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简择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八)
净界法师
前面我们讲到六尘、五根跟六识都简别了,最后简别七大,它也不是一个末法障深慧浅众生,所应该去修学的。
辰四、简七大
地大非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末法众生一个善根非常浅薄的初心菩萨,我们选择以地性来当所观境,就像持地菩萨他以地性为所观境。这当中会有二个问题?第一个、坚碍非通达,因为地大的体性是坚固的,也就说它是一种障碍的,它并不像虚空一样是通达的体性,当然真如本性它不能有障碍,是通达的,真如是一种时空无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但是地大它本身是有它的时空、有障碍的。我们很难从一个有障碍的因缘当中,趋向于无障碍的真如,这是第一个过失。
第二、有为非圣性,我们看持地菩萨在观察地大的时候,他刚开始是填平道路,这有填平道路的行为,是一种有为的生灭之法,它不是成就圣道不生灭的真实本因,有为法它是成就福德资粮,你从有为当中你很难去悟入无为的真理。所以云何获圆通?
二个理由,第一个、它是坚碍非通达;第二、它是有为诸法,它不是圣道的真因,这二个理由。当然身为持地菩萨,他有广大的功德,他把地大当作是他果地的妙用,那就另当别论,一个初心菩萨是不适合的。所以云何获圆通?云何以此坚碍非通达、而有为非圣性这样的法来当作初心的圆通本根呢?这是不可能的。
水大非真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假设我们今天是以水性,月光童子的水性来当所观境,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想念非真实。事实上,我们看月光童子在观察水大的时候,他那个水大是第六意识的想念所变现出来的,是禅定的心中的一种想象,一种假想所成就的,它不是真实有一个水在那个地方。依止想象产生一种水大的相状有什么缺点呢?
如如非觉观,如如指的是我们今天要正念真如,所证的如如理,以及能证的如如智。不管是如如理、如如智,都不是一般分别觉观所能相应的。如果我们因地的时候透过一种生灭想象的造作,那么果地怎么去证入如如理,怎么去生起如如智呢?以生灭为因缘,怎么成就不生灭如如的功德,这是不合理的。
火大非初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乌刍瑟摩尊者以火大为所观境,这当中有二个问题存在:第一、厌有非真离,乌刍瑟摩尊者他在观火大的时候,他的心态是厌离三界的欲望之火,而追求离欲的寂静。但是这种厌离的心态,除非你能够达到身心俱断,乃至于断性亦无的境界,否则你还是有能所的对立,就不是一种真实的离欲。
第二、非初心方便,火大是因为乌刍瑟摩尊者他的欲望之火炽盛,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多淫之人,所以不能当做一般性初心的下手方便。云何获圆通?这样的法门不是普遍性的适合每一个人。
风大有对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以风大为所观境,以风大为所观它有什么缺点呢?动寂非无对,因为他在观察身心世界风大的变化,时间久了,他会产生一种它是躁动的相或者寂静相的一种相对的法。既然相对,它就是一种生灭之法,跟无上的觉性它是不相应的。所以云何获圆通?
你经常观察风大,你的心态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对立的思考,躁动跟寂静会对立思考,这样子跟我们以不生灭为本修因是不相符合的。
空大非觉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虚空藏菩萨以虚空为所观境,以虚空为所观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昏钝先非觉,因为虚空的性质是一种昏昧暗钝之相,它不是一种灵明觉知之性,它毕竟是一个无情。我们讲我们刚开始是以晦昧为空,一念的无明妄动,才把我们一念的清净心转成顽虚空,所以它是昏钝之相。昏钝的虚空它是无觉,它没有灵明觉知之性,自然不相应无上菩提。所以云何获圆通?也不是初心的下手方便。
识大虚妄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弥勒菩萨他以这一念现前心识为所观境,观察我们这一念心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地方有二个过失:第一、观识非常住,因为它所观的心识是念念生灭,非常住之法,观心无常。我们心静下来观察第六意识,我们就会发觉第六意识是变化的,你看你昨天的想法跟今天的想法是不同的,不断的变化。这是一个问题,所观的心识是变化的,其次,存心乃虚妄,你能观的心也是一种存心的作意,你要去思惟无常的道理、无我的道理,要去思惟才能生起这样的观照。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种生灭之心、生灭之法,是虚妄的,云何获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