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成不成佛,始终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成不成佛,始终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地藏经》我们就知道,从无始以来,在漫长的轮回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曾经死过成千上万次,也生过成千上万次,每一次生命的流转,都要依靠父母,所以我们敢肯定,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无数次。由此我们就要学地藏菩萨,始终要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要忆念生生世世的母亲给我们的恩德。虽然这些恩德是难以度量的,但我们通过修行,可以归纳为五种:第一、赐给肉体;第二、赐给生命;第三、赐予财产;第四、赐教世间法。这四种是从世间的角度讲的。第五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忆念,今天我们能有机会闻法,有机会修行,有机会解脱,这也是仰仗母亲所赐的人身。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身,这一切都不可能有。

  你可以去想想,小的时候,母亲对我们如何慈爱,她克服了多少困难,辛辛苦苦地打工、干活,养育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实际生活当中,提取大量有用的修行材料。

  我们都明白,天下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极其关爱的。哪怕是毒蛇、老虎等猛兽,虽然可以凶残地杀死其它生命,然而对儿女们依然是舐犊情深、慈爱有加,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既然动物都能如此,作为人又岂能例外呢?可见父母的深恩厚德是难以尽述的。

  所以我们要报恩,要报多世累劫母亲的恩。母亲对我有那么多的恩德,她为了养育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造了那么多杀生等罪业。一位母亲从怀孕到最后命终之时,在养育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造多少杀盗等业,这是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的。因果报应,纤毫不爽,她当时为我造业的果报,我没有办法代受,却要让她独自去承担。

  若她已不在人世,就很可能已因为我而造业堕落到地狱、饿鬼或畜生道中,正为众多剧苦所逼迫,备受折磨、度日如年。去救她,还是对她的痛苦熟视无睹?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无能为力,还情有可原,既然有办法,为什么还不立即行动?

  怎么去救度她呢?孝敬母亲财物吗?钱财能减轻她的痛苦吗?能让她永得安乐吗?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修行,通过修行救度她,这才是报答母亲无边恩德的最好方法。如果这个念头很强,就可以像地藏菩萨为了母亲而将自己的一切弃置不顾了。

  举个例子,若自己的母亲患了重病,孝顺的子女绝对会不顾一切,即使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也要把母亲背到医院治疗。他不会考虑把母亲背到那么远的地方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只会无条件地付出。

  同样,如果慈悲心修得好,就会有很大的动力。这种慈悲心就会一直鼓励我们,不让我们停留。生起这样的慈悲心后,就能够放下自私的念头,不管自己成佛也好,不成佛也好,都没有关系,始终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督促自己:我就是要去度她!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果没有分别心,那么众生如何分辨善恶美丑?如何教会众生该弘扬什么、改变什么、抑制什么?

  这是佛法中被世人误解较多的一个问题。不分别,是说胜义谛法界本性非伺察寻思之心所能了达,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只能证到,思维不到。

  圣者菩萨在入根本慧定时,安住于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中,分别心不起;出定后,虽知一切显现如梦如幻,依然谨慎地取舍因果、断恶行善,精进积累福慧资粮。

  初学者入座禅修时,一般先反复思维、辨析法义,有了一定解悟时,在此解悟中稍稍安住,然后再思维辨析,再安住,如此思维修和安住修交替进行。出座后在日常行住坐卧间,要依照莲师的教言:见解比天空还高,行为上取舍因果善恶比粉末还细。时常记得提起正念,烦恼分别自然减少。

  你看佛法讲“不分别”,并不是要大家都不辨善恶。

  实际上,普通人你要他不起分别心,也是做不到的,与其苦苦辨别那言思到不了的去处,不如从低处着手,一步步来:普通人的“不分别”主要指减少贪婪、嗔恨、欺骗、嫉妒、狐疑、谄曲等等恶分别念。

  在此基础上,凡夫修行者的“不分别”主要指禅修中的安住修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空性的定解。然后再逐步增上,达到圣者菩萨的“不分别”境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