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二)
净界法师
我们看看这五位百法,是否具足这样的特性。首先看心所,它是比较粗相的,心王是比较微细的。
若云心所是我,则心所有五十一,何等心所是我?三际无性亦然。
对于这样的生命体,如果我们不研究佛法,以凡夫的思想是认为:生命中有一个我──我能够造业、也能够承受果报。假设造了善业,我就去受可乐果报,假设造了恶业,我就去受不可乐果报,果报会变化,就像一个人衣服穿破了,把旧衣服脱掉,换一件新的,但是生命中的我是永恒不变的,今天的我跟明天的我一样,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也应该一样,生生世世的我都不会变化,是常、一,而且能够主宰万法,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凡夫的心情就是这样,有一个我的存在,这正是一种无明。
如果说心所法是我,心所法有受想行等等,这五十一个心所,哪一个是我?就是说:什么是我呢?一般不学禅定的人,都是以五十一个心所,就是第六意识所相应的心所是我。而这个心所大都是指思心所─我思故我在。所以外道也讲我─我是什么相貌呢?我能够思惟、思考,所以我就存在啊,你说没有我,那我怎么能够思考呢?第六意识的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外道也能够讲出道理来:我先作意,把第六意识引生起来,然后趋向所缘境,跟境界接触─作意、触,然后接触境界的时候,产生各式各样的感受,有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之后开始施设名言─这个东西真是好、那个东西实在不好─作意、触、受、想,最后思,第六意识开始造作。这时候的思─造作,可能是造作善法,也可能是造作恶法,前面的作意只是趋向所缘境,还没有造作,到了思,开始决定要带动善的心所,或者带动烦恼的心所。
那么,凡夫外道就解释说:因为我有思,所以我是存在的,为什么?因为我能够决定要造善、造恶,这个思是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但是佛陀以及佛陀的圣弟子,反对这样的思想。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好比你现在这个思,已经对佛法生起了信心,有些人受了在家戒、或者出家戒,受了戒的人思心所,跟没有受戒是不一样的,有变化的。没有受戒的人,令心造作那是无障碍的,现在的心情想要在五欲境界造作、就在五欲的境界造作,带动贪瞋痴的烦恼,现在的心情想要来佛堂参加法会,又开始在三宝的境界造作了,换句话说,没有受戒的人,思是没有受限制的,但是受了戒以后,思心所就会产生变化,这时候他良善的思的心所加强,趋向于恶的意志─恶心所会降低,因为你曾经在三宝前真实发愿,欲、胜解、念、定,慧的那个欲,一种希望的心,会影响你的思心所。
如果你一生所追究的目标,就是及时行乐,不去管来生,这样的希望会影响你的思心所,如果你愿意在三宝前发愿: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当你发这个愿的时候,你的思心所就有变化了!什么变化呢?当你的心想要去五欲境界活动,会有一种力量在抗拒─不可以!套一句律宗的专有名词,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时候思心所就有这样的力量。可见得一个人受戒前跟受戒后的思产生变化了。那你说谁是我呢?受戒之前那个思心所已经不见了,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新的思心所出现了,思心所已经变化了,怎么还说是我呢?没有我啊!
讲得更远一点,好比你今生是个男人,男人的思想就是想创造事业、有责任感、成家立业等等,内心的造作,就是这样的境界,来生由于业力的缘故,换做一个女人,女人的思想又不一样了,女人的责任是相夫教子,内心所思惟、造作的是煮饭、洗衣这些家务事。那么你从男人的思想,变成女人的思想,这个思心所改变了,怎么说你今生的思跟来生的思会一样呢?这当中随着善恶业力的因缘,不断的变化,所以说我们的思考模式,学佛前、学佛后,今生、来生、前生,都不一样。又像做一只蚂蚁,蚂蚁的思想是什么呢?喔,我是一只快乐的蚂蚁,我的工作就是从东边搬到西边,搬完了,继续再去搬第二个东西,一辈子就这样搬来搬去,心中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找饮食、找处所,其它的造作都没有。要是下辈子当一个转轮圣王,那思想就复杂了─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心转烦,统理四天下。既然我们的思会变化,这当中就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因为不合乎常、一、主宰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