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文钞选读】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个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它是一种心理素质。他说:你这个六波罗蜜是成功失败,这个行力跟忍力是关键,所以印光大师说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你心理的素质,你就是善用你的忍力跟行力,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以前我们的教务主任上慧下天法师说:我告诉你一个秘诀(众笑),传授修行的心要。他说「你顺境的时候要行力」,身心健康非常好,因为有时候我们善业起现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这个时候你要赶快用功,因为你这个是大好时光,太阳出来的时候,因为你一生当中这种好时光不多,你要赶快的精进用功、积集资粮。


    遇到逆境的时候,你刚好是阿赖耶识罪业起现前的时候,处逆境要守,安忍不动,这个时候你一动就完了,更糟糕了。


    所以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这个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菩萨发了很多愿,那这个愿是不是可以实践,就看这个菩萨的心理素质,他的行力跟忍力是不是够好。

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净界法师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种信心:

    一、弥陀大愿力:佛力不可思义,你要对弥陀本愿的摄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他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

    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时候,能念的那个心也是不可思义;

    三、你所念的佛号,法力不可思义。

    修净土的人第一个要对弥陀的本愿力要有信心,我们平常也发很多愿,我希望我怎样怎样,但是我们发的愿平常很难实践!因为我们没有资粮,没有福德智慧来加持这个愿,所以我们平常发的愿叫做空愿!

    在整个佛法中,一个咒愿力要产生力量,要两个力量加持,一个是三昧力,一个是法身力。

    经论上的公案说明一个成就四禅的人,他的咒愿力能够让一个国家十二年不下雨,但是这种三昧力是生灭的,有它的时间性与空间性,而佛的法身所产生的咒愿能够遍十方众生!

    我们听听阿弥陀佛发的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弥陀大愿当中最重要的第十八愿。
身为一个佛陀在他清净法身当中,对十方的众生宣布,哪一个众生临终忆念我的圣号十念,我一定现前来救拔你!当他宣布的时候,这股力量就开始存在法界当中,随时跟我们感应道交。

    所以我们经常说「深信诸佛皆充满」,也就是说弥陀的加持是随时存在的,这个我们要有信心,我们相信在宇宙当中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就是弥陀的本愿力,这是能应的!

    第二、我们要建立名号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须要有因缘的引导,弥陀的法身是遍一切处,但是我们凡夫有所得的心怎么跟法身接触?这当中要有个桥梁!我们众生的心是个苦恼的心,弥陀的愿力是清净庄严的大业力,中间必须要有个桥梁来作引导,这个桥梁就是阿弥陀佛圣号,所以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没有这个名号,你说我不念南无阿弥陀佛,法界的加持力根本进不去嘛!

    我们要相信所念的佛号不可思议,印光大师说佛号有什么功能呢?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可以引导众生的心投到阿弥陀佛广大功德海,当中所以我们要相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第三、我们要相信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我们现前能念的这一念心性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是一种清净的心。我们的心有两种,一种是妄想心,我们的心很多很多的生灭、得失,我们以我空观、法空观把得失心拨开来以后显出那一念清净明了的心性,这就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这三种力量,我们实际修行的时候只有两种力量,弥陀大愿力与名号功德力是在一起的,名号功德就代表本愿功德。所以刚开始念佛的时候等於建立两种信心,心性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净土传承当中有两派的说法,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一系的,他们在修皈依的时候比较偏重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念佛号不可思议;可是六祖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他们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议。
   
    这两者之间怎么会通?如果你是一个信行人,或者以后你要去弘传净土法门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都是对教理不了解的人,你要先强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对这句佛号通身靠倒。如果你是遇到法行人,你要强调自性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心是根本,弥陀的加被是增上缘,所以这两者是根基的不同。

    但是从大乘究竟义来说,应该以自性功德力为根本,以名号功德的加被当增上缘。幽溪大师讲一句话值得我们去思维,他说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号究竟是什么关系?托彼名号显我自心!

    他的心是站在现前一念心性的,现前一念心性虽然具足无量功德,但是要托彼名号当作增上缘,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议,有成就弥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借名号的加持来当增上缘。

    这就是我们在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念念之间成就无量光、无量寿!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信愿是来自於智慧的观照,所以蕅益大师说真正的信愿,来自於闻经达理,断疑生信!
是要你对经典透彻的了解以后,断除你心中的疑根,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对净土法门完全都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你对於所皈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够信愿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修净土它不是一个盲目的冲动,它是一个很真实的把整个生命真相掏开来,净土法门所扮演的特色是什么?很清楚的!你开始发起信心愿力,所以信愿是一种智慧的观照力!

   「持名为行行」,持名就是一种禅定力、专注力,对佛号专注的力量。 一个是观照力,一个是专注力,这两股力量在整个净土法门的功能是不同的。

TOP

                              净土宗正念的重要性


                                    净界法师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就是说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你阿赖耶识的确累积很多的业力,那你就有不同生辰八字的差别。但是,假设你是一个修行者,你算命就不准。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在种子起现行的时候,这个地方有变化。一般人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的时候,他作不了主。

    所以说我这念心跟这个环境接触,我以前要起贪烦恼,现在还是起贪烦恼;我以前遇到这个环境,我是肯定要发脾气了,也只好发脾气了。所以你的生命就跟着过去业力的等流性,就这样流动,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但修行者他种子起现行的时候,他多了一个对治力、调伏力。比如说你本来二十八岁应该结婚的,结果你出家去了,那你这个生命就改变了。这整个生命的水流,从你的种子起现行的时候,这个现行经过对治,它再熏回阿赖耶识的时候,那是一个新的功能。所以,修行这个现行很重要。

  在净土宗来说,它不讲断烦恼,它讲带业往生;但是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是正念分明,临终要正念分明。你临终的时候,你这个第六意识现前时,是清楚的正念、忆念弥陀的正念。那怎么会有正念呢?彻悟祖师为临终的正念,定下一个最低的底线,他说:


    「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

    我们不要说刚开始就对付这个种子,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有很多的杂染种子,是的,这个都不是马上能去消灭的;但是刚开始你要注意你的现行烦恼,就是当下的现行烦恼。就是说你内心跟染污的境界接触的时候,这个贪瞋烦恼,第一个念头不能怪你,在菩萨戒,第一念的过失,这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从凡夫开始修行,所以你内心当中,第一念的贪瞋烦恼,当然不是很清净,这是可以理解;但是你的第二念,对治的力量没有生起,这就是你的过失,你愿意让你的生命继续地堕落下去。

    所以往生的条件就是说:虽然我们生命当中,还有很多杂染功能还没有生起活动,但是你忆佛、念佛这样的一个功能,在你所有的功能当中,它是一个主流,它是一个最大的力量。

    也就是说,你能够折伏现行烦恼,表示你忆佛、念佛的力量,是所有内心当中力量最大的。能够长时伏惑,心念清明!

  所有的烦恼,只要你把佛号提起来,你有把握能够转念念佛,你能把握,任何念头都是如此。你心中所有的念头,我佛号不提便罢,只要我佛号提起来,我有把握在一到十之间,把念头转过来。那表示说:


    没有错!我烦恼没有断;但是佛号是我们内心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能够招感的那个种子,它具有主导性,最有强势力量的一个功能,那你往生就有把握了。

    这就是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就是说经过你的努力,你今生的生命的当中,在所有杂染的功能当中,你栽培一个最强大的念佛功能,而这个功能,是你内心所有功能当中,最有主导性的,谁也不能取代它,它能够取代所有的功能。

    这就是表示:你阿赖耶识的水流开始改变,就是第六意识开始在主导阿赖耶识,而不是阿赖耶识来主导我们。我们在没有修行之前,那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基本上是由阿赖耶识种子来主导我们的现行;修行者是用现行来主导阿赖耶识,那这个地方是有所不同的。这个地方,是简单的讲到阿赖耶识的一个变化相。

TOP

                       依止这十大愿王,你能够急速的成就诸佛的功德海!

                                      净界法师


    我们分成两段来说明,第一段是约因行,第二段是约果德。先看因行,我们解释十大愿王,分两科,先解释十大愿,再解释这个「王」。

    十大愿,第一个是「礼敬诸佛」。我们修十大愿王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礼,就是身业的礼拜,这个敬是意业的恭敬,礼敬谁呢?礼敬三世诸佛,这是第一个。礼敬诸佛可以破除我们多生多劫的我慢的罪业,成就我们的尊贵身。你经常礼拜,你这个身相看起来特别尊贵,我感觉到我们的导师忏公师父,他的身口意三业当中,有明显的十大愿王的功德,尤其是越晚年越明显,你注意一下,他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他特别还强调礼敬诸佛。我曾经听到有人讲一件事说:台北有一个商人,要以佛法说,就是大富长者的境界,他到莲因寺去参观。他对佛法是没什么信心,但是去参观参观。他参观到了大殿,参观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一个老者披着袈裟,从走廊这边走进来,他不由自主就是跟他礼拜。所以这个人,这个尊贵身是修来的,看起来特别尊贵,怎么会尊贵呢?礼敬诸佛,因地当中礼敬诸佛。
  
    第二个「称赞如来」。前面是一个身业的礼拜,这个地方是一个口业的赞叹。我们经常用偈颂来赞叹佛陀,能够破除我们多生两舌、绮语、妄言、恶口的罪业,成就无碍的辩才,有这种功德。称赞如来,在我们显教也是很重视,有阿弥陀佛赞、地藏王菩萨赞。各式各样的佛菩萨都有他的赞, 但是在显教好像是不多,顶多是四句偈或者是八句偈。在西藏对「称赞如来」特别重视,它要有什么重大的法会,在诵经之前那这个赞叹佛菩萨的功德,那个偈颂一唱就是一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他每次唱赞叹佛菩萨功德,他经常都是潸然欲泪,感动的掉眼泪,这个是一种宗教情操,就是称赞如来,赞叹佛菩萨的功德,这是一种口业的称叹。
 
    第三「广修供养」。这就是用财物或者是香花灯烛、种种的资具来供养十方的诸佛菩萨。可以使令我们破除过去悭贪的罪业,而得到广大的财富。我曾经遇到一个修密的法师,他跟我讲说:归依上师、归依三宝,他在修行的因地就是以礼拜、赞叹、供养为主。换句话说,我们礼拜诸佛、赞叹如来、广修供养,一方面是破除我们的罪障,增加我们的福报。另一方面有归依的这种功德在里面,使令我们跟我们的本尊,譬如说你的本尊是阿弥陀佛、你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你这样子做以后,冥冥当中你跟你的本尊缘就深。缘深,他要加被你就容易,所以这个当中有归依的成分在里面。这个也是有需要的,这是透过礼拜、赞叹、供养,使令我们跟佛菩萨的距离拉近。
  
    第四个「忏悔业障」。就是忏除我们无始的罪障,五逆十恶乃至于谤法的罪业,约着破恶来说的。
  
    第五「随喜功德」。前面的礼拜、赞叹、供养,都是约我们自身来说,这个随喜功德是说,我们也可能会跟同参道友接触,一切法因缘生,每一个众生有各式各样的善根功德不同。但是我们凡夫的心情,就是嫉妒心、不耐他荣,我们凡夫的心情是这样的,如果没有经过调整,我们凡夫的面貌是认为:我们这一念的生命体,这一念心,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能够主宰一切法的一个我,一个常一的主宰叫我。我们有一个我的执着以后,我们认为一切的荣耀都应该归于我才对,我们看到别人有什么功德,我们就嫉妒、障碍别人,「这个有什么了不起!」这样子嫉妒以后,糟糕了,使令我们这一念心跟法的因缘产生障碍了。他诵《法华经》、他每天拜阿弥陀佛,你内心当中,嘴巴不讲,你内心一嫉妒他,使令你这一念心,跟一个清净的正法产生障碍了,你以后修这个法的时候,你不容易相应。人家修了十天就有感受出现,你修了十天一点感觉都没有,「我的方法正确,我完全根据祖师的方法,有次第的这样修下去,为什么跟法一点都没有感应?」就是你过去对这个法有问题。
  
    所以我觉得我们修净土的人要注意一件事情,祖师大德有时候他在开示是一种「对治」,他看到有些根机,他已经广学经论了,不好好修行,所以他说:这一切的三藏十二部经,让给别人去看、让给别人去读,我一句弥陀就好。祖师讲这句话的时候,他这一念心是跟善心相应,他不是跟烦恼相应。那么你也跟着祖师讲这种话,人家劝你去修行、去拜佛、诵经,你也把这句话也讲出来,但是你讲这句话的心情有烦恼相应,这有问题,你会有问题!我们总是有一天要法门无量誓愿学,除非你不成佛,我们成就法身大士以后,从空出假以后,那是一个法门无量誓愿学,所有的功德一个一个成就,无量的陀罗尼门、法华三昧、首楞严三昧,一切的三昧,次第的成就,你到那个时候,你就有障碍了。所以我们的心情要怎么办呢?我们这一生当中, 不可能具足所有功德,不可能!你受持这一部经,你另外一部经就比较弱;你的思想分别力很强,你的禅定就会弱一点。有些人持戒的功德大,有些人禅定的功德大,各式各样的功德,我们内心,就是自己赞叹自己的功德,我们也赞叹别人的功德。我们对别人的功德也赞叹,这样子你为自己以后栽培一个好的因缘,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随喜功德」来对治我们的嫉妒心。
  
    前面主要就是一种福德资粮跟忏悔业障,六、七、八就是我们要去栽培智慧的善根。怎么成就智慧善根呢?有三个次第:第一个「请转法 lun」。我们内心当中要对法的欢喜心,请转法 lun。法是谁要传呢?「请佛住世」,必须有佛菩萨、善知识的住世,对能说法的人, 生恭敬心。有这个法、 有能说的人干什么呢? 「常随佛学」,我们就开始有次第的学习佛陀的一切功德,佛的菩提心来自于六波罗蜜,这个是常随佛学,恒常的学习佛陀的一切功德, 当然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为主。 这个就是成就了自利的功德,包括忏悔业障,积集福德跟智慧两种资粮,有般若波罗蜜使令我们的心庄严,有福德使令我们的身也庄严,身庄严、心庄严、身心庄严,福德智慧两足尊,两只脚站的稳稳的。
  
    接下来做什么事呢?「恒顺众生」。我们具足福德智慧两种庄严以后,我们开始要思惟,这一切众生都在苦恼颠倒当中,这众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他都是我过去的父母,他们都曾经以最大的爱心来照顾我们,对我有很大的恩德,所以这件事情我应该要承担起来,这个时候你的大悲心开始活动,再依止你的善巧方便, 就是恒顺众生, 恒顺众生差别的根机来为他说法,成就利他的功德。
  
    有这个自利的功德跟利他的功德以后呢,我们最后做「普皆回向」。我们不是说有这种功德干什么?「我下辈子要做国王。」不是这样子,不是这种有漏的果报。我们要把这种殊胜的功德做三种的回向:

    第一个回向法界众生,苦恼的众生,使令他们离开一切的痛苦,而且得到种种的快乐,五欲的乐、三昧乐、涅盘乐,回向法界众生这个是跟大悲相应。

    第二个回向无上的佛道,这是约着大智慧来说。前面两个都是一种现象界,佛法界、 众生法界,第三个回向真如理,二空真如理,从法性的角度来说,这一切功德都是不可得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有少法可得,内心当中虽然修习广大的功德,但是这一念心还是寂静住,观察这些功德从法性的角度都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无住,以无住为住。这个就是回向二空真如理。 这个是普贤菩萨他告诉我们依止这十大愿王,你能够在念念当中,急速的成就诸佛的功德海,有这十个法门,十大愿。
  
    其次我们解释什么叫做「王」。这个「王」有自在义,自在,就是你做这件事情,没有人能够障碍你,就是国王于五欲有自在义,国王要得到财、色、名、食、睡,没有人能够障碍他,他过去的福报,但是这个地方指的不是这个意思,它指什么呢?什么样的自在呢?我们先看空间上的自在,「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敬乃至回向无有穷尽!」这十大愿王在修行的时候, 是以什么心情来修呢?就是说你内心当中要思惟,虚空界尽,这一切的依报的国土,假使是有穷尽的话。乃至于这一切的正报的众生。它的众生界尽是约果报,众生业尽是约业力。众生的烦恼尽就是烦恼,就是众生的惑业苦,就是这个烦恼业力果报,这是正报。就是说,即使这无量无边的虚空,无量无边的众生都穷尽了,但是我这一念礼拜,乃至于普皆回向的十大愿王, 我还是一样没有穷尽, 我还是一样不断的礼拜、 赞叹、供养乃至于回向。换句话说空间不能障碍我,这是不容易,譬如说你今天来到道场,这个环境的摄受你能够礼拜,你到了都市的杂染环境,你就没办法礼拜了,你心随境转,你就得不到自在,你这样子就是怎么样呢,你只是修十大愿,不是修十大愿王,你的空间一改变,你就修不下去,没有自在力了。

    其次从时间上来说,「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前面是约空间的无障碍,这个地方是讲时间。我们修十大愿王是什么心情呢?「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个也是不容易,今天修明天修,今年修十年修,尽未来际的修,内心当中没有疲厌,这个也是不简单的,时间不能障碍你,这是时空无尽,这个叫做「王」。这是在我们因地的一种修行的方法。

TOP

                      他对来生没有规划,所以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毁灭!


                                         净界法师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你要更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所谓的「生命规划」。一般没有学习佛法的人-生命的规划只到今生结束,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多少书,读到硕士博士,干什么?读书当然不是为了读书,为了赚钱!为什么要赚钱?为了享受!好的房子、好的眷属,种种欢乐的资具,由钱达到我的目的。

    当然我们应该让今生得到安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般人生命只规划到今生,来生以后就一片空白!所以一般人为什么遇到死亡会恐怖?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是什么原因?一个法的生起一定有它的因缘,他来生完全没有规划,所以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毁灭!生命的毁灭!你说他害不害怕?你说这个人身体得到癌症,他睡不着觉,因为来生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修净土的人不同,古德说修净土的人对来生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来生他更好。

    为什么一个修净土的人面临死亡的时候无所畏惧呢?就是有规划!

    因为来生的净土是列入他的规划当中,这在他的规划当中。所以我们修了净土以后,有时候我们回忆过去的社会,我们很难想象以前是怎么活的?我们来生没有计划,这生命不知道怎么活的!一个人来生没有计划,这个人就在那个地方,无头苍蝇乱窜!怎么做都可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有目标的人就不同了,一个人生命有目标,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是障碍你往生的,你绝对会断妄情,不管这事情,对我今生有多大的快乐,我绝对不能牺牲净土的功德,来换取今生短暂的快乐,你就会断你的妄情。

    有些事情对往生有帮助的,不管这件事情多么的辛苦,你会努力的去做。

    就是说,树,它经常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你随时把它砍掉,它就是往一个方向倒下去,没有第二个方向!

    所以在净土当中,第一个信愿,确认你修行的目标。

TOP

                   依止这十大愿王,有什么功德力呢?



                                                           净界法师



    这样子修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约果德。在《普贤行愿品》它解释了十大愿王的内容以后,它最后就讲出修这个法门的功德,我们把它念一遍。


   (二)约果德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普贤行愿品》—
  
    佛陀说「又复是人」,这个修十大愿王人,到临命终的时候,最后一剎那,他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四大开始败坏,内心开始散乱,最后一剎那有什么现象产生呢?这以下就说出了,「一切诸根悉皆散坏」,我们生命体所依止的色身,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开始散坏,我们虽然用很好的饮食来滋润它,用很好的衣服来照顾它,但是它还是一样被无常的力量所破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我们所爱的亲属,我们付出很多的心血,但这个时候我们带不走了,舍离了,就是这个无常败坏。「一切的威势悉皆退失」,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得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受到人家的尊敬,但是这个威势呢,到临终的时候悉皆退失,乃至于辅相、大臣,宫城内外种种的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前面的珍宝是我们看得到的,这个伏藏是藏在地下看不到的,你怕别人拿去,把它藏在地下。这一切的珍宝无复相随,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去积集这些珍宝,但是这个时候它也是带不走的。


    这个意思是,我们讲真正归依处,这件事情我们的确要想一想,我们凡夫的心情所思惟的事情跟真实相是有一点出入,是有出入的,我们认为珍宝是我们依靠处,我有珍宝就能够快乐;眷属是我们的依靠处,有眷属也能够快乐;有威势,我们这个色身的强大健康这都是依止处。但是我们看这段经文,这些事情是靠不住的,这一切无复相随。临命终的时候,这个时候谁能帮助我们呢,怎么办呢?「唯此愿王,不相舍离」,这个时候我们平常在佛堂当中,所积集十大愿王的功德,诶!它出现了,它不舍离你,它怎么不舍离你呢?「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就在你这个临命终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你内心不知道归依谁的时候,这个时候它的功德力就像光明一样出现,引导你这一念心识, 「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种功德,它能够引导你这一念心,跟弥陀的本愿感应道交,所以说这个是真正的依止处。就是说十大愿王,它在你临命终的时候,它是不可破坏的,它不会被无常的业力所破坏。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什么事情是真实的,什么事情是虚妄。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往后面看一看,我们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你会知道这件事情。这个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的整个修因跟证果。好,我们再回到讲义。

TOP

                  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你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


                                                             净界法师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行相是非常的微细。所以我们会误认为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它是不生不灭的,是一个恒常不变异的自我,使令我们第七意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所以叫作阿赖耶。

    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给执取,这个就是所谓的阿赖耶。

    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要是不明白什么叫所知依,我们今天如果不把因果的根源加以探讨,我们习惯性的思考会认为:我今天去拜佛,是我来拜佛;是谁去持戒?是我来持戒;我去造善业,也是由我去得果报。这样子的思考,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你这样子的业力,因为自我意识的执取,这个业力就是在三界里面得杂染果报,这个业力,它升不上去了。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警告所有的修净土者,就是:你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善业!

    你想:诶,我今天造很多善业啊。你每想一次,便增长你一次三界的力量。

    你一定要把你的善业:诶!我没有造善业。把所有的善业,回向净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业升华。

    如果你一天到晚想着你造很多的善业啊,刚好就是这句话啦:「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摄藏很多的善业,以后也是由这个我去得果报。

    所以你修善业,修善业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你不要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在造善业。这样子的话,对于你临终正念是障道的。因为你每一次这样的思考,都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报的力量。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归依弥陀是正念,但是你平常也累积很多的功能,这样子善恶就开始抵抗,为你临终构成障碍。

    你说「愿我临终无障碍」,那你平常的时候就不要去创造这种障碍的力量,你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化解。
所以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阿赖耶识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们本来就应该修我空观、法空观,来对治阿赖耶、来破坏阿赖耶,结果你把阿赖耶当作自我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结果「痴人认作本来人」。

    这个地方是解释「摄藏此识为自我故」,这个颠倒的众生,以阿赖耶识为自我,就产生在三界当中一个强大的流转力量。

    所以我们应该要回向,把所有的善业回向,不要让这个善业跟自我合在一起。

    就是谁造善业呢?就是一念的心去造业嘛,我一念的菩提心去造业,也是由菩提心得果报;不要说是「我」去造善业,不要有这样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