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起信论讲义 慧律法师

【众生亦尔(众生也是一样)。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你没有靠着这个力量,那么能够自断烦恼,入于涅槃,则无是处)。】

下法合。此因具缘阙也(因都具足,缘都阙少)。众生虽有本具真如。正因佛性。能为内熏之力。若不遇佛菩萨。知识开导。及真如所流教法。以为助发之缘。则智不能显。惑不能断。反言能断烦恼。证涅槃者。无是理也。

【若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此缘具(因缘都具足,但是,怎么样?缘具,但是缘阙,)因阙也(缘具因阙。虽然的外力,可是,自己的功夫不够,善知识拼命叫你放下,可是,我偏不要,我偏要这样,那就没有办法,根本没有办法,各人吃各人的饭,你吃早餐、吃晚餐、午餐,我也吃早餐、晚餐、午餐,各人吃各人的饭,对不对?生死不能取代嘛!)。


虽有外缘(的)熏力(拼命地叫我们放下,可是,我们不肯放下,怎么样?)。若无明烦恼障厚故。内真如净法。未有熏习胜力。亦不能究竟厌苦求乐也(外缘很强,对不对?但是,自己不肯下手,也没有作用)。文中内净法未有熏习力句。非真如无熏力(量。就是文中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这一句,不是真如没有熏习力)。乃障厚熏力不能敌(障住了,真如的熏习力也不能敌,没有办法!)。故众生有有信(有)无信。前后差别。不得一时也。

【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可见这个熏习有多厉害,我们现在可以订一个契约,如果,你肯听我的话,我们现在订一个契约,我保证你临命终一定往生,这个契约不是很困难,如果,你肯早上放录音带,念阿弥陀佛的录音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半个钟头,晚上也念半个钟头,半个钟头就好喔!我们订契约,从不间断的,每一天这样放录音带,一直念,我敢跟你保证临命终,保证往生极乐世界,熏习的力量是很可怕的,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整天都在念佛,不得了了,你临命终不想往生都很难,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他拿一个金刚杵,你为什么不去往生呢?是,我去。快去。

打得让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你每天都在念佛,八识田中从来就没有烦恼的种子,拼命一直念佛,就算有烦恼的种子,念佛的力量也是很大,对不对?外缘的力量很大,熏习的力量就是很大,就是只有熏习,修行就是这样子,熏习、熏习再熏习)。】

此因缘双具。谓内仗自性真如胜因。熏习之力。外又得诸佛菩萨胜缘。助发之力。故令厌生死苦(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不懂得要厌生死苦的人,那才奇怪!这个世间已经很苦了,你不懂得厌生死苦)。信有涅槃。此则从本觉真如。发始觉智(开始觉悟了)。起厌求心。当信位修习出世善根(当信位修习出世的善根)。十信满心。善根成熟。


登三贤位(住、行、向: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三贤位)。则值诸佛菩萨。开示教诫。依教行道。得利益成法喜。趣向无上涅槃之道。一体相竟。(像师父也是熏习,我每天在讲课,我也看了佛经,我讲的都是佛法,劝导众生念佛,你想想看!我的八识田中每天都在熏习,每天都在熏习,

所以,我对极乐世界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说,我要修其他的法门,虽然,我对禅宗也修过,密宗也修过,修到大手印,当然是修了几年,对不对?禅、净、律宗,自己也阅过律藏,你看!三藏十二部经典,当然不敢讲说通达,看过,还是要念佛,那么,我每天都这样看,每天都这样弘法,其实,我自己最重要的熏习,万一我有一天临命终的时候,万一有某一个无量亿劫来的业障很重了,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假设说,假设说我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想想看!我整个八识田中都是佛的种子,哪一天,有一个人会来救我,对不对?死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也会现前,说:慧律老比丘!你虽然不怎么修行,但是,你的发心很善良,是不是?

你拼命地一直劝导众生来信佛、拜佛、念佛,虽然,你没有修行,但是,我很感动,死了以后,好吧!给你投胎一个有佛法的国土,一刹那之间就东方阿閦鞞国,或者……因为没去(西方)也许跑到哪一个国土去,对不对?就有这个因缘再继续听闻佛法,因为我一直想要让众生信佛,听闻佛法,我有这个愿力嘛!对不对?

有因就必定有果,你发的是善良的心,我不为名也不为利嘛!对不对?熏习的重要,我今生今世熏习人家,来世人家自自然然会把我引导到一个正知正见的,一个宗教去,那么要了生死的机会就大了,所以,同学们!把你们听过的录音带送出去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大)



巳二 用大 二

午一 标列 二 正释

午一 标列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差别缘就是事识发心见佛的化身佛;平等缘是业识的发心,就比较微细了,见佛的报身)。】

用从体起。体即真如。生佛同具(众生跟佛全部都具足)。在诸佛为法身。在众生为本觉。由众生有本觉。内熏发心之用(内熏是指内在自己发心的作用)。故感诸佛法身。外缘成就之用。上文不思议业用(不思议业用就是不思议三业之用,身、口、意不思议三业的妙用,利益众生)。及缘熏习镜。皆诸佛已证法身。称体起用(缘熏习就是帮助众生作为外缘)。随机示现。为求道众生。作外助缘。而有熏习之用。法身菩萨亦能。


如是外缘无量。由能感之机无量。故所感之缘亦无量也。或从事识发心。则见随类化身(事识发心简单讲就是用第六意识修行,见境界而发心,所以,就是见随类的化身,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丈六金身就是化身:应化身,我们没有办法见到佛的法身,也没有办法见到实报庄严身,没有办法,随类化身)。为差别缘。或从业识发心。则见受用报身(自受用的报身或者他受用的报身)。为平等缘。各随感而应也。一标列竟。

午二 正释 二

未一 差别缘 二 平等缘

未一 差别缘

【差别缘者。此人依于诸佛菩萨等。从初发意。始求道时。乃至得佛。于中若见若念。或为眷属。父母诸亲。或为给使。或为知友。或为怨家。或起四摄(简单讲,他就是要增长你的善根,让你的见闻得到利益,这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这样子,从初发意:开始发心修行,始求道的时候,一直到成佛,在中间如果看到什么,或者是你的眷属,你的父亲、母亲,你的给使或者是知友,或者是你的怨亲债主,怨亲债主也会成就佛道,也可以的,愈看愈讨厌,非往生极乐世界不行,那也是好的,怨家或者起这个四摄,起这个四摄法,起这个四摄法,也可以度众生,所以,嫁丈夫要嫁两种人,要嘛就嫁最好的, 英俊潇洒又有钱又学佛,那最好了,是不是?


要不然就嫁一个很丑的,看了他不往生会很难过,看了你真是大彻大悟,我真的活不下去了,听他讲话又扭扭捏捏,实在受不了,每天念佛的时候她很精进,来包千万不要再碰到这么丑的人,所以,也会很好,讨老婆要讨那个不是很柔顺的就是很厉害的,很柔顺的就是都顺着我们,两个人一起互相勉励,一起念佛,那很好,要不然,就娶一个什么,很丑的,差不多二千多度的,二千多度的,看人都看不见的,不然,就是整天相骂、打架、吵架的,连这样也要管,那样也要管,整天……,

唉!往生,往生,唉!世间痛苦,那也会大彻大悟,不要找一个也不长得很漂亮的,也不是很丑的, ,平平的,也不学佛的,问他也没有什么神经,刺激不了,起不了善知识的作用,不要跟那个结婚,不然,就娶个很丑的,丑得……,

很痛苦的,不然,就要娶很美的,对不对?很美的,可以当作修行的外缘。有一次,有一个人讨老婆的时候,我以前出家的时候,他笑我,笑我说我消极、我迷信,然后,书读那么多,浪费了社会国家的公帑(帑:tǎng),对我的期望,对不对?出家,因为,他看电视、电影都是失恋才出家的,他就这样子给我下评语,评语,我说:各人的立场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他就说:吃斋的人讲斋话。我说:你是吃荤的人,也讲荤话。所以,我们不同,不同路线,我说:二年后我们再谈。还不到十年,才五年而已,见到我:慧律法师!您出家,自毁很行!噢!您怎么知道女众这么可怕?知道,很早就知道了,娶到恶婆娘,非常凶,他老婆非常凶,下班一定要……,上班几点去,一分一秒都闪失不得,连骑摩托车加油都要报备,我骑摩托车半路故障,故障几分钟,故障差不多十五分钟,去哪里?加油了,一分都不能闪失,

噢!很痛苦!非常痛苦,哇!现在我才感受到:哇!要穿出家这件衣服,真的很不容易,我发现出家人真的很可敬,很敬佩,他说他现在在公司里面都赞叹出家人,他说他同事,他们在讨论,同事跟同事在讨论:世界上多好、多好,他们说当总统最好。他说:你们弄错了。那你认为当什么最好。当出家人最好。他现在会开示那个同参道友,说:当出家人最好。您想想看!那洒脱、自在,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所以,这个怨亲债主也是善知识,真的,善知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切境界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柏拉图说: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是因为无明的众生。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都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才这样讲,柏拉图也是无明的众生,对不对?他只是个大哲学家而已,是不是?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是不是?

但是,诸佛菩萨就不是这样讲,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问题在看你怎么用心,看你怎么用心,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你用什么态度去处理它,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才不会,还是有,不听还是有,不听自然还是有,对不对?是非天天有,怎么样?不听自然无,不听还是有,他还是要讲,看你怎么办;你怎么处理它,你放得下就没事了)。】

此人指能感机(能感的这个众生)。诸佛菩萨出外缘体(就是引出我们自性清净心的一个外缘的力量)。从初发意四句。乃能感机修行时。若见其身形。若念其功德也。下略示所感差别缘相。不出五种(怎么样让对方修行?)。一慈爱以摄之(像我们以前读逢甲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子,有的同学听了佛法以后,他就跑到女生宿舍去,慈爱以摄之,后来,不但度不了,后来变成他太太,慈爱以摄之,


同学们!注意!这个爱本身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心的意思,不是世俗的染污心,那个不能算爱,爱是没有条件的,是牺牲的、是奉献的,这个爱如果你把它解释作世间的那个爱,

哇!那差太多了,爱之适以害之,就是这个道理,你爱他,反而害了他,对不对?)。二居卑以事之(“卑”就是低下。我要度他,我做他的下司,他是我的上级主管,做下司,我对他谦恭地端茶,有因缘,唉呀!某某人你怎么表现得这么好,因为我学佛,有佛法的观念,对不对?卑就是你处处都站在低处,就会感动人家,这个道理是这么容易,居卑以事之就是我们用很谦虚的,谦冲自牧的心来侍奉你四周围的众生,就容易度进门,是这个道理,意思就是狂妄的人度不了众生)。

三同类以诱之(注意!那个同类就是示现站在他的立场,这不是说他是人,我示现成同类,不是这个意思,同类以诱之简单讲就是说我站在他的立场,他是什么事业,他做什么工作,我统统站在他的立场上替他想,然后,慢慢地把他拉出来,引导他,以诱之,同类,先示现跟他的观感一样,立场一样、事业一样,然后,引导出来)。

四(要不然就大声地呵斥)现冤以折之(我跟你有仇,我就是跟你大声,拍桌子、打骂都可能让他激励这种道心,只要能帮助众生的,菩萨没有一个不会示现的,像那个禅师,他对他的徒弟哪里有客气的,对不对?师父说:地再去扫一遍。徒弟说:师父!刚刚扫过了。啪!哪里有讲话的余地,对不对?徒弟马上下跑顶礼:是!弟子不对。

这个还是可教的徒弟,然后,啪!然后,他不敢打师父,然后,出去就说:我师父好像精神不正常,无缘无故揍一下,明明地都扫得很干净,还揍一下,揍什么意思,打也要讲理由,对不对?根器不够的就会牢骚、抱怨,他才不会,随顺那个……,我告诉诸位!这种功夫,临命终用得最上,不管对不对你都接受,

这种功夫,临命终就是最上乘的功夫,对跟错不要管他,全部放下,你临命终一定要用到这种功夫,临命终你怎么知道众生要讲的话是对还是错,你怎么知道临命终是现顺境还是现逆境,对不对?不管顺、逆二境,临命终就是要用到那种功夫,对也接受,不对他也接受,为什么?

本性没有所谓的对跟不对,对,不对是人订出来的原则,对不对?就有这种功夫,禅宗里面,他在打坐的时候,他坐、坐……,坐的时候,徒弟东张西望,心定不下来,师父从后脑袋,啪!看什么东西,哪一样是你的,真的,没有一样是我们的,你看什么,哪一样是你的,没有一样是我们的,临命终哪一样是你的,什么也带不走,对不对?师父要有那种功夫才能随意打人,师父苦没有那种功夫随意打人会被打死,我不骗你,但是我,我不用这种办法,

除非我一定要成就那个众生,所以,现冤以折之,是不是?那个人一这理我一生一世最大、最欣赏的人,用硬的来,要不然的话,我不会,不可能的,我不会用硬的去,唉!你很好,你很好,师父!我这样可不可以?可以,统统顺你,

如果,要成就道业不可以的,不可以,如果要成就对方的道业,不可以用那个软软的,不可以,该救的就要救他)。五四摄以益之(四摄法这个大家都听过,我们在这里简单地重复讲一遍,这个四摄,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办法,因为,菩萨要摄受众生,他引众生入佛道,

所以,有四种把握法,所以,四摄法叫做四种把握法,你用这四种就有把握摄受众生进入佛道,第一、布施摄,布施就是用恩惠施舍给众生,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说:如果你的经济能力够,同学们!你一定不可以吝啬布施,如果你的经济能力够,不肯布施的人是贫穷相,很容易,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肯施舍的人是贫穷相,当然要看你的能力,你本身就要死不活的,你还布施什么,不过,布施本身要具足自己有能力,

比如说,法的布施,还有就是财产的布施,你不要法的布施,布施错了,电视有一个人,讲:唉呀!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唉呀!你完蛋了,你完蛋了,你一定下地狱,我告诉你,讲得自己很得意,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自己讲得很得意,不晓得这是破佛的知见,完蛋了,这个布施本身要懂、要正知见,不能误导众生才可以讲施舍,你误导众生你本身不下地狱已经是万幸了,千幸万幸了,讲也没有人听,你告诉他的时候,他说: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他就是这么样子,你说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的,你是根据什么,乱乱讲,

可是,又没有办法,你一讲的话,人家又说我嫉妒人家、诽谤人家,这个众生没有办法,他就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讲正法有时候,你没有经验比较你怎么显示正法的存在性,所以,这个布施摄,要以无所施的心,施受这个真理叫做法施,或者施舍这个财物,叫做财物布施,如有众生乐财物,我们就布施财物,如乐法,我们就布施这个法,令依附菩萨受道,不过,现在布施这个金钱也是很可怕,真的、假的出家人也搞不清楚,要布施也要注意,要有智慧。第二叫做爱语,爱语就是讲话的一种关怀,简单讲就是柔软语,柔软语,

同学们!两种心可以成就菩提道,第一个感恩心,第二个柔软的心,感恩心跟柔软的心可以完成圆满的菩提之道,用感恩的心,二六时中用感恩的心的话,他讲话就会感恩的语言,柔软心,如果用柔软心,他讲起话来,他就会柔软的语言,同学们!无明的众生都需要宽恕的,包括我们自己都需要人家宽恕,不要太计较别人的过失,因为我们本身就是需要人家同情,需要同情,

要记住师父的话,不要太苛刻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怎么样做,这样不是一个慈悲的人,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人应该互相尊重的,草有草的作用,树木有树木的作用,不需要一定要跟我们一样,各奔前程,绽放你无量的光明,各行其事,只要你是为道、为众生,都可以发挥。

第三、利行,利行就是方便的意思,利行就是说我怎么样可以利益他,令入方便,度方便利人,来利益众生,利行简单讲:我用权巧方便地来利行,怎么样能够使这个身、口、意,使它行善利益众生,令众生亲爱之心,而能够受道,简单讲布施也好、爱语也好、利行也好,这个都是为了摄受他学佛,甚至打他、骂他都没有关系。

第四、同事,同事就是说站在他的立场,随顺对方,同事就是随顺、恒顺众生,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不管你在哪一个团体,同学们!很重要的,要柔软心永远宽恕众生,我们要看得起众生,我们不要有差别心,不管众生对我们好、坏,我们始终用这种同事的念头,就是说以随喜的力量,来感化他,做人不可以尖酸,也不可以刻薄,那是没有福报的人。)。此五即所见所念之缘相也。

【乃至一切所作。无量行缘。以起大悲熏习之力(同学们!你要体会那个悲上面加一个字:大,悲就是拔苦,还不只拔众生的苦,还要大大地拔众生的苦,不能推辞,大,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都要加一个大,大慈大悲、大雄大力,大慈悲、大智、大愿,都要加一个大,为什么?大就是绝对,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慈悲)。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若见若闻。得利益故。】

此总显佛圣利生化用。皆从同体大悲心中。自在成就。以起大悲化用。为众生作外缘熏习之力。能令增长善根。见闻利益故。

【此缘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近缘。速得度故(很快就成就)。二者远缘。久远得度故。是近远二缘。分别复有二种(又分成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行缘(增长行缘就是说修六度万行,修六度)。二者受道缘(与真如相应叫做道,简单讲与空、无相相应叫做道,不与真如相应不能算是道,受道缘就是接近正道,正道,如果,不能与真如相应,那么我们只是增长行缘而已,平常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还是离这个道太远,所以,如果你修行一下子就从无相下手,哇!那快了,刹那之间就完成佛道了)。】

此就根熟不熟(众生的根器熟跟不熟)。开近(跟)远二缘可知。就二缘中复开为二。增长行者。能起施戒(施戒就是布施跟持戒)等(等,就是指六度。六度)方便行也。受道者。谓依前方便。正观相应(依前方便就是一切的有相,正观就是一切的无相,按照前面的一切有相修行,然后,同时观照无相)。(正观相应)即胜进也。一差别缘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未二 平等缘

【平等缘者(平等缘就是每一尊佛都想度众生,不要说佛那么慈悲,就像我这个不慈悲的人,我都想度众生,我是个凡夫俗子,烦恼未断,一品惑没有断的凡夫俗子,每天都阿弥陀佛想求生极乐世界的凡夫,我都很想度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入佛道,是不是?)。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没有一尊菩萨,诸佛菩萨不想度众生的)。自然熏习。恒常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所谓众生依于三昧。乃得平等见诸佛故(众生必需依照有所定力,定,这个定力就是通过真如自性的平等、空性、无相)。】

诸佛菩萨。愿度众生。其心平等。以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故以同体智力。自然熏习。念念不舍。随应下对机显平等。随众生应见之身。应闻之法。而现作不思议业用。众生指十住以上诸菩萨。依于三昧力。乃得平等而见诸佛报身(所以,这个平等缘必需依照真如去修行才有办法,无相才能进入平等)。无量相好。悉皆无边(这个是指报身,佛的报身)。离分齐相(分齐就是差别,离开众生有相的差别)。


若在散心。则不能见也(我们是凡夫不能见佛,我们凡夫怎么能够见佛,对不对?心不清净嘛!每天都在刹那之间的生灭法里面,自然不能见佛,其实,佛从来不离我们,我们内心清净,一念清净自然就现前,有的人拜佛、拜佛,就会见到佛,为什么?他那一念刚好相应,有的人念、念……,闻到香味、见到莲花,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不能执着,起大我慢,那就完蛋了,着魔)。一别释竟。

辰二 合明

【此体用熏习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未相应。(什么是未相应呢?)谓凡夫二乘。初发意菩萨等。以意意识熏习(用意、意识来熏习)。依信力故而能修行(这个是未相应)。(因为)未得无分别心。(没有办法)与(真如)体相应故(真如体就是无相法,空一切相是不是?所以,因为没有办法得到这个无分别心,没有办法跟真如的体相应)。未得自在业修行。与用相应故(还没有办法成就道,所以,不能够与用相应,不与体相应是怎么样?不与用相应怎么样?)。】

此合明能熏真如。体用平等。而所熏(众生)之机。有二差别。先明未相应位。凡小(凡小就是凡夫跟小乘。凡夫跟小乘)以意识(来)熏(习)。三贤以五意(去)熏(习。五意就是比较微细)。并未契真(未契真就是还是没有办法跟真如相应)。


但依信力而修(只是靠着这个心的念力)。其为行劣(他的修行还是差得远)。未得无分别心者。

无正体根本智(没有这个真如的根本智,正体的根本智)。不能与法身体相应。未得自在业者。

无证真后得智。不能与应化身用相应也(前面是没有正体智就不能与法身体相应,是指空的这个角度,那么,未得自在业,无证真之后得智,没有证到真如的后得智,叫做无证真后得智,就是没有证到真如这后得智,这个样,中间加一个“之”就更清楚,无证真之后得智,不能与应化身相应,没有办法与应化身相应)。

【二者已相应。(已相应什么?)谓法身菩萨。得无分别心。与诸佛智用相应(法身菩萨得无分别心,已经相应了,诸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自然修行。(依照自己内心所显现出来的力量)熏习真如。灭无明故。】

此明已相应位。谓地上菩萨。已证平等法身之理。得无分别心。即如理智(在理上来讲,他存在一个无量的智慧)。能与真如体相应。与诸佛智用相应者。乃得如量智(与真如理相应,跟真如的用相应,乃得如量智)。与佛智相之身。大用相应也(大用就是三业妙用现前就是大用,诸佛菩萨清净的三业现前,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叫做大用现前)。


唯依法力句。明其行胜(唯依这个法力,真如法的力量,来说明修行是殊胜的)。非如前位但依信力(并不是像前面所讲的但依信力,这个只是靠着一分信心)。此称真如理而修。

(合于真如理而修)曰法力(此就是深入的菩萨,已经相应的法身菩萨,此称真如理而修,称就是合于,合于真如之道理来修行叫做法力)。八地以去(以后,去就是以后,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真无功用行(无功用行就是纯无漏法,纯无漏相,纯无漏法,纯无相法,由有相慢慢转成少相,少相:微细相慢慢转成无相,纯无漏就是真无功用行)。任运熏真。任运灭妄。曰自然修行。三熏习之相竟。

癸四 断常二义

【复次染法。从无始已来(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乃至成佛)。后则有断(后,这个“则”如果把它改成“才”,然后,更清楚。乃至得佛后才有断,断除染法,断除染法,加三个字:有断,除染法,简单讲就是我们这个染法从无始劫以来熏习不会断的,乃至得佛:一直要到成佛,后则有断,后,成佛以后,才有断掉染法的可能)。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净法不能断,净法断的话,真如自性就没有了)。尽于未来(尽于未来际)。此义云何。以真如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起这个用来熏习)。故无有断(所以,没有断)。】

此总结染净二熏断常义。以染法违真(我们这个染污法,烦恼法是违背真如的)。无始(但)有终(还没有开始,但是会结束的,成佛他就结束了,无始但有终)。净法顺理(清净的心顺这个真如的理)。则无始终(顺这个理则无始终)。此义云何。下征释所以。由真如法。恒常熏习。起智断惑。返染还净。至金刚后心。破生相无明。妄心则灭。故染法有断。妄心灭处。法身(就)显现。能起不思议(三)业(之)用。为众生作外熏之缘。前云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一释生灭心法竟。

壬二辨所示之义

上立义分中。云是心生灭因缘相。前已释竟。又云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心生灭相可以示这个体相用的存在)。至此乃释。正释大义。兼显乘义。于中分二。

癸一 体相二大 二 别解用大 初中二

子一 总标二大名 二 分释二大义

子一 总标二大名

(这个是科判,简单看一下就可以)【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标名可知(什么是真如自体相?)

子二 分释二大义 二

丑一 体大 二 相大

丑一 体大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也不是从前面生来的)。非后际灭(往后也不会灭)。毕竟常恒。】

此(说)明十法界。通以真如为自体(统统就真如为自体)。迷悟共依。生佛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本)性(当下)自(自就是当下。性当下就是)寂灭。毕竟常住(本性本来就是当下,就是具足寂灭法,毕竟常性)。恒无断绝。一体大竟。



丑二 相大 二

寅一 正明性德 二 问答重辨



寅一 正明性德

【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体,有大智慧、有无量的光明)。(可以)遍照法界义故(我们的心是不可思议的,很可惜!我们现在迷了,变成一个小小的心,每天都在痛苦烦恼的心,暗淡无月:没有光明的心,我们现在都是这样)。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

性自满足。性即藏性。上文云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自体者。即真如自体。以此二字。冠六义之前。明相从体起。大智慧光明。即本觉智明。惑不能蔽。窥天鉴地(这个“窥”就是可以观看天,“鉴”就是映照。


就是可以观看天,也可以映照着地)。耀(“耀”是照射:显扬的意思,照射显扬。耀)古腾今(腾就是传达。从以前到今天就无量的光耀,然后,一直传达到今天,腾就是一直达到今天,所以,惑不能蔽,窥天鉴地,耀古腾今)。遍照法界者。即实智照理。理无不彻。权智照事(实智就是空性之理,权智就是权巧方便的俗谛,那是照事相)。

事无不穷。真实识知者(所有的事,事就是有,统统是怎么样?空性的真如,都是真实识知者)。鉴物忘缘(鉴就是明鉴,物就是一切,一切的东西,一切的境界现象,忘缘是指不着一切相,这个不当作忘记,鉴物忘缘就是说很清楚地照射一切的物,但是,不着一切的缘,忘缘简单讲就是不着一切相,缘就是境界的意思)。

(底下就是我们修行人,那十六个字,十二个字,你要好好地背起来:)离颠倒见。了知万法。唯是一心。自性清净心者(如果这十六个字,你一直连贯起来,你就会发现修行就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胜、败。鉴物忘缘,离颠倒见,了知万法,唯是一心。

鉴物忘缘,看物:境看得非常清楚,是非好坏都很清楚,内心里面不牢骚、不抱怨,就会离颠倒见,不安排任何的见,不安排一个我执、我见的东西:观念,了知万法,了解一切的万法现在我们的法里面都是你的心,你的心,你看外面的心、看外面的相你不舒服,那就是你的心不清净,我看你很不舒服、很不顺眼,那就表示你的心还不清净,释迦牟尼佛他不会这样讲,我看你很顺眼、我看你很欢喜的,一切天地万物都碍不着他,对不对?他完成了佛道,他就会时时讲也一个欢喜、喜悦的话,完成了佛道的人,他心中的喜悦,你怎么样,你都碍不到他,

他才不会:我讨厌你,他才会这样想的,对不对?他可以容天地一切的众生在……,害他的提婆达多,他都要救他了,所以说,简单讲是我们的问题,不是众生的问题,不要常常讲众生让我们烦恼,不必这样讲,是我们自己功夫不够,如果是功夫不够就远离,就这样子,再不够就赶快用跑的)。

即如来藏心。清净本然。纤尘不立(一点点都不立)。离诸障垢。常乐我净者。谓三际不迁。众苦不迫。二死不系(就是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捆绑不了)。诸惑不染。清凉不变自在者。永离热恼。常住寂灭。一切诸业。悉皆解脱。

【具足如是。过于恒沙(这是指德,本性具足有恒沙之德)。不离(不离就是不离真如之体)不断(不断,叫做恒常不断)不异(就是平等不异。这个是专对的对象不太一样,恒沙,过于恒沙之德,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之德,然后,不离真体,恒常不断,平等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你产生见,你就不具足,因为,你已经落入这个缺陷,你无见、无念,你放下,就全部具足,有所见就有所不见)。】

如是指上(面的)性德。过于恒沙。谓德相无量也。真体相应曰不离。恒常相续曰不断。平等一味曰不异(没有什么不同)。性相融通。


理事交彻。一多无碍(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染净不乖(不乖就是不互相违背,一也可以容纳:也无碍,多也没有障碍,染也染不到,因为自性没有染,净,自性也不净,自性是离染净的对立,对不对?

我们讲自性清净心是讲绝对的观念,那么这个染、净,有染就有净,净是对染讲的,染是对净讲的,当然不乖,因为,染性本空,净也是本空)。曰不思议。一切佛法。皆相大摄。乃至满足无有所少者。极尽诸法之词(无有少法者:一点一丝不挂,一尘不落,一尘不染)。以无法不含(你怎么样能够以无法不含?)。(当然无法不含那就是说)无法不摄(无法不含)。

故名如来藏(名叫做如来藏,无论是讲空、无论是讲有,它们同时存在)。又真穷觉满(什么波段叫做真穷觉满?就是真如的自性,穷就是不能有对立的,尽的意思,真如如果达到绝待的存在性的时候,他的觉悟就圆满,叫做真穷觉满,穷本来是尽的意思,真尽穷满就是具足了全部的真,真如达到了尽端,觉悟就圆满)。万德具足故。亦名如来法身。法身者。积聚法性之理。以为身也(法身本来就是无身,法性智慧之身叫做法身,以为身,身是一个具体的观念)。

以是二名。足征相大。乃自体之相大也。一正明性德竟(性德简单讲就是无量的性功德,站在体大来讲是毕竟空,一切都是平等,站在相大的角度来讲,我们具足常乐我净,无量的智慧光明自性清净遍照过于恒沙的德性,就是这么样子,如来藏就是这个道理,站在体大是不讲一切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这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体大讲,如果站在相大,本性的相大来讲,具足一切功德,无量的常乐我净,全部恒沙的德性,全部具足,这是站在相大的角度来讲)。



寅二 问答重辨(再一次地说明) 二

卯一 执体疑相难(执着这个体怀疑这个相,这个“难”就是问难) 二 相不违体答(相跟体是一体两面的,用这个角度来回答)

卯一 执体疑相难

【问曰。上(面所)说(的)真如。其体平等(就是我们所讲的体性平等)。离一切相(注意!这个离一切相的用意,这个离一切相不是说离开一切相,它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离一切相的意思是说离一切执着的意思,就是说面对这个相而不去执着,它绝对不是说逃避这个相,不是这个意思,一般人看这个离一切相都很容易误会,以为是说离开了这个现象界,不,你逃到哪里都是缘起法,你逃不开这个缘起法,所以,离一切相的意思就是不着一切相:不执着一切相)。云何复说(为什么说其体平等?)。(为什么又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既然讲平等离一切相,怎么会有这些功德呢?)。】

此难由未达平等离相之旨(你这个问难就表示你还不懂得这些平等,离一切相执着的宗旨)。执真同妄(执着这个真心如同这个妄心,真心是智慧、空性、平等、妙有现前,而妄心是分别、是执着,但是,真妄又是同一个体性,所以,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师父!什么叫做明心见性?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分别执着相,好!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讲出来就不对,那么不讲出来也不对,因为,这个实相离不开语言相,那么文字相当下就是实相,


所以,这个佛法,它就是说你用分别心去体会也体会不出来,那么不讲也不对,那么讲也不对,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又不是什么东西,那么,师父!它到底是什么?它又不是具体的东西,它又不是观念的东西,这问题是难在这个地方,那么心性的东西,它又没有解,无从下手,

所以,它必需自己去体悟,那么体悟的东西,要经过印证,要经过这个前人印证,否则的话,自己悟的有时候是邪悟,所以,这个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平等者。乃法法皆真(为什么法法皆真?简单讲换一句现在人的语调来讲,就是说任何一个时间跟空间,都用赶忙清楚地去看,叫做法法皆真,用什么,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用哪一种真心?就是不着相、无所住、空性的心,那么就法法皆真。为什么知道每一法都不可得?)。

法法皆如。既无法不真。无法不如(意思就是每一法都是空性,都是自性所显现出来的,无法不如,每一法都不值得你起心、不值得你动念,换句话说没有一法不是真如的自体性,为什么?)。则离一切虚妄相(我们能够离开分别执着的一切虚妄之相,那么我们就没有所谓的错觉,有所谓的错觉,就合于本性)。

(所以说)非无称性之功德也(也就是不能说没有合于本性的无量功德。非无:不能说没有合于本性的无量功德,因为本性就具足一切的智慧,所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就是这个道理,你想要种福田吗?要!怎么种呢?以无所住的这个心去种福田,那么就是合于本性的功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卯二 相不违体(来回)答 二

辰一 差即无差 二 无差而差

辰一 差即无差

【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虽然有种种的功德的义,这个道理也就是种种的差别)。而无差别之相。(为什么?)等同一味。(为什么?)唯一真如。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它所谓的离开分别相,简单讲就是保持一个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心,运用在任何一个时间跟空间,他没有是非善恶对立的观念,他没有这些高、低,他看到总统,他也这样子,他看到乞丐,他也这样子,他看到男也这样子,看到女也这样子,看到有钱的、贫穷的,他都一样平等,平等,离分别相,是故无二,用这个心来讲的话,我们就不会自生分别,自生分别我们就有高、低,有高、低,我们就有强烈的得失,有了得失,我们的生命就完全丧失了种种的自由,我们被束缚在自我对立的观念里面,摆脱不了,没有办法,那么我们能够离分别相,是故无二,就没有这个对立性的东西)。】

此答即体之相。相不异体(这就是体的相,而所有的相不能离开这个体性)。德相虽多。平等一味。唯是一如。譬依金成器(按照金所打成的器具)。器器皆金(每一个器具都是金打造的)。此义云何(底)下。释成一切差别之相。皆从妄心分别而有。以无能分别之心。则离所分别之相。是故体相无二。

又以真如体性。本无分别。称性功德。亦离分别之相。是无分别故。则无二也(注意!那个无能分别之心,就会离开所分别之相,所以,那个能分别之心是主宰,如果,你想要修行,那么你下一个功夫,就是要离开分别之心,那么就一切现象界都是平等,比如说,我们在公司里面上班,在一个团体里面生活,我们不会对上级拍马屁,我们也不需要对这些工友瞧不起,清厕所的、扫地的,如果,我们自认为在公司行号里面有一点分量,那更要怜惜,疼爱这些愈下贱工作的人,清厕所或者是打扫,更应该疼爱这些,因为,这些普通都是学历比较低,或者是有自卑感的人,我们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相,


如果,我今天我当老板的话,在我这里工作的人,进我门中一律平等,一律平等就是了,我们如果在公司行号,任何一个团体,包括你做老师或者任何一个团体工作,你要永远记住一个真理,你想想看!他这样扫地、清厕所,他学历低他已经很自卑感了,你现在对他有分别心,那么他动不动他就会有抗拒,他本来就有自卑感,自卑感里面会变成变相的自负,变相的自负,也就是说这些学历低的人,薪水拿少的人,工作人家瞧不起的人,他本身有自卑感的时候,他会抗拒,抗拒,

所以,他特别地敏感,所以,在地位低的人的底下,或者学历低的人前面不谈学历,有几种情形要注意!在穷人面前不谈金钱、不谈富有,在学历低的人面前不谈学历,在病苦的人面前不谈健康,这是人生最高的哲学,任何一种情形都可能发生反弹,

所以说,我们会做人的人,在任何的公司行号里面,我们很了解他的遭遇,我们已经很同情他,但是,你不可以太同情他,太同情他,他会抗拒,他会认为我不需要你的怜悯,其实,我们是好意的,正因为那些自卑感的人,他过于敏感,我们的关怀他会错觉,变成一种他的负担,其实,我们不是这种用意,

所以,没有必需讲的话,尽量不要,我们对他就是一种态度就是诚恳,态度就是诚恳,入我门中,来到我这里工作的人,绝对没有什么学历高、低的,就是说我看你的能力,我从来没有看不起我这里的法师或任何一个人,你就是念小学来我这里出家,我也瞧得起你,你念博士,来,你不遵守我这里人戒规,我也瞧不起你,一样平等的,

所以说,我们就晓得这个无分别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你的兄弟姊妹,他不务正业,你内心里面很想劝告他,可是,又无奈他何,那么,你注意!你讲的话你就必需也不能伤害到他,伤害到他,你就多一个仇人,所以,与其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个离分别之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一种很高超的修养,非常高超的修养,其实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进入无分别的状态,我们只要用一个慈悲心,

《般若经》里面讲的,般若为诸佛之母,有了般若的人,他一定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的人,他一定不会仇视众生,两种力量可以离开分别,每一个般若的智慧,第二个用大慈悲心,要加一个大,所有的众生都有无知的一面,

如果,你把生命的观念,画一道很高超的线,像圣人一样,如果,这人世间你想要过得很快乐也可能,你要过得很痛苦了可能,如果,你把每一个众生的标准划得像圣人那么level,level就是水准,那你对每一个人都会失望,都会很痛苦,但是,如果说你把平常的人,每一个人用一般生活的水平划一线,那么你就会发现进入我们讲堂的人每一个都是菩萨,你会对对方很满意,也很满足,他能够来这里学佛,能够来这里工作,能够来这里发心,这不得了,他要吃素、念佛,那比社会上的人好上几百倍,我们不应该对我们的同参道友不满意,

他能够来这里参与我们这分的荣誉性,他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他吃素、他信佛、他念佛,他的心已经比外面的人更慈悲了,但是,如果你把他画一个标准,每一个人都把他当作是圣人的角度,那对每一个同参道友,你都会伤心,为什么?因为他不是圣人,他不是圣人,

所以说,离分别心是自己的功夫,还是回归到最后,还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离开那个能分别的心,那么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没有分别就无二,无二日子就好过,无二:感情跟理性就会平衡,空性,空有就不会障碍,真俗就无障无碍,

因为,无二故,善恶全部放得下,是非全部看得开,因为无二,无二。“是”空性,“非”本身也是空性,能够用这种心,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分自在、解脱的内心,否则的话,我们离道太远了,同学们!不要把每一个人都当作圣人,应该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这样子我们内心里面的功夫就会蒸蒸日上,否则的话,我们痛苦的日子还很遥远,需要我们去过)。

辰二 无差而差

【复以何义得说差别(要用什么道理来说这个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以依业识意思是说,要站在哪一个角度才说有所差别,以依业识,业识就是我们无明所产生的一念不觉之开始之相,就是所谓的业识,业识本身就会生灭差别之相)。】

问既是无二。复以何义。上文得说如是差别之相。答因依业识(业识是很微细的)。不觉为因(因为不觉悟来当作是我们生命的开始,观念的开始)。生起恒沙(的)染法(佛经都是用恒沙表示无量无边的烦恼。恒沙:数不尽的意思)。生灭之相。由始觉对治彼染。返流还净。示有恒沙净德。差别之相也。

【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来唯心(注意那个“本来唯心”,既然唯心,那么境就是心,你破坏这个境,你就是破坏你的清净心,所以,我们的境要跟境界调和,比如说,你在一个团体里面,你对境执着,你就不能调和你的内心,这一定的道理,你的内心里面病苦,病得很严重,你内心自然就会烦恼,为什么?因为你的心,又幻化出这个躯壳,这个躯壳弄得很糟糕、很痛苦,那么我们这个心就会难过,一定的道理,有的人不重视这个身体躯壳,以为这个是假的,随便吃、随便穿以为就是修行,把它弄得病苦不堪,这个就是不懂心法,他不晓得这个色身也是心,他否定了这个身,以为就是唯心,他把这个心当作是无形的那个心,错了,


所有的境界、色身都是我们心影现出来的,都跟我们的心息息相关,境界不调和,你就会痛苦、烦恼,你就烦恼就重,得失心就放不下,你的色身病苦,你的心就不会平衡,一定的道理,何以故?你的身就是心,傻瓜!你哪里否定这个身,一定存在这个心的东西,这个就不懂唯识的道理,根身、器界、种子,都是我们唯识所影现的,对不对?

你这个色身保持不能平衡,破坏了这个色身就是表示你的意识状态不能平衡,一定的道理,你又不是高僧大德,又没有办法达到实证的功夫,所以,这个色身还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身安而后道隆,本来唯心)。实无于念(实无于念,本来是没有念的)。而有妄心(而有这个妄想心)。不觉起念(不知不觉一直起心动念)。

见诸境界。故说无明(见到种种的境界,所以,才说到这个无明)。心性不起(注意,我们这个心性本来不起这个分别、不起这个执着,有这种功夫的时候,底下那个,你就得到了不得了的)。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同学们!要好好地体悟诸佛菩萨的苦心,要好好体会这个高僧大德他在讲什么话,你要修行,你一定要把文字化作妙用现前,这个才是真正的功夫,心性不起就是大智慧光明义。

当我们心性进入平等空性,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起念头的时候,我们就是诸佛菩萨的大智慧光明,就显现出来。人要有智慧,要懂得人家在警惕什么,要注意高僧大德在讲什么。香港最近发生了十几个人从高楼十几层工作的时候,直线掉下来,本来那个升降机,它只能坐九个人,最多over,最多只能坐九个人,人家那个警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本升降机载重多少,坐多少个人,可是,他不听劝告,他一下子坐了十五个人,超出六个人的重量,升降机(呜)……,上去,结果,线断了,过重,它走过重量,over,一直线,从十几楼一直下来,呯!全部死,没有一个活的,全部死。

何以故?不听劝告,就那么简单,不听劝告,释迦牟尼佛,这条路是他走过来的,他就处处立这个警告牌位,不要贪、不要嗔、不要愚痴、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处处跟你立这个警告,可是,我们不懂警告,我们拼命地要冲过去,要试试看,我要冲过去,我要冲过去,对不对?你叫我不执着,我就偏偏要执着,你叫我不烦恼,我就偏偏要烦恼,那么就苦恼无量,你显现不出那种大智慧光明义,简单讲我们今天为什么修行不会成就,就是不听劝告,已经超出我们的范围了,能力范围了,我们还是拼命去分别、去执着,

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开采,这条路是佛所走出来的,可是我们不听劝告,我们不要按照他的话去做,那么就这样子自我想像,因此,就没有智慧,像举那个鼻子:此处不得游泳,不得游泳,这已经写得很清楚,不要游泳,那个小鬼、小孩子,念小学的人,他就不听劝告,他就去那边游泳,结果就溺死了。

有一个母亲来到我这里哭,哭什么,她说她的孩子去跟人家郊游、去游玩,跑到一个好像森林里面去,森林里面,那边有水去戏水,结果,三个孩子进去,第一个掉进去,第二个要救第一个,第三个要救前面两个,

三个全部拉起来,全部死掉,后来有浮起来,一直找、找……,三个全部淹死。我告诉诸位!不会游泳的人,他不会淹死,因为,他不敢下去,就是怕那个半生不熟的,半生不熟的会死,所以,懂一半的人,有时候比全部不懂的,更糟糕、更可怕,教理不懂的,也是这样子,不听师父劝告的,也是这样子,我可能行了,我自己看经典懂了,我自己回去用功关起门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这样子关起门来自己用功,修到着魔,他自己不晓得,就是这样子,不听劝告)。】

初句问对染表示之相。下逐举对显(逐就是一一。对显就是互相显现出来,真、妄互相对显)。以诸法本来。唯是一心真如之理(我们一切法的本来,唯是一心真如的道理)。实无虚妄心念(实在是没有这些虚妄的心念)。因有妄心。不觉依真而起(我们无明依赶忙而起)。业相转相(业相就是自体分,转相就是见分)。(有了见分)见诸境界。


继起粗相(继续,连续起来就有粗相可执着)。乃有粗细染(污之)心(粗细,粗的叫做我执,细的叫做法执,粗细的染心,粗的叫做相应心,相应心:执相应染、相续相应染,不断就是不断相应染、分别智相应染,细的就是三细)。

故说本末无明(本就是根本无明,一念不觉就是根本无明,末就是三细六粗,根本无明的相只有一个,就是一念不觉,枝末无明的相有九个,三细六粗统统是枝末无明)。对显心性不起。即是本觉智明。

【若心起见(就是我见,所谓见就是法见、我见,就是法、我执,法见就是法执,这个字是非常清楚,若心起见就是换我们现在的名词是,我的看法、我认为、我的感觉,很强烈的支持自己的理念、感受性,这分感受性,那么心就会起见,就会肯定自己主观意识存在性,他不容许别人破坏,那么这个见不空话别人破坏他就想保护自己,那么有人破坏他的见,他就会认为是敌对,


所以,人没有办法容得下对方)。则有不见之相(简单讲当你孤注一掷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顾虑,全盘顾虑到的角度,这句话就是这个道理,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换现在简单的白话就是,当一个人孤注一掷自己看法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顾全到其他你不知道的地方,人就是这样子)。心性离见。

即是遍照法界义故(心性离见就是说当他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包容他,当他贫穷,我们包容他,他没有念书,我们包容他,他幼稚,我们包容他,他坏,我们包容他,我们离开这些分别相、执着,心性离见:离开这个我、法二执,就可以无所不照,智慧就会显现出来,因为,我不会肯定我自己的看法,就是一直执着我自己一定对,那么一直执着自己一定对,那么这个角度,我们注定一生一世,要过着很痛苦的日子,因为,对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看法跟一样)。】

上句明妄见偏局(妄见就是妄想执着的见,那么会偏局,偏是对全讲的,没有办法对中道,偏,那是偏,那么局就是限制在某一种角度,就是说当一个人执着自己的妄想、看法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偏执的人,不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下对显离见(对显离见,互相来衬托,怎么样?就是要有智慧,如果,离开这个见,就怎么样?)。则智照无遗(我们如果离开这个我、法二执,我们的智慧就照遍无遗)。

【若心有动。非真识知(注意看,这个非常重要,这句话讲得实在太好了,这个《大乘起信论》,我觉得讲得太好了,若心有动:当你有所执着的时候,若心有动,非真识知,非真识知就不是真正地透彻一件事情,就不是像本性的知,非真识知那就不是真正地去了解一件事情,不是用清净的自性去认同,因为你动,动的话就偏,就局限在你的见地,我、法二执里面,意思就是当你心有所起心动念的分别心、执着心的时候,你就无法真正地认识一切的理跟事,没有办法正确地认识)。


无有自性(那么意思就是无有自性,因为那是妄想,那是妄想,简单讲当我们起这个妄想的时候,这个妄想本来就无有自性,这个妄想它会具足种种痛苦的相应心,比如说,贪、嗔、痴、无明等等)。(那么就是)非常(因为妄想不是永恒的,分别心不是永恒的,妄想是痛苦的执着)非乐(非乐,是痛苦的)。

非我(不是一个真正的我,我是可以主宰的,妄想不能主宰,妄想随时都在刹那之间变化)非净(也不是清净的)。热恼衰变。则不自在(同学们!你相不相信胸量愈大,福报愈大。有一个人,他慊了很多钱,他的股东只有20%,结果,跟他投资的人,四个人都出了20%,在几年里面,他赚了好几亿,赚了好几亿,结果他不满意,不满意,全部吞,20%吞了80%人的股东,吞了以后,他把他们断绝,这样子他认为他是福报比较大,在佛门里面来讲,这个叫做福报已经尽了,吞别人的股东,不是你自己的福报所拥有的,吞别人的股东,那么你的福报就享尽了,因为你,人家已经认识他了,所说这个人诽谤三宝,像我的话,就不是这样看法,

人家问:师父!我要跟您盗录,我要跟您盗录这个录音带,可以吗?可以,版权佛陀所有,拜托你盗录,但是,不要向我拿钱。那么,我有没有比较贫穷,我没有比较贫穷,当然这是站在宗教的理念上来讲,世间人的智慧财产权,你当然不要跟人家copy,像我今天所做的,这个钱不重要,佛法大兴盛最重要,好!到处都是大兴盛,到处人家都呼录音带,他听了录音带以后,他拿一个红包,远远地就从美国拿红包来供养,你看,我也没有叫他供养,他听了录音带以后,自然就会供养,我没有比较穷啊!每一个流通处,制造录音带出来的,我都感恩,都非常的感恩,我希望他们流通得愈多,赚得愈多钱,生活可以改善以外,佛教更可以兴盛,慊愈多钱,我愈高兴,为什么?

因为,法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众生今生今世没有听到不,实在是悲哀,那么我这样,没有说我福报不够,业障比较浓重,我没有,放大胸量,全部让你大量地copy,大量地copy,你盗录,还拜托你,我这样有没有比较穷,没有,我认真地一直跟诸位讲,讲《大乘起信论》、讲《楞严经》,这几年来,讲到今天,我已经讲了一百部,我有时候看到凌晨,整天都在用功,我施舍你们的法,我本身有没有比较幼稚、有比较愚痴、比较缺少,没有。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一个真理,施比受更有福,我们一定要记住,放大胸量、处处宽恕人家的人,他的福报享用不尽,烦恼也比较少,烦恼一定比较少,我们很愿意听圣人的劝告、诸佛菩萨的劝告,其实,真理它就现在我们的面前。

释迦牟尼佛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才可以完成无量无边清净的庄严之相。像今天释迦牟尼佛,谁的福报比他更大,没有一个人,他无量亿劫来修什么,他就一直布施,我不跟你计较,我宽恕你,我统统不跟你捣蛋,他就是没有这个见,没有这个见,他心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没有生灭、没有得失、没有苦乐、没有是非,你想想看,一个人进入这个真空状态,他哪里不是自在跟解脱,

可是,我们众生他就会起心、他就会动念,他会动念,他有强烈地分别心,他就会真、假分得很清楚,善恶的观念、是非的观念,很清楚,很清楚以后,就拼命地去执着,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所以,常乐我净的这个道理完全体会不出来,其实,佛、诸祖师大德不是没有劝告我们,而我们不肯,学佛就是这样子,你有没有勇气,你肯不肯放下,肯,你现在讲,我现在讲,你今天晚上回去,你就是极乐世界,你所到之处统统旨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此中四义。无对显之文。例前可知。若心有动(这)一句。贯下诸义。动则成妄(无对显之文,例前面可知,若心有动这一句,贯穿底下种种的道理,动则成妄)。妄识倒知(妄识就是分别,倒就是颠倒而知,妄想分别心就颠倒而知叫做妄识倒知,以苦为乐,众生就是这样子,以苦为乐,没有什么好刺激的,想尽一切办法来刺激)。曰非真识知(不是真正地透视了解这个真理)。妄染无体(妄心的染污是没有体性的,就是没有主宰性的,随时会变灭的,我们在会变灭的这个世间里面拼命地错觉,拼命地错觉)。


曰无有自性。妄法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曰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妄惑炽然(没有常乐我净的功夫,那就妄惑炽然,拼命地追求,像喝酒,我们喝酒,以为喝酒是乐的,还有喝酒比赛的。昨天,我们报纸有报导,像这个抽烟,smoking,抽烟会染上癌症,会染上癌症,已经医学上,已经有彻底的答案,就是说抽烟,他用兔子去实验,每天让兔子抽四根烟或者是六根烟,经过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它就会得到这个肺癌,简单说,现在这个制烟的公司,烟商都知道抽烟会致癌,

可是,它标示得并不清楚,我们众生就以苦为乐,酗酒也是一样,酗酒就是喝得酔烂如泥,他认为这个叫做快乐,麻醉自己,要不然他不晓得什么叫做快乐)。曰热恼。妄念迁流。曰衰变(衰变:会变坏的)。妄业(就会)系缚(因为,我们的无明就会造业,妄业系缚)。曰不自在。对显若心不动。则离颠倒见(如果,你心不动念就离开你的颠倒、分别之见)。自性清净。

具足四德(四德:如来的法身所具的四德,第一个叫做常德,常乐我净,这是四德。如来的法身,他的体是常的,永远不变、不迁的,如果,我们证悟到了这个法身慧命,我们就是得到永恒的生命,

所以说,你为什么要学佛,我就是为了要求得永恒的生命,我不要这个娑婆世界的色身,这个娑婆世界的色身会变坏;乐那就是如来的法身永远离开众苦,不但,身离开病苦,种种痛苦,心也得到大自在的解脱,他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寂灭涅槃之大乐,我们现在的乐都是短暂的刺激;这个我,法身的常乐我净的我,我是主宰义,也就是远离了有我跟无我的两种执着的大我,因为如来的法身是自在、是无碍的,那么这个我是表示不是虚妄分别的我执或者是法执,这个我有人我执跟法我执两种我;第四个净就是如来法身离垢无染,湛然清净)。清凉不变。得大自在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意思就是说本性只要你如如不动,你就有这么样子的好,有什么好?恒沙等那些妄染全部去掉,只要你心性不动,就有无量的功德,所以说,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乃至二字。超略指广之词。真如本自不动。无你差别相。但由妄心。动成恒沙染相。须知对治彼染。返流还净。自有恒沙德相示现也(诸位!这个不动的话,如果用我们比较粗浅的,就是不去计较他,什么事情都不去计较他,什么事情都宽恕他,对这个世间的种种的相,不要太去分别他,那么这么样子的话,我们要清净这颗心就比较容易,否则的话就难,对这个世间的种种这个再去计较,实在不是一个学佛的人)。

【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若心有起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本来是周遍法界的,是平坦的,那么你的心如果起一个动念,则更前法可念,意思是说现在你面前的还有可以执着之相,可念就是可以执着之相,那么则有所少,有所少就是本性不能全部满足,不能具足无量的功德性,不能圆满,则有所少就是不能圆满,只要你起心、你动念,我、法二执,你的功德就没有办法达到圆满,如是净法无量的功德,简单讲就是一心,只要你能够平等,只要你空性,只要你进入如如不动的状态,所有的功德全部具足,当我如如不动的时候,你想想看!我对人处事,我既没有分别心,我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是诸佛菩萨,把他当作是恩人,我们的恩人、我们的恩公,大恩人,用感恩心、用随喜的心,你想想看!我们用这个如如不动的心就是一心,其实这人一心是绝待的意思,这个一心就是无相的心,不着相的心才能一心,这个一心,这个一不是1、2、3、4和1,不是由0、1、2、3、4去排列的1,它没有次第性,没有前后叫做一,没有次第叫做一,没有生灭叫做一,这个一不是1、2、3、4、5、6、7、8、9的1,这个一是没有办法形容的一,就是绝对的一,绝对存在的一,更无所念,更无所念:无所执着,是故满足名为法身,我们只要放下,用如如不动这颗清净心,那么我们所到之处就无障无碍,那么就圆满,满足就是圆满不缺,名为法身就是如来之藏)。】

若心有起。不知法法唯心(如果心,我们在起心动念,不知道法法就是我们的心)。更见心外有法(更见这个心外有法,我们以为心外有法)。起念相应者。即无明染法未尽。净心未圆。则有所少。如是下明净法满足。一切德相。即是一心。心外更无少法可得。既无有法。岂有所念。是故满足(注意那个无少法可得,什么叫做无少法可得?意思是说根本不值得你去动一个念头去执着,简单讲我们现在执着的任何的事情,它有一天,它一定会消失的,那是错觉,简单、直截了当地说,你只要观照无常,就无法可得,世间没有一法值得你去伤心、去追求、去执着、去住,不值得,为什么不值得?你明明知道这个世间,有一天它一定会变坏的,那么现在的起心动念的变化,你把它接到二十年后,还是要变化,你把现在的种种情况往后推测五十年,它一定会消失的嘛!你现在每天都在希望、每天都在盼望,那你每天都在失望,都在过着挣扎痛苦的生命,而我们现在把它停下来,随缘尽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因为,你很清楚,百年后这些相全部会消失,一定消失的,哪一个人不要走上死亡的路线,在死亡的路线上,你能掌握什么,没有,既然你知道百年之后不能掌握什么,那么你现在所能掌握的也是幻化的而已,既无有法,岂有所念,为什么?因为法尘皆是幻化的,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岂有所念,是故为满足。)。名为法身(只要你无念就是满足,就是法身)。遍一切处。如来之藏。含摄无量净德矣。二相大竟。

癸二 别解用大 二

子一 总明 二 别释

子一 总明

(现在讲到真如的体讲过了,真如的相也讲过了,我们讲到真如的用)【复次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这个用就是要加被众生,简单讲为什么叫做用?三业的妙用就是要加被众生,就是要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修诸波罗密(修种种波罗蜜,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来)摄化众生。立大誓愿。(他发这个大心做什么?)尽欲度脱等众生界(他就是要度脱这些,一切众生之界)。亦不限劫数(就是说不管时间有多长,不管时间有多久远)。尽于未来。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都把他当作是自己,这个有多么地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以,不要取笑众生,比如说,看到这个人很丑,你的丑就是我的丑,我很同情这样子,不要看到那么丑的,你怎么那么丑,对不对?你的丑就是我的丑,是不是?那么我们换过来讲的话,丑的人看到漂亮的小姐就是:唉呀!你的美就是我的美,我觉得你很美,我就很高兴,有这种不嫉妒的心,不是很好吗?很好吗?不过,这个随喜要看情形,你不要看到矮的,唉呀!你的矮就是我的矮,这样好像讲得不太恰当,讲要讲得恰当,不要讲不恰当,这样不好。比如说,师父您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这样对,我可以听到佛法,听到录音带,可以救度众生,这样对,所以说,这个喜悦也要站在好像恰到好处的角度,以取一切众生,如已身故,诸位同学!你想想看!看诸佛菩萨的心是什么心,把一切的众生当作是自己,当作是自己儿女,就像我把每一个法师当作是我的儿子,把这些在家护法、在家女众,都把他当作是自己的儿女一样的看待,所以,我拼命地讲经、弘法,我不为我自己,做父母的人,他就是这样子,他就是: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的义务,我应该这样做的,无怨无悔,所以,我很快乐我做这件事情,爱你所做的一切,不要做你所爱的一切,对不对?爱你所做的一切,意思就是你所做的,我们都很喜欢,我现在就是很喜欢,是不是?所以说,你想想看!诸佛菩萨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也不是我在度众生,我着众生之相,所以,人家说:唉呀!师父!您很伟大!你度了很多的众生。我说: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何以故?一切法皆是空性的东西,随缘就是这样子,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本来就不可得相,哪有什么众生可取,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所以,我一直告诉诸位同学!我们要相亲、要相爱,我们要互尊、要互重,我们要诚心、要诚意,对对方的缺点,我们要宽恕,对对方的优点,我们要随喜,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心,虽然我们不是诸佛菩萨,拥有这颗心,我们就很容易进入)。】

此对果举因。以明用大之本。谓诸佛在因地。缘苦恼众生。发慈悲行愿。广修六度。与乐拔苦(你看!菩萨所做的工作就是两种工作,第一个给众生方便,第二个给众生希望,因为,他要给他快乐,给与方便:给众生方便,要给众生快乐,就是为与乐拔苦,是不是?)。行也(慈就是行,就是行)。誓度生界(生界就是众生界)。不限劫数。愿也(这是愿,所以,我们要发大愿,大愿)。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就像自己)。亦不取众生相者。上取字。即观义。以智慧观察。自他平等(为什么自他平等?)。(因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因为一切相不可取)下不取即不著也。如金刚般若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所以,我说《金刚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因为,诵其他的般若经很大部,因为,般若有十五会,《金刚经》是般若部里面的一会,《金刚经》是一会,所以,诵《金刚经》的人非常多,但是,要体会那个道理,我建议,我们某一些众生,要好好地诵《金刚经》,真的,要去体会,去体会,有念佛的人,我建议你们《金刚经》真的要诵,每天你就会与空相应,噢!原来这是自我分别、自我执着、自我痛苦,佛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你看!他有多伟大!我们做一点点功德,就以为自己不得了了,)。此以何义下。释其所以。谓称真如实理而知(“称”字念chèn,称就是合于。全球真如实理而知)。众生与我。皆是假名。无非幻相(如果你会修行,这句就足足有余了,你会修行的话,既是假名,就不是真的,既是幻相,你执着什么东西?对不对,皆是假名,无非就是幻相)。虽属幻相。而幻化空身。体即法身。故曰真如平等无异也(你要找到法身,现在放下这一念,全部法身具足,师父已经讲过很清楚了,现在放得下,你就是佛,你就是佛。龙女八岁就成佛,《法华经》里面讲的,是不是?八岁就成佛,我们现在只要一念回光返照,能够进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我们也一样可以成佛,所以,我是法王,我是大医王,常做如是信,要常常做这样的观念,你就成佛,常常说:我是法王,这种事情我可以原谅你、我可以宽恕你,因为,我还有更大更远的路要走,我们内心里面常常要记住观照,当你内心卡住某一种关卡,或者是熬不过的时候,你就内心里面这样想,拍拍你的心,拍对地方,拍心脏这个地方,拍拍,就告诉自己,这么一点小事情我都放不下、都熬不过,那我临命终怎么办呢?我常常就这样警告自己,对不对?所以,一到晚上全部要归零,白天不愉快的事情,到晚上全部归零,让我的生命重新调整,尽量调整到空性,内心里面常常告诉自己:这样我现在就放不下,那我临命终怎么放得下呢!放下吧!去吧!就这样子)。

【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有这么样大方便的智慧,除灭无明)。见本(有的)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简单讲用如如不动,真如的心看一切,用真心看一切,那么当然是遍一切处,虽有所作用)。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为什么?智慧是无形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因为智慧是无形的)。】

此牒因显果。方便智。即始觉反染还净之智。对治我法二种邪执。至金刚后心(金刚就是金刚地,就是十地菩萨)。究竟道。本末无明断尽(本就是一念不觉,末就是三细六粗。那么这就无明断尽)。始本合一(始觉跟本觉合而为一)。亲见本有(的)法身。此自利果也。以下显用。即利他果也。自然二句。显用胜妙。不假作意。即与真如二句。显用称性(意思就是这些作用,完全合于本性,简单讲所有的性的作用,本性的作用就是妙用,所有的妙用都是空性)。广大周遍。末句显用离相。即照而寂。然此大用。法身本具。向被无明障蔽。不得现前。令智圆惑尽。故乃得显。亦毕竟无相可得。

【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所谓法身就是空性、是平等,智相之身:就是大智慧的身)。第一义谛(它就是中道)。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这个都是在描写真如,真如是不讨论生灭的,世谛是生灭的,施作是三业的造作,也是生灭的)。但随众生(只是随着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因为,它已经不生不灭了,所以,显现在众生的心中,显现在众生的前面,那么这是方便度众生,故说为用)。】

首句征问。然佛具三身。何以无有用相。下释谓诸佛。唯是法身妙理(诸佛是法身妙理)。本智之身。前云智相无可见故。属第一义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无有世谛(的)境界。生灭等相。以其体本无为。离于施作(施作就是造作,施作就是因缘法)。即使众生见佛相好。闻佛说法。但随机得益。皆由(怎么样?同学们那几个字,就是要背一背,你去讲给人家听,人家就会觉得你很有学问,布袋戏常常念的)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布袋戏就是会这样念一念,你觉得:嗯!满有学问的。众生的心,如果是你的心清净的话,菩提就是觉悟,就是我们的智慧就产生出来。常常讲:师父!您要开我的智慧,开开我的智慧。有一个女孩子来:师父!您要开开我的智慧。我说:从哪里开啊!那女孩说:师父!人家说您摸摸我们的头,就会开智慧。摸摸头,来、来……,师父摸摸头、摸摸头……,还有摸哪里才会开智慧。人家说师父是大智慧,摸摸头就会开智慧。我说:你开了没有?她说:没有!是啊!没有啊!摸头会开智慧,那摸哪里不会开智慧,再来,你要不要再摸一下,再来,再摸、摸……,你有没有头皮屑?没有!来!没有关系!对不对!那份执着放不下,那个分别心放不下,你就不肯放下,你怎么会有智慧呢!对不对?师父常常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同学们!得饶人处且饶人,这种日子不是很好过吗?为什么要斤斤计较呢?)。而诸佛清净法身。犹若虚空(就象虚空)。应物现形。如镜现像。岂有施作耶。此即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说为用(寂而照,寂就是体,照就是用,依体起用,故说为用,对不对?)。一总明竟。

子二 别释 二

丑一 正显用相 二 问答释疑 初中二

寅一 直显其用 二 重牒分别 初又二

卯一 应身 二 报身

卯一 应身(这是科判,简单看一下就可以)

【此用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依分别事识(就是粗糙的意识,三界内的众生)。凡夫(或者是)二乘(人)。心所见(佛身。心中所见到的佛身,凡夫跟二乘人心所见,佛身)者(见到什么?见到凡夫见到佛身,二乘人见到的佛身)。名为应身(之粗相,应化身这个是粗相,所以,我们见到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的,这不是法身、这不是报身,而是粗糙的,因为,我佛慈悲,为了度我们这些凡夫,所以,我们见到的是那个粗糙的色相)。以不知转识(所)现故(所影现出来的,加一个“所”字,这个转识就是动念的见分,“见”,转识就是动念的见分,由业识产生转识,就是八识的见分,八识的见分动念,那么就是产生种种的心所,转识所现故)。见(就是以为,以为是)从外来。(一尊佛)取色分齐(分齐就是差别。因为有这个色相的差别相)。不能尽知故(因为,所知的就是这么粗糙的意识所产生的观念,所以不能尽知)。】

首二句标征。下就因位所见。以显果用不同。先就凡夫二乘所见。以彼不知(彼不了解)七八二识。但依六识分别。向计实有外尘(执着实在是有一个外尘)。令六识受熏(习)。所见佛身。亦谓心外(以及心外有佛可得)。顺彼(彼就是众生。顺着众生的)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就是对境界的分别,简单讲第六意识的分别的意识叫做分别事识,对境界的分别叫做分别事识,因为,它是事相,它是有形的一种执着,不是微细意识的作用,所以叫做分别事识)计度(简单讲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跟执着)。(然后)见三十二相(说有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应身粗相。不见报身细相(我们见不到佛的报身的细相)。故《般若经》云(所以《般若经》里面说)。不应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如来是无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师父说《金刚经》很重要就是这样子,《般若经》就是《金刚经》,因为《金刚经》是般若会上的一会,般若有十五会,金刚会上是其中的一会,简单讲《金刚经》是《大般若经》,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其中的一个小部分的意思,)。经意要众生离分别事识也。以不知转识现故下(不了解这是微细的转识,所现出来的境界,以为有个外在的三十二相)。释见粗相所以。由彼迷于唯心之理。故不知转识所现。心外取境。计从外来。不达即色是心(同学们,拿笔画下来:即色是心,能体会得出来吗?色的旁边就是写境界,一切的境界无非就是你的心,那么你想想看!既然境界是你的心,你能够调伏这个境界,在境界里面不要产生冲突,不要产生分别、执着,你的心不是很快乐吗?再换过来说,如果你的心保持如如不动,那么一切的境界现前又有什么障碍呢!又有什么障碍呢?如果,同学们!如果你看到你四周围的人,某些理念或者是行为看得很不习惯,他讲的语言,很伤人家的心,你内心里面,我教你一句很容易解脱的话,你要常常告诉他,告诉你自己,他有权利这样说,他有权利这样做,我们没有权利改变人家,你内心里面能不能体会我师父讲这句话,他有权利这样说,说我不好,他有权利这样批评我,有权利这样攻击我,有权利这样伤害我,你们能体会师父现在在讲什么吗?就是说解脱,这句话可以运用在任何的时间、空间,你都可以解脱,因为,你想要改变对方是不可能的,与其改变对方,不如改变自己,那么你想要改变自己,你就要认同对方,很容易的,你要改变自己就要认同对方,所谓认同并不是说我跟他角度一样,不是,而是在无奈之下,你要告诉自己,我们不需要去改变他,简单讲就是他有权利这样说,他有权利这样做,我没有权利,我也不需要、也不够资格、也没有这个必要去改变他,那么这样你就不会活得很痛苦,为什么?即色是心,所以,会调伏的人,心跟境要调伏成一种,balance point你这样才能control your mind,这样就可以控制你的心,我们的意志)。本无分齐(就是说本来是没有差别相的)。故云取色分齐(就是你取这个,因为有这个差别相,简单讲就是分别、执着在作用)。不能尽知(我们无法全部知道)。无量庄严也。一应身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卯二 报身(报身就比较微细了)

【二者依于业识(这个是三界外,业识就是三界外的方便有余土,或者是实报庄严土,这个都是讨论业识,那么业识就是菩萨要断的,非常微细的,这就不是三界内的)。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此就菩萨所见。依根本业识(按照这个根本的业识)。受本觉不思议内熏(就是清净的这一方面的熏习。本觉不思议内熏就是,本觉的真如不思议的内在的真如的熏习)。及所修净行资熏之力(修清净之行之力)。从初住以去(从初住以后)。上历三贤十地(经过了三贤十地)。乃至菩萨第十究竟地。而三贤三昧心中所见(三昧就是定、慧均等,在三贤位里面所见的,在定中所见的)。及十地任运心所见者。皆佛报身(的微)细相。实唯心现(没有所谓的内外,佛现前就是自己的心清净,自己心清净佛就现前)。(简单讲就是)不从外来。以真心无外故。

(底下是讲佛的报身)【身有无量色(佛的色身有无量色,所以,《阿弥陀经》里面,什么青色青光、黄 se黄光,什么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不是这样子的,那有无量色的,莲花怎么才四色而已,是不是?那是讲基本色,可以调出无量无边的莲花的色,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你想,这个身体有无量的色,每一个色有无量的相)。(每一个)相有无量好(不得了了,想不想做佛?想!想做佛那就要大施舍、大精进,好好地念佛)。所住依果(依果就是境界)。(环境)亦有无量。种种庄严(心胸放大,肯牺牲,他所得的福报大,当然,所住的地方就庄严,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就神通自在,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对不对?种种的这个清净庄严之相,就是肯牺牲,牺牲的人绝对不吃亏,吃亏的人就是永远占便宜,占便宜的人就是永远吃亏,一定的道理)。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离差别相,分齐相就是差别相,知道一切唯心,万法唯心)。随其所应。常(常)能(够)住持。不毁不失(不毁就是三灾不能破坏。什么叫做三灾不能破坏?水灾淹不到,火灾烧不到,风灾也吹不到,这是三种:火、水、风,火烧不到,水也淹不到,风也吹不到,那就不毁也不失,永远的常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知道现在是生命无常,我们的正报又不好,对不对?这个色身一天到晚生病,那么这些依报,一天到晚坑洞、战争,像这个克罗埃西亚,还在战争,就是南斯拉夫,这个南斯拉夫内战打了多少年,那天,电视上报导,炮弹,咻!呯!一个小孩子正在游玩,三岁,小孩子正在游玩,呯!啪!刚好炸到他家,那个小孩子眼睛都凸出来,啪!凸出来,然后,他就去看医生,然后,把它封起来,封起来的时候,那小孩子在哭,哭、哭……,坐在那个地方也没有人理他,他的父母都炸死了,这个还不可怕,俄国的车诺比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那才可怕,现在你到乌克兰去看看,乌克兰只要辐射,辐射的范围,风吹到地地方,他的孩子,他一出生的时候,然后,他呼吸进去,或者是吃进去这个辐射线,或者皮肤直接接受,结果,怎么样?小儿麻痹,刚出生的孩子本来是很健康的,小儿麻痹不能走路,或者是低能,低能!然后,有的手断掉,手不能发育,结果,总共有五万个人受灾害,五万个人,俄国把这个消息全部都盖起来,全部都盖起来,这个核能发电厂一爆炸的时候,整个城在几公里以内,全部都是一片死城,统统没有人住,不能住了,因为辐射线,你想想看!这个风一吹四十里以内,四十里以内,都受到核能发电,因为爆炸,乌克兰本来有四个核能,坏了两个,现在两个,那两个也支撑不久,因为,它三分之二的电力都是从这里发电的,核能发电的,那么受害的孩子到现在……,那一次死了八千个人,到现在残障的、智商低能的,总共有五万个儿童,那么这五万个儿童,就是一直躲在床铺上,有的爬不起来:低能,完全就是废物,乌克兰现在刚好从苏联独立,苏联现在解体了,苏联共和国现在解体了,乌克兰就独立,乌克兰现在是穷得不得了,通货膨胀二千五百,就是说二十几倍,通货膨胀,就是以前如果一百块买的东西,买得到的东西,现在要二万五千,钱都贬值,一直贬值、一直贬值……,现在雪上加霜,很凄凉,他们要买一点东西,母亲生了孩子,生了孩子以后,她要养育,怎么样?结果,没有钱,把那个金子、首饰全部卖掉,去买什么,买奶粉,在苏联的乌克兰,要买奶粉都要把那个首饰典当,全部要卖掉,没有食品,结果,那个护士讲,人家问,是说:你们觉得现在医院怎么样?她说:药品不是少得可怜,是少得悲惨,很悲惨,没有药物可以治疗,那些孩子就是眼睁睁看他一直死、一直死,眼睁睁一个一个看他一直死,没有办法,他本来要六亿八千万,要重建这个乌克兰,向国际化缘,联合国宣布,车诺比(切尔诺贝利)发电厂zai 难要六亿八千万重整这个家园,化缘了多少,你知不知道?化缘了一百万,一百万,六亿八千万,化缘到六十八分之一(1/680),所以,乌克兰就发表说:唉!感受到国际的冷暖,世态炎凉,世间很可怕的,核能发电厂就像原子弹一样的可怕,只要你不发生事情都没有关系,发生事情不得了,不得了!)。】

此明所见报相。前三句正报。中三句依报。随所下合明。即圆满报身。舍那身土(卢舍那的三身四土,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土就是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自他圆融。无障无碍。随所示现。等周法界。无边无尽。离分齐相。异(异就是不同。不同于)前应身分齐之色。此由菩萨称性观察(就是合于本性,所以,要用本性去修行,就是这样子)。一一诸法。悉皆心之全分(所有的法都是我们的心在作用,简单讲所有的作用都是精神作用,都是本性在作用,我们所有的作用都是意识分别心在作用,但有假名,皆无实体)。故所见报相。身毛尘刹(身是正报最大的,毛是正报最小的,尘是依报最小的,刹是依报最大的,都不互相障碍)。相即相入。重重无尽。即分齐。而无分齐之相可得(虽然有差别,但是无差别之相可得,因为都是心)。自在难思。随其所应。皆即常住。三灾不坏也。

【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密等。无漏行熏(无漏的这个修行的熏习,诸波罗蜜怎么样?)。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

此结果由因(我们的果是由因,没有因哪里有果)。因中修行万行。(万行就是)果上圆满万德(肯牺牲的人一定有福报,但是,要用智慧去牺牲,智慧去牺牲,值不值得,是不是?你值不值得这样做,我们这个牺牲也要讲求般若的智慧,比如说,师父现在,我放弃一切的假期,我没有这个summer vacation,no summer vacation and no holiday,every day do my best to speech,每一天我都尽我的力量去上课、去演讲、去教我的学生,那么值不值得?值得,为什么?这是劝善、劝导修行,这个牺牲是值得,如果说,你今天去帮助人家,他本身并不学佛,那么只是世间的善也值得,但是,只是比较没有出世的功德,但是,如果去帮助人家赌博、酗酒或者是不好的习性,这个不好,所以,这个牺牲还是要讲求智慧,果上圆满万德)。首句指上万德庄严。果报之相。皆由菩萨。修行六度十度等(六度就是六波罗蜜,十度就是十波罗蜜)。无漏因行所熏(在因地修行所熏习)。及本觉不思议内熏之力(如果本觉加上真如就更清楚,以及本觉真如不思议内熏之力量)。所得成就。圆满舍那身土。无量乐相(你看!菩萨!你看!他牺牲、他任人宰割、任人欺负,他有没有损失,没有的,同学们!胸量放大一点,你从来不损失的,反而你会得到更大、更大的果报,更快乐的果报,何以故?因中肯牺牲,果报就快乐无穷)。故说报身。是知诸佛种种果用。不离因心(因地之心)。

问。佛身何故。唯众生转识现耶(佛的色身为什么是众生转识所现的呢?)。答。转识。即阿梨耶中转相。依此转相。方起现相。现诸境界。此识真妄和合。若随妄熏。妄惑力胜。依惑造业。故现生死染相。妄虽有功。离真不立(妄虽有功就是妄心虽然有一点力量,但是,离这个真心不立,就是不存在,这个立就是不存在,离开这个真心,妄心就不存在)。若随真熏(赶忙来熏习)。真如用发(一发挥出来)。返流出缠(转过来全部用真如智慧,那么就出缠:出一切的束缚)。故现报(身)化(身的)净相。真虽有功。离妄不显(真虽然有功,因为真是无相的,离开这个妄心是显示不出来的,所以)。(佛的)报(身或者是)化(身)二相。由众生厌求心。胜劣而分(厌求这个心来分这个胜劣,有胜劣之分)。以本觉熏妄心。乃知厌生死苦(我们本觉这个真如熏这个妄想心,才知道我们厌生死苦,六道轮回的生死苦)。乐求(不生不灭的)涅槃。有厌求故。真用即现(真用:大用就现前)。凡夫二乘。厌求心劣(厌求的心比较差。就是发挥不了力量,他一直执着这个世间,三界内的这些是是非非的事情,这些境界:轿车、洋房、妻妾、感情、金钱,当然没有办法了,所以,他不晓得这个大涅槃的乐,所以,他没有办法发大愿力,放下,放不下,他很想作用:放下,可是,放不下,为什么?厌求心比较差,不像古人,听到一个极乐世界全部放下,全部放下,这个罗状元,他本来是状元,他考上状元,他怎么样?他统统不让人家知道,放弃状元,他什么都不仗,放弃,他跑到深山里面修行,修行当中他还不让人家知道他是状元,为什么?好修行嘛!你看!结果人家了生死了,如果,他当状元热闹不已,然后坐这个马出来,扛着轿回来,状元,咚、咚……,通知整个乡镇,中状元回来了,这个马,前面还有马夫,选一个男众身材比较好的,做这个马夫,然后,回来带上一只状元的帽穿大红袍,世间人多么欣赏这个,是不是?然后,他的太太:未婚妻,就迎接状元公:那是我的丈夫。唉!赶快跑出来,迎接这一幕,羡煞了多少的乡镇,然后,大家都在讨论,当天晚上大家都在讨论,噢!我们这里出一个状元,怎样、怎样……,世间人就是这样子,这个罗状元,他状元不做,你给他国王,他可能也不做,就像今天我的话,你给我总统做,我也不做,当然,我也不够资格,也没有那种能力,没有能力的人,大家都是讲大话,对不对?我现在算是讲大话,你给我总统做,我也不做,我现在算是讲大话,你给我总统做,我也不做,我讲到五十岁左右,大概就要遁入山门里面,跑去修行了,念阿弥陀佛,整天就准备要死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为,我经典讲得够了嘛!差不多了,每天都求阿弥陀佛,我已经讲经讲够了,您不能不来接引我,我是一个好徒弟,是不是?完成了任务了,就要开始拼上品上生)。所现应身。用相即粗。菩萨厌求心渐胜。所现报身。用相亦渐细。故报化二身。不离众生识现。此就缘起说其用耳。

问。若如是。乃众生自心真如之用。云何说佛报化耶(意思就是既然是众生的自性的真如,那么怎么可以说是佛的报身或者是佛的化身,怎么可以说有一个外面的佛的报身、外在佛的化身呢?)。答。《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众生之心。即佛法身。从法身起报化用。故得说佛报化也。()

问。报化既从众生心起。此中何以云。因诸波罗蜜等生耶。答。诸波罗蜜。亦从众生心起。喻如世间佛像。依金银土木而成。金银土木依地而生。即说佛像从地大生。有何不可(一个转换一个,甲等于乙,乙等于丙,那么当然甲就是等于丙,有什么不可)。此约终教(那么就是说华严五教仪,贤首五教仪里面讲的小、始、终、顿、圆的终教,这个终教里面就是讲)缘起义说(义就是角度,站在缘起的角度来说)。若约始教(的空性来讲的话)。即佛悲智。为增上缘。众生机感种子。为因缘。托佛本质上。自心变起报化影像(就是我们托佛的本质,我们自己内心里面变起佛的报身跟化身的影像,我们托佛的本质)。故云在自识中现也。余如瑜伽唯识相宗说(都讲很清楚)。一直显其用竟。

寅二 重牒分别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我们现在凡夫所见的就是分别的粗相)。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种种的不同)。非受乐相(非受乐相,我们现在不是受乐相,所见的佛身不是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此别释应身。随类所见不一。如三恶道习。见佛三尺之身(三尺,也许我们每天在文殊讲堂外面那些阿狗兄,已经见到佛也不一定,每天阿狗兄,狗看到佛的话,那是狗的色身,狗的身,狗的色身,鹦鹉看到的佛,是鹦鹉的色身,三恶道看的鬼神,看的只有三尺之身,也许吧!也许,千变万化,佛无相以众生心为相,对不对?以众生心为相)。如提谓(提谓是一个商人,提谓)等以人天位。见佛为树神。及天神等身(这个是有一个典故,世尊成道的第四十九天的时候,他在多演林树下端坐,坐着,世尊成道第四十九天,他在多演林树下坐着,那个时候,北印度有一个叫做提谓跟波利的兄弟两人,他是一切商人的领导人,众商人主,商人很多,很多,然后,他们领导,载着五百个大车辆的珍宝要返回这个北印度,刚好在中途看到世尊,然后,大家就供养世尊,听世尊的开示、信世尊,因为,他们刚刚碰到世尊,所以,世尊不可能讲很深,就讲人天法,就是五戒跟十善,因此,这个提谓,这个商人就归依了世尊,然后,后来人家就问,说:唉!你看到的是什么?然后,有的人就跟他讲:我看到的是树神。然后,问旁边的人:你看到的是什么身?他说:我看到的是天人身,噢!那个天人的身,很光明的色身。有的人看了……,五百个商人所看的统统不一样,商人所看到的色身,对佛所见到的色身都不一样,我们的因缘就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所看到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的光明都不一样,都不会一样的,有的看的黑色的,有的看的是白色的,有的看的是金光明色的,我们的业障不一样,见佛的法身舍利也不一样,所以说,其实没有定相可得,所以说,提谓等以人天位,见佛为树神,有的把佛当作树神,有的把佛当作是天神,这个色身按照这个道理)。准此则六道众生。各随业感。见佛不同。种种异类。皆非出世受乐相(我们所见的都不是出世的爱乐的相)。如二乘人等。(二乘人见的就是)见佛丈六金躯。为出世相。是阿罗汉等。圣人之身。由应机示现不同。故说为应身。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彼”就是佛。知道佛的)色相庄严等事。(佛本身是)无来无去(毕竟是菩萨的境界,菩萨都是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境界在修行,所以说,知道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分齐就是差别。离开一切差别之相)。唯依(这个)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这个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此别释报身。三贤所见。不同地上(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所见到的佛的色身,不同于地上:不同于初地以上的菩萨所见的。以前我这句真的看不懂,初学佛法,三贤所见不同地上,那到底是什么,以前第一次看到地上菩萨,难道有地下菩萨吗?怎么会有地上菩萨跟地下菩萨?地下菩萨会不会是把地藏王菩萨?看不懂!哇!现在知道了,地上菩萨就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前总说依业识。三贤十圣所见。皆报身。然位次既有浅深。相用不无转胜。故此重明。首句举十解初心(就是十住位初心)。等取三贤诸位。三贤发心。志断无明(志就是他的方向,最后的志向是要断掉根本无明)。深信真如。其修观(他的修行)。但依六识分别比观门(因为,阶级不同,十住、十行、十回向所修的不同,所以,比例而观照,功夫有浅深叫做比观,比观就是有相的比较,浅深的比较)。见真如理。是相似觉(是相似的境界)。故云少分而见。此见即见理。上所见者。即所见报身。深信二字。拣异(“拣异”就是不同。拣异)前后(不同于前,不同于后,不同于前面的十信位,以及不同于后面的十地位)。前十信。虽信而未深(所以不同于前面的十信位,所以,拣异前后,前就是十信,后就是十地,不同于前面的十信位,也不同于后面的十地位,为什么?因为前面的十信位,是信心,但是还不深)。后十地。已证(悟)不徒(“徒”只是)信(“信”:相信。他已经证悟了)。

知彼色相庄严等事者。知即观智。彼即佛。知佛报身报土。本无来去。亦无分齐。唯依一心真如所现。以见真如故。拣异凡小(凡小:凡夫或二乘人。小乘就是二乘人)。取分齐相(取这个差别相)。末三句。拣异地上。然此菩萨。但少分见于真如。犹自不离分别比观(就是有阶级的差别叫做比观,因为住、行、向的修行功夫有浅深)。以未入初地。亲证法身之位(亲证真如法身,加两个字就更清楚,亲证这个“真如”法身“之位”)。故不得无分别之智(无分别智要在无相里面下手,三贤位还在有相里面下手,所以,没有办法进入真如)。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如果,你已经得到清净心,所见的佛像就是微妙的色身,他的作用就转胜)。乃至菩萨地尽(就是十地菩萨)。见之究竟(这就是最究竟)。】

此显地上所见。以亲证真如。故其相微妙。其用转胜。渐渐圆满。至金刚后心。真穷惑尽。故云见之究竟。

然上所说二身。经论各异(二身就是报身跟化身,在经典上有一点点不同)。《同性经》说。秽土成佛。名为化身。净土成佛。名为报身。《金鼓经》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相。名为应身。随六道相所现之身。名为(应)化身。《摄论》说。地前(就是初地菩萨以前)所见。名变化身。地上所见。名受用身。今此论说。六道所见差别之相。名为应身。十解(就是十住位)已上菩萨所见。离分齐相(离分别差别相)。名为报身。(所以)有如是种种不同。各有理据(理论来依据)。如《摄论》为说地前散心所见。有分齐相。故属化身。此论乃说三贤三昧所见。离分齐相(离差别相。分齐就是差别相。)。故(所以)属(于)报身(因为离开差别相就是无相,无相就见到报身)。自不相违。

【若离业识。则无见相(如果离开业识的分别,就没有这个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这个“迭”就是轮流更换,根本就没有一次又一次的显现这个相,它根本就无相,就是没有彼此相迭相见)。】

上云报身。依业识见。因有业识。则有转相现相。报身虽妙。但属修显(修行所显示出来的)。始觉返迷归悟。未离能所。犹有所见。若始觉还源。离诸业识。则无转识之见。与现识之相(无转识跟现识就是自体分,当然就恢复到平等的一真法界)。惟是一真法界。不属迷悟。不假缘生。即本有法身。生佛平等。以诸佛法身。绝诸对待。无有彼此色相。更迭相见。迭字与彼此相关。所见彼此不一。能见更迭而转。所既不立。能亦不存。能所双忘。唯一法身。一正显用相竟。

丑二 问答释疑

【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法身是无相,怎么能够现出色相呢?)。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虽然是空相,但是,它就是色的根本)。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心能影现出色,其实色就是心)。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也不是凡夫、二乘人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这必需要境界很高的,诸佛大菩萨才能够了解)。】()

问意不了法身离相。不碍现相(法身是离相,但是,不妨碍它现一切相)。答意以明色心不二。法报冥一(冥一就是合一)。总显圆融无障碍法界。以归一心本源。心为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法身即一心之异称。名异体同(名称是不同,本体是相同)。故曰即此色体故。能现于色(因为,那是心)。

所谓下别显色心不二。色从心起。色即是心。以事揽理成(揽就是收罗,收归回来就是理,所有的事相收归回来,其实就是理)。全事即理。故云以色性即智(这个色法本身就是智慧)。色体本空。无形可得。说名智身。智乃本觉心智也。此显性色真空。妙有非有之义。

又心能现色。心即是色。以理能成事。全理即事。故云以智性即色。如水遍在波中。水性即波性。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此显性空真色。真空不空之义。正由真心无碍。故得空色无碍。所现之色。无有分齐(是没有差别)。自他身土圆融。而不相妨。如帝珠网。重重即入。互遍互含(这在以前我们就有讲过了,华严的互遍互容里面的十玄门,《楞严经》里面也有开示过)。由理事无碍。故得事事无碍。此非妄识分别能知。皆是真如大自在用也。本科生灭门竟。并上真如。乃显示正义大科。第一别释二门。显动静不一竟。

庚二 会相入实显动静不异

(“会相入实显动静不异”,就是真如是静,生灭是动,所以说,动静不一就是真如跟生灭是不二就是会相,相就是生灭,实就是真如,会相入实就是会生灭入于真如,显动静不异:显真如跟生灭是不二法门,所以说,修行修到最后,还是要修不二法门)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众生也是这样)。(众生怎么样?)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其实我们的心,真如这颗)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知道心本来是无念,因为,所有的念都是妄想,那么就是放下)。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不想修行的就没有话讲,想要了生死、要修行的,就要放下,就要马上进入真如)。】

此二门对显。会生灭门。染净诸相。即真如门。平等实性。(你要悟到平等实性,怎么样?)不必离相觅性(你要得到平等实性不必离相觅性)。乃即俗即真(在一切的现象界就是真如)。动静不异(在动态里面你就保持如如不动,就得到了清净心)。性相一如也。所谓下。释即入之义。不必向别处下手。即观察(观察即观照)五阴(五阴就是这个色身)。色心二法。色阴是色。受想行识是心。先观色法。六尘境界。举外色为所观境。境从心起。离心毕竟无相可念(这境界难道不是假的?境界就是假的,好好地观照,离心无相可念)。

次观心法。有法喻合三(法跟比喻跟合)。法中以受想行识。为所观境。非独(独:只是)色法无相。即心法亦无形相。《楞严经》云。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真心中就是如来藏,你的身心就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的东西,就是我们如来藏所现出来的)。既为所现。本无自体。如像依镜现。像体即是镜体。十方求其心相。终不可得(因为当下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无相,因为就是空的东西,其实的真如现在我们的身心里面,因为,我们从来不觉悟,当你觉悟到如如不动的时候,我们身、心都是真如之相,不离当相就可以完成佛道)。

又如二祖求达摩初祖安心。祖云(:)将心(拿心来。将心,就是把心拿)来。(将心来)与汝安(你把心拿出来,我帮你安)。二祖曰。觅心了不可得。正由无相。故不可得。喻中举迷人。迷东为西。正迷之时。妄自错认(他认为他是对的)。而方实不转为西。迷方原是正方。无有西相可得(是因为你把它定位,所以有东、南、西、北,如果,你放下这些东、南、西、北,你就没有所谓的迷,你走到哪里都是解脱,没有所谓的东,没有所谓的南,没有所谓的西,没有所谓的北,方位是自己定出来的,简单讲你今天的错觉都是自己执着出来的,你今天的痛苦都是自己妄想出来的,没有人束缚着你,没有人干扰你,也没有人让你痛苦)。

众生亦尔下法合。由最初一念无明迷故。于真净心中。妄起种种梦念。不知心实不动(心实在是不动)。由来离念(从无始劫以来,其实我们正因为不能离念,如果说我们的真如,其实都是离念的)。若能起观照般若。照见真心实相。本无受想行识。(所以)念相可得者(就是妄想,只要你能够知道无相)。即得顿悟一心之妙。随顺入真如门矣(一切法不可取、不可着,根本不可得相)。此以如如智。契如如理。全相即性(所以,见一切相能如如不动的人就是真的进入真如,同学们!世间不值得我们分别,不值得执着,也不值得我们伤心,不值得哭泣,不值得追求,没有快乐可说,内心保持一种平衡就是真正的喜悦,保持如如不动就是真正对法的喜悦)。动即无动。一大科显示正义竟。(看“起信论五分一览图”这个表。我只是告诉你们,我们现在讲到哪里,诸位!你看!因缘分有八个理由,“立义分”:“大乘”,大乘的法是站在哪个角度讲,大乘的“义”是什么?第三是“解释分”,第一个是“显示正义”,解释分分三个大段,第一个是“显示正义”,第二个是“对治邪执”,第三个是“分别发趣道相”,现在我们讲的就是“显示正义”,“显示正义”第一个有“心真如门”,第二个“心生灭门”,第三个“真生不二”,真就是真如,生就是生灭,不二就是真如、生灭不二,我们现在讲到这个地方,显示正义竟,我们已经把心真如门讲完了,我们已经把心生灭门讲完了,我们再来讲第三个也讲完了,真生不二,底下,我们要讲的是“对治邪执”,所以,我们下面将从这个表开始讲。为什么?这个表讲完了,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大乘起信论》思想体系,整个贯穿起来,我们用很短的时间,把这个表格把它贯穿起来,让大家有一个整体性的思想体系,因为画这个表格,一念就很清楚,否则你讲到哪一个段落你不晓得,所以,我们现在还在讲到解释分里面的显示正义,其实,正义讲完了,我们要讲到对治邪执,那么在对治邪执底下,还没有讲以前,师父要先把它,把这个整个表格,用这个表格贯穿我们《大乘起信论》整个纲领、脉络,讲经一定要懂得这个表格的运用,这样会启发人家的兴趣,也比较清楚的到理念,这个当法师的人是很重要的,要找资料。)

戊二 对治邪执 二(我们对治邪执是讲到解释分的第二大段,诸位,看“《起信论》五分一览图”和“《起信论》的法数配当图”,现在要用两个表同时来解释,使我们对整个《大乘起信论》的纲领一目了然,这对一个讲经说法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资料,对一个听经闻法的人来讲,也很重要。

好!我们看这个“《起信论》五分一览图”:

为什么要先讲这个“《起信论》五分一览图”表呢?因为我们要了解对治邪执,刚好在中间,我们已经讲一大段了,今天就可以把整个纲领解释一下:

一、“因缘分”:“八由”就是八种理由,八种原因,或者八种因缘的意思。所以,要造《大乘起信论》。

二、“立义分”:要解释“大乘”这两个字,一个是站在“法”的角度,一个是站在“义”的角度。

站在法的角度,就是“众生心”、就是法。众生的心分两个角度来讲:如果谈论到空性的绝对存在,不论到相用,那么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所谓空一切相、不立一切法,站在这个角度来讲,那么就是“体”。如果,讲到这个“生灭”的话,因为这个生灭是相、用,离开体就不可能存在着相、用,“体相用”是一体三面的东西,并不能说论这个相、用,而离开这个体,而离体就没有相、用,所以,讲生灭,因为生灭是指相、用,这个生灭本身不能离开体的真如,所以,讨论到生灭的本身,一定要讨论到体、相、用三个角度,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生灭只有讨论到相、用,那么这并不圆满,没有体怎么会有相、用,就像树没有根,哪里有枝叶,不可能!

大乘的义是什么?大乘的“大”字,“约法”来讲,它就是“体相用”,体大、相大、用大。就“乘”来讲的话,“约喻”车子一样,可以运载一个人一直达到究竟的如来地,所以,因缘分有八个原因,立义分就是解释大乘的法跟义。

三、“解释分”:解释分,分三种角度,“一、显示正义”;“二、对治邪执”,就是我们再来要讲的对治邪执;“三、分别发趣道相”。

我们刚好讲完了,显示正义的整个所有的这一大段,那么“显示正义”分哪三个大段呢?“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三、真生不二”真如跟生灭不二,就是不能互相离开,不离的意思,不二就是不离,所以说,显示正义最重要,因为范围最大,心真如门、心生灭门,然后真如跟生灭不二,分三个大段来讨论,也就是《大乘起信论》我们讲到今天来讲,是讲到真生不二。

我们再看“一、心真如门”:心真如门“仅有法大无义大”,为什么?因为,心真如门,本来真如是不可说,如果一定要说,那么就用空或者是不空,“离言真如”,离言真如也就是说任何的语言去形容真如都不对,所以,它应该离开言说相的真如;“依言真如”就是说如果你一定要去形容它,那么就讲“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这个思想,就是说站在空的角度或者是站在不空,不空就是无量的性功德,有无量的性功德,站在空的角度来讲是不存在一切法,站在不空的角度来讲有无量的本性的功德,因为真如就会存在着本性的功德。

第二个叫做“心生灭门”:心生灭门,心生灭门有“法大”有“义大”。法大底下有分“染净生灭”,染净生灭,还有“染净互熏”。“染净生灭”的底下,“一、心生灭”、“二、生灭因缘”、“三、生灭相”。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什么叫做“心生灭”?因为有“阿黎耶识”,讲到心的生灭一定要讨论,一个是“觉”,一个是“不觉”。“觉”有“本觉”跟“始觉”;那个“不觉”要配合根本不觉,“根本”无明跟“枝末”无明,配合根本无明跟枝末无明来看,所以说,阿赖耶识,简单讲就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阿赖耶识简单讲就是觉悟跟不觉悟,那么,觉分“本觉”跟“始觉”。

那么“本觉”,“随染”本觉跟“性净”本觉,尤其这个随染本觉,要注意听!所谓“随染本觉”就是在染而还是有具足本觉的能力,简单讲,随染本觉有两种相,第一个叫做智净相,虽然随一切染,那么真如的智慧清净相不变叫做智净相,随染本觉第一个站在真如的角度叫做智净相;站在加被众生的角度叫做不思议业相,也就是随一切因缘法,但是可以现三业的加被的力量:成佛以后,所以,这个随染本觉有两种相,第一个叫做智净相,第二个叫做不思议业相,注意!那个随染就是在一切因缘法里面,它还是具足本觉的力量。再来就讲第二个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第一个叫做如实空,第二个叫做因熏习镜。如实空镜,镜就是镜子的镜,因为,它是讲性净本觉,如实空镜、因熏习镜、法出离镜、缘熏习镜。如实空就是一切法毕竟空;因熏习:所有一切法都依真如而起;法出离就是悟,它这个真如性净的本觉可以让我们摆脱,摆脱一切的束缚;缘熏习就是当我们开采性净本觉以后,我们可以做众生的外缘,可以救度众生。所以,本觉有随染本觉、有性净本觉。

“始觉”有四种相,叫做“始觉四位”。诸位!看“《起信论》法数配当图”,看第三个“始觉四位”,始觉的四个位,有哪四位?第一个是“究竟觉”,它是“生相”无明,破生相无明就有这个究竟觉,为什么?因为它最微细,始觉四个位,究竟觉最微细。第二个,就是“随分觉”,也就是“住相”,住相的意思就是法执坚住名为住相,法执很坚住名为住相,叫做随分觉,这个都必需初地以上的菩萨。始觉四位第三个就是“相似觉”,相似觉只是类似的功夫,所以,后有一个“异相”,异相的意思是说行相稍粗:比较粗糙,行相比较粗糙,所以,叫做异相。最后一个叫做“内凡觉”,内凡觉就是“灭相”,这个“灭”是一周的意思,时间的一种一周性,生、住、异、灭,而不是破灭的意思,到某一咱阶段的一种假设叫做灭相,阶段的假设,生、住、异、灭的最后一相叫做灭相,它是一个时间结束的假设叫做灭相,灭相是因为一定会受到这个果报,简单讲你起业,你一定遭受到这个果报,所以,始觉的四位有究竟觉、随分觉、相似觉、内凡觉,那么配合四相就是生相无明,如果加“无明”就更清楚,生相无明、住相无明、异相无明、灭相无明,这样就更清楚,简单讲无明也分成四种,粗、细不同,生相无明最微细,破了生相就是究竟觉,破了住相就是随分觉,破了异相就是相似觉,破了灭相就是内凡觉,内凡觉,简单讲四觉就是四相,四相就是三细六粗的九相,三细六粗的九相配合就是五意,五意离不开六染,这个都是一连贯的思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