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创办净土教观学苑 净土止观安心法

发愿它会让你突破自我设限!

净界法师

    那么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认修学的目标,这就是一个水库的理论,我们今天念佛是片断的对不对,我们不可能整天念佛,我们今天念半个小时,明天念半个小时。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他可以把前面的半个小时跟后面的半个小时累积起来呢?是他有水库呗。他可以把他点点滴滴的水累积起来,因为他有固定的目标。那么你没有目标的时候呢,你的佛号就散乱了,就像这个下了很多的雨,但是你没有水库,结果你还是没有水,因为你没有明确的目标。第二个引生修行的动力。修行,有些人是真的把力道放进去,有些人是没有,所以这个动力是自己知道而已 。第三个突破自我设限,我们习惯于活在过去,我们自己会有一种妄想会约束自己,那么这种如果你没有目标你很难突破自我设限。

  我过去讲过一个公案,诸位可能还记得就是说,有一个猎人他买了一只老鹰,这个猎人为了省钱就把老鹰放在鸡里面跟鸡一起养,那么这个老鹰从小跟鸡在一起学这个鸡的动作,学鸡的声音,长大以后耳濡目染它认为他是一只鸡,只是长得比较大而已。那么长大以后这猎人想说老鹰应该开始训练,让它能够飞翔干一点实事。但是这个老鹰它心里面有一个障碍,它认为它是一只鸡,他就觉得这个主人很奇怪,为什么要训练我?我就是一只鸡,你看到鸡有在天上飞的吗?那么这个猎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失败了,不是这个老鹰没有能力,他自己心中有障碍因为它自我设限,我们很容易被过去的习惯所限制。那么猎人在伤心之余,就准备放弃这只老鹰了,就把这个老鹰带到高山上,让它自由落地就把它放下去。那么这个老鹰快要坠地的时候它的潜能发生了,它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它展开它的强壮的翅膀,快要接触地面的时候它飞翔起来了,变成一个真正的老鹰了,突破自我设限。

  有人问一个问题说,我们为什么要受戒?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修善就修善,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因为你没有受戒,你没有戒体就是没有发愿,你没有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没有发愿的时候你的生命就进进退退,但是你受了菩萨戒以后你是有一个愿,所以受菩萨戒以后,在菩萨戒里面有一个很重要你不能画地自限。你看到很多戒文你不能说我做不到,不可以。受了菩萨戒你要说我慢慢做,还可以。你可以说我慢慢做,你不能说我做不到,这句话你千万不要讲,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个性,你不要说我没办法改,我从小就这么回事,完了,你果然是不能改。你要告诉你自己我慢慢改。所以这个发愿它会让你突破,突破自我设限。那么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有目标,才有所谓的过程,这引导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要是心作佛,你才能是心是佛!

净界法师

    这个从圣道的角度,从净土的角度我们看第二段。那么净土宗是不是也要发愿呢?请看经文: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之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既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这个是《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一个注解。昙鸾大师在解释发菩提心的时候,他先引用《无量寿经》讲到往生有三种情况叫三辈往生,那么三辈往生在修行的资粮的确是有高低的差别,但是它们都有个共同点都有一个成佛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往生净土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佛而去。

  那么这个三辈往生我们也解释一下,上辈的往生是舍欲出家,而作沙门,严持净戒,修诸功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上辈是出家人,出了家以后严持净戒,修诸功德。那么中辈呢,虽不能出家,那么奉持斋戒,供养三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可能有因缘不能出家,但是他经常能够受持斋戒护持三宝,最后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中辈。那么下辈呢,虽然他没有能力供养三宝,但是听闻三宝功德,欢喜信乐,随喜赞叹,别人修善法的时候,他今天要上班不能去,但是内心当中念念的随喜赞叹,最后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所以说这三个人所发的资粮力不同,但是他们内心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一个引导力,发起无上菩提心。那么什么是无上菩提心呢?就是愿作佛心,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不想再继续轮回下去了,那么愿作佛心。当然就必须要有度化众生的心,那么度化众生的心怎么做呢?就是普愿一切众生往生净土。所以我们作一个总结,愿生彼安乐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假设一个人不发菩提心,他只是思考极乐世界的快乐,为了追求快乐而往生,这个人是不能往生的。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交。我们是怎么跟佛陀感应道交当然是心嘛,你嘴巴那个佛号是心在推动的,你要心心相应感应道交。所以藕益大师讲,你要是心作佛,你才能是心是佛。这一点跟善导大师的顺从本愿是相应的。

  你读《阿弥陀经》,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错,佛陀真的用极乐世界的快乐来引导我们,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是请你再往后读下去,你会知道佛陀在表面的快乐,他是要让我们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为圣道的因缘而施设快乐,所以净土的施设是为了圣道而施设的。如果你对净土的思考你完全停留在苦乐的思考,那你这种思考,你念佛你来生是到天上去。因为你心中的净土,它的本质就是诸天,你整天想的就是快乐,是心作诸天,是心是诸天,佛号只是个工具而已,你的心决定你的去向。

  这句佛号有无量的功德,叫做万德庄严,你心中是怎么想的佛陀就给你什么。月亮本身没有意见,你是小滩的水,佛陀就出现小的月亮;你是大的水,佛陀就出现大的月亮,这跟佛陀没关系,这是你准备到什么程度,佛陀就给你相应的东西。你整天念佛你要的就是快乐,这个很简单,你要快乐,还需要大费周章到净土去吗?三界就有了,你想像的快乐三界就有了,佛陀就给你诸天的快乐就有了。

  有些人的佛号是没有引导力的,你看他肚子痛他念佛,肚子好了他不念佛。他儿子要考试他没把握他也念佛,他整天所想的都是三界的东西,你的心都在三界活动,你临命终的时候怎么可能突然间想到净土呢?怎么可能呢?这不合乎佛法的等流性。你前面的水流都没有白色的成分,都是黑色的,怎么突然间流到下游变成白色的呢?不可能嘛,你中间没有做出改变,他就不可能改变。

  诸位要知道,你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往生与否在心愿之有无,佛号只是个工具。所以说,假设你现在的思考还是在追求快乐,那你就不能往生了,因为你心中是心作快乐,是心是快乐,这句佛号就给你,你要的快乐。所以你必须要有这种圣道的功德。

  这个地方就是说假设你没有引导,你没有引导力,按照正常情况我们是不能往生的。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我们心中为什么在轮回?我们内心深处就贪恋娑婆世界的快乐,我们希望需求娑婆世界的快乐,我们被妄想误导,我们在生命经验当中,曾经接受过很多的快乐。这个快乐的影像在我们心中,我们希望这个快乐再出现,所以我们愿意去造善,我们祈求来生这种快乐境再出世。所以你如果不做出改变,我们正常情况我们的心是住在娑婆世界的,所以就会把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引导到娑婆世界去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你不作出一个新的愿力,我们就会遵循过去的思考模式而不得往生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要知道不要随便发愿!

净界法师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有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第二个才有所谓的了解路况,正见。第三个才有所谓的前进的资粮动力,付出行动,最后到达彼岸。

  首先我们要知道,修行要知道你现在的处境是生死的此岸,那么我们的目标是解脱的彼岸。我们的心中有很多的问题要处理,那我们刚刚讲到安住,安住空性;第二个就是引导,你要设定目标来引导你。

  我前几天,我台湾的一个网路班的干部,告诉我一件事情,他有个学生,这个人做老师的,他是补习班老师,他的学生是一个台北的一个知名高中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她的一个好朋友是这个北部知名高中的第一名,今年第一名的毕业生。她没有经过考试就甄试,台湾有一种情况说,你考试成绩很好只要经过面试,就可以进入到你的希望的大学,她已经甄试到台大第一志愿了,但是她在毕业前得到癌症,癌末,一个十七岁半的女学生得到癌末。

  那么这个癌末的时候,她没有学佛,她在死亡之前突然回光返照,她突然间她知道她前生的事情,她跟她家人说,我前生是自杀死亡的。为什么自杀呢?因为她本来跟一个男众很好,那么很好的时候,后来这个男众得病死掉了,她不知道走出心中的妄想,他死亡以后她不断用妄想来伤害自己,所以一个人伤害自己就是自己伤害自己,她老是活在妄想,所以她后来就自杀了,受不了自杀了。自杀之前她还发一个邪愿,她说我来生如果得不到真爱,我就不活到十八岁。所以她今生十七岁半就死掉了,发了邪愿,所以你要知道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一个引导力。她前生做了两件错事,第一个自杀,自杀是杀生,我们后面会讲到,你杀害自己就是杀害众生这是重罪,杀生重罪,她犯了杀生重罪。第二个她发了邪愿。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处理无量劫来很多很多负面的问题,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样先设定目标,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才能够产生引导,那么我们目标当然临终的正念了。你要先设定你的目的是正念,然后佛法概要以后会很多的课程,你就知道怎么取舍。有些法门你今生暂时不修,但是你先随喜赞叹,有些法门对我们是非常急迫的,要把握机会。所以我们确认目标以后,我们的生命才有个正确的引导,这叫引导力。

  那么最后的正见篇,调伏力,最后修行,付诸行动历事练心,最后才达到我们临终的正念。所以当我们内心安住以后,第二个就是引导力,正确的引导我们的生命设定一个目标。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否定门入,肯定门出,如何解释?

净界法师

    1 .请示法师,上一堂课讲到否定门入,肯定门出,如何解释?

  我们讲到生命的安住,安住当然第一个安住空性,那么空性就是你要多用否定的,你刚开始学佛,不要太相信自己,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你这个直觉是从感受而来,这个感受是从外境而来,这个外境是受你的业力而来。所以你今天相信你的直觉,你等于是把那个插头插上了生死业力。我们要往生不能去触动生死业力,让业力沉淀下来。所以你经常相信你的直觉,你就跟过去的业力相通啊。你福报大一点,你猜得都对,那是因为你的善业,但是你善业用完的时候你就猜错了,你的直觉就错误了。所以我们刚开始先否定自己,我们必须让身上这只牛先沉淀下来,先游于甚深法性三昧,要用空性的法水把心中的妄想先洗干净,你要必须让人生很淡薄了,你才有资格重新肯定,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所以诸位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我们会发觉佛陀的经典是大分两类,有一种是否定式的,比方说《般若心经》,比方说《金刚经》,我们般若心经看下来,肯定的几乎很少,都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佛陀什么都跟你否定,到最后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开始否定,先否定再肯定。但是你读《法华经》,到了法华会上《华严经》那就肯定了,相信你自己做得到,相信你可以成佛,但是这个肯定,是先从否定以后,你才有资格。如果你学佛就直接肯定,你把妄想执着都肯定下去了,那你这个正念就带有杂染了,临终就糟糕了。所以你要破妄的过程,一定要先否定,刚开始先不要相信自己,先相信佛法的道理,先从道理上去思考。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是这个意思。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