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法语:幸福的人生

净空法师法语:幸福的人生

1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每一桩事情都有前因后果,我们这一生中所受的痛苦,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学佛人了解这个道理,所以绝对不会怨天尤人。

2 逆境是我过去造的恶因,顺境是我过去造的好因,都能够欢欢喜喜地去承受,在这个里头不怨天、不尤人,就不再造业。这一报,这个帐到这儿就结了,后面就没有了。

3 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在受果报的时候怨天尤人;换句话说,这个帐结不了,后面又有,愈来愈多,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叫愚痴。

4 所以要晓得佛教给我们离相,是心地不执着,不是叫你事上把它丢掉,那就大错特错。佛在经论上一再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希望你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幸福的人生,不能说学了佛,把家庭破坏了。

5 我不着相,我一切舍离了,家里事情也不要做,丈夫儿女都不要过问,那成什么话?这就把佛的意思错解了。佛不是这个意思,佛是教你以清净心来处理事情,为什么?清净心里面充满了自性智慧,你以清净心来处事,处理得得更圆满。

6 染污的心里面是感情、情执。情,容易产生错误;智,你处理事情绝对正确,决定不会有错误。所以,要以自性智慧来处理事情,这样家庭才会真正美满,人生才会真正幸福。

7 你用自性智慧来引导你的一生,不离当下,没有离开生活,没有离开工作,没有离开处事待人接物,你这一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8 我们遵循佛的教诲,对社会、对大众是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对自己是把自己的境界向最高的方面去提升,你说这个人生多么有意义,多么有价值!现在学佛的人很多,错解佛意思的人也很多,所以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不简单!

七宝池里的莲花




1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有个七宝池。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而莲花都生在七宝池当中。


2 经上讲,我们一起心、一动念,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就一个花苞。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决定错不了,将来你往生,阿弥陀佛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


3 换句话说,莲花是自己修的,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自己不种莲花,阿弥陀佛不能变个莲花来给你。莲花是自己种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你看有许多人念佛的时候能见到莲花,可见得这个事情决定不假。


4 我们这里一起心、一动念,发个真心,“我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5 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点。我跟诸位说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为什么?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6 这个莲花,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变现出来的,它没有从小长到大,没有生灭法;莲花是我们自己种的,它会慢慢长大,到我们往生那一天,就长到那一天为止。


7 所以花在经上讲“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花就非常之大。


8 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个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这不是阿弥陀佛不公平,是我们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样,所以才有这样的差别。明白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这个头脑里,不能想别的,一定要心想阿弥陀佛,行佛所教。一定要想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念头一正,身体就健康,精神就来了,欢喜就来。不要天天去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看这个不对、看那个不对,那是自找苦吃,谁不对?自己不对,别人没有不对的。所以佛菩萨厉害,佛菩萨能够保持住他的正念,就是古人的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没有过是什么?我没有过,我没有看到世间过;看到世间过的时候,我有过我才看到世间过。世间做坏事的那些人,他有过吗?他没有过。为什么?你要晓得他为什么做坏事,你就明白,恍然大悟,他有因,他还有果。所以真正明白,六道里头三善道、三恶道,你就平等看待,为什么?消业的!你修的善业,送你到三善道去消;你造的恶业,你到三恶道去消。三善道、三恶道从哪里来的?业力感现的,没有这个东西。你有恶业它就有恶道,你起什么念头就会现什么地狱。很奇怪,你在佛经上、你在道教里面找不到那种地狱,现在居然这些灵媒透露,有新的地狱,过去所没有的。想什么现什么,为什么不天天想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去想极乐世界?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就现前了吗?这个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学了佛之后一切回归到正念,念伦理、念道德、念因果、念诸佛菩萨刹土依正庄严,我们这个世界可以救,没有问题。


1 古时候的学佛人,无论是在家出家,他选定法门之后,要用五年的时间来读诵。五年熟读一部经,这五年他并不求解。

2 熟读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三学是佛法的根本,要专修,先把基础打下来。戒学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定学是修一心不乱,慧学是修根本智。

3 根本智,《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先学什么?先学无知。无知是无所不知的根本。

4 所以五年学什么?学无知。无知,心才会清净,心才会得定。

5 心清净,你就得定。这个定是什么?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就修这个。

6 真正修成了,然后可以接触外面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可以接触。接触了怎么样?接触,我不执着。外不执着,内不动心,这样才成就了真正的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无所不知。

7 所以无知、无所不知,是先修无知,然后再修无所不知。心真正得定了,接触外面境界,的确一接触真的是无所不知。原因在哪里?我们中国俗话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 当局的人往往迷在里头,是非利害看不出来;旁观的人看得很清楚,因为与他自己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利害得失,他的心就清净,所以他看得很清楚。

9 当局者为什么会迷?因为他接触外面境界,先要想与自己本身有没有利害关系,他想得太多,他就迷了。想太多,事情本来单纯,被他想复杂,反而事实真相搞不清楚。

10 所以佛教给我们,永远做一个旁观者,不要做一个当局者,以清净眼来看这个世间,那就看得太清楚了。

11 世间里的一切与我都不相干,我都不执着,都不分别,在一切法里面我绝不起贪嗔痴慢。不起贪嗔痴慢是不动心,那怎么会不清楚?所以就无所不知,真实的智慧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12 我们看现在世间人,世间人有知识,没有智慧。什么叫知识?你只要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那就叫知识。离开分别执着妄想,那叫做智慧。

13 现在我们看这个世间,二、三岁的小孩,一天到晚在看电视,一天到晚在胡思乱想,所以他所吸收的全部是知识,智慧没有了。

14 不像古人,古人修学是先求根本智,奠立智慧的基础,因此读诵非常重要。古人修学的方法确实是有道理,明白了之后,我们每一天抽一点时间来读经,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

15 读经是修清净心,因为我们不读经就会胡思乱想,睡觉也会作梦,作梦是胡思乱想,不胡思乱想就不会作梦,换句话说,日夜都不老实,这怎么办?读经是好办法。

16 我读一个小时,修一个小时的清净心;读两个小时,修两个小时的清净心,这是最好的方法。读诵不求解义,经里面什么意思不要去管它,老实去念,这样才是修清净心。

17 读诵是真正修行,求解是坚定信愿。我们学佛学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信心、愿心不坚固?因为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不清楚、不明白。

18 我们初学一定要偏重在行门上,也就是偏重在读诵上,这个方法好。到心清净了,经义都能理解了,更进一步,把经典的教训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这就得受用。

这位同修他问:“修学过程中出现障碍,如环境的逆缘干扰、身心的疾病苦痛等等,影响修学。此等宿业如何忏悔?”

  答:你问得很好。确确实实根本解决消除障碍的办法是忏除业障,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十大愿王第四愿就是“忏除业障”。怎么个忏除法?十大愿王其它九条都是忏除的方法。十愿也是非常微妙,每一愿里面都含摄其它的九愿,这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特别重视忏除自己的业障,从哪里做起?礼敬做起,赞叹做起,供养做起。

  自己的业障到底是什么?你总得要晓得。如果自己不知道什么是业障,你的忏悔不能得力,你总得要晓得业障是什么。业障的根本就是我执、我见,唯识经论里面讲的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这是业障的根本;末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阿赖耶是仓库——含藏,所以第七识这个意识叫染污意,它是业障的根源。《金刚经》上教菩萨一定要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破业障。意识起了作用,贡高我慢、我见、我爱、我慢它都跟着来的;换句话说,你就懂得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是我们业障的样子。

  “礼敬诸佛”就是对一切众生修礼敬,破除我们的傲慢,这六个根本烦恼是对治慢的。“赞叹”是对治我们的嫉妒心,嫉妒、毁谤,咱们造这个业障。“广修供养”,这是对治我们的贪欲。所以四摄、六度、十大愿王,就是消除业障的方法,忏悔业障具体的修学条目。我们要不认真去修学,你的业障怎么能忏除得干净?所以要晓得,佛教给我们哪一个方法对治我们哪一种业障,这才是根本。有根本当然也有枝末,能够本末兼治,往往收的效果就更殊胜。

  譬如环境里的逆缘干扰、恶人干扰,我们一时没有智慧德能不能感化他,怎么办?离远一点!这是从枝末上去做,我另外去找一个修学环境,我离开这个环境;我没有能力感化他,我就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从枝末上说的。选择另外一个环境,还是要在根本上去修,不能事事都逃避,这对于自己修行不会有进步;只是减少一些干扰,自己好用功,这才是真正修行。如果一味去逃避,自己不能真修,你的业障消不掉,这一生能躲过,来生躲不过,还是会遇到。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因为业障它生生世世跟着你,这个很麻烦,能躲过一时,不能躲过长远,所以要真用功夫。



1 我们一天到晚拿着念珠念佛,求的是什么?恢复我们本来面目,恢复世尊所说的本来佛。

2 佛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我们迷了,本来面目不见了、迷失了。

3 迷的心是动的,迷心里面有妄念;觉心是清净的,觉心里面没有妄念。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就是迷,不管是什么念头,起念都是迷。

4 我们一个念头都不起了,跟诸位说,一个念头都不起还是迷,这个事情难办!起念是什么?是妄念,是乱想。一个念头都没有是无明,这个事情麻烦!

5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心里面才动一个念头,这一动念就迷了。迷了,造的业叫染业。

6 业有染净,染业里面又有善恶,恶是染,善还是染。恶业果报在三恶道,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轮回。

7 阿弥陀佛是净业,净业虽然有业,不染,所以能够超越三界,换句话说,我们心里、口里没有阿弥陀佛,那就是染业。

8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们这个心很恶,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还是修的染业。

9 所以佛教给我们,一起心动念,善念也好,恶念也好,要马上把它转变成阿弥陀佛。

10 所谓“觉心不动”,心动就造业了,所以,要赶快转业,把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你会转,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11 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捧着经本念经,数着念珠念佛,也不是天天在敲着木鱼,在那儿磕响头,修行不是在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

12 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动念处做功夫。妄念才起,马上就转成佛号,这就叫做“从根本修”。

13 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一念的功德无量无边,虽然这一念还是妄念,可是这一念把所有拉杂的妄念整理统一了,归到一个妄念,这是佛法修学的要领。

14 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无论是哪个宗、哪个派、哪个法门,可以说一句,都是修定,都是修清净心。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也是这个目标。

15 净土法门修学的宗旨,是“托彼名号,显我自心”,就是这八个字。“彼名号”,是阿弥陀佛,我们以这个名号显自己的自心。

16 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我们念佛,声声要把自己的阿弥陀佛唤出来。

17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都觉而不迷,那就是阿弥陀佛。

18 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无量觉,换句换说,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


1 我们中国人受过因果教育的,都知道安分守己,为什么?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用什么方法去求也求不到,那又何必!贫富能不能均?不能均。为什么不能均?他造的业不一样,这要懂得。

2 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人心就安了。像孔子所说的,你命里头有富贵,你享你的富贵;命里贫贱,你得甘心过贫贱的日子,对富贵并不羡慕。知道因果报应,人心安了,社会安定。

3 佛教得好,你要享富贵,你要想发财,你得修财布施。发财是果,因是财布施,你能够以财富帮助别人,你的果报就得财富,我们中国儒释道都懂这个方法——欢喜布施。

4 布施不要后悔,如果布施后悔,将来有没有果报?有果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施了之后又后悔,果报得来不容易;如果布施很痛快、很大方,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将来的果报得来就很容易、很殊胜,这因果报应你要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