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海涛法师:开阔心胸、放下自我,自然能毫无畏惧,克服一切

海涛法师:开阔心胸、放下自我,自然能毫无畏惧,克服一切


 空性的力量透视一切现象的本质,会发现现象虽然存在,但其本性却是空性、毫无自性的。透过这样的分析观察,将能渐渐开展本心睿智, 也能减低我们对于现象、境界的执着。所谓的空性,并不是否定或空无,而是指断除我执,却还能感受到众生的苦,这才是正确的空性。 我们要学习观想空性,要习惯分析、观照空性。无论什麽事情,都是由因缘所和合,我们要如此习惯性地分析诸法。空性所要描述的并不是指「不存在」;而是一切法虽然存在,但都是刹那、刹那的无常变化。我们要有如此观照的习惯,这样将能降低我们的欲望。什麽是空性的力量?空性,就是能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痛苦,就像一个心灵温度计,永远与一切众生感同身受。

  观世音菩萨的心就是如此,遍一切处,平等救护;所以观世音菩萨才能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空性的力量,极为不可思议,它是一切法的本性─ 绝对的真理。当我们安住在空性的喜悦中时,当下的身心,就已完全是超脱一切内、外的苦痛了。契入空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如果我们内心还有执着,就只能在苦中生生死死。我们应该学习「应无所住(注13)」;如何无住?方便来说,就是安住于空性当中;但是住于空性还不够圆满,我们应更进一步「而生其心」─以空性作为基础,而生起大悲之心。当我们体证空性时,自然能够看见每一生命的可贵,而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将因为空性的体证,而同时圆满了无私的大慈悲心。烦恼是发起大悲心的障碍,要消除烦恼,就必须明白现象的本性。因为会变化,所以说为「空」;

  由于宇宙间的一切,都没有一个所谓的永恆性,更没有一位主宰者,因此说为「空性」或「无自性」。透澈空性,能让我们的心量放大、于法自在;体会一分空性的自在,就是体证一分佛性的觉醒。当我们能深入地观察念头时,将会发现:喔!原来根本没什麽大不了的事,念头与诸法的生灭只是如此,只不过是自然地生生灭灭而已。法界都是空无自性的状态,瞭解这个空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感到任何的惧怕。我们要随时保持空性地觉察,如此将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例如,当我们要走过一处独木桥时,若还存有执着,我们就会感到害怕,甚至根本无法走过去;但是,若我们能保持空性地觉知,将能开阔心胸、放下自我,自然能毫无畏惧,克服一切!

  真正的修行者,是同时体证空性、圆满悲心的觉者,绝对不会将自己的快乐与欲望,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凡是存在的,不管有情无情,都称为现象; 现象的存在不是永恆,而是无常的。一切现象都是众多因缘组合,才能成就与生存。我们可以试着持续地观察,认识心的活动,观察每一个刹那的念头。我们要经常思惟现象的本性,空性就是一切法的本质! 透过思惟性空谛理,我们将能渐渐降伏烦恼,然后才能圆满无伪的菩提心,利济有情。持有强烈我执的人,容易动怒、动气; 善于观察因缘的人,则较易于直观无我、无人的实相,降伏贪、瞋等的烦恼。从究竟层面而言,既没有辱骂者,也没有受辱者。我们虽还无法完全体证无我、空性的真理,但只要透过不断地闻思与熏习,仍然能够减低我们的烦恼,使我们渐渐脱离我执与烦恼的束缚。无论何时,让我们的心与佛性相应、合一,随时保持觉醒,我们才能亲自体验正觉的喜悦

  佛性是什麽?就是「空性心」「大悲心」与「勇勐心」。欢喜的心情,并不是要他人夸奖我,或是因为某种可爱之境才能感到欢喜;真正的欢喜,是透过佛法的修行使心放开种种虚妄地执着,那才是真正的大欢喜。心,其实没有什麽可罣碍(注14)的,也没什麽放不下的,随时安住在广大的空性中,让心循环在绝对的宁静与喜悦之中。金刚般若的悲心一切法都只是一个名字的安立,所有的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成 根本上,没有所谓的苦、真实的乐可言,或是一个实在的无明(注15)存在。我们要以空性的智慧观照,以金刚般若去破除一切。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应该要随文入观(注16),解析万法,思惟空无自性的妙理。

  以空性的角度照见诸法时 哪裡还有我与我所相对的境界可言?一切只不过像看电影一样,如梦如幻,缘聚则聚、缘散则灭。唯有以空性的智慧利剑,才能澈底斩断无明,阻断我们自私自利的我执,并且依此发展无限的大慈悲心,使我们心胸开阔。人生将能解开束缚,得以开展真正的自在逍遥! 要淨除自己的贪、瞋、痴等烦恼,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大自在与大解脱。 体悟空性,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空性的体悟,唯有经过内在的思惟,放弃根深柢固的贪瞋之念,才有可能真正瞭解空性的真义

 一、对正法而言,持戒便可以得阿罗汉果;对在家居士能严格持受5戒也可以正入圣流位的初果阿罗汉。在像法阶段,持戒坚固还要有禅定的功夫才能出轮回。而在末法,按三无漏学的顺序,就必须是持戒、禅定,然后得智慧才能出轮回。这个要求对正法时期的众生都没有这样高,却随时间流逝,入末法时期后就必须靠智慧得度生死,这个标准对末法众生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

  二、佛陀慈悲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各位读地藏经就会发现地藏经里可以说整部中常常提到末法时期的众生状态,各位可以对照一下,也可以自己查找一下,关于末法时期的提及有多少次,为什么说这些?佛陀慈悲我们才要给我们最契合的手段,而佛陀知道自己入涅槃后这些经典就会成为铁证,没人敢去推FAN,自然也就会有人拿着正法时期的修行方案,像法时期的修行方案,要度末法时期的生死河,这种情况无异于缘木求鱼,钻冰取火。

  三、所以佛陀早早的就已经说下这些话了,但是因为我们傲慢太重,刚强太厉,脾气还大,不肯去看啊。地藏三经中的善恶占察经里佛陀就已经明缺的告诉大家,若想修禅定的方法,必须先要自己看自己的宿业深重与否。各位啊,你能看到自己的宿业深重与否吗?也就是说你想修禅定入门的状态,必须自己能观察到自己宿世以来行做善恶,做不到免谈啊。

  四、能观察到了,知道宿业深重了,那么佛陀给了一系列的忏悔方案,可以帮助你继续前进,也可以去修禅定。但是如果宿业多少不知道,只是去囫囵吞枣的去忏悔 这就像散弹枪一样,没有针对,准确性很差,想效率提升是不现实的。

  五、如果这些忏悔不得力量,人不得清净,那么不要入禅定境界,就算入了也不能得利益,而且反而会招感不好的事情发生。这也是末法事情很多人不管不顾,冲进禅定里,却没了下文的原因。各位要慎重再慎重啊,佛陀慈悲我们,已经告诉我们门槛在哪里了,不要当耳旁风。

  六、其经文里提到,若是能观宿业,知道深重,那么要忏悔。忏悔到清净,需要多久?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非常漫长,需要一千天持续不断的忏悔,而且还是针对的忏悔。各位想一想,对比一下自己是否做得到?做不到,就二话没有,别拿自己的生死当玩笑,学佛不是赌博,学佛也不是赌气。

  七、当我们认识到环境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就会知道这轮回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轮回是为酬偿宿业,也就是要为过去的身口意业埋单,所以轮回的目的不是受苦,而是通过受苦而偿还我们施加给众生的苦。若我们都能秉承至善的心念去对一切众生,那么我们不为众生添加痛苦,反而为他们解除痛苦,我们怎么可能承受痛苦?

  八、我们在这人世间行走,必然会面临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扯和拖拽 ,于是我们的心成了主导,我们的愿成了浆舵,我们的行成了前进的动力和对抗其他牵扯的力量。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来自法界的帮助,我们是以自己和整个世界的黑暗对抗,谁是你的明灯?谁是你的地图?谁是你的港湾?没有来自三宝的慈悲照明,我们就还是流浪生死的颠倒众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内心的快乐和痛苦决定于外境,外境牵动并控制着我们的心。事实上,这是我们从无始以来形成的一种坚固的错觉。当我们仔细审视心和外境的关系时,就会发现这不是事实。

  事实真相是,外境永远只是外境——不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也不管是有感情的人还是无感情的物,在我们的心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评判和态度之前,它永远不会对我们心灵的苦乐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外境从来就是“如如不动”的,如果我们对其没有任何关注或想法,则外境根本不会牵动或控制我们的心。

  快乐和痛苦永远都是自心在对外境进行评判之后产生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从评判者自己的内心中生起,而非从外境中产生。凡夫的心按照自己习惯性的标准和价值观点将外境评判为“好、坏和不好不坏”。评判为“好”,心就会感到快乐;评判为“坏”,心就会感到痛苦;评判为“不好不坏”,心就感到无苦无乐。

  所以,苦乐绝对不是外境赋予我们的,而是自心在评判外境的过程中,自己招来的。我们的心也不是被外境所牵动着,而是我们的心主动地要去关注外境。如果我们的心拒绝对某个外境产生兴趣和关注,则这个外境无论如何也牵动不了我们的心。

  这个世界看上去丰富多彩、光怪陆离、无奇不有、是非曲折……,其实,所谓“丰富多彩、光怪陆离、无奇不有、是非曲折……”都只是我们的心对世界的评判。心如果能够做到不去评判这个世界,则自然就会体悟“万法自如如”的境界。犹如口里含着糖的人永远无法向别人真正展示糖的甜味一样,这种体悟也永远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古人说:“说即不中”,因为一切言说都是心对世界的评判,一切评判根本就是心一厢情愿地强加给外境的莫须有的“罪名”或“荣誉”,而外境本身也从来没有表示过要接受或拒绝这些评判,外境的真相永远都是心的评判所无法到达的“彼岸”。我们只有摆脱言语评判的束缚,才能感悟到外境的真实本性。

  一个生命的全部体验只能是自心对世界的感知和评判,而不能是自心感知和评判之外的任何其它。当“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去感知“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外境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本身不会去评判所感知的外境,“是非好坏”等评判是我们的自心——也即第六意识——所给出的。自心对外境所给出的所有“是非好坏”的评判只是心本身一厢情愿的梦呓而已,这些梦呓也是自心为外境所捏造的一厢情愿的谎言。可悲的是,所有凡夫从无始以来,就一直活在自心为外境所捏造的谎言中,并且认识不到这种自我欺骗的举动。这些自我欺骗的谎言似乎已经形成了凡夫生命的主旋律,他们的生命体验已经被这些评判的谎言所占据,而前五根的感知似乎永远处在默默无闻的“配角”位置。

  我们就是这样,活在自心对世界的评判谎言中。这些评判一手遮天,虽然在扭曲着诸法的真相,我们却一无所知。

  我们的心在我们前五根所能感受的一切对境上面首先作了一个巨大的评判——“我”和“非我”。身心就是“我”;身心以外的一切就是“非我”,也即“外境”。这一个评判犹如在本没有国界的地面上,人为地画上了一条国界线。这个国界线画上之后,人们就以为国界线真实存在,谁也没有去想过,这条国界线只是自心的假立,地面上根本不存在一条国界线。我们无始以来就被自心所画的“我”与“非我”的非理“国界线”所左右着,从来也没有去怀疑过自心所画的这个“国界线”的真实性。时至今日,我们的自心在这个虚妄的“国界线”上仍然陈兵百万,谁也不肯撤军,以致人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由于这条鸿沟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似乎永远无法太平。

  “我”与“非我”的“国界线”本身就是自心的评判和虚妄假立而已,更何况建立于“国界线”基础上的“我”与“非我”呢?可是心自身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继续坚持认为“我”与“非我”也是真实不虚的,是颠簸不破的事实真相。实际上,“我”与“非我”不过是自心所玩弄的游戏而已,是为了演戏的需要暂时赋予演员的一种角色,这种角色只是自心的假立,不可能是演员的真实面貌。

  无始以来,我们就活在自心所玩弄的种种评判游戏中,这种评判游戏从来就不是自心和外境的真相,所以佛法中称自心对外境的一切评判都只是“戏论”而已。

  评判——我们的心无休止地评判着前五根所感知的一切,于是我们就无休止地活在这些评判之中,被这些评判束缚。这些评判犹如锁链,将我们的生命紧紧禁锢在“是非好坏”的樊笼中,永远无法了达一切显现的“离戏”本性。

  因为这些无休止的“是非好坏”的评判,我们的生命也沉浸在无休止的苦乐之中。这些无休止的苦乐相续,构成了凡夫轮回的轨迹。

  所以,轮回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这颗始终在评判着外境的心。一个修行人,如果要向轮回开战,就必须首先要学会“不于境上生心”。须知:举剑者,必死于剑下;评判者,必死于自己的评判。我不评判,我的法身慧命就不会死于自己的评判,就有机会体悟到诸法如如不动的本面。当我们停止对外境作评判,并且开始审视这个“评判者”、观察这个“评判者”、认识这个“评判者”、试图将这个“评判者”的真实面貌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时,我们就会认识到心的空性本面!

 打开网络,满目疮痍,乃至也常常能听闻到身边的苦难消息,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出离了同情,进入了深层次的麻木中去;学生时代读到鲁迅的《药》,那些麻木的灵魂,好像说的不是看砍头的观众,而是这一刻就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前的自己。

  人世间为什么那么多的痛苦呢?如一日某同修和我说,他在念佛的时候佛陀问他:娑婆苦不苦?

  娑婆苦啊,佛陀!

  佛陀说:苦就对了,这就是娑婆。

  当同修和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也无言以对,从内心深处,是不想承认自己就深陷在这个叫做娑婆的诸苦汇聚,但是理智不断的提醒自己,事实就是如此。展开网络,一浪又一浪的苦难,再次给我来个回旋踢。

  回想当初为什么学佛呢?可能也是略微听闻苦难,只是没有现在这样密集;那时看到介绍说可以消除种种苦难,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乃至就主观的认为这就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招摇撞骗的广告词。随着年轮的巡刻,当初的高傲终于发现没有地基,这心如落潮一般,退到不知何处的一个境地。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而非是另一个人?乃至什么时候无常到我家?这些问题,都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谁都不希望遭遇如此,但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生的生老病死,就是一个客观规律,从生的那一刻,钟摆就已经开始了行走,什么时候停下,便是鲜活生命的消亡;才理解:这钟摆原是倒计时。

  很多人在为健康、营养、运动、美容等等而忙碌,眼前各个媒体都是大量推送这类信息,可是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些都不能解决生死根本的问题;乃至如此密集的zai 难,我们如何免离?《地藏经》里说,要是想求一切顺利,要念地藏菩萨的圣号,我信佛陀诚谛之语,我信佛菩萨不欺。

  但是为什么如此做就能免离zai 难呢?后来知道了因果的道理,就像春种秋收的土地,种子已经萌发,结果只是时间而已。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佛教用语,意思是原本的因,是早早播种下的种子。当秋天来临,我想要收割玉米,可是春天的时候,我没有想起,只随便种了些杂草,所以当秋天来临,我也没有豆子可以收割。这一大片荒芜的心地,原来被杂草占据,虽然是属于我的,却没有带来理想的收益,反而是杂乱的荆棘。

  我不想承受痛苦,就不该种下能形成痛苦的种子,若昧心不管,不影响因缘成果;于是在因缘果报前,不种就不收,种下就要承受。种下恶因,就要收获恶果,同理种善得善了。

  我们都想不承受痛苦,而当下的痛苦,已经是成熟的结果了,这个事情我们扭转不了,就像我不能在秋天看到玉米不好,要返回到春天去改种豆子。我们回不到以前,却可以把握好现在,于是每一个未来,都是在每个现在的影响下,延伸而来;未来也是结果,我不想承受痛苦,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种痛苦的种子,不给他人带去痛苦,就是不给自己种痛苦的种子。

  《地藏经》里说可以一切顺利,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去观察因果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个‘缘’的作用,就像一个种子播种完毕,天时地利人合会影响果实的大小;如按经文里的方法去做,其实就是在扭转这个因果中间的‘缘’,通过调整‘缘’来影响果实的大小,也就是说:如果种子播种完毕,已经不能返到以前修改它,他形成果实就是势在必行,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这个‘缘’,从而更大限度的改造自己希望的未来,‘缘’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最大的‘外缘’力量,一定是佛菩萨的加持。

  看到了这一堆杂乱的文字,我希望传递给各位的是:不要让你的未来那么多的痛苦烦恼;不要让你的未来在没有保护下承受业力惩罚;不要让你的未来和当下,失去来自佛菩萨慈悲大爱的帮助;不要让你的未来杂草丛生荆棘遍布。

  有情众生是有感情的生命,都有害怕痛苦、贪生怕死的情绪,所以任何一个我们能看到的小动物,比如海里的小虾米、飞来飞去的蠓虫、乃至遍地都是的蝼蚁,无一例外都和你我一样害怕痛苦,害怕生死别离,会担心,也会恐惧,会贪恋,也会生气。当我们以人自居,傲视一切的时候,可有想过:那些微小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区别,是同样珍贵难得,也是同样痛苦陈杂烦恼汇聚,更是雄踞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个国王。

  不想自己承受痛苦,那么就不要由自己带给众生痛苦,不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佛教说平等,是因为在这个能感受痛苦烦恼的层面,人与微小的生命没有任何区别;在寻求离苦得乐的愿求上,人和任何我们看不到的生命形态一样;在最后究竟成就上,任何有情众生机会均等不分伯仲。

  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都堪做佛,如经文里也说到一切六道众生都是有疾菩萨,于是当我们面对一切一切众生的时候,虽然看到他们表面上的挣扎痛苦、烦恼嗔恨、乃至造作种种恶行、承受了种种果报,但是聪明的你是否想到:我们面对的一切一切众生,都只是暂时展现出种种痛苦烦恼来,只要机缘成熟,都可以脱胎换骨。

  我们是否能理解佛教为什么提倡素食呢?不要由自己带给众生痛苦,狭窄的层面是不希望恶果成熟;再上升一点是提升慈悲心量;再继续上升,就是一切众生都是有病的菩萨,我们怎么可能去伤害他们呢?

  码了这么些字,希望各位能仔细思忖一下,生死无常迟早会来,做个梦是没什么的,但是记得要及时醒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