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研究《大乘百法明门论》的目的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

净界法师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了二个,我们把五个都念出来:


  第一极迥色:这是依假想观,好比说我们看到很多颜色──青、黄、赤、白……你把它放到很远的地方去,就跟虚空一样,看不到颜色了。小乘修空观也是这样修的,把青、黄、紫、蓝等颜色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极微,这叫极迥色。


  第二极略色:这也是依假想观,把一个东西,切割到最后不能切割了─至微细,它的形状也会消失掉。通常我们会贪染物质,主要是颜色和形状,对治形状的贪染,就用极略──把它分析,切一半,再切一半、再切一半,切成无数的一半之后,东西的形状就失掉了,可见得形状也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就不会被破坏。


  总说:这二个都属于假想观,不是有一个真实的物质现前。


  第三无表色:又称为受所引色。什么意思呢?表色是说色法能够表显,好比我们行住坐卧有一个动作,叫表色。那这个无表色是不能表显,就像我们的戒体,我们在受戒的时候,面对佛法僧三宝的境界,缘十法界有情、无情而宣布:我某某人,自今以后,尽形寿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当你这样发愿之后,这个愿力种子就存在了,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第六意识,使令你不敢去造恶,就是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出现,这就是受所引色。它是属于色法,是第六意识的所缘境,能够摄持第六意识
净的方向去,这个色法有这样的力量。


  其实,我们的所缘境,对心都有影响,境界是心所变现,但是境界也会牵引心。举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当我们的第六识想到亲人,就会起欢喜心,为什么呢?因为你欢喜那个人啊!如果是想到冤家,就会起瞋恨心,所以境界对心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受所引色这个无表色,是戒体的色法,能够摄持第六识防非止恶,使令我们有力量抗拒烦恼。


  第四定果色:又叫做定自在所生色,即由定力自在变现出来之色法。有二种:八地之前只能够自受用,虽然在禅定当中,能看到很多事情,但只有你自己能看到,无法给别人看,八地以上的定自在所生色,就能够他受用。关于自受用跟他受用,我们讲个公案,大家就可以了解。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阿罗汉弟子叫毕陵伽婆蹉,他在家的时候,慢心很重,证得阿罗汉之后,还是有这种习气,过河的时候,不是坐船过去,而是走到河边把河神叫过来:小婢!断流。因为这个河神过去五百世都做他的婢女,所以很听话,就会把河水拨出一条路来,让他走过去。有时候,毕陵伽婆蹉也会到一位居士家去托钵,居士家里有一个小儿子长得很可爱,看到毕陵伽婆蹉来,总是很欢喜。有一天,毕陵伽婆蹉来他们家托钵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儿子不在了!问说:你小儿子怎么不在呢?居士很伤心地说:我的小儿子被贼偷去了!希望师父能够帮我找回来!当然,他是阿罗汉啊,当下双腿一盘就入定──哦,原来贼把小儿子带到港口,准备运到其它地方去卖了。毕陵伽婆蹉就在定自在所生色禅定当中,看到贼抱着小孩,他双手一过去,就把小孩子拉回来了。


这个色法是什么呢?就是定自在所生色,虽然这个色法没有现前,在禅定当中才现前,但是能够自受用。而佛菩萨的定自在所生色,是能够他受用的、能现出很多的色法,你要是放逸,祂就现出地狱的色法给你看,也能够现出天人的色法给你看,佛菩萨的定自在所生色就有这种自在力。《维摩经》上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佛陀宣说佛法,同一句话,能够以祂的定自在所生色,让你听到小乘法、让他听到大乘法,佛陀这种不思议的色法,就是一种自在力。


  第五遍计所执色:这是打妄想──回忆过去的往事、想象未来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都没有现前,完全是第六意识─独头意识之虚妄分别,所变起、无实事之色相,而为凡夫所执迷,名为遍计所执色。


  以上这五个都属于法处所摄色的独头意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一切法是第八识所变现、前六意识去分别!

净界法师


   再看分类:盖法处所摄有二:一者心法,即五十一心所是也。


  心法就是五十一个心所,这五十一个心所法,也是第六意识所缘。比如说,第六意识的心王是无记,如果跟烦恼的心所相应,就感到一种烦躁扰动,如果是跟善心所相应,就感到一种寂静安乐,可见得心所的相貌,第六意识能够攀缘到。所以第六意识很奇特,前五识不能攀缘心法,第六意识能够攀缘心法,就是五十一个心所。


  二者色法,即意识所变相分。


  前面我们有说过:包括五尘落谢影子,还有独头意识的极迥色、极略色、受所引色、定果色、遍计所执色,都是属于意识所变现的相分。


  然五十一个心所亦各自变相分,其所变相随于心王摄入六尘。


  总之:此等色法,都是八识心王所变之相分,但是心王带动心所,每一个心所也各自变现相分,因为心所的势力比较薄弱,所以随于心王,摄入心王所变现之六尘当中,以心王为主。这是介绍内五根、外六尘的相貌。


  最后总结:故除此十一色法,更无他色可得,则知色惟心王心所二者所现之影明矣!


  因此,除了这十一个色法以外,这世间就没有其他的色法了。而这十一个色法是怎么来的呢?是八识心王跟心所,所变现的影像,所以说万法唯识─一切法是第八识所变现、前六意识去分别,然后让我们来受用,实际上是这样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为什么要安立心不相应行法呢?

净界法师


    第十九卷


  己四、心不相应行法。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相应者和顺之义。今得及命根等二十四种,非能缘故,不与心及心所相应。非质碍故,不与色法相应。有生灭故,不与无为法相应。故《唯识论》云,非如色心及诸心所,体相可得。非异色心及诸心所,作用可得。由此故知,定非实有,但依色心及诸心所分位假立。今直云心不相应行者,虽依三法假立,而色是心及心所之所现影,心所又即与心相应,故但言心,明其总不离心也。


  我们研究这部论的宗旨,是要阐明: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三世诸佛所觉悟的道理─如,我们当随顺这个真理。什么真理呢?一切法无我。这当中,开出了二个内容:第一个何等一切法,第二个云何为无我。依着这个宗旨,而开出这二个主题。


  所谓何等一切法,就是广泛的说明一切法的差别相。天亲菩萨把它归纳成五个部分──五位百法:第一个是心法,第二个是心所有法,第三个是色法,这一科是五位里面的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第五个是无为法。

先看本文: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第一段标出法的名称以及种类。它的名称是什么呢?叫做心不相应行法,简略来说有二十四种类。


  我们看蕅祖的解释分成三段,第一段解释名称:相应者和顺之义,解释什么叫相应。佛法讲相应──我跟你相应、跟净土法门相应,或者跟禅宗相应。什么叫相应呢?和顺。换句话说,所谓相应必须满足二个条件:第一个是和─和合,二个法要和合一起不能分开,其次要随顺,不但是在一起,而且彼此还要相随顺,你随顺我、我也随顺你,你不障碍我、我也不障碍你,这个叫随顺。满足这二个条件,我们才说有相应。


  以下解释为什么要安立心不相应行法呢?解释名称的道理──今得及命根等二十四种,非能缘故,不与心及心所相应。非质碍故,不与色法相应。有生灭故,不与无为法相应。那么在二十四种法当中,蕅祖先提出了二个,第一个是得,第二个是命根,这个等是指其他二十二个法。这二十四个法,为什么安立做心不相应行法呢?这当中有三个理由:


  第一、非能缘故,不与心及心所相应:以下这二十四个法,因为没有缘虑的功能─没有明了性,有明了性才能够造业。万法唯识,我们讲造业一定要有心识,譬如说苹果成熟以后,从树上掉下来,打到人了,这个不构成业力,既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也不是无记业,不属于业,业的本身一定要有心识的推动。以下二十四种法,它没有造业的功能─没有明了性,所以不跟心、心所相应。


  第二、非质碍故,不与色法相应:是说以下这二十四种法,它没有质量,不占有一定的空间,因为没有质碍的性质,所以不跟色法相应。


  第三、有生灭故,不与无为法相应:所谓心不相应行,佛法讲行,多数是指生灭的有为法,其实心法与色法都是属于行,所以行泛指一切有为法。这当中又分成二类:第一个叫相应行,包括色法、心法,叫相应,一个是跟能缘相应,一个是跟质碍相应,都叫做相应行。而这个不相应行它不跟色法相应,也不跟心法相应,但是它有生灭的相状,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会生灭变异,也是属于有为法,所以不跟无为法相应。


  总之,此二十四种法跟其它的、所有的法都不相应,所以安立作心不相应行法。蕅益大师大略把安立名称的因缘先解释一下。


  第二段引证,引《成唯识论》做证明:故《唯识论》云,非如色心及诸心所,体相可得。非异色心及诸心所,作用可得。由此故知,定非实有,但依色心及诸心所分位假立。


  在《成唯识论》当中讲到:非如色心及诸心所,体相可得。是说不相应行法,它不像色法、心法、心所有法,有一定的体相,因为色、心二法,是由阿赖耶识种子所变现的,各有它的作用,心法有明了、造业的作用,色法有质碍的作用,不相应行法都没有这样的作用。非异色心及诸心所,作用可得。但是它也不是异─不是离开了色法、心法跟心所有法,另外有一个作用。换句话说,它的存在,其实也是依止色、心二法而安立的。

第三段总结:由此故知,定非实有,但依色心及诸心所分位假立。总说:心不相应行法它不是一种业感,不像心法跟色法由业力创造的──善业强,出现好的色法、明了性也强;恶业强,色法较粗、明了性也暗淡。心不相应行,不是业种子所变现,它是怎么安立的呢?但依色心及诸心所分位假立。意思是说:我们人是五蕴和合而成的生命体,有色法和色受想行识的心法,当然这个果报体它会造业,有创造因地的功能,也就有果报的相状,若因、若果都有很多差别相貌。这种差别的相貌,使令每个人出现的色心二法都不一样,为了解释这种差别相貌,就安立了一些专有名词,而心不相应行法也就是专有名词。是为了要解释色心不同状态,所以必须安立这些专有名词,大家才可以达成共识与沟通。比如我说灭尽定,哦,你就知道灭尽定的色法是什么状态、心法是什么状态,这就是但依色心及诸心所分位假立,是依止色法、心法跟心所法的差别情况而安立的,离开了色、心跟心所有法,当然也就没有作用可得。


  最后结释:今直云心不相应行者,虽依三法假立,而色是心及心所之所现影,心所又即与心相应,故但言心,明其总不离心也。


  前面说过,以下这二十四种法,不跟心法相应,也不跟心所法、色法相应,三个都不相应,那为什么只安立心不相应呢?以下解释:虽依三法假立,虽然心不相应行法是依三法的差别情况而安立的,但是色是心及心所之所现影,色法是心、心所法,所现的影像,实际上色法并没有自性,它自己也不能自主,比如说你想现出天人的色法,色法不能做主,必须要具备天人内心的德行,才能够现出天人的色法,所以色法是由我们的心王跟心所有法─善恶业力表现出来的现象,是含摄在心、心所法中。


  再看心所─又即与心相应,而心所又不能独立生起活动,必须与心王相应而起,它隶属于心王,所以故但言心,明其总不离心也。虽然它借心、心所、色这三个法来假立,但是八识心王,一切最胜故,它的功能最殊胜、最强大、最有主宰性,所以就以心王做代表,简单明了的安立作心不相应行法。就不用复杂说是心、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法,因为色法跟心所法,都含摄在心王当中,只要我们心一活动,就会带动心所法、色法的变化。这是解释安立为心不相应行法的过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不相应行法——得

净界法师

   以上大致解释了名词的安立,下一段看它的总类差别。


  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十四个,来解释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先看第一个得,什么叫得呢?


  一、得者,依一切法造作成就假立。


  所谓得,就是依止一切法的造作,当然一切法的造作,主要是以心王为主─八识心王。八识心王起善心,即成就善业,八识心王起恶心,那当然是成就恶业。但不管是善业的造作,或是恶业的造作,因缘成熟,自然就会成就可乐、或是不可乐的果报。而这个果报一出现,即安立做得。

比方像佛经上说:富贵从布施中来,你现在行布施,钱财依你的施心,透过身、口、意的种种造作,把它表现出来,但这时候富贵的果报还没有出现,所以不能讲得。等到下一期生命,你得到富贵了,那时候才叫得。又好比说:尊贵从持戒中来,虽然你现在持戒,但是你的色身还是人的果报体,还不是很尊贵,等下辈子得到天人的果报,就叫得,庄严从忍辱中来,你今生修忍辱波罗蜜,你现在还是很丑陋,等下辈子得到庄严的果报,也叫得。总之,就是依你的善业、恶业之造作,当这些可乐、不可乐果报出现时,即安立作得。


  关于这个得,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解释凡夫成就果报,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我们简单分成二种来说明:


  第一个是顺利跟不顺利的差别。


  有些人一出生,啥事都没做,生长在大富长者的家里,又是独生子,什么事都没做,就继承所有的家产,得来既轻松、又愉快。有些人想得到可乐果报,就不是很顺利,白天工作八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必须劳心又劳力,才能获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二个人同样得到可乐果报,都有钱了,但是他那么轻松、你却这么辛苦啊?其实这跟因地有关。也就是:因地修福时,有些人心甘情愿,起欢喜心。修习福报,一定会牺牲自己的精神、体力、睡眠,还要牺牲很多的权利。假设我们修福的时候,内心从头到尾都起欢喜心──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既得到人的果报、又有机会为三宝做事,这件事情实在太殊胜了!别人不要做,我来做!你起欢喜心去做,以后得果报,就很自然。反之,有些人去造善业,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反正这件事情不做也不行,只好去做,以后得果报会有障碍。就是因地心态不同,所以得果报有顺利、不顺利的差别。


  第二个是坚固跟不坚固的差别。


  有些人有钱,是小时候很有钱、长大的时候很有钱、死掉的时候还是很有钱,他这一生的财富──水不能淹,这八七水灾,别人的财产都破坏了,他的财产不被破坏,火不能烧,地震不能破坏,九二一大地震,旁边的房子都倒了,他的房子不能倒,盗贼不能抢,果报特别坚固,别人倒会,倒不到他的钱。有些人有钱是有钱,却是很脆弱,水灾一来,全完了,被水冲走了,今晚睡觉前,他的产业是十层楼高的屋主,晚上一地震,整个十层楼全毁了,他这个果报怎么样?很脆弱。


  有些人造善业的时候内心很坚定,绝对不后悔。修善的时候,方便时─还没有修善之前,内心充满着期待──啊呀,我这一千块要布施三宝,实在太好!期待那一天的来临,就是要造作善法之前,念念期待、起欢喜,希望善业的因缘能赶快成熟。第二根本时─正在造善业,把钱施给对方时,也起欢喜心。成已时─当这个布施完成之后,在回家的路程中,还是很欢喜,今天做的实在太好了。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三个阶段都起大欢喜心,没有一念的后悔,以后得果报就特别的坚固,不可破坏。相反地,如果在造善业的时候,不管是造业之前、正造业时,或是造业之后,生起一念的悔心,以后得可乐果报就不坚固了。


  对于得,我们是要留意的,得有各式各样,其实跟你的因地有关,顺利、不顺利的得,坚固、不坚固的得,这样的果报差别很大,但都不是上帝创造,也不是自然而有,是跟因地的心态有关系──万法唯识。生命的苦乐,的确掌握在自己心中。研究《唯识》就会清楚,内心的状态、每一个念头,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报。这是得,依止一切法的造作,而成就果报,安立作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不相应行法——命根

净界法师


再看第二个命根。


  二、命根者,依于色心连持不断假立。


  命根是怎么安立的呢?是就着我们色法跟心法连持不断。我们的生命─命根的存在,你的心法就要在,色法没有生命,必须有心法的摄持,一旦八识离开了色身,这个人的命根就没有了,如果色、心不能够连持不断,色法跟心法一分开,这个人的命就断了。这里说:依于色心连持不断,我们讲杀生、杀业,什么叫杀生呢?律上有这样定义说:断有情命叫杀生,断绝有情众生的生命。什么是有情命呢?这地方要特别注意。


  有一位居士,前几年来找我,他曾参加过我们寺里短期出家,之后他太太怀孕了,他们不想要这个小孩,听人家说:怀孕的胎儿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前,还没有成就人形,堕掉是不犯杀罪的。他听了以后信以为真,就把这个胎儿给破坏掉。当然,一个人造了恶业就不一样了,内心经常感到不安,白天心不安、晚上睡觉也不安。他心想:奇怪,这件事情也不是什么根本罪,为什么那么严重呢?后来有因缘就来问我,我跟他说:你犯了根本戒了!


  律上说:有情命是从初世到后世,有情众生第八识投胎的那一剎那,便是有情。我们看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从最初一念无明,我执、法执的遍计执一活动,造了有漏业力,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由这个业力去熏习阿赖耶识,然后第八识与父精、母血三事结合,就是一期生死之开端。所谓名是指精神─心法,就是受想行识,色是指父精母血。虽然这个名色还没有六入─六根还没有成熟,胞胎还没有头的形状、手脚的形状,但是已经是一个有情了,不一定要六根长出来,现出人的形状才叫有情。以律上的定义,神识一入胎就是有情,你把他破坏掉,就犯了根本重戒。


  这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我们讲法要特别注意,讲错一句话,他就依止这样颠倒的知见去造业,还好遇到了正法,然后开始忏悔,否则这个知见在内心当中,不但去造恶业,还以为是对的,以后就更麻烦了。依止颠倒的知见去造业,罪最重,因为没有惭愧心。所以说依于色心连持不断假立,当我们的色法跟心法连持起来,不断绝、不分开,这种状态下,我们说这个人命根还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不相应行法——众同分者、异生性者

净界法师


三、众同分者,如人与人同,天与天同,依于彼此相似假立。


  所谓众同分,即众多有情具有共同之性质。好比这世界有各式各样不同人种,但是拢总来说,毕竟还是个人,所以人跟人之间就是众同分,又如天人跟天人也有共同的性质,因为过去有相同的业力。那么依于彼此有相似的性质,假立作众同分。


  四、异生性者,妄计我法,不与圣人二空智性相同,依于圣凡相对假立。


  异是差异的意思,生就是生命,指各式各样差别、差异的生命。这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泛指一切有情众生─凡夫,都叫异生性。


  我们看妄计我法,有情众生的特色,就是内心当中,执着生命体有一个我,一切外在境界也都有独立自主的体性,都不是因缘生。就是依止我执跟法执,来做生命的本体,这样跟圣人二空的智慧,就不相应了,依于圣人跟凡夫的相对,而安立异生性。另外一个名词叫同生性,这是指法身大士,初地以上的菩萨都叫同生性,初地以前叫异生性。


  这句话怎么解释呢?意思是说我们凡夫众生,你跟我是不一样的。众生所依止的是阿赖耶识,但是阿赖耶识受熏,每个人的惑业苦以及出现的果报,都不一样,烦恼不一样、善恶业缘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而且今天的惑业苦跟明天的惑业苦也会不一样,好比你今天拜了八十八佛,烦恼又淡薄一分、善业又增长一分,果报又有一点变化,所以众生的见惑烦恼种子,有无量的差别。以一个修行人来说,你前一剎那的异生性跟下一剎那的异生性,也是不一样。因为阿赖耶识受熏,所以我们的生命不断在变化,可能是增上,也可能是堕落,这个安立作异生性。


但是圣人的生命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圣人不是依止阿赖耶,是依止无我、无我所清净法身──一切法毕竟空。好比有些圣人喜欢行堂,就发心作行堂,欢喜作香灯,就发心作香灯。《楞严经》里就是这样,有一位圣人名叫持地菩萨,他行菩萨道是做什么事呢?他不讲经说法,整天就在马路上,看到那些地不平,就把它弄平,生生世世就作整地的工作,让大家走起来顺畅一点。所以菩萨道的修法,可以说各式各样都有。不过,虽然圣人所表现出来─利他的行业不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所作所为都是从空性而出来,就是他的心是如,跟佛的境界是一致的,都有一个固定的家,就是从空出假。智者大师这句话是说:一切圣人,皆已见到真空之理,他们的一切假(俗谛),都是从空性发动出来,而这种空性是没有差别的,一如无二如,这个叫作同生性。换言之﹕圣人是同入清净的法性。当然这是圣人,我们凡夫的话,是安立为异生性,有差别的,因为凡夫有我、法二执,我、法二执就是有阿赖耶,阿赖耶识有各式各样的差别相、各式各样的惑业苦,形成差异的生命现象,所以名为异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