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陀的相貌

佛陀的相貌


佛陀涅槃已经两千多年,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不能瞻礼到佛陀的真身金容,每念及此,不禁想到古人说的:「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自从佛陀应身的金容涅槃以后,我们只能瞻礼到佛陀的圣像,那么佛陀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

一、佛陀的圣像

(一)圣像的种类

佛陀庄严的相貌,慈悲的金容,初学者只有从圣像上才能稍有认识。佛陀圣像的种类很多,有用木石雕刻的,有用金属铸造的,有用绢纸画印的。圣像之中,有的是坐着,有的是立著,甚至还有卧著的。无论是木石雕刻、金属铸造、绢纸画印,或是坐着、立著、卧著的,总是表现佛陀的慈悲庄严、崇高伟大,令人一见就会生起仰慕之念。

佛陀的圣像,每一种式样,都含有它深刻的意义,象征著佛陀的一份精神,一份圣格。

佛陀坐着的圣像,有的是结跏趺坐,宛如禅定;有的是左手放在盘著的腿上,右手高举,以掌心向外,这是说法的样子。前者是表征佛陀的自觉,后者是表征佛陀的觉他。自觉的意思是佛陀所以成为佛陀,必须经过相当的修持,思惟观照,深入禅定,方能识得自己;觉他的意思是,佛陀从体起用,以真理普利众生,用甘露法水,净化人群。

佛陀立著的圣像,有的垂手站立,是为接引众生;有的开步行走,是忙于教化。见到佛陀伸出慈悲之手接引众生,在苦海漂泊的人,怎能不诚恳的皈投到佛陀的怀抱?忙于教化,正显出佛陀对他体证的宇宙人生真理,充满无限的热情;虽然已是功行圆满,也要用真理不休息的为众生服务。

佛陀卧著的圣像,只有吉祥卧的涅槃像一种。涅槃,是福慧圆满,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佛陀的涅槃像,是由动归于静的意思。佛陀住世时,说法、行化,是由静生动,动有休止的时候,静则是无穷的悠长。佛陀的生命,参入天地之至奥,流入无终的时间之流中,故说由动归静。佛陀的圣像中,有示现涅槃的一种,表示佛陀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与日月并光,与天地同长。

(二)雕像之始

佛陀的雕像始于什么时候?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八卷和《大唐西域记》第五卷均有详明的记载:

有一年夏安居的时候,僧团中不见佛陀,大家都不知道佛陀到那里去了?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观之,告诉大家:佛陀上升忉利天宫为圣母摩耶夫人说法。

佛陀为什么到天宫说法?一、是为了报答圣母养育之恩。二、因为佛陀常在身边,世间有些人不乐闻佛法。三、因为教团多诤,佛陀离开一下,使好诤者能够幡然悔悟。

大众知道佛陀到忉利天后,最想念思慕的莫过于拔蹉国的优填王。优填王受王妃的感化皈依佛陀之后,就对佛陀生起无比的恭敬供养之心。现在听说佛陀上升天宫,多日不见,他竟因思念之切而生起病来。

优填王病后,大臣们建议优填王请有名工匠来雕刻佛陀的圣像,以便朝夕瞻仰礼拜。优填王大喜,立刻商请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接工匠上达天宫,亲观佛陀的金容妙相,雕刻五尺高的牛耳旃檀圣像。目犍连尊者接送工匠往返三次,旃檀圣像方才雕刻完成。优填王因此病愈,其欢喜自不用说。

佛陀在忉利天宫说法约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佛陀重返人间,旃檀圣像竟起立迎接佛陀,佛陀微笑著对圣像安慰道:「你教化辛劳了!末世的众生还要靠你开导。」

由此看来,雕刻圣像,并不在佛陀涅槃以后,佛陀住世时,就已经开始雕刻圣像供奉了。雕刻的旃檀圣像,起立迎接佛陀,这表征无论是佛陀的金身,或是佛陀的圣像,都是活泼泼的活在人间。

(三)铸像之始

佛陀的铸像始于什么时候?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八卷以及《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中,各有记载:

第一、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听到优填王用旃檀雕刻佛陀圣像,为了对佛陀的崇敬,也为了好胜之心,乃以紫磨黄金铸造圣像,高也是五尺,此即是最早的佛陀铸像。

第二、有一次佛陀在只园精舍说法之后,给孤独长者上前顶礼佛足,禀白道:

「佛陀,您圣驾驻锡教团时,这里的生活庄严、威仪,且肃静如法。有时佛陀到别处去弘化,这里没有佛陀做中心,在秩序上有所欠缺,大家的心灵上也有空虚寂寞之感。恳求佛陀允许让我们铸造圣像,当佛陀去他方时,我们可以瞻仰,见圣像如见佛陀,这样应能维系教团的清净,佛陀的威德之光也能永远普照著我们。」

佛陀听后,慈悲的允许给孤独长者的请求。

「佛陀,在铸造的圣像之旁,我们要安插幡盖,供养香花,也希望佛陀允许。」给孤独长者进一步的要求。

「随各人的心意吧!」佛陀回答。

从上面两段经文看来,佛陀住世的时候,就有很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发心铸造圣像供人瞻仰了。铸造的紫磨金像,供奉在教团共修的道场中央,像一盏明灯,照亮信者的心灵。

(四)画像之始

《大唐内典录》中有一段记载:我国汉朝时秦景奉旨回月支国途中,看见优填王造的旃檀雕像,于是请画师照样画了一张,后来带至洛阳,皇帝见了,敕命在西阳城门和显节陵上供养,从此素丹流传,以至于今。

另在《行事钞》中记载说:当初佛陀的诸大弟子,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所以请目犍连尊者引导工匠上天取图,如是来往三次,才完成逼真的旃檀雕刻圣像。汉朝以后,中国僧伽纷纷前往印度留学,回国时,都想把旃檀圣像请回中国供养,那时印度诸王对此圣像,皆恭敬保护,不准圣像出境。但佛法流通,一定要有所表征,诸王就叫画工依照旃檀圣像描画,今日所传的画像,即是由此而来。

依此说法,佛陀画像应始于佛陀涅槃几百年之后,但在《阿含经》中记载,佛陀涅槃时,大迦叶尊者担心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知道这个消息,会过度悲哀,发生意外,因此和雨舍大臣商量,恭画佛陀圣像,以解王哀。这大概是最早的画像吧!

不过近年来发现,英国皇家博物馆中保存了很多佛陀的画像,其中有一尊画像,被当做国宝珍藏著,那幅画像据说是佛陀四十一岁的时候,弟子富楼那尊者所手绘的画像,文色原本至今依然历历。日本永平寺的住持北野,曾摄影带回日本,此像目前在台湾各地也有流传。

如此看来,佛陀的画像又更早了,甚至比雕像、铸像还要早几年呢。对于佛陀的画像,《瑜伽法仪轨》上说:「所画的布绢大小随意,于莲华台上结跏趺坐,两手脐下如入禅定。」因为画像方便,信众家中皆可供奉,佛光能够普照家家户户,画像者具有无量的功德。

(五)顶礼圣像

佛陀的圣像,是木石雕刻的,是布纸描画的,有人说这是偶像。有些耶稣教的传教师,也批评佛教这种对木石、金属、布纸的偶像崇拜。

事实上,人是不能离开偶像崇拜观念的。全世界的人都向他们国家的国旗敬礼,国旗不是纸就是布的,为什么要向纸和布敬礼呢?要知道制成了国旗的纸和布,它在国民心中,已经不是纸和布,而是代表国家的象征了。耶教徒向十字架祈祷,十字架上还钉著耶稣,十字架、耶稣,不也是木制、铁制、纸画的吗?耶教徒们为什么要向木、铁、纸张跪下来祈祷呢?

一块布,做成帽子可戴在头上,做成鞋子就穿在脚下,布是没有贵贱的,做成的东西才有贵贱之分;一张纸印成父母的像,我们对这张纸像就会好好的恭敬收藏,若是印成连环图画,随便怎么抛弃,也不觉心中不安。纸没有贵贱,只是我们心上生起分别而有贵贱。金属或化学原料所制成的圣贤之像,会高高的供奉起来,若是制成儿童玩具,如不倒翁,放在地上踢他几脚,取笑他也不要紧。一切物质都是一样,做成什么就是什么,佛陀的圣象是金属、木石、布纸所做成的,但在我们的心中那已不是金属、木石、布纸了,他是大智大觉的佛陀圣像!

从事相上来说,我们修行应该有目标,偶像可以启发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的修持,当我们瞻仰佛陀慈悲的圣像,心中顿息贪瞋的妄念;当我们礼拜佛陀庄严的相好,行为自然端正不敢放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对圣像恭敬顶礼就会有所感应。

从法性实相上来说,真正没有偶像盲目崇拜神灵观念的就是佛教徒。

有一次,丹霞天然禅师在一所寺院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大雪纷纷,丹霞便将佛殿上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取暖,寺中纠察师一见,大声怒斥道:

「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丹霞禅师从容不迫的回答。

「胡说!木头佛像那有舍利?」纠察师仍是大声怒吼。

「既是木头,何妨多拿些来烤火。」丹霞禅师仍从容的取佛像投入火中。

丹霞禅师觉悟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他才是佛教真正的弟子,才是认识了佛陀的圣者。没有觉悟的时候,要恭敬圣像,觉悟了以后,心外无佛,可以说圣像就在自己心中。

唐宣宗未登基前做小沙弥的时候,他见到黄檗希运禅师在佛殿中央拜佛,他站在身后聚精会神地看着,忽然想起希运禅师常说的话,竟模仿说道:

「你常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你现在礼拜又是做什么?」

希运禅师听了,回头就给他一个耳光,说道: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当做如是求!」

希运禅师的话,是一般浅知浅识的人无法体会的真理;当我们向佛陀圣像顶礼时,是凡夫心和佛陀心的交流啊!

二、佛陀的金容

(一)圣容金身

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从法身理体而显的妙用,就是应身的金容。佛陀的法身,连登地的菩萨都不能完全测知,佛陀的弟子,只能从金容的相好上去认识伟大的佛陀。

《心地观经》上说:「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众生爱乐心。」两千五百多年前,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的教主佛陀,有著百福庄严的相好。佛陀的身体是黄金的颜色,有一丈六尺高,《阿含经》中说佛陀是「希有金容如满月」。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是佛陀的圣容。

在佛陀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是未闻佛陀说法,初见佛陀的金容就决意皈投佛陀出家的。大迦叶尊者,本是婆罗门的富豪,在多子塔边逢到坐在树下的佛陀,他为佛陀的金容相好所摄受,不知不觉地向前顶礼,宣誓加入佛陀的教团;富可*国的须达长者,作客南方,在夜中逢到佛陀,月光下,他也为佛陀的圣容所感动,跪在地上请求佛陀能到他的故乡去宣扬真理,普渡众生。

在佛陀传教的生涯中,把迫害者慑伏回头,把顽强者感化皈依,有很多也是由于佛陀慈悲威严的相好。叛徒提婆达多,收买了六名强盗去行刺佛陀,但被佛陀的金容所流露出的威德之光征服,这六名强盗即刻放下刀剑跪在佛陀面前忏悔;鸯掘摩罗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佛陀特地在路上和他相逢,天不怕地不怕的鸯掘摩罗,一见佛陀的金容,心中不由一惊,五体投地的请求佛陀准许他重新做人。

山中的猿猴,采摘野果,毫不畏惧的献于佛陀的金容之前;酒醉的狂象,见到佛陀金容,流出悔过的眼泪。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金容,如万德庄严的佛陀相好,使凶恶者生起慈悲,使暴戾者变为平和,在五十年传教的岁月中,睹佛陀金容而得救的,真是不计其数。

(二)金容相好

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在经里都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指佛陀的身体金容,微妙的形状,可以一目了然的叫做相,不易觉察而使人见了生起爱乐之心的叫做好。八十种好是因三十二相而有的,所以又叫做八十随形好。

这样圆满的三十二相,并不是天生如此的,佛陀是经过九十一大劫的修行,才成就了三十二相,在《百福庄严经》里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即如经云:「百劫修相好,三只求福慧。」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相,每一好,经里都有记载,三十二相是:

1.足下平满,没有凹处。2.足下轮形,千辐轮状。

3.手指细长,白净如雪。4.手足柔软,毫不粗硬。

5.指间缦网,交互连络。6.足踵圆满,无凸凹处。

7.足背高起,前后均平。8.股肉纤圆,有如鹿王。

9.手长过膝,端严如山。10.男子之根,密藏体内。

11.头足之高,如两手长。12.一一毛孔,生青色毛。

13.身毛上靡,向上偃伏。14.身体之色,有如黄金。

15.身放光明,四方一丈。16.皮肤细滑,柔软如油。

17.足掌肩顶,平满无缺。18.两腋充满,无有凹陷。

19.身体平正,威仪严肃。20.身形端直,毫不伛曲。

21.两肩平满,丰腴异常。22.口中牙齿,计有四十。

23.齿白紧密,洁净而坚。24.牙齿平齐,毫不参差。

25.两颊隆满,如狮子颊。26.咽中津液,润食美味。

27.舌广而长,柔软细薄。28.口中音声,远能听闻。

29.眼以绀青,澄如大海。30.眼睫之毛,殊胜非凡。

31.两眉之间,白毫放光。32.顶成肉髻,无能见顶。

八十种好是:

1.无见顶相。2.鼻高不现。3.眉如初月。4.耳轮垂埵。

5.身体坚实。6.骨际钩锁。7.身旋如象。8.行时现印。

9.爪如赤钢。10.膝骨圆好。11.身上清洁。12.皮肤柔软。

13.身不弯曲。14.指圆纤细。15.指纹藏覆。16.脉深不现。

17.踝不突出。18.身相润泽。19.身形满足。20.行不逶迤。

21.容仪具足。22.行止安详。23.住无能动。24.威振一切。

25.见者安乐。26.面大适中。27.貌色不挠。28.面容美满。

29.唇如赤色。30.言音深远。31.脐深圆好。32.毛发右旋。

33.手长过膝。34.手足如意。35.手纹明直。36.手纹细长。

37.手纹不断。38.见者和悦。39.面广殊好。40.面如满月。

41.说和悦语。42.毛孔出香。43.口中出香。44.容如师子。

45.进止如象。46.行如鹅王。47.头如醉果。48.声分具足。

49.牙齿白利。50.舌色如赤。51.舌薄而长。52.毛多红色。

53.毛软而净。54.眼广而长。55.死关相具。56.手足莲色。

57.脐不现出。58.腹不突出。59.腹细匀适。60.身不倾动。

61.身相持重。62.其身长大。63.手足软净。64.光长一丈。

65.光照身行。66.等视众生。67.身相雄伟。68.不轻众生。

69.声不增减。70.说法不著。71.随缘说法。72.音应众声。

73.次第说法。74.观不尽相。75.观不厌足。76.发长而好。

77.发长不乱。78.发自旋好。79.发如青珠。80.有德之相。

上面所叙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各经的记载,稍有出入,但佛陀的金容不同凡人,自无异议。比方说佛陀是丈六金身,当时有一外道怀疑,他用尺去测量佛陀究竟有多高,但他量了丈六,又是丈六,永远量不完。《西遊记》里叙说孙悟空一个觔斗十万八千里,但他翻了几十个觔斗,也翻不出如来的掌心,这正可以形容佛陀的金容相好,崇高过山岳,深远逾海洋。

三十二相中有一广长舌相,是形容佛陀说法的音声,可以远闻。音声究竟能传播多远?在《宝积经》中,说到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想测量佛陀说法的音声,飞翔到距离娑婆世界无量远的东方佛国,再测听佛陀的音声,依然可以听到。数千里外的欧美广播,我们现在况且能够收听,何况功德巍巍的佛陀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是我们凡夫所了解的佛陀,佛陀的真正金容相好,又岂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形容包含的?


[ 本帖最后由 宣真 于 2010-3-3 18:18 编辑 ]

TOP

三十二相是如何来的?三十二相业品

 



——《优婆塞戒经·修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那么是那三十二相呢?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中对三十二相是如何产生的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身力,何时成就?”
  佛言:“善男子,初修三十二相业时。”
  “善男子,菩萨修集如是业时,得名菩萨,兼得二定:一菩提定,二者有定。复得二定:一者知宿命定。二者生正法因定。”
  “善男子,菩萨从修三十二相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中间,多闻无厌。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
  “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相功德,复不得及无见顶相。”
  “善男子,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转轮圣王虽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是相业体,即身口意业。修是业时,非于天中,北郁单越,唯在三方,男子之身,非女人身也。菩萨摩诃萨修是业已,名为满三阿僧祇劫,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于往昔宝顶佛所,满足第一阿僧祇劫;然灯佛所满足第二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祇劫。”
“善男子,我于往昔,释迦牟尼佛所,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供养无量恒沙诸佛,种诸善根,修道、持戒、精进、多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是三十二相业已,了了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其业虽定,修时次第,不必定也。”

 
  
  “或有人言,如来先得牛王眼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次得余相。”

  “或有说言,如来先得八梵音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
  “或有说言,如来先得无见顶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顶头礼拜,破骄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
  “或有说言,如来先得白毫毛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善男子,除佛世尊,余无能说如是相业。”
  “善男子:或复有人次第说言,如来先得足下平相,余次第得。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足下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纤长指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臃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臃满相。”
  “得是相已,次得手足合网缦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以四摄法,摄众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网缦相。”
  “得是相已,次第或得手足柔软、胜余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是故次得手足软相。”
  “得是相已,次得身毛上向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化众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是故次得毛上靡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鹿王腨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腨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方圆相,如尼拘陀树王。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手过膝相。何以故?为菩萨时,终不欺诳一切圣贤、父母、师长、善友、知识,是故次得手过膝相。”
  “得是相已,次得象王、马王藏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见怖畏者,能为救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是故次得象马相藏。”
  “得是相已,次得软身,一一孔中,一毛生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
  “得是相已,次第或得身金色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七处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嗔之处,不生嗔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缺骨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善能分别善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无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是故次得缺骨满相。”
  “得是相已,次得二相:一者上身,二者颊车,皆如狮子。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自无两舌,教他不为。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得是相已,次得三相:一四十齿,二白净相,三齐密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常乐称扬他人功德,是故次得如是三相。”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四牙白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修欲界慈,乐思善法,是故次得四牙白相。”
  “得是相已,次得味中最上味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待求己,然后方施,是故次得味上味相。”
  “得是相已,次得二相:一者肉髻,二广长舌。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生,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得是相已,次得梵音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自不恶口,教他不为,是故次得梵音声相。”
  “得是相已,次得牛王绀色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等以慈善,视怨亲故,是故次得牛王目相。”
  “得是相已,次得白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
  “得是相已,次得无见顶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如是业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是业者,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 本帖最后由 宣真 于 2010-3-3 18:15 编辑 ]

TOP

梵语as/i^ty-anuvyan~jana^ni。为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八十种好相。又称八十随形好、八十随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众好八十章。佛、菩萨之身所具足之殊胜容貌形相中,显著易见者有三十二种,称为三十二相;微细隐密难见者有八十种,称为八十种好。两者亦合称相好。转轮圣王亦能具足三十二相,而八十种好则唯佛、菩萨始能具足。
乃随三十二形相之八十种好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随好?谓诸佛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
诸佛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骨不现,是为第二。
诸佛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是为第三。
诸佛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华,是为第四。
诸佛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是为第五。
诸佛两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
诸佛行步直进庠审,如龙象王,是为第七。
诸佛行步威容齐肃,如师子王,是为第八。
诸佛行步安平庠序,不过不减,犹若牛王,是为第九。
诸佛行步进止仪雅,譬如鹅王,是为第十。
诸佛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举身随转,是第十一。
诸佛支节渐次佣圆,妙善安布,是第十二。
诸佛骨节交结,无隙犹,若龙盘,是第十三。
诸佛膝轮妙善安布,坚固圆满,是第十四。
诸佛隐处其文妙好、威势具足,圆满清净,是第十五。
诸佛身支润滑柔软、光悦鲜净,尘垢不着,是第十六。
诸佛身容敦肃无畏,常不怯弱,是第十七。
诸佛身支坚固稠密,善相属着,是第十八。
诸佛身支安定敦重、常不掉动,圆满无坏,是第十九。
诸佛身相犹若仙王、周匝端严,光净离翳,是第二十。
诸佛有周匝圆光,于行等时,恒自照曜,是二十一。
诸佛腹形方正无欠、柔软不现,众相庄严,是二十二。
诸佛脐深右旋圆妙,清净光泽,是二十三。
诸佛脐厚不窊不凸,周匝妙好,是二十四。
诸佛皮肤远离疥癣,亦无黡点,疣赘等过,是二十五。
诸佛手掌充满柔软,足下安平,是二十六。
诸佛手文深长明直,润泽无断,是二十七。
诸佛唇色光润丹晖,如频婆果,上下相称,是二十八。
诸佛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是二十九。
诸佛舌相软薄广长,如赤铜色,是第三十。
诸佛发声威震深远,如象王吼,明朗清彻,是三十一。
诸佛音韵美妙具足,如深谷响,是三十二

诸佛鼻高修而且直,其孔不现,是三十三。
诸佛诸齿方整鲜白,是三十四。
诸佛诸牙圆白光洁,渐次锋利,是三十五。
诸佛目净青白分明,是三十六。
诸佛眼相修广,譬如青莲华叶,甚可爱乐,是三十七。
诸佛眼睫上下齐整,稠密不白,是三十八。
诸佛双眉长而不白,致而细软,是三十九。
诸佛双眉绮靡顺次,绀瑠璃色,是第四十。
诸佛双眉高显光润,形如初月,是四十一。
诸佛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就,是四十二。
诸佛两耳绮丽齐平,离诸过失,是四十三。
诸佛容仪能令见者,无损无染,皆生爱敬,是四十四。
诸佛额广圆满平正,形相殊妙,是四十五。
诸佛身分上下圆满,如师子王,威严无对,是四十六。
诸佛首发修长,绀青稠密不白,是四十七。
诸佛首发香洁细软,润泽旋转,是四十八。
诸佛首发齐整无乱,亦不交杂,是四十九。
诸佛首发坚固不断,永无断落,是第五十。
诸佛首发光滑殊妙,尘垢不着,是五十一。
诸佛身分坚固充实逾那罗延,是五十二。

诸佛身体长大端直,是五十三。

诸佛众窍清净圆好,是五十四。
诸佛身支势力殊胜无与等者,是五十五。
诸佛身相众所乐观,常无厌足,是五十六。
诸佛面轮修广得所,皎洁光净,如秋满月,是五十七。
诸佛颜貌舒泰光显,含笑先言,有向无背,是五十八。
诸佛面貌光泽熈怡,远离嚬蹙青赤等过,是五十九。
诸佛身支清净无垢,常无臭秽,是第六十。
诸佛所有诸毛孔中,常出如意微妙之香,是六十一。
诸佛面门常出最上殊胜之香,是六十二。
诸佛首相周圆妙好,如末达那,亦犹天盖,是六十三。
诸佛身毛绀青光净,如孔雀项,红晖绮饰,色类赤铜,是六十四。
诸佛法音随众大小,不增不减,应理无差,是六十五。
诸佛顶相无能见者,是六十六。
诸佛手足指约分明,庄严妙好,如赤铜色,是六十七。
诸佛行时,其足去地,如四指量,而现印文,是六十八。

诸佛自持不待他侍,身无倾动,亦不逶迤,是六十九。
诸佛威德远震一切,恶心见喜,恐怖见安,是第七十。

诸佛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意,和悦与言,是七十一。
诸佛能随诸有情类言音,意乐而为说法,是七十二。
诸佛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是七十三。
诸佛说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缘,言无不善,是七十四。
诸佛等观诸有情类,赞善毁恶而无爱憎,是七十五。
诸佛所为先观后作,轨范具足,令识善净,是七十六。
诸佛相好,一切有情无能观尽,是七十七。诸佛顶骨坚实圆满,是七十八。
诸佛颜容常少不老,好巡旧处,是七十九。

诸佛手足及胸臆前皆有吉祥喜旋德相,文同绮画色类朱丹,是第八十。是名诸佛八十随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