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说见佛--刘先和

说见佛--刘先和

说见佛--刘先和
学佛人都想见佛,这恐怕是无数学佛人的心愿。有的人还跟我说过,他自己就见过佛,见过菩萨。接着他还会告诉我,他是如何如何见的,尽其所能来描述当时见佛、见菩萨的种种情境。不光是居家学佛人如是说,甚至有的僧人也这样说。

更为离谱的是,佛教界有一些人也未悟法,特别是一些教内刊物,将此说法广为流传。倘若是不明理,还情有可原;若是哗众取宠,可是罪业。学佛人当中出现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悲悯。
学佛人能见到佛,那是大大的好事,大大的佛缘,我为什么还要如此叹息,心生悲悯呢?因为这不是见佛,一切佛不可能如是见。如是见佛就将自己定在佛之外。有一个佛,有一个自己,这岂不是二了吗!诸不知,佛法是不二法门,有二即是偏知偏见。因为如上所说的见佛是妄念,只是虚幻。

故而我怕过多地如此宣传,会促使学佛人走向歧途。特别是在当世,一则学佛人之多,史上罕见 ;二则当世人知障特重,妄想颇多,贪欲增长,自我膨胀。故而佛学、佛教的一切宣传,皆应十分谨慎。否则,我们便会自毀其身,染污了佛法。就此,我每每心生忧虑,想起虚云大师那张脸。那是一张忧法忧民的脸,一张慈悯众生的脸。一切稍稍有点悟性的学佛人,不妨仔细思量:如果说这些学佛人见佛、见菩萨是真,那《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岂不白说、空说?在此,我不妨大胆说一句:若是对佛以见、以相为实,皆是虚妄。既存一见,已经露了马脚,如此心必是向外。一切向外所求,何以见如来,又何以见佛?
再则,既存相,便有来有去,有影有形,又何以是佛?这不是大大的虚妄,又还能是什么?若这也是见佛、见菩萨,《金刚经》又何必要说“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呢?
佛是什么?辞典中都将佛释为觉者。真正学佛的人,应该只是把它看作一个名词概念的诠释,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知见落在这个名相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的佛,无法用语言文字加以说明。在语言文字无法表述的情况下,又只能用它来说明。因为要继承,要延续,总得有一个说法,于是只好如此来解说。真正学佛的人,不能被这些语言文字所迷惑,所牵引。一切语言文字只是路碑,然而路碑本身并不是路。手指指月,千万不要只见指不见月。否则“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六祖坛经》)。
那么到底什么是佛,佛又在哪里,又如何能真正见佛呢?
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分开来说。
先说什么是佛。学佛人都知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我实话告诉大家,那个平等的东西就是佛。也因为众生都有那个东西,所以众生才平等,否则,平等从何谈起?那个东西不好说,不好叫,经书上时而将此叫为自性,时而将此叫为本性,时而叫心,又时而叫如来,等等。叫法不同,但实质上都是那个平等的东西。那个东西本自清净,无垢无染,人人具足。那个东西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能生万法。换句话说,那个东西就是本性佛,除此之外,别无他佛。所以,文前所说那些见到佛、菩萨的学佛人,他们所见到的,又怎能称之为佛,怎能称之为菩萨?
再说第二个问题,如何能真正见到佛。在说见佛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见,是借用人们的习惯用语。这里所指的见,是亲证、体悟的意思。与我们常说的用肉眼去看东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佛是清净的,故而有念就见不到,有念本性就不净,就被堵了道。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都一样。这就好比城市中堵车一样,不管是好车还是破车,只要堵在路当中,都是堵车,效果一样。又因为佛是清净的,故而有相就见不到。人一旦住在相上,相就遮住了本性,必然失去心智,无法见到本性的光明。不管是好相还是坏相,只要是相都如此。这就好比人照镜子一样,镜子前不管是挡着一堆金子,还是挡着一堆沙土,都无法照镜。我这里已经很清楚地表明,要亲证佛法实相,要体悟佛,有念不行,有相也不行。禅宗立无念,无相、无住为修持要旨,这是十分有道理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佛理,这就是真谛。佛在这里把最根本的东西都告诉了我们,我们却轻易将其放过,未曾用心。
要如何才能做到无念、无相呢?这是个学佛人的修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的人或许会以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不然。我以为,无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一项基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必须深解佛理。只有深解佛理,使佛理融为自己的认知,能自觉地用佛理来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人生,以及认识世间一切现象,才有可能做到无念、无相。只有做到这一步,我们才能抛弃世间之见,才能于相离相,也才可能于念离念,真正做到无念、无相。
而通悟佛理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佛经。佛经是佛陀的言教,一切佛理都在经里面。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一个有心要见佛的人,读佛经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将经读透了,将经中之理悟透了,当下见佛。这绝非戏言。
我学佛多年,深感佛理透彻世界,透彻生命;深感佛理蕴藏无限智慧,无限光明。故而我天天跏趺坐,日日心诵经,不敢懈怠。我不敢说我见到了佛,但我坚信:自性是佛,本心就是佛。一切学佛人,若是没有这点自信,学佛免谈。

在思维缘起性空的方法时,譬如说,这边是一个钻石,放在这个地方,钻石有没有叫你贪?没有!它本来如如不动的放在这个地方,一切都是你的起心动念,你强以分别它,所以说这是好的,这是贵重的,这是不好的,因此你起心动念,当你还没有来投胎这个世间的时候,你对它并不认识,当你来投胎出生以后,你有强烈对它有执著的观念,这就变成强烈的生灭,有我们这个生灭的心意识形态,作为生命的题材,就变成我们的色身,由前世的业力,转变到今生今世的色身,这个色身就变成共业所感的意识生灭的执著。

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做到心里的如如不动,你清清楚楚的看这个世间,你不思善不思恶,就个时候就是你本来的面目。然后当你厘清楚了不生不灭自性的时候,你当下就了断无始劫以来的业力,来世你就不会来投胎,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业力,业力一观照的话,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就显现出来。那你就断了一切的惑,你就没有做生命的题材的东西。所以这个不生不灭,从我们本性来讲的话,我们有一个心,保持一个清净的,冷静的心,不爱分别妄想颠倒左右,那个就是本来面目,这是一个角度来解释不生不灭。

又如果用这一张卫生纸来解释不生不灭来讲的话,这卫生纸本身是一种缘起性空的,缘起是借重一切众生的意识形态,所枸成的共业生灭的意识观念,所以你看它有生有灭,这是众生的共业所感,所产生的一种幻觉,以众生的位来讲,这明明有生灭,但是在本性来讲,你撕掉这个卫生纸,我问你:你本性有没有撕成两半?有没有?没有!意思就是生灭当体就是自性本空。让它生灭,你并不必要为这个生灭法起一个动念,你起一个动念,就完全错误,生者自生,灭者自灭,不干你本性的事情,当下即如如,一切都如如。

这样讲如果还不清楚,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当我们还没有来投胎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作用,父精母血那么一点点的东西,你现在有所作用的这一念,统统是颠倒,妄想,等到几十年后,你就要回归到你本来的面日,就是一切空,所以是故空中无色法,一切色法都是妄相!无受想行识,一切的感受,思想一切的行为造作,意识形态,第八意识的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统统当体即空。

所以实相就是真空之体,就是所胃的不生不灭,而不生不灭不是离开生灭法,离开生灭法里面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自性。

悟到了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他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了,一切世间再大的委屈,再大的伤害,他也没有感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