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年轻就发财得势是不吉祥的

年轻就发财得势是不吉祥的


年轻就发财,就得势,是不吉祥的。许多人就喜欢年轻发财,年轻发财,你很难把控不浪费掉他。许多人跑出去做生意,发财后,就浪费。没几年,生意就倒闭了。最后身体也垮了,钱财也没了,福报也损了。所以年轻不要发财。

古德说的,年轻当主持僧,当法师都是不吉祥的。因为阅历浅,太年轻,人们把捧一捧,就忘乎所有了。很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心态。人要沉得住气,很不容易。古人说,大器晚成。你要成就大器,一定要有一番历练才可以。

以前人纵有千般才华,都能藏得住。有的祖师,年轻就在庙里厨房做事,一作就是十几年,为常住僧做事。默默无闻的做。像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一直在参学,又是拜五台,又是拜舍利,到终南山闭关,参禅。到了五十六岁,在高旻寺开悟后,他才出山,就开始弘法,建庙了。这就是厚积薄发。

也有些人,年轻就当主持僧,受人尊重,但被这个尊重境界卡住,往往很难进步。一辈子就沉迷在应酬之中。很可惜。就像广钦老和尚告诫他弟子,不要变成应酬僧。有些人一天到晚都应酬,根本无心思静下清修。这样子虽然你世间福报大一些,但离真正的佛法上的成就来讲,成就就不大了。

像做父母的,我常讲,小孩要是有些小成绩,读书好,成绩好,千万不要太骄傲了。未来的路还很长,一直让他觉得自己很荣耀。不让他受挫折,这对他未来的路,是一种zai 难。

在业力中,人的少年,中年,老年这三个阶段的得意失意不同。有的人因业力故,少年得意中年也得意,但得意过头了,老年就失意,可怜兮兮的也有。少年得意不足夸。这一点做父母要明白,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害了孩子。因为人总有失意和得意之时,你得意时不张扬,失意就不会痛苦。

宇宙间最根本、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是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向我们揭示的业果规律!

  为什么说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是业果规律呢?因为业果规律向人们深刻揭示了宇宙万有——包括我们每个人的内在身心以及外在物质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佛陀所宣说的业果规律告诉我们,宇宙万有是“业”之“果”。所谓“业”,实际上就是指我们身口意的造作。例如,如果我们心里生起了一个念头,此时心就造作了一个“意业”;如果口里说了一句话,口就造作了一个“口业”;如果身体做了一个动作,身体就造作了一个“身业”。为什么将身口意的造作称为“业”呢?因为身口意的每一个造作都会在心田里留下痕迹,这个痕迹也被称为“种子”,这个“种子”在将来某个时候成熟(简称为“异熟”),就会“长成”内在的身心和外在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内在的身心加上外在的物质世界是过去某个“业”的“异熟果”。在“异熟果”中,内在的身心部分也被称为“等流果”,外在的物质世界部分也被称为“增上果”。

  有人问:“我们内在的身心和外在的物质世界怎么会是身口意造作的结果呢?”这是对“万法唯心而造”的道理尚处于愚昧状态而产生的疑问。打个比方来说,假如我们做了一个梦,梦境之中我们自己成了一个居住在宫殿中的国王,那么这个国王的身心以及宫殿是什么造作的呢?显然是我们自己的心。同样,现前我们的身心以及外在的物质世界实际上都是我们的觉性所做的一个“梦”而已。对于万法唯心而造的道理,在唯识宗的诸多论典以及大乘经典中都有广泛而详细的阐述,如《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能知能觉的觉性亘古长存,现前使得我们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思、能忆的就是这个觉性。觉性不仅具有能知能觉的功能,还具有执持“业种”的能力。例如,当我们的心里生起一个念头时,觉性在了知这个念头的同时,也在其上留下了“印迹”,犹如印章印在纸上时,纸张上必定会留下印章的印迹一般。就像世间的田地具有执持种子、长养种子,使得种子发芽、长大、成熟的能力一般,觉性也具有执持“业种”、并长养“业种”,使其发芽、长大、成熟的能力,因此觉性也常被人们称为“心田”。比如,春天我们在田地里播下油菜籽,很快田里就会长出一片绿油油的油菜,并且会开出一片黄黄的油菜花。显然,这一片黄黄的油菜花就是当初撒在田里的油菜籽的异熟果。我们的觉性就好比是田地,身口意的造作就好比撒在田里的油菜籽,将来的身心世界就好比在田里长成熟的油菜花。

  如果有阵阵微风吹过水面,水面上就会出现波浪。水面上的波浪是从何而来的呢?是风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水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波浪是水的变现;从风的角度的来说,我们可以说波浪是风的作用。同样,我们现前的身心世界也犹如波浪一样,从心性或觉性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觉性的变现;从“业”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业风”的演变。每当我们的身口意有所造作时,必定会在自己的觉性之上留下印迹,这就是所谓的“业”,这个“业”成熟之后就是身心世界,这就是所谓的“果”。

  所以,业果规律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这个规律远比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规律都深奥,因为它深刻无误地揭示了宇宙万有的本原——是心性之变现、是业之演化,是业和心性的共同游舞。在此世间,根本找不到有比这条规律更加深刻的规律了。这个深奥的规律只有遍智的佛陀才能向我们准确无误地加以宣说,非一般凡夫所能洞悉。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从亘古以来就一直在顽强地探索着存在于宇宙万法之上的种种真理和客观规律。时至今日,以探索宇宙真理和客观规律为使命的科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发达的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存在于外部物质世界之上的规律。遗憾的是,由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只观察外境,不观察认识事物的主体——觉性,以及觉性在人类认知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致使人类难以洞察宇宙的真正奥秘。目前,科学所能告诉人们的只是一些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部演化规律,而无法告诉人们宇宙间所存在的林林总总事物的究竟根源是什么,犹如一个梦中之人,只能了知梦境中的种种存在,却根本不知道梦境的源头是自己的心一样。

  为什么说宇宙间最重要的规律是业果规律呢?因为离苦得乐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所求,了知“何业生何果”的业果规律对离苦得乐这件事极为重要。例如,当我们了知以嗔心所造的身口意业会招致未来地狱道的异熟果、以贪心和吝啬心所造的身口意业会招致未来饿鬼道的异熟果、以痴心所造的身口意业会招致未来畜生道的异熟果之后,就会努力断除以贪嗔痴发动而造的恶业;当我们了知以善心发动所造的身口意业会招致善趣的种种异熟果时,就会努力地去行持种种善业。所以,了知“善业生善果、恶业生恶果”的业果规律是我们实现离苦得乐目标的唯一依靠,离开了这个依靠,我们的离苦得乐根本不能得以实现。除了业果规律之外的离苦得乐之道皆是邪道,都会使得离苦得乐这件事落空。纵观一切众生所遭遇的一切痛苦无一不是因为业果愚而导致,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所有这些恩重如山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奉行安乐之因——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与所作背道而驰,糊里糊涂地步入了歧途,就像盲人漂泊在荒野中一样,这些众生实在可怜!”

  智者益西彭措堪布在《业果的奥秘》中说:“为了将一切众生安置在安乐的果位,大悲的佛陀以深浅广略不同的方式再三宣说了因果的至理,让人们在认识苦乐因果的规律之后,能自觉地转入安乐的轨道,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开内在深广的安乐之源。这样一种能普遍利益一切生命的因果学说,经过菩萨们的不断宏扬,千百年来,在善良而有智慧的东方人心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牢不可破的理念,一切行为的取舍都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可以说,这样一种真理对人类起着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开发生命内在的善心与智慧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但是,近代由于科学的崛起,人们过分崇拜外部物质世界表面的辉煌成就,由唯物至上的偏执,从而障碍了对内心世界奥秘的认知。以往以因果观念为核心、随善恶标准取舍行为的方式,被随心所欲、颠倒善恶的盲目行动所取代,因果的观念正在逐渐泯灭。人们对于遍及一切时空、一切行为的业果相,茫然不知,反而认为三世因果是禁锢人性的宗教思想,清规戒律是压抑人性、使人性不能自由伸展的枷锁,只有把因果报应的学说彻底推FAN,才能解除精神上的禁锢,获得自由和幸福。

  “由于对苦乐因果的愚昧不知,现代人的行为随意放纵,道德沦丧、人心日下,由此导致种种自然zai 难、家庭危机、身心疾病、社会动荡等问题频频发生。整个世界从有情身心到自然界,从个人到社会,都在走向自我毁灭的绝路,而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业果愚。

  “事实上,安乐的源泉是善,如果能透视安乐和善的必然关系,从而生起胜解,就能打开通往安乐世界的大门。不论是暂时的健康、长寿、财富以及和谐的家庭、社会、生态,还是未来长远的安乐,都可以通过把握因果而取得。

  “由此可知,如果失去因果观念这个根本,人类就会疯狂地趣入恶业之中,引发暂时和长久的zai 难。相反,如果人类内心能建立起因果观念,就会因此而获得拯救。”

  所以,每一个欲求离苦得乐的人都应当善学佛陀所宣说的业果规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