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楞严经明心见性修学重点之十番显见

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生的是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没分。什么时候到实报庄严土呢?到不二法门的时候,才入实报庄严土。
那么由此可知,我们现在能够舍分别、舍执著,现在就是不二法门,那我们这个念佛求往生,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你要晓得省多少事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按部就班,从凡圣土、到方便土、再到实报土,这个时间要好长好长。在我们这个地方可以弥补,可以把时间缩短。
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切事无是无非。晓得这一个理,观察到万事万物没有一定的是,也没有一定的非,无是无非是。学着什么呢?样样不执著。在境界里面学着事事不动心。那么这个是智慧呀。虽然不是佛知佛见,这是接近佛知佛见。
行门里面,一定要慈悲一切、恭敬一切、利益一切。虽然这样做法,决不著相。为什么呢?无是无非是。天天修福,修的是三轮体空,这是称性的福报,福慧双修啊。要这样修法啊。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地去做。
在大乘菩萨法里面,大乘菩萨是以孝顺心为基础,孝顺是戒呀。大乘菩萨无论见什么人都是用孝顺心。孝是什么?孝是一体。何为孝心呢?孝心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孝心。
你看孝那个字,中国造字是有学问的。上面是老,下面是个子。这是两代呀,两代合在一起是一,当中没有界线,没有代沟啊。代沟是外国人才有啊,中国人没有。所以孝心是一体之心。
顺心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心是孝顺心啊。如何能与众生做冤家和对头呢?欺枉一切众生呢?那是违背了法性,违背了真心。这在佛经里面叫颠倒行事啊。颠倒行事尚且不可,那颠倒学佛还能成就吗?
是义终始,
义是讲义理,这个终始,凡是这个义理浅的,从始就可以能见到终,由终不昧始。这是讲义理比较浅,一下就能看透。道理比较深,一下看不透,不是浅学之人所能够测度的。所以说是:
不知其终啊,也不知其始。
所以说: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楞严文章也确实好,把当时在会大众这些状况,可以说都描写得非常淋漓尽致。我们也能看到当时在会的这些大众表情。
那么实在说,如来把这个深义的终始是显示出来了。说真的,本是妙明。这是楞严前面我们读到,妄为色空啊,见于闻见。
第二卷,我们念过了,如果用唯识来讲更容易明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从真起了妄。无明不觉生三细,这就是妄为色空,以及见闻。
见闻觉知,是三细相里面的转相,色空是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这是什么?这就是这个道理的开始,是义之始。
佛在前面说过,此见见缘,见是讲见性,就是见分。缘是讲万缘,是讲的相分。见、相两分。说:
元是菩提妙心明体。
元是它的本元,它本来就是真如本性清净之体,是义之终啊。
我们也是在初学的这个地位上,可是我们有信。为什么呢?读到楞严经这么深的道理,跟诸位说,这是说宇宙的开始呀,宇宙人生的开始以及归缩啊。
在今天一般的时候,在宗教上讲,在哲学、科学里面讲最大的问题,你看看世界上这些宗教家,这些哲学家、科学家,哪一个人能把一个开始跟终末的这个真相说清楚了?没有一个说得清楚的,没有一个说的是能叫我们心服口服。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宗教家说不出来了,找不到这个终始了,那怎么说呢?说上帝造的,是上帝造的这个开始。那我们就问上帝是谁造的呢?这问题就来了。
佛法里面说得这么清楚,佛法的好处,并不是佛给我们说说而已,哦,你听懂了,听懂了,我们就算了,不是如此。
要我们自己证实这个境界。证明什么?证明整个大宇宙原来就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原来是自己的化身啊,化身是有迹象啊,法身是理体呀。没有变之前那叫法身呢,变了以后的那就是化身啦。
经上讲的是千百亿化身,还算多?不算多啊。无量无边的化身。做到这个真相了,心就定了。心就清净了,什么境界也不会动心了。虽不动心,什么境界都明了,决定不迷惑。这是我们一般叫佛知佛见啊。
这个时候的行为,都叫作普贤行,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普贤行也给诸位说,就是用今天这个经义给诸位说,无是无非是,是普贤行。这是平等心、是清净心、真正的慈悲心。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
那么佛看到这些初学之人,心里面有惊疑不定这种态度,生起怜悯之心,那么来安慰他,那些已经证得无漏的,当然他们懂得,那些就不必说了。那么这个安慰是必要的。佛就说了:
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佛这几句话啊,真正是苦口婆心,劝勉我们大众,开口几句话跟金刚经上讲的五语,意思是一样的。令我们生起清净信心。
无上法王,
是佛于法自在的一种称号。意思是说,佛的言语句句是真实的。如所如说,如就是实际上境界是什么样子,佛就是这样说法,绝没有说是添一点或者是漏一点,没有,不增不减,这才叫如说。这是叫真实语啊。
不诳不妄。诳是带着夸张,没有这个意思。妄是不实在。正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是一样的意思。
非末伽黎,是指印度当时的外道,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念到的迦詹、毗卢之徒,那么他们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见解、议论,说有四种不死矫乱论议。
他们这四种全是磨凌两可的,四种所谓是亦变亦恒,恒是不变的,就是又变又不变。亦生亦灭,亦有亦无,变增亦减。这些议论,都没有见到诸法实相。在诸法实相里面,佛给我们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常不断。
中观里面的八不中观就从这儿建立的。中观也是当时破外道的。所以佛所见到是真实的。
我们眼前的境界,为什么变成这么混乱呢?诸位要晓得,不是境界乱呢,而是我们心乱。正象六祖大师观风、幡一样,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啊。
我们现在天下乱了没有呢?乱,乱得不得了。是天下乱了吗?是境界乱了吗?不是的。我们的心乱了。如果你心是在大定当中,你看今天这个世界不一样,绝对不相同。
你所看的这个世界呀,跟诸位说,还是清净寂灭相。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你得大自在了。清净寂灭当中,找生灭也了不可得;找来去也了不可得;找生死也了不可得;找凡圣也了不可得。这是一乘究竟佛法。学佛一定要立志愿,取法无上。要精进要努力,要学最上乘。
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汝是叫着阿难以及在会这些大众,谛是谛实,思维。佛决不会辜大家的。
无忝哀慕。
学生对老师有仰慕之心,老师对学生有哀怜之意。这哀慕也把师生这个一体的关系形之于言词之间。
那么十番显见到这里是第八段。可以说,经文讲到这个地方,逐步逐步接近不二法门了。接近到真实法了,纯真无妄啊。那么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关节。
这一关突破了,境界就好了。我们今天就正好刚刚到这个关节上,能不能突破呢?能的。底下文殊菩萨他给大家做了一个方便。文殊在大会当中代表智慧的意思。
那么下面这段经文,我们今天时间到了,下头这一段,下一个星期六再讲好了,这是到精彩的一部分了。也就是发明两种精见,是、非之义。就是完全给我们讲无是无非的道理。
可这个道理确实是很深。在一般的时候不大愿意讲。为什么呢?怕大家发生误会。误会到什么呢?是非都没有了,那是拨无因果,那就不得了。所以这个地方最怕是曲解。程度不到,告诉你有是有非。有善有恶。
这是到最高的阶段告诉你,完全讲纯真的,真如本性当中没有这些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可是见了性才有真受用。
不见性,要是执著这些东西,心里还是有是有非,并不是无是无非的境界啊。听了佛说无是无非是,好了,心里马上就有一个无是无非是,还是有啊。并没有到这个境界,自以为到这个境界了,那是要吃亏的,会堕落的。
所以就是诸佛菩萨确实证入这个境界了,人家在行持上还是守戒律的,还是守清规的。
既然无是无非是了,他为什么还守呢?这就叫大慈大悲,佛法不坏世间法,最高的境界决不破坏那个幼稚园的制度,不能破坏。
你比如说吃饭了,那小朋友一定拍拍肚,好,那个大人到了那里,我也跟你拍拍肚,这是对的嘛。你要不肯,那小朋友会说,他都不肯,那我也可以不要了,那秩序不就是乱了吗?
所以入那个境界的时候,就要守它的规矩,那么这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叫大慈大悲。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那么理论你一定要懂,不懂你怎么样?你固执。固执是二乘的知见,这个知见透不过的话,在我们大乘法里头,不能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决定不能证得理一心。这个亏吃太大了。
要晓得这个事一心和理一心,在我们娑婆世界好象差距不大,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差距太大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便有余土,要晋级到实报庄严土,是要费相当功力,也要费相当长的时间。那个地方有很大差距。
那么理要懂得,最高的理论要懂得,最基础的规矩要守定,理事圆融。理、事无碍啊。先学理事无碍,不要学事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到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里面再事事无碍。实报庄严土以下,理事可以无碍,事事还做不到。事事无碍就惹麻烦了,你自己没麻烦了,那众生有麻烦。
那么今天时间到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经文: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从这个地方开始,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代问,前面讲到无是无非的道理。当时在会的大众,没有证到无学位的都感到盲然而不知所措。
虽然听了佛许多安慰的话,又承蒙佛教诲,要谛听思惟。话虽然是这么说,
这个谛审思惟
是要有相当智慧,中下根性的人很不容易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在法会里面,一定要承蒙具有大智慧的菩萨代他们启请。这不但是世尊的法会如是,世出世间教学无不如是。
在前面也给诸位讲到,这个经文渐渐入到相当深的境界了,这是越来越深。所谓深,就是越来越接近真实法。那么讲假的,我们都懂,一说我们都明了。说真的,我们就不懂了。这个深就是越来越接近真实了。实在上说,这个真实法就是我们的观念转不过来,所以不能够领悟。
在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与会的大菩萨们多得是啊,诸位要问呢,为什么要文殊菩萨做代表来启请呢?那么这个意思也有表法的作用。
文殊是在菩萨众中,他是代表的智慧第一。就跟在声闻众里面的舍利弗一样。声闻众代表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菩萨众里面代表智慧第一的就文殊菩萨。所以他来代表就是暗示,这是最高的智慧,才能够来讨论这个问题、解释这个问题、接受这种教诫。
同时文殊菩萨是代表的根本大智,这是我们在华严里面读到的。善财童子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的会下,成就根本智,然后才出去参学,从德云比丘开始,到普贤菩萨,所谓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圆满后得智。但是要晓得根本智是文殊菩萨。
如果没有根本智,就没有资格参学。那么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用文殊菩萨来代表启请,含义很深。那么这些我们都应当了解的,你了解了,你才晓得我们应该怎么修学。
下面是文殊菩萨所讲的话。这一段啊,是讲那些礼节。
我们把文校一校(看经文):
是时,
就是大众茫然无所措的这个时候,不晓得怎么办好了,文殊菩萨看到大家这个样子,发了慈悲心了。
愍诸四众,就是在座的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
即从座起,这是礼节,凡是发问请益,一定要站起来,听讲的时候是坐在底下,有问题目请教一定要站起来。
顶礼佛足,合掌恭敬,
这是请益请教的礼节。
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这一段就是文殊菩萨代表大众启请的话,也就是发问的话。这发问的话也可以分为几个小段来解释。
第一段是说明大家这个疑问的根源。
此诸大众,是指没有悟的这些大众,这是我们要记住的,所谓是中下根性之人,他们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之义。
这个二种就是讲的即是与非是这两种道理。是世尊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色空是总括万物。
末后这一句因一个义字,就是是非之义,这一字是双贯是义与非义两个意思。是义就是前面所讲的无是见的意思;非是义这是无非见的意思。这个在前面都曾经讲过。
说到这个地方,我今天上午,代表我们的大专讲座,请钱召武老居士,承蒙他答应给我们讲心经。那么他给我说,讲其他的经,我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实际上这个老居士佛学是相当之深。他今年八十九岁,身体也很健康,我去参观他的精舍,相当雅致,非常好的一个环境。他谈心经的时候,谈到王恩洋居士这个心经通释。那么这一部书也许有同修们读过。我记得我刚刚学佛的时候就看过这个本子。
王恩洋居士是民国初年,也是唯识家学者,那么他讲的这个心经是用唯识来解释。所以我想这个是相当好。为什么呢?心经是性宗的东西,用唯识来讲解,性相就圆融了。
那么他今天尤其跟我讨论到五蕴跟百法。五蕴就是百法,他说有很多人不承认,甚至有些法师讲到五蕴,五蕴就五蕴嘛,五蕴还能包括别的什么?那是错了,五蕴就包括万法。
那么这个地方讲,这地方讲的色空就是讲的万法,前面念过的,我们要晓得啊,精见就是讲的心法,色空啊,就是讲的色法。所以精见、色空合起来就是色、心二法。那么五蕴里面色受想行识,那个受想行识就是心法,就是此地讲的精见。
那么展开来就是万法。所以读《百法明门》,你看第一句,如世尊说,一切法无我。那么什么叫一切法呢?下面讲的百法就是一切法。什么叫无我呢?后面讲的人无我,法无我。
那么由此可知百法是万法的归纳,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其中。那么五蕴又是百法的归纳。那么在讲到色与心呢,又是五蕴的归纳。诸位要晓得这个开合的关系,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不过就是,一个归纳起来讲,一个是演绎出来说,事情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那么讲到观自在菩萨,那与我们的缘份太深了,楞严经也是以观自在菩萨为主的。华严经里头,我告诉一些学华严的人,也与观自在菩萨为主。
华严经里面有观自在菩萨章,这一章,我们已经印成单行本,那个书今天晚上才送来。下一次的时候可以分送给诸位。那么这一章呢,我们刚刚讲完没多久,有完整的录间带。那么诸位要是需要的话,可以从这边转录。我们这里有赠送这个经书。
观世音菩萨的经,华严经里面有一段,楞严经里面有一段,法华经里头有一品。所以专门讲观世音菩萨的,这三部大经各有一段。那么这是观世音菩萨经。那么我也很有意思,想把这三种专门讲观世音菩萨这一章,把它合印在一起,印成一本。哪一个要专修观音法门就方便了,不要去找好多书来看,一本里头就都有了。我们最近也打算在这里印,要找好的版本。
这是讲到这个无是见、无非见的意思。这些大众都悟如来所说的这个道理。说:
世尊!
底下就是文殊菩萨代表大家说明疑惑的这个处所。
那么才叫着世尊。
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
这个若是假设话,前缘就是前尘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讲,果然色空等象要就是见性的话,那么应当在一切物象当中指出来见性。为什么又指不出来呢?
说若非见者,应无所瞩。
如果一切万象当中没有见性,应该见不到万象呢。
文殊菩萨这个问话里头啊,就已经把这个事实说得清清楚楚了。但是这个意思确实有相当的深度。
我们现在听楞严经,从前面听到此地,这个二卷将要讲一半了,我们能不能体会到一点意思呢?如果诸位果然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你的境界就相当不错了。
换言之,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这个意呢?什么东西障碍了我们呢?诸位要能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回光返照,才能有一个出路。如果说是你不懂,就迷在里面,找不到出路啊。出路一定要回光返照,什么东西障碍了?这个障碍要不去掉,你一迷到底呀。永远不会开悟。必须要把障碍去掉。
障碍是什么?跟诸位说吧,妄心啊,这个东西是障碍啊。只要有这个东西堵塞在面前了,那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所讲的,茫茫匮色啊。心也茫,眼也茫。匮是昏匮,闭塞,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清楚。我们世俗说的,心里头有茅塞,把那茅塞打掉,通啦,就豁然贯通,大彻大悟了。
那么我们现在毛病就是有茅塞。这个茅塞拔掉,那痛快极啦。人人都希望把这个茅塞拔掉,可是自己又不肯拔。
因为什么呢?这个东西是自己造成的,还是需要自己来拔除,别人没有办法来代替。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这个茅塞给拔掉,他只能告诉我们,这个茅塞在哪里?是什么东西堵塞住了?他说给我们听。真正去掉这个,那还是要靠自己。
经里面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叫解悟。解悟是什么呢?茅塞在哪个地方,晓得了,明白了。但是有没有去掉呢?没去掉,没能拔除。拔除在这里叫证悟。那才有用处。所以说悟入啊,入佛知见呢,入佛境界啊。这才能够得到真实受用。
如果不能够回光返照,换言之,解悟都达不到。这是诸位真正想用功夫,一定要留意到。
与会的这些大众们,听到佛讲这一段真实的道理。这个真实道理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背。所以这个道理听了之后,越想就越想不通:
不知是义所归啊。
你比如说,我们讲是,容易懂;讲不是,也容易懂。此地说这个无是也无不是,这是什么话嘛。
无是无非是,是讲的实相啊。
诸位果然能够会得无是无非是,你的心就平了,你的心就定下来了,不会再有妄念了。正因为我们心里头有是有非,是非对立呀,所以妄念不能断。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什么时候断了,是也没有了,非是也没有了,心定了。这个念佛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呢。才能把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心就象镜子一样,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有是有非,麻烦大了。所以诸位要想到,茅塞在哪里?这个是非就是个塞。
好,我从今天起一切事我也不问,它是也好,非也好,我都不管了,那我这个茅塞是不是拔掉了?还是没拔掉。我一切事都无是无非嘛,那无是无非怎么样呢?心里一塌糊涂。无是无非是是需要悟的呀。
不是说,听了之后,我要这样做,免强这样做法,我什么事情也不问了,好事也不管了,坏事也不管,那人不变成白痴了嘛。心是极其灵明的。你看看古德形容,湛寂虚灵呢,形容我们这个心呢。哪里是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呢?不是的。湛寂虚灵。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是功夫啊。不是免强做意能够做得到的。做意我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想了,那是无想定,还是在想,想个什么呢?想个什么都不想。不是心里面干干净净,本来无一物。
而是什么东西呢?哎,我是也不管,非也不管,我无是无非了,他心里有一个无是无非。他不是本来无一物嘛。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才是此地讲的无是见者,无非见者,才是如来的意思。
所以你心里想的,我现在是是非我都不管了,无是无非了,我现在无是无非了,你心里还有一个无是无非,你还有这个塞,塞在这个地方。
那么无想天定就是这个塞塞在这个地方,不能开悟。二乘圣者也是这个塞子塞在这个地方,不能开悟。阿罗汉九次第定,那个比无想天都高太多啦,也聪明太多了。
你看看佛在楞严经里面怎么说啊,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佛对阿罗汉的境界的说明。差劲啊。但是诸位要想修成阿罗汉好不容易啊。证得须陀洹果之后,还天上人间七返生死。那么他的境界不过是如此。
佛法的道理一定要通。如果不通是什么?诸位要晓得,歧途太多,岔路太多。通达就是什么呢?辨别邪正的路子。哪条路是正的?菩提大道。
哪条路是邪道?岔到别的地方去了。你要不认识路,你怎么修?修到岔路以为这是大路。明明迷失了方向,自己以为是正确的,别人劝你也不回头,这是可怜悯者啊。所以教理不能不通啊。不通决定要走冤枉路,一定要吃苦头。
佛在世的时候跟着佛好啊,佛看到我们自己迷失了,会想办法把我们拉回来,一拉回来,又迷到那边去了,又想办法,从那边再拉回来,有这样的好的老师啊,在旁边照顾到啊。我们末法时期到哪里找老师去?
何况佛在本经第六卷的末尾,四种清净明诲里面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又从哪里去辨别?哪个是真正的佛法老师?哪个是打着佛法招牌的妖魔鬼怪?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啊。如果把邪师当作是佛师,跟他走了,他才叫冤枉呢。
所以在末法,能够遇到正法,能够不迷失方向,这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绝对不会遇到这个机会。那么我们遇到了,遇到就决定不能够轻易放过。换言之,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
世尊灭度之后,对后世弟子的交代,最重要的是四依法,如果我们能懂得四依法、能守住四依法,纵然是在末法,我们也能认出真正的佛法。
四依里面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是经典。我们依经典。人是什么呢?是菩萨,是罗汉,是历代的祖师,以及传法之人。这一些传法的人传承如来之法,都是提供我们参考资料的人。
但是要晓得,经典是主。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怎么修学呢?念经为主。念经,我每天把经本拿来念两遍,我念经啦,不是这个念法。这个念法是有口无心,没用处年。所谓念经为主呀,是要讲背诵的。经是第一个依靠,第一手的资料,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特别要注意的,万不可以求解。这一句怎么讲法?这一个字怎么讲法?那就错了。我给诸位解释过很多,没有讲法。也就是此地的无是无非是的道理。
这个你们听到很奇怪啦。经没有讲法,你想想看,真如本性当中一念不生,有个什么讲法?没有讲法。
没有讲法,照着这个经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跟诸位说,这是真如本性的音声。
一有所讲法,跟诸位说,就变为阿赖耶识的音声了,变质啦。
你常常背诵经典的时候,什么字的时候,什么句子的时候,一念不生,不去想,你念久了就见性,就明心见性了。
我讲这个道理,你们在此地老听经的人,你们会有一点相信,我跟你讲的是真话。你要是不常来听的,你听我讲的这个话觉得怪怪的,不容易相信。我跟你说这是真的。
一个是真如本性里面发的声音;一个是阿赖耶里发的声音,那不一样。真如本性是真音呢。我们讲楞严到后面会讲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啊。那个是性音里面的真声呢。那个灵极了。比什么都更灵。
我们现在念经念得不灵是怎么回事呢?变成阿赖耶识里头的音声了,那当然不灵嘛。你变成真如本性那个音声,尽虚空遍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我教给诸位的是妙法啦。
你看我们讲这个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那个妙字,妙字大概也讲了十几个钟点,那真是妙不可言呢。我要再多讲以后,怕诸位听了厌烦,受不了了。实在是妙。
那么每一个跟每一个人的注解,你看这大藏经里面的注解很多,注解是有时间性的,有空间性的。
你比如说汉朝时的注解,针对那个时代人讲解这一部经。那个时代的人听了这个讲解就得受用,就得利益。听了的人开悟,证果。
我们今天拿汉朝人的注解来,我们开不了悟,莫知所云呢。为什么呢?时代不一样。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时代的众生见病不相同。
所谓见病就是见解,知见,凡是有知见,都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就是病呢。中国人的见解跟外国人的简介,不相同,日本人的见解跟我们的不相同,美国人的见解怎么呢?又不相同。
所以这部楞严经,你说拿这一部注解,我手上这个注解是清朝人写的,跟我们接近很多了。但是什么呢?他在那个时候有效,今天我们照这个注解,来讲给诸位听,也不行。为什么?我们的思想见解跟清朝人大不相同。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都不一样。拿他这个见解来讲,我们怎么能接受?我们拿这个注解给日本人讲,他能接受吗?会把这些听众讲得都跑光啦。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经,性中的音声是不变的,不变要随缘。这个注解、讲解是随缘。随缘是要契机,不变的是契理。经叫契经呢,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历代的注解都不相同。
如果要是一种注解一个讲法,好啦,汉朝人注解,唐朝人就不要再注了。为什么?注的是一样的嘛。
今天民国年间也不要注了嘛,那要注的时候顶多现在用白话文,从前用文言文,还不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活的,不是死的。正因为它是活的,所以它没有讲解。因为它没有讲解,就有无量无边的讲法,就不是一个讲法。诸位要懂得佛经妙就妙在此地。是释迦牟尼佛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音,决不是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流出来的那就有一个讲法,决定不会有第二个讲法。
所以你拿报纸上那些个文章的话,就是一个讲法,没有第二种讲法的。为什么呢?阿赖耶识里面流出来的。那么佛给我们,这样讲也有道理;那样讲也有道理。你看看汉人注解也很有道理,唐人的讲法也有道理,那么再到明清讲法,它还有道理。确实是有道理。这不是证明了华严经里面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吗?
这部经经文是一,你看楞严经,我所晓得的就有一百多种注解。我自己看过的大概有三四十种注解,那就是一切呀,经是一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自己的心要不定下来,这个妙你就见不到。
你看历代注解,各家的这个注解,现在我们在台湾,在这个大藏经里面所能够找得到的,大概可以能够找到五六十种。楞严经有五六十种注解。那么各有各的讲法,各有各的看法,各人讲注,都度那一个时间那一个空间里面的众生,他们得利益。那这也给诸位点醒,根本智的重要。
那么这些家所有解释的,那到底要问了,哪一个是,哪一个非是呢?哪一个注得好,哪一个注得不好呢?那么我要给诸位答复了,无是无非是。你们诸位能不能会通这个意思呢?这是说真话,你要跳出注疏之外,你才能看到无是无非是的真相。
所以说这个学教的人就怕死在哪个注下。死在经文里面,已经是很悲哀了。死在注子里面更可怜啊。释迦牟尼佛决不要我们死在他的言语文字之下。
你看四依法,第二条就说明啦,依义不依语。语是语言记录下来的文字,依义不依语,那么也可以说是依义不依文字。怎么可以死在文字之下呢?可是现在研究佛经的人,尤其是外国人,全都死在文字之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翻译,同样一部经,在我们中国汉文本里面就有好几种译本。你看般若心经,有十几种译本。原文是一个,有十几个人翻译,每一个人翻译用的文字都不一样。金刚经现在留下来的有六种译本,原文是一个。只要有如来依义不依语,那就是可以了。翻的意思对,那个句字,多一句少一句没关系,意思对就行了嘛,佛讲了嘛,依义不依语嘛。何必要斤斤较量那些文字呢?外国人现在就是大亏就吃在这个地方了,他不了解这个道理。
那我们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翻译之后,梵文都不要了。这大概要说起来,要是赞叹一句,中国人不著相啊。过去这些好的东西,印度的梵文经典珍宝到中国,我们翻出来之后,原本不要了,丢掉了。确实奇怪啊。那么多的经典到中国来了,中国大陆它没有梵文经典。这个奇怪不奇怪。我们想不通这个道理。那要象外国人一样,把它当作宝贝,把它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把它当古懂,当作宝贝藏起来,中国人不要,所有梵本都是我们中文译的。
过去方东美先生在,我也跟他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老人家有个妙论,说我们中国人翻译的意思,不但原来的意思,翻译得一点没有错。而且中国的文字比它原来的文字还要美,所以用不着啦。他老人家这么解释。那么这个解释有没有根据,我就不晓得。但是说得也有道理。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翻得绝对没有错误。我们对于我们这个汉文经典要尊重,要信任。外国人这个知见就跟我们不同了,可见得他们对于历史上这些翻译的人都不负责任。所以后人对他们这些译本都觉得不大可靠,要找原本。我们中国人历代祖先翻译这个译本的时候绝对负责任。在我们中国翻经史上,诸位能够看得出来,差不多翻经的人都是三果罗汉以上,有修有证呢。
没有修行证果的人没有资格翻经啊。不但翻经的人是证果,连注解讲经的人都是有修修证的人。不象现在啊,找几本注解,找几本参考书,就可以自己也著书立说了,胡造谣言。害人将来还是要偿命的。害人不是不偿命的,害人还是要偿命的。有因果报应。
所以我们古人,中国确实是不一样。现在是不如从前了,过去是礼义之邦啊。说话是要负责任的,尤其是出家人。在家读书的贤君子说话都负责。不但对当时人负责任,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要负责,出家人更不必要说了。他们的德行,他们的造诣,比平常人还要高出一头。这是我们要相信我们的祖师大德。
那么这些话提供诸位,读经、研究注解,你要用什么态度。读经必须要消归自性,所谓消归自性,就是一部经展开,从如是我闻念到依教奉行,字字分明,不起一个妄念,这就叫消归自性。与真如本性完全相应。释迦牟尼佛的经,就是自己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经。一样的,没有两样。这样念的经是念自己的楞严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楞严经。
那么看注解呢,就等于说听人家讲。看唐人的注解,听唐人讲经。看宋人的注解,听宋人讲经。你这一听,你就晓得,唐人的见病在什么地方,宋人的见病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呢?他这个讲等于是开药方,开处方。你从处方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那一时代人,他的见病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做参考资料。
我们看看过去,唐宋元明清那些人什么病,你看祖师用这一部经,用什么方式来对治他。再看看现在是什么病,我们马上就开悟了,现在用什么方法讲解能够破执著,能够叫众生开悟。活的不是死的呀。你如果悟了,你到日本去讲经去了,带着楞严到日本那里去讲了,你看看日本人害得是什么病,你就想一套什么办法,把日本人的病给救了。
要不开智慧,好,拿着满清注解到外面去讲,到日本去讲,叫日本人去做满清时代的中国人,你说人家干不干呢?不干去啊。不可能的事情啊。叫美国人去做中国人,还做中国古人,这哪里办得到啊。
所以这个教传到外国去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哎,这个行不通。你到外面去弘法,劝人去做中国人,劝人去做中国古人,人家怎么能接受呢?到日本去讲经,要教他做今天的日本人,他才高兴啊。到美国去讲经,要做今天这个年代的美国人,他才高兴啊。
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经是活的,开了智慧的人,他是活的,说出来也是活的。智慧不开是死的,死的不但救不了人,自己也得不到受用。所以我一再劝勉同修们,根本智重要。根本智有根本智修学的方法,千万不能够疏忽。虽然我们现在是年龄过去了,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呢,还来得及啊。
年岁大的,一心一意的念佛,听经,能懂多少就懂多少。为什么呢?不要紧。听经有个好处,能够帮助你化解烦恼。比如今天一天很不自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闷闷不乐,哎,听听经呀,心里烦恼解除了,对你也有好处。一心一意在佛号上下功夫。
但是诸位要知道,今天早晨还有一个同修跟我在一起,那么他也是遇到个不太如意的环境,我就告诉他,逆境是善知识,如果诸位不能处逆境,你决定不能成就。愈是恶劣的环境,我们愈是要处。愈是恶劣的人,我们愈是要跟他交。
为什么呢?把自己那个习气磨掉啊。这真功夫啊。逆境里面,把自己的烦恼,把自己的脾气,把自己嗔恚心通通磨得干干净净的,你就成了大功了。你要没有这个逆境恶人的时候,你想想看,你无始劫以来,你这个烦恼,你怎么断呢?你断不掉啊。
我们遇到这个机会的时候,还得把握住,那是什么呢?大善知识啊。冤家对头是大善知识啊。修什么?修冤亲平等。那个冤亲平等不在这里修,在哪里修?跟诸位说,果然能够修到冤亲平等了,可以说你成功一半了。你以后在菩提道路上的时候啊,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了,这是最大的障碍。这一关通过了,其他障碍就小了。换句话说,你这福德能保持得住,不会再火烧功德林了。
那么我们再放眼看看现在中国的出家人,没福报。确确实实的,他天天在持斋念佛,怎么会没有福报呢?天天在修福啊。天天在修功德啊。没有功德嘛。那就是经里面所说的火烧功德林啊。
什么火?嗔恚之火。平心静气地在诵经拜佛,修了个十天半月了,遇到了一个不如意的事情,一下子发了脾气了,这一烧,烧光了,烧得一点都没有了。又要从头再来修。这一面修一面烧,所修的还不够烧的。所以修了一辈子啊,一无所成,烧光了。
所以什么时候,你能修到冤亲平等的时候啊,你的功德就保住了。为什么呢?不会再发脾气了,不会再有嗔恚心了。你所修积的都能保持。
所以今天我们如果要问,我们从哪里下手?顶好的办法就是从冤亲平等下手。这个道理,我们平常讲得很多。我们学大乘佛法,尤其在一乘佛法里,诸位想真正成就,先修平等心。平等心就先修冤亲平等。
那么我教给诸位的方法,都很清楚,哪个是你的冤家对头,最看不顺眼的,最讨厌的,你天天拜佛,你在佛的旁边给他供一个长生牌位,每天拜佛之后,再拜他,把他跟佛一样看待,你就这样修法。你修个三年,那个冤跟亲,最亲的是佛啦,那个冤家对头跟佛不二了,你就成了功了。你就成了佛了。为什么呢?你入不二法门啦。就成佛啦。这个方法妙极啦。
你们不肯修,那是自己把机缘错过了。你们要是问我这几年成就,我就是修这个法门。我修得很有效果,很有成就。我是过来人,所以我才贡献给诸位。非常有效。
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所以一定有把握。那个生死自在,随任意往生,也确实是有把握。只要大家好好地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啊。并不是说我能做到,你们做不到,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就看你肯不肯做。那么这些话与这个题都有关系。
楞严会上这一类大众,说老实话,就是心不平,有是有非。所以才有惊怖啊。但是到这个程度呢,大家可以说机缘都成熟了。
正是走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这个关头突破了,就是好境界了。前面是一片光明呢。所以文殊菩萨讲:
非是畴昔善根轻鲜。
这就说明了,这些人的善根今天成熟了,不是往昔。往昔怎么样呢?善根少。现在善根深厚。善根少,象这样甚深的法义,不能接受。善根深厚可以接受。换言之,如来今天可以给他们开示,看看这些人能接受得了。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
这是请法必然有的因素,求佛大慈大悲。
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这就是追根究底呀,这是要求佛说出来,见分与相分它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情?诸位要晓得,正是因为见相同源,所以无是无非是。如果见相两分不同源,那就有是有非。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这是讲到一切万法的根源。
诸位要是能够真正入这个境界,入了这个境界什么样子?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华严里面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真的境界。到这个境界才是究竟的解脱,大自在啊。
所以说,一句话能够道破,能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可是我们真正地入这个境界不是容易事情。我们今天能不能万法一体呢?别人享受就是我的享受,别人受苦就是我的受苦。
你心里面有没有这个感应?没有这个感应,因为不入这个境界。入了这个境界的时候,确实是这个感受,是一不是二。自己与一切万法,一切众生,性中相通的;相中相应的,不是不相应啊。所以到那个时候的慈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
没有入这个境界,叫陌缘慈悲呀,众生缘慈悲呀,充其量叫法缘慈悲啊,不能得同体。同体是真的,同体是真慈,里头没有任何条件。同体是真平等,同体是真清净。
在同体六根之中,这个法界是清净寂灭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清净寂灭相。清净寂灭相里面,那个十法界里的活动还是一样。那么这个呢,这实在不得以用个比喻来比,为什么呢?说不出这东西。
好比这是一个镜子,我们这讲堂一切大众在此地,有的说,有的笑的,各人这个喜怒哀乐表现在外各个不同,这是我们凡夫的十法界。
镜子里面照的是一真法界。镜子里面每一个人这个身相都映在里面,清清楚楚,镜子如如不动。镜子里面所有的像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镜子里面现的相是清净寂灭相。我没法子,只能用这个比喻。
可是入这个境界的人呢,这个心跟外面的境界,确确实实是清净寂灭相。十法界的声尘是清净寂灭相,可是在迷惑颠倒的凡夫呢,他是染净善恶相。诸位要晓得,那是虚妄的。清净寂灭是真实的,是诸法实相啊。不清净,不寂灭,是虚妄相啊。
楞严、以及一切大乘经典,无非指我们一条道路,返妄归真啊。所以这个经,诸位想想这个道理,我们如果不天天熏习,就会被烦恼,五欲六尘熏习。
从前人之所以成就,实在讲,并不是从前人比我们聪明。如果说从前人比我们聪明,我头一个反对,我认为现在人比从前人聪明。而是怎么样呢?从前人天天在熏习。
我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看净土圣贤录,每一个朝代有成就的人那么多,那些记载的,跟诸位说,凤毛麟角啊。还有许多成就的,人们不晓得,就没有记载啦。所以在历史上留下来的,那也是挂一漏万啊。成就那么多。
我们现在好象没有法子成就,实在讲起来,道理很简单。从前寺庙丛林二时讲经,那个二时是多少时间呢?八个钟点啊。二时是照印度算法,印度是昼夜六时啊,它的一时是我们现在四小时。我们中国过去算时是子丑寅卯,一时是现在的两小时。
现在用的是外国的制度,所以叫小时,比我们原来的时小倍。但是我们中国时比印度又要小。所以经里面常的二时呀,是讲的印度时,一时是四个钟点,一天二时讲经,二时修行。换言之,他一天到晚都在经教里熏习呀。那个道场,我们要去修个三年,比我们现在修三十年都有效。为什么呢?
你看我们现在在这里,这算一天听一个半钟点经,听完之后,再去张家长、李家短,或者去看电影,看看电视,受的是乱七八糟的熏习。接受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熏习,要熏习二十多个钟点,佛经才一个半钟点,怎么比得过啊?比不过啊。你要说是他不是邪知邪见,他怎么可能有正知正见呢?
这是说我们这个讲堂,还是好的,一个星期,天天都有讲经。有些道场,一年当中难得碰上讲个几天经,那就更少了。那个熏习几乎等于零。不起作用了嘛。
所以我一学佛的时候,脑子里就想着怎么样叫这个同修们,能够象古人一样一天八小时。我的理想当中,八个钟点听经,八个钟点念佛。一天能干上十六个钟点,这样能继续不断能干上三年,诸位超过古人,各个成就。
我们图书馆建立的时候,我就号召,我这是人微言轻啊,大家也不重视。但是我希望我们讲堂这个大楼,买在这一块,希望真正学佛的同修,每一个人在这里买一户,都是你们自己的家。那我们讲堂的时候,白天讲经,大家都可以来啦。家里有事不能来,我这里给你装一个喇叭过去,这讲经,你在家就可以听。是不是呀?如果我们有五十家,六十家的同修,这个大楼一层二十六家,大家都把房子买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八小时的听经,八小时念佛。
我们这里念佛的佛号,用录音机一播放,我们每一个人家里的喇叭,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做着事情的也好,耳朵听,你跟着念,也不碍你在家里做事。你们这样干,干三年,怎么会不成佛呢?怎么会不到西方去呢?我们是苦口婆心地劝,结果在这里买房子,才只有五、六家的样子,能有六十家就好啦。
跟诸位说,我的心还不死,我希望将来再搞一个道场的时候,四周围象盖公寓房子一样,一户一户的,你们学佛的人一个人去买一户。
如果有五六十家住在一起,就是佛国土啊,嗨,你们到佛国度来啦。不必多啊,三年的时候,保险你能往生,我可以开西方极乐世界的保险公司呀,保险你们去呀。不受熏习不行,一定要熏习,古人的成就,就是熏习的时间长。
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熏习的时间太短。教理不通,念佛有障碍,会起疑心。念了好几年的阿弥陀佛了,还没有消息,这个靠得住靠不住啊?这就是教理不通啊,通达教理的时候就有消息了。就知道自己有把握。决定没有问题。所以信解行证啊,这个教理非常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希望两三年之后,我们能够有一个佛国土,有一个阿弥陀佛村。哎,这里等于说是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地方设立大使馆。哎,那你们到这儿来了,保险你们去得了。就决定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简单地说说啊,那么这里讲到见相两分,这是确确实实的追根究底的话,底下释迦牟尼佛这个开示的经文非常之重要。
那么文殊菩萨代请的,实在讲,佛在前面都讲过。我们听到这个地方,全部都忘掉了。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嗨,那些弟子在那里,把前面那些意思也忘掉了,所以文殊菩萨又提起来。前面说过: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个文我们念过啊,也详细地讲过啊。明明都说过,到这里又来一遍,那么这也是说法的善巧,说法的苦口婆心。重要的道理,反复一遍一遍给你提醒。
说到这里了,不错了。我们又有问题了,前面疏忽了。所以前面明了的,到这个地方一听,意思早就通了。还用文殊菩萨在这儿提醒吗?意思就都通了。
由此可知,在这楞严经里头,句句段段都有悟处。前面一句悟不了,再后头。后头一句悟不了,再后头。一遍悟不了再来一遍,就这么个道理。
好,那么今天就讲到此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三十八页第九行: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这一段开示,在楞严经里面非常重要。留意楞严经的同学,如果说不能将全经的经文背诵,要紧的经文要背,这一段是一定要背的,必须要把它记住的。
我们看佛讲话,实在是很简单的,没几句话,可是这几句话要是细细地解释里面的意思,真是无有穷尽啊。包罗、可以说一切世出世间法,全都包含在其中。那么这是谁的境界呢?是佛与大菩萨们的境界。是真实的境界啊,不是虚妄的啊。
十方如来,这在十法界里面,果位到了顶端了,如来地的果位。大菩萨,一般讲法呢,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菩萨才转识成智啊,而得如幻三昧。因为下面有:
于其自住三摩地中,
所以这个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自住,所谓住,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心定了。心不定没有住处,心定了。这是拣别不是权教、小乘人的禅定。
为什么呢?权、乘菩萨,二乘圣者,他们所修的定力,没有离开阿赖耶识。他们的定啊,是识心所修的。八地以上的这些菩萨是称性所修的,已经舍识了,舍识之定是真定。未能舍识的定不是真定。为什么呢?有出有入。入住处,境界清清楚楚。而称性的大定没有入住处。所谓行住坐卧无不是定,没有出入的,这叫大定,这个是真正的定。
大菩萨们所修,所谓是称性起修,绝不是凡情用一种克制的功夫,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想,而得到的,定的境界。所以人家是称性的。称性是属于自觉圣智啊。所以他是常住在正定当中。
那么再给诸位说,这样的大定本来就是如如的,十方如来有,八地以上的菩萨也有,八地以下的菩萨就没有了吗?也有。我们也有。所谓称性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哪一个没有佛性呢?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大定,法尔如是啊。可是我们虽然有,得不到作用,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不起作用呢?妄识障碍了。去了妄识,这种三摩地就现前了。
此地的这个三摩地,就是本经讲的首楞严大定。在本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舍离妄识,楞严大定就现前。住在此定中正是禅家所谓灵光独耀,炯脱根尘,能所俱空,当体寂灭啊。你看这个受用多自在啊。灵光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光,不是修来的,本性里面原本俱足的,脱根脱尘。根是内境,内六根,外六尘。般若智慧光明是脱根脱尘的。那么诸位在这里应当要体会到,凡是著了根,著了尘,著就是著相啊。著根是什么呢?这是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你要是著了内相;或都著了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一著相灵光就失掉了。内不著根身之相;外不著尘境之相,这个时候灵光独耀啊。那个灵光是本有的,是怎么失去了?就是这么失去的。
现在佛教给我们,是教我们恢复。如何恢复呢?内离六根,外离六尘,就行了。我们现在华严经,讲到第九回向菩萨。你看第九菩萨里头教给我们的,无著,无缚,解脱心。无著就是脱尘,心里清楚,一尘不染,五欲六尘都不沾染这是脱了外面的。内里面脱根,说实在话,外面脱尘,这个功夫很容易,脱外境啊。
内里面那个根身要摆脱掉,确实是不太容易。如何脱法儿呢?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心经里面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根尘离念没有我啊,这才能够做到无缚啊,根尘两脱啊,般若真智才现前。所以在这个境界里,能所俱空,能与所是一不是二。当体寂灭,寂灭即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一切法不生不灭。诸位要记住,一切法。没有一法生,没有一法灭,这叫作寂灭相。这个是真正的样子。
我们为什么在这个境界里头,看这一切法都是生灭相呢?实际上不是法生灭相,是我们心生灭。诸位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听经也听了不少了,总得记住一个大前提,那是佛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境随心转,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生六粗。外面的境界相是见分所变的,这个大前提一定要把它牢牢地记住。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心。
诸位想一想,真心变的那个境界,当然是不生不灭清净相。相是心变的。我们现在的这个心是染污的心,生灭的心,念念生灭,所以变外面这个境界相通通是生灭相,就这么来的,这么回事情。几时我们这个心不生灭了,外面境界就不生灭了。所以我们用生灭心,要找到个不生不灭的境界,诸位想想,那到哪里去找啊?找不到的啊。阿罗汉、辟支佛所找到的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不是真正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清净。为什么呢?他是用的生灭心。所谓是错用了心呢。
我们学佛要学真的,就要把生灭心离开,生灭心是假的,是虚妄的。生灭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念头。你看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了。念头是生灭的。不会说这一个念头永远保持住。那一念要永远保持住啊,就叫作定啊,就叫作一心了。那个无想天人,他就是保持着这一念。四空天人,象阿罗汉、权教菩萨他们那个定呀,就是保持着一念。他能见到相似的不生灭的清净境界,但是他不是真的。他那个一念要是断掉了,那就是真的,真正的境界现前了。这是把修行最高的原理原则说出来了。真正能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而且是最快速地解决问题。楞严经好啊。
不生不灭的真心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的六根根性。我们这一大段所讲的十番显见就是讲这个东西。眼根里头的见性啊,十番显见这么长的经文,大主意就是教我们舍眼识用见性,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果然悟到这个道理了,能依照这个道理改过来,释迦牟尼佛那就欢天喜地呀,你是真正得到佛所说的真实义了。这成就了,老师教这个学生,学生不错,确实有成就了,老师高兴啊。
舍识用根的利益,就可以用这段经文来介绍,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呢。见性,我们在六根当中举一根来说,一根明白了,其余五根是一样的,就都明了了。见性是平等的,见性是没有分别的。诸位要记住,见性是了别,而不是分别。一切明了,决无分别。所以见性叫照见啊,象一面镜子一样照见。诸位总要记住,照见里面没有分别心。
那也许大家要分别了,好,我们用见性见,一切都不分别了,我跟人也不分别了,男人女人也不分别了,这不是一团糟了,这社会还成什么社会呢?你要有这个疑问,你对这个问题的意思完全不了解。你是用情见在分别,对于照见两个字没有搞清楚啊。
照见之后是没有分别,虽然没有分别,可是样样都明了,绝对不会混乱。照见里面没有作用,诸位要记住,无做。无做里头可以随缘,随缘正是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它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无作用。为什么呢?他没有分别。你说某人叫张三,这个菩萨称他也叫张三。你叫那个人叫李四,菩萨称那个人也叫李四。称张三称李四,是你们众生心分别,佛菩萨随顺。佛菩萨心里他并不叫张三,他也不叫李四。诸位好好去想想这个道理。心里真清楚,确实没有。可是见了面的时候,唉,你张三兄,你李四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叫佛法不坏世间法。
虽然不坏世间法,在证得三摩地这样的人,他没有世间法;也没有佛法。说佛法说世间法,还是众生心里面的见解。释迦牟尼佛讲这一番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我们也听得迷迷糊糊,全是世间法,随心应量的。他要不随心应量呢?一句话也没有说。无话可说嘛。虽然随心应量说了四十九年,还是一句话没说。诸位要知道,一句话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做而无做,无做而做。这叫妙用啊,这叫真实行啊。所有的行与真实相应。真实是什么?真实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
所以佛的言语不生不灭,佛的行为不生不灭。佛不但自己不生不灭,佛眼睛里所看一切众生,所做云为也是不生不灭的。假如说佛自己不生不灭,众生还有生灭,他还没成佛。为什么?他有分别心。他还有能有所。所以在佛菩萨的境界里头,一境无二境。虽然有十法界的境界摆在面前,但是它是一境。全是清净寂灭相,无能无所,当体寂灭啊,是这个境界。几时我们在境界里面,也得到象这样的境界了,自己就入三摩地了。象诸佛菩萨一样,你也自住三摩地中了,你所见的这个境界相跟诸佛菩萨见的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那么如果我们见的这个境界相跟经里面讲的不一样,我们并没有住在三摩地中。不住在三摩地中,就不是真实位的菩萨。
我们以贤首的判教,小始终顿圆。唯有圆教、顿教才是真实的,其他都不是真实的。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正是佛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味清净啊。所现的是智慧光明,身心、法界无二无别啊,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啊。
这个那伽是比喻,这是印度话,那伽是什么呢?有好几种翻译,有的翻作龙,有的翻作象。总而言之,这是动物当中大的,你看那个大象在一切兽类当中,它的身躯很大,站在那里四平八稳,好象如如不动的样子,取这个比喻。不象其它的动物,身心都是不停地在那里动。象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龙象啊,它有它的威德,用这个来做比喻。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三摩地刚才讲了,就是楞严大定。八地以下的菩萨虽然也有三摩地,也有定,但是怎么样呢?解心未忘啊,能所未忘。他还在二,还没有到不二啊。还住在二法里面呢。住在二法里面,跟诸位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在他上面有佛法界,在他下面还有声闻缘觉,还有六道,这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而证到首楞严大定呢,就没有十法界,一法界。所以叫一是真呢,十不叫真呢。总是一真法界,没有说十真法界。一是真法界,十当然就不是真法界了。十法界是众生心量变现之物。权教、小乘都在十法界里面。
十法界里面也有佛。十法界里头佛法界,有通真有不通真。这个在佛里面也得分类啊。天台四教就是四种不同的佛。藏教的佛,十法界的佛,没有明心见性。
什么样的佛是藏教的佛呢?象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那是藏教的佛。为什么呢?示现八相成道,这是藏教的。通教以上没有八相成道。八相成道的佛叫作藏教佛,佛教有个名叫藏头佛,藏头佛,藏教里头到了顶头了,藏头佛。藏头佛的地位,诸位要记住,要比起圆教,连圆教初住菩萨都不如,圆教初住菩萨都比他高。初住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了。藏教佛还没见性。那么象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懂得。
什么时候舍了识了,就证真了。如果不舍识,总是攀缘外面的尘境。心有所缘,缘佛法还是外境。我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外境。所以既然还攀缘外境,自己不自在啊,自己没有安住的所在,好象到处流浪汉呢,是流浪汉,没有安住的所在。见了性之后,见性是证真,自己才如如不动,这才有了住了。这种住叫自住自地,这个境界实在是高啊。
那么佛与阿难问答,到这一个阶段,境界已经提升到八地以上,所以那些凡夫权小,听到世尊跟阿难这么一问一答,感觉得手足无所措,茫然不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所以他们确实是不容易了解。
不了解什么呢?就是前面佛所答复阿难的无是无非是,阿难悟出来的呀,佛给他印证,如是如是啊。
无是无非是诸法实相,我们在诸法里面还操什么心呢?还起什么念呢?如果说诸法有是,你可以取它;如果说诸法无是,你可以舍弃它。告诉你无是无非,那就取舍不得啊。取舍两忘,心清净了。诸位能不能明了这个意思呢?菩提涅槃不要求啦。无明烦恼也不必断啦。这就对了。
你看看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啊。不除妄想不求真啊。为什么他不除妄想?妄想是烦恼,不要断烦恼,为什么呢?没有烦恼嘛。你断什么?你要断烦恼,烦恼还来啦。你要是想求真,求真就是烦恼。所以诸位要是明了无是无非这个大道理,心当时就清净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这就是佛性现前。
但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十方如来与大菩萨的境界,那么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还是八识在用事,有菩提可证,有烦恼可断。还是要断烦恼,还是要求菩提。断来断去,求来求去,都是相似法,不是真实法。你要能够到真实法,把你能断所断通通丢掉,那才入真实。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呢,才是理一心不乱。
菩萨的心——没有心,菩萨有心皆利众生,如何叫大家觉悟,这就是菩萨心。菩萨这个心,跟诸位说,又是非有非无。你说没有,他真有这个心。你说有吧,他又随缘,他又不是积极着要做这个事情。不象我们凡夫,哦,这个好事,拼命去做。菩萨去做也非常热烈,但是,是随缘不是攀缘。因缘都成熟了,佛菩萨做,做得非常认真。因缘不成熟,佛菩萨不做。不象我们凡夫,因缘不成熟,我们也要做。凡夫跟佛不相同啊。因缘不成熟,你要去做,只有败事不能成事。好象那个果木一样,菩萨提着篮子去采那个果木,熟了,摘下来。没有熟的呢,过几天再来摘。凡夫怎么样呢?生的,才长出一点点大,都把它摘下来,摘下来怎么样?几天都坏掉,烂掉,都把它扔掉了,没有处。凡夫跟佛不一样啊。
所以什么事情都有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熟的时候,可以促成。决非攀缘。譬如教学,成度还不够,不够不要紧嘛,教些浅的嘛,教些容易的嘛,慢慢来嘛。众生没有福,没有福修福嘛,大福他不会修,不会就修小福嘛,所以菩萨有无量的方便,横顺众生随喜功德,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妙极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那么这些大菩萨们,依他起性,就是无自性,当体皆空,因缘所生嘛,没有自体。譬如说这一把扇子,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前面这是一张纸,当中这是竹——竹棍儿,这个地方是一个牛角穿在这里,你把它一拆开的时候,扇子就没有了。合起来,我们就叫它做扇子,扇子就叫合妄有啊。有即非有啊,非有之有啊。你不要认为真有个扇子,那错了。我们要了解它的真相,真相呢?真相没有啊,当体皆空。
见与见缘,能见的见分,所见的相分,都是这么个道理。
并所想相,
这个想相是说的第六意识,我们凡夫把它当做心。因为什么呢?能够思维,能够推想的,都是它在起作用,第六意识的作用最大了。我们在唯识里面可以看到,第六意识相应的心所是俱足的,五十一个心所它都有。其余七识,作用都没有它大,相应心所少了。它相应心所俱足。所以凡夫误会把它当作真心。实际这是妄心呢。我们凡夫讲心,现在人讲脑,都是第六意识。虚妄不是真实的。这是前面这两句。底下这两句说:
如虚空花,本无所有啊。
能变的见分,所变的相分,以及我们凡夫最看重的这个妄心,佛在此地用比喻说,如空花。什么叫空花呢?眼睛有了毛病了,诸位如果要是害过眼病的就有这个经验,眼睛要有毛病了,看到那个虚空当中有花。看到灯上有影子,看灯,灯上有个圆圆的影子。眼睛有毛病就看到了。好眼睛的人看不到,没有。眼睛有了病的人才看到。诸位要记住,你既然看到有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换言之,你的眼睛有病啊,才看到这些东西啊,这是空花啦。病眼睛的人看到真有,不是没有,但是这个真呢不是真的真。如果真的是真的了,别的没有害病的那个眼睛也应该看到,那才是真的呀,只有我看到,别人看不到,那不是真的。
佛这两句话的用意是说明,宇宙人生,森罗万象,是虚妄的。虚妄之相,前面说了依他起性,依什么起呀?依真而起的。真是一呀,依一真而起啊。所以尽管森罗虚妄的万象,体是一真。这一真叫什么?法性。法是一切成法,性就是它的理体,它所依据这个理体而起来的,理体是真实的。
众生对于万象,体相用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啊,不晓得现前诸缘本来是一个真心。一真里面哪里会有是有非呢?所以诸位能够了解一真,无是无非的疑惑就断掉了。不会再误会佛说法磨棱两可,怎么又是又不是呢?好象不是肯定的意思。我们不知道佛说真实话啦。相是妄,体是真呢。所以从真体里面没有是,也没有非是。
凡夫之迷,就是不觉。不了解真相,我们叫无明。没有智慧光明。本来是觉的,因为没有智慧光明就变成不觉了。把见与见缘,并所想相的真实相迷失了。这一迷,才现这些妄相,不迷的时候,哪有见?哪有见缘呢?迷了才有啊,悟了没有啊。永嘉大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呢。迷的时候有大千世界,觉得时候没有。那么诸位一听这样也许害怕了,还是迷好啊。觉了有什么意思呀?人生、宇宙都空空的了,什么都没有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啊?跟那个演牛郎织女一样的说,天上没有人间好啊。迷惑颠倒。凡夫之见。
诸位要晓得,迷,你的受是苦受,虽然苦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虽然不是真的,可是你真的有这个感受啊,受起来你不好过啊。觉了之后,跟诸位说,没有苦受,也没有乐受。苦乐是相对的。苦乐两边都不受,才叫正受啊。为什么呢?晓得欢喜的事情是假的,厌恶的事情也是假的。知道三途是假的,三途里头有不苦。三途不苦是他不受嘛。不受就不苦嘛。
譬如说别人无缘无故来骂你一顿,你很生气,气了好多天,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呢?你愿意受嘛,那有什么法子呢?人家把礼送给你,你马上就接受了,你要难过好几天。你要是了解,骂的时候,口里出来的是风,再把那个风一分析,都是空的,你就不接受了,不接受,他一天骂到晚也不生气。为什么呢?不接受嘛。
顺境界不接受没有乐受,苦境界不接受没有苦受,苦乐都离开了,这个里面是功夫啊。别人打你,你接受才感觉得痛啊,不接受就不痛了。真的吗?是真的,确实是如此。僧肇大师说,将头临百刃,犹如斩春风。他被砍头,刀架在脖子上,犹如斩春风,他不接受。晓得什么呢?刀也是空的,因缘所生法,当体皆是空。我这个身体也是因缘所生法,当体也是空,空斩空不是一场空吗?理论是如是,事实也是如是啊,但是你要证到这个境界。你不证入这个境界不行。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魂飞天外,跟你说那不行啊。为什么呢?你接受生死。生死是你一个妄念呢。除了这个妄念后哪有生死呀。
你要晓得这个里面的道理,是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试问问谁生谁死?谁苦谁乐?生死苦乐如虚空花,了不可得啊。这是真实的呀。佛法里面讲了生死千真万确的事情。不是假话,也不是理想,是实际上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证实,本无生死。
凡夫之不觉,所谓是背觉合尘,在无是无非里面,妄生是非。在不生灭里面妄生生灭。无始劫以来就是这么一个错误观念,即非为是啊。还自以为是,不能回头。佛把这个真相说出来了,还半信半疑,甚至于根本就不相信,说佛说的是玄虚。实际上是佛说的话句句踏实,没有一句是谈玄说妙啊。句句都是眼前的事实啊。故弄玄虚,世间人,佛法里面决定没有。佛是如语者,实语者。哪里会搞什么玄虚呢?总而言之一句话,是我们不能够通达这真实的事理。在一切法里面妄生我、法两种执著。这一起我执、法执,那麻烦更大了,与这个真相愈离愈远了。
依他起性已经离开真相了,到遍计所执啊,又远了一层了。百法里面二十国个不相应就是遍计所执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是依他起性,二十四个不相应就是遍计所执性。愈迷愈深,愈去愈远呢。这是凡夫迷的境界。
要是如来与这些大菩萨们,自信在摩地中,那就不一样了。自住在三摩地是转识成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啊。在这个境界里面,连阿整赖耶第八识的名字都没有,何况还有什么阿赖耶的见分、相分呢?连阿赖耶都没有嘛,还有什么阿赖耶见、相两分呢?见、相两分都不可得,还有什么第六识呢?还有什么第六识相应的心所呢?所以说,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正脉上说——如空中花,本无所有啊。
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上说,这一段的经文完全是指如来大菩萨们,他们的圆观大定。虽然是如来与大菩萨的境界,我们初学佛法的人要特别的留意。为什么呢?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虽然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如果对这段经文,我们相信,我们不怀疑,对于转识成智有好大的帮助。我们转不过来,就是不了解真相。了解真相,从今以后,在一切世缘上,把那个心淡一点。这就是好境界啊。不要再执著,不要再斤斤计较,大方向没错,得过且过。就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我们不能,那为什么不能恒顺众生呢?就是自己成见太深了,执著太重了,在这个里面争一个是非,哪里晓得,一切万法无是无非呀。这个才是真的呀。你在这个里面争一个是非,通通是搞妄的。妄的里面建立是非。是非的标准,犹如牛毛啊。做生意里的是非,赚钱就是是,赔钱就是非。做官的里面升官就是是,丢了官就是非。是非哪有一定标准呢?你们想想到底哪个是哪个非?一个人有一个是非,那个是非比牛毛还复杂。学佛的人只有一个标准,一心就是是,二心就是非。这个是接近的真正的是非。我们念佛人一心不乱就是是,心乱了就是非。
大家要懂这个道理,这个佛号才念得好,功夫才得力,你才能够把握到真正的是非。凡是不碍我这个一心,皆可以随缘。那有什么不可以随缘呢?不妨碍我一心不乱嘛,为什么不能够随缘呢?碍着我一心不乱,不能随缘,这是在我们凡夫地啊,到了象这个如来大菩萨,那连这个都没有啦。这是讲我们初级,我们现前的程度。不碍一心,什么都能随缘。换言之,什么环境都能处。逆境也能处,顺境也能处。好人也相处,坏人也是好朋友。啊,为什么呢?不碍我一心不乱嘛。什么人碍一心不乱呢?自己碍一心,你在这个里面执著,计较,心就乱了,就不能恒顺众生啦。所以这一节经文,会帮上很大的忙啊。我们能运用这个原理来帮助我们念佛,一定能成就念佛三昧。成佛的,都能办得到,何况于往生呢?
这一段所说的是妄,下面一段所说的是真:
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一合起来,才把佛所讲的那个话完全了解了。无是无非呀。相是妄的,体是真的呀。所谓以金做器,器器皆金啊。看到那个器是虚妄啊,会变的呀,看到那个体是真的,不变的。我们用一坨黄金,你喜欢把它塑造成一个人,那是金人。再过两天不喜欢了,再把它塑成一个小狗,相变了,金没有变呢,还是那么多份量啊。相是妄的,随着我们的心来变,体是真的,不变。
那么我们森罗万象,体是真的,诸法的法性,有情众生叫佛性,无情的众生,我们现在讲这个植物,矿物。动物是有情众生,叫它佛性。植物跟矿物,我们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这是永远不变的。动、植、矿是相啊,相是随着缘在变的呀,性是不变的啊。
所以从性上看,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从相上看,有十法界森罗万象,差别不等。从性里面看,完全平等。性在哪里呢?性就在相上。以金做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呀?就在金器上。离开了相哪去找性啊?离开了器,找不到金啊。性相不二啊所以无是无非啊。那么这就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变的是属性,随缘的是属相。性没有生灭,真的没有生灭。相没有生灭,也是真的没有生灭。为什么?当体皆空,无有自性,所以相不生不灭。这是比较最难懂的。我们讲到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大家能够点头。讲到一切森罗万象不生不灭,我们都摇头。这是不了解真相。森罗万象当体即空,哪有生灭呢?它有是假的,它不是真有嘛。换言之,有就空嘛,还有什么生灭呢?我们在这里看怎么样呢?著相,不晓得当体即空,不知道有就是空,就是迷在这个地方。
所以没有办法看到一切法的真实相。这个真实的相不是从体上的相,是相上的相。就是不晓得是因缘所生法。佛讲的因缘所生法,并不是说一切法是众缘和合而凑成的。你要这样解的话,你解佛的意思是皮毛啊,佛说这一句话的意思不在此地呀。佛在这一句话的意思,告诉你没有相。因缘凑合的哪有相?当体就是空相(实相无相)。
一只手表,佛跟你讲因缘所生法,那么换言之,就是没有表,当体皆空。为什么呢?都是些零件凑的,你一打开一分散,表没有了。聚集起来还是那么多,拆开了没有表,合起来就叫有表啊?人就这么迷惑颠倒啊。盖这些大楼,这个大楼是多少吨钢筋,多少包水泥,摆在那个地方,堆在那里,这不叫大楼,把它们排列起来,这叫大楼。佛眼睛告诉你的时候,排跟不排是一样的,这个大楼当体皆空。现在大楼有了,到哪一天大楼倒掉了,没有了。
我们凡夫著相啊,不知道这个相的真相。相的真相,大楼正建到起来也是空的,不是真有啊。知道原来是这个真相,一起来,一点欢喜心也没有,整个毁掉的时候,一点烦恼心也没有,为什么?空的嘛。成也是空,毁也是空。成与毁不二啊。这才算了解真相。心就定了,心就清净了。所以你看到一切法是清净寂灭相。
万象是如此,自己身相、心相也是如此。心相是什么?一天到晚打妄想,空的,决不是真实的。打妄想是什么?第六意识,与第六意识相应的心所,阿赖耶种子起现行,都在那儿胡闹啊,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呀。真实是什么?清净寂灭心,那是真实的。可是所有的这些妄念、妄相,都是那个清净心里面现起的。清净心迷了,清净心不觉了,才有这些东西出来。
那今天我们讲前面
见与见缘,元是菩提净妙明体
这一段,下一次再给诸位细细的说。刚才跟诸位讲了,经文是几句啊,那个意思、义理无有穷尽。而且要知道,知道这对我们行门、解门都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今天时间到了,下一次,我们从这里再讲,欢迎诸位同修来参加旁听。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