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


非常欢喜听到许智铭居士发心,*集整理关于佛法中“爱”字的讨论文章,予以印行。这对于学佛者真是一个大喜讯,这一本论文专集出版,是极有意义的、必要的。

  佛法中爱字的讨论,历时多年,参加讨论的大德学者,都是对佛教经典和各种哲学有非常深入研究的,大家都贡献出独到的心得发表他们精辟的见解,*成了这一本史无前例的佛学讨论论文集。所讨论的主题是佛法中的“爱”的问题,但是讨论的范围,除了佛典而外,旁及各派哲学思想、文字学、社会学、、比较宗教学、人类学等等有关的学问。

  这一本论文专集,无疑是当代最具教育价值的一本佛学文献,也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非但对于一般学佛者具有启发作用,而且对于教理的抉择和分别有参考价值。

  参加讨论的各位学者,和人治学方式途径不同,发表的谠论,仁智互见,但是有一点共同的,就是每一们都是至诚的,都是为了弘扬佛法而贡献他们的卓见,他们这种赤诚弘法和认真不苟的精神,十分值得钦佩学习。

  就我肤浅的愚见来说,我从这批论文获得很大的益处。首先得到的启示就是:读经须就佛经的整个意义、整个思想系统、整个哲学观念来揣摩佛经当中的局部文字的含义,不宜断章取义,以免误解而钻入了牛角尖。

  我是个初学佛者,对于佛学知得太少,不够资格参加讨论,更不够资格月旦学者的宏论。只是从信佛的心和一般研究的客观态度来说上面的一段拜读的心得。

  龙树菩萨所引佛语:“是佛法中,弃舍一切爱、一切见、一切吾我骄慢,悉断不著。……我弟子,无爱法、无染法、无朋党,但求离苦解脱,不戏论诸法相。”

  佛典中的“爱”字,是指六爱三爱等等有染污的“爱”,有漏的爱,必须予以断离舍弃。

  这都是很明白的,愚见认为学佛者必须了解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的解说。

  智论中很多主张“断爱”的论句,例如:“爱能击闭心。”“爱断余则断”“爱断则知余烦恼皆已断”。“诸结使皆属爱见,属爱烦恼覆心……如题爱离故,属爱结使亦离,得心解脱。”“爱处生爱,嗔处生嗔,慢处生慢,痴处生痴,自诳其身。”“身心得诸法皆是苦,无有乐,是苦因缘由爱等诸烦恼。”“善修无常想,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能除三界结使,以是故,即名为道。”

  龙树菩萨又说:“诸佛不取众生相而能生慈悲。”

  金刚经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涅槃经说:“如来无有爱念之想。”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又说:“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诸佛慈悲乃名为大。复次,大慈从大人心中生……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以是故,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

  佛经上已把“大慈大悲”和“爱”界说划分得清楚,大慈大悲并不能以“爱”字来代替,已经很显明,佛法要断“爱”,并非断“慈悲”。假如用当代滥用了的“爱”字来解说佛的“大慈大悲”,显然是不适合的。假如两者同义,龙树菩萨当日何不索性都用“爱”字?却要讲“大慈大悲”?

  大慈大悲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同于一般人所讲的“爱”字——即是有条件的感情占有、索求,或施与——佛的“大慈大悲”是无条件、无所求的济度。

  佛无四相,无好、恶、爱、憎之心,故此涅槃经说:“如来无有爱念之想。”

  所言如来,当是指成道之后的佛陀,不是指未成道以前的肉体,似不宜说成道了的佛陀也有肉体的七情六欲之爱。成道以后,一切爱欲均已断离,连四相都无,心不住有为、无为性中,不依止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心无所缘,早已无爱无憎,只有大慈大悲,令众生离爱憎,得般若智,出离苦海。

  沈九成居士鸿文说:“大慈大悲是一切佛法之根本,”此论极为正确。

  大慈大悲是佛道之根本,此语也是引用自佛教经论。

  龙树菩萨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一段,上面已引述过。

  在我肤浅的愚见:“爱”字,在佛陀的时代,字义甚为清楚明显,今世的“爱”字,字义演变至大,到了意义难以分辨的程度,必须加以补充解说,才能知道所指是那一种意识概念。若用“爱”字来代替“大慈大悲”,我恐怕反而会使人容易误解佛法本意。大慈大悲并无爱憎成分在内,悲愿与“爱”,显然是两回事。举例说:我“爱”世人,潜意识在求满足自我之优越感建立,且不离相,我却未必有“慈悲”在内。佛度众生,则纯出于慈悲,非出于情识分别,因为佛已离诸心识,无有分别。

  我太不敏,学识太差,不敢班门弄斧,仅仅在此表示个人的幼稚看法而已。愚见认为:我们学佛的人,仍宜遵从佛典原本的说法,从佛教思想哲学的系统整体去解释局部的字义,不宜断章取义去推FAN佛教的基本观念。

  我认为:论文中,仁智各见,但是都是虔诚地为了发扬佛理,虽论而非争,而这些讨论是极有教育意义的。真理越辩越明,讨论越多越详尽,越能使我们更加了解佛法的真义要旨。各位大德学者的谠论,殊途同归,均是阐扬佛理的精微理论。这一本专集,对于佛教,对于哲学,对于人类文化,都将会提供很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摘自:《禅定天眼通之试实验》作者:冯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