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很多学佛人学着学着就进了三恶道

法 入 于 道

  昨天讲了法要想入道,必须依止善知识,通过闻思修行来净化相续,所作所为以出离心摄持,尽量趋入善法。今天讲依靠“十法行”使修法趋入正道。

  听闻思维以及诸讽诵,

  尽皆围绕自心解脱行,

  缮写披读受持及开演,

  唯以渴求解脱而进行,

  修行见解乃至于行为,

  时刻不离唯求解脱心,

  出离厌离之心极猛厉,

  更胜于此窍诀难找寻。

  凡是希求解脱的人,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具有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呢?就是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心。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相当困难,若想所做的一切均以出离心摄持,没有一定的串习是无法成办的。为了早日生起这种心,我们应当时刻思维:轮回中充满了痛苦,不论转生何处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安乐,所以我一定要想方设法从中解脱。

  生起这种心以后,还要数数串习,以令其不退且得以增长。比如,在每次闻法的开头,大家应发心:“以此功德,愿我与众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若能经常这样想,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人生非常短暂,我们听闻、受持佛法的时间有多长,谁也无法预料,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使相续生起出离心。不然,自己一生修持的善法,最终会变成世间八法,由于没有出离心摄持,根本不能成为解脱之因,一旦福报享尽,就什么都没有了。

  大家知道,射箭时靶子若远一点,箭就射得比较远,假如靶子近一点,箭就射得比较近。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持戒是为了暂时的名声,听法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很多传承,这种善根的引发力就不大,无法推动我们到达解脱的彼岸。我们应学习释迦牟尼佛,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出离生老病死的轮回,若以此为目的坚持不懈地闻思修行,今生当中即使没有成就,也会为来世播下解脱的种子。

  当然,所作所为恒时都有出离心,对我们来说恐怕有点困难,但在行持善法时,如念佛、转经轮、绕坛城,偶尔生起一两次,也是非常好的。

  听说有些老菩萨已经绕十万圈坛城了,但你们有没有观察此举目的是什么?有人想:“冬天比较冷,为了暖和一点,我就多绕几圈。”有人想:“我若能绕满十万圈,别人就会觉得我了不起。”还有人想:“学院整天闻思,活动量太少了,为了身体的健康,我要多活动一下。”……这些都是缺乏出离心的表现。倘若想:“坛城是诸佛菩萨云集的地方,转绕它是为了我和众生从轮回中解脱。”这种功德与前面相比就有天壤之别。

  所以,出离心在修行当中极为重要,以此摄持十种法行,必能令法入于正道。什么是“十法行”呢?

  1)听闻:以耳根听受法句;

  2)思维:听闻后对法义进行如理思维;

  3)讽诵:日常念诵《系解脱》、《金刚经》等功课;

  4)缮写:书写大小乘的教典,如手写《华严经》、《法华经》,抄笔记、记录上师教言,用电脑整理讲法稿等等;

  5)披读:阅读法本;

  6)受持:背诵佛法的词句和意义;

  7)开演:为他人讲法开示;

  8)修行:依法义如理修持;

  9)见解:通过闻思修行,树立正确稳固的定解;

  10)行为:在定解的指引下如法行持。

  这里的“十法行”与《辨中边论》的有些不同。《辨中边论》没有“见解”与“行为”,而是讲“布施”与“供养”。

  所谓“布施”,指为说法及法所作的布施,如印经书;“供养”是对佛法与说法者作的供养,如供花、供香。但不管怎样定义,这十种法行都不能离开出离心的摄持。

  比如“听闻”,两个人一起听法,一个是为了获得解脱,一个是想依此得到法师的名位,尽管同样都在听,但相续中的功德却大不相同。还有这次的背诵,有些道友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是为了获得奖品,有些是为了讨上师高兴,这都不是出离心,若能想:“大乘经典不可思议,为令我的相续中种下大乘的种子,生生世世不离大乘佛法,早日出离轮回,我要精进背诵。”如此才叫真正的出离心。

  【出离厌离之心极猛厉,更胜于此窍诀难找寻】:“出离”指想从轮回中解脱,“厌离”是觉得轮回太可恶了,二者只是反体不同,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若能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就是法入于道的最好窍诀。

  如果没有出离心和厌离心,即使表面上讲经说法,迟早也会变成法座上的大德、伞盖下的上师,最终堕落为一般的人;即使修的是大圆满、大中观,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就。

  所以,在座的修行人,你们不管背诵、听法,还是思维、修行,无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先看自己的发心是不是想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如果是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有世间八法的杂染;如果不是,就算你的行为再如法,威望再广大,最后的修行也无法趋入正道。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能遇到这样的窍诀,是相当有福报的!当然,信不信就是你们的事了。

  敬摘录《四法宝鬘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