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佛教徒?

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佛教徒?



研究经文时,要把经文往自己身心性命合一合:

这个道理我能做得到吗?我能不能用直心、真心来修行?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六日 开示

    我们研究佛法,要注重实行;如果单会说而不实行,虽然讲得生枝长叶、开花结果,也是虚妄的,等于说食数宝,自欺欺人。应该问问自己:「我应该做个什么样的出家人?什么样的在家人?什么样的佛教徒?」不要只替别人洗衣服,累得一身汗,自己的衣服却仍然很脏。

    研究经文时,要把经文往自己身心性命合一合:「这个道理我能做得到吗?我能不能用直心、真心来修行?我是否在佛教里混光阴?是不是做个石头人,光能说不能行?」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我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佛教徒?」

    如果要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就不怕任何人说你的过错。自己有过失,谁提出来都要接受。不管这个人的知识比你多,比你少,比你年长或年幼、是男、是女,一律要接受,不应狡辩,为自己讲道理。知而不改是为过,「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若总是为自己辩护掩饰,只会增加罪业。

    若见到犯戒破法之人,持戒比丘可以驱遣或诃责之。但是如果人没有错,你偏要说他错了,这是不对的。或者人无心犯过,你也不应该存心去找人毛病。也不可以面是背非,当面说没有什么问题,背后却讲很多闲话。又有一些人,不认识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爱出风头,搞名搞利,结一个党,与人拉拢关系,在佛教里是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的。

    修道人要天天存着道心、实行心。如果是骗人骗己,那是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在佛教里尽造罪业。

问: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知义法师答:所谓病,可分为心病和身病两种,心病是内在的贪、嗔、痴等的业障病,身病是现今四大(地、水、火、风)失调的老、死病。治心病要用佛法;治身病可用世法(医术),若能二者兼施,则疾病易除。

  学佛的功德,固然可以增福增慧,却病延年。但由于各人宿世的业力和现在修行的勤惰不同,就难免有点病痛,好比说,有一位贫民(喻病人),过去为了生活而负债(宿业),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学佛),月薪三千元(修行功德),照说他的生活应该过得很好(不应生病),可是他仍然是穷(生病),不过比以前好些(转重为轻),因为他赚来的工资(功德),一部分维持生活,另一部分要还债(生病),等到债还清了(宿业除尽),生活才能富裕(健康)。

  你说虔诚,照理讲并不算是虔诚,因为知道虔诚,那可以说还是妄想知见,如果没有执着虔诚的心念,自然性德的流露与佛相应,才是真正的虔诚。

  其实修行人有点病,我认为是好事,因为我们在健康的时候,雄心万丈,妄想特别多。若是有点病,思想却会因此而转向,所以宝王三昧论的第一条就说:‘念身不求无病,无病则贪欲易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前有位朋友,品学均优,所以事业心很强,劝他学佛,总说还早。后来因为生了一场重病,我去看他时,一把拉住我的手说:‘正在念你,我的病情一直在恶化,请想个办法!’此时很自然的带著「象忧亦忧’的表情说:‘我的办法就是念佛。’于是点点头:‘只有念佛。’后来好了,一直到现在,每天不管工作怎么忙,所订的功课,却不敢间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