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千万不要以为,说自己学佛的都是好人
1 我们求学佛的态度,“依智不依识”。佛教我们“依智不依识”,这是给我们很大的警惕。
2 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学佛的人不要感情用事,头脑要冷静一点,要理智一点,才不至于做错事情。所以要冷静、要理智,决定不能感情冲动。
3 看一个问题要多方面的观察,不能够烂慈悲!像我在台北基金会里面,以及过去李老师在台中主持那么多道场,外面有僧人到我们这儿来的,虽然是学佛的,我们很欢迎,但是我们有很高的警觉性。
4 千万不要以为,学佛的都是好人!不错,学佛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但是坏人也可以冒充学佛的人。
1 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佛法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圆满。
2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谁是有缘人?给诸位说,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个人有缘。
3 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重视圣道,没缘,遇到真正善知识也没有用,为什么?你给他讲经,他不能信、他不能解、他不能吸收、不能接受,当然更不能依教奉行。
4 佛法是圣贤教育,是大圣大贤的教育,你要不懂得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你到哪里去求?没地方求。
1 世尊在《般若经》里面,极力地提倡“知恩报恩”,你晓得知恩报恩,这是智慧;没有智慧,哪里懂得什么叫恩义?
2 今天儿女不孝父母,学生不敬师长,不识恩义,这是教育问题。
3 从前教学里面第一个重点,老师教学生什么?教孝,把父母祖宗的恩德教给学生,让学生明了。今天我们讲教育没有了,就是没有这个重点。
4 父母教儿女,家庭教育第一个重点是什么?尊师重道。所以人是怎么教出来的?老师跟父母双方配合,把这个小孩教好的。
世尊当年在世教导学生,启蒙就是持戒。戒律里头最难持的是名、利、财、色,这四个字只要沾上一个,去佛远之远矣!去善知识,亦复如是。
2 印光大师,这是菩萨再来,对于现代人的毛病了解得最清楚、最透彻。他老人家曾说,“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现代人所贪的,一个是财,一个是色,难断!
3 我们世间红尘,“邪淫”是最容易犯的。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最极普遍的,电视节目里头有黄 se的、有灰色的,网路里面比电视还要严重。这些东西在教,教什么?教邪淫、教贪财、教争名逐利。这些东西天天在教,多少人乐此不疲,这个社会哪有安定的日子?
4 印光大师的那个时代是六十年以前,看看近代,欲念愈来愈滋长,淫念愈来愈狂妄,世界难免末 ri!这个风气不仅是弥漫整个社会,出家修道人也波及,也被它毁掉,多少善根深厚的青年才俊都因此而丧亡,多么可惜!
5 我们同学当中,年轻的同学不少,有在家的、有出家的,他们很用功,晚上功课做到两三点钟、三四点钟,做的什么功课?网路上看se 情的东西。他们在看这些东西,我清楚、我明白。
6 我常常在劝导大家,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缘,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果你是忍不过,转眼之间,阿鼻地狱就现前,得不偿失!
7 如果你能够晚上工作到三、四点钟,你在佛法上你亲近诸佛如来,你是在积功累德;你如果离不开这些se 情、离不开名闻利养的诱惑,你是在加速度地堕地狱。
佛问弥勒,「心有所念」,这是讲凡夫,我们心里起个念头,这一念里面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相?这是讲阿赖耶,相分;有多少识?识就是见分。相分是物质现象,见分是精神现象。弥勒菩萨回答的,那跟《仁王经》上讲的完全不一样,《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数量太大了。三十二亿百千念,用中国的算法,这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单位是兆,三百二十兆。要是用一秒钟来算,再乘个四,就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
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就是每个念头里面都发现物质现象,阿赖耶的境界相。讲这个念头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是波动的现象,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波动,那是业相,阿赖耶的业相,从波动当中就出现境界相。所以整个宇宙,实在讲没有别的,现代科学家发现,用一句话来解释,整个宇宙是波动现象。这句话在佛法里面,就是整个宇宙是一个阿赖耶的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