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这样学佛哪有不快速圆满的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不要说是非长短,这叫造口业,你修得再好,天天说人家的过失,都完了。我们六祖大师,你看那上面偈子都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毛病,他到底修什么?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心清净没有过失,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没有法子!所以万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很有道理,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现行犯,决定不错,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善护口业』。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第九集)  1990/7  香港  档名:02-008-0009



你要是真正深信因果,你心里面还有是非吗?你还会张家长、李家短吗?不可能!还喜欢说这些话,就是不信因果,可见这事情不容易。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还见到别人过失的,就不是真正修道人,他老人家说得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就是是非人。诸位从这个地方想一想,我们信了因果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不但是身口的造作,起心动念都是业。《地藏经》上讲的话没错,「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罪业!几个人害怕?怕,他就不敢做,天天还造作,可见得他不怕!这是讲世间的因果报应。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一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11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1 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信佛,自己是不是佛弟子?如果说对于佛教给我们的理论、方法、境界都一塌糊涂,告诉诸位,这是冒充佛弟子,有名无实。

2 你皈依了,或者受了几条戒,你不能依教修行,还搞贪嗔痴慢,你天天诵经拜佛,佛也不会承认你这个学生。佛不承认,你的罪过就重,为什么?冒充佛弟子。

3 冒充佛弟子,你修的是三恶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你将来一定证三恶道,你干的是这个事情。

4 佛弟子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你要是不能做出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问题就严重了。严重在哪里?你破坏佛教的形象,让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错误的观念,断绝多少众生学佛的机缘,因果你跑不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佛的愿力,即使诸佛如来也赞叹不尽,可是我们自己要努力、要争气,不要使佛菩萨失望,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不能脱离轮回,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落空。所以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要记住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这一个法门决定可以帮助我永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来讲就是真实法;如果没有把握了生死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讲就是不究竟。修得再好、再精进、再庄严,也不过是来生一点福报而已,那个福报享得很快!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看得很清楚,这个社会上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为什么做大官发大财?前生在佛门里面修的一点福报。我们冷静去观察,他那个福报很快就消掉了,如果享福不知道修福,往往那个福报几年,二、三十年就没有了,一生都保不住!即使修得再好的,能够保持到这一生富贵善终,来生怎么样?就靠不住了!尤其享福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中国古话说得好,叫「利令智昏」,丰富的物质享受会把我们享昏了头,智慧没有了,於是做事情就颠倒。邪正颠倒了、是非颠倒了、善恶颠倒了、利害颠倒了,这个愚痴。

  所以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的人,好像他也在修福,做很多好事。那些好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家详细念念《了凡四训》,我相信你也有能力看得出来他那个好事是真的好事、是假的好事。这就是说利益冲昏了头,这个事情麻烦!福报享尽了,大多数的人都堕三恶道,堕三恶道的时间就长了。所以我们想到这一些苦处,就不能不认真把握净宗法门。我们明了只有这个法门,只有依靠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永脱轮回。我们的问题,无量劫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生能够彻底解决,这是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不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大事,是我们无量劫来唯一的一桩大事情,怎么能够疏忽?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现前我们这个世界里头学佛的人不少,这些学佛的人临命终时,一个念头错了,堕三恶道去。阿赖耶识里头有佛法的种子、有三宝的种子,这个种子金刚不坏,他在畜生、饿鬼、地狱,要是遇到缘,一样起现行。即使堕在地狱道的,他后悔,一般状况之下,只要后悔认错,就能离开地狱。为什么还有很多真的后悔了,他也不能离开地狱?原因是他跟众生结的冤仇太深、结得太多,佛菩萨想帮助他,那些人扰乱,这个是让佛菩萨也无可奈何。怎么办?等他们冤冤相报,报到差不多,两方面都觉悟了,觉得这个没什么意思,何苦?报来报去,双方都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而且双方痛苦的状况应该是平等平等,这种报复就毫无意义。即使是我的报复,我受苦三分,他受苦七分,还是不值得。如果说我的报复,他受苦,我不受苦,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怨不能结。怎样才不跟人结怨?肯吃亏、肯忍让,这问题就解决了。不肯吃亏、不肯忍让,这个结只有加深,没有缓和的现象。如何使我真正能把怨结解开?没有别的,一定要接受佛陀跟圣贤的教诲。长时期有佛菩萨教诲、有圣贤教诲,慢慢你把这事实真相都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欢喜放下,欢喜吃亏,欢喜让步,这是你真正功夫得力、智慧现前,能看得出。还不肯让步,还有怨气,这问题没解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起心动念造业,分别执著是造极重的业,业感得果报,这果报就是六道轮回。业有善业、有恶业,所以真正修行人明白,善恶业都不能造。那怎么办?一切善恶业里头统统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就对了。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如果著了相,作恶著了作恶的相,就是感三恶道;修善著修善的相,就感得人天两道。我们凡夫肯定著相,对这个相斤斤计较,不肯让人。现在从小就养成一个竞争、好胜的习气,这就很糟糕,这是错误的,完全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以为这是真的,不知道这个相全是假的。

  学佛要在这上下功夫,不能光在经上学理论,要把这个理论变成自己的境界,就得受用了。学佛之后,世缘看轻、看淡了,有很好,没有也好,不计较了;没有得失了,得到无所谓,很淡(平淡),丢掉也很平淡,这就是有进步。有些可以丢掉,有些执著还不肯丢掉,麻烦就出在这里。净宗是大乘不是小乘,小乘是慢慢丢,一点一点丢,慢慢往上提升;大乘法门不然,大乘要求你全部放下,包括我们念佛法门,都要要求你全部放下。为什么?假的。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是法性身,换句话说,那叫一真法界。这些假的东西都没有办法带到那边去,连这些假的观念都不能有,有这种念头,造成你不能往生,临命终时佛不来接引你。为什么?你还没放下,念头没放下。这就是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谁能往生?放下的人往生。所以我们要练,在五欲六尘当中练什么?练放下,时时刻刻都能放下。一切时、一切处都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是念佛人的功夫。

  念佛人的功夫有三等,功夫成片这是初级的,事一心不乱这是中级的,理一心不乱高级的。事一心不乱,已经放下了,生方便土,不在同居土。同居土是没放下,带业往生,临命终时,往生那一个时段里头,你不想这些东西,就能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还想这个东西,还牵挂这个东西,就去不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时时刻刻要放下,念念都得想著这东西怎么放下,自己心里头都要有数。

  印光大师教人,你看他的关房,我在苏州去参观过。他关房不大,两间房间,一个是卧房,一个是小佛堂,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供了一尊佛像,就是一尊阿弥陀佛,没有观音势至。佛像后面老人写了一个字,「死」字,这是什么?这教你放下,死了一样都带不去。每天看这个「死」字,时时刻刻看这个字,他绕佛就是小房间里绕,天天面对这个字。这个方法好,高度的警惕。死了之后什么都带不走,所以在现前的事情时时刻刻统统安排好,没事,不这样办,没有把握往生。印光大师是现代人,给现代人做一个往生有把握的样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明根本智,契实相理,得差别智,知众生机」。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两种智慧都得到。得根本智契理,诸佛所说之理、诸法实相之理,他明白了,这是明心见性。「得差别智」,差别智也叫后得智,对於根本来讲的,根本、后得,也就是根本智的起作用就是差别智,无所不知,「知众生机」。「故所说之法,深入义味」,你学经教愈学愈有味道。古大德说了一句话,说「世味(世间的味道)哪有法味浓」!法味如果不能超过世味,这个世味是人间天上,超过它,谁肯学佛?现在学佛同学很多,你们有没有尝到法味?没有尝到。为什么?尝到之后,你们的心行就大大的改变了。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会像那些祖师大德一样,外面看起来好像是都吃苦,清苦,里面的快乐无边。智慧、健康、幸福快乐,你统统得到,这些与贫富贵贱没有关系。所以,深入义味,他对於这个世间的一切能放下,他能舍。为什么?他所得的乐超过世间太多,太殊胜了。

  「契理契机,普令闻者入於义理,深得法味,皆得度脱,故云,度诸有情。」这几句话很重要,这几句话说什么意思?教学真实的利益,确确实实能令闻者,听经的人、学佛的人,对於诸法实相、万物的义理明白、觉悟了,这才深得法味,所以尝到法味了。尝到法味是满心的欢喜。中国古人常常说孔颜之乐,这是世间法,孔子的快乐、颜回的快乐,他快乐什么?孔子当年在世,他的家庭环境是贫寒,清寒之家,不是小康。颜回,颜回可以说是清寒到了底限,物质生活太苦了。吃饭,饭碗都没有;喝水,茶杯都没有。吃饭,用竹子编一个篓来盛饭;喝水,葫芦瓢。箪食瓢饮,过那样的生活。孔子学生当中最快乐的就是颜回,夫子赞叹他。他快乐什么?深得法味。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典籍,在那个时候不是太多,但是那个分量是够他学的。从三皇五帝到孔子那个时候,这一段时间差不多也是两千年。从伏羲、神农到孔子差不多两千年。两千年留下来的典籍,你好好去学它,其味无穷。伦理、道德、因果,跟圣贤修学的心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五经,上古时代世代相传,到孔子才真正用文字记载流传给后世。

  如果学佛没有得到法味,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得度,在佛法里面没有学到东西。学到东西,哪有不快乐的!学到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你每天一定要学它,决定不会舍离,欲罢不能。欢喜学习,也非常欢喜跟大家一同分享。在分享这个过程当中,肯定对自己的境界有相当程度的提升,愈来愈接近圣贤,学佛愈来愈接近佛菩萨,他怎么会不快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真有把握。为什么真有把握?至少我们有四同,心同佛,愿同佛,德同佛,行同佛,只要有这四个同,跟佛相同,你能不往生吗?遍法界虚空界,你到哪里去?你肯定到极乐世界。你的方向、目标非常纯正,信心坚定,绝不会改变。这个世间再苦,时间短暂,还不能忍受吗?自然能忍受。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无比殊胜的一个修学环境,到那里去保证你成就,成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