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研究《大乘百法明门论》的目的

心所有法——烦恼有六之不正见—萨迦耶见

净界法师

    六、不正见者,亦名恶见。

  这是一种邪恶的知见,什么是邪恶的知见呢?

  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所谓不正见,就是对四圣谛的道理,因为没有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的缘故,两眼一闭,就在寂静心中,东打妄想、西打妄想,这样颠倒推求,内心也生起一种智慧,但是这种智慧是一种染慧─染污的智慧。

  这里的不正见与前面的愚痴不一样。愚痴是于诸谛理,迷暗为性,是说这个从小学读到国中、高中读到大学,大学到硕士、博士,把世间的学问全都学了,还是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一天过一天,心中没有什么知见,这个是迷暗─迷暗为性,也就是一种痴。但是这个不正见,他内心当中已经有知见存在,对于宇宙人生,也能够讲出一套玄妙的道理来,有他自己的知见,而这个知见不是佛法的传承,而是颠倒推求来的,跟前面的无明不一样。

  能障善见,招苦为业。当一个人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亲近善知识,自己在心中打妄想,立出一个知见之后,就很难接受善知识的善见,后果当然是招来很多苦恼。因为错误的知见,会引生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就会招感痛苦的果报。他没有看清宇宙人生真相,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分不清楚,所以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也不知道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不正见。

  经上说不正见有五种情况:

  复有五种:一、萨迦耶见。萨迦耶义翻积聚,亦名身见,谓于五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一、萨迦耶,翻成中文叫积聚,亦名身见,主要是指我们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为什么叫积聚呢?就是同一类性质的,把这些有质碍的东西,如血肉、筋骨等等,汇归成一类叫做色蕴,还有我们身体当中的感受,也就是受蕴,乃至于想、行、识蕴,简单说就是指五蕴。

  谓于五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是说我们在五蕴当中,执着这个是我、一切法是我所受用的。以下这四种邪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乃至邪见,都是依此萨迦耶见而生起的,这个根本邪见就是我见。

  所谓我见认为这一念心,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自体叫做我。我能做什么事呢?我能够造善业、也能造恶业,也由这个我去得果报。假设是深信因果的人,就会依止这个我去造善业,假设这个我还不信因果,那我就什么事都做了,这就是我。

  佛法否定这种看法,佛法认为我们的身心,无时无刻不断变化,你造一个业,你的身心、思想就会起变化。比如说你恶业造太重了,去当一条蛇,蛇的思想跟现在当人的思想,完全不一样,蛇的工作就是为了饮食、住处而生活,思想比较低劣,不要说差那么多,如果你下辈子做一个女人,思想就不一样了,女人的生命就是把家庭照顾好、子女养好。所以我们的思想随业力转变,出现什么果报,就产生什么思想,哪有一个我呢?

  既然没有一个我,但是在《成唯识论》中,外道就问难说:如果没有我,那这个因果关系就不能建立了。为什么?因为要有一个我去造善业、一个我去得果报,才能够使令生命相续下去,假设我不可得,那这个生命就断灭了。《成唯识论》的论主就回答说:生命的相续不一定要依止我,而是依止心识的流动──你这一念心识去造业、下一个心识去得果报,心识就像流水一样,可能经过佛法的熏习,层次会提高,假设堕落的话,层次就会降低,所以心识也受业力的熏习。所以生命的变化,是由心识去造业、也由心识去得果报,不一定要依止我才能够让生命相续。

  这是佛法的根本知见─万法唯识,在一切法毕竟空当中,生命之流之所以能够建立,是我们有明了的心识,由现前一念心识去造业、也由心识去得果报,而心识本身剎那剎那变化,所以讲我见是一切邪见的根本。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所有法——烦恼有六之不正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净界法师

    三、见取,谓于诸见之中,随执一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

  见取见,是对于前面的断见、或者常见,随执一种知见,或是及所依蕴,执为最胜,对于所依止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执为最胜。对五蕴执为最胜,欲界凡夫多数是不会的,欲界的五蕴很粗重,多数是指色界跟无色界的天人,他们的色法能够放大光明、特别精妙,那个明了性,明静不动犹如止水,也特别殊胜,若身、若心,都特别的精妙殊胜,就认为依此能得清净的涅槃果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些大梵天王也会前来听法,回到大梵天,其他天王就问说:你刚刚去哪里,怎么没看到你呢?我去听佛陀说法。哎呀,你干嘛去听佛陀说法?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涅槃了,还有什么涅槃呢?他以为入了大梵天初禅的境界就是涅槃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及所依蕴,执为最胜,其实这还是一种五蕴的境界,是善业所支持的因缘所生法,还没有真正跟真如法性相应,但他不知道。

  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那么他执着此为最殊胜,有什么功德呢?能得清净,因为各执己见,这时候思想的斗诤就生起来了。这在《唯识学》有一个说法,说是非果计果──不是真实的道果,执着它是真实的道果,非果计果就叫见取见。

  下一个戒禁取是非因计因,刚好相反,不是清净的因,却执着就是。

  四、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之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

  这是依于种种邪见、产生很多邪知邪见的戒律。这种邪知邪见的戒律,好比这个外道修禅定时,在禅定当中看到这个牛、狗生天了,他只看今生的情况,不知牛跟狗由于过去的善业起现行而生天,以为是牛的行为、狗的行为,能够生天,所以出定以后,就要求他所有的弟子,怎么做呢?从今天开始,大家向牛学习、向狗学习。为什么?我在禅定当中看到牛、狗死后生天了,所以大家从今以后,就不是走路了,在地上爬,学牛的行为、学狗的行为。其实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生天的因啊──非因计因。及所依的五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的勤苦所依为业。因为不正确的知见,被认为是最殊胜能得涅槃的清净法,因此很多无益的苦行,就生起来了,这叫戒禁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所有法——烦恼有六之不正见—邪见

净界法师

    五、邪见,谓谤无因果,谤无作用,谤无实事,及非前四所摄诸余邪执,皆此邪见所摄。

  这个邪见也就是谤无因果。是说:外道在修禅定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从小到大修习很多善业,在世间上是个好人,乐善好施,但是他临命终的时候,遇到恶因缘、起了恶念,这个恶念触动到他过去的恶业,结果堕到三恶道去了。那么外道看到这个人一生行善,临终之后,做一条蛇啊,所以出定以后就说:哎呀!这世界上是没有因果的啊!善业不能够成就可乐果报,恶业也不能成就不可乐果报,生命是没有轨则的,完全是自然而有、完全凭个人的运气。这时候就谤无因果,世界上没有因果法则存在──善业没有成就可乐果报的作用,恶业也没有成就不可乐果报的作用,诽谤业力的作用,也谤因果没有事实,这就是拨无因果。

  及非前四所摄诸余邪执,皆此邪见所摄。是说凡非前四见所摄的、其他一切邪执,都是属于这个邪见所收摄。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邪见─不正见,分成二类:

  一、是增益的邪见─非有计有:是说我们生命体,本来没有一个我,生命的本质是清净本然,虽然有各式各样的思想分别,是后天熏习而有的,也会因为因缘的熏习而改变。然而就在这一切法空当中,执着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这个就叫做增益。前面的: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见取、四戒禁取,都是属于增益的邪见,明明没有,却把它想出有一个我出来。

  二、是损减的邪见:这个东西本来是有的,他说没有,好比因果的道理,本来就存在的──善业得可乐果报、恶业得不可乐果报,因果法则、宇宙人生本来就是这样运作,本来有,你执着没有,这是属于损减。

  总之,这五个都是属于不正见,都是颠倒推求,而出现一种染污的智慧。当然,这种染污的智能,会使令我们在生命当中,造作一些错误的行为,那我们的生命就很苦恼了,虽然我们想离苦得乐,但是所做的行为,却跟目标相违背,所以这个不正见,后果是很严重的!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依止正见很重要!虽然说我们不能马上做到,没关系,只要把宇宙的真相看清楚,目标对了,你的生命就能够通往光明的方向,虽然走的很慢,但是起码是正确的,不会走冤枉路。我们看这五个烦恼啊,事实上都跟愚痴有关系,所以刚开始学习佛法,建立正知正见,把心眼先打开,的确相当重要!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问题?

  答:萨迦耶见就是我见,圣人跟无我的智慧相应,绝对不会起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跟邪见,绝对不会。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我,然后才依止这个我去打妄想,而一个无我的人、不起我见颠倒的人,就不会有邪见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和心识的差别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

    答:我和心识的差别,心识是一种明了性,也是一种果报,我们过去串习什么思想,现在就是什么思想。我们的心识能够分别善、恶,也能够起善、恶,这就叫心,心有心的作用。那么,我呢?是说:我们认为心里面有一个主宰者。这个心本来是存在法界的,每一个人都有心识,你有心识、我也有心识,这个心识是过去业力熏习而有的,心识就是明了,它会变化,比如说,还没有学《唯识》之前,你的心识跟现在的心识不一样,你现在看宇宙人生更清楚了、你心识里面的邪见慢慢脱落了、心里的正见建立起来了,所以心识是有变化性的,但是所谓我,是不能变化的。

  所谓我有三个条件:常、一、主宰,必须要恒常住、不变异。所以什么叫我呢?就是它不能有变化,学唯识之前的我,跟学唯识之后的我,不能有变化,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也不能变化,今生的我跟来世的我,都没有变化。

    我就是不变异。

  事实上,透过佛法的观察,在心识当中,并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化的东西,是不是?我们一路学习下来,八识的心王、心所法,一活动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不变化的我,也就是:心识的本质是无我的。但是我们在无我当中,捏造一个我出来。

  我是不存在的,但心识是存在的,如果连心识都没有,那就是断灭见了。

  佛法讲万法唯识,是说生命的本质是由心识所创造的,而这个心识就看你怎么去造作。心识去皈依三宝,可以创造很多的功德,心识去皈依五欲,就会造作很多的罪业。所以生命是我们决定的!不是上帝决定的。因为一切法无我,表示我们的心识有创造性,假设我们的心识有一个我,那这一切就不能改变了,所以才说生命是可以改造的,因为一切法无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所有法——随烦恼有二十

净界法师

   (十三)

  请大家看第五、随烦恼。

  我们这一科讲到烦恼的心所,对于烦恼,蕅溢大师解释说:烦躁恼动,恼害身心,故名烦恼。也就是说,烦恼的体性,不是寂静的,它的活动会障碍我们修学圣道、障碍涅槃,它所表现的作用是恼害身心,使令我们今生以及来生,成就一种不可乐的果报,故名烦恼。这是烦恼的定义。

  以下解释随烦恼,加一个随的意思是说,以下这些烦恼的性质,是随顺前面根本烦恼而有的,因此叫随烦恼。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这一段列出二十个随烦恼的名称。我们看蕅祖的解释,分成二大部分,先解释名称,然后再各别解释体性与业用。

  先看解释名称,有二种情况:

  第一,或无别体,惟是烦恼分位差别。是说这一类随烦恼,它没有各别的体性。换句话说,它的体性其实就是根本烦恼,离开根本烦恼,没有各别的体性。那么它是怎么生起的呢?惟是烦恼分位差别。它是二种以上的烦恼,一种分位差别,所谓分位是指一部分,好比贪的一部分,再加上痴的一部分,二个混在一起,就显出它的差别相貌来。这是属于混合型的情况,我们姑且称混合型的。

  第二,或有别体,性是烦恼同等流类。另一种情况是说:这一类随烦恼,有各别的体性,与根本烦恼不是同一个体。什么是它的体性呢?性是烦恼同等流类,它的体性与根本烦恼同类,所以说同等流类。好比我们看水流,有时它的主流会往东分一支、往西分一支,当然支流的水量比较小,但是水的味道、本质却是一致的,这叫等流。就是说:水的性质是一致的,同一个水流,性是烦恼同等流类,其实也就是某一个烦恼的一种等流性。这是属于单一型的。

  故名为随烦恼,上述二种情况都叫随烦恼。

  比方我们讲到忿、恨、恼,这个恼是以瞋为体,而覆藏的覆,是混合型的,它以贪的一分,加上瞋的一分混合为体,变成覆。所以随烦恼的性质,有的属于单一的等流情况,有的属于二种以上的分位差别,混合型。蕅祖先做一个简单说明,以下正式介绍这二十个随烦恼的体性与业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心所有法——随烦恼有二十之忿、恨

净界法师

    一、忿者,依对现前逆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为业,此即瞋恚一分为体。

  第一个是忿,什么叫忿呢?对于现前的种种逆境,或者是人、或者是事物,不合乎我们心中的意愿─心中所期待的是这样,结果与我们的期待背道而驰。这时候内心会出现什么状态呢?愤发为性,愤就是躁动,发就是生起,原本心是很寂静的,但是他过来和我讲几句话之后,我内心就开始躁动,躁动的相貌就生起来、愤发了,这是忿。

  当愤发的体性发起之后,有什么作用呢?能障不忿,执仗为业,会障碍不忿,执仗,手上拿着杖子,就是很生气的样子,只是把杖子拿起来,还没有去打对方,表示这种情况他还可以控制,还没有失控,就是他生气的相貌,还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已经生气了。

  二、恨者,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此亦瞋恚一分为体。

  恨,是从前面的忿来的,前面的忿是你跟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境界接触以后─愤发,并没有用智慧的力量,把愤发的心情给化解掉,换句话说,还在内心里面继续活动,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还存有愤发的情绪。这时候,怀恶不舍──白天想这件事情、晚上也想,这个人实在对不起我,我对他这么好,竟然用这种态度来对我……辗转增胜,结果从愤发转成一种结怨、凝结成一种怨恨。这种结怨的相貌,就比前面愤发更粗重了,而且力量也更坚固。如果刚愤发的时候,只要跟我们道歉一下,可能就化解掉了,但是到了结怨,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不是那么简单能够化解,因为怨恨的相貌比较粗猛。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这时候心中充满了热恼,像这种情况也往往睡不好。

  现代医学有一个新名词,叫做身心灵,是美国雷久南博士所提倡的。身心灵的思想,是说过去西医体系,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主要是物质,好比说你的眼睛为什么会有明了性呢?因为有视神经。大脑为什么能够分别呢?因为大脑有脑细胞。心法是由色法所创造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思想,因此不考虑心法的活动情况,是不是会影响色法。但是身心灵医疗体系,他们发现:原来我们身上的细胞,深受着内心状态的影响。

  雷久南博士在美国做了很多的问卷调查,发觉很多女众得到癌症,跟她的内心状态有关。这当中有很多的个案,是先生有了外遇了。其实女众的心情跟男众不同,女众的多数是以家庭为中心,她的生命就是保护家庭,把先生照顾好、子女照顾好,家庭是她整个生命的所缘境,而支持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夫妻的感情,她不像男众外面有很多事业可以发展,爱情只是生命的一部份,男众有很大的理想,可以推广他的事业。当女众感情受到挫折,先生有了外遇,为了子女,又不忍心离婚,不忍心离婚,并不表示她接受这件事情,怎么办呢?强忍,这时候内心有恨,就像打结一样,心有千千结,闷闷不乐啊,吃饭也吃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时间久了,导致身体的细胞产生变化,就生出癌症来了。

  我看过上师一本书,他有介绍西藏的医疗法,跟西方完全不一样。西藏医疗是以内心为出发点,它认为我们的身体里面,都有三种很剧毒的毒素,当你心平气和时,这个毒素会互相平衡,当你内心失调时,贪烦恼、瞋烦恼起活动,内心失去了平衡,这个毒素就会散发出来,所以西藏的医疗体系,是以精神为主,以色法为辅。

  当然,这样思想跟《唯识》的思想是符合的,唯识也是认为─心为业主,色法是内心所变现的影像。所以我们中国的一些格言联璧也说:想要健康长寿──心中长存太和元气,想要健康长寿,不是吃什么补药,心中应该要保持一种祥和、太和的气氛,心中没有任何挂碍、怨气,这是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缘。所以这个恨,凝结成怨恨,的确应该把它化解掉,这对我们的色身、心理都很不好。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