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四谛 十二因缘—劝修

学员: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人,就是说是一个治病的良药,那我们就是说,如果我们是重感情的人,我们应该去看佛陀的哪一部经?

  师父:多思惟苦谛,对,思惟苦谛。

  学员:去看佛陀的哪一部经或者是祖师大德的哪一本书来对治呢?谢谢。

  师父:好的,这个问题问得不错,我会建议你,如果你去看经,可能要看《阿含经》很多啦,因为《阿含经》专门在治,专治苦谛就声闻人,你去读《阿含经》,所有的话都是:不净、苦、无常、无我;色不净、苦、无常、无我;受,感受不净、苦、无常、无我;想,不净、苦、无常、无我,都是这样子。

  如果你要去对治你的感情,最简单,你把蕅益大师的四念处颂背下来,没有事的时候,你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把那个文,去体会一下意思,你就会进步。你把文字里面的道理,把它消化出来,就像你就观想你是只牛,我把每一个草经过多方的咀嚼,把营养释放出来。这个文字相就是草,你用你的思想能力,去思惟佛法的文字,你的心中就会出现道的光明,你会觉得你进步很多。

  你把蕅益大师的四念处,背下来你试试看,没有事的时候就把它吐出来,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就不断的去观察,去思考,你发觉你心中会出现一种力量出来,一种调伏的力量出来。你就知道佛菩萨所施设的法力不可思议,这个药真的有效果,以前我们只是没有去吃它而已。

  当然你最好一天有一点时间打坐,念念佛然后在寂静当中去思考法义那最好,如果你要让药效来得快一点的话,你最好在静中思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

净界法师

    我们回答下一个问题,这个也是有关修止观对治妄想的。

  学员: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师父:我们讲过净土宗它是大乘法门,一定有调伏,有所调伏,有所引导,调伏的是对娑婆世界的爱取,引导的是对极乐世界的欣求。当然你在忆佛念佛的时候,你心中现的相是佛的功德相,希求的,那你修不净观的时候,你现出是众生那种烦恼杂染相。

  那你的意思是说,打断了你的念佛的功德,其实这个就看你的心态,当你现出了杂染相的时候,你的心如果是诃责的,是厌恶的,那怎么会打断了你念佛的功德。我们现出极乐世界的相状,我们的心态是欣求的心态,我们现出娑婆世界的杂染相状,是以诃责厌离的心态,这两个不冲突,没有冲突,一个厌离娑婆,一个欣求极乐,这两个是一条线上的。

  不过我的建议是这样,一般操作次第很重要,你先厌离娑婆,你如果不厌离娑婆,你直接看极乐世界的功德,你不会很欣求,你不会珍惜。一个人经常吃好东西吃久了,他就不会珍惜了。你最好先观,次第很重要,你最好先观娑婆世界的苦恼相,然后你告诉你自己,我没办法处理,然后你再观极乐世界的功德,你会有强烈的皈依,强烈的危机感。

  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是先观娑婆世界的苦恼相,再观极乐世界的功德相,这个次第会比较好,先厌离再欣求,这是一个操作的次第了,你反过来,效果就不一样了。好,那么这个假观的操作,有没有问题,就是先求调伏,再求引导。

  当然我们念佛人先安住,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因缘。面对因缘的时候,你就两个因缘,一个杂染的因缘,一个清净的因缘。调伏杂染因缘,那么引导到清净的因缘,两块,一个众生法界的厌离,佛法界的欣求,先求调伏,再求引导,那最后安住空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调伏和引导是不是同时去做?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那先调伏再引导,是在一堂功课里面做,还是说一堂功课完,就是停留在同一个点?

  师父:最好能够接着做,因为你调伏会帮助你引导,如果你分两天,可能你的昨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会消失掉。因为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还是生灭心嘛,所以你的功课当中,比方你当然去佛堂先拜佛、打坐,先静下来,先把心中的波浪静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就是把你的所缘境,于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出来,对不对。

  你第一个,先把娑婆世界的现出来,我如果不往生,我来生将会怎么样?你遇到很多障碍,烦恼障碍你,业力障碍你,老病死障碍你,你又要经历过一次生死轮回的痛苦。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意识了,那怎么办呢,我自己也没有办法处理,对不对,这个时候再现出极乐世界的功德,最后会归到佛号,很重要。

  你把所有的修观,最后一定要多一道程序,这个是《往生论》天亲菩萨说的,当你厌离娑婆,当你欣求极乐以后,最后一定要会归到因为有佛号。所有的修观到最后,都是帮助你修皈依,你如果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完了就没有了,你没有会归佛号,那你这个没有收尾太可惜了。

  学员:那师父像您说,就是来重复两三次,一堂功课之中,都是停留同一个情况。

  师父:佛法本来就应该重复,我们在造业的时候,我们就不怕重复,对不对,造善就要重复,要熟悉,生转熟,让你熟悉深刻印象。所以要观察胜解,胜解就是你要很深刻的体验,最后舍离心相,把娑婆世界的杂染相舍掉,再现出清净相出来,清净相你就会功德很好乐。

  你要告诉你自己,你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呢,因为有佛号。你经过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再念佛的时候,你就对佛号的感觉就不一样,你不容易把它丢掉,就算丢掉,你会很快把它找回来。

  学员:我的意思就是说,观了五分钟之后再念佛,然后再回到观那一部分也是一样。

  师父:如果你念得很好,就不一定要去观了,如果你佛号念得,诶,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坚定很有力量,就不一定要去观了,一路念到底了,这堂功课就一路念到底了。如果你这个佛号,念得懒懒散散的提不起劲,你这个人就是,你的观就太薄弱了,心太沉默。就你不知道怕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修观来对治了,因为你念的这个佛号,已经没有效果了。

  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勉强,修行一样不能勉强,你要怎么引导自己。所以你如果觉得这个佛号,你自己觉得这佛念得都觉得悠悠泛泛的,没有感觉了,这就是你修观的时候到了,你要引导自己了,观娑婆世界。你来生只有两种选择,只有两种没有第三种,第一个继续来娑婆世界,第二个到净土去。这两个会有什么后果,你最好先知道一下,你要把你未来的果报,事先让你看到。

  我们要用未来来引导现在,不要老是想过去,真的你够聪明的话不要想过去,毫无意义。我们一般人都错用心老想过去,过去不可改变只有充满着悔恨,早知道,早知道,千金难买早知道,对不对。你再回忆过去通通浪费时间,一个够聪明的人思考未来。未来比较重要,你未来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到娑婆世界,一个到极乐世界,这两个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后结论,好好念佛。

  但是你经过这个过程,再念佛就不一样了,那是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通身靠倒,你还会把佛号丢掉吗?我看你不敢,你不敢,就是修皈依。不要忽略,你稍微的观照一下,它产生念佛的效果是非常好,我们的心要引导它,你不能强迫它,说,你给我好好念佛,没有用的没有用,你这心跟小孩子一样,你强迫它做的事情,通通它都反弹的,没有效果。

  当你开始走入修行的时候,你要知道怎么跟自己沟通,这很重要。你学那么多佛法,就是你沟通的管道很多,我现在的心已经够沉默了,你现在的心已经是心灰意冷,你老是骂它骂到最后,干脆我不要念佛了。心灰意冷要就鼓励呀,你做得不错啦,至少你还可以念十句佛号,很专注,对不对,比那些不想念佛的好多啦。

  所以你需要鼓励的时候,你就不要吝惜给自己鼓励,真的是这样,修行调心之道,只有一个原则,保持中道。这个时候已经脆弱了,你不要再去骂你自己了,给自己一点掌声。你自己太高慢的时候,诃责自己,我还有很多不足。所以说,你现在学《佛法概要》,你现在等于是多了很多沟通的工具,你掌握很多工具,但是怎么用,那就看你的了,就看你的经验了。

  但是你慢慢慢慢,跟你的内心打交道久了,你就会知道你需要什么,你怎么引导自己,让它慢慢的保持进步。不要再用强迫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做功课,没有效果。要引导自己,就像你去引导一个小孩子一样,他有些时候需要鼓励,有些时候需要诃责。你学那么多法门,就是跟自己做好沟通,应该调伏就调伏,应该引导就引导,就是这么回事,这叫善调其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