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元音老人和徐恒志老人指导学人书信集---大音希声》

答西安刘志强居士


志强仁者慧鉴:
   
接陈锋居士转来手书,至诚恳切,甚是感谢!自愧无德,岂敢干扰仁者,所汇款五百元,实不敢接受:一则德薄慧浅,不应花费净资;二则,目前一般生活都较紧张,贤伉俪辛苦所得,愚不能无功受惠。故除由衷感谢两仁者德意外,汇款拜托陈锋仁者如数汇还,至祈查收,违命之处,当祈垂谅。
   
欣知,两仁者精勤办道,并对《般若花》有所体会,此乃您们善根、福德因缘之所感召。敬祈由悟起修,奋除无始习染,直达无上菩提,了此一番大事因缘,不胜祝祷。
   
最后再次致以由衷感激之忱!敬颂寂照不二、定慧圆明!
                 
       

徐恒志拜启


1997年8月8日



志强仁者慧照:
   
接11月24日手书,愚自返沪以后,常思往卧龙山顶礼三宝,但因家务不能离沪他往,致卧龙之行,也一拖再拖。知仁者拟于明年七月赴莲社净修,如能有缘见面,实为欣幸!
   
仁者乃上乘根性,又亲修见性大法,善根、福德不可思议!《金刚经》云:“应生无所住心”,所谓“无所住心”是什么心?乃是心无所住,而不断灭之心,也即妄念不起而了了分明之心,能时时寂而常照,心宝常现,即能于现前得无边受用,愿与仁者共勉之!来书云:“时有妄念”,无始以来积妄,原非朝夕可除,但能于妄念来时,不取不舍,不予理睬,习气力尽,则自然脱落;当妄想脱落,而灵知不昧,功用不失,即是体用不二之自性真实境界,只要不执,妙用无尽!
  余不一一,再次向贤伉俪致谢!并颂寂而常照,寂照同时!
                     
愚朽
徐恒志和南


1997年12月4日



志强仁者慧眼:
   
3月6日
手书敬悉。蒙寄赐智敏、慧华两上师结缘的宝瓶,内附金刚明沙,并多种咒轮金贴纸一幅,仁者舍己从人,加持愚夫妇,谨致以由衷之感谢!
   
知法驾将于4月18日到沪,闻后不胜欢喜!一别三年,两心相印,当祈届时一路顺风,平安到沪,愚当竭诚欢迎,共商大事因缘。
   
关于真如是否缘起问题,仁者所述乃是正知正见。凡因缘和合的一切诸法,有生灭、有造作,正像经说:“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缘生缘灭,如幻如化。而真如妙体,则是虚灵凝寂,绝诸戏论,不生不灭,无实无虚,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决非因缘和合之体;凡因缘和合皆生灭有为之法,真如是“无为法”也。
   
真如之体,虽是不变,但能随缘起用。《般若花》上“真如缘起”,不仅如仁者说“真如通过缘起显现”(全相即性),而且也说明真如能随缘起染净二种功能。随污染之缘,便成“六凡”,随清净之缘,则成“四圣”,所谓随染净之缘,成凡圣之事。至于彻证本体,则虽无所住,而生其心,随缘起用,体用一如,证大体大用矣,是名妙用。又《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此乃指成佛的种子,也即闻、思、修、六度万行,皆成佛之缘起,非指佛性本身由缘生缘灭(即仁者所说:“而是通过修持(缘起)来显真”)。总之,若以佛性为缘起,则缘灭时,佛性亦灭,岂不成“断灭论”耶?
   
仁者真知灼见,深为钦佩!某居士病况,既经医检查,头部并无病变,则系业力障碍之病,请以“心密”第二印试治;《大藏经》中《佛心经》上说,修此印时:“世间小小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可分数次修之),癫病亦除,除不至心”。某居士即“舍命不舍法(法尚应舍,但目前尚非其时),决心证菩提”,请至心持之,当有感应。又修此印时,注意气沉丹田,加强气血流畅。又一法,即结大莲花手印,持六字大明咒,念时也气沉丹田,也会有效,此咒本可消灾治病也。不一一,顺颂得大自在!
                       
愚朽 徐恒志拜启


1998年3月11日


志强仁者慧眼:
   
仁者精进用功,于寻常日用处,彻见本来,因缘不可思议!古人云:“平常心即是道”,仁者于此有所体会,是真见道者。世人将此本来平而常者刻苦分别,颠倒使用,遂致流浪生死,今悟“平常”则恢复本来,了无一法可得,故《金刚经》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但虽是平常,能得到它,却也是不平常的,“万世古今不离当念,十方刹土不隔毫端。”迷则四生六道由它作;悟则三贤十圣由它成。如此说来,平常之中有不平常的,又不能小看它啊!仁者说:“佛法只在觉与迷”,甚当!一念迷,苦海茫茫;一念觉,超登佛地。又说:学佛秘诀“只是无我二字”,说到点子上了,故《金刚经》须菩提问如何降伏其心时,佛开门见山,就先破我相(四相主要是我相),然后再破法相、空相。小乘人悟“人我空”,证入偏空涅槃;大乘人悟“法我空”,证入三德涅槃。凡夫因人我执起烦恼障,小乘因法我执起所知障,成分段、变易二种生死。印光老法师曾说: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皆化为大光明藏!故仁者之体会可说是“画龙点睛”。
   
仁者愿力坚强,善根深厚,洵不愧为“志强”矣。草草奉复,余俟秋凉面叙。即颂寂而常照!(某居士说:仁者可能在10月下旬回去,当能见面。)
   
智正老法师,先此顶礼,来山时当一倾积愫。
            
            

恒志和南


1998年7月23日



志强仁者慧鉴:(向智正老法师顶礼请安!)
   
手书敬悉。下列见地,略陈管见:
   
一、观心即是修心,两者不别,知“三心”不可得,当下见性!我们修心地法门,要悟在当下,修在当下,证在当下,用在当下,时时返照,刻刻用功,五蕴若空,苦厄顿消。
   
二、世尊在证道时曾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可见修心要领就在转化妄想(第六意识)、执著(第七识),也即是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执若化,势如破竹矣。仁者以“无我”二字,为学佛要诀,可谓提纲挈领。
   
三、佛法所说“诸法”,即指一切事物。心生则法生,法生则心生,故心法不二,能所一如。
   
四、 经云:“法尔如是”,仁者还见么!?见是分别,不见是断灭,且道如何办?
   
余俟后叙,顺颂法喜无量!
     
                 

恒志拜启


1998年8月20日



志强仁者道席:
   
12月20日手书谨悉。二月前卧龙相见,确实永足怀念,愿此长为道种,同入菩提之门。贱照蒙处理放大,水月镜花,似有幻象,然而五蕴和合,莫非生灭!净土宗要求“净念相继”,即明心者之“动静一如”,言虽有别,义实无二,愿与仁者共探之。某道友的照片,某居士已洗出印好,不久即可寄奉,因归来之后,确很忙碌,联系、处理的事务较多,故再请各道友略为等待,并乞垂谅。内人入塔院前照片,谨检奉,以留纪念。


人生一切无常,梦幻泡影而已。吾人目前唯一大事即在悟心基础上,打扫多生习气,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性;同时发愿归向净土,应知此一句弥陀,暗合道妙,巧入无生,禅净二门,从未分家也!此颂新年百益,向某居士问好,祝新年愉快!
   
                    
恒志拜上


1999年1月4日



志强仁者道席:
   
来书敬悉,不胜喜慰!所说贱体不如从前,此是误传,一般说来,贱体并无大病,日常一切均能应付,但毕竟生命无常,衰残相逼,自当随缘度日,无所牵挂,当祈仁者,勿以为念。一片至诚,谨表感谢!至于接待、复信等事虽多,但念同体之悲,安可不竭其愚钝!众生苦恼,非佛法无从解脱,佛法难闻今已闻,普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同出生死苦海,同归圆觉性海。
   
目前学佛者多而正见难得,大都著相粘境自陷苦恼,若知妄想本空,回光返照,顿得清凉,终日无住,不落断灭;终日生心,不生分别,久久行去,定有自在之分,愿与仁者共勉之。
   
学佛重见地,古德所谓“但重见地,不重行履”,见地者何?彻悟本来,认清自家面目。若寻枝摘叶,舍本逐末,离道远矣。仁者自修之外,能随缘利生,共趋菩提,非常可喜!一切莫非因缘使然。您定慧双修、夫妇同修,世间乐事,惟此为最,请向贵仙仁者致意问好,千里同心,不离这个,祝一切吉祥。张家口之行,愿健步安和,诸佛加持。



恒志拜启


1999年6月6日



志强、贵仙二仁者慧眼:
   
久不通信,彼此神交。贱体粗安,足以告慰。诸佛菩萨及诸仁者慈悲加持,甚觉感愧!
   
十月份起愚已迁居:“上海老沪闵------”,以后通信,请写此地址。此地虽属效区,惟空气清爽,宜于养老,尚祈两位释念。
   
仁者伉俪同修,勇猛精进,复遇无上密法,福德因缘,真实不可思议!当祈两位痛念佛法难闻,人生多苦,趁此康健,力超三界。上座犹如磨刀,下座练心,犹如用刀(杀敌)定慧等持,悟后起修,必将庆快平生!贵仙仁者,秉性仁厚,今得道侣共勉,实为无上福德,谨此遥祝,希共了此一番大事因缘也。
   
祈法喜充满,寂而常照,得大自在,成就菩提。顺颂合府吉祥、道业日隆!
        
               

恒志拜启


1999年12月18日



志强仁者道席:您们好!
   
卧龙一别,凡逾半载,人世幻化,可悲亦复可笑。


来书所说:“众生可怜不学佛的不明白,学佛的亦不明白”,的确如此,言之可慨!所谓“不明白”,即不以明心见性为要务,心外求法,岂不沦于邪见外道?故愚每于人前大声疾呼,不管禅宗、净土、密法,无不以明悟自性为要领,否则欲淘汰习气,岂不移东搬西,徒自困扰。即如净土宗乃三根普被之法,一般以带业往生为主旨,忘记此乃三根普被之法,中上根人亦有份,心地明白即“理一心不乱”,有何不可,当仁不让,在于智者,但亦不能小视修证,看得容易。如见性后,悟后起修,于境界中磨练,于六尘、五欲、三毒种种境界,必须一一透过,特别是财、色、名三关,非大力者不易转化。若保任精勤,随缘脱落于顺、逆境,自在无碍,斯名破重关。但按教相论,圆教须破四十二品无明,始成妙觉。特别是初地菩萨(即别教初住)已能现身百界,八相成道,故由修而悟,由悟而证,功夫岂易言哉!见性者每悟后求生极乐,恐习染未脱,悟而未证,成“悟后迷”也,藕益、莲池、省庵、印光等大师莫不如是,但这些大师,当然主要是给众生作榜样。吾侪须于成败祸福关头,有所主张,则弥善矣。元音老人一生也着眼于“明心见性”,吾兄弟于此相同,盖亦觉众生可怜耳。因仁者一言,引出许多络索,一笑。


《般若花》以法供养一切有情,亦莫非一时因缘,言语文字皆用于一时,不能死于句下,“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仁者必能默契之。
   
冬至将至,年关迫近,谨祝仁者伉俪吉祥圆满,福慧双修!
          
          

恒志拜启


2000年12月7日


志强仁者道席:


久未通讯,思念之忱,与日俱增,“心有灵犀一点通”,同道者,虽千里亦同心也。接手书,甚为快慰!愚贱体如常,虽年屈耄耋,幸托福平安,惟平日常有三多,信多、电话多、来客多,不免忙于应付。自思德薄能鲜,愧惶实深!


《狮子吼》一书是苏州明学法师、缪留根居士等所发表,争辩甚烈,有人问我如何对付,愚告以五译与两种会集本俱在,可以根据各自所见,各取所需,不必勉强,但不能再多论辩,因如此下去,实有损于众生慧命,对众生不利。且梅光羲、黄念老、净空法师等,皆学淹古今,深有修证,非一般可比。自此以后,论辩似乎减少,总之此事各随所需,见智见仁,各行其是而已,多辩何益!仁者以为然否?
  郑州李锐锋居士来函欲协助出版愚之《全集》,意诚情切,近正搜集近几年文稿,拟寄去审阅,此事正在进行中,尚未最后落实。仁者欲从事助印,仁心德意,至为赞叹!待出版落实后,再由大家助资去包销若干(他是准备向社会发行)赠送同修,如此比较简便,届时当告诉某居士,取得联系,尚祈暂待,为盼!
  知张家口李雅诗居士,能根尘脱落进入一心境界,非夙有灵根,何能致此,不胜欣慰!但根尘脱落也有粗细深浅之别,祈李居士认透本来,静中修、动中练,定慧互资,动静结合,将势如破竹,愿共勉之。
  仁者能知一切如幻,甚为难得,《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但声闻初果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水,况思惑乎,况尘沙惑和无明惑乎。故从来大德悟心以后,悟后起修,如丧考妣,如防风灯,正为习染多生,非一蹴而就;圆教行人了分段生死以后,尚须破四十二品无明,才能了变易生死,成为法身大士,故禅宗破初关后,尚须勤于保任,奋除习气,否则成为“悟后迷”,故历来大德悟后提倡净土法门,以期利钝全收,同入弥陀愿海也。生死事大,愿与仁者共勉之。
  近抽空写了一些随笔,随感而发,无足观者,今由邮局寄上一份,谨供参考而已。
  贵仙居士必能精进,奋除妄想、执著,但愿共脱迷网,成办己躬下大事因缘,共出生死苦海,共度苦恼众生,互相勉励,不负所期也。欣慰何如!顺颂寂而常照,寂照同时!贵仙居士于此问好!
                  
愚朽
徐恒志拜启


2001年8月7日



志强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有关问题,奉复如下:
   
一、《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怀疑为伪经者甚多,愚翻阅此经觉其语句,很多地方,不是佛教术语,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特别“心无虚妄,身行真正,左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按印度岂有“人”字,分而析之,岂非伪造?故疑为伪经者,实有根据。另一本则改为“左为真,右为正,常行正真,故名为人”。亦似欠通,故此经虽有益于劝人为善,但说是“佛说”实不甚妥当。我也疑是伪造。


二、某老人乃净宗闻人,其所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走错路了”此语实嫌欠圆,因净土乃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之大法。从下根人来说,因不必高谈“自性”、“唯心”,全事即理,蓦直念去,理在事中,但对上根人说,则不妨念佛即是念心,念极情亡,则理事双融,心佛不二,根尘脱落,禅净不二。某老专为初机学人着眼,“自性”、“唯心”则专就一句弥陀,即是法界全体上着眼,各人设施不同,悲心则一。万法不离自心,若界外有个阿弥陀佛,心外有西方净土,岂不成为心外取法?所谓“唯心净土,即净土不离唯心;也即弥陀不离自性。仁者所论,亦即此义,圆融无碍之谈也。
   
三、仁者所示“放下”语录颇为精妙。《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空)、无法相(法空)、亦无非法相(空空)。”三空之要,岂不在于放下。放下之义大哉!但问放下个什么,就是放下那放不下的,还不究竟,且道一句,曰:“家贼难防”。顺祝冬安。仁者伉俪再次捐印,弘法利生,不胜赞叹!
         
            
愚朽
恒志合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2002年11月26日


志强仁者道席:
   
来书拜悉,捐印之款亦收到。仁者一再劳神募化,无相功德不可思议!某居士知系修六字大明咒法的青年女工,一再发心助成印经事业,殊胜种子永留识田,愿她继续思生死苦,发菩提心,早成佛道,了脱生死,并广度无量苦恼众生。有机会时,不妨相见,且看因缘。
   
《文集》接某居士电话告知,《文集》已出版完毕,即将寄发,仁者处不久当能寄来。某林长通讯来往,恍如神交多年,盖因缘也。吾人处于娑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皆有因缘,一切无常如幻如化,故惟有“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早求出离,是为上策。仁者必以为然也。
   
仁者所说三际不可得,有两种理会,即方便说和究竟说,也即四种悉檀因缘。按究竟言之,过、现、未三际都不可得,非过去、未来,也无现在(当下),因刹那变灭,故《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实为究竟了义之说。又实相无时间相、无空间相,因时间、空间都是生灭法,现代科学家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的“妄想”,真是一针见血。仁者所举“两种体会”,可谓善巧说法矣。方便说,有过去和未来,没有当下;或说无过、未,只有当下,皆无不可,究竟说则三际皆不可得,因三际都是生灭法也。
   
仁者与同修所谈几点,不离第一义谛。今有一问:所谓“要把握当下”,“当下”是什么?!事忙,不复一一。即颂戒定庄严、早证菩提。


愚朽
恒志合十


2002年12月23日



志强仁者慧鉴:
   
手教及贺片拜收。千里故人,时劳想念,春节之际,亦祝合府安详,万事如意!闻西安佛法甚盛,道友之间互相切磋,可喜也。弘法利生,仁者责无旁贷!年复一年,生死相逼,吾倚夙世因缘,今为道侣,实人生之一乐!
   
闻将赴宁波佛教安养院,颐养天年,届时当士别三日,括目相看,毘卢顶上,偿其夙愿。言念及此,不胜引领西望焉。知明年可能会面甚为难得!唯我各方面皆显衰老现象,老而无用,愧对故人。复叩合府安祥。贵仙居士拜候。
                     
愚朽
徐恒志叩拜


2005年2月10日



[url=]答哈尔滨杨振刚居士[/url]


振刚仁者:


嫂夫人之逝世,难免悲哀,但仁者须知这个世间,一切一切都是苦、空、无常、如幻如化无不都在变化中,不能尽如人意。正由于嫂夫人逝世,让您早日明白人生苦空,不断变化,使您能信仰佛法,明白真理,解脱生死轮回,成就无上佛道,转坏事成好事,是在仁者的奋发图强,心无所著,不使自己陷入苦恼之境,逐步煅炼,转苦为乐,得大成就。烦恼来时,念佛念咒可以彻底转化,并请多看佛教书籍,进一步充实自己,勿入宝山而空回,至盼盼之。


顺祝定慧双修、多多保重!


    
                   恒志合十


2001年11月12日



振刚仁者:
   
在此严寒隆冬之际,祝仁者以无常观,无我观,观察一切,把一切逆境作为我磨心、炼心之处,偈云:“不是一番寒彻骨,安得梅花扑鼻香”,愿仁者奋发前进,成就佛道。明白宇宙人生之真理,心无挂碍,得大自在。实所企盼!
   
顺祝吉祥平安,勇猛精进!
                        
愚朽
恒志拜上


2001年11月27日



振刚仁者:
  书《金刚经》四句偈,请常诵念: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说:世间一切,皆是败坏不安之相。不学佛法岂有出路?愿仁者谛观万法,时时化空,为盼!此颂冬安。
   
                     
恒志合十


2002年1月16日



振刚仁者:
   
春节很快到来,过去一切一切,如梦幻泡影不需要留恋,人生如梦。人人如此,从此至诚学佛,解决生命史上这一件大事因缘,变坏事为好事,转苦难为欢乐,若能彻证自性,便能证到大智慧、大光明、大解脱、大安乐,反看世人无不是分别颠倒,苦海无边。祈仁者奋发振作,无忝此生。即颂新春愉快!
                        
愚朽
恒志合十


2002年1月25日



智刚仁者慧鉴:


2月3日信收到,至诚恳切,言言出自肺腑,生死大事,使我们会在一起。


仁者即诚恳又谦虚,而且与一切众生结善缘,视众如亲人,发大菩提心,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早日成佛,不求余果。有此大愿,因必有果,必有大成。祝愿仁者因苦得乐,断惑证真。
   
知已如法修完三轮,无一天间断,大勇大力可喜之至。破相化空是定力增加时,必然现象。定慧力增加后自能念起即灭,不必费力,目前正是翻动打扫阶段,只要不取(不随之流转)不舍(不着意遣除,遣除也是妄心)。总之不理自能由粗转细,由长转短,时间一到,瓜熟蒂落。目前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即不要有求开悟的心,也不要放松,总是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作斗争,功夫便可不断进步。下答几个问题:
   
1、心念耳闻,具体叫心念、口动、耳听之结合。若有口无心,不加耳听,便不能亲切。心念即从内心而起,从内心出发不光是口念而无心;口动则帮助忆念,事可助理,耳听便摄住妄想,久久用功,便可耳根一听妄想消灭,不听则妄想又起,故修法两耳听很重要(耳闻即闻所念的咒)。
   
2、相都是虚妄,当诸相皆空,却有一个明明不空者,说相不是相,但灵灵明明,叫做实相。一般人以为相是虚妄,但还有一个无相之相,都不了解。无相之相,即是“见诸相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空)便能见到不变随缘的如来本性了。但实相非可眼见,只可心见,“心见”即是心领神会啊!
   
3、打坐越坐越枯燥,不管他枯燥不枯燥,我只是埋头苦干,经过一番斗争,自然由枯燥进入轻安,但切勿求轻安,一求即不能轻安了。我在《随笔》上讲到这个问题,请作参考(附上石家庄印的书一本,内有随笔上下篇)。
   
4、修心当妄想由多到少,逐步化空时,这时,妄想便能脱落。当一念不生,但了了分明,不是断灭,这便叫入定,功夫成熟自然进入一心不乱(寂)但灵光独耀(照)境界,这便是入定。
   
5、“观心”方法和要领,请参考您所印《般若花》43-45页,其中有详细、扼要的说明,可作参考。上坐时打坐修定,下座时不是放松,要观心,看生灭妄心,若看心无力,不能转化,则念咒、打坐以作帮助。(平时不打坐,就观心即可)打坐、观心、念咒,随宜而用,目的是一,即遣除妄想。仁者目前以修心中心法作为主课,一门深入加强定力,而以观心,奋斗除习,作为助行,正助结合,定慧交资,便可迅速进步,达到定慧一如,心地光明地步了。两者交替使用,不算夹杂,因心地法门本来是活泼泼的,如能息下狂心,当下即证菩提。
   
6、令尊杨某某居士、令室王某某居士两位,我已经念咒、念佛、做忏悔回向。回向两位神识,仗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慈悲神力、加持、接引其神识早生净土、断除烦恼;早生净土,早成佛道,广度众生。诸佛菩萨慈悲愿力,定能冥冥之中加持亡人;仁者有余暇时,也可随时念佛回向,我亦当在早晚功课中顶礼回向、加持,可请勿念。
   
7、愚87岁生日乃是一般诞辰,竟劳仁者化费大力,印书结缘(共收到5册),此事当然是无上福德因缘,我则非常惭愧,感谢!祝愿仁者仗此功德,道心坚固,大愿不退,早日了却无量劫来生死大事。节后承寄500册,若哈市需要,上海可少带1、2百册,满足您处需要。


8、张春喜居士曾收到他一信,我已有复信,据说他寄来二封信,可能遗失了。上次复信中,已回答他的有关问题。


春节即到祝仁者在新的一年中,振奋精神,明白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苦空不净,力化烦恼。成就自性清净心,了脱生死大事。广度无量众生,为盼为祷! 顺祝新年吉祥,精进无疆!(草草不清,甚歉!)
                        

徐恒志合十


2002年2月8日


振刚仁者道席:
   
仁者自己亦宜保养体力和视力,过去事让它过去,未来事尚未来,现在事亦如幻如化,转瞬既逝,故念起不随,无住无相,这是修心最好诀窍。祈仁者注意之,做到妄想脱落,人生最大幸福!愿仁者精进不懈!专此为复,既颂安健。
                        
恒志合十


2002年7月8日



2006年徐恒志上师对哈尔滨杨振刚居士开示



杨振刚居士到上海寓所看望徐老,徐老拉着他的手叮嘱:“念佛最直接、最安全、最把握、最当机、最可靠、最方便!”,“要老实念佛啊!”(连说三遍)。每次杨振刚居士向编者谈起恩师的教导,总是热泪盈眶。


(注:当时一起听开示的还有侍者卜年华、丹东范居士、上海陆居士等)



答哈尔滨张春喜居士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智喜仁者慧眼:


2月5日手书敬悉。前书可能遗失,今奉复如下:


一、本来面目,空空寂寂,但又了了分明,若只有空寂而无灵明,岂不成为顽空。故当一念不生,“说是一物即不中”时,却灵光独耀,灵知不昧,“明”和“见”是无分别智慧,不是有分别的意识。
   
二、见光见佛,可能有幻相出现时,只是不理不着。所谓“不准”,是不许粘著、追求而已。
   
三、心身化空,一念不起,但灵知不昧,了了分明,彻证此一境界,即是明心见性,故重在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否则即成为“理悟”,即非“证悟”。明知虚妄,而不住相,也有理事深浅之别。若能妄想脱落,而灵光独耀时,非本来面目而何!
   
四、观心,有很多境界和过程,能念起即觉,不随之流浪,令其自生自灭(即不取不舍),这都是功夫。《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即是空,“生其心”即是有,亦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清净心)之境界,能明悟此境,明心不可得,当下即是本性。是名明心见性。
   
五、可以一个人打七。仪规,主要是恭敬如法,香花水果供养,安排公私事务,连坐七天,在此期内,万缘放下,每天坐5、6座,克期取证。能有人护理生活饮食更好。
   
六、九座十五日才能坐,取其圆满之意。若修大法,须结坛,庄严道场,下铺毡毯(按《王骧陆居士全集》所说),平时一般修法,则不必如此。九座是先修四印,最后一次修二印;晨六时上座,中间休息一小时;万遍不是连续不停;持心中心陀罗尼,不是修随心陀罗尼。
   
七、二印修一日能除病,中间也可休息,休息时虽不结印,但持咒连续不停,取其加速成就之意。最好能不起于座,就座睡眠,一般人无此境界,只好方便,总以一日一夜修,此印,善巧方便行之。
   
八、按经说:结三印,结印持咒,经三七日,日持千遍,于病人边祈愿救护,即无滞碍。请参考大藏经中《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但经中所说,大都是证后起用之法,且必须勤苦愿求。目前且依法修持,以悟为期。
   
九、第五印,久用功夫,不得效者,当结此契在于顶上,经中仅说:“得至最胜”,未明时间,意似以胜为止,似无有定法也。
   
十、第六印,修持仍每日修二小时,至心念持,便能相应。“至心”两字十分重要!心恭敬故,才能如法。
   
十一、居士荤腥入口,不算犯戒,五戒戒杀生。但最好吃“三净肉”。酒戒未受者,不算破戒,受五戒中的酒戒者,饮酒才算犯戒。一切诸戒,不但重戒相,尤重戒体,特别以摄心为主。《楞严经》说:“摄心为戒”,故摄心很重要。(酒戒未受,但总以不饮、少饮为宜)
   
春节已到,顺祝仁者佳节健康,定慧交资,勇猛精进,日进于道,即复道安,节日合府安康!目力不好,草复祈谅。
                        
愚朽
徐恒志合十


2002年2月9日



[url=]答芜湖卜年华居士[/url]


年华仁者:


12月28日手书收悉。近谅贵躬健康,道心纯熟,一切吉祥!仁者在学法过程中,以般若为先导,每日诵持《金刚经》,能做到一心无住,事来应付,事去不留,便能获得实际受用。如心情开朗,便是效果。在持诵经咒过程中,妄念纷飞,这往往是进步的表现,譬如暗室打扫,尘埃飞扬,势所必然,只要坚持修法,不取、不舍、不住、不著,自能逐步由乱而定,由动而静,慢慢进入“寂然不动,而灵知不昩”的境界。切勿心急,亦勿放松,能念念凛觉,刻苦用功,久久自会证入光明自在。
  仁者心愿广大,发誓为众生离苦得乐,不惜献身为法,此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目前先得定开慧,勤奋前进,明悟自性本来面目,才能由见道而修道,化一分习气,证一分法身。
  所问“生活在责任义务”及“大死一番”、“一切放下”的关系,前者是在家佛弟子的立身处世准则,后者是形容用功真切情况。《金刚经》说:“应无所住(一切放下)而生其心(尽职尽责)”。前者是证体,后者是起用,两者并不矛盾,只要善巧运用,灵活掌握,用而不著,过而不留,如 仁者所说“无住于其中”,便可“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仁者所说甚是,祈在实践中前进。《般若花》(增订本)已寄上,未知仁者已收到否?祝新年吉祥。
  
                          恒志合十


1997年1月4日


卜年华仁者慧鉴:
  来信已收,上次曾复信,遭邮局退回。知仁者及某老师将来沪见面,实不敢当,路途太远了。出来时,路上请多保重、注意,人生无常,能见面畅谈,也是难得。
  来信所说,能在尘劳中磨炼,很好!“化尘劳为菩提”,全在明悟本体,自性本来清净,一切尘劳,莫非空华幻相,不取不舍,随缘应付,心不粘着,便得自在矣。余待面谈,暂不一一。即颂新年吉祥!
      
                      恒志拜启


1998年1月13日


卜年华仁者:
  多年不曾通信,知精进用功,大愿不退,不胜欢喜!祝愿仁者深明世事无常,努力用功,使妄想脱离,心光普发,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妙觉佛道。学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此颂冬健、吉祥!定慧圆明!
  
                            恒志合十


2003年1月8日



[url=]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url]

(一九九一年三月)


某某居士:
   
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仁者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颇有见地,值得讨论。兹略述拙见如下:
一、烦恼无始有终问题
   
按此问题并不难解,在《圆觉经》金刚藏菩萨章,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问题提得十公扼要、清楚。
   
佛告之曰:“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前七句,佛解说以思惟轮回之心,来辩论圆觉,是不能入佛海的。“金非销故有”“终以销成就”是说金体原有,但非炼不成。(喻佛性虽有,须经修炼)“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是说既已成金块,金条,就不会再入金矿(喻既已成佛,不会再生无明、烦恼)。
   
上说之偈已把烦恼无始有终问题解释得一清二楚,烦恼喻如金矿,“无始”已有,成佛喻如炼成金体,不再入矿,烦恼“有终”。佛语如此,何须怀疑。
二、烦恼即菩提问题
   
仁者文中提示“烦恼与菩提不二”,此在悟人分上,原是不错,故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盖悟后知烦恼即是菩提,生死不异涅槃;不但如此,一旦圆觉普照,则烦恼、菩提皆不可得,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但在迷人分上,若误解烦恼即是菩提,何须修炼,则“莽莽荡荡招殃祸”矣。盖烦恼与菩提,体虽同而用有异,故诸佛、菩萨教人逐步修炼,由浅入深,由伏而断。及至彻悟到家,始知本来不二,只在迷悟之分耳。台宗所谓“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法性),“修恶可断,性恶不可断”。佛鉴于众生根性不一,故以“四悉檀”(世界、为人、对治、第一义)为众生说法,随机施教,于一乘中说二说三,迨至法华会上,始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仁者慈悲心切,欲以大乘顿教法门开示一切众生,于理虽妙,于机不契。故《瑜伽菩萨戒》中,有劝人发二乘之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者,是犯戒之文;而劝人不应听受声闻经典,说声闻法中无大果报,不能断除结使烦恼,毁谤二乘者,也是犯戒。可见佛法以当机为贵,方便引入,并无定法可说,说法者应知所圆融矣,先德所谓:“直截根源当下了,寻枝摘叶渐教人”。
三、佛法中所说:“寂灭”问题
   
仁者多处反对讲“寂灭”、讲“断烦恼”,其意盖谓烦恼之性与菩提不二,如去波觅水,则水亦无有,恐人落于断灭也。此意虽善,不免缺少方便。经典中言“寂灭”者俯拾即是,如《法华经》说:“或有菩萨见寂灭法”。《维摩经》说:“知一切法悉皆寂灭”。《智度论》说:“灭三毒及诸戏论,故名寂灭”。《楞严经》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可见所谓“寂灭”是灭三毒后所现的寂灭境界,亦即涅槃境界,非可依文解义,误解寂灭为断灭,若作此解,实是枉学佛法矣。“断烦恼”也如此,非断灭之“断”,是转化、转识,转识则成智,何可断灭!“断惑”之“断”也散见经论,以真智断妄惑而见真理,故“断德”为佛三德之一。但须注意,断是断本无之妄惑,非断无明之实性,因无明实性即是佛性,又佛法中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仁者所说最后是念灭,未知出于何经?
四、著书造论和随分弘化问题
   
仁者本人在心地法门上,虽曾用功,亦有一定的悟境和见地,但言辞往往过于偏激,过去曾毁谤注解经论之大德,今文中又谓: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所说“是极其错误的”。如此则将一切菩萨所著三藏中之“论藏”,皆在所斥之列,因“论藏”多发挥、注释佛所说义也。仁者又斥责近代著名学者,叫人断烦恼、灭妄念是“以善知识自居”,是“欺世盗名的一种依据”。此即偏激之言,有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之嫌。且“已未得度先度人者是菩萨发心”,按照佛的开示,以“三法印”“一实相印”为标准,随分随力弘法利生,岂可厚非!?学佛原以见性为本,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是佛法如大海,象、鼠分饮可以各得其饱,尝海一滴,具百川味,金刚种子,决定不消,故以“法印”为标准,随分弘化,功德皆不可思议;且仁者安知近代之知名学者中,无一人悟性、见性乎!世出世法,皆以谦下为美德,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仁者应知所自反,则在学佛道路上,前程无量!
五、见地问题
   
佛以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世俗谛、二胜义谛。若论胜义则开口便错,何须许多络索,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若论俗谛,则皆可商量,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今观仁者所说,大都从胜义谛着眼,而于学、悟、体、用未予思辩,不免有颟顸佛性、笼统真知之失。佛与众生之别,主要是迷、悟不同,若迷自性则一切皆错,若悟自性则一切皆是;实相离一切缘虑分别、言语文字相,但缘虑分别、言语文字,也非离此别有自性,明乎此,横说、竖说、炽然说,皆无不可,岂有教人断惑、灭烦恼即成在错乎;若不明此,则是妄谈般若,动辄得咎矣。顺叩道安。
            
     
后学 徐恒志和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原中华佛教在线按:惠承本站网友翁阿轰代某佛教杂志转来徐恒志老居士《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及上平居士之《护法乎?毁法乎?》,特此登载以飨读者,一切吉祥!


  


2.徐恒志老人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的第二封信:2002年6月10日河北。


最几年来,台湾萧平实先生的著作在大陆渐渐传开,甚至有些佛教团体开始筹资印行他的著作。他的著作中有许多令人疑惑的地方,而初学者又往往莫衷一是。出于对法的尊重,年初,刘东亮居士特将自己得到的一套萧平实先生的著作,寄给徐老恒志先生,请他作判断。徐老的答复本站曾于2001年4月25日以《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为标题发表,对学人识别萧平实的错谬起到了积极作用,最近刘东亮居士又公开了徐老寄给他关于此问题的第二封信件,并通过本站提供给大家。以下就是徐老的第二封信:



东亮仁者慧鉴:
   
《无相念佛》和上平居士之批判文章,均已收到、拜读。上平居士出于摧邪显正、救人慧命,为法忘躯地进行抨击,十分有力,不胜敬仰!下面略叙所感,供
仁者参考,实因太忙,未能评述,至为抱歉。
 
一,关于无相念佛,萧先生把“忆佛念佛”作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圭旨,故多次提醒大家不要持佛名号,也不要观佛形像,要求先拜佛,随后入于忆想。至于如何离名号、形像而忆想,概念上含糊不清。我觉得全事即理,由口业、身业落谢到意业,使下手有方,否则忆佛易成空话,故《佛说阿弥陀经》以执持名号为方便,使下根人伏惑一心不乱,往生凡圣同居土(李炳南居士说:“‘伏惑’亦能一心不乱”),中上根人往生方便有余土及实报庄严土,使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今不令持名,便失去了下手方便。且“忆”乃是“别境心所”中的“念”心所,仍非无相,必念极“忆”忘,根尘脱落,才入无相念佛而达实相念佛,证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心佛不二,能所双忘的境界。但实相念佛,已是禅净不二,修而证者不多,为适应广大根器,似不如从持名念佛下手为宜。
   
二,萧先生竭力批评古今大德知识,一个根本原因是对离念灵知无所了知,误认此“知”即是意识,因此一概斥之为“常见外道”,从此一错再错,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狂慢程度,出人意外。
   
其实真心与妄心,如水之与波不一不异,粘著即成意识,脱落即成灵知,且 “本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起信论》说由根本无明起“三细六粗”的枝末无明;唯识也以六识为“分别依”,七识为“染净依”,八识为“根本依”,互相依存,故说“渊深七浪境为风”,波涛、细浪、微流,行相不同,实为一体,故六识、八识,分而不分。至于离念灵知,唯佛能证,等觉以下,无明未尽。此灵知,或曰“灵知不昧”,黄檗禅师名为“精明本体”,莲池大师名曰“灵明洞彻”,祖师也叫“灵光独耀”,其实都是假名。萧先生慢心未息,思惑未断,竟然目空一切,令人匪夷所思。又所谓灵知者,灵是体,知是用,非解知、了知、识知,是证后所知。《圆觉经》云“‘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皆指 “证知”、“妙用”。凡夫著于见闻觉知,粘缚不放,故成为妄;圣人无住生心,无知无不知,故成妙用。故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圭峰禅师说:“但以空寂为自心,勿认幻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故妄想分别,离道弥远。知讷禅师亦说:“妄心对境有知而知,于顺逆境起贪心;真心则无知而知,平怀圆照,异于草木;不生憎爱,故异于妄心。” 又真心无迷悟、能所、先后二元对待诸法,而能善分别。正如《维摩诘所说经》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即印光大师所说:“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
   
三,萧认为“见性”、“闻性”等乃因缘所生法,因此把它们作妄心解,实际上是非因缘、非自然的不生不灭法。《楞严经》言之甚详。祖师门下杜绝名言,应机施教,或曰妙心,虚灵寂照故;或曰无尽灯,照彼迷情故;或曰吹毛剑,截断根尘故。总之,妙体虚寂,绝诸戏论,但若昧诸名,则触处成碍,欲益反损。
 
四,萧谓修心必须从第八识下手,其实并非一概。禅宗离心意识参,掀翻八识窠臼,固有可能;而大乘止观等,皆是从第六意识的慧心所依止净心修止观,从流溯源,逐步深入转为妙观察智,六七识若转,五八识则随之而转,六祖所谓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管见如此,未必尽当,书奉参考。余不一一。 请谅察。顺颂德健!
                     
愚朽
徐恒志合十


2001年4月5日清明



[url=]答石家庄刘东亮居士[/url]


东亮仁者慧眼:


11月6日信已收悉。兹复如下:
   
一、知拙作准备再印,固是好事,但一切随缘,仁者勿过于操心。知《随笔》将于明年在《禅》刋刋出,藉供大家参考,一得之愚,或者不无小补也。某居士处已电告一切。
   
二、修行之事,总在见缝插针,越忙、越麻烦,越要定力应付,能边修边做,便能应付宽绰,应知忙碌艰巨处,正我练心处。
   
三、淫欲习气,根深难治,因生生世世,未尝离此,我在《随笔》上也有讲到。您的现状与种子翻腾亦有关系。求进之心愈切,则种子翻动愈烈。对治之法,不外观亲、观怨、观不净,实际上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转念间,即化为乌有;以平常随时观察,所谓美色动人,实际上是血肉和合,外面仅是薄皮遮盖,若去薄皮则污臭、垢秽,便不欲见闻,所谓因缘和合,莫非假相,处处回光返照,刹那归空,受用不浅。打坐、观心都有助于习气消除。故宜忙里偷闲坐六字大明0.5—1小时( 六印一咒,暂时不坐亦可),便能增加定慧力,加强控制力量。但在家居士佛制只断邪淫,不断正淫,也是一种方便办法,由节制到平淡时,进一步渐趋于断,否则很可能造成夫妻反目、家庭不和,故须善巧应付为宜。过分敌对,于理或当,于事不宜。
   
四、今后弘法利生,渐趋于居士佛教,虽有少数出家,作为住持三宝,但以居士为重,特别是知识阶层;且大慧禅师说过:在家修行得力且二十倍,以练心、转心,也以在家磨炼机会较多,但须善用其心。净慧、智敏二大德皆菩萨再来,广利有情,深为赞仰!
   
五、萧居士欲大动干戈,一切随他,我年老,无能为力,闻谤不辩,借以练心,不亦善乎?!
   
六、某居士欲求心密法名,其实都是一样,为满其愿,取名“智元”,智中之元首也;仁者名为“智亮”,智慧光亮,无幽无照也,仁者以为如何?斋名为“涵芬阁”,“芬”即芳香,表示佛法之香光庄严。可以吗?
   
七、一般来说,诸法各有不同印咒,依法修持比较好,如六字大明咒,结“大莲华印”;心中心法结六印;随心陀罗尼[略,编者注。],(仁者所谓“大随求咒”即我说的“随心陀罗尼”)这样比较如法。亦可如元音上师所说,以一个手印持许多咒,因为手印和咒可以分别起加持的作用。复颂定慧具足!


愚朽
恒志拜启


2001年11月16日



东亮仁者:
   
前函附上拙书,谅已收到。拙写《随笔》在末页上有临济禅师三句话,这三句话实是云门禅师所说,且内容亦不甚重要,现决定请仁者在原稿上将这一段删去、取消,不予刋载为要。
   
萧平实先生,寄给我《宗门正道》一书,批评许多大德外,亦批评我,让他去骂吧,不需“应战”。顺颂法喜!


恒志合十


2001年11月27日



东亮仁者: 略申管见如下:
   
就体而言,第八识和第六识“本是一精明”,实是同体,但前五识、第六、七、八识各用有其用,不能互代;而且,前五识是非审非恒;六识是审而非恒;七识是亦审亦恒;八识是恒而非审。故就用而言仍然有别。这是对的。


宗门和教下虽原意、侧重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仍应融通,故宗下见性之后,须学《楞伽》,六祖也有“五八六七果因转”之语,所以说“相宗各书,弘法利生者,势在必读……”。
   
佛法“唯证相应”,悟前悟后领会程度,截然不同。未悟前虽有“理解”,但如盲人摸象,执此忘彼,因执著未消,理解不可能全面。悟性以后,不但易于领会,而且所说,“如数家珍”。故明悟自性,不但为学佛之要领,也是读经之先决条件。略说如此,希为参详。
   
另外,“从地狱到天堂”写得不错,很生动,总的观点是:“一切唯心造”,这是符合《华严经》偈所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所谓“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亦是此意。
   
目昏、事忙,不一一。我的《随笔》已看到,关于“云门”误写“临济”三句话(在将近末后),这次文中尚未载及,以后请把这一则删去,为盼!此颂定慧双修。



恒志


2002年1月9日



答河北许洪亮居士


洪亮仁者:
  所谓的“明心见性”即“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同时亦“非空非有”。这“一念不生”而又“非空非有”并“了了分明”之觉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叫见性。仁者平时的行、住、坐、卧应时时观照。并时时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试问仁者,这个无所住的“心“是什么心?请参之!
  仁者能持名念佛很好,“持名念佛”是三根普被的殊胜法门,如仁者能一门深入,脚踏实地,净续相连,打成一片,从而达到念佛三昩,即实相念佛,那就是“花开见佛”了。努力!努力!


望仁者能在学佛的道路上“依教奉行,早证菩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随信寄去一册《念佛大圆满》供参用。
  仁者的法名:智亮! 顺祝安康吉祥。
                 
徐恒志 (学生代笔)


2006年7月19日



洪亮仁者:
   
您好,来信收到。从来信中所说的理解之言辞是正确的,但这还仅仅是理悟,希望继续努力用功,真正体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承蒙仁者来沪看我,但因我生病住院,而仁者因时间有限不得相见,对仁者的心意深领,并表示感谢!
  修法贵在一门深入,多阅一些教理书籍也很重要,因要“通宗通教”嘛,但应以自己专修的法门为主。望发奋努力,自强不息,早证菩提,普渡众生! 顺祝六时吉祥。望来信请改用老师称呼。
                  
徐恒志(学生代笔)


2006年9月1日



洪亮仁者:
  您好,来信收阅。谢谢您再次来沪探望及厚意! 


仁者可以做保任功夫。即:念而无住、了了分明。


洪亮在给恩师去信中请教,“弟子在佛教书籍中看到有“法身边”、“法身正位”、“法身向上”即是禅宗破“初、重、牢关”的说法。请问恩师,“法身边”、“法身正位”、“法身向上”与禅宗的破“初、重、牢关”是不是一回事?


仁者所说的“法身边”、“法身正位”、“法身向上”与禅宗的破“初、重、牢关”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浅意来说,“法身边”即:知见错误,“法身正位”即:行道正位、知见正确。“法身向上”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破“初关”为认识心性即打开本来;破重关为做保任功夫;破牢关就是达到桶底脱落,彻悟本来,圆证菩提了。
 
(洪亮在给恩师去信中请教“什么是末后句?”)


所谓的“末后句”就是无句之意。以上供仁者参考 ,顺祝安康吉祥。


                 
徐恒志 (学生代笔)


2006年10月31日



洪亮仁者:
  您好!您于11月25日的来信收到,您前次的来信亦收到。因代笔的学生暂离沪,故未及时回信,请原谅。
  灌顶传法者应具备的条件和种种因缘。所谓“条件”:首先是对此法门是有修有证的学者;再者,在人事磨炼上有一定的证量者;还有,在通宗通教方面有一定的修养者。等等。所谓的种种因缘即是:无论任何一种法门的受、授者都要有受、授的因缘和福德,特别对受法者而言。
  仁者慈悲,悲悯众生早得正法,早日成就。一切法既因缘所生,佛法是缘起法,佛法离不开因缘二字。仁者慈悲,度生心迫,为师高兴。您可传“六字大明咒”观音法门,此观音法门功德是非常殊胜的,望仁者参考。顺祝安康吉祥。
   
              
徐恒志 (学生代笔)


2006年12月1日



注:学生代笔,即徐恒志上师的侍者卜年华代笔。



[url=]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url]


孝谦仁者慧席 :
   
手教及尊作两幅,均拜收。才华横溢,不胜敬仰!知曾阅读拙作《般若花》,可谓文字因缘,至祈指正为盼!
   
知正修“六字大明咒”,甚好!此法简单易修,而三密相应,功效卓越,祈仁者一门深入,久必有成。余在拙作已详,不复一一。谨复顺叩道绥!
      
          
愚学人
徐恒志拜启


2000年6月12日



孝谦仁者慧席:
   
函悉。所示简历,已拜阅。知现修“六字大明咒”,此法可以灌顶,也可不灌顶,只要一心恭敬,功德都不可思议!(凡简单法门,一般都不需灌顶)仁者七八月份来上海,能否相见,且看因缘。因我目前行止无定,随缘住世,来信目前仍寄黄河路。
   
大作孔雀画幅,谨拜领,雪泥鸿爪,足资纪念,谨致以由衷感谢!顺叩法喜!
            
         

徐恒志合十


2000年6月26日


孝谦仁者慧席:
   
7月1日手书收悉。欣知实践佛法,勇猛精进,甚为可佩!一切佛法皆是善巧方便,只要能修至妄想脱落,但灵知不昩,即是当人本具佛性、本来面目,能有此认识,即具无上福德因缘,至此“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矣。
   
达摩初祖画像拜收,神情栩栩,不可多得,谨表衷心之感谢!即颂法喜充满!
      
           

恒志拜启


2000年7月18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孝谦仁者慧鉴:
   
8月5日手书在8月25日收到,其中由于我的住址不断变迁,耽误了收信时间。所问简复如下:
   
一、修六字大明咒到功夫得力,必有一番烦恼翻动、排出之过程,此时正是得力进步的时候,决不能认为无效而失望,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多生习气、烦恼,岂少时能清,只有坚毅奋发,常与自己逆,处处与自己过不去,才能有力降伏烦恼而得清凉自在。在拙著《般若花》中多处谈到这一问题,请仁者温故知新,自我奋斗!
   
二、修六字大明咒之余,可以学、背《金刚经》,因都是无相法。但总以修法增加定慧力为主,其余经论暂时慢看,若过于夹杂,影响定慧。(遇事烦燥、着急、发火皆业习深厚,定力不够所致,唯至诚忏悔,认真修法;修法时一句六字大明咒,心起、唇动、耳闻三结合,才会逐步趋向定力与慧力,降伏烦恼魔军!)
   
三、书奉条幅一张,聊副雅望,不胜惭愧!承寄大作甚谢,当与送友结缘。此颂定慧圆明!(复信地址,请照信封之面)

                   

恒志拜启


2000年8月28日


孝谦仁者明鉴:
   
来函及画张均已拜领,谢谢!适有道友自广东来,不远千里,甚为难得,即将佳作赠送结缘,皆大欢喜!
  “六字大明咒”虽为明心见性要法,但也可除病消灾,故仁者修法以后收到明显效果,希继续努力,一门深入,将会有更好效果。当然要以得定开慧为主,除病只是副产品。散步骑车也可持名念佛,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种种利益,说不能尽,但也可仍念六字大明咒,使之一门深入,万法归一。仁者可随宜而行,并无定法。至于观心性、练定力,于一切境不取不舍,不理不粘,观照次数由少而多,自能由定发慧。逐步向素食发展,何善如之。学佛之人,发大悲心,按理不能食众生之肉,但为了方便,初步可食三净肉,(即不闻叫声,不亲见其杀,不为我而杀)儒家亦有“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仁者宜逐步培养向素食方向发展,何况上火、苔厚。杀时一股怨毒之气,食者吸收后,种种不利。今寄上《护生文集》一册,供参学。修六字大明咒每天2小时,已可,(可早晨、晚间各一小时),不必再增加时间,当然也无定法,如日间坐2次,睡前也坐一次,有利无害。
   
知仁者为愚治元形阴文章一颗,古朴苍劲,十分精雅,仁者字画功底甚深,不料尚能治金石,洵是多才多艺矣。谢谢!顺祝禅定。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


2000年9月8日


孝谦仁者: 大札敬悉。
  一、决心从此吃斋念佛,不食众生肉,欣喜无量!
  二、不必贪坐,循序渐进,如调琴弦,不急不松。念多务胜,皆习惯使然也。
  三、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愚何敢为人师,要之谊在师友之间也。可乎?
  四、单人照,手边没有,送奉一张双人照,戴镜的即愚,聊作纪念,五蕴和合,一个幻人耳!
  五、“ 镇海人”章已阅样章,于此足矣,不需再刻其它词句,以增麻烦耳。
  六、印章敬欣赏拜阅,古趣盎然,佳品也,谢谢!顺叩吃素念佛,自强不息!
                 
愚 恒志拜启


2000年9月28日


孝谦仁者慧鉴:
  10月4日函悉。大作同时收到,当赠送结缘,并致谢忱!
  知修六字大明咒法已200天,能刻苦砥砺,必抵于成!一切法本是善巧方便,六字大明咒与心中心法本无异致,因人而修,有不修心密,而得益于六字大明咒者,根性各有不同。
  仁者若考虑定欲修心中心法,如果时间、体力相宜,三个月后(近期可能外出),请来沪受法,(必须灌顶,并须每坐二小时)能奋斗一番,也是好事!后再联系。下复所问:
  1、修六字大明咒也是密法中简要而效果显著之法,可以一直修下去,直至得定开慧,妄想脱落,然后明白本性,悟后起修,打扫习气;也可悟后转修净土法门,以期即生解脱,径生西方。心中心法与六字大明咒同为无相法门,但前者要求较高。
  2、出家人乃住持佛法之僧宝,故有机会时能受一下皈依仪式,更好。因理事不二也。(受三皈后,即成为名符其实的三宝弟子)皈依时会另有“法名”,若传法之法名,则可命为“智谦”,谦者必智,智者必谦也,高见如何?
  3、请有重点的读《般若花》以下的文章,好吗?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学般若化二执》、《心经的理论和实践》、《有关佛性答问》、《净宗讲话》、《人生价值观》、《佛教常识答问》,《书简节录》也可选阅。
  上海有一位青年陈锋,学佛已久,颇有见地,今寄奉地址,请与之联系,以便互相交流和促进。地址:“上海…” 老眼昏花,草草奉复,顺颂福慧二严。
                           
愚 恒志合十


2000年10月9日



智谦仁者道席:
  函悉。敬复如下:
  1、昏沉现象,是修心中心法常有之现象,睁眼出声持咒有时也颇有效,可试行; 若实在不能维持时,暂停打坐下座散步,待昏散去后再坐,总之方便调伏之。
  2、念弥勒真言是恐此生不能成就,乃持咒生弥勒净土(此土在欲界第四天)正如发愿生极乐世界,须念往生咒一样。各随愿力而行,有利修持。
  3、下午和睡前加观心,甚好,但不结手印,亦属浪费功夫,今请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右按左上,二大拇指头相拄,放于跏趺小腿之上,甚舒适,不妨试行。但以观心为主,暂时不念佛,(今后再念,)否则又求生弥勒净土,又求生极乐世界,修法太杂,不易入定,以一门深入,加些助行为妥。也有利于睡眠。
  目前请勿求速效,翻动、昏沉种种变化正是好事,功候成熟,自能寂然不动,而观照分明矣。问题并复如下:
  1、佛法分显教、密教,显教即显明之教,一般经典、书籍,大都是显教;密教即密宗,今修心中心乃是密教、密法,身口意三密相应之故。
  2、罗汉属于小乘,了三界生死,但以大乘究竟之义视之,可划入外道范围,96外道中,包括小乘在内,因小乘教,不了义,不彻底,故视为外道。
  3、菩萨修行有五十二位,其中有十地,《华严经》评说其行相。所询五地,可能指十地中之第五地,第五地并无专门意义。(烦恼粗细叫“五住”)。十地境界很高,已破无明,见法身,入菩萨上乘位。
   
“地”是修行阶位之一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4、“漏”即烦恼,如器有漏,不能盛水,无漏即是无烦恼。烦恼有6种根本烦恼,20种随烦恼,有关法相的书,专门研究这方面。
  5、“善恶”是心态之不同性质,“布施”是六度修法之一,“慈悲”为佛法弘法利生的根本。
  仁者接触佛法,如入宝藏,美不胜收,今后以学佛为中心任务,将有大快所怀之一日!不尽欲言。顺祝合府吉祥!
                     
愚 恒志手拜


2001年2月13日


智谦仁者慧眼:
  1月15日 手书收悉。
  一、欣悉修六字大明咒后,妄念渐少,这是效果,但还不能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吾人无始以来习染浓厚,贪瞋习气人人有之,不经一番刻苦打磨,何能解脱,今但埋头虔修,但事耕耘不问收获,自有妄想脱落,庆快平生之一日。但习染翻出有时十分强烈,正像垃圾打扫出门,是进步现象,不必怀疑、怖畏。时时注意戒、定、慧,并与自己习惯、污染作斗争,久久自得自在。
  二、《恒河大手印》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上乘境界,由破我、破法乃至破空,入于心空境寂之境。应知学佛乃大丈夫事,岂世智辩聪者所能测知,今寄上《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科学工作者,阅之可以增加理解和信心。余详拙作,不复一一矣。
  三、《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及承刻印章,费神甚谢!寒便来沪,甚好,请事前函告,为祷!顺祝法喜增上!
    
              
愚 恒志 拜启


2000年11月20日


智谦仁者慧眼:
  12月3函已悉。仁者涉猎文艺,擅长书画、金石,固可养心怡情,然不如佛法之究竟,今能因缘巧合,研探法藏,岂非善根、福德、因缘之所栽培,实际上人生无常,一切幻妄,不学佛法,宁有出路?!
  《中有成就秘笈》乃人生最后救度之法,一般说来,应于生前精勤修持,自救解脱。中阴救度首先要有善知识讲述,时间又长,机遇难逢,力求此生明悟自性,悟后起修,打扫积习,背尘合觉,实系正道,故仁者暂放此书,研习《修证心要》等,很好!
  知贵恙有所好转,佛法之法味和心力,以及打坐修持之功效,有以致之也。继续努力,安身立命、消灾延寿,及至了生脱死,解决生命史上主要问题,都可办到。祈仁者努力焉。诗文品艺,怡情养志,非不可为,然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能与宇宙人生之真理相比,仁者当已有所体会也。
  封面称呼,当依而行之,其实对邮递员来说,“先生”亦相宜也。所刻印章二枚,古朴庄严,刀工十分难得,其中:“志”字、“士”字成为“工”,可能是印泥关系,或有此种写法,但写成“工”体不易识别,仁者裁之。
  近有其它道友多人刻赠金石多枚,愚不善书法,而印章不少,已足够用,今后切勿劳神劳力。兹把印章,盖奉请鉴,互相欣赏。不一一,把晤非遥,不亦乐乎!顺祝净乐!
                  
恒志合十


2000年12月6日



智谦仁者道席:
  来书,知平安到达,并法喜充满,因缘确实不可思议!仁者至诚恳切,德才兼备,今修大法,确是福慧并臻,善根福德之所积累,不胜喜悦和赞叹!
  《楞严经白话注释》及《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两书均甚好,有暇不妨逐步翻阅,使实践与理论并进,但目前以专心修法为主,看书其次,心定慧开,明白真如实相,则事半功倍矣。《心经抉隐》我已有,《居士传》亦不需要,请勿费心。
  “万事开始难”,今第一座能非常顺利进行,今后可无大的问题,但对修后业习种子翻出,必须有思想准备,以免临时起疑,此乃好事,翻动越烈,去泥越多,由翻动进入“不动”,岂不庆快平生!顺祝合府吉祥,新春百益!
                 

恒志合十


2001年1月17日


智谦仁者道席: 全家幸福!
  手书敬悉。仁者不惮辛苦,埋头前闯,修六字大明咒300余坐,修心中心法500余坐,并能连起来打坐4小时,可谓勇猛精进,难能可贵!
  打坐间期,“没有境界是最好境界”,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见光见佛,有色闻声,皆是幻象,皆是不真实的,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修至身心消失,万法化空是好事,这是“真空”,但万法化空,身心脱落时,灵知了了时,才是“见性”景象,此灵知了了,也即了了分明,也叫灵光独耀。此乃妙有。真空必具妙有,真空妙有圆融无碍,方是自性本来面目,方名“见性”。 仁者必须有此认识,有此体会,方是开悟;所谓开悟,即是“明白”,明白自性,即此了了灵知而一念不生者是,否则容易落入“顽空”,“断灭空”境界,是外道所证,非大乘见性也。请以此自验,必能知其是否。
  “爆炸”等非人人都有,虽是业障消除现象,但未必见性,故不必以此为是。总之,仁者能埋头苦干,虚心印证,明心见性不远矣。妄想息处,本性现前,然后悟后继续进修,打扫无始来的习气,(即破重关)消一分境界,证一分本智,必有了生脱死,大快所怀之日,继续战斗,打好基础,不胜企仰之至!《随笔》一册,不知曾带给您否,我已忘记,另邮寄一册,不少地方,可作参考。不一一,祝新春百益。
                     
愚朽 恒志合十


2002年1月21日


智谦仁者: 您好!
  函悉。多谢关心,贱躯尚好,尚可应付,勿劳系念。修持时间感到不太长,二小时很快过去,这是初步定境,昏沉现象出现,也是常有,宜观想两眉间的印堂穴,精神振奋或起身礼佛散步,加以调剂,手印下松,发现后,立即调整。舌苔厚腻嗓子干,是燥火、湿浊现象,宜服清热解毒之剂,如银翘解毒片等。(或牛黄解毒丸)并用腹部呼吸,引火下降。百座后加座,可量力而行,能修大法,亦是仁者的福德因缘,我并无德能,惭愧!眼睛尚好,看写太多,当随时保重之。
  “雄鸡一唱天下白”,时代之象征也,前作拜领,谢谢!即颂道乐!
                   
愚朽 恒志拜启


2001年4月20日



智谦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正在驰思,得书甚快!知努力修心法,从未间断,快慰何如!目前虽感觉不错,但须防习染翻动,因修持愈紧,翻动亦愈烈,随着功夫加深,烦恼翻出往往愈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幸注意及之,另函寄上《随笔》一本,系最近所写,供仁者参考。
  已搬新居甚好,但愿鹰迁乔木,一切吉祥!佛教刋物,以《广东佛教》内容最为丰富,值得一读,《宁波佛教》亦有可观,如果添订两刋很有可观也。地址介绍如下:广东佛教:“--” ,宁波佛教:“--” ,上海佛教:“--”。三家随选订阅,好吗?顺颂秋祺!     


愚朽 恒志拜书


2001年9月3日



智谦仁者慧眼:
  久未见手书 ,正在怀念,接24日手书,甚慰!知已打座324座,不问收获,埋头前闯,不久必能悟见本来实相。在打坐过程中,必有种种心身变化,或心生烦闷,或无事而生烦恼,或瞋心特大,这些都是夙世染污种子翻出的现象,都是进步。身上也可能发生痛痒、出汗、打噎等,是气血流通的表现,一概不理,埋头苦干,不觉渐到彼岸矣。咒念不出,但手印不散,心中分明,这是初步的定相现前;但不久就转化。功夫逐步到家,则一念不生,而灵知不昩,体会本具真如实相,则足以庆快平生!但必须不问收获,但事耕耘,行行重行行,不期然而彻见本来面目。
  《八识规矩颂》是相宗的初学课本,含义较深,说明诸识转化前后的功用,相状、作用等,最好与《百法明门论》同阅,对了解心念的规矩、内涵……有很好说明;石家庄于底“虚云禅林”内“《禅》刋法物流通处”可能有卖,但目前不一定多看书,以修持为主,誓明本地风光——明心见性为头等大事。今后正需广阅经论。
  晚餐少吃,甚好,有助于消化和坐中明彻,可减少昏沉现象,祈仁者予注意,有许多好处。复颂法喜!
                  
愚朽
恒志拜上


2001年11月29日


智谦仁者道席:
  来函敬悉。自性之体是真空,自性之用是妙有,妙有即真空,真空即妙有,空有不二,体用一如,权名“自性”也。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即《正法明门论》“正”字乃“百”字之误。《楞伽经》和《大涅槃经》,楞伽属于法相,讲唯识道理,较深;《涅槃经》是追说前所讲之大小乘经,是佛最后所说。可先看《百法明门论》,是佛学中的心理学,共说世出世间为一百法,是学佛者必读之书。读后对一切诸法有所了解。
  知每日连坐四小时,勇猛精进,可谓埋头苦干矣。另坐诵结印大随求陀罗尼半小时,与前四小时所修是否同一咒,如同一咒,则此半小时及大光明咒可不修,因以一门深入为宜。又慈氏咒即求生弥勒净土咒。各随心愿而修,都无不可。但目前阶段,以修为主,看经可带看,以不影响修持为宜。敬颂定慧圆明!合府吉祥!
                
愚朽
恒志和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2002年3月8日


智谦仁者慧眼:
  来信敬悉。打座效果不好,原因有三:
  1、晚上睡眠欠足,一般宜七、八小时,过少了日间容易疲劳、瞌睡,于修持不利。
  2、太勇猛前闯,有时也会感到疲劳,因气血未通,故目前以坐二小时为好,如调琴弦,紧了松了都不相宜。梦是第六“独头意识”,五官休息,它尚在活动,故名“独头”,很难控制。只要梦中不颠倒惊恐,一般的做事,有条理或正念分明,勿颠倒迷妄就好;但功夫到家,梦中能作得主,或梦中能常起观,不致流浪忘返,那就更好。孔子曰:“吾不复梦见周公”,圣人也如此,可见正当活动之梦,不碍用功,今后可趋入正智了了境界,也即寝寐一如,假以岁月,必有证验。
  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功之人往往由于功夫认真使八识田中昏沉、烦恼、习气被逼翻出,或心生烦闷,或心念飘动,或无事而生烦恼,这些其实是进步现象,凡用功真切而习气翻动,不管心乱或心定都是进步现象,不必怀疑。一旦定力增加,自然步入佳境。“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但用力不宜过猛,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庶乎可矣。复颂合府吉祥
                   
愚朽
恒志合十


2002年4月25日


智谦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知勇猛精进,甚至一天坐9座,可谓毅力坚强矣,再200多座就到千座,一鼓作气,冲锋陷阵,乃是好汉!
  妄念不要急于消灭,有时越修越多,乃第八识种子之翻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进步现象,请勿认为退步,而且更须处处与习气作斗争,反其道而行之,进步更快,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总之,妄念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一味不理、不取亦不舍,自然太平无事。
  江居士能夜间无梦,说明梦中作得主,正是功夫的表现,所以他能辩才无碍。
[指江味农居士,编者注]
  “教宗般若”,即江居士的修行以“般若教”为修行宗旨,(即观照法门)而在行持上则以持名念佛为主。“宗”即宗旨,也即修行宗旨、修行宗要。总之,他是以禅、净双修为主要用功处。《普贤菩萨行愿品》是发大愿、修大行,故须常诵常行。故说“最要”仁者亦宜注意于此。大愿无尽!天热,草复,敬祝合府安吉!
                  
恒志拜启


2002年8月5日         
         


智谦仁者道席: 


手书奉悉。知勇猛精进,埋头前进,十分难得!仁者所遇境界:如“凉水漫头,脱落下来”。而又灵知了了,不起分别。如果脱落的是妄想分别,达到“一念不生,而又灵知不昩,了了分明”,这正是本来真心出现境界,必须认清识透,自我默契,自我认识,一把抓住(认透)便能永远不忘,但个中着不得丝毫分别,即是顿悟本来面目。但每每转瞬杂念又起,故须多修多观,时时放下万缘,回光返照,便可由生转熟,逐步达到二六时中不离这个(本来面目)。若执著于“凉水”,执著于感觉,则又不是,此中“差以毫厘,失之千里”,祈仁者留意矣。
  又见性境界,虽属顿悟,其中亦有深浅之别,古人所谓:“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仁者所得亦是无数次中的一次,祝继续努力,埋头前进,望见“本来家舍”不远矣。但须知本来未出家门一步。仁者能珍重此番因缘,亦是多生福德因缘所致,我不过旁敲侧击而已,珍重、珍重。目力不清,即颂精进。合府平安。
                   
愚朽
恒志拜复


2002年8月16日



智谦仁者慧眼:


来书早收,迟复为歉!见性学道,知已有五六次同样感受,虽有感受,但切勿着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此语,需时时体会而默契之。见性开悟,只是见道,见道后,须“悟后起修”,时时在事上磨炼,处处与自己逆,与自己反对,才是真修,否则仍是“随境流转”,生死颠倒,愿 仁者从此着力,不难彻见本地风光也。《金刚经》可以印心,语语精妙,亦不急于在文字上求解,水到渠成。绵密保护它,总在时时用心观心,回光返照,即古人所谓“保任”也。此颂定慧双修!
                
愚朽 恒志拜上


2002年11月7日



智谦仁者慧眼:
  来函收悉。时间匆匆,春节已过,向合府拜个晚年。
  知《书简吟草》已收到,一共四册,将再出一册共五册成套,多数是老内容,也有新的,取其便于阅读而已。请仁者瑕时浏览。愚朽年老无用,尽最后一得之愚,溢美之词,实不敢当!
  知已坐956座,埋头苦干,实在难得。并闻将再打1000座,以除业习,何善如之,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必能卓有成就,祝勇猛精进,日进于道。常与自己习气斗争,进步必快。余不一一,即祝轻安!


                        
愚朽 恒志拜上


2003年2月10日



智谦仁者:您好!
  函悉。知“文存”已收,甚好!按照规定“六字大明咒”可以由仁者传授他人,“心中心法”则不能随便传授,必经依法传授并经阿阇黎同意,且必须明白心地者,特此奉告,祈注意为荷!
  知每日打坐不辍,甚为难得,祈埋头苦干,必有诸缘脱落,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之一日。事忙即祷夏健!         


恒志手拜


2003年6月20日


智谦仁者:函悉。
  六字大明咒修法,仁者可以传授他人,教以结印、念咒、心念耳闻,即是三密相应。能照此修,即算如法。并不需其他仪轨,但需念四皈依3-7遍,附上法本一册作参考。
  心中心法是必须灌顶的大法,传法的人必须经元音老人同意,经老人同意现在可传法的人大约有七、八人。传法的人必须有一定修证,是明心见性者,明白心地法门,且要求较高。必须经上师同意。即颂夏健!


愚朽
恒志拜启


2003年7月1日



智谦仁者:
  来信收到。明心见性后,仅是开悟,还未证到自性,也未了生死,必须悟后起修,彻证自性,逐步才能成佛,故悟后必须历经磨炼,去除习气,(贪、嗔、痴、慢、疑)断见思惑,成阿罗汉,再往上升,成菩萨成佛,所以悟后起修,主要是除习气,断除烦恼,念咒、念佛都是方便,明心见性后,不打坐也可以,主要是炼心、观心,我现在仍旧打坐,念佛,增加定力(不是心中心的座,不到两小时)此祝身体健康!


徐恒志(代笔)


2004年3月4日



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

1993年书信:

建才仁者慧鉴:


11月24日函悉,所问各点,奉复如下:


一、大明咒第四字“叭”,应念为“怕”,北方音,也即普通话可怕的“怕”。这也即照法本上的读音。[当时的法本上六字大明咒印有三种读音,ong ma ni pa ma hong,是其中一种念法,还有现在元音上师传授的念法,诺那活佛传授的念法,编者注]


二、修心中心上座修定,下座修慧,故不坐时以“观照”为主。返观自心(心念),如光普照,故叫“观照”;若观时心念不起,常觉不迷,便是“觉照”,总之,都是“观心”功夫,意思一样。观心是根本法门,但非“定”不易起观,故修法以助定,达到定慧双修。上座修法,定力增进;下座时,便应时时返照、内视,观自己心念的生生灭灭,不取不舍,一切不理,妄念便能逐步息下。妄念息时,观慧更明朗,这样便逐步进入定慧双运、止观并修的境界。(拙作《学佛是怎么一回事》有“简要的修法——观心”一节,请参阅。)


三、慈氏咒即弥勒根本真言,可照旁注的汉语拼音念,或照自己习惯的读音念。作为求生弥勒菩萨兜率天的助愿;若愿生西方极乐,则可不念此咒,改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愿力各有不同,但求明心见性,得定开慧则是一样。


四、念咒时吸气,咒可以停念一下,但如呼吸并不影响持咒时,最好持续念下去,便于念力相继。


五、念时有痰可以吐。(念佛、念咒的“念”字,应用“念”,不宜用“唸”,因都以心念为主,口念而无心,功用较弱。)


六、目前初修在上班或路上可默念持咒作为助行,今后定力增进,能回观自心时,则可时时注意练习“觉照”功夫,使行住坐卧时时息妄显真,寂照现前。


最后祝仁者切实修法,埋头苦干,早得定慧,早证菩提。祝精进不懈。


愚 恒志 手拜


1993年11月29日



1994年书信:


建才仁者慧眼:


来函敬悉,知认真修法,边修边学,刻苦用功,甚为难得。所问各点,谨奉告于下,以供参考。


一、修心的主要目的,是息妄想、去执著,但因多生习气,非一时可除,故人人都有一个过程。特别是修心中心法,功夫加深,习气被迫而翻出的力量也愈大,故翻种子,是好事,不是坏事,翻到一定时侯,定慧力逐步增长,习染、执著便逐步松下。在初步用功中,一面依法修持,一面要与烦恼、妄想作斗争,常常与自己过不去。《四十二章经》上说:“夫为道者,如一人与万人战。”但是斗争方法,并非如两军相对,对峙不放,能逐步不取(不随顺它,此即斗争),也不舍(也不必着意去掉、排除),因为妄性本空,若过于着意排除,则能所不忘,毕竟不能空寂、朗照。总之,修心方法,总在以种种方便调伏妄心:如斗争、随它、不理、观空,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诸妄自然不去而去。此“知”是从“解知”到“证知”,证知一切法缘生性空,随着定慧力增进,妄心自然逐步调伏。目前用“着意大砍”,也是一种方法,但不能固执一法,以免妄上加妄,永远不能解脱。


二、“看它要起什么念”,时时观察、返照,从起心动念处下手,这便是观心法门,观到后来知妄心生灭毕竟不可得,这时便是自性显现的时候。“观心”法门是佛法的根本法门。


三、妄心无端起来,看得清楚,这时便应用“不取不舍”法,既不要随它流浪,也不要着意舍除,只是不理,与之挨磨,用功久久,妄心逐步力弱,定慧便逐步增加矣。切不可用“先想完了事再守吧”的原谅心,若如此用功,即是生死系缚。但遇到世间人事,也不是不想,沉着观察事来便应,事过便空,不能留滞、粘着,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切宜注意。


四、坐中睡魔重,易打瞌睡,睏昏,这是一种过程,要方便调伏,如竭力注意持咒,一切不顾,或索性起来停坐,作礼拜等,待昏沉去后再作。有时掉举重时,则又要加功多坐,促使定静。碰头至墙上,依然不醒,说明无始昏沉力量正在打扫出门,不惊不怖、继续用功,沉着应付,用功日久,自然逐步安静,总在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效,功夫一到,自然天下太平了。


五、人人本来具足妙性,与佛不二,只以多生业识障碍,不能解脱,故因业受报,各有不同,今修心地法门,知自性本具无量功德,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处处无住离相,福德智慧自然日增,命苦福薄之人,便可转而成为多善根福德之人,因命由业造,业随心转,即使命苦之人,能修佛法,发菩提心,自利利人,先世罪障消灭,便可出生死、成佛道,何况世间小小顺境。至于修持,不外除妄想,消习气,自度度人,积储福慧资粮,虚空非大,愿王最大,只要发心,定可成就菩提,堪任大法。


六、大日如来即毘庐遮那佛,是法身,卢舍那佛是报身,而释迦牟尼佛是应身,故三佛,配合法、报、化三身。释迦如来之法身即是毘庐遮那佛(大日如来)。


七、观心时,呼吸变深变缓,脉亦跳慢,这是气血逐步调和的现象,总的说是好的。但一心观心,看妄想起灭,不理不随,不要太着意于呼吸。总之,用功不缓不急,任运进道。此复,顺祝新春吉祥。


愚 徐恒志 手拜


1月30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