讲是真的很简单啊,很简单,我就觉得很简单,我觉得并不困难。说:师父!您很忙喔!你搞错了,我很闲,我从来不会忙。“忙”怎么写?忘记了自己的心叫做忙。知道吗?“忙”怎么写?没有心叫做忙。说:你很忙!你很忙,就是这颗清净心不知道跑去哪里,就开始忙了。说:师父!您很忙喔!不!你搞错了,我很闲,我的心正念都很清楚,清清楚楚,都很清楚,无一刻不闲,我从来不会忙,都很闲,就算你整天跟我讲话,我还是很闲。因为[全体即是真如,若息妄求真,何异离波觅水。]息妄求真,注意听这句话,离开了当下这个妄想,我要追求另外一个境界,那是不懂佛法的人。

佛法告诉你:它不是追求的东西,佛法是讲当下,现在这一念放下,你就什么都解脱了!而我们不是,舍此取彼,离彼也是要取此啊,永远在取舍之间团团转,你修行无量劫,也永远不能成道,你怎么修都不能开悟。佛法不是息妄求真,那么,这很简单的道理,息妄求真,一直要克制这个妄想,一直要找真的,他不知道那个妄想当下就是真,你把妄想看得很清清楚楚,不要让它受干扰,那一念,那一念就是。是来、非来,你很清楚,你就不要动摇它,你就任它是、任它非,是非无自性,任它是、任它非,一切法不可得,放下,它就对你无可奈何,一点办法都没有!对不对?何异离波觅水,离开波要找水,根本就找不到。底下说:[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境从心现,元是自心,]师父以前就跟诸位讲过:都是我们的心的问题,不要说别人讲我们痛苦,要说我们的修养不够才对。

对不对?不要说:我先生不爱我,要说我们没有魅力,我们自己没有功夫;你如果很漂亮,表现得很温柔,随便招个手,你先生就为之倾倒了;那是你自己的条件不够,才得求人家:你来爱我,你来爱我!不用这样!对不对?本性也是如此,你不必同情我,你也可以批评我,也可以赞叹我,为什么?一切法我都能够接受。所以说:世间没有冤枉,世间没有冤枉,就是因果自有定论,你今天会遇到逆境、家庭起风波;或是先生不让你学佛;或是娶个很无理取闹的老婆,蛮横不讲理,那就没办法,娶都娶了!你不晓得,让她一闹起来,真的没办法,每天都是亮红灯,每天都是亮红灯,表示危险的意思。所以说:本来就是我们心的问题。[以妄想境界,本是一真,岂容拟议。]“拟”就是假设;“议”就是去讨论,哪里容得下你去假设,或者是去讨论?本来当体就是一,你种种……,“拟”就是一种假设;“议”就是一种讨论,你怎么可能去用假设它?因为那是如实境的东西。[举心即错,动念即乖,]你动到念头就不对!

所以,没有明心见性,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到最后他就会自暴自弃。有一个人来问我说:请问师父!什么叫做明心见性?我告诉他:请出来的就不是,不讲也不是。他说:不然是要去撞墙吗?到底是怎么样?我说:这样不对,讲也是,不讲也是。他说:奇怪!到底在讲什么?统统听不懂!就是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不论他起心动念、行住坐卧,一切应退,都是本来面目,以本性用功夫,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他不会烦恼嘛!对不对?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我跟他讲这个不是,他就着另外一个;着另一个便又不是,因为本性当体即空,悟到空性、无所住那个东西,那就是本来的面目。你说:师父:众生因为执着惯了、依靠惯了,没有一样东西让他着,他会觉得……,他现在意认为,本性好像有真实性的东西,一定有那一样东西,我一定要抓住它,我一定要抓住它,那个要把它抓住的那一念就是错误,他不了解那一念放下,就是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去抓住它。

你要抓住是提起正念,二十四小时,一直提起智慧之心,无所着、放下……,那就是本来的面目。本性不是一种有形的东西,不是像中秋月饼,可以切来吃的东西;它不能拿来吃,不过,感受又很清楚,清清楚楚在我们面前,又不可言说。所以,举心即错,动到念头就不对,动念即乖,“乖”就是违背的意思,“乖”就是所谓违背的意思,违背。[若加了知,]如果强加的分别,正如《楞严经》所说:若加了知,若强加,加一层的特别去分别它。[如《楞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就是说:自心,本来就是我们的心幻化出来的东西,你今天动到一个念头,去执着你的心幻化出来的东西,岂不是你的心执着你自己心的东西?你的心却是执着你自己幻化出来的东西。本来,非幻,本来是如如的本性,“厞幻”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变成了虚妄的法了。非幻,那当然就是真如了,无为平等法,真实法的如实智的东西,变成一种虚妄的执着法,非幻成幻法。

[且心体本具灵知,]就是说:本性本来就有离开能所的知见。[何必更加了知耳!]加一层外在的力量,何必加一层力量呢?我们的本性,悟到本性的人,他本来就有清清楚楚的智慧,拥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于无分别心,当下也不执着一个无分别的真实性。[谓于无了知处,]就是在没有分别心的时候,[则能知既寂,即真实知,真实即知,谁知真实?]因为真实不必加另外一层力量,真实的东西,本自显现出来。[如眼有见,]眼睛能看到外境,但是,不能反观见到自己,[不自见眼,故不辨真实也。]所以,不必执着一种真实。另外有一种力量,不执着说:我在看!执着我在看,那是多余的,因为眼睛本来就能看,眼睛本来就能看,意思是说:心本来就有能知的力量,能知的力量。[此道人日用安心之法,]道人就是修行,这就是修行人要如何解决我们的烦恼。说:师父1我的心不安,请您帮我安心。这就是安心的办法。安心的办法是什么?

[苟能任运如斯,]如果你能按照这样,一切法不可得、放下、无所住,用这种心,当下就是圆觉。[则心心合道,]所以,我跟诸位说:明心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就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你念念无所着,念念就证得真实性的东西,真实性的东西。[念念证真,]合道,无所着才能合道。[随缘而现利生事业矣!]随一切众生的因缘来度众生。[然上云:住妄想境,是事法界,不加了知,则事不碍于理也。]不强加的分别。[此云:于无了知,是理法界,]无了知就是于无生的法,当下就是理法界。[不辨真实,]就是不执着有一个真实性的理法界,也就是事相法界也是。

所以,不辨真实,那么,这个真实,也是所谓的事相上当体即空,因为真实的本性不强加分别,可以运用在一切的事相;但是,不能执着有一个无生,因为这个无生,运用在一切的事相法界里面,统统是真实。所以,你要讲理也对,要讲事相也对,不辨真实。[则理不碍于事也。理事无碍,名为圆觉随顺。]这就是真正入佛的境界。

就是又藉着这个圆觉的清净的心,随顺如来的境界一直进去,这就是真正的功夫,修行就是在这一点。不然整天你来我往、你对我错、我对你错,修到死,你还是一样执着,一个痴汉而已,也是一个执着的痴汉,愚痴!所以说:修行不困难,就是这样,凡事不要太计较,凡事不要太计较,时时刻刻都快活![谓从此任运修习,自可到事事无碍,圆满诸佛境界矣。]圆满的诸佛境界矣。[初指示安心竟。

寅二依法顿入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彼诸众生者:指上根众生。]上根众生,[闻是居一切时等法门,]前面所讲的,不要起心动念,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真如,以平等心、无所住的心。[乃直指圆顿安心,]这就是[修行要诀。]我们为什么会卡死自己?因为我们不圆满,我们一直希望别人帮我们解决问题,事实上,我们放下,就什么事都没有,我们要求别人,那一念要求心,也可以说是一种执着。我们说求善知识,善知识也只能启发我们的自性,善知识不能帮你修行,善知识指导我们一条路线;但是,我们要依法修持,若是一味希望别人帮助我们,我们到死都不得力。

心不是有形,它不是有形,不是说我去爬山……,老人家爬山会很喘,很喘,比较有体力的人说:来!我背你,我背你!这个我能够帮助你:心,没有办法,心是无形的东西,你怎么使力帮助,就是帮不上忙,帮不上忙,因为没有入,也没有出口,你不晓得从哪里进去,也不晓得从哪里出来。

所以要悟,悟就是找我们的心。[闻已能生深信,信已能解义趣,]只到之后能够产生深信,信了之后,能够解这个义趣,了解这个道理,“义趣”就是道理。[受以自修,]好好地来自己修行。[持以化世,]就是这样子去度化众生。[不生惊疑怖畏之心,]不要怀疑、不要惊惧、不要恐怖,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则坦然合道。]这样就是合佛的道。[亦同《金刚经》中:“不惊、不怖、不畏,甚为希有”也。初亡心入觉竟。

丑二验果知因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说:善男子!你们要知道,听到《圆觉经》的人,他不产生惊惶,而且信心具足,而且又有所体悟,当知这个众生,已经曾经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了,以及大菩萨,供养无数的诸佛大菩萨,植众德本。喔!照这样看来,所以说:在座诸位,你们已经供养百千万亿诸佛菩萨,今天才能听到这部《圆觉经》。

[此结上顿悟,]上面所说的顿悟。[任运合道之机。]任运合道的根机,任运就是随缘合道,一切因缘法当中,都合佛的心,合佛的心,他以圆觉的心,就能随缘不动、不住,当然就是佛的心。[嘱以汝等当知,如是众生,皆因夙植深厚,]“夙植”就是宿世的根机,“植”就是种下深厚的。所以,听经如果听不懂,同样一部经,有的人听得很法喜,有的人听不懂,听得懂的人就是宿世有种善根;有的人听不懂,硬是在圆环里绕……,绕不出来,

所以,根机不够利,表示供养还不够,要再拿来,供养还不够,你看这里讲的;百千万亿嘛,表示供养还不够,还要继续供养。[故得信解受持。已曾供养恒沙诸佛及大菩萨者:如《金刚经》云:]你这种大根机之人,一闻千悟的人,听到马上就悟了的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也。

及大菩萨者:供其主以及其余也。]太长太长的时间了,太长太长的时间了!讲真的,在我们讲堂里面,我看你们头上都有光;你们头上的确有光,因为上面都有电灯啊!我相信在座诸位,一定都是长久以来种下善根,讲真的,今生要藉此善根,决定要了生死!在座诸位!不要迷迷糊糊的,说:我今生的根机差,不然来世再来!不要,你要接受我的劝告,不要再来了,不要再来了,做人很好受吗?对不对?你也不知道来世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说:我们既然已经种下深厚的善根,又遇到文殊讲堂,文殊讲堂,对不对?我们又听到《圆觉经》、又听到净土法门,我们要下很大决心,决定要了生死,一时一刻不可以懈怠,要常提起正念,常提起正念,不然枉费我们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我们已经种下无量的善根,今世就不要再蹉跎了,要去极乐世界了,要去极乐世界了。

所以,最近我一直感受到年纪渐渐地在了,四十了!所以,最近我都自己在房间里打佛七,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想:四十了……,乘以二就八十了;再乘以二,那时候就不是念阿弥陀佛……,就不是这样念,那时候已经没有牙齿了,就:阿弥陀佛……,念没多久,口水就流出来,还要擦一下,牙齿都掉光了!趁现在还能念阿弥陀佛……,不然老了以后,装上假牙,念阿弥陀佛……,念得太大声,牙齿还会摇,还会摇,还会摇。老了以后,吃饭变成要用果汁机打成糊,整桌的素食都咬不动,只好用果汁机打一打,然后灌下去,没牙齿,咬不动了!每天看到的都是大锅菜,什么叫做大锅菜?就是用果汁机下去打一打,然后煮成糊状舀起来吃。你看过人家做春卷皮吗?用那一只脏手甩着软面团,老了吃的东西就像那个,不然吞不下去,咬不动了,咬不动了!

香茹、包心菜、高丽菜、稀饭熬煮后,全部放进果汁机打成糊状,如果再加入咖哩,就像腹泻那样黄黄的,还是得吃啊,想活命还是要吞下去,老实说,人老了是很悲哀的事!我常常想:老了要怎么吃东西?我这牙齿现在已经都快咬不动了,讲起来很可怜!老人向上往往又会有一股怪味,一股怪味;拿一点东西,双手就发抖……,对不对?发抖。端一碗饭要来吃,送到嘴边时,饭粒已经快掉光了,我徒弟看到就大叫:把碗端好!不要对我那么大声啦,你要同情我以前教过你《圆觉经》,不要对我这么凶!

老了拿他没办法了,打不赢他,打不赢他!如果养到这么不孝的徒弟,这也是命,我们的命,时也命也,非我之不能也,只因打不赢他也。没办法!所以,修行还是要趁年轻,讲这个虽然是开玩笑,就是要你们警惕自己:趁着年轻要努力,修到像广钦老和尚一样,来无影,去无踪,来去自如,说要回去就OK!所以说:还是要认真修行。所以,我最近都自己打佛七,阿弥陀佛……,我都只念四个字,不念六个字,念阿弥陀佛,有空就播放打佛七的那卷录音带,有空就播放……,薰习。

所以,我现在连爬楼梯也是阿弥陀佛……,变成习惯性了,连晚上作梦也是,也是阿弥陀佛……,最近这几天作梦都在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而且还会飞才是厉害;大家要努力修行![植众德本者:以供佛则必闻法,供佛得福,闻法得慧,福慧双修,已植万德之本。以佛果万德,惟以福慧为种故。二验果知因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丑三印成佛智

【“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佛说,信其不虚也;]佛的话,我们为什么不信呢?对不对?按照佛讲的法去修行。佛说:[此等之人,虽居因位,决定成佛无疑。]为什么?因地心就是果地觉,以无所住的心修行,当然就是佛的心。[一切种智,即是佛智,成就此智,能生佛地一切智慧,故以种智为名也。一长行竟。]所以说:依法不依人,佛讲什么法,我们就照这样做,包括师父也是要依法。[

辛二偈颂(分二)

壬初标颂二正颂

壬初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初标颂竟。

壬二正颂(科初二全同长行,末二句总结,长行无也。)]

佛要再一次地让大家更清楚。[【“清净慧当知:]你应当以智慧来了解。[圆满菩提性,]按照圆觉自性修行,当然就圆满我们的菩提之性,所以叫做圆满菩提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清净慧菩萨!你要了解,我们圆满的菩提之性,就是放下,用圆觉去修行,当然就能圆满我们的菩提之性。[无取亦无证,]什么叫做无取亦无证呢?我们证得究竟菩提,寂灭不二时,就没有所谓能取……,能修行的人、所取的境界,就是无有能所之人,无能证所证之法,所以说:无取亦无证,没有一个取证的人,也没有所证的境界,何以故?一切平等故。所以说:[无菩萨众生。】]真正大修行的人,不会很崇拜大修行人;也不会很瞧不起凡夫众生。

所以,菩萨、众生,都幻化出来的。幻化灭故,我们如果幻化当下放下,所以就无,没有菩萨,也没有众生,也就是佛,佛无一切相,所以,《金刚经》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在座诸位!有空要诵《金刚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诵《金刚经》开大智慧,求往生极乐世界也很有力量,而且《金刚经》的份量也不会很大,份量也不会很大。

[清净慧!汝等应当以智知之。圆满菩提性者:依圆觉自性而修,自可圆满菩提之性。无取亦无证者:圆满菩提时,寂灭无二,无有能取所取之人,及能证所证之法。无菩萨众生者:以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所以故无。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长行就是第行文,前面所说的,不是偈颂的那一段,叫做长行。[长行云:]就是前面所说的,直接叙述的,不是用偈颂的,长行是对偈颂讲的,偈颂是对长行文讲的;现在是用偈颂,那么,长行是指前面的。前面说:[一切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你当下生长在娑婆世界,一切时间、空间,都可以产生如来圆觉的妙心,一切杀盗淫妄酒,不论一切多么恶的境界,都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都能产生如来圆觉的妙心,看你有没有善用心?[幻化灭一分,则显一分觉性,故云于灭未灭,]于灭未灭就是说:该灭的能所,你还没有全部除掉,还没有全部灭掉,在能所还没有全部除掉,当然就还有虚妄,[妄功用中,便显差别。]就有凡夫、就有二乘、就有菩萨等等的差别。所以说:[今言觉未觉时者,]觉与未觉的时候。

[前约所灭之幻说,]灭掉所幻化。[今约所显之觉言,]觉性。[如一分尘尽,]“尘”就是微细的烦恼,污垢如果去一分,[自得一分镜明也,]镜子如果三天没擦,上面就会有灰尘,有灰尘。我们如果擦掉一分尘,镜子就显示一分;烦恼如果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解脱。[故云:渐次有差别。]若论修行的关键人物经,当然是要渐渐前进;如果指究竟来讲,是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我先简单解释一下,说:众生为解碍,众生发一个清净心,了解我们的自性就是佛,道理知道了,在净解当中产生执着。解碍就是因为有了清净的解答,就是知道……,净解就是了解了圆觉;但是,就以此为执着。众生发一个清净心去了解,却执着这个清净心的理性的东西。菩萨未离觉,菩萨觉悟所觉的境界是幻化,结果执着一个能觉的智观,智慧之观照,“觉”就是智慧的观照。

所以,菩萨还执着有一个智慧在观照,就是不能离开那个“能”,离开那个“能”,是指三贤位,入地、入初地以后,能所就永寂灭,就进入如来的境界了,就不住一切相,不住一切相,就没有能所之相。大觉悉圆满,这样就能圆满大觉,大大觉悟。名为遍随顺,这才是恒顺如来的觉性。

[此明渐次差别之相,虽现差别,不违觉性。众生为解碍者:即彼净解,为自障碍。]因为他发一个清净心去了解,对本性圆觉有所了解。[于彼净时,心生爱著,]起法的执着,爱着就是对法的一种执着,法执是众生的毛病、学佛人的毛病,所以,学佛的人不应该互相攻击,学佛的人应该互相勉励。所以,还未到佛的究竟的境界,难免都会有看法不同。所以,[于净起解,]对这个净又起解,[故名净解;不更求断,故成障碍:]以为得少为足,我想我得到这样了解就好了;了解不是我们的功夫,变成了不想要再进一步地去断,断掉这个障碍。[此信位也。菩萨未离觉者:]菩萨指三贤位的菩萨。[以三贤]是观照的智慧增加,叫做[观智增明,虽能断净解之碍,然犹住著于能断观智,名为见觉。此能见之见觉未亡,]如果能见的那个见觉还没有消化,[亦成障碍:此贤位也。]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如果入初地,[入地永寂灭,]初地菩萨就如同大地。[不住一切相者:以入地菩萨,已证平等真如,寂灭一心,故历位常觉不住,]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皆常觉而不住。

[不生住著之心。长行云:碍已断灭,无灭碍者,]碍已经灭了,谁来灭碍呢?当然就无碍了。[故云:不住一切相;此圣位也。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者:以大觉世尊,万德悉皆圆满,无不具足。]所以,[长行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你看!所以,我们修行,我们常常说要去哪里修行,你要去哪里修行?自己的心的障碍没有打开,你要跑到哪一间道场?你看,一切障碍就是究竟觉,是你不善用心而已,是你自己不会运用智慧。你常常讲:哪里好修行、哪里不好修行,其实是我们的心不安,才会乱闯乱撞!大修行的根机,一切障碍都是究竟觉。[若见有障可断,断已名觉,即非究竟觉。若见一切障碍,无不是觉,方称究竟觉矣。故得念失念,无非解脱等,]无非是解脱。前面讲的十对,十种相对的诸法,[十对诸法普融,无取无舍,遍皆随顺,同归圆妙,故云遍随顺:此果位也。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心不生虚妄就是说:妄想心起来没关系,不要管它,放下就好,就是说:在虚妄当中,当体就是空,这样虚妄就无生;你若是硬要压抑它,那也是虚妄。所以,要懂得对治虚妄,对治虚妄就是常常很清楚你的念头,常常很清楚你的念头:啊!我现在在无知了,我在发挥无知了,我现在要赶快提起正念!功夫不够就是这样;功夫够的话,连动念对治都不必。[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末世顿根众生,闻法领解本具觉性,心不生虚妄者,不惟妄念不起,]当下[全体都是本地风光。]本地风光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譬如说:我说:你家住何莲,你家住何莲,你讲讲看你家前面、后面有什么树?你当然很清楚,我家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左边中什么、右边是什么,这就是本地风光。

意思就是说:一个明心见性的人,要叫他讲本性的东西,他绝对不怀疑,所讲出来的都是决定性的东西,没有那个好像是、好像非、好像对、又好像错,大彻大悟的人讲话,哪有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嗯!可能这样子。没有那个,他讲出来绝对单刀直入,没有枝枝叶叶的东西,他讲本性,就等于住在自己家里,要讲家里的环境一样,你家的环境,你会不清楚吗?厕所在哪里、餐厅在哪里,你会走错路吗?我不相信!哪有可能的事,再复杂的房子,住三年都可以了若指掌。对不对?本地风光。我们没开悟也没关系,听一些法,代替别人欢喜也好,别人明心见性,我们听经也能听得像是快见性了;不过,其实我们没有。有一个人说:师父!我听经的时候很法喜充满,觉得很好很好;不过回去这一星期,好像不太用得着,很奇怪!用不出来。

大家都有同感,颇有同感,听经时,好像自己快开悟了;不过回去后,好像没什么作用。所以说:还是要正念常现前,凡夫嘛!所以说:[即于妄心亦不息灭也。]也不要去管它,不息灭它。[何以故?以妄元是真故。]虚妄的东西,悟了,就是本来的面目。对不对?你不要被虚妄牵引就好了。[若如是,则终日住在妄想境中,但对妄想境,不加了知之心,]不加了知之心就是不强加分别。[则妄境即是真境。]我不分别、无住,无住就是一切……,譬如说:我们现在一切妄想境界都现前,我的眼睛都是平等,我不强加分别,那就是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简单讲就是:不要让境界影响你的情绪,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让境界影响你的情绪,如果你的情绪有变化,那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如果一切境界,统统不可能让你的情绪高低潮,那什么都解决,没有,没有包括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我们一样很镇静,很镇静。底下,所以说:[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于无了知处,即是真知,不必起心,更辨是真实;]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更加一层的执着,那就是真实。[此正道人]这就是真正修行人。[日用安心妙法,]安心就是无所安,无所住就是安心。所以,二祖慧可大师去见达摩祖师:我心不安,麻烦师父帮我安心!

将心来,安汝心,把心拿出来,我把你的心安了。所以,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觅心了不可得。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就是这样。[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就是说:什么事都不要执着,一念不生就是:什么事都放下,只存在一颗智慧的心、无所住的心、清清楚楚的心,那就是我们的佛性。[佛说如是人者:指末世顿根众生,现世闻是法门不生惊畏,即是菩萨,乘愿再来,已曾供养恒沙诸佛,功德悉已圆满,即能成就一切种智故。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虽然有种种度众生方便的方法,虽然说方便有多门的意思,统统叫做随顺如来的智慧,意思就是权智,权智。[

此二句,长行无,]前面的长行文没有,[故此总结。虽有多种度生方便者,皆名随顺权智故也。]权智故。[一四问答,通明观行上根修证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卷第三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