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上一次我们将经题介绍出来了。同修当中许多都是老同修,因此我们这一次讲《楞严》,把一般讲经的规矩就省掉了,所以玄义我们就没讲了。翻译的人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就可以入经文。
        这部经翻来的时候也比较特别,诸位晓得我们中国古代到印度去留学,人数不能说不多,年代不能说不久,可以说一切的经论我们中国的留学生都涉猎到了,唯有这一部《楞严经》没有人见到过,有听说这个名字,没有看到这部经。连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七年都没有看到过这部经,所以后来有人说《楞严》是伪造的,起了这种迷惑。实在讲呢,也不是伪造的。为什么呢?这部经在西藏藏文经典里面有。
        诸位要晓得,藏文的经典是从梵文直接翻译过的,不是从我们汉文翻译的,其原因是印度人吝啬,别的经可以让外国人学,这个经是国宝,国家是高度地保密,不让外国人学,印度人吝法,所以印度的佛法灭掉了。虽然吝法了,在当时般剌密帝法师真正发了慈悲心,他知道中国人的根性(是)大乘根性,有资格接受这个法门,所以就把祂偷到中国来了。偷来相当不简单,偷了好几次才成功。
前面几次偷渡的时候被这个关口,像现在海关一样,搜查搜出来了。当然,他是个出家人,又是个很有道行的高僧,虽然是带了这个违禁品,国家查到之后当然也不至于判什么样的重罪,就把他扣留了,不准他出国。最后他没办法了,把这个经写成小字,真是花了工夫,把自己的膀臂割开,经藏在里面,再用针把它缝起来。等到伤口好了,这次发心到中国来了,海关一检查,检查不到了。藏在膀臂里面,这个方法偷出来的。
        他是从海路到中国,从广州登陆。到了广州,他就告诉当时那些法师们他带了《楞严经》来了。《楞严经》没到中国来,名气很大,我们中国人晓得《楞严经》。《楞严经》到了中国,大家欢喜,(因为)这是印度的国宝流传到中国。在哪里呢?也没有看到法师带东西来,于是乎诸位想想。(然后法师)再把这个胳膊剖开,将经卷取出来,(诸位看看)不简单啊。那么般剌密帝法师他这一段的历史诸位可以读一读《楞严经》的一些注解,凡是《楞严经》的注解都有,所以在此地我不必一句一句地来给诸位细讲,只说说法师的这种精神,这一种的愿力。
        那么那个时候正好碰到房融,房融(是)房琯的父亲,做过武则天的宰相,父子两代的宰相,他的儿子也是宰相。他不晓得怎么得罪了皇帝,把他贬职贬到广州去做地方官,就是降级,派到广州去做地方官。他就适逢其会啊,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一听到有这个事情立刻在广州制止寺招待般剌密帝法师。经卷取出来,当时不知道用的什么药水把血洗洗干净,就在广州从事翻译。
        这一位法师初来中国,不懂中国文,所以翻经是用他来译,实际上不是他翻译。因为他把这部经送到中国来,太不容易了,纪念他的这种恩德了,所以这个经的主译人等于他是一个荣誉的主译人,实际上翻译的是弥伽释迦。这个人早就在我们中国弘法利生,他懂得中国文,也懂得梵文,请他来主持翻译。
        经一译成,法师立刻就回去了。为什么要赶着回去呢?印度那个地方知道了——多少年来所珍藏的国宝流出去了,这一下海关的人员要治罪啊。你们为什么没搜查出来?没有尽到责任,要受国家法律的处分!这种处分非常之重,(所以)法师赶紧回到国家去认罪去:与海关的人员没有关系!我藏在肉里面,他们怎么能看得出来啊。学佛的人慈悲啊!去请求国家不要判他们的罪,他们没有罪过,一切的罪过的时候,法师一个人承担,回去认罪去了。
       把这个法宝送到我们中国来,这种苦心,说实实在在的,绝不亚于玄奘大师延(着)跋涉流沙、、、到印度去求学。
        这部经的翻译是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五月二十三开始翻译,距离现在将近1280年,差不多这样。1280年前这个时候是唐朝中宗的时候,记录就是房融记录。所以这部经文字之美在我们中国所译的佛经(中)堪称第一,出自于宰相之手啊!
         房融虽然在政治上不得意,降了级,(但是)在佛法上得意了。诸位想想,我们中国历朝的这些宰相有几个人留名于后世?房融因为参加翻译这部经,他的大名就随着《楞严经》流通了。凡是读《楞严经》、研究《楞严经》的都要把他的历史讲一遍,真正是难得啦!他要不从事这个译场、担任翻译的工作,他这个名字谁晓得?没有人知道!所以说政治上不幸,佛门上得到大幸。
        那么,这个译人简单地说过去了,不再细讲了,诸位请看经文。因为很久读不到经文,心里也是难过的,所以我们把玄谈就省略掉,今天我们从经文读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那么这个几句就是六种成就里面的一个开端,也是经文序分—通序的一部分。一切经一开端都用这个字样,所以叫做“通序”。“通序”也叫做“正信序”,意思是叫后人展开经卷,深信不疑。
        凡是佛经,在文字结构上都分做三个大段落,这叫做“三分科判”。三大段第一大段就是序分;第二大段叫正宗分;末后一段叫流通分。在中国,这样分法最初是晋朝的道安法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善知识!当初他把一切经用这个三分的分法,还有许多人不赞成。到后来印度清光法师的《佛地论》传到我们中国来之后,那么《佛地论》里面的分判跟道安法师分的很相像,于是乎我们中国后来的这些研学佛法的人都遵从道安法师的分法。
        诸位现在用的这个本子,带着科判的,是详细的科判,这个科判是明朝交光法师他编的,这个版本是在我们民国年间,大约在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上海有一些大居士们组织了一个印经会,就是后来的叫做普汇大藏经,这个经后来没有印得完,过去讲《华严》的时候给诸位介绍过。这个《六祖坛经》也是这个本子,是那个时候重新把祂编排,而且把经文跟这个科汇进去,科在上面,经文在底下,一目了然,这是费了不少的工夫、也费了不少的心血排成这样的版本。这对于我们读《楞严》、研究《楞严》的人帮助非常之大,可以说《楞严》读本里面这是最理想的一个版本。
        过去我们讲《楞严经》,发起翻印,好像是印了一千本。现在我们所剩下来的大概还不到一百七十(本),我们留在我们这个道场,作为道场里面讲经用的经本。等到我们将来经讲完了,这个经本子可以给大家;经没有讲完,希望大家这个经本子不要带回去,带一本我们就少一本,怕以后来听经的人没有经本子用。这是要请诸位要特别原谅的,将来诸位再发心的话,我们重新再印,这个原来的底本我们还保留着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这个三分的分法,序分里面又分为两大部分:
一个叫“通序”,一个叫“别序”。“通序”是说一切经都相同,每一部经展开来都是一样的,有这个字样;“别序”是说这一部经的发起与其它的经不相同。从“如是我闻”到“与大众具”这几句的字样,一切经的开端通通都有,所以叫“通序”;“别序”是说明佛每一次说法的因缘。
        佛不会是无缘无故地说法,说法一定有因缘。譬如这部经缘起是由于阿难尊者遭摩登伽女之难,佛才提奖阿难,把阿难跟摩登伽两个人都找来,劝勉他们。换句话说,专门对他们两个人来说的,当时在会的大众那都是旁听的人,他们两个人才是这一次法会的当局者。那么经里面有很长一段的文字叙说楞严法会的缘起,这个缘起跟其他经的缘起不一样,所以说别在当会啊,与其他的不一样。那么这个都包括在“序分”里。
        第二的一大部分叫“正宗分”,“宗”是宗要,就是一部经里面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正说”,一部经里头最重要的义理都在这一部分里面开启。在本经里面,像阿难尊者见到佛之后,顶礼悲泣于下。经文很长,在大的段落里面来说,正宗分里头第一个大段落古人所谓“七处征心”,交光大师的科判是“七番破除”,两种讲法都讲得通,我们不必固执,两种讲法都行,讲“征心”也行,讲“破除”也行。说法虽然不同啊,意思上相差无几。
        接着以后,“十番显见”、分别真妄、回归万法;归如来藏。以后,宣说楞严神咒,远离魔事啊。
        不但是阿难跟摩登伽开悟了、证果了,当时在会的大众都能断惑证真,一直到第十卷。佛在捻起真修仙人在菩提道中必然会遭遇到的障碍,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魔障。这个魔障不是说偶尔遭遇,是必然遭遇到的。佛在本经的后半部将这一些事情给我们说出来,五十种阴魔是释迦牟尼佛五问四说,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
        魔现前了不怕,怕的是我们不认识他。认识他了,魔就不能害我们;不但不能害我们,魔还可以帮助我们修证。如果你要不认识他是个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我们会吃亏、上当,会受他的害,这是佛大慈大悲给我们详细地辨别出,叫我们学佛的人深深地知道确有菩提涅槃,对于三界依正庄严才真正能放下。
        这一些都是这一部经里面的正说,所以叫做“流通分”。流,是流布的意思;展开啊,“通”是通达而没有障碍啊。正说完了,这个经里面所讲的道、所教给我们的方法,每一个佛弟子都有责任去宣传,这样才能够使广大的众生不单是在当世,还要流传到后世啊,目的是教一切众生断惑证真,教一切众生成佛做主啊,人人都能够获得广大的利益。
         第十卷的最末尾,我们这个经本最后的半页,那是属于的“流通分”,从“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国度所有空虚【《乾隆大藏经》查的是“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尘沙诸佛【《乾隆大藏经》查的是“持以奉上微尘诸佛”】……”到“……作礼而去”,这一段经文是较量受持这一部经的功德,劝勉赞叹读诵流传五经,所以叫做“流通分”。
        这是这一部经里面的三个大段落。大段里面还有中段,中段里面还有小段,所谓是二十二重科判,将这一部经详加分析,把祂的章法结构分析得清清楚楚。由章法结构里面就能够看到这一部经里面思想的精密,说理说事、有条不紊,这在文章里面实实在在堪称为第一流的文章。
       “如是”这两个字,简单地说,这是指法的意思,通指十卷经文,我们现在一册就是一本的文意而言啊,也是信顺的意思,古人的注疏里头常说:如是之法,是我闻佛亲自宣说的,所以叫“如是”。“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经藏(是)阿难尊者集结的,所以在六种成就里面讲,他是属于信成就。《大智度论》里面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所以信为入得之门,不信就不能入啊,没有智慧就不能度。信是开始啊,智是终极。
        怎样叫“信”?信必须言要如理、要如是,所以佛语叫如语者,“如语者”是从信上说的,事实是什么样子,佛就是什么样子,绝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所说出来的与事实完全相符合,这才能叫做信成就啊。所谓“如是”是说事情就是这个样子,这个叫“信”啊。不信那就是:不“如是”,言说与事实有出入,不相符合,那就是不“如是”。
        如果在理论上,言辞不违理论,师资道成啊;言语与理体要相违背,师资之道就不合理,在教学上讲,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信之一字在一切行门之首。八万四千法门,信是基础啊,所以,以信为先,这是普通的说法。在佛法里面讲,“如是”这两个意思,佛说的理论、佛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一定要符合实相理体才能称得上“如是”,这个意思就高了。
        实相理体怎么讲法呢?真难讲!讲出来了也不好懂啊。本经里面前面三卷半的经文,一直到第四卷的上半部就是讲的实相,以后到经中慢慢再去体会去。要套一句俗语的话来讲啊,今人所讲的,“真理啊!真理是永远不变的”,不变就叫做“如”啊,真理决定不是虚妄的,不虚妄就叫做“是”啊。
        那么这个理在哪里显现呢?佛在一切大乘经里面开示我们,就是现前一念心的本体。现前一念心,我们不难体会,但现前一念心的理体不容易体会,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是现前一念心的心相,或者这一念心的作用啊。虽有体会,也不很深,但是不难体会。
        我现前心里动个念,自己晓得有个念头;既有个念头,那个念头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晓得。我想一个人、想一桩事,那个人的样子、那个事的样子,就浮在这个心相上,所以说不难体会。这个体会,体会得很浅,没有深度,可是那个心的理体就不容易体会了。
        而大乘佛法里所注重的就是一念心的理体,理体在佛学名词上叫“自性”,或者叫“本性”,一切大乘经都不离开自性,说理论、说方法,都是以自性为目标,无论是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不离自性,所以这个一切经开端都“如是我闻”,有“如是”这两个字。大经文字长,说的比较多、说的详细一点;小部里面,文字短,说的简要。除了简繁之外,在义理浅深上都是一样,就是一个说的详细、一个说的简略而已,除此之外可以说无二无别。
        本来我们讲堂建立之后,为了接引本地区新同修,我们选一两种小部经来讲。也许是我们大楼没有完工的关系,本地学佛的同修很少到我们道场来。这也是因缘还没成熟,慢慢地去等待啊。缘没有成熟呢,我们就不妨研究几部大经,对于老同修有很大的受用。所以我们决定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完了之后,我们选《金刚经》来讲,这与我们现在这个信宗的东西都可以连得起来。星期天的《六祖坛经》,我们星期六晚上的《楞严》以及《华严》、《弥陀经疏钞》这些经典(的)理论与修法都能够扣得起来。我们有个两三年熏习的时间,不怕没有成就啊。今年非常之难得,希望我们大家好好地把握住,在最短的期间当中,我们求得个明心见性。我们念佛,希望念得“理一心不乱”,我们就得大自在了。
        “如是”两个字要就本经来说,经文虽然我们没有读到,经题里面已经将大意介绍出来了。“首楞严”的意思:一切究竟坚固,这是“如”的意思。远离一切、断常邪见啊,那是“是”的意思,这是我们本经所讲的。还有,像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诸法,本无生灭,皆如来藏”,这是“如”的意思,这一段的开示太好了啊!将来讲到经文,希望同修们要好好地注意到。
        经文长,当然不是短时间会讲得到,可是怎么样呢,我们现在这个经都有连带关系:星期天的《六祖坛经》跟《楞严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可以说是《楞严》的精华,可以互相转注,拿《坛经》来做《楞严》的注解,拿《楞严》来做《坛经》的注解,不难开悟啊!尤其我们这一次所讲的《坛经》是相当不容易的!在本省,过去也有别的地方讲《六祖坛经》的,那么诸位一看版本就不一样啊。一般流通的版本错误太多,已经把六祖意思错解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契嵩)《曹溪原本》你跟一般经本比较比较,你就看出来了。连丁福保的《<坛经>前注》里面都错误好多。十大段的标题意思就错了,那这就像一般作文说:文不对题,怎么能把六祖的意思显示给我们看啊?
这一次我们随着开幕、谢函,每一位同修我们都赠送你一册,谢函也附带着我们开幕的收入、支出的明细,同时我们现在这个新的课程时间表都在里面。希望同修们自己不要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间,同时要有亲戚朋友学佛的,或者对于《坛经》有兴趣的,可以在星期天这个时间到我们道场来一同研究,必须要真正地用工夫,参就“一切诸法,本无生灭”的道理。
在本经里面说:“一切诸法,皆如来藏”,这是“如”的意思。佛又告诉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是”的意思,这是综本经来解释“如是”两个字,这是信成就。
第二呢是“我闻”,“我闻”是闻成就。“我”这个字,阿难尊者的自称。佛法,尤其在大乘佛法里面,没有我执,小乘须陀洹就破了我见,楞严会上难道还有我执的人吗?当然没有!没有而称“我”,随顺世间人的称法,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凡夫执着这个身是我,阿难晓得这个身无我;但是随顺众生,也说这个身是我,随顺众生而说的。
虽然随顺,违不违背真理呢?不违背!如果违背真理、随顺众生,那个不是佛法里面讲的随顺,那是迷惑颠倒啊。虽然恒顺众生,绝不为自性的体用。佛在大经里面讲八自在我,所以“我”是大自在的意思啊。像佛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所以才能够随心应量啊,《楞严经》里面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啊。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样的身相。
早晨讲《华严》的时候也给诸位说过,佛的自在不可思议啊。我们这个身相在这一切的生命当中是个定了型的,不能随众生心。诸位在佛门里面常听到一句话: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我们的常识没有办法想象得到的。
佛在讲台上说法,中国人听是讲的中国话,日本人听是讲的日本话,英国人听是讲的英国话,佛到底讲哪一国话呢?佛是哪一国话也没讲,哪一国的人听都是他本国的话,妙啊!这叫大自在啊。没有到这种程度,都不叫做自在,这是我们常听的。
《华严》里面还跟我们说啊,佛的身像也是自在的。我们中国人看佛,佛是中国人的样子,那么很清晰啊,佛的样子是像我们中国人的。日本人看佛,佛长得很像日本人;非洲的黑人看到了,佛是黑人。佛同样坐在那个地方,把各国的人都集中起来,叫他们看看佛像哪一国的人,都像是我们自己本国人,实在是妙极啦!这个叫做自在啊,这才叫做那真正《华严经》里面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啊!我们做不到啊。
如果不是佛给我们说,大概我们连做梦也没想到,哪有这种奇妙的事情啊?实在讲,你要把道理明白了,就不难懂了。我们所以不能够辨,我们用的是妄心,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不能够随机应变。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而随顺一切众生的分别执着,所以佛现的那个相,现而不现,不现而现。佛的音声也是如此啊,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才得大自在。
这在佛法理论上绝对讲得通。理论上通达了,如果我们认真地学习,我们也能够办得到啊。所以佛在大经一开端,他老人家就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并不是说他独有、我们没有啊,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说我们大家人人都有。为什么这个德用不能现前呢?两种障碍:一个烦恼,一个执着。皆因烦恼、执着而不能证得,烦恼是分别,所以诸佛菩萨千言万语说明这个道理,劝我们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分别执着心断了,诸佛菩萨这种境界就现前了,这叫做“自在我”,也是经里面常讲的:见了性以后,转识成智。
确确实实有“常、乐、我、净”这四种德,没有见性的人,绝对没有这四个字;见了性才看到“常乐我净”,所以说是见了道之后的人有真我啊,那么这个地方“如是我闻”啊,我们凡夫概念里面是假我,圣者们概念当中是真我啊。同样是称“我”,有真假两种不同的意思在。
那么佛在经典里面说明“常乐我净”有个简单的讲法,在这个地方也简略地把祂介绍出来。所谓“常”,是永远不会变改的意思,就叫做常。
那么我们同修们细细地想一想,这个世间一切万法,哪一样东西是不改变的?除了虚空以外,都在那里改变啊: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既然会变,所以叫无常啊,万法无常。虚空会不会变呢?虚空会变,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虚空会变。万物质会变无常,我们能觉察得到,虚空无常我们觉察不到。佛告诉我们:虚空还是个生灭法,何况虚空里面所含藏的万法呢?
“乐”怎么讲法呢?“乐”是指没有生死苦,才叫做“乐”。生死之苦,佛给我们讲有两种:
两种里面,我们实在是太粗心了,只注意到一种而没有注意到另外一种;只注意到那个粗的现象,没有注意到微细相啊。
死就是一个生灭啊,是个生灭法。要晓得那个死,我们每天都在死,都处在这个生死之中,这叫做“变异生死”。
诸位要晓得,人会衰老的,一年比一年衰老;岂但是一年,一月比一月衰老;再微细观察,一天比一天衰老,一刹那比一刹那衰老。几个人觉悟到了?一般人的觉悟,一年一年他还不觉悟,十年这一个阶段会觉悟了。哎呀!我这个身体不及十年前了。实在讲,绝不是十年突然之间有个变化,不是的啊,天天在变化,那么换一句话说,天天在老啊,天天接近死亡啊。
一切众生,可以说,没有例外的,从出生那一天起,一直就向坟墓里直走!绝不转弯,精进得不得了,停一停他都不肯停。干别的事情肯停啊,往死亡这个道路上是精进不懈怠啊,这是真实话啊。
你要能够观察到这一点,你对于这个世间一切法那个贪染的心自然就淡了。为什么呢?天天往坟墓里面跑,一天比一天接近;到最后,世间法里头一样东西都带不走,沾染到一身的罪业,那又何苦啊?
所以悟了:世法里头没有乐,只有苦啊。说到这个地方,许多对于佛法是半通不通之人、断章取义之人,听了这一段,看了这一段,(说)佛教不要去学祂,消极啊。刚才讲了,佛教里头有真正的“常乐我净”,那不就是积极的吗?现在说的是我们世间相啊,确实是如此,事实是这样的啊,怎么能说是消极呢?
什么叫做“净”呢?身上洗得干干静静,衣服穿得干干净净叫“净”吗?环境整理得干干净净不叫净,真正的净,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妄念啊,这才叫清净。心清净了,境界就清净,相随心转。烦恼无明断尽了,这才叫得到清净。
这个意思与我们修净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经上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心静则土净。心不清净,不能去净土啊。那么修净土的人必须要断烦恼,必须要破迷惑。破迷需要智慧,断烦恼需要定功,所以修定、修慧,其目的是达到清净心。心清净,与净土自然感应道交,这是“净”的意思。
“我”,佛法对于“我”这个定义是指的自在,自由自在,这才叫“我”。所谓“八自在”,佛给“自在”说为八种。第一,一个身能变多身这个自在。我们现在常常看到分身乏术,不自在啊。下一个星期高雄那边请我去讲经,我要去十天,我不能分个身去啊。这也讲,那你分个身到高雄去,那我就自在了,办不到啊。
我下个礼拜一去,明天我们的《六祖坛经》还是照常讲。星期一我去,星期一晚上在高雄讲经,一号回来。在这个十天当中,我们每一天上午还是九点到十二点放《华严经》的录音带,那么诸位同修有时间、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听,是放从前所讲的。你们看看,商量商量,是愿意听《八十华严》还是愿意听《四十华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晚上的时间由见如法师讲佛学概要十四讲,那么星期五这个晚上还是梵呗教学,那么由见如法师在这边代几天。这个高雄那边大概至少还去三次,是到阳历年底,阳历年以后我那边就辞掉了。从明年元旦开始,我们这个道场我就不会离开了,我们每一天一起也都能够上轨道、都能正常,这就是分身无术啊,不自在。
第二个意思是一,一身遍满大千世界,这是现大身,我们也做不到啊。
第三个“自在”是飞行自在,我们现在到哪个地方去,要坐车、要坐船、要坐飞机,耽误好多时间。诸佛菩萨得到自在我,念头想到哪里身就在哪,不必那些交通工具啊,用不着那么麻烦,念头一想,人身就到了,这个自在啊。
第四个意思是随类化身。同一个地处不是变化了,每一个自己这个分身,不是,随类化身。人中有我人身在,畜牲里面有我一个畜牲身在;六道里面道道都有身,都在一起,在一个地区,同时同处,现六道之身,为六道众生同时说法。
第五个意思:诸根互用。我们是眼能见、耳能听啊,耳不能见、眼不能听啊。到佛菩萨是六根互用,眼睛可以见,鼻子也可以见,耳朵也可以见;耳朵会听,头顶也会听,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种作用。这一些我们看到,好像都是不可思议的,似乎都是神话;实在讲,在理上讲是讲得通的,有理论的依据,我们自己有障碍啊,不能达到啊。佛给我们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本来就有这个能力。
第六个是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虽得一切法了,心地清净,丝毫不染。
第七个意思,说一句偈的意思无量无边,有这种能力。一句偈是最少的,四句啊,经里面任何经本四句话要把这个意思完完全全说出来,无量劫都说不完。我们初学讲经的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经本一打开无话可说。
早年大专讲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台中,那个时候老师讲《十四(讲)表》。讲完了之后,下了课,利用课余的时间,我给他们温习,叫他们每一个同学站起来,把老师所讲的复讲一遍。老师讲这个一讲要差不多用一个半小时,他们的能力从头到尾一遍讲下来啊,需要多长时间呢?讲得最长的五分钟,讲得最快的不到一分钟,哦,一表都讲完了。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啊,讲得最快的怎么讲呢?照表念念就完了,那当然不要一分钟就念完了嘛,无话可说啊。四句的意思无量劫都讲不完,这个是见理之深才有这种殊胜的能力啊。
最后一种(第八个意思),身遍满一切处,犹如虚空。要说一个身体轻,还说得多余,还说得过分。具足这八种,才叫做大自在。我们每一天念《心经》,开头一句话,“观自在菩萨……”,那个观自在菩萨,人家就得这个八种自在啊。
八种自在是果,他怎么样得来的呢?由修因。他用什么方法修的?上面那个“观”就是他修行的方法。观是观照般若,在一切法里面,他能够用观照的修法,所以他得大自在。
那么我们对于佛讲的八种自在羡不羡慕呢?非常地羡慕!怎么个观照法呢?
《楞严经》里面“舍识用根”,就是观照般若,我们就得自在。那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要以六根根性去接触,不能用六根的六识去接触。用六识不自在,“常乐我净”这四个意思通通没有了;如果我们用根中之性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常乐我净”这四个意思,通通具足。
所以“闻”,我们要用闻性去闻法性,他怎么(可能)不开悟呢?当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眼见色,要用见性去见色性啊,不要用眼识去见色尘啊。眼识是暗的,色尘也是暗的,不会放光明啊,永远是愚、是迷、是暗。
如果能够换一换,用见性见色性,见性、色性都是觉,都是光明的,所以才能够得大自在。佛在《楞严经》里面就是说明这个理论,教我们这个方法。这个理论要是得到,方法会用了,我们跟观世音菩萨没有两样了。
观世音菩萨他用这个方法,《心经》里面“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观自在是说他自己的成就,他是以观照般若证得大自在。“观世音”是另外一个称号,是讲他利益众生、度化众生展现的。所以说是寻声救苦、大慈大悲。
所以说从自己成就这一方面,他的名字叫“观自在”;从利益众生、普度众生这一方面来讲,我们尊他叫“观世音”。两个名号是一个人啊,也就是,一个名号是从自行上建立;一个名号是从化他上建立,这叫“我”。
那么阿难称“我”与“八自在我”不相违背,所以虽然恒顺众生,又不违背法性理体,这才叫随顺啊。恒顺众生违背了法性理体,这不叫随顺,那叫堕落啊,那叫退转。随顺是精进的,不是退转的;随顺是向上的,不是堕落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不可以把“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误解了、错用了,这就是经上在在所说“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往往我们错解了意思,错用了工夫。
“闻”在此地是亲自听到的,叫“闻”,不是辗转的传闻。
文殊菩萨拣选圆通里面告诉我们“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出世间的导师都是以音声为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说法利生。
孔老夫子教学也是以音声教学,夫子没有著书、没有留文字给我们,说而不著啊。《论语》是老夫子过去之后,学生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孔老夫子教学的教体跟释迦牟尼佛所用的音声教体不谋而合啊。
那么这是讲到“我闻”这个里面还有疑惑,疑惑在哪个地方呢?释迦牟尼佛成道那一天起就开始说法利生;但释迦牟尼佛成道那一天,阿难才出世。那么阿难尊者也称是“如是我闻”,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法他都听到了吗?都听到了。怎么听到的呢?这一个问题下一次再给诸位解答.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今天我们可以读到经文了。在古人的科判里面,都是将一部经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那么最初分这个三科是晋朝时候的道安法师,与鸠摩罗什大师跟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是同时代的人。那么当时在学术界里面有一个很出名的人是谢灵运,跟陶渊明,他们是同时代的,而且都认识,都很熟悉。
那么道安法师当时判经为三分还有许多人不太同意,认为随意将经文分割是一种不恭敬。那么一直到清光大师的《佛地论》流传到中国之后,《佛地论》里面也将经分作四分,意思跟道安法师的三分非常接近,于是乎大家对于道安法师才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为“弥天释道安”。实在是我们中国了不起的一位具足有大智慧的法师。
这就说明了一切经本身就有序分,序分里面又分为两个部门:前面一部门叫“正信序”,也叫做“通序”,一切佛经前面都有这样的字样。通序后面叫“别序”,别序是说明这部经这一次这个法会的因缘,叙说这个因缘。这两部分我们都要略微介绍出来。
在通序里面又有所谓六种成就。
“如是”信成就,这两个字叙说世尊的言语真实不妄,所谓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意思是指这部经自始至终,皆如佛所说。而佛是如理如事所说,所以这两个字是属于信成就。
“我闻”是闻成就,“我”是阿难尊者,当时集结经的时候笔录的人。
“一时”是时成就。
“佛”是说法的主人,叫主成就,当时法会的主席。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是处所的成就。
那么这些字样很像我们现在开会的会议记录,有时间、有地点、有出席的这些人、有主席、有记录。
那么下面一句也是六种成就里面末后的一种: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就是与会的大众、出席的那些人。那么这是六种成就,都具足了。这样的法会因缘才能够建立,缺少一样这个法会都不能够成立。这是六种成就的大致情形。
那么在别序里面个别地叙说这一部经发起的因缘。我们晓得世间法如果有一件事要成立,一定有因缘,佛说法也不例外。因缘不成熟,佛不会说法,所以说经一定有祂的缘故。
本经的因缘:阿难尊者遭受摩登伽女之难,那么世尊派了文殊菩萨把阿难尊者跟摩登伽两个人找来,这是这一部经发起的因缘。那么这一段到后来我们能看到,经文相当地长,这叫做“别序”。称之为“别”,是其他经的因缘跟这个经因缘不一样。
六种成就称为“通序”,一切经都有,所以叫“正信”,都有这个字样。那么这是通、别两种序分,总称之为序分。
其次又讲到正宗分。
正宗,“宗”就是“主”的意思,也是“要”的意思。这一部分是经的中心,是这一次法会最主要的部分。那么在一切经里面,正宗分的经文一定是很长,祂是主体。
如果由这一点来看,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我们就四十九年这一代时教里面去观察:
《华严经》就好像这个序分,二七日中啊。二七十四天时间很短,《华严经》就讲完了。而且《华严经》是佛在定中所说,我们凡夫看不到。我们凡夫看到佛在菩提树底下,坐在那个地方入定,哪里晓得他在那里讲《华严经》呢?
所以《华严》的当机者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天小乘都没有份。
那么接《华严》之后,这就讲《阿含》,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转编号:005-a《楞严经》净空老法师主讲 ,我们人间我们肉眼凡夫能够看得到的,这是佛开始说法。
那么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古大德把祂分判为:
从最开始讲的是《华严》,
以后是《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
这是佛四十九年说法的次第。在这个次第当中,《般若经》占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般若》就占二十二年,那么诸位要懂得三分的意趣,你就晓得,《般若》是整个佛法的正宗分。
所以学佛千千万万不能够疏忽了《般若》,这是我们同修必须要注意的。所以在解门里面,就是求学术要求开悟,唯有开了悟了,行门里面才能够断惑,所以说工夫才能得力了。
由此可知,整个的佛法彻始彻终都是在智慧上。这一部《楞严经》是属于《方等》教育,《般若》之前的。
而这一部经在佛教里面号称为开慧的《楞严》,这个“慧”就是智慧,开智慧的《楞严经》啊。那么学《楞严》再不开智慧呢就很困难了。《楞严经》里面讲智慧的理论,讲智慧的方法,讲智慧的应用,就是说明祂的功德利益。
那么在本经里面,第一卷从“阿难见佛,顶礼悲泣”以下,古人分为:七处征心。
交光大师他认为《楞严经》征心这个文字只有两处,而这个七处,实实在在是破处所,所以他的科判是:七番破处。那么我们现在用这个本子就是交光大师他老人家的科判,把这个经文汇合在里面,看起来非常地醒目。
正宗分里面有几段大段落非常重要:
“七番破除”是一个段落;
“十番显见”是一个段落;
再往下这个段落,分别真妄。
这都是非常契紧之处。我们要能够把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哪是真、哪是妄,能够分别得出来,这是大学问。
然后这就谈境界了。慧,万法归如来藏。
理论上,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那是说理。
讲修证,二十五位菩萨出来给我们作证明,说明他们是怎样成就,怎么修行法。我们在二十五圆通章里面所看到的,门门第一了。
这就是说明了佛法虽然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你要是如理如法地去修,都能够明心见性,皆能成佛做主。所以法门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这点认识非常地重要,如果要认清法门没有高下,只要对了我们的根性,决定有成就;不契我们的根性,成就就比较少,困难了,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啊!
但是这个不容易!我们自己怎么晓得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和我的机呢?就好像我害了病了,到药房里去一看,啊,它有几千种药几万种药,哪一个药能治我的病?自己不知道啊,不能选择啊。如果我们自己晓得了,那取这个药来是药到病除,这多省事啊!自己不晓得。医生可以给别人治病,自己害了病了,他都没办法。
众生这个毛病也得要找医生来治疗,医生就是佛陀啊!释迦牟尼佛就是当时的好医生啊!一切众生有了毛病了,到他那里去,请他诊断,请他治疗,他就给他说个方法。那么当时那个人接受这个方法之后,他的病不久就好了,开悟了,证果了,这就是病好了。
现在我们所看佛教的这些经典,全部都是释迦牟尼佛为当时那些病人开的些药方。医生不在了,留下这么多药方。这些药方呢,都是在当时治好人的。现在医生不在了,我们拿到这个药方会不会用呢?不会用。不知道自己害的是什么病。
听说这个法门不错,那个法门也不错,盲修瞎练啊。虽然都是佛所为当时那些人开的那个方子,诸位要晓得,我们害的这个病并没有照他那个方子害病。我没有学过医,连医学常识都不懂,我要是把哪一家病院那个处方通通拿来了,你们害了病的时候,你来一个,我就给个方子给你吃;吃好了,你走运;吃不好了,你活该,你没有照我的方子害病嘛。
诸位想一想,有这样的医生吗?这能讲得通吗?现在我们就是拿到释迦牟尼佛这些药方啊,危险极了!
医生不在,也要找一个稍稍懂一点的人,要找个护理、护士啊。她常常接近医师,那比我们常识总是要丰富一点。这些护士是谁呢?跟诸位说,就是那些历代祖师菩萨、弘法利生的善知识,不得已而求其次。
但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佛陀再来的,不一定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再来的,那当然也有,很少数。
怎么说是佛再来的呢?明心见性了,这就是佛再来。我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了,就是佛再来的。为什么呢?(到了)这个程度,你的知见去佛不远,你是正知正见,真正开悟了,智慧开了。这个时候代一切众生选择法门,不会有有错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果自己没有开悟,经看得多、读得多,所谓是见闻之学,可以讲经,不能代众生选择法门,这是要记住的,不能指众生的路子。为什么呢?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这是要切记!切记!自己没有开悟,为众生做择法眼,会误了大事。没有开悟,误自己是小啊,误了别人,那个别人多冤枉啊!所以不可以害人啊!
讲经说法有没有关系呢?接引初机可以嘛。我也没有开悟,他也没有开悟,总归比他多学几天嘛。这个情形可以。
我学佛学了三年了,他才学三个月,我可以教他,同时在学的当中行。中学生可以教教小学生嘛,大学生可以教教中学生嘛,他总比他多学几年。所以讲经可以,不能代众生择法、选择法门,不可以!
为众生选择法门,是什么样人呢?我们通常讲祖师。祖师是有条件的,开了悟才能称祖师,没有开悟不能称的祖师。
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讲过“祖”的意思,入众佛祖啊,这是世出世间的导师啊,他们有能力给我们选择法门,指我们的道路,指示我们的道路。那么在这一部经里头,就是“二十五圆通”这一章我们要觉悟。悟了有什么好处呢?法门选择了之后啊就不动摇了,就能一门深入啊,这才能成就。
对于这一点不认识,我现在修净土法门,有个朋友告诉我了:净土是老太婆教啊,禅高啊!好,心里动摇了,又去参禅去了。再碰到一个人的时候,禅都是野狐禅啊,密才高啊!即生成佛了!好,参了几天禅又不要,去搞密去了。这样你一生不会有一门成就,你要吃大苦头,你要走许多冤枉路。
正如同你在学校念书,你去念大学,你考进去的时候,我是念文学系。结果人说文学系出来又没有出路,商业赚钱啊!啊,好!你文学系念了两三年了,我不念了,我再去念商学系,再从一年级念起。再过两天,商业系没有工业好啊,好,再去念工科去。你要是每一个学系念个一两年啊,那个学校有一百多个科系,你还不到一百岁,科系还没有念十分之一啊,你寿命就到了,一门你都毕不了业。
世间法那个学校的科系也只一百多门啊,佛法里面科系八万四千门,你怎么个学法?所以要懂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选择一门之后就一门深入,你才能成就。
不但行门要专一,解门也要专一。经典太多了,我要做大通家,一切经教我要都研究。行不行呢?不行!
佛法我们不说别的,八大宗,这大乘佛法,小乘还有两宗,合起来十宗。任何一宗,你要在里面下十年苦功啊,也不过是在那一宗里头懂得一点皮毛而已。一个宗用十年的工夫,十个宗用一百年的工夫,一百年的工夫你所学的什么呢?刚才讲了,皮毛常识,得不到受用啊!所以在解门里头也需要一门深入啊。
在今天,谈到研宗恐怕都不是我们能力能办得到的,所以我常常勉励一些同学们,研宗都暂时把它搁下,不如去研究一部经,因为哪一宗的典籍也有三四卷之多,要连同历代祖师的注疏,总是三千卷以上啊!不简单啊!我们能力应付不了啊!不如一部经。
你像从前倓虚大师,你们看《影尘回忆录》,那是倓虚大师的自传,他老人家说的,大光法师给他记录的。大光文笔不错,写得很生动、很流利。你看他在没有出家之前当居士,八载寒窗读《楞严》,倓虚老人的基础就是《楞严》,没有出家之前,八年的工夫用在《楞严经》上,所以以后出家了,他能够集谛闲老法师为天台宗的祖师。在晚晋,就是民国初年以来,我们看看这些成就的,都是一部经上用工夫。
圆瑛法师也是在《楞严经》上用的工夫。在他《楞严经讲义》里面序文,你去看去,二十五岁开始研究《楞严》,听《楞严经》,一直到他一生,没有一天舍弃过。一生当中满脑袋都是《楞严经》,到晚年写出这一部《楞严经讲义》。《讲义》是晚年写的,所以他这个《讲义》出版是在大陆出版的,流传到香港,由香港辗转流传到台湾,我们在台湾翻印的。
这就是我们的典型啊!是我们的模范啊!一部经里面去深入,才能够有成就。千万不可以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不会有成就的!把我们一生宝贵的光阴空过了,真正可惜!诸位要晓得,你一部经精通了,一切经都通了,这是非常非常地重要。“二十五圆通章”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要专一啊,成就是一样的。
我这些年来讲经,跟诸位说,我的底子也是在《楞严经》上定的。
往年在台中学这一部经用了三年的苦功啊,学这一部经啊,所以说不专就不能有成就。这些年来,我讲了不少部经,全是《楞严》的基础。
那么再往后去看就是说咒、立坛、远离魔事啊,这些经文还是属于《楞严经》。
那是属于助道体,正助双修。
那么由此地就能看得出来这个《楞严经》思想的精密、组织的严谨,再加上房融笔录文字上的润色,将这一部《楞严经》在一切经中成为价值最高的一部经典。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无论是在家、出家,不管他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所以《楞严》变成了共同科目了。
还有些不学佛的、世间读书人也喜欢读《楞严》,把《楞严经》当作文学作品来读,那么由此可知,祂在文学价值里面也是属于第一流。
到第十卷“重演五阴”。这时才是真正彻底地认清了实有涅槃。涅槃是什么?不生不灭啊。
如果不能够确认,我们对于三界不容易舍弃。确认有涅槃、可以证得,这才不念三界了,也就是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常说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
话说的容易啊,事不容易做啊。为什么不容易做呢?就是你对于这个涅槃不能够确信。虽然佛讲了,半信半疑。
不但对于这个涅槃不能够确信啊,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完完全全地、肯定地相信,也是属于半信半疑。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世间是样样放不下了,我们的工夫不得力,念佛念了好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
有个人告诉我:他说某法师啊常常在打佛七。他曾经问过他。他说:法师,你一年到头领导大众打佛七,你自己生死有没有把握?法师被他一说,一句话说不出来,最后摇摇头:没有把握。那么这个同学来告诉我,来问我,他说了生死是不是真能做到呢?我告诉大家:真能做到。为什么做不到呢?理论不通、道理不明啊,你的修学过程当中疑虑重重,你工夫怎么能得力呢?
往生起码的条件要功夫念成一片,功夫为什么不能够念成一片呢?跟诸位说,身外之物没放下,你的功夫就不能成一片。你银行里头还有存款,你放不下啊;你还有功名利禄,你放不下啊;你家里还有妻子儿女,你放不下啊。
心里头一有留恋,功夫成片就做不到。这个地方在这听经,那里告诉我你家里被小偷偷了,小偷已经到你家里光顾了。这不行啊,赶紧要撤了,心都乱掉了,你不行了。这里在打佛七,哪里告诉你家里失火了,所以你功夫不行了。
真正的打佛七,我这求一心不乱,家里失火了,它烧它的,与我不相干,烧光了也不是我的,这样才能得到功夫成片。我们想想,几个人有这个能力?
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才证得个事一心啊。
分破无明,才证得理一心啊。不是做不到啊,(是)我们不肯相信啊。
为什么不肯相信啊?是道理不明啊。跟诸位说,行门里面用功容易得很,我们要想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念到事一心不乱,不难!
《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决定成功。只要你懂得道理,你如法、懂得方法,你一定会成就;你不懂道理、不肯相信、不懂方法,盲修瞎练,搞一辈子也惘然,也搞不出个名堂出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在讲台上啊。讲台的关系太大太大了!讲台什么?就是教你明白道理啊,就是建立信心。那个修行的方法你自己懂得,还要人教吗?还要人带着你修吗?用不着。真正讲修行,哪一个人都帮不上忙。
诸位细细地去读读《地藏经》,你看婆罗门女怎么修的?光目女怎么修的?仔细去看看,佛只是给她讲道理、讲方法了,自己回家去修去。婆罗门女,一天一夜就证得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啊,来去自在啊。
光目女,我们看看经文里面,最低限度,她功夫成一片了,带业往生。跟诸位说,带业往生也是生死自在,愿意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愿意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是自在。
这个境界里面,不要说到事一心不乱,功夫成了一片,给诸位说,就没有生死了,来去自如了。生死是大苦啊,离苦得乐。生死的苦已经没有了,断掉了,何况比生死小的那些鸡毛蒜皮。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呀。
现在举世迷惘啊,知见混淆,从这个因缘里面去观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啊。大zai 难要来临了,我们要不真正用工夫,那实实在在是辜负了这一生啊。台中的同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