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6)礼拜等不同于世间运动



那些长了邪见毒瘤的人会说:“何必要礼拜呢?不就是做肢体运动吗?”

其实,这只是他不愿意礼拜的一种说辞,岂不知肢体跟心是不可分的。如果肢体和心可分的话,为什么饿的时候,心已经乱成一团了?你说可分的话,那么讲究吃,讲究舒服干什么?身体饥寒交迫,心应该不受任何影响,还是很快乐才对。而且,很多人身体出了问题,一检查发现是心里抑郁、焦虑、有症结导致的。这才知道,原来心乱了身体也跟着乱,身不安稳心也很难平静。

这样他就说:“既然做运动对心有好处,那做什么运动都行,干嘛非要拘泥于陈旧、迂腐的礼拜?在过去古代社会,人都很清闲,物欲也稀少,没有很多健身活动,通过礼拜锻炼身体倒也不错。而当今时代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那是无奇不有、无乐不为,海、陆、空什么方式都有。你看,像是赛艇、冲浪、漂流、潜水,篮球、足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溜冰、滑雪、登山、攀岩,跳伞、蹦极,或者去健身房,用器械健身,还可以去瑜伽馆练瑜伽,或者跳健美操。不说其他的,下班后去游泳,到舞厅跳迪斯科,不都是运动吗?既能舒展筋骨,又简单快乐有激情,这些才适合现代人的情趣嘛!”

实际上,这些根本没有法的内涵,无非是利用高科技来伸张肢体,加强了追求五欲的速度和分别,使欲望和分别几何级数倍地增长。说到底就是这么回事,有什么意义呢?而且,他这样以现代来破传统,直接就是针对佛菩萨在破。但要知道,礼拜等都是从古至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几千年传承不变,你怎么能破得到呢?而且是佛制定的,不是某个人制定的。为什么要制定呢?因为这个姿势符合回归法界的缘起。比如合掌就是一种手印,然后拜下去五体投地,配合着观想、运心等,对身心都有特殊的利益。这是佛教的大修法,那些世间娱乐怎么能跟它相提并论呢?世间的运动基本上属于欲望的伸张,当然也有少数属于纯粹的健身,但都不具备法的内涵。所以,修行一定要按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法规来做。

另外,那些现代运动只是在张扬自我、膨胀我执。像是蹦极、滑板、攀岩等的极限运动,正是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是要借助这些证明自己的“勇敢”,很有一种自我满足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而且,驰骋在这上面会感到非常刺激,像人们说的“玩的就是心跳”,能让感官得到极大的满足,所以人们很喜欢。

由于这些都来源于我执,跟还归法界完全相反,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产生越来越狂乱、颠倒的见解系统和行为方式。在根子上是我执的毒,这样搞下去,只会越来越增强我执、烦恼。你看,拳王泰森打了多少场比赛,在拳坛创造了那么多奇迹,他因此变成有德之士了吗?或者那些在赛场上飞速奔跑的人,他们的心因此变成什么样了呢?如果这些行为对心有善的利益,那猎豹、羚羊、老虎、野马那么会跑,早该升级为第一圣者了。实际上,人们通过做这些,心不但没有发生任何好的转化,反而增强了斗争心、竞争心等烦恼,坚固了炫耀自我的习气。这完全是我执所驱使的活动,无一可取,怎么能跟普贤行混为一谈呢?

修普贤行先要从第一礼敬诸佛开始,礼拜又以恭敬心为首,所以实际做的时候必须制伏我执、我慢,这样才能恭恭敬敬地做一次礼拜。世间的行为基本都是在膨胀我执。你看那些球员,每当踢了一个好球时,马上就双手举起,不断地向球场上的观众挥舞。明显就是在炫耀自我,因为这个好球是我踢的,一个倒钩就进球门了。所追求的成功完全是满足自我。而且,通过这些行为根本发不起恭敬心,也不可能恭恭敬敬地去做。你看,谁恭恭敬敬地同时还能踢球,还能搞竞争,或者能打拳击呢?如果泰森跟霍利菲尔德恭恭敬敬地互相礼拜,之后肯定打不起拳击了。所以,这些在相上不一样,表征的也不一样,所引发的心态更是有天壤之别。

再比如,口里很恭敬地歌咏佛德,赞颂佛菩萨,这时候能不能像唱摇滚似的身体乱动,然后声嘶力竭地吼起来?这是不可能的,称赞诸佛的时候,必须有非常虔诚、恭敬的心,这在缘起上大有差别。你看,凡是唱摇滚歌曲时,都要放节奏很快、非常不清净的音乐,舞台上的灯光也要不停地乱转,忽明忽暗,穿的衣服都是黑的,还有各种怪异的图案、装饰,然后披头散发,整个行为、姿态、表情都要以邪僻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完全把心封闭住了,整个气脉的运行全是乱的,而且会不断地挑起各种烦恼。过后整个身心都处于躁动、狂乱的状态。时间久了,人就变得不正常了。去看现在演艺圈里的人,很多人生活都非常混乱,因为每天都在搞各种邪的东西,人的心就逐渐变得不正常了。这就是他有意地违背天理而行的报应。

我们懂了缘起才知道,自己过去的很多行为都是错的,所以现在要转过来,开始走上正道。



6、转变心态,随顺缘起正道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其实,说句不好听的,前面讲的附法外道、长了邪见毒瘤的情况,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虽然看起来入了佛门,也皈依了三宝,身份上成了佛教徒,但心里的邪执还很强。不可能一入佛门,看了几本佛书,进了佛教道场,马上就变了一个人,恶习气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转换外表跟转变心态,这两个是要区别对待的。

比如,一个人在外相上皈依了三宝,但在他心里还有很深的娱乐习气,那是过去几十年熏成的,非常坚固。那么,当他看到佛法,身口意缘正法的时候,善心不会很深地涌现,反而在看到邪的东西,接触娱乐方面的信息时,心完全被调动起来,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全身的细胞都在颤动,这就叫做习气。

这样就跟正法不相合。必须把那些错乱的恶习全部歇下来,才表示告别了过去,同时,心里的正气起来了,善心不断地涌现,行为也在逐渐转变,这才表明着开始进入修行的路途,日新月异地在改变了。真正步入了修行的正轨后,还要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时,他的气质就由过去的俗气变成了道气,由造恶的身转成了功德庄严的身。心态、行为无不中规中矩,完全能顺着缘起的正道进行。

要知道,缘起就在自己心上,点点滴滴都是,而广大道的内涵非常圆满,无不具足,所以,现在就要把它全面地铺开,渗透在任何一个时位、方位上。因为它是遍满的,所以叫做广大行,如果在这上面走错了路,那就变成没有行了,完全成了一个零,反而在邪行上做得十分广大,时时处处都是邪行。这就是内在的软件系统没有转换过来的结果。



(1)不了知缘起的谬见



有人说:“佛菩萨只是泥塑木雕,是用颜料在纸上布上画出来的。过去科学不昌明的时代,人们崇拜偶像,还能有个心灵寄托,现在我们的智力发达了,已经见到了信仰的本质,那些不就是泥巴、铜、铁,纸、墨、颜料吗?又不是真的。”

像这样,科学稍微有些进步时,人们就不相信这些。其实说到底,科学主要是唯物的。虽然有少数科学家强调心灵,学过一点佛法或者印度瑜伽,偶尔会去静坐,这些就另当别论,但主流思想还是唯物。这种东西熏多了,人们就根本不相信内在的心,他会直接破信心,破恭敬心,破掉所有恭敬的礼仪。这样把心上的缘起律破了,就是在摧毁人们内心的缘起信念,是完全错谬的行为。如果这些邪见在你心里还有很深的影响,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正见,一旦正见确立起来,这一系列谬见就都会被扫荡一空,这两者是不并存的。

这种人就认为:礼拜等都是迷信,应该相信科学。那我们就跟他说:你所认为的迷信未尝不是科学,因为这就是贯穿十方三世的缘起规律;而你所认为的科学也未尝不是迷信,因为你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物质影像,就自以为真实,这只是偏狭不正的见解而已。

所以,这个不破的话,心里就会一直存在很大的障碍。他会认为,何必做这些肢体运动,口里还要念念有词呢?很多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这里面有些人会肆无忌惮地直接说,有些人还会觉得,在佛教场合说这种东西会不被认可,但心里未尝不是这么想的。像这样,整个一套都是执理废事,一点也不相信缘起,是这么可怕!

由于这个原因,现代人要生起因果正见就很困难,一般人不晓得要经过多长时间。五年、十年,还是多少年?但无论如何,必须先在这上面转换,否则的话,修上上的高法只会出现伪饰、颠倒的状况。真正深信业果缘起后,行为才会正过来了。那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念一行都是缘起。

比如你过去认为,念经或者诵咒有什么用?不就是口里念念叨叨吗?懂了缘起你才发现,原来这么一念的时候,回归法界的程序就已经输入了。不但是有作用,而且完全谛实不虚。心里这么一念,法界是没有不知道的,这就是缘起运转的规则。这时候你才真正开始重视念诵了。所以,最初就要从这里开始,不这么作意运转的话,心在善的方面就根本转不动,而在邪法方面却特别会动。

做的时候就需要按照语言,语言能表示缘起的方向。所以不要认为,那只是个声音、文字,没有什么用。这样的话,所有佛教的念诵、作意、发愿、思维、抉择等,对你来说就全都成为荒漠了,一个也不愿意去做。这样的话,各种戒行等也全都没有了。要知道,戒全部是誓句,持戒就是把一句一句的戒条纳在自己心上,切实地做出来。一旦确立了观念,之后就开始有了誓戒,这也是用语言来领受的,虽然嘴巴上不必说什么,但心里还是那种语言。而且,所有前面的发心、后面的回向,包括很多正行的修持,全都要按照特定的语言来运行,以这种方式发动善心。这就看出,缘起上一旦愚昧,所有普贤行就全都会封锢住,根本无法流通运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2)在身语意的行持上转变心态



其实,哪怕一个很小的善心,都需要自己在心里这么想,口中这么说,身上这么做出来才行,否则的话,人怎么会成长呢?会无缘无故变好吗?

譬如说世间的孝心,你心里要真实地想:我的母亲对我有什么恩德,是怎么生我、养我的,我又拿什么来报答?如果你说,反正母恩很大,这么想了能怎么样呢?有什么用?你不晓得,这么想了你的心才会有所触动,才真正感觉到母亲对自己恩重如山,真心觉得自己过去的行为很有罪过。这么想了就会流泪,不想就没什么反应。而且想了才会在语言上表现出认错、忏悔,才会有身体上的恭敬、孝顺。之后在面对母亲时,口中说出的言词,表现出来的态度、语气,脸上的表情,身体的姿态,整个言行举止就变得不一样了,自然有了孝顺的内涵,跟过去那种随便、任性,甚至是嫌弃、厌恶的状况完全不同。这样不就是在开始变好吗?这不都是身语意表现出来的吗?

如果你说这些是机械的、重复的,或者是口头的、空洞的,不必要搞那些,那看看你的心几十年后变成什么样了?结果发现,虽然几十年前就在谈很高的口号,但一点好的作用都没有,反而罪业更深重,心变得更刚强,我慢发展得更大了。



(3)辨别真伪,走出歧途



如果没有正见,对缘起还很愚昧,这样就会封锁自己的心,自己心上没有认可,心里不点头的话,行为方面就不肯做,里面最关键的地方不同意,不支持,一切就都无法行持。但实际上,这就是最大的自我欺骗,这毁坏自己的罪魁祸首,是最大的“恐怖分子”。如果不能发觉这一点,那念《普贤行愿品》干什么呢?

像前面讲到的人,不但不肯礼拜佛菩萨,以泥塑木雕等作借口,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也不肯礼敬师长,甚至连一点恭敬的态度和行为都没有,心里想的就是“唯我独尊”,所有人都要来恭敬我、照顾我才对。

想一想,这种人已经恶劣到什么程度了!一心想着唯我独尊,只尊重自己,其他一切都拒之门外,连一点起码的恭敬、孝养、忠顺等都没有,这样只会发展成恶人。也因此,导致目前人们的心普遍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事事都要伸手,什么都得满足自己。稍有一点不满足,就生起很大的嗔恨。那么这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就是方向上入了大歧途,按照这样走下去,只有堕恶趣的份。

这时候有人就想:不是说要有“自尊”吗?这又是指什么呢?

其实,现代人说的“自尊”,实际就是我慢,不是古人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尊”。真正的“自尊”是指,“彼即丈夫我亦尔”,他也是人,我也是人,他能修成佛,我怎么可以自甘堕落,不努力修持,甚至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甘堕落、见贤思齐的心。也就是由于尊重己灵,不愿意做有辱佛格的恶行,而且会向佛菩萨、向祖师们看齐,念念都是向上的心,他会想:古德既然能做到这一点,我也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才叫做自尊,是不甘自弃的反面。

但现代人把很多词都作颠倒说。比如他们说,“我很真诚”。那什么叫做“真诚”呢?其实就是肆意妄为,无所顾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胆大包天。又说,“我有尊严”。其实就是保护自我,他会说:你不能骂我,不能贬低我,不能这样看待我,不能剥夺我的位置,不能不尊重我,这就叫做他有“尊严”。但这恰恰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脆弱,或者出现完全相反的自暴自弃。因为特别在意所谓的“尊严”,这样稍微受一点委屈,就完全无法承受。又或者说,我有尊严,我就要这么干,然后胡作非为,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这不就是自暴自弃吗?就像这样,把同样的词完全反着用。

总之,如果连烦恼都认不清,念念就只会有各种我执的表态。这样的话,就连普贤行的第一个礼敬诸佛都无法进入。但如果没有第一,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有了第一才能逐渐发展出后面的普贤行。意思就是,如果在观念上,对于第一个礼拜都不能认同的话,那再怎么念也都是假的。连脚都不愿意踏进去,还说要发起圆遍法界的礼敬愿王,简直是笑话!就像有人说,不必要修孝心,发菩提心就好。这两句话完全相违。因为发菩提心是要尽最大的孝,如果连自己今生的父母都不孝顺,还说要发菩提心,这怎么可能呢?



7、曲解恒顺众生而障碍普贤行



再以“恒顺众生”这一愿为例,说明以我执怎么障碍普贤行。

其实,大愿王说的恒顺包括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里的一切众生,有胎、卵、湿、化一切种类,种种色身、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等,都要对他们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就跟恭敬父母,奉事师长乃至阿罗汉、诸佛等一样,完全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只恒顺自己的习性而不饶益众生,甚至以损害众生来满足私欲,那就严重违背了普贤行愿,成了嘴巴空喊恒顺众生,心里只恒顺私欲的人。当然,不是要求大家现在就达到普贤大行的境界,但需要逐渐发起行愿的力量,努力地往上看齐,这才是有志愿的人。

现在先要看到有哪些违背行愿的颠倒做法。



(1)恒顺人类而残害众生



有些人认为:“鸡、鸭、猪、牛等都可以成为人类的营养品,人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好好滋养身体,多补充营养,为什么不可以吃它们的肉?”还会说:“苍蝇、蚊子、蟑螂等都是害虫,碰到食物会传染疾病,所以应该全部消灭,这样才随顺人类维持身体健康的愿望。”或者说,杀害蚊虫等,才能随顺家人的意愿等等。

其实,这只是随顺自己对身体的爱执而已。这种话只是出于狭隘的自私心理,是为了保护自我、保护人类,而不惜伤害任何生命的一个借口罢了。也就是说,这些持邪见者扭曲了“恒顺众生”的本义,变成专门随顺人类,甚至是仅仅随顺自己的意愿、想法等,完全成了我执的产物,成了为自私心理开脱的一种说辞。

另外,像是很多细菌、病毒等,都属于由轮回业力所感的化生有情。但人们总是随意地牺牲它们,来消除疾病,利益人类。比如,过去接种牛痘疫苗来避免天花,现在接种麻疹疫苗减少麻疹的苦等等。其实,在这件事上,人类还是很残忍的。由于这样过分地崇拜科学,不晓得要伤害多少性命!说到底,就是心量狭小,只考虑怎么能利益到自己,减轻自身的疾病,对于其他众生的苦乐置之不顾。

依此类推,像是怎么来滋养我的身体,娱乐我的心情,放纵我的欲望,驰骋我的意志等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牺牲很多众生的生命,结果恒顺众生就变就了恒顺自我的私欲。

其实,这些邪分别正是所要消灭的对象,它是苦的根源,是导致人们封闭在自我圈套里的枷锁,如果不能打破自我,那就没办法修普贤行。因为普贤行是广大无边、周遍法界的大行,其中恒顺众生的大愿,实际遍及到一切尘刹中的任何一类众生,要为所有众生作暗夜里的明灯,为所有病苦者作良医,为一切失道者指示正路等等,时时要饶益有情,才是真正的普贤行愿。这跟只顾一己私欲,不惜残害其他众生有着天壤之别。



(2)恒顺欲望而造恶无度



再者,“恒顺众生愿王”里讲的“于贫穷者令得伏藏”,本来是让一切匮乏安乐的有情都能启发出自心安乐的宝藏,为此而给予他们真实的利乐。但在有些人的口中,也会颠倒地变成恒顺自己的贪婪和享乐的欲望。

他们会说:“人生在世,自然有很多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物质享受,来满足人的愿望。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要享受什么,都应该尽情去享受。这个时代已经很富裕了,不必再亏欠自己。这才是恒顺众生嘛!”

其实,这就是在发展对物欲的贪求,跟出世间离欲的佛法大相径庭。要知道,贪欲是生死的根本,有了对三界的爱,就必定会系缚在轮回里,没办法出离。所以,佛法不主张积蓄钱财,尤其不赞成经商。因为通过经商等求取财富,会直接间接地造下很多恶业。特别是偷盗,经商很难避免这种因缘,虽然不是绝对,但基本上商跟盗是一回事。想一想,不利用欺骗的手段,没有虚夸、参假等,怎么能发财呢?

更有甚者,由于物欲太强,根本没办法守戒,更不能一心修定,以这种贪欲的习气,就主张说:“佛教徒偶尔犯犯戒,满足一下欲望,有什么不可以?不必要精进修禅定,也不必脱离现实生活,越现实越好。出家人娶妻也没什么,居士搞同性恋也可以,修行人去应酬施主,到饭馆里也可以喝酒**,或者在佛堂里也不妨介绍男女朋友一起搓麻将。”

这就大逆于法道,置法理于不顾了。像这样,唯一随顺自己的欲望、恶习,人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像话,最终到了身语意胡乱造恶的地步,就只会让自己更深地陷溺在苦海里,拔不出来。就像在伤口上撒盐,只会让伤势越来越重一样,以“恒顺众生”的名义放纵烦恼,只会使得烦恼的脓疮进一步溃烂、恶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3)恒顺懈怠而废弃苦修



有人说:“释迦佛在雪山里修了六年苦行,完全是自讨苦吃,后来喝了一碗牛奶就彻证了。可见没必要苦行,舒舒服服地修才能成佛。”

这就是典型的享受派,他就喜欢舒舒服服过日子,所以会有这种论调。要是谈一些“享乐成佛论”,那他肯定非常喜欢,如果讲苦行成佛论,他是绝对不往上靠的。

其实,这也无非是随顺懈怠的习性,而且有占便宜、图捷径的心理。说句不好听的,这根本就是无因求果的谬见。要知道,修行需要经历很多过程,才能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比如,走到城里需要迈一百步,你就不能说,我只走第一百步,前面的九十九步都不走,我要直接迈入城门。像这样,把前面的一切全部否定掉,废弃不要的话,普贤行愿就根本无法开展。就像偈颂前面说的,在修学菩提道的过程中,要常常回忆宿命,之后生生世世出家,修持净戒,然后随顺众生演说佛法,坚持菩提心,勤修六度等等。这样一路下来,行为都是纯乎其纯,善乎其善的,没有一步一步地修持善根福德,哪里能一蹴而就呢?相反,如果自心上一点德行都没有发展,完全是恶劣的习性,甚至为法连一点苦都不肯吃,还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实际只是内心腐烂的相。

就好比善于骑射的人,首先要驰马盘旋,张弓引发,蓄积一种力量。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一箭就能射中,没到那个点上,就还需要做很多调整。意思是说,还没有出现那种力量,调不到那个状态,就不能一下子击中目标。修道也是如此,必须充分地积聚福慧资粮,心已经调整到那个状态,那自然一触即发,没到那个地步,就怎么都不行。

但很多人一直活在幻想里,总想不劳而获,最好一次性全都给他,这怎么可能呢?不经过一番艰苦历炼,哪里会有收获?心上连普贤行愿都还没建立,哪里能取证无上的佛果?就连在世间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就,都必须先立志、求学,再逐步实行,否则天上是不会掉下来丰功伟绩的。



(4)恒顺世间而不顾法道



有人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要认清时代潮流,修行也要与时俱进。”还会说:“古代的佛法都落伍了,现在可以舍弃不要。过去的人要那么修,现代人就不必了。”

岂不知佛法是缘起的法则,怎么可能有变化呢?现代人修行也要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或者修不同的法,也要具备各自的德相才会成就,不会因为到了末法时代,没有这些功德也能够修成。

他们认为,修行也要随顺世间法。但世间法无非就是贪嗔痴,或者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做出各自恶劣的行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堕入恶趣,这在因果律上不会有反转。如果去随顺这些,那岂不是在欺诳自他?

其实,在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是不可能有变化的,不会说三千年前的人要行十善业道才能生善趣,现在的人造十恶业也不会堕恶趣;也不会说古人修行要知足少欲,在寂静的山林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就应该增长贪嗔痴,息灭戒定慧。这样只会让烦恼愈演愈烈,苦上加苦,对解脱有什么利益呢?要知道,心上的缘起法则是不变的,只要是贪嗔等的烦恼,造下的就是恶业,也就必定会感苦,不会因为时代变了,贪嗔等就成了乐因;只要贪著现世的五欲享乐,就决定要堕入恶趣,不会因为是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对它们生贪心就能够升天。贪心只会让你往下堕,你看自己的心也会发现,那是直接往下掉的。



(5)颠倒见行的来源



产生这些曲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普遍的一个就是懈怠的恶习。比如,从小懒惰成性,一点也不愿意精进,所以根本不能展开心量,对无量众生奉献心力。而且,由于一直随顺惰性,如果劝他改过迁善,哪怕只改掉心上的一个恶习,他也会觉得你不随顺我,你不尊重人心,何况普贤行是要全面地开展善行,从最初的礼敬到最后的回向,一切都必须具足精进。这样他们就想,为什么一定要礼敬、称赞、忏悔、随喜……他就不愿意做,因为跟他的惰性相违。

比如,一个特别懒的人,如果叫他去干活,做很多体力劳动,他就会非常不愿意。同样,一个陷在懈怠烦恼里的人,要他去修普贤行的话,由于跟他的隋性直接相违,所以他自然会找很多理由,说出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好躲避过去。

其他像是傲慢、嫉妒、自我为中心等,也都会障碍普贤行。比如特别傲慢的人,如果要他礼拜,他心里就很不愿意,会想:我怎么可能拜下去?如果嫉妒心很重,那这种人修随喜就很难。他会想:别人得了好处,我还得对他笑,口里还要赞叹他,哪有这种事?当然,这跟他的习性相违,心里自然会不愿意。或者修供养,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从来就没做过什么供养,只能别人供养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家都得围着他转,天天伺候他,这样当然不肯供养别人。



总结



这就看出,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真正修普贤行愿,首先必须破掉心里的邪执。不然的话,不要说普贤愿王,就连其中极少分的人天善法都做不到。也因此,克服自己的劣根性是当务之急,否则会完全障蔽住善行。而且那种烦恼心很有理由,只有你真正反过来做过一番,才知道过去全都被这个妄心给愚弄了。它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说,这个年代不需要这么做,或者,我是修高法的人,没必要修这些外相的善法等等,各种的执理废事,都是在为恶习找借口,给不愿意改正找理由。

所以,现在不能只在口头上念,心里要确实有这个愿,而且在行动上要体现出来,才算是真正的行者。否则的话,就变得心口不一了。口上念倒是很容易,能重复就行,但这并不等于心里有愿。如果口中这么念,心里根本发不起愿,行为上更是连少分也不愿意做,那就完全与愿相违了。

总之,修普贤行愿,必须从这些颠倒做法中彻底出离,不但要一心向善,而且最终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每一位有善根者,尊重自己佛性的人,都应当数数地从心里发愿,一直这样祈愿,才不会偏离法轨正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

这要从三方面来了解:一、回向的善根;二、所回向处;三、祈愿处。

回向的善根,指从最初的礼敬诸佛到最后的恒顺众生之间的所有善根合集在一起,无所保留地全部用作回向。

回向处,指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种类的众生。这是平等、周遍的回向,没有任何时间、空间、种类等的局限。我们回向时要把心量完全打开,以尽法界量来作愿。法界心里有多少众生,就按那么多的数量,一时间把所有善根回向到每一位众生心上。

这是基于自己和众生同体,所以只要这么运心作意,善根就能入到一切众生心中。在法界里,自他并不是无关的他体,而是互摄互入,无有障碍。就像一颗帝网宝珠的影像,能遍入到一切珠子里。又好像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里起的任何一个念头,对于身上的每一部分都会起作用,起了一念善心,当下就会滋养全身。像这样,我们起心作回向时,这种力量当即就入在一切时空点上,就会发生效力。总之,法界的运转原理并非是机械式的,无法用方程式来表达,它是不可思议的玄门境界。懂了这一点后,就要这样平等、周遍地作回向。

祈愿处,把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众生,祈愿他们离苦得乐;远离一切不正的道路,步入一切真实正道;而且祈愿众生的苦由我来代受,我的一切安乐施予众生。这样来做圆满的祈愿。

这是出于法界同体观,不把众生视为自己之外的人。这样不分什么自他,一切都同体对待,怎么对待自己,就怎么对待众生,不作任何自他的区分。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精神——推一己置于法界一切处。

这就是“恕道”最极致的发挥。“推己”叫做“恕”,自己希望怎样,也就希望众生怎样。要有一种大的心量,有法界大家庭的观念,把一切众生都视为同胞,乃至跟自己同体。这样就不再拒绝众生,不把他当外人看,把一切众生的事都担在自己身上。或者更直接地说,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没有两样。就像同一个身体,脚痛的时候,手马上会帮它揉。或者脸需要一些护肤品,手马上帮它涂那样。

又比如,认为这双鞋是自己的,就会不计报酬、尽心尽力地把它擦亮。如果认为是别人的,那就不会去擦,即使擦也不会心甘情愿。这就是因为做了自他的区分。《释量论》里讲,烦恼就是从区分自他中来的。由于分了自党他党,那必然对自党生贪,对他党生嗔,有各种的比较对待等。如果不作区分,没有自他的分判,也就没有了这些妄动,恢复了天然的赤子之心。你看,小孩的第六意识还没发展得那么厉害,他不会作很多区分,所以很多孩子睡在一起都能玩得很好,谁也不觉得那是别人。长大了就不行,自我意识发展得强了,就会分党派、分高下。受了各种戏论文化的影响,城府就很深,会变得自私、狡诈,有各种斗争、偏执等等。这都是偏离了真理的轨道所导致的。知道这个道理后就要开始回归,也就是按照缘起律来修,逐步地从畜生性恢复人性,转成天性,升华成佛性。那么,我需要这样来回归,众生也是如此。所以,让众生入到真理的法道上,就是回向的关键所在。

懂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知道该怎么来回向了。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如同我希望常常得到安乐,没有病苦那样,祈愿一切众生都恒时得到安乐,没有各种烦恼等的生死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众生一旦想作违背真理的恶行,就祈愿他全都不能做成。当他随顺真理修善业时,就祈愿他能够快速成就。这也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大愿。

由于了解到走真理之路最重要,所以祈愿自己在生生世世中,心心念念都在符合真理,能使人离苦得乐的法道上走,刹那也不偏离。由此就会开展出一条光明之路,会逐渐步入人天正道,进而入到涅槃正道当中。既然希望自己能走正路,那对于一切众生也应当如此祈愿。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这是祈愿让众生都踏上离苦得乐的正道,入到圆满的菩提道上,它包括三士道所摄的一切法道。

“恶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是指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由于被业果愚蒙蔽,违背了善恶因果的缘起律,不断地造下恶业,结果就落入了三恶趣的险道中。所以我们要祈愿,众生心中都能开出因果正见,按照因果法则来断恶行善,这样三恶趣的门就关闭了。同时开出了增上生人天善趣的道路,这就让他趣入下士道的修心当中。

广义来说,“恶趣”指六道。只要没从生死轮回中脱离,就始终落在苦里,所以都是险恶趣。这就要祈愿,让众生都能了解苦谛和无我等。一旦认识到轮回唯一是苦性,不能再积集生死业因,继续在苦海里发展,这时就会开始回头,会生起求解脱的心。进一步了解到,生死的根子就是人我执,它是烦恼和造业的根源。而“我”本来没有,只是虚妄分别的产物。认识了无我后进一步加以修习,轮回的整套运行程序就切断了,不再发展,这就关闭了轮回的门,通向了涅槃正路。这又包括解脱和成佛两种。单从自分上说,是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从普度众生而言,就是成就佛果。

像这样,把所作的一切善根,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以善根的力量把他们全部安置在三士道修心的轨道当中。每一次都要这样回向,要关怀到法界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是我法界心里的众生,不是在这之外的,所以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全都要关怀。不要再区分看待,区分你你我我是很累的。童真的状态,他不去分什么你我,所以就不累。

比如给自己剃头,是把一个脑袋上的头发剃掉,给别人剃头也一样。如果不去想很多,那给别人剃也很自然。一旦想这是“他”,就觉得我怎么给他剃呢?浪费我的时间。这么一想,内在的程序马上变了,就没办法很自然地去做。所以众生很可笑,在任何环境里都有好多划分,其实都是虚妄分别。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往往会分成几派。人总是按妄识的习气,去分判这是自党,那是他党。一个班级也是这样,几十个人也要分好几个党派。甚至四五个人的小团体里也有问题,有各种划分。对这些我们全都要扫光,把这个身体和妄心扔到东洋大海里,自己就是全法界的量。基于这个量,回向的时候就要圆满、周遍地展开,一发心就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普遍无余地回向。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把过去自他分割的偏执去掉后,就要祈愿,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由于积集身口意的各种恶业,所感的一切极重的苦果,全部都由我来代受,这也是自他相换修法的来源。

这就跟原来的观念完全相反,过去总想着:有苦你去吃,有乐给我享,现在是有苦我来担,有乐分给你。这样反过来就好了,就能直接破掉执著自我,也就真正利益了自己。这上面的观念通了以后,就会心甘情愿地直接这么来回向。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这样代众生苦以后,就使得他们都得到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意思是把一切安乐和功德都回向给众生。

就像我发了一笔大财后,不会一个人独享,而是全部分给兄弟姐妹们。同样,有了安乐、善根也不要只想着自己享用,要想到众生都是法界同胞,然后把所有功德都分给大家。有这样宽广的心就很合适,也理当这么回向。

如果说:我一定要利益自己。那就找找所要利益的“自己”是哪一个?它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我只有利益自己才能占便宜,这么想最妥当,利益别人就吃亏了。那就想一想:这么做真能利益到自己吗?其实,正是这种我执的行动逻辑让自己很苦了,反而是在损害自己。这样亏了性德,不符合天性,就会造成无量的衰损。所以现在就应该赶紧回头,把过去的所作所为全盘否认掉,彻底摧灭。这就要反着过去的行动方式来走,去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都得到解脱,成就无上菩提。这样自己不但没损失,反而能快速成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最后要把回向推展到无边际的量。那就是虚空界穷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的回向才穷尽,以这些不可穷尽的缘故,我的回向永远不会穷尽,念念相续没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每天都要认认真真地作回向。这是自己本分的事,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或者像有阳光就要散播热力,有水就要滋润草木那样,自心有了普贤行愿的热力就一定要回向。而且,由于众生的需求没有穷尽,普贤行愿的热力就不会穷尽。这样自从真正信受了普贤行愿,之后就成了在菩提道上永不休息的行者。这也是由胜解信来决定的,有了胜解,发生了普贤行的观念后,就愿意往自己身上担,这样就走入了普贤行愿海,就会得到后面经文说到的无量无边的利益。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这是普贤菩萨对于十大愿王做的总结赞叹。

以上宣说了菩萨摩诃萨的十种大愿,这里的一切支分无不具足,所有菩萨行海都摄在其中,广大周遍,圆满无尽。如果有菩萨能对这些大愿王随顺趣入,就能成熟一切众生,就随顺了无上正等正觉,也能成满普贤菩萨的一切行愿海。

这是讲随顺趣入普贤行愿的人,他的行为趋向是怎样的。分别来说,会逐渐展开无边的普贤行海,总摄起来包括众生和菩提两方面。一方面,他会在在处处做各种成熟众生的行为;同时能直接趣向无上果海,这样就能很快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有这样深远的缘起。

“随顺趣入”,指如是决定、立愿、实行。也就是对普贤行愿生起确然不疑的胜解后,就按照愿文的指示,一一如量地建立大愿,把它们推展到止于至善的境地。这样不断地在心中随文作观,就是随顺趣入,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事。

它的关键就是得到胜解信。一旦发起了胜解,主动力就会自然涌现出来。之后才能荷担普贤行愿海,愿意从现在起直到菩提果之间,在尽未来际的时间里,心心念念这样实行,真心地这么趣入。这样才不再是旁观者,不是仅仅做一点评论、欣赏,而是已经成了自心中的行愿海。有了胜解后,那确实会心心念念这样立愿,会由衷地在心上串习,让自心趣入普贤行愿的缘起中。对这一切都会主动去行持,会非常殷重,有极大的希求、愿力,这就叫做“深心渴仰”。一定要达到这个程度才行。

那么,怎么来出现行愿力呢?还是要通过缘起的运转规则来打开。要达到对普贤行深心渴仰的地步,就要有强大的胜解信。胜解信一旦到量,信心和欲乐就一定会加强。如果胜解没开发,那信心的花苞就始终是封闭的。可见,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只有在源头上用功才出现效果。否则再怎么想,也不会凭空有很大的希求心,所以掌握其中的关键至关重要。

我们前面经过十番抉择,从方方面面展开来讲,力求更深、更广地开发见解。如果能这么跟着很细致地抉择下来,那心上得到的理解和信心就根本不一样。有了这个志愿后,才能让人真正勇毅地在菩提道上行进。否则缺少了动力源泉,即使外在的因缘勉强牵拉,但内心是封闭的,就始终还差得远。一切事以心为根源,心的主动力一出来,就愿意一生一世来奉行十大愿王。不但是一生一世,就像经文所说的,普贤大愿会贯穿到尽未来无尽的时间海。人本来就有俱生慧,一旦得了胜解,开启了缘起的慧眼,再这么发愿,那在未来无尽的时间界里,就都会按设定好的愿的机制来运行。

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就应当格外的欢欣鼓舞。比如《贤愚经》里讲的那些公案,他们只是在久远劫前,用一些干净的石头等来供佛,由于有纯正的供养心,而且最后有一个祈愿,虽然他们当时并没有普贤行愿这么大的发愿,相差无数里,然而有善的业和愿的缘故,就会在未来的九十一劫当中不断地显现安乐果报。这就是业和愿所建立的缘起机制。平常我们做善法就叫做业,之后用普贤行愿来发愿印持,二者一相合,缘起机制就开始运转,就绝对不会空过。

普贤行愿是大愿王,它的增长量达到了最极圆满。每一愿要以大心量来作意,都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吞纳十方三世世界海。这样每一愿都具有愿王的德相,才成为普贤行愿,才成为无上的回向。如果不具足愿王的量,只是一般地礼拜一下,随喜一点,供养一点等等,那就不叫普贤行愿,就像兔子不能充当狮子王一样。这之后就按照《普贤行愿》来回向,作为一生修行不变的规则。而且是日日回向、座座回向、时时都在回向。时间不够就念短的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等两颂。这就是三世诸佛所称叹的最殊胜的大愿,没有超出其上的。

这样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每做一次善根就有了一个业绩,然后就用普贤愿王的放大器来增长它,用大愿王来印持。既然自己心里已经这么回向,已经非常清楚、明确、真心地祈愿,那就一定按这样来实现,不会按别的方式运转。

要知道,行为唯一依心来决定,而心的本体是法界,所以不用担心,只要这么回向,善根就真正被印持住了。就像国王的玉玺一盖上去,将来就不会变动,决定按这样实行,而且通行天下,无所阻碍。同样,我们就要用《普贤行愿》来印持善根。当然这必须有真心才行,也就是把《普贤行愿》研究透了,起了胜解信,每一次从第一句念到最后一句,心都是坚定的、明确的、对于口里诵的每一句,心中都如实地作意。否则心不真的话,只是徒口诵空文,也不会很快出现效果。

像这样,有了善业,又以愿力作了印持,那来世自然按照所发的愿来逐步完成,这上面会自动运转,就有这么奇妙。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争取把它全部搞透。这样一次搞通了,以后就不费力,再念的时候都能发起主动力来。但如果没开发出胜解信,那就差得远。会一直念得很勉强,很快就没有了意乐,最后不说发愿,连念诵的行为都无法支持下去。我们与其一辈子有口无心、疲软无力地念,不如拼一次,用功把它打开。

所以,现在首先要在根源上培养。有了胜解信,就能主动地趣入,而不会发生障碍。普贤行愿的行动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就再没有别的方向,未来的生命就恒时按设定的程序运转。也就是体普贤开始起用,各方面的功德都会全面地展开。这是前途攸关的事,决定我们未来世的一切行为方向,所以一定要把握好。

我们只要建立了这个缘起机制,以后就很稳妥了,即使肉身换了无数次,愿力也不会失坏。就像经文后面讲的,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其他财物等都带不走,只有愿王不相舍离。这就很明确,我们生生世世行为的指挥者就是普贤大愿,这是最恰当,最无上、最圆满的设立。有了胜解信和行愿力,再通过这一世上万次的串习,就已经在心上把它建立好了。到了来世,它的等流力量会非常强。也就是按照普贤行愿的设定,一遇到成熟众生和行持法道的事就很欢喜,就能够无碍地趣入。

总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因上就圆满地建立好趣向无上菩提的顺理之路,之后如箭射一般,直接向目标趣进。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普贤菩萨咐嘱说:因此善男子,你对于这个无上普贤愿王的大义,应当这样来认识。

有了这个认识,后面自然会展开十法行等的无量行为。对于无上愿王,无论是书写、讽诵、思维、听闻、演说,还是修习等,都会以百倍的信心,极其踊跃地趣入。这样才会出现后面经文讲到的殊胜利益。不然只是口里念了很多,心没有打开,也很难出现五种果等的功德。

所以我们一定要如理地来修学,契合到修心法则,达到扼要处,这样才能发生真实利益。

下面讲对于《普贤行愿》作十法行的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这是通过极大极别的供养功德,来跟闻信《普贤行愿》的功德相较量,从而显示闻信此法的利益极大。

前者的量级用三个无量来表示。也就是布施物无量、布施境无量以及布施时间无量。缘起的法则是以各方面因缘的力量综合起来形成果报,那么以三无量的缘故,功德也就无量。

布施物,是充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所有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里充满了上好微妙的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等七宝。这在物质中是极其珍妙殊胜的宝物。即使是充满地球的七宝,人们都会感觉这是极大的物质的量,更何况是从各个方向都延展到了无边际的世界里的每个世界都充满了上妙七宝。还包括这么多世界里所呈现的一切人天善趣最殊胜的安乐,这些都作为布施物。

布施的对象,是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所有众生,以及所有的诸佛菩萨,这是极广大量的普遍布施。

布施的时间,是经过这么多的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一直相续不断。可见这是多么大的功德。

但是,如果有人听到了普贤愿王,一经于耳,所得到的功德无数亿倍超出了前者。虽然前者有极大的量,但跟后者相比,比不上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无数分之一。就好像一滴水跟大海相比,或者一粒微尘跟太虚空相比那样。

这是极惊人的结论。依我们的想法,前者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后者只是闻到普贤愿王,经历了一次耳根,结果就得到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现在已经听了一遍,而且生了很多信心,心力上也提高了很多倍,这就应该百倍地欢喜,确实得了无量的功德。这是没办法计算的,即使拿来全世界的计算机,也算不出它功德的一分。

可见,这部经文极其殊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们通常认为,听这部经很有功德,但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功德。相比而言,不要说那么大的布施,如果有人做了十天布施,我们都觉得很了不起。比如布施了几百个人,花了很多钱,布施了很多好东西,就认为这个功德很大。但这远远比不上这里讲到的布施。而这个布施的功德跟听闻《普贤行愿》相比,又相差了无数倍。

我们对此要好好思维一下,之后就会发起踊跃受持的心。再去书写、读诵等等,那确实是至心好乐。以这个意乐的力量,又使得它的功德加倍增长,这就不可思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二、愿海差别



分十六:(一)修炼意乐清净;(二)不忘菩提心之道;(三)自在无碍行;(四)利益有情;(五)披精进甲;(六)会遇同分菩萨;(七)令善知识欢喜;(八)常见如来常兴供养;(九)摄持正法;(十)得无尽藏;(十一)趣入;(十二)力;(十三)修习对治;(十四)菩萨诸业;(十五)随学诸佛菩萨回向;(十六)净土愿。



(一)修炼意乐清净



分三:1、修炼常随佛学意乐;2、修炼庄严国土意乐;3、修炼利乐有情意乐。



1、修炼常随佛学意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在以下的经文里都要加上一个“愿”字,因为后面都是指我们至心地祈愿,因此每一段都要有自己作愿的内涵在里面。念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发愿,而不是口头念空文。

这里是修炼常随佛学的意乐。每一次都要发起常随佛学的心,这种意乐要非常强,通过一次一次地串习以后,它会成为心中坚固的行愿。为了串习它,首先要知道发愿的涵义,明确以后就要有意识地这样串习,一次不够就多串习几次。当然一开始会很生疏,因为从来没这么发过愿,受了启发以后,自己的心开始想要这样发愿。之后多次地这么起,心里已经记得愿文了,到了已经串习纯熟,就随时都会起。这就是我们修发愿的原理和程序,它的道理朴实简要。

现在是说,我们要有一个很贤善的意乐。普贤行愿就是贤善的意乐,它包括了一切方面。这里是它的一个重点——发起常随佛学的贤善意乐。“修炼”,就是不断地串习,使它达到恒常、猛利的地步。一旦串习到量,那时就不必造作,自然运转,从而摄持我们的心生生世世常随佛学。所以有愿必果,不要忽略当前的一念心。一切缘起都是在心上转,当我们心中有了欲乐,就会开始这样祈愿,因此说“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开头一句已经开启了随佛学的行愿。“一切如来”,指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出现的所有诸佛如来。对于他们每一位从因到果的所有德行,我都愿意效仿随学。所随学的佛的德行,归摄起来无非是普贤圆满行海,所以第一和第二句是一个意思,随学一切佛的德行,就是随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普贤圆满行”,表示一切从因至果,所有贤善的行为海,这些会在三世佛的因果历程中不断地呈现。我们作为随学者,就要发心从无始到无终,尽十方法界的所有世界中的任何一尊佛,都普遍地来随学。这里没有时空的局限,没有任何偏执。换言之,我并不是只随学某一部分佛,某一部分德行,而是尽法界量里面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从因至果的德行全部随学。法界量里有多少德行出现,就随学那么多,无一遗漏。这样才知道,我们修普贤行愿,不是说这个善我不喜欢我就不随学,那个佛跟我不亲近我也不随学,而是要有无余开拓善行的愿力。

有人想:随学这么多佛,自己会不会吃亏呢?

不会的,这样来随学,自己当下的心已经开展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海的量,随学之心顿时就拓展到这样心量广大的境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开展。

这事很奇异,一告诉你,马上就能明白;没有人告诉,没遇到普贤行愿王的话,就始终不知道这样来发愿,最多只是一些小小的愿。

我们总是局限在虚妄分别狭小的心境里走不出来,所以常常只是一些个人小打算。在这里分自党他党,执取自己所爱的人,喜欢跟他们相处。当今时代,肯自己低下头来跟别人学更是非常困难。心里执著一个强大的“我”,把它视为天下第一,谁都要尊敬我,连随学一个人都不可能。人的心量已经被我执扭曲到这种地步,锁定在自我的圈牢里出不来,何其可怜!本性的善无由抒发。

现在遇到普贤行愿海是我们极大的幸运,它告诉我们怎么一下子展开心量。不缘普贤行愿熏习的时候,往往会陷在狭小的自我心境里而不自知。一旦我们缘它去听闻、讲解、念诵等等来发动善根,忽然之间就感觉,原来是虚假的分别把我困住了,我应该去随学一切佛。这里面没什么差别。比如一个人想行孝悌之道,他就会随学天下一切行孝悌之道的人,而不是只学一位。当然可以从学一个人、一种善行开始。像这样,我们要发出一种大的善愿的力量,处处愿意学好、学善,处处愿做普贤。

经过普贤行愿的熏陶、锤炼,往后你的心会整治得完全不同。有了行愿力,你的气质跟一般人根本不一样。任何时处都不着重名闻利养、世间享受,或者吸取一些世间知识等,内心的重点就在于学善,而且要让它成为周遍、圆满、无尽的善,这就有了如王般的大愿气象。

有了这样的气象,就会使我们速疾成就菩提;否则心量很小的话,就只能承受一些小的东西。可见,心量的大小,是在一念之际划定的。心量小的时候,可能只有碗那么点;一旦发起了觉悟,它可以顿时变得像虚空法界一样广大。

可怜世人熏染了太多邪法,佛性被蒙蔽得太重,只会考虑自己,连为亲人的善行都不肯做。可见人心堕落到何种地步。现在我们一定要通过发普贤行愿,来破除无始以来的罪染恶习。它确实有极强大的力量,念一遍都不可思议。

前面也讲了,这里重点要加上一个“愿”字。要至心地祈愿:愿我随顺法界一切诸佛,学习他们的德行,愿我能修习最极圆满的普贤行海。这个愿要真正刻在自己心上才算数,刻一次胜过有口无心地念无数次。所以,大家心要静下来,学了两句后,就要在心上反复地串习它,这才叫做“修炼”。一开始要多次地串习,等串熟了以后就好办。

所以我主张,现在每一次讲了以后,大家就按照这些颂的意义串习几十遍。每一次串习的时候,就看着经文,然后自己合掌,这样来发愿:愿我随一切如来学,愿我生生世世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这是发誓供养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愿自己常随佛学的所有意乐都得以圆满。

特别要注意,我们祈愿的时候,十方三世佛都受供养,所以要真心地祈愿,不能欺骗式的,或者有口无心地念念。对于这一颂也要细致地来起心作意,一句一句都非常细节地在心里显出它的愿境来,然后以非常希求好乐的心来发愿。这都是要先引出这种善心来,有了善心再作祈愿就完全不同。

这时候也要加上“愿”字,过现未三世作三重来这么想。首先想:我誓愿对于过去的一切佛,以无上的供品来作供养。从无始直到此刻之前,十方世界里无数尊示现成道的佛,我现在发愿,以平等的尊奉佛、供养佛的心,化现我的身在每一尊佛前,无一遗漏,用最好的供品来作供养,表达我的心意,我一定要这样来做。有了这种心,我们自然会这样发愿。

用世间法来譬喻,比如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有恩德,所以我发愿一定要好好地供养父母。然后推展开来,对于一切有恩德的人,我都作供养,这样善心就拓开了。再推展到无上的佛,当然更是如此。

有人说:这样供养会不会吃亏?

其实,这样来供养的话,你的善根福德会无数倍地递增,会让你瞬间圆满无数资粮。

这里特别要注意,一定要自己心里肯做,而且不是一般的肯,是要特别愿意、特别想做。认识到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最好的行为,哪里能不做?其他都可以不要,只有普贤行愿一定要趣入。这样,我们心里正了以后,念每一句都决定会至心祈愿,完全以胜解信来祈愿,会从心里非常猛利地发出来,这就使得修行的功德量百千万倍地增长。如果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口里随便念,那是什么量,大家一想就知道。

接着又发誓:我要对于现在十方世界里所有的佛,尽我的心力以无上的供品来作供养,而且对于未来一切劫海中,一切世界里出现的所有成道的如来,我都一个不漏,一点不延迟,在他们面前献上无上的供养来表达我的心愿。

这都是我们本心的自然流露,不要把它压制住。如果没有以人我执、法我执局限住它,它自己就会这样做。

有人说:为什么是这样?

这就叫法尔的定规,法界本来如此。

任何一尊佛彻证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私我的执著,所以,当一尊佛成道的时候,无数的佛菩萨都化成他的眷属来辅助他弘法。他们不会说:我要变成一个比你还低的人,我怎么愿意?比如观世音菩萨是古佛,但他屈居菩萨位,为什么呢?因为一尊佛出世,必须这样示现才能支持他的事业。

像这样,我们首先一定要奠定普贤行愿的基础,这对我们未来的整个菩提大业极为重要,所以,现在就要把未来世最广阔的菩提行的前景全部建立起来。这样,我们就决定会被此愿力摄持,一切时引导在前,就会出现真正的普贤庄严行海。所以,我们不要想太多,未来的行为就是由这一部大愿文的谛实语来作印定。

那么,为什么要供养三世佛呢?就是要使我的一切随学佛的意乐都达到圆满。意乐最为关键,没有意乐就没有行。什么是最好的意乐呢?就是见贤思齐,对于诸佛的功德,我都愿意按照那样去随学的心全部要圆满,不能有一点缺陷。

或者说,以这种祈愿的力量,希望把我的功德回向在哪里呢?回向在我随学三世佛的时候,心力不要有欠缺,不要被人我执和法我执隔断,局限在一个小的量里,或者发的不充分,只是一部分。因为自心一旦起了各种计较、分别、执著,就会把普贤行海的量给隔断,把它局限了、变小了,变得残缺或不清净、不广大,有疲厌、不相续等等。

“皆圆满”,是说所有的普贤行海,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种类,万善圆成的量来发愿的,不然就不叫做行愿王。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这是祈愿随学三世一切佛的德行。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必定能从中找到老师来学,是善可以效仿,是恶要引以为戒。这种随学的心非常重要,到哪里都是学。而且,“学”不是学知识,而是学诸佛的德行,要按照前面讲常随佛学愿王时说的那样来理解。

“速得成就大菩提”,这是自己求菩提的勇猛志。前面也说过,常随佛学和恒顺众生是菩提志愿两方面最圆满无尽的开展。常随佛学,就是从因至果的一切德行都学到,而成就圆满菩提;恒顺众生,是以悲心普遍随顺众生的根性意乐,作最尽心的利益。

念这一句时要祈愿:我在未来一切时处都随学三世佛的德行,再也不学其他恶劣的品行。要这样下定决心。有了这个愿,从现在起直到尽未来际,就天天都在随学诸佛的行列当中。

而且祈愿:愿我能快速成就大菩提。我们随学的心开展得越广大,诸佛的加被来得就越迅速,成道就越方便,所以,这时要以勇猛的志愿力,发誓快速成佛。按本经来说,就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后实现了普贤行海,就能快速成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