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佛恩浩瀚

净空法师:佛恩浩瀚

如来,众生有感,这个感不可思议。什么叫感?用佛法来说,缘成熟了。什么叫缘成熟?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诲就是熟。佛示现教导他,他能信、他能理解、他能依教修行,这个条件只要一具足,不管他动不动念头,他动念头,我想学佛,当然这个感应非常快速,他不动念头,自己没想到,没想到佛就知道了。为什么?你不是不动念头,念头动了,念头太微细了,你不知道。你看弥勒菩萨所讲的,要是一秒钟咱们五次弹指,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波动,你自己怎么会知道?不知道。可是这个信息佛收到了,佛收到他就来了,他就现身给你说法。所以要晓得,这是佛无尽的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假。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样的身分,你只要一想,我真想学,他就真来了,他就真帮助你。这个里头与业障习气有关系,业障习气重,是来,感来了,感来怎么样?佛示现不同的身分,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分,他没有一定的形相。来跟你说,你听了半信半疑、似懂非懂,这种人占绝大多数,应该可以说十之七八都是这样的。佛舍不舍弃?不舍弃,帮你加强,慢慢加强,跟你在一起混个十年二十年,慢慢的从半信半疑就变成全信不疑,慢慢变成真的学习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你成就了。
  

这种状况之下,佛来现的时候是现应身,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示现跟我们大众一样的。释迦牟尼佛的缘殊胜,当年在印度,亲近他的就有几千人,这个缘太殊胜了,但是你记住,不舍一人。一个人,你真发心,佛都不舍弃你,你说佛的恩德多大,超过父母!而且佛对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从来没有把你忘掉,无论你在哪一道,你在人道、在天道、在修罗道、在饿鬼道、在地狱道,统统照顾你。我们觉得我们背离了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背离我们,这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有的时候讨厌佛菩萨、瞋恨佛菩萨,不相信他,说他是迷信,佛菩萨对我们慈悲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等你哪一天明白了,生惭愧心,「我以前所做真对不起佛菩萨!」世间人心无常,都靠不住,只有佛菩萨靠得住,人家是真心对你,可是我们是用妄心对他。他不会怪我们,为什么?他对我们太了解,六道里轮回太久,习气太深、疑心太重,哪有那么简单?所以他不会舍弃,他来是讲经教学的。

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萨。为什么不用佛身来出现在这世间,继续给我们说法?不行,这些众生性识无定。如果要看佛久住世间,诸位要晓得,众生懈怠、懒散;不要紧,今天不听经,明天他还讲,今年不学,过两年再学不迟,他老在讲。如果说是佛马上要灭度,这下慌张,赶快学,不学,机会没有了,他就紧张了。所以佛示现灭度、示现住世,都是善巧方便,我们懂这个意思。求学亦复如是。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时间短,我得的利益比一般同学多。什么原因?我们是外地去的,到台中作客,时间很短,赶快学,认真的学,不定那一天机会没有了。住在台中市的人,他没有这个观念,李老师常住在台中市,今年不成,还有明年,明年不成,还有后年。那个心永远是懒散的,一直到李老师往生了,也没学成。李老师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这心情不一样。我们作客,这个心情是很紧张的,是要把这个机会好好的抓住,知道机会一失掉就不容易再得到。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以佛的身分出现也是这个意思,不能常住;常住,众生往后就懈怠,佛的教学就不灵了,所以不能示现常住。

在我们现在这种环境当中,我常常劝同学,我们这种程度、这种根性,在这一生要想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没有第二个方法。真正想往生净土,要怎么修?首先就是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你就对了。你心是佛心,阿弥陀佛的心,你的言就是阿弥陀佛的言,你的行就是阿弥陀佛的行。我们心同心、愿同愿、行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你决定得生。根性劣没有关系,到极乐世界就聪明了。到极乐世界谁给你讲经说法?阿弥陀佛。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求学的。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一个方向,极乐世界。得要把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统统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障碍。你就做这个工作,你的一生肯定往生,万修万人去。但是对这个地方一切众生就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以清净心对他们、以平等心对他们、以真诚的慈悲对他们,现在众生心行不善要原谅他,别怪他。

  念阿弥陀佛好,念观世音菩萨也好,念地藏王菩萨也好,要一心称念,记住心行相应,感应就殊胜。如果口念,心不相应,还是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伤害众生的事情,伤害社会的事情,你怎么样念也是枉然,为什么?不相应。这个经上一定要记住,前面所讲的原则,每一天称念千遍至于千日,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那就是一心称念。一心里面决定没有夹杂、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叫一心。而且要知道把你念佛、念菩萨名号,这是一种课堂的作业,课堂里面的学习,学了之后要应用在生活上才管用;不能说我在佛堂里面,做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功课一心,做完之后,又去搞是非人我,又搞贪嗔痴慢,那没用处。要把一心保持在你今天一天当中都不变,我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诚心诚意,都是利益众生、利益别人,这叫真修行,这才叫真正会用功,他有感应道交。决不是想贿赂佛菩萨,我天天念照你这个方法,你保佑我升官、保佑我发财,那个是冤家,我希望他快点死掉,你起这种念头就错了,这是不对的。一定修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念佛,我的心像佛、愿像佛、行像佛,用在这一天生活当中。明天早晨再念,怕明天忘掉,明天再念一遍。天天这样做,做上三年,你已经做熟了,你一定会永远做下去,所以才得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

修行修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觉而不迷,这叫修行,真修。去练,眼睛看东西。所以《金刚经》好,中国人喜欢《金刚经》,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学佛的人没有说没有念过《金刚经》。现在可能有,古时候没有,古时候没有说是没有读过《金刚经》的,为什么?它非常便利我们用观照的功夫。譬如我们见到一个物质现象,无论是什么东西你看到了喜欢,喜欢怎么样?就想占有、就想得到它,这是错误。用金刚般若去观照,这怎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那个念头不就息了吗?见这个人讨厌,恨不得赶快远离他,你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心就平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大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常常用这个方法,你就渐渐的在一切现象里面得三昧、得清净心。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他不迷了!不迷,你就得自在。

 这里面特别是讲“六道众生”,诸佛刹土都有六道众生,没有六道众生的,有但是不多,像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众生,大多数诸佛国土都有六道众生,都很苦,迷得很深。“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关键的字样在‘闻’,此地的闻是菩萨三慧里面的闻慧,你就晓得不是随便听到,我们世间一般人在这里错会了意思,这是大乘经,一切都要用大乘菩萨的标准来衡量。菩萨三慧是建立在声闻三学的基础上。现在有许多人说念《地藏经》,也依照《地藏经》里面所讲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报,于是谤佛、谤法,说《地藏经》不灵;他没有想到,他自己错解如来真实义,不是经不灵。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没有达到‘善’的标准,没有人想到。善的标准是什么?三福,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世间善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间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础上,你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你学佛是佛门外的学佛,没入门,怎么修都是门外汉,没入门,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有这个基础之后,这才能入佛门,入佛门标准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做到了没有?三皈,大家今天做的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怎么会有感应?戒经里头明明白白跟我们讲,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个护法神都没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保护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卫护。你今天一个护戒神也没有,一个护法神也没有,你三皈五戒叫白受了。今天的佛教我们要清楚,大家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世间任何事业不能跟这个相比,所以佛法在行,不在说,说得再多,都没有用处,一定要做到。具足第二福,闻慧才有基础,这是初级的佛法,修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地方‘得闻’,菩萨闻地藏菩萨名,一闻名就相应,与什么相应?与全经相应。地藏菩萨是这一部经的名字,听到这个名字,全经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同时都能现前,你才能悟入这个境界。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条件,这个人,求愿人的条件,一定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是关键的字样;如果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依照这个方法求,未必得感应,所以这个字是关键的字样。我过去讲《地藏经》,有听众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他依照这个经典修学,也很恳切、也很诚心,所求得不到?所以他怀疑经上讲不见得可靠。来问我,我就点这个字,我说:这个字你有没有做到?他一想明白了。因为这个经是大乘经,你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求的是小愿,你有小善就行,你要是大愿的话,那你一定要大善。善的标准在三福,你想求人天的胜事,殊胜的果报,人天当中殊胜的果报,你人天善要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没有?如果你果然做到,你是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求世间殊胜的福报你能求得到。你求出世间殊胜果报,你未必能求到,为什么?那个善还要加强。所以你希求二乘果报,那你一定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

  这个地方是讲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前面跟诸位讲过,最低限度要做到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才称他作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的果报,诸位要细读《了凡四训》就明白,了凡先生确确实实把这四句做到,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佛法里面讲得非常微细,微细到我们无法想象,要跟科学家谈,科学家都吃惊,从来没想到过。你看佛跟弥勒菩萨对话,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因为弥勒菩萨是法相专家,法相唯识的祖师爷。释迦牟尼佛问他,「心有所念」,这个心是凡夫,凡夫起了个念头,这是我们每个人能觉察到的,我起了个念头,动了个念头。佛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有多少细念,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问几念是问动,念头是动的,就是动心了,我们一般人讲起心动念,问这个,这一动里面它就产生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再问几相,就是几个相分。几识,他问几识,识是什么?受想行识。物质,物质就是色。你看,色受想行识,大小乘经论所讲的五蕴,五蕴说在什么地方?说在起心动念之处。弥勒菩萨回答,其实他们一问一答是说给我们听的,让我们觉悟,这不能不知道,他们是在教学。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佛问了三桩事情,多少念?三百二十兆个细念。多少相?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相就是物质,物质现象,每一个念头里头都有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见闻觉知。用唯识来讲,因为他迷了,从自性上讲是见闻觉知,在阿赖耶里面讲是受想行识,精神现象。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我可以弹四次,但是我相信有比我弹得快的。他身体比我好,年岁比我轻,他弹得快,他要弹五次的话,一秒钟多少个念头?三百二十兆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这就说明什么?会变,所以它不是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