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佛陀宣扬神咒,**成就了阿罗汉!


                     净界法师


    显 益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况显发心: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佛陀讲出一个实际的例证,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

    佛陀说:比方说,阿难尊者你过去生跟摩登伽女是多生多劫的因缘;古德解释说,其实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是五百世恩爱夫妻的因缘;这五百世相续的生命当中,所累积的习气,已经不是一生一劫所成的。但是当我一宣扬神咒,摩登伽女在一个爱烦恼特别粗重的情况之下,都能够当下脱落烦恼;乃至于回到楞严会上,在佛陀宣说七处破妄、十番显见以后,她就证得阿罗汉果。她是一个**,烦恼这么重,而且根本无心修行,以神咒的力量的加持,尚且成就了阿罗汉。

    我们看这段经文,摩登伽女证得阿罗汉是一场意外,她根本不想修行;她是看到阿难尊者很欢喜,就叫她母亲用咒语去迷惑阿难尊者,谁知道文殊菩萨,把她的咒语破坏了,带他们两个回去,然后听佛的说法而证阿罗汉果,就这样子!

    当然世间上没有意外,应该说她过去生跟三宝的缘结得很深、很深,这种人是标准的根利遮重、烦恼很重…你看她是一个**,烦恼重,但是她善根强。

    佛陀举出这个例证,意思是说:摩登伽女烦恼这么重,而且根本没有真正想修行,因为咒语的关系,都可以证得无学,可见这个咒的力量是多大!何况你们这些声闻人,(声闻人的特性是所知障重,烦恼轻薄),而且又回小向大,发了菩提心,你们来持咒,那更是“犹如飞尘扬于顺风”,飞尘本来就很轻,(烦恼淡薄),大风一吹,这个当然飞尘就消失了,有什么困难呢?

    从经文,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讲持咒的功德有两个:

    第一个、它有灭除烦恼习气的效果:你看摩登伽女烦恼这么重,持咒之后,都可以使令她爱心永脱,灭除烦恼。

    第二个、增长善根:使令她成就阿罗汉果,不是灭恶而已,还有生善。

TOP

楞 严 神 咒 的 缘 起


                    净界法师



    辛一、阿难述请


    阿难尊者的一个述请─自己遭遇的叙述跟请法:

    述遭邪禁: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骄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

    蒙救未闻:

    【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

    重宣广利:

    【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

    大众普请: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这段经文,阿难尊者讲出他个人的想法,之后他请求佛陀宣说神咒。这时候,阿难尊者听到佛陀宣扬楞严神咒的功德以后,他就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佛陀啊!我出家十二年来,我依止的心态“恃佛骄爱,求多闻故”,我就仗恃佛陀对我特别的宠爱。

    阿难尊者─他在所有佛弟子当中,他有两个特色:

    第一个、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跟佛陀有亲属关系。
    第二点、他一出家就当佛陀的侍者。


    我们看律典里面的一些记载,佛陀对他,的确特别的关怀,这是事实。从佛陀今生的应化来说,他跟佛陀的因缘很深、很深,在这种情况,他产生一个错觉——

    如来有无量三昧,不劳我修,佛陀随便送我一个三昧就可以了;所以他一心一意只求广学多闻,没有把文字的多闻,转成内心的观照,所以他就不能证得无为的功德。遇到了摩登伽女大梵天咒的时候,他就被它所控制了。

    他在当时的情况:心虽明了,力不自由。他完全作不了主,力不自由,但至少他内心还很清楚。所以历代祖师大德,在判定阿难尊者的情况,都认为他没有失掉戒体。理由在哪里?

    就是在心虽明了。

    当阿难尊者遇到了摩登神咒,是只有起烦恼,没有起颠倒─他还能够忆念如来说:“如来大慈,宁不救我。”可见这个人没有起颠倒,所以他的戒体没有失掉,理由就在这里。

    这里,阿难尊者回忆他在前面的一个遭遇──幸赖文殊菩萨将咒往护,来到现场就把我给救出来了,当时蒙如来佛顶神咒…但是他是什么情况呢?

    “冥获其力,尚未亲闻。”因为文殊菩萨来到现场的时候是默诵神咒——默诵,所以阿难尊者他即便被救出来,他也没有听到这个咒的真实音声,所以这时候,惟愿大慈如来,重新为我等宣说。

    为什么呢?

    以大悲心来救拔与会的修行者,特别是指的凡夫众生,烦恼障重,善根薄弱,的确需要这个咒语的帮助;又特别是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仰仗佛陀这个秘密的咒语,希望得到身心的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听到阿难尊者的请法,心中充满了期待,愿意来听闻佛陀宣说这个秘密的“楞严神咒”的章句。

   由上可知,阿难尊者请法,有两层意义:

   第一个、为与会的凡位菩萨来请法。
   第二个、为了末法时代来请法。

TOP

佛陀问: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



                    净界法师



    到这个地方,我们整个《楞严经》的理观、事修,大概讲得快要圆满了,最后我用一个故事来作总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定:遇到河,不能显神通飞过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

    所以佛陀就带了僧团,坐船,慢慢、慢慢的从此岸要到彼岸过去了。那么这时候,佛陀看到滔滔的海水,这个船缓缓的前进,就有感而发,他就问诸弟子说:

    诸位比丘啊,你们知道有什么东西,它跑得比光明还快吗?

    有弟子说:诶,我们的心念嘛!

    佛陀说:如是、如是,没错!

    佛陀又问说:那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

    没有人知道。

    佛陀第三个问题说: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不动的,就像死水一样,完全不动的?

    也没人知道。

    佛陀说:这三个东西答案都一样,都是心念。

    第一种人:这个人的心,跑得比光还快,这个人是积极奋斗─以本经来说,这个人理观、事修都具足。


    一个人学佛以后,真的有些人进步很快,真的是这样,三个月没看到他,真的脱胎换骨,身口意都改变了!因为他真实在观照,他念念是向内观照,不断在修正自己的心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他的心慢慢慢慢被他带回家了。所以这个人,你看他一天一天的增长,真得看出来进步。这是第一种人─积极奋斗,这个人当然活在未来。这个人虽然现在不够好,但是未来是充满光明的,我们说这个人修行上路了。

    第二种人:是属于懈怠放松型的,慢慢来的─要以本经来说,这种人进步慢、是属于事修的,每天做功课念佛、持咒,但是缺乏理观。古德说:修道多辛苦!凭着你的那个念力,跟你无始的烦恼罪业抗拒─缺乏理观、缺乏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理观,自己弄得很辛苦,进步也很慢。

    第三种人:按兵不动、醉生梦死,标准的生死凡夫─完全活在过去,你前生是怎么样,你今生还是这副德性,来生还是差不多,生命的水流没有改变,一滩死水。

   《楞严经》的修学─当然不是说我们学完《楞严经》就怎么怎么的,不是这个意思。《楞严经》可以让你认清路头;我至少知道高速公路怎么上去,所以这里我们讲开悟的楞严,你知道你的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你也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

    一个人一定要看到过去跟未来,你才知道你现在该做什么!

TOP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净界法师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


    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

    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一个人一定要了解过去的,找到你的根、找到你的本来面目,你这个人才真实的安住下来,否则你的心就一直在动,没有根的人,就会飘浮不定。

    研究《楞严经》的人─虽然你还有很多烦恼没有对治,你有很多的罪业没有忏,但他不紧张,安住在不生灭心;观察生灭心中,有很多如梦如幻的影像,

    我只要不随妄转,最起码我可以做到带业往生:

    我能够正念分明、我能够不随妄转。

    修学《楞严经》──

    首先,它让你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你的根,当然你如果你再把净土放进去——你将往哪里而去?我将往净土而去!那就更好了!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你把《楞严经》的思考模式,再配合佛号的信、愿、持名,你这时候,真的是如古人说犹如带角虎,老虎就很厉害了,再加上两只角。

    我们看《楞严经》它的修行方法不多…怎么样修、什么波罗蜜…相对于《法华经》、《华严经》的广开方便、怎么样的修行方法…讲得不多,只讲到持戒跟持咒。主要是建立你一个正确的思考模式─如何正念真如?菩萨如何安住?如何发菩提心?这一部分讲得很多,就是调整心态。

    《楞严经》就是要调整你的心态!你第一步走对了,你第一个因种走对了,先找到我一个佛种…走对了,你后面就越走越对;你第一个种子错了,你后面就全部错了,你再怎么用功都没有用。

    《楞严经》很重视你的因地发心——因地的种,你第一个因种,对不对是很重要;你不是学佛以后就开始跑,不是啊!你要找到你的方向,方向对了,你跑才有用,你的加行才有用啊。

    古人说:你没有读《楞严经》,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资格谈加行。

    你拿了沙去煮半天,最后变热沙。

    所以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一修行就着魔,一修行就出事情,你根本没有准备好,你怎么有资格修行呢?

    《楞严经》第一个端正其心,你应该用什么心态来修行,而不是赶快要去冲,你把你的心态调正─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空正见,这两个根本抓到了,你才有资格谈修行的问题,你才有资格谈后面的《法华经》、《华严经》,那是——广修方便、积集资粮,你才有资格谈这些问题。

TOP

一个人烦恼重,就是你的想像力太丰富了!


                     净界法师



    我们修学《楞严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们心中的颠倒想,来开显我们心性的妙用。


    破妄显真从本经的方法来说,它两个主要的方法:

    一个是显教的方式,一个是密教的方式。

    显教的特点:它是透过语言文字的思惟,比方说我们今天的破妄显真,主要是修空假中三观。

    我们可以根据龙树菩萨《中观论》的偈颂: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空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因缘所生法。

    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因缘的假相,当然这跟业力有关系,你有什么业力,你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假相。问题是我们面对这个假相的时候,这个假相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感受,各式各样酸甜苦辣的感受,感受再接下去,各式各样的想像就出来了,想像你再不注意,那就要产生烦恼了。

    我们从凡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烦恼重,就是你的想像力太丰富了,因为你没办法控制你的想像力!

    我们一个人的痛苦,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外在的环境只是个助缘,因为你面对这个假相,你就不断的打妄想,烦恼到一个程度,它就一定要造业;你这个烦恼的能量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了,一定要造业了。

   《楞严经》的修学,就是当烦恼还没有成形,还没有达到一定势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赶快消灭掉,就像这个火,星星之火你就要赶快消灭,你不要让它已经变得很强大了,把你完全主宰了,那你就得听它的,你就只好心随妄转。

    空观的智慧,就是消灭我们对于这种妄想的一种执取,就是本经说的:妄想的根本: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

    空观的意思就是: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本经发明空的道理──它在过去、现在、未来…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你说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呢?你说它从外境而来,外境怎么会有妄想?诶…这个人刺激我,才有妄想。不可能嘛!那个人他刺激你,那是一个外境啊。你说我自己起妄想。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怎么就有妄想呢?所以它只是一个因缘心、境碰撞你的业力,你个人的业力循业发现的一个假相。

    所以妄想它是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当下刹那刹那生灭的假相,它只在释放你的业力如此而已。

    当我们开始修空观──慢慢、慢慢…对心中的妄想,会慢慢的脱离,虽然它存在,但是它已经不能干扰你了,我们讲离相清净。

    修空观的人,他内心会慢慢、慢慢的寂静下来,他会跟自己的妄想脱离。

    当然我们不能这样以此安住,应该从这个空观来破妄,破妄当中慢慢成就清净心。

TOP

你脱离不了过去,你就失掉了未来!



                    净界法师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前面的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道没有假相,你是没有动力的!

    他要创造一个诸佛菩萨功德的一个假相:来欣求;他内心要产生众生苦恼的假相:产生悲悯;他要假借布施的假相来开显:我们内心当中施舍的功德;他要透过持戒的假相来:灭恶生善,各式各样波罗蜜的假相来启发菩萨的断恶修善。

    所以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假相,使令他能够不断的增上、不断的调伏自己,这个假相的重点,为了成就菩萨的菩提心。

    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学空观,让我们一个人脱离过去。

    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毛病──

    就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过去的阴影:

    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这个很麻烦!弄得我们自己障碍重重,我们现在想要学佛、想要趋向光明,但是过去的烦恼放不过我们,过去的罪业也干扰我,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脱离不了过去。

    你脱离不了过去,你就失掉了未来!

    空观会让我们慢慢远离阿赖耶识,让我们跟过去做一个切割,重新开始!空观会让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我们最初生命的原点,从那个地方重新出发。

    一个人不能跟过去做一个切割,就糟糕啦!

    你生命就很难突破,你完全被你过去的烦恼、业力控制得死死的,你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大概就被算准了。

    所以从空观当中,使令我们脱离过去,而假观它却会帮助我们创造未来:破妄─就是远离过去;显真─开显心性的妙用,使令我们一个菩萨,能够好好的去创造来生的功德庄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