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法语:无愿无求,才能感应道交

净空法师法语:无愿无求,才能感应道交

1 佛教化众生是无求无愿,《楞严经》上说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缘而不攀缘,一切是自自然然的,这个样子教化一切众生,不失自己的清净心,

2 我们做弘法利生的事,心里头有无量无边的牵挂,空不了;我们对外面着相,一切万象当中有喜欢的、有讨厌的——执着。我们有愿有求,这就苦了!

3 佛心地清净,没有牵挂,世出世间一切法相统统不执着——他也没有愿,他也没有求。所以,我们做弘法利生的事,度众生的念头可不能有,为什么?那是个妄念。

4 那要怎么度众生?感应道交。譬如我们身上这地方有痛痒,手赶紧去摸摸它。是不是这个手常常念着“我要去帮住它”?没有!只是它有一点痛痒的时候,手才去摸摸它。

5 众生有感,佛自然就有应。佛有没有愿?没有。佛有没有想?没有。唯独无愿无求,才能感应道交,一个众生也没漏掉。

6 我们双手对身体任何一个部分没有想、没有愿、没有求,哪儿有痛,它就去搔一搔,去帮助它一下,就跟这个一样的道理。

7 我们今天是大错特错,念着“我们要普度众生”,毛病都生在这个地方!

8 你说“我无愿无求”,别人一定说“你这个人真消极,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实在讲,他完全不解如来所说义,没体会到——这的确要很冷静地去想想、细心地去体会。

与佛心佛愿和

1 佛在《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一心称念,念到一心,求生西方净土只要七天,七天就成功了。念佛法门里面,打佛七就是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功成是这个意思,克期取证。

2 过去我在台中,李老师告诉我:“真正打佛七,人数决定不能超过十个人。超过十个人,主七师的精神照顾不过来。

3 就跟学校老师教学生一样,这班里面学生少,只有十几二十个,这个老师全部精神,每一个学生都能贯注到,学生学业当然好。如果这个班上学生五、六十人,老师哪有精神个个贯注到?看作业,划一划,任务就算完成,为什么?没有时间。

4 所以佛七不能超过十个人,那叫真正用功办道。同时我觉得,如果是打佛七,最好是先把《弥陀经》详细地参究讨论一番、《弥陀经疏钞演义》仔细地讲过一遍,理论、方法、境界统统都明白了,我们才举行佛七。

5 那个佛七等于考试一样,书都没念就去考试,考个什么?当然得零分。所以一定是先讲经,后举办佛七,这比较如法。

6 今天的佛七、禅七,统统是法会,统统是修福,为什么?不如法。真正念佛堂打佛七,这七天七夜只有一句佛号,不能起第二个念头;口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不能说其他的话。

7 打佛七里头决定不准讲话的,而且念佛声音七天七夜不能中断。这一支香念完,就张家长、李家短,这是法会,不是佛七。

8 “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打佛七求的是这个!人多了没有办法,都变成形式了。现代人就喜欢形式,不重实质——现在人打佛七,只是到念佛堂那里培养一下念佛的习惯,除此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TOP

佛法重在行证,信解是方便,功夫得力在行,有行有证真得受用;没有行、没有证,只是在信解上下功夫,不够,那是在佛门里面种善根而已。这个善根也是必要的,因为行证的人绝不是一生成就的,生生世世无量劫的修行才能到证。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表演,十九岁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参学,三十岁万缘放下,在菩提树下入定,夜睹明星,就像缘觉一样,也没有老师,那个星天天看都没开悟。这一天开悟了,这妙不妙?天天看没开悟,这一天看开悟了,这一天不一样,情绪不相同,这一天外面这个景观有佛力加持,灵性在引导他,豁然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偶然的吗?是表演的。实际上呢?在《梵网经》里面他讲了真话,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第八千次。人家早就成佛了,你说人家行证的功夫多深!我们初学怎么可能到那个境界?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二十四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完全平等,无二无别。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应以佛身而得度他现佛身;能大师在中国,中国当时的环境不适合示现佛身,示现比丘身,他就是以比丘身出现,境界是平等的,没有两样。这是说明,我们纵然这一生不能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停在信解,也可以说要很长很长时间信解累积才有真行,我们现在的行都不是真行。为什么?里面夹杂着妄想、杂念、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多多少少都夹杂在里头,不纯。要到不夹杂了,这是大乘经上佛菩萨常教导我们的,念佛都教导我们,大势至教我们「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念?我们念佛对极乐世界有怀疑,这念头就不清净。我们念佛还有夹杂,还常常想到自己,这个念不清净;清净念,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心里真的就一句佛号,管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