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什 么 叫 其 心 不 淫 呢 ?

                     净界法师



正式说明杀盗淫妄四重戒,来彰显无漏戒法的修学内涵。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前面讲到摄心为戒,什么叫摄心为戒呢?这个戒法的内涵,到底跟声闻戒有什么差别呢?提出这个问题。佛陀等于是自问自答,先一个征问,再详细的回答:


首先看淫戒,经文比较长,我们分成三小段来说明: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里,就正式把摄心为戒的道理讲出来──

    我们看第一段,先把持戒的功德相,它的标准标出来。说:假设在凡夫世界的六道众生当中,你能够做到其心不淫,则不随其三界生死的相续。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


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拜佛,在那个地方静坐持咒,然后你都没有起烦恼,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叫缘缺不生,不是其心不淫。应该是说:当你这个明了的心,受到外境刺激的时候,生起了淫欲的念头,而你能够产生一个对治的力量,那个对治的力量被你栽培起来,你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甚至于是一个调伏的力量,这个就是其心不淫。


这个地方,也并不是说你完全没有淫欲心,完全没淫欲心,你就是圣人,那制这个戒对你就没有帮助,这个地方是针对末法凡夫众生来制的。就是说:你有烦恼,但是你开始抗拒烦恼、调伏烦恼,走上了菩提的正道,这个叫做其心不淫。后面的经文就在发明这个思想,读完后文你就知道什么叫其心不淫。


这里,先讲出一个正面的功德,以下再讲到反面的过失:说:你修大乘的真如三昧,你的目标是要出离三界,但是假设一个人,他对淫欲的心不加以对治,不加以对治就等于放纵,(就两种情况─你不是加以对治,就是放纵),那么三界的生死是不可能出离的。这个人,对于淫欲的念头,一再的放纵,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修行人,所以他就会有什么功德力呢?多智他有很多、多闻的智慧。(这个地方应该只有闻慧,没有思慧)。第二个他有少分的禅定,这里指的是欲界定…九心住;因为初禅不可能有淫欲的烦恼。欲界定,就是少分的禅定。这个人他应该有福德力─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但是他内心当中─不断淫,对于淫欲的烦恼,采取放纵的态度。这样…他淫欲的烦恼,经过他的智慧、禅定两种资粮的加持,结果是必落魔道。


魔道的根本,就是以淫欲心为根本,它的浅深分出三品:

   (一)、上品魔王─魔王有三个特色,

    第一个淫欲炽盛,他的淫欲心特别重。
    第二个福报广大,这个人在人世间做了很多慈善事业,福报很大。
    第三个心灵特别的灵巧,他有一些小聪明的,这种人就做魔王。


   (二)、中品的魔民─这个是男众的魔民,魔王的眷属。

   (三)、下品的─变成一个女众的魔女。


不管是魔王、魔民、魔女,他们都有很多、很多的徒众,就是有很多的魔子、魔孙;那么他们内心,是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问题出在这个地方──各各谓自己已经成就无上道。一个人为什么堕入魔道呢?不是说他今天犯了淫欲的烦恼,就堕入魔道,不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他是破见——邪知邪见—─他自己认为:放纵淫欲可以成就无上道。


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的因缘观里面,破戒你还有救。你烦恼很重,抗拒不了你的烦恼、抗拒不了外在的诱惑,你犯了罪,但是你起增上惭愧,你这个人还有希望,因为你的菩提种性没有失掉。


这些人为什么修到最后,他不是成就佛道,是成就魔道呢?破见——邪知邪见,以淫欲的烦恼做功德想。他想说:诶…淫欲并不障道啊,甚至于是对修道有帮助的。


所以《楞严经》说:他是因地发心就错了,他是以淫欲为本,所以后文佛陀比喻说:你用沙想做饭,你煮不出饭来的。问题点在破见——邪知邪见。他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他自己还是生死凡夫,那么放纵自己的欲望,虽然修福修慧,而自认为成就无上道了。这样以淫欲为根本,最后的结果就是落入魔道;你用沙去煮东西,最后当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热沙。

TOP

                        邪知邪见———以淫欲当功德想

                                 净界法师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这段文是佛陀对末法时代的预言,佛陀在正法时代就预言末法时代会出现什么情况…说:在末法时代,这些魔子魔孙,就开始流行炽盛于世间了!为什么魔子魔孙在正法、像法不出来?因为他出来没有用啊,那个时候的善知识威德力强;在正法、像法时代,那些住持正法的善知识都是大威德力的,到末法时代,那些大威德善知识都走掉了,糟糕了!众生烦恼也特别重,善根也薄弱了,这时候魔子魔孙就有机可乘,开始出来活动啦!这些魔子魔孙是怎么出来活动呢?


第一个、讲到他自己的自受用。是怎么样呢?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他以身口意的淫欲,来当作一个修道的助行,他认为这个就是善知识,这对我有帮助的,邪知邪见的─—以淫欲当功德想。那么,还不只这样子,他还去影响别人,令诸众生落爱见坑—─他还把这个思想,透过文字、透过语言来传达,他说:行淫欲,不但不障碍圣道,还对你修学圣道是有帮助的,把众生拖入了爱欲的火坑,而失掉了菩提的善根。这个人本来是有善根的,因为跟错了善知识,结果呢,他过去的善根就隐没了,取而代之就不是善根了,是魔道邪恶的根生起了。


末法时代修学最严重的问题:你根本不知道哪一个是善知识?末法时代是什么样呢?各说各话:也不知道谁讲的是对的,就是邪恶不分了。而且更多的是,魔的力量特别大,你看邪知邪见的人,道场盖得特别大、福报特别大,反而正知正见的人福报变少了,这个当然是不吉祥,这跟这正法、像法是完全相反。在正法时代,正知正见的善知识都是大威德的,到了末法时代颠倒了,邪知邪见的人福报大,正知正见的人没福报了,所以问题就很严重了。


所以佛陀教诫我们说:到了末法时代,一定要教诫这个世人,修学正念真如的时候,要先断淫心,一定要慢慢、慢慢的调伏心中的爱欲烦恼,这是先佛世尊,第一个决定清净的明诲。


这决定,就是不可改变的,过去诸佛如此,现在诸佛如此,未来诸佛如此,这是成就清净功德的一个很明确的教诲。

   
也就是: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这件事情是没得商量的,是明确没有一点含糊笼统的教诲、非常明确的。

TOP

我们的色身怎么洗,都洗不干净呢?

                  净界法师



    爱欲的烦恼、贪爱的烦恼有两种:

    第一个、贪爱自身,贪爱自身叫身见。
    第二个、贪爱他人的色身,就变淫欲。


    总而言之,都是从色身引起的,就是我们对色身产生颠倒,我们认为它是清净美妙的,就产生贪爱。所以佛陀在对治方面,告诉我们观身不净。


看蕅益大师的颂文: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


蕅益大师在发明我们色身的不净,从三段来说明,先看:


第一段、总标色身的缘起──


我们色身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地方讲到内因、外缘: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首先我们之所以来三界投胎,主要的亲因缘,就内因力,就是恩爱迷情。恩爱它的本质就是迷情,迷情就是恩爱,只因为粗、细的不同,比较粗显的叫恩爱,比较微细的叫迷情。


这个恩爱迷情不是指我们平常的恩爱迷情,是说:我们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从一个明了心到昏昧心到闷绝,进入闷绝这个人就死掉了;死掉之后,下一刹那变中阴身。这个中阴身他离开了身体以后,他看到是一片黑暗,但是由于他过去的业力,他会在黑暗当中的某一个处所,看到一道的光明,在光明当中,会看到某一个男女,在做交媾的行为;这时候,他就动了一念的恩爱迷情;假设他是要做一个男众,他对这个女众…对母亲生恩爱迷情;假设他是投胎变成一个女众,他就对父亲动恩爱迷情。仁者心动嘛,仁者心动之后,就开始触动了生死的业力,就来投胎了。投胎之后,一个生命体的结合,当然不能只有心法,它肯定要有一个色法来做依止,生命体要有色、心的和合。


前面讲心法,这以下讲色法:四大缘生─它是揽四大为因缘才能够受生。这个四大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父精母血,他动了恩爱迷情之后,他的心,就投入到父精母血的色法当中,色、心和合,就把他的色身,虚妄的创造出来了。


这个在经典说是种子不净,我们的色身怎么洗,都洗不干净呢?因为他一开始就不干净,他整个色身的生起,就是一念染污的心,恩爱迷情跟染污的色法父精母血的结合,这本质就是不净。

TOP

我们的色身,其实就是一层皮好看而已!

                    
净界法师



一、外表相状的不净─“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身体当中─父精母血的结合、跟恩爱迷情结合之后,他吸收很多的养分,滋养之后,身体慢慢的长大,然后身体里面就有很多的脓血屎尿不净物,在身体当中互相的参杂(“交润”就是参杂)。而且,他不是在身体里面哦,怎么样呢?“臭秽常无尽”─九孔流出不净:两个眼睛、两个鼻子、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大便处、小便处,九孔经常流出不净物。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身,就是这样子,因为它会不断的排出不干净的东西。这是‘外相’,外表的不净。


二、内相的不净─“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


这是往身体里面看──即便我们用衣服来装饰它,用很多的保养品来爱惜、保护它,但是其实我们的色身,只就是一个画囊盛粪。所以我们的色身,其实一层皮好看而已,就那一层皮,画上了眼睛、鼻子、嘴巴,但是里面呢,却是充满了种种的不净物。所以古人说:就像一个花瓶外面很好看,这个花瓶里面装了很多脓血屎尿,是这个意思─画囊盛粪。


这个画囊盛粪是这样子:就是说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的色身啊,除了烦恼以外,这还有业力的问题。所以忏公师父常说一个譬喻:你看猪看到猪,它就觉得这个猪长得很丰满;这个蛇看到蛇,就觉得这个蛇,长得很有曲线美。它是有他的业力的,你跟他有业力的话,他怎么看你,就怎么好看,这是因为有这个业。


    所以,我们想要从颠倒当中觉悟过来,说:诶!其实它只就是这一层皮,你把这皮剥开了,把这一层皮打开来看,里面全是脓血交相润,从里到外,没有一个干净的东西。这是在讲生前,我们生命还在的时候,一种内外的不净。


三、死后的不净─“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


这个色身之所以能够相续,因为有内心的住持,等到死亡到来,你的神识离开了,这个色身就开始…颜色从红润变成苍白、变成青黑,然后慢慢、慢慢的膨胀,啵!破掉,流出很多的脓血,然后生出很多的虫,吃他的肉,最后变成白骨,最后连白骨也消失掉。所以一旦神离,当神识离开的时候啊,这个色身谁敢去靠近呢?蕅益大师最后的结劝是─


“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


我们一个修行人,不要把一个将烂而暂时还没有烂的骷髅,把它当作真啊!这个色身只是借假修真,你不要花太多精神、体力去经营这个色身,因为它总有一天是腐烂的…总有一天,不管你怎么弄,它会往老、病、死,往这个白骨的方向走,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我们前面在修学理观的时候,我们是无有少法可得。因为:你在正念真如的时候,是离开色身的相状,心中离一切相,对不对?但是你从对治止观又回到色身,开始又安立一个相状,安立一个不净的相,用不净的相,来对治我们认为是清净的相。

    所以对治止观它是有相状的─以不净观来对治净颠倒,以无常观来对治常颠倒,它是有相状的,又开始产生一个相状,只是怎么样?一个逆向操作的相状。就是说:过去我们心中,住在我们色身的相状、或者住在你喜欢人的色身相状,开始分别他是很干净的、很美妙的、很可爱的,这个相状有很多的分别;那么现在佛陀告诉你,佛陀让你吃一道药进去,这个药,你吃进去之后──诶…他的心中,又产生一个逆向思考,不对!这个是不干净的、是腐臭的,是一个未烂的骷髅。


修理观的时候─是离一切名言分别的。修假观的时候─你又带动了名言,用一种清净的名言,来对治你颠倒的名言。你开始起名言─但是以如梦如幻的名言,来对治那个如梦如幻的颠倒,所以这个时候你又产生一个相状。在这个偈颂里面念一念:【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你心中就出现相状了,那个不净相出来了。所以说:对治止观是以名言对治名言,以清净的名言对治染污、颠倒的名言,在事修是这样子。

TOP

其心不淫才是菩提的根本!


净界法师



我们讲到本经的事修,那么佛陀在讲完理观之后,为什么要讲事修法门呢?主要是针对我们末法众生;我们末法众生遇到了两个障碍:


第一个、魔强法弱的障碍─就是整个外在环境的诱惑、干扰势力太大了,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破戒的行为。第二个、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可能在学习佛法当中产生破见,这个更可怕了。


所以佛陀针对末法时代,在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理观当中,又开出了两个事修法门来形成一个道场。这个道场的建立,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是远离内外的魔事。
    第二个是保护菩提善根,来保护末法的修行者;


    第一个就是持戒,第二个诵咒。

    第一条戒就是淫戒,主要的目标就是达到其心不淫,是这样的一个目标,它是整个持戒的标准。


菩提之本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判决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什么是菩提的根本呢?就是以其心不淫才是一个菩提的根本。是故阿难,假设一个人他内心当中,他根本不想去调伏淫心;也就是说:他是把淫欲的心当功德想,放纵淫心,但是他也修禅定,甚至于广修福德,那么他也是认为他是成就无上道了。事实上,他是怎么回事呢?如蒸砂石,欲其成饭,其实他是拿这个砂石,想要成就饭;那么用火去烤,这个火就是他的加行,他每天也是拜很多的佛,甚至是持很多咒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它根本是砂嘛。为什么呢?因为此非饭本,砂石成故;他没有找到一个成佛的因地!成佛是以菩提的清净心…以菩提心为根本,他没有安住菩提心,所以这个就是没有找到根本。


那么这是譬喻什么?这以下合法:我们以贪爱淫欲的色身,来追求佛陀的妙果,纵然在佛法当中,有少许的多闻的妙悟,乃至于有少分的禅定,或者少分的神通,其实皆是淫根。因为你根本上是以淫心为根本,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轮转三涂,必不能出。


这轮转三涂我们解释一下:一个人,他以淫欲的心,如果他没有犯根本,他也修福、修慧,那么他本身不是马上堕三恶道,他先入魔道,享受魔道的福报,但是因为在魔道当中,他会产生邪知邪见,散发错误的讯息障碍修行人,最后魔道享尽以后,再堕入三恶道去,是这样子。所以他福报还在的时候,他暂时不堕落,所以你看很多邪知邪见,他也没堕落,因为他福报还在!


【如来涅槃何路修证?】这个佛果菩提是怎么能够修证得成功呢?你根本没有找到它的因地,你没有找到这个米,你不可能煮成饭的。那应该怎么办呢?【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这个是根本。


这里,蕅益大师把断性亦无当作─理观;这个身心俱断是叫做─事修。


我们对治淫欲心──首先先修 理观 断性亦无,你一定要相信一个真理,就是你这个明了心,是本来没有淫欲心的;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因为你本来面目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么本自清净怎么就有淫欲心呢?那是无量劫来的一种虚妄的熏习产生一个假相而已,它没有真实的。所以首先我们先了解断性亦无,先修理观,先正念真如,然后再从事修上来对治这个淫心的身心─远离身业的淫欲,再远离意业的淫欲。这个是对治止观。这样子对于无上菩提才有成就的希望。

TOP

遇到事情──先回光返照,不是先马上念佛、持咒!

净界法师


这个断性亦无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是直接事修?是先理观呢?


在宋朝有两个大居士:一个叫苏东坡、一个是秦少游,这两位大居士。有一天,这两个大居士出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乞丐,身体很脏,穿着一个破旧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你看看这个虱子,肯定是从他污垢的身体长出来。秦少游说:不对,是从他的衣服长出来的。两个人就争执起来。说:不对!一个说身体,一个说衣服,争论不休啦。那好,我们来问佛印禅师好了!两个人就到佛印禅师的地方,问说这个虱子到底是从身体生起的?还是从衣服生起的呢?


佛印禅师说:你们两个都对!虱子的头是从身体生起的,虱子的身体是从衣服生起的。(注:也可说是都不对。)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不过佛法经常会有这种观念,就是说A也没有,B也没有,这A跟B结合在一起就把C创造出来了。很奇怪!A也没有C,B也没有C,但是A加B碰撞在一起,就把C创造出来了。


你看我的心没有烦恼,心哪有烦恼?有烦恼你拿出来看看!外境当然不可能有烦恼,外境是个色法!心没有烦恼,境也没有烦恼,怎么心、境一碰撞,就把烦恼的假相创造出来?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所以这个虱子从什么地方来呢?当然佛印禅师的答案,就是从你内心中来!心念一动就虚妄生起。你看身体本来没有虱子吧,衣服也没有虱子吧,但是虱子要产生,第一个要污秽,第二个要温暖,一定要有衣服。那你的身体跟衣服接触的时候,如果那个温暖的感受出现的时候,虱子就这样─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就出来了,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


首先:你要站在一个你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住在烦恼来对治烦恼,你不是它的对手,你要先脱离烦恼以后再来对治它。


所以对治止观─佛陀是先讲完二十五圆通的正行以后,再讲持戒诵咒的助行,这个次第诸位要清楚。


遇到事情──先回光返照,不是先马上念佛、持咒。


我们遇到烦恼,不是马上提佛号…不是哦,这个是错误的。你不是它的对手,你怎么是阿赖耶识的对手?你想想看:你遇到事情就起佛号,你佛号念多久?念几十年吧!你烦恼在你心中活动多久?它都无量劫来陪着你!你是它的对手啊?


所以我们遇到烦恼,不是提佛号,先理观你从什么地方来?觅之了不可得,先跟烦恼脱离,先修断性亦无,然后再加以对治,这个次第不能错的。你这样子,才能对无上菩提有成就的希望,因为你找到一个菩提的因地。


以祖师的说法,至少你先找到路头。修行最怕就是─你根本找不到路头。这个高速公路在哪里?我根本找不到交流道。这就糟糕啦!你不知道怎么修行了。


我修行比较懈怠,每天只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功,但起码我知道正确的方法,那你就会进步!你要是现在还在市区打转,找不到高速公路,那你就完了!你根本就是找不到路头嘛。你上了高速公路,你的车子虽然开得很慢,但起码你是每天都在增上当中,每一天都往菩提道路上走。


一个人的可怕就是盲修瞎练,修到最后进入魔道你也不知道,那你不是很冤枉吗?

    开悟的《楞严》─

    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根本,什么是虚妄的根本,一定要把它拣别出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