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仁清法师:正法的知见,佛法修行的根本

仁清法师:正法的知见,佛法修行的根本


假如说任何宗派都完全一样,就没有宗派之别,任何教法都一样,就没有了脱和不了脱之说,佛法是了脱之法,这是佛教的伟大之处。对于世间法,无论怎么好,可以说,我们一个正信的佛教徒都不应去执着,人早晚有一死,真正修正法的人,死了以后,可能是往生。

  有很多法师说,“朝闻道夕死足矣”,早上我能得到正法,晚上死了我都不觉得可惜了。为啥呢?正法我得到了,种到我的八识田里了,早晚开显我的智慧,早晚我能成就。朝闻道夕死足矣,是说的正法的重要。正法、正知见、正确的修行方法,再加精进,你必然成就,这是深层含义。

  据说,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为了求受一首偈语,天人化现,为考验他,让他割肉,可以,他愿意!那时他是国王,他的大臣、家人就劝他,“你是国王啊,你死了我们依靠谁呢?你不能这样,你为什么为了一首偈语而去丧身呢?”释迦牟尼佛说:“无始劫以来,我有多少次不明不白地丧失了性命?”不明不白,和咱们一样,只要你不修法,早晚要死嘛,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他就说了,“就让我为正法死一次吧。”佛有一世是这样的。佛为什么成佛啊?无始劫以来,我稀里糊涂地不知道丧失了多少次生命了。这一次就让我为了正法而死一次吧,为了正法连生命都不要了。

  记住,佛法的修行,第一条至关重要的根本,就是正见,正见就是正知见,也叫正法的知见。要远离一切邪见。

  东北有一个居士,我前一段时间去济南遇到他,原来的时候,他信观音菩萨,供着观音菩萨,并且是装藏的。后来他接触了一个修行外道的,这个修行外道的就劝他不要信佛了,“信我们这个吧。”因他不懂么,就说:“行,我信你们这个。”

  然后这个外道就说了:“信我们这个有一个前提,把观音菩萨像砸掉。”他一想不行啊,砸掉佛像他心里舍不得,然后外道就告诉他,要不然你就送出去,送出去他又舍不得,原来请的花了很多钱,然后又装了藏,里面还放上了铜钱,舍不得。

  送出就送出去吧,他把那铜钱又掏出来了,把观音菩萨瓷像送出去了,然后问我怎么办?我说“你这类似出佛身血”,破藏嘛。装那个藏你破藏了,开过光的嘛。

  昨天我们不是讲过了吗,“文ge”的时候,有一个人老是掏佛像当中的装藏,金银首饰。老是掏,有一天他到路旁的沟里大便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了一条狗,不是吃他的大便,是咬着他的肠子拖走了,拖出来,掏藏吗?这是果报现前,按佛经的原理来讲,此乃花报,果报在地狱。惨死是花报,果报是地狱。

  我们必须要有正知见,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信佛说的话,如果你们遇到疑难问题,多诵经典,少听外人讲。我在给大家开示的时候,我也说,少听讲,多看经,多诵经,你们就知道经上讲的含义,你就知道到底佛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释迦牟尼佛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为什么呢?每一部不同的经典,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的内容,那都是佛说的话,都是真实的不虚的, 我们不看经了,也不听讲了,只能是闭门造车,然后遇到这样的邪师,一说就信了。

如果要看佛书,千万不要去商店买所谓学者写的佛书对佛教的看法探讨什么的,这是初学很危险的。一,学者根据自己的无明轮回我见思维写佛书。比如说季羡林,(声明:我对季老很尊重。)他写的《佛教十五题》,完全是按照考据学的姿态写,用唯物论的观念来写佛。把佛写成了凡夫。你看唯物论者,对鬼神都不相信,也不相信鬼神有神通,那怎么相信佛有神通呢。学者类的佛书,少看,不要看。学者都是以思维来看佛,用自己的心来度量佛。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究竟,怎么能凭着世俗人的脑袋就去衡量呢。

  第二,把佛法看的很简单。好像佛法,就是教授过好人,做好事,说好话的方法。佛法的特质,是解脱。做好人好事,哪个宗教都在教,ji 督教天主教,乃至台湾一贯道,甚至儒教都这么教。那佛法的价值呢。为什么称为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呢。所以不要把佛法看成是人法,佛法讲的是十法界,包括四圣六凡,人只是十法界中的人道法界而已,不能代表佛法的全部。

  还有流行的有专门弘扬上座部声闻法的,讲四圣谛的,本来是没有错,但像空海法师执着自己的知见立知,他有写书,就提到了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后来创造出来的太阳信仰之类。这个观念,也会害死人。这也是诽谤大乘。(我也没有要诽谤法师的意思)。我只是说,法上选择,要小心。有时候,乱看书的人,业障没消,看不懂,自以为懂了,结果会害了自己。不要把佛法当成学问来研究。那怎么样最保险,不管了,先背诵经典,把《法华经》、《地藏经》、早晚课,背下来,很多佛法的东西自然就懂了。尤其是《法华经》,这里特别重点提一提。这个是保险的方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有人说:“你只有到我这儿来才能行。”“请问你那是什么地儿?”佛说修法能成就,念佛能往生,佛没说上哪去就行。佛说:“我的弟子离我千里以外,只要持我佛戒,修我正法,如我在跟前一样,早晚成就。”如果你就是在我的跟前,不持戒、不修法,那有什么用啊?是法指导人成就,人自己成就,修行么。而不是哪个地方叫你成就,也不是哪个人叫你成就。

  比如说我们听闻了这堂课以后,树立起正知见来了,有人可以把它狭义地讲,是师父让我成就的,实际上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只是我们讲了佛法的含义,是你自己修法而得到的成就。

  比如说你是个病人,多年的病治不好,我知道哪里有个名医,那个名医正好治你这个病,我给你介绍过去了。名医给你看出来了,你这个病啊,我给你开个方子吧,回去怎么吃药。确实给你看出病来了,药方也给你开出来了,药也给你包上了。如果你回家不吃药,还是个白费。

  如果我领你过去,见了名医,诊出病来,开上药,你把药拿齐了,回去就按医生的说法做了,病好了。那么是我让你好的吗?不是,我仅仅是一种助缘;是医生让你好的吗?当然有医生的功德;是药让你好的吗?药严格的讲也是一种助缘;是你,你如理如法地做了,你自己治了你自己的病,究竟意义上讲是这样的,佛法也是这样的。

  我已经讲过多次了,佛在《法句经》上说,“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虽然佛陀说了很多让众生了脱的法,可是真正现在了脱的有多少人?真正现在学佛的有多少人?这个差别有多大?这个差别不是法在差别,而是人自己在差别。

  所以,你说万法归一,就算万法零一个法,再归一,也是归到了脱之法,这是佛弟子的一种目标。所以不管是谁,你听到他说:“只有我说的对,只有我这里好,只有我能让你了脱。”这个人必然是在邪说,“只有我给你助念,你才能上品上生。”好了,你给我助念一下,我现在就愿意上品上生……

  大家看看《观无量寿佛经》,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才能上品上生?这种人临终的时候见的什么?谁来接他?往生以后多长时间?看到什么?然后马上证什么果?这叫上品上生,这是佛说的话。我们不通过读诵经典,不通过法师介绍经书,我们能知道什么?经书是佛说的话,佛是我们的依怙。

  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我们归皈三宝是仰仗三宝的力量,在三宝的加持和接引下,我们证果,我们了脱。一切要从佛经中体悟才是最正确的。

问:师父,经常听说,佛讲法有了义与不了义之说,是何意?

  答:大恩佛陀讲经说法49年,所说佛法以大乘的观点大概分为三个时段,称为“三转法 lun”。初转法 lun讲了有别于外道的“诸法实有”,即“苦、集、灭、道”四圣谛等。二转法 lun讲了“诸法空无自性”的大般若经等。三转法 lun主要以三性说明诸法的存在与不存在的如来藏,如《解深密经》等。

  对于这所有的经典,不同的宗派有着不同的认识:唯识宗把经文能“如言而取的究竟之谈”,称为“了义经”,把还需要做解释、引申的权巧之文,称为“不了义经”。

  中观自续派认为:除了“如言而取”外,同时是“讲空性的”才是了义经。

  中观应成派则认为:只要是讲“空性”的就是了义经。

  天台宗把大藏经称为“权实教典”,就是说的“权巧的方便说”不究竟的“不了义经”和“圆实的本怀义”究竟的“了义经”。

  由上可知:“了义与不了义”,可以简单地认为是“究竟与不究竟”,可分为:1、了义经与不了义经:A、讲有情众生(情世界)都能成佛的经典,如《妙法莲花经》等。B、讲无情众生(器世界)都具空性的经典,如《大般若经》等。否则为不了义经。

  2、了义修法与不了义修法:A、修六度万行或真言乘直取佛果的为了义修法。B、仅修人天福报或仅修四圣谛、十二因缘者为不了义修法。

  3、了义行果和不了义行果:A、究竟的佛果为了义行果。B、人天的福报以及二乘的阿罗汉或辟支佛等为不了义行果。4、了义行人与不了义行人:A、发“为利有情而成佛”的菩提心而志求佛果者为了义行人。B、只发心自利的自了汉或只求人天福报者为不了义行人。

  可见,了义与不了义有着很多的内涵。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指导我们的正确修行。比如有人发的不了义的心,去修了义的净土法门,是非常可惜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出家人吃饭要做五观,五观堂就是斋堂。为什么要吃饭呢?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吃饭不是贪图享乐,不是贪图食品的味道和颜色,而是“为疗形枯当受此食”。“为疗形枯”是什么意思?假如我不吃饭我就死了,我的身体就枯萎了,我得用饭来养着这躯壳。干什么呢?养着他修行,养着他为大众服务。

  年轻人学佛嘛,应该是一种很大的福报,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很早就得闻佛法了。可是一闻到佛法马上就进入了一种怪圈:什么也不干了,就等往生呢。从20岁那年就攥着拳,等着佛来接他。如果我们社会上都这样的话,这个佛法成了什么呢?佛法是伟大的,我希望我们不要误信了邪师的说教而败坏了佛教的形象。

  展开一点,就是有的人打着佛教的旗号,宣讲自己的东西,实际上也是邪师。比如有人说,“你成了佛了,如果一不小心的话就会堕落的。”听说过这句话吗?你成佛了一不小心会堕落的,这就是邪师。

  佛是圆融的、无碍的、成就的、究竟的、圆满的,当我们证得佛果了,一不小心还堕落,请问:我们修个什么意思呢?最后修成佛了,一不小心又回来了,又堕落了,那跟六道轮回的众生有什么两样呢?成了佛了再堕落,那还有圣者法界吗?那还是六道轮回吗?那不叫十道轮回了吗?他这种说教,就把整个佛教的理念推FAN了,实际上是把整个佛教的理念都诽谤了。

  所以有很多附佛外道,我们要注意观察,注意分辨。怎么去分辨?记住一个非常安全的方法,就是用佛经去对照,拿着原经文去对照,才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释迦牟尼佛要求我们多亲近善知识,多听闻经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哪怕就是这句“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怎么来的?也是经上来的。经是谁说的?是佛说的。我们不听佛说的,听有人说,那就不好说了。

  假如说你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因缘读诵经典,那就不要求你了,你只要发愿求生西方,念阿弥陀佛就够了。如果你有那个爱好,并且是长期有自己固定的功课,我劝你继续坚持。

  读诵经典,能产生出世间的功德;读诵经典,能明理。比如,三皈五戒,如果不通过受三皈五戒的这个仪轨,不通过听三皈五戒这个解释,你能知道三皈五戒是什么吗?

  有的人说,我只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知道不?“俺师父说了,很好!”你师父听谁说的?还是佛说的。佛在哪里说的?经上说的。离开经,修行只能说很危险。

  根据你的情况,你愿意诵经,别人要阻挡你,别人的罪过是很大的。你要听他们的阻挡了,你的道力是不坚定的,道心不坚,正念不明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诽谤佛菩萨,诽谤大乘佛经,诽谤修行法师大德,这些诽谤就是会种下万劫不复的因。

  ●分别皆是幻,幻能真嘛,真非真,一切语言道断是为真。

  ●佛法无话可讲,悟的是言外之意,觉的是喻中真理。

  ●佛法灵验的程度,是在人的真心、诚心、直心的程度。深一分,得一分;浅一分,减一分。

  ●佛法包含哲学,又超越哲学。所以,告诉我们悟思,是无法得到真谛的,要实践才能进入,明理很重要,但需要实践配合。

  ●佛法很易懂,甚易行,可懂者少,行者更少。凡夫见祂诽而谤之,圣人见祂亲而誉之,菩萨见祂非烧身无以为报……

  ●佛法无边!不要有攀比心,做好自己的事,修好自己的法门!就是大成的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究竟怎样讲?是指关于耳根圆通一门呢?还是佛法一门?或是相比外道典籍而言,准确答案应该是什么?别的经咒还需要读诵吗?

  仁清法师:我非常赞同一门深入,但我坚决反对:什么也不懂就一门深入下去。古代高僧大德在一门深入之前都是广学多闻。通过广学多闻树立了自己的正确知见,掌握了自己的修行法门,然后一门深入下去。一门深入是他自己的修行方式,但是在一门深入下去的过程当中,还是多读诵经典。假如不是这样,请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求生西方?这个我们能知道吗?我们现在知道了,为什么知道了,还是经上告诉咱们的。如果上来就不读经,上来就光念佛,一门深入下去了,那么你怎样祈求?怎样有动力?怎样生发那种法喜呢?所以当我们没有正确知见的时候就开始一门深入,那是非常危险的。

  我的修行原则是:我有自己的功课,功课掌握住每天都做,剩下的就是看经。我能保证自已不迷失。我用佛教的经典来指导修行,等于还是佛来亲自指导我。

  为什么我多看经,就是因为我还是想让很多提问题的人也明白,从我口里明白佛说了什么。我敢说咱们探讨的这些问题、原理都是从经典上来的。为什么呢?长期的积累我要看经。不看经,张开嘴那是我自己的东西。如果看经,我叙述的是佛的含义。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那就是多看经。如果一个多看经的人,你用邪门外道的理念去忽悠他,忽悠不动。

  所以安全可靠有保证的修行法门是:抓住你自己爱好的那一个法门和与你有缘的那一种内容长期地熏修,但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定多看经书。我不但多看经书,我还好记笔记。不读诵经典的话你知道布施有哪些含义?布施有什么功德?布施有哪些事相?怎样才是真正的布施?不读诵经典的话,你能主动去放生吗?不读诵经典、不听讲的话你能给佛上炷香吗?所以如果是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我对一门深入的人非常赞叹!一般在我的理解当中,所有一门深入下去的人,都已经了不起了。可能有一些修行很高的人,已经可以不看经了。不看经书的人还有一类,哪一类呢?就是快死了,快完了。医生说:“你愿意吃点啥就吃点啥吧。”他儿子也说:“妈,你的存折到底放在哪了?”这个时候你可以不看经了,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因为已经快差不多了么。

  修行的过程不怎么简单,佛教的修行方法,佛教的正确理念,你就是经常读诵经典,也很难去疏理。不见得一读诵经典,一接触佛法,马上你就是了不起的人了,马上就圆满了,很难。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月亮也给她摘,太阳也给她捞,宝马也给她买上了,别墅也给她买上了,然后山盟海誓,天鹅湖(东营的一个大型人造湖)枯了我们都不分开,结果天鹅湖还没灌满呢,他俩第二天离婚去了,是不是?山盟海誓的时候是亲人么,两人打仗,闹,开始闹离婚的时候,就是冤家对头吧。所以冤亲是不定的。

  佛教当中的理念是冤亲不定,怎么去认识呢?不是所有的冤亲债主,一定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所有的亲朋好友,一定是你的亲人。事相上可以是父子,但从道理上和结果上那就很难说了。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频婆娑罗国王,他的儿子——阿阇世为了争夺王位,就把自己的父亲关到七重监狱里,最后将其饿死,杀父夺命了。你说他是亲人还是冤家呢?所以冤亲是不定的。

  阿阇世小的时候,手上长了疮,流脓了。频婆娑罗国王理完了朝政,回到后宫以后就抱起他,怕他的儿子疼,就把儿子的这个手啊,含到自己嘴里,吸他的脓。一个国王做到这样是一种父爱啊,那么这个行为是什么呢?亲人,父子的情缘。当他的儿子把他爹关起来饿死他的时候,那不就叫冤亲债主么?

  再有,冤亲债主是泛指一切,冤:是冤家对头;亲:是亲属;债:债主。它包括了一切。从佛学理念上来讲,众生无始劫以来互为父母,互为父母是一个列举。也可以这样说,众生互为妻子儿女,互为亲朋好友,互为冤亲债主,看哪个因缘先成熟。

  你看,释迦牟尼佛生在王宫,他的一个亲人叫提婆达多,从亲属关系上来讲他是一家人,应该是亲人,堂弟嘛。从他的所做所为上来讲,他又是非常明显的冤家对头,提婆达多一是佛的亲人,第二是佛的徒弟,最后提婆达多要害佛。从师徒关系上来讲是亲人,从堂弟来讲是亲人,从谋害佛的角度来讲是冤家对头,所以说冤亲是不定的。

  当我们发心为众生服务的时候,你就是众生的亲人,众生的依怙。当我们放弃众生,不愿为众生服务了,或者是我想自己舒服,我不管你们的利益了,乃至破坏别人的幸福,那你就是众生的冤家对头。个体没有变,身份没有变,我还是那样,长得那样。我发心为大家服务了,那就是大家的亲人嘛, 我发心放弃大家了,我自己去图安逸了,可以说,那就不存在这种关系了。如果说我想骗大家,忽悠大家,那马上就是大家的冤家对头。就这么简单。这个人并没变,念头一变,地位身份就变了。

  所以,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是冤亲不定。以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违缘,都不要轻易地这样想。哎呀,是不是哪个冤亲债主怎么样了?这样非常容易执着,当你执着的时候,这个心胸很难开阔起来,修行也很难提高起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