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二个生命体的互动,来自于你心灵相互的忆念


                      净界法师


         乙三、修习大乘止观三

    丙一、感应道交

    前面是讲到我们一个个体生命的生命改变,从内心发挥他的力量,我们一种誓愿力、观照力,这个观照当然很重要。

    现在我们把这样一种观照的思考模式,把它运用在净土上。

    前面是个体生命的成长;那我们怎么用心灵的观照,来培养对阿弥陀佛的感应道交?就是二者的互动。
前面是个体众生单独的成长;这个地方是我们跟佛之间,怎么透过我们心中的忆念、观照,来触动佛陀的加持力?

    大乘止观当中,净土宗的第一个根本思想─感应道交的观念。

    那什么叫做感应道交呢?这个内涵是什么?我们看以下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这段经文我们分二段:第一段先讲譬喻,第二段再合法。

    先看譬喻:

            ┌一专为忆┐        ┌若逢─不逢
          ┌┤        ├如是二人┤
          │└一人专忘┘        └或见─非见
  譬如有人┤
          │┌二人相忆┐如是─乃至┌同于形影
          └┤        ├          ┤
            └二忆念深┘从生至生  └不相乖异

    佛陀对于感应道交的观念,先讲世俗容易了解的一个譬喻:

    说在世间上有二个人,某甲跟某乙。某甲跟某乙之间,他们之间未来生命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呢?

    说是:一专为忆,一人专忘。某甲他经常去忆念某乙的好处:诶,这个人不错,很勤劳、很有慈悲心。你经常的忆念他的好处、他的功德,把这个人的好处经常的放在心中,明记不忘,这叫某甲去忆念某乙。

    但是一人专忘,但是某乙早就把某甲忘掉了,他心中已经没有某甲的存在了。这样子的话,这个某甲跟某乙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因缘会怎么样呢?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这二个人纵然相逢,诶,你也生长在嘉义、他也生长在嘉义,但是有逢就像没有逢一样。你骑脚踏车过去、他骑着摩托车过去,二人见一个面,但是完全不产生作用。

    或者说或见非见,即使有见面,比如说二个都在义德寺住,但是看到以后也没有什么感觉,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力量。为什么?因为单方面的忆念,不能构成感应道交。二个生命体的互动,来自于你心灵相互的忆念。

    所以我们知道心灵的力量很大,它不但影响你个人未来的前途,还影响到二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你忆念他,他不把你当一回事,你们二个以后还是起不了作用,这个是讲单方面的忆念是不能构成感应的。

    反过来说:我们看另外一种情况。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假设这二个人是互相忆念的,某甲忆念某乙的好处,某乙偶尔也忆念某甲的好处,诶,这二个人之间的因缘就比较深了。乃至于二忆念深,不但是偶尔的忆念,是经常的忆念,展转增胜。这样子二个人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可能会有一生,乃至于多生。如果你因缘浅的话是一生,因缘深的话会多生,就像身形跟影子一样,就再也分不开了。

    所以人跟人之间的相逢,跟你心灵有关系的

用 心 感 受 佛 的 存 在 ──



                        净界法师



    佛陀讲出这样忆念的观念,就把这个观念讲到佛陀跟众生的相互关系了: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怜念众生┐│
十方如來┤        ├┤┌子若忆母┐
        └如母忆子┘└┤        ├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如母忆時┘


    身为一个佛陀,在那种清净大般涅槃的心中,他的心中因为过去发了那个大悲愿力,所以他虽然证得我空、法空,但是那个大悲心是不空的,他的大悲心释放出悲愍众生的心情,就像是母亲忆念她的独生儿子一样,经常希望跟儿子见一面都好。但是身为儿子的,假设一心一意只想要离家出走、只想要攀缘三界的果报,不把阿弥陀佛的净土当一回事,虽忆何为?



    我们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修净土都知道我们有心力跟佛力─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二种力量都不可思议。但是这个佛力,你要把它启动,你要有你的心力,你要心中去忆念祂,他才能够启动的。你不忆念他,佛陀的力量有四十八种力量,有等于没有。



    用心感受佛的存在──



    很多人都问一个问题:说这个念佛真正能够消业障吗?



    说礼佛一拜能够罪灭河沙,拜佛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你说呢?



    对啊!你说呢?你说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它就没有。



    很奇怪!我觉得佛菩萨的加持力,就是──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



    你认为它没有,它果然是没有;纵然有,跟你也没有关系。



    你说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种愿望、有四十八种加持力散发在法界当中,随时跟你感应道交。我说没有,那真的没有、那就真的没有;你说它有,它就真的有,这个佛力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你把四十八愿研究透了,你就知道:你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他的功德非常重要!



    你要启发他的功德,你要忆念他,当然你要先了解。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力量,佛陀释放四十八种力量,你要把这个力量转成你的力量,你必须要做一个工作──你要忆念他!



    诸位有些人做过人家的师长,你知道做师父的最在乎弟子什么事吗?



    其实徒弟有没有出息是其次,做师父的最在乎徒弟心中有没有我的存在?



    这个很现实,因为徒弟不忆念师父,二个人的缘就愈来愈远了,真的是这样子,你以后做师父就知道;做父母亲也是这种观念,这个儿子心中有没有我的存在?



    因为这样子才能够保持因缘,母子的因缘、师徒的因缘,彼此互相忆念嘛。



    所以说佛陀的力量再大,诸位要知道:佛陀的力量再大,他不能主动的帮助你。你要知道这个观念,他只能够被动,你要先释放一种力量,他才能够产生回应,这个是你修净土法门要知道的。这个回应的力量有多大?是你释放的力量有多大,他回应就有多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远是被动的!



                       净界法师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远是被动的,你心灵的力量是主动的,这样子我们就讲到三力不可思议了:



    ◎三力不可思议



    感应道交有三种力量:



    第一个、佛力不可思议─佛陀的本愿功德力。



    这里我们不详细说明,我们从下一堂课会详细的说明什么是佛力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有四十八种力量存在法界当中,等待你去启发它。



    总而言之,这是已经成就的功德。



    第二个、法力不可思议,这四十八种力量你要能有个代表,就是陀佛的圣号─名以召德。



    这四十八种力量有一个共通的门,你只要找到这个门,你就能够入到四十八种力量,这个门就是法力。



    第三个、当然最重要就是你要把这个门打开,你要有心中的忆念,就是你的心力不可思议,你内心的力量。



    你看诸位身上挂了很多观世音菩萨嗡嘛呢叭咩吽的咒牌、挂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咒牌,诸位觉得那个有没有加持力?



    答案只有一个:你说呢?



    对啊!你不相信它的力量,它就没有力量。



    你说这个是什么法王加持的,我跟你讲:这个法王加持的,你不忆念他的存在,你每天做功课的时候不拿来加持一下,久了它就没有力量。



    你不忆念他,我们讲一句话:所有外在力量的加持,都是存在的,但是它永远都是被动的,它不会主动的救拔你。


    你要知道这个观念,你不释出一种力量,他不会产生回应的。



    所有的外力,连佛陀也不例外,他力量再怎么大,他不可能主动救拔你,不可能。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念佛的人就知道,你一定要释放一定的心力,你才能够得到一定的回应。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来证明这件事情──在《净土圣贤录》讲到清朝有一个老妇人(百不管老媪),这个老妇人是做南北生意的,她南北货的生意做得很大,后来她先生往生了,这个妇人就独自撑起整个广大的家业。



    这个老妇人学了佛以后,知道净土法门,就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把事业交给她的子孙来经营。但是这个老妇人在家里面念佛念了三年,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增上,业障也没有消除、烦恼也没有突破、对往生也没有把握,觉得功夫不上路。



    她就去请教一个老和尚,一个叫道源的老和尚。道源老和尚说:你怎么念的啊?就说:我是怎么怎么念。道源老和尚说:你这样念没有办法感应道交,你嘴巴念佛,你心里面还是攀缘这些世俗的事情,你没有真实的去忆念佛陀的功德、真实的忆念净土的功德。



    诶,这个老妇人善根很深厚,她知道佛力不可思议,但是你要把心力放进去,她之前没有把心力放进去,没有善用心灵的力量,所以佛力表现不出来。



    老和尚说:你从今以后专修一个法门,就修随他去,什么事情随他去。后来她自封为百不管─百不管妇人。



    她这个时候真正把对娑婆世界攀缘的心,全部收回来,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后来念了没多久就真实往生了,她的内心跟阿弥陀佛真实的相应。



    同样一句佛号,为什么她之前没有相应,后来相应呢?



    因为她前面缺乏一个心力的力量,缺乏心灵的力量放在里面去。



    我们真实相信有佛陀的力量存在,我们真实相信;但是你要把心力放进去。心中的忆念─才能够把它启动起来。



    所有佛的力量,都要透过你─这是你修净土宗必需要知道的,祂没有办法主动救拔你的,不可以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是以后我要去的!



                      净界法师



    丙二、功德利益



    丁一、现世安乐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净土的功德,会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地方有二个:第一个讲到现世的安乐,第二个讲到究竟的解脱。



    先看现世的安乐,经文: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这段经文我们分成二段:第一段先法说,第二段再讲出一个譬喻。



    我们一个人的心力─我们要把心灵的力量放进去。放什么力量呢?



    这个地方讲二种力量:第一个忆佛,第二个念佛。



    忆指的是一种观想:你经常要去想像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你经常要把心中的净土想出来,然后不断的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是以后我要去的,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可以往生。



    其实一个人要把净土经常放在心中,这一点我们显教做得太差,你看密宗对自己本尊的功德、法身的功德、净土的功德,他画一个唐卡,他不断的修本尊相应法:我一定要去这个地方、我一定要去这个地方。你要把你的愿景在心中画出来,忆念佛陀的功德、忆念净土的功德。



    念指的是明记不忘:就是执持名号,那是完全修止了,专注在佛号上。我们对阿弥陀佛功德的启发,包括了忆佛与念佛二种的方式,我们一般人可能偏重念佛,忽略了忆佛这是很可惜的。



    那么你不断的忆佛、念佛,你现前,指的是你现生的利益;或者当来,指临命终的时候;现在见佛、或者当来见佛,必定可以见佛。见了佛以后──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见佛有什么好处呢?你不必假藉其他什么持咒、拜忏的方便,你自然可以得到心开。



    这个地方的心开指的是业障消除。



    你看我们这一念心,我们一般人很难打开,就是你很多业障盖住。说有些人刚出家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打瞌睡、做早晚课也昏昏沉沉、暗暗钝钝的,你就是那个业障把你的心包住了,所以心没有开。



    那念佛的人慢慢慢慢就可以把这个业障打开,这种打开的方法,当然不是你的力量,而是透过你忆佛、念佛,启动佛力帮你打开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果我们能够善用佛力------



                     净界法师



    你看我们这一念心,我们一般人很难打开,就是你很多业障盖住。说有些人刚出家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打瞌睡、做早晚课也昏昏沉沉、暗暗钝钝的,你就是那个业障把你的心包住了,所以心没有开。



    那念佛的人慢慢慢慢就可以把这个业障打开,这种打开的方法,当然不是你的力量,而是透过你忆佛、念佛,启动佛力帮你打开的。



    这种情况讲一个譬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就好像一个人经常做香的人,他身体上没有香气,但是他可以把外在的香气引到自己的身体,变成自己身体的香气,就是仰仗他力让自己有香气,这个叫做香光庄严,有香气光明。



    这个地方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的成佛之道啊,要灭除很多很多的障碍,烦恼障、业障、报障。你有二种选择来完成你的使命:



    第一个、你完全用你心灵的力量。我们前面讲到,你心中发愿,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单独的面对你烦恼障、业障、报障,这是一个选择。



    第二个、你想说何必这样子呢,阿弥陀佛存在这么多力量,我可以拿来善巧运用,我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可以把他力引导进来嘛。



    以我打佛七的经验,我现在平均一年打三次佛七、一次佛三。我觉得念佛法门跟其他的持咒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你念佛人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时候,你马上感到内心一种寂静的力量产生,法喜寂静,而且身心非常的调柔舒畅,一般持咒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刚开始也不觉得为什么,后来我最近在编四十八愿的讲义,编到第四十五愿的时候,我找到答案了!



    第四十五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菩萨闻我名号,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



    它说:一个菩萨修菩萨道的时候,能够闻我名号,能够不断的用欢喜心、专注的心、来忆念我的名号,你就能够成就清净解脱的普等三昧,这三昧的力量就是一种调柔寂静的力量。



    所以诸位打佛七的时候感到调柔寂静,这个不是你自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是你心中跟那个摩尼宝珠接触的时候,它这个摩尼宝珠有四十八种力量,其中一种力量就是清净解脱普等三昧,它释放给你的,他力的加被啊。



    当然也是要你心灵的力量释放出来,你要忆念祂,祂才能够产生反应。



    如果我们能够善用佛力,其实你在生命当中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产生更好的效果;我们不一定要一个人面对自己的业障,不必这样子辛苦的。



    举一个《净土圣贤录》-往生女人第九─念佛消业的实际公案:



    在净土宗里的中册,它讲到明朝有一个居士叫做杨选一。这个居士在地方上做一个小官,娶了一个太太以后,二个人都学佛了,他太太比他还学得认真。杨夫人平常把家事忙完以后,就专心的念佛。



    后来这个夫人到了三十一岁的时候,生下了一个男孩子,之前是生了几个女孩子,生下这个男孩子以后,她就跟杨先生说:我的责任已经了了,我已经给你一个后代了,从今以后我要专心的念佛了,希望你能够成全我。这位杨先生也不错:好吧,我们家那么大的三合院,你找一间空房子住吧,好好的念佛。



    这个杨夫人就找一间空房子住,开始很专心的念佛,那时她可以说是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得非常的法喜。但是念没有多久,她的背上长一个脓疮,像鸡蛋一样的脓疮,化脓流脓流血出来,找医生看都没有用。但是这个杨夫人知道找医生没有用以后,她就很虔诚求佛力加被:阿弥陀佛有四十八种力量,我一定要把这四十八种力量引导到我的生命里面来。



    有一天晚上她做一个梦──梦到一个很大的鬼,拿一把刀子要杀她,她就赶快跑,跑到一个地方,出现一个更大的神像、放大光的神像,她就跑到祂后面去了,这个神像就把这个鬼赶走。诶,从那次梦境醒过来之后,她背上的脓疮就慢慢的好转、慢慢的干枯,最后脱落就完成好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她就有信心了,她也没有做什么,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嘛。



    后来她念了没多久就往生极乐世界,临走之前还把她先生叫过来,说:有四个童子要迎我到净土去了,跟他道别,然后就安然的往生了。



    诸位都知道,我们修行当中,最难处理的是冤亲债主,你要处理冤亲债主不是有慈悲心就可以,你还要有功德力。


    说:诶,你欠他一百万,你还不起,有一个大富长者说:没问题,这件事我帮你负责,你欠一百万,我给你五百万,行吧?可以。所以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就是说明:我们不一定要自己创造香气,重点是你要把这个香的香气,引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才是重点。



    你再怎么修行,你修得过阿弥陀佛吗?不可能嘛,他是佛,你是众生。



    我们重点不是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比,而是说:你怎么把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功德,转成你的力量?这件事很重要,是成败的关键!我们今天面对很多的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你怎么样把阿弥陀佛的力量转成你的力量,这个很重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大势至菩萨摄受劝勉念佛人赶快到西方净土去!



                      净界法师





    前文讲到念佛的功德有二个:第一个是现世的安乐,第二个是来世究竟的解脱。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是一种本尊相应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整个修行破恶生善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要仰仗本尊的加持力,我们讲他力法门,重点是你怎么把本尊的功德启动起来,变成你的功德。这个是重点。



    那么在本经当中讲到忆佛、念佛这二个方式,你就可以把本尊的功德转成你自己的功德。你现在没什么钱,没关系,你靠在本尊身上,套一句印光大师的话──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



    我们一个众生、一个没有资粮的心情,进入到阿弥陀佛的功德海这个就是本尊相应法的一个思考模式。

当我们忆念、念佛以后,对我们来生有什么好处?我们看经文:



    丁二、究竟解脱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这里是讲到大势至菩萨的一个自利利他的功德。先讲自利的功德:



    我本因地,大势至菩萨回忆他过去在因地:



    身为一个凡夫的时候,他是怎么修学呢?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刚开始我也是一样苦苦恼恼的、业障很重,但是我有一个好处,我能够善加利用佛陀的功德,我不会一个人去面对烦恼障、业障,我知道这个法界:深信诸佛皆充满,有无量的佛、有无量的本愿功德,我善巧的把佛的功德引导在我的心中,因为这个佛力的加持,而证入了无生法忍。



    但是这个地方大势至菩萨并没有强调他往生净土。其实诸位你看净土法门的传承,在最早龙树菩萨的时候,他判教为难行道、易行道.他是不强调往生净土的,他是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的念佛,然后修止观,证得无生法忍,没有求生净土的观念。到了昙鸾大师以后,才把求生净土放进去,这个我们下文再来说明。



    但是现在的环境不同了,大势至菩萨说:我并不劝你们走我过去的路,因为我那个时候生长在正法、像法时代,善知识很多、三宝的力量很强;现在末法时代─魔强法弱,恶因缘的力量超过正法的力量。那在这五浊恶世当中,现在的我是摄受念佛的人,劝勉念佛人赶快到西方净土去,所谓的往生不退,成就不退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总归有四种的摄受



                         净界法师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的,要能够保持菩提心不退转是非常困难。经过了恶师邪友的误导,菩提心就退了─退大取小了;更严重的连二乘也退掉了,退到生死凡夫去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引用了然法师的一个说明:他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其实总归有四种的摄受:



    第一、有光明的摄受:这个光明的摄受是干什么呢?消灭众生无始的业障。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把阿弥陀佛的光明引到我们的身心世界,就感受到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受,消业障。



    比如说你过去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业,阿弥陀佛慢慢慢慢的把你的业障消灭。



    第二、神力摄受:破除鬼神、冤亲债主的障碍。



    这个是很麻烦的冤亲债主,我们过去颠倒造了很多杀业,现在冤亲债主找上门,他不放过你。但是没关系,你靠在阿弥陀佛身上,阿弥陀佛有神通力,他四十八愿里面有很多消业障的、消除鬼神障的,这叫做神力摄受。



    第三、法身摄受:使令念佛人菩提心的善根慢慢的增长─法身摄受。



    我看到修大乘的人退大取小很多,但是我看到念佛人退大取小的很少。



    你看念佛人退失大乘善根、修习小乘的非常少,在比例当中,在所有宗派当中最少,因为阿弥陀佛的摄受,其他的人要退就退了嘛。你念佛的人,阿弥陀佛有一种法身摄受你,不容易退。



    第四、色身的摄受:这个最重要了,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开示慰导、接引往生,这个叫色身的摄受。



    前面三个──光明摄受、神力摄受、法身摄受,是讲现世的安乐;色身的摄受是讲临命终的时候,你要是起烦恼了,阿弥陀佛来开示你、慰导你,把你接走。


这个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



                      净界法师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碍、消业障,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考;但是大势至菩萨,他就强调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个净土宗就正式成立了归于净土。



    ──之前我们讲过,净土宗的判教,最早的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他是不强调求生净土的,他只强调念佛来破除障碍,当助行。



    但是到了唐朝的昙鸾大师,他认为这样子是不够究竟的,他说:这个五浊恶世很容易退失菩提心,应该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也有这种观念,他说,在我们一大事因缘当中,三界生死最难跳脱!

说:我们成佛之道那么远,其实真正困难的是前半段,就前面一小段而已。



    我们在成佛之道当中,花的时间最多的、障碍最多的,就是三界这一关。



    我讲实在话,三界这一关你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因为你障碍少了,我们讲断恶、修善,那时候其实你大部分都在修善,所断的是所知障,那很简单,那是观念的问题而已。不像三界那么严重,烦恼障、业障、报障,那不得了。



    你说你今天跳脱三界以后,你说你是初果,或者是初住、二住、三住,你顶多进步比较慢而已,你说我一个礼拜都没有做功课,顶多就是保持原地,没有进步。



    诸位知道:你在三界打滚会有什么后果吗?



    你现在是一个正念分明的出家人,但是你可能来生会造很多五逆十恶的罪业,有可能,因为你福报现前了。



    如果你内心没有很强心灵的力量、正念力的话,你容易心随境转,福报现前,我们讲菩萨福报现前的时候,如果没有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很容易产生放逸,这个放逸以后,你就起颠倒了。



    一般会造罪的都是福报大的人,因为你积集资粮、你布施持戒,来生福报现前,就造了恶业,第三生堕落,叫三世怨。



    所以这个三界的退转是很严重的,会把你变成──从一个发菩提心的菩萨,然后退到地狱去了,退到这种程度。



    所以讲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你应该要赶快到净土去修学,成就不退转的功德。



    这个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念佛成败的关键,就是你是不是能够都摄六根、摄心专注!



                      净界法师



    丙三、修学方便



    前面我们讲到要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要:忆佛、念佛。



    那怎么样忆佛、念佛会比较好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方便?下文大势至菩萨将忆佛、念佛主要的方便法讲出来: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消释



    佛陀问我成就首楞严王三昧,所谓的圆通就是三昧,不过这个三昧是真如三昧的意思,不是一般的三昧。



    佛陀问我怎么成就首楞严王三昧,我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只有二个最好的方便,第一个就是都摄六根、第二个净念相继,这个是成就念佛三摩地当中,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二个方便。



    一、都摄六根……专注力



    二、净念相继……相续力



    印光大师解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说:这个都摄六根就是一种对佛号的专注;净念相继就是把专注的力量变成成片,一种相续。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都很想把佛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我们会去忆佛、念佛。那这个当中成败的关键,就是你是不是能够都摄六根、摄心专注。



    我讲实在话,佛陀对你的加持力,不是你念得很多就有效,不是。你是不是每一句佛号,印光大师讲要听得清清楚楚,那种虔诚专注的心要生起。



    我过去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法王来到我们台湾,在高雄做一次演讲,那个时候法王有去参观佛光山,电视的新闻节目都报出来了。我在看这个影片、新闻报导的时候,我就盯着法王的一举一动在看。



    他刚开始跟星云大师二个有说有笑,菩萨都是自在、观自在嘛;但是法王一到大殿看到佛像的时候,那整个人、身心世界开始变化,那个六根开始收摄,变成非常严肃。然后他看到他所归依的境、佛陀现前,他很虔诚的拜下去。


    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我看过法王的传记,他每一次在遇到障碍的时候,他修本尊相应法,佛菩萨就很容易加持他。



    我们会觉得佛菩萨很不公平,为什么法王每次祈求都有效果,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我找到原因了,问题不在外面,就是都摄六根不够。



    你看法王他平常是嘻嘻哈哈,但是他一到本尊功德现前的时候,他非常认真的,这个就是他为什么经常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就这样子嘛,他有这种方便力嘛。

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净界法师





    念佛的要诀──



    我要老实告诉大家,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你说你没有时间,你宁可念少一点,但是你要摄心专注,每一句佛号要听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净念相继,当你的心把佛号听得很清楚、很专注的时候,你要慢慢把这个佛号怎么样?



    变成片状。



    我们讲由生转熟。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说念佛只有二句话而已,他每一次打佛七开示都是由熟转生、由生转熟,都这二句话。



    由熟转生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平常很熟悉三界五趣的果报,把它由熟转生;



    第二个、你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很生疏,由生转熟。



    所以我们整个打佛七,这个观念我把它会归成二句话,就是──打得念头死,建立阿弥陀佛。就是把你三界的念头慢慢慢慢的消灭,把你对阿弥陀佛那个归依的念头慢慢建立起来,净土宗就是修这个而已,就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我们净土宗的思考模式跟圣道门不太一样:圣道门是完全靠自己,什么事都靠自己的;净土法门是你要想尽办法,把佛陀的力量转成你的力量,这自他不二。



    这二个思考模式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二个都是向内追求。



    我们要知道:净土法门虽然祈求外力,但是跟外道不一样。外道在忆念他们的上师、本尊的时候,他是心外求法的;我们是向内安住的,我们讲过是由内而外,由内心的摄心专注、虔诚恭敬,来召感佛力加被的。



    没有人一开始就注意佛菩萨什么时候现前,修行不可以这样,这个地方要注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