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念佛法门的重点在感应道交!

净界法师

    要按印光大师的说法是:一句佛号,都摄六根,也是一句佛号,来净念相继。依止这样的一种念佛法门,在整个成就三摩地的过程当中,是最为殊胜的。

  我想我们一般人念佛的重点,应该都不是成就无生法忍,在末法时代,大概是成就往生的多。当然这往生,重点就是要感应道交,你临命终的时候,你必须把你这一念心跟佛的心,你要能够念念的感应道交。感应道交的关键在哪里呢?

  天亲菩萨提出四个字,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说:一个人念佛能够成就,偏重在一心归命。

  一心归命其实开展出来就是信愿行三资粮。信愿行三资粮,它的整个修行的主要根据,其实来自于弥陀的本愿,特别是第十八愿。所谓的十念必生: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个地方的关键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信愿行三资粮。

  善导大师很强调至心信乐。善导大师在诠释《净土宗》的成败关键,他强调信心,以信来统摄三资粮。当然也不是说愿不重要,不是说行不重要。善导大师认为信是最重要。他讲出一个观念说:念佛人什么叫做有信心呢?你念佛的时候,你念念之间顺从本愿,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你说:我念佛,我是业障凡夫,我可不可以往生?你还在打妄想,你没有顺从本愿,你没有信心。

  以善导大师的标准,念佛人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你整个就是进入弥陀的功德,你不能有任何讲话的余地。

  说:我业障深重,我善根不够。这个表示你心中还在抗拒本愿,就是你抗拒本愿,你还有你的想法。

  所以善导大师诠释往生的关键的时候,他就是你念佛的时候,关键不在你这人是不是业障深重,只要你心中提起佛号的时候,你整个心是整个靠在佛的功德上,你心中没有任何想法,就是把自己空掉,心中只有佛,这个就是顺从本愿,善导大师解释是信心是这样讲。

  蕅益大师在解释三资粮的时候,我们看《弥陀要解》,他是比较偏重在欲生我国,他认为发愿是最重要的,你要如实的、经常的去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的庄严,去观想娑婆世界的过失,然后使令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善导大师他比较偏重在对佛的皈依,佛本愿的皈依;蕅益大师比较偏重在对净土的好乐,产生厌离。当然这二个各有各的传承,诸位在实际操作当中,这二个当然都有它的好处。总而言之,我们从往生的角度,其实从历代祖师的开示,这念佛还不是关键,你念佛念得多念得少,跟往生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这是决定你的品位,你能不能够往生,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跟往生净土的愿力,这二个是关键,这二个是一个主导性。

  念佛法门它的重点在感应道交,你不管用什么方法,你的心要能够跟弥陀的心,要能够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这个关键在于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对净土的愿望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这法门被古德判作他力门,果地教。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一)

净界法师

    辛五、观耳根

  这是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正宗。因为耳根圆通,它正式的加被本经当机阿难尊者,他多生多劫都是以多闻听闻佛法,佛陀说:你多生多劫听闻佛法,都是向外攀缘,不如你一日一夜当中来返闻闻自性,就是你听闻佛法,是谁在听闻?你应该从听闻佛法中产生回光返照。

  这个地方,佛陀等于是加被当机众,使令他能够就路还家,所以就把它放在最后面,而且是整个修学的过程详细的加以开展,加以说明。

  分二:壬一、叙悟缘起。壬二、牒证结答。

  壬一、叙悟缘起

  教化主观世音菩萨,叙述自己开悟真如本性的整个因缘。

  癸一、值佛禀教。癸二、依教修证。癸三、由证起用。

  癸一、值佛禀教

    遇到了古佛而禀授教法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往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耳根圆通的主要的修学者,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所有的菩萨都是以功德安立名称,他有这种功德,所以他有这种名称。

  那么这菩萨的安立是怎么回事呢?

  有二层意思:第一、从菩萨因地的修证来说:因为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是观察音声,而产生反闻闻自性。菩萨在听闻音声的时候,他不随外在的音声而转,而回光返照,他去观察能闻是谁,从这个地方而悟入了整个圆通,从音声悟入圆通,所以叫观世音。

  第二、从他果地的功德来说:观世音菩萨成就以后,你看:十方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其音声令其解脱,他是寻声救苦,他果地上的妙用也是寻着众生的音声,来救拔众生的痛苦,所以他叫做观世音。这地方有因果二层的意思。

  这时,观世音菩萨就从座位站起来,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自己回忆在往昔犹如恒河沙劫的时间当中,有一尊佛出现于世,这一尊佛叫做观音如来(观音古佛)。我在彼佛的地方,发了菩提心,从那个地方受了菩萨戒,立下了四弘誓愿,彼观世音佛教我闻思修,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在刚开始发了菩提心,修学大乘法门的时候,他的老师教他的修学就是三个次第:闻、思、修。

  这地方从古德的批注来看,跟我们一般的闻思修不太一样。我们解释:

  他的闻慧,是听闻法音觉悟自性。我们刚开始是从文字的般若,听闻法音,从佛陀、善知识的音声当中,而回光返照,念念照常理。我们开始知道,我们虽然是活在根尘识的生灭因缘,但是这个都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最初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如本性,这时候你能够了解到众生本俱的一念心性,这个叫做闻慧,能够产生这样信解。

  思慧,就是你开始遇境逢缘,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能够产生返闻闻自性的观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遇到所缘境的时候,开始去回光返照,能闻的是谁?是谁在听声音?这时候你产生观照力,这个就是思慧。

  念念之中,旋根脱尘,息灭烦恼,开显自性,这个就是修慧。修慧要有一点禅定的力量,要有破恶的功能,破除烦恼,开显自性,要有一点禅定的力量。

  当然我们从临命终的角度来说,其实你的思慧成就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成就禅定,你的观照力现前。印光大师的观念他是说:念佛人,我们不一定要断烦恼,但是你要做到什么?最基本的要求: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是一个往生很重要、很重要的地方。我们临命终一定会生起妄想,因为妄想它不管你临命终或是平常的,它平常就打习惯了,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你妄想一定会现前,我们是断不了它的,重点你要能够不随它而转,这个是基本要求。要能不随它而转,那你就是要观照力现前,心常觉照,觉照什么呢?觉照我们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观想我们自己本来是没有妄想的,怎么会有妄想呢?那是一种虚妄的一念的妄动而有。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对临终正念是有帮助的,我们不要求修慧,但起码要求思慧。

  这一段等于是观世音菩萨,把他过去在修学的过程,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来做一个说明。

  他是怎么修闻思修的呢?这以下加以详细的解释,前面只是一个略说。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二)

净界法师

    癸二、依教修证

  依止观音古佛所教授的闻思修的法门,实际的去修证。

  分二:子一、总叙圆修。子二、别明破阴。

  子一、总叙圆修   拢总的叙述,闻思修的整个圆修的方法。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总标)这地方历代的古德有不同的说法,我们以下根据蕅益大师的,讲得比较清楚,而且解释得比较适当。

  初于闻中是什么意思呢?是标出了所观之境,也就是标出了我们整个闻思修的一个修行的下手处。初,最初,我们刚开始修行,虽然我们的目标--真如本性是无相的,但是我们一开始是先从有相而入于无相。所以你刚开始要依止一个有相的因缘,借假修真,先假借一个假相,闻思修假借的是在这个闻,你刚开始的所观境就是在一种听闻的功能,听闻的功能就是在胜义耳根当中那个心法,叫做闻。这地方标出整个耳根圆通的所观境,就是你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去注意你那听闻的功能。

  入流亡所,这个入就是能观的智慧,我们回光返照那能闻之性。比方说,我们现在听到鸟叫声,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去注意鸟的声音,好听不好听、大小声,这个就循着声相而加以分别,那这个就是流转门。我们听到鸟叫声的时候要回光返照:是谁在听,听闻是谁?我们不向外攀缘声尘,而回光返照,返闻闻自性,往闻的功能里面去回光、去返照,这时叫做入。

  蕅益大师说:我们听到声音向外攀缘叫做外,那你回光返照就是入。

  进入到哪里呢?进入到流,真如法性之流。这地方是指所显的真理。

  说:你观照智能到底目标是哪里呢?远离生灭的相状,而要入于我空、法空相应的真如法性之流。

  入于法性之流有什么好处呢?亡所。这是说明它所对治的烦恼。亡的意思就是破除,破除这个所,所就是耳根当中,五蕴所引生的六种结根,六根当中每一个根都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当我们在注意耳根的闻的时候,慢慢慢慢,念念的回光返照,慢慢的进入到真如法性,慢慢脱离耳根当中的动、静、根、觉、空、灭,六种结的障碍,慢慢一一的破除。

  这一段等于是拢总的说明耳根修学的相貌。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他最后讲出一个观念说:这句话最重要在入这一个字,入这个字是整个修学的核心,就在这个入字。这入字正如《禅宗》所谓的念佛是谁?它就是一种回光返照的力量。

  入这一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做入呢?就是我们听到声音的时候,但闻而已,听到而已。听到而已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讲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但闻就是停留在闻这个地方不要动。

  你向外不要攀缘声尘,向内不要去攀缘能分别的耳识,向外不攀缘尘境,向内不攀缘分别的识,就停留在闻,但闻而已,这叫做入。向外脱离六尘,向内脱离六识,那这个根就自然慢慢升华到一念心性,这就是但闻而已。

  入这个字,其实开出来就有前面五种的次第,后面的破除五蕴,它的功夫就在入这个字,只是约着浅深,安立了五种次第,这个关键就在这个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三)

净界法师

    子二、别明破阴

    个别的说明破除五蕴的相貌。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破受蕴超见浊。丑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丑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

  色阴就是我们的执碍,有执碍的的部分就是色阴,超越劫浊。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所入,当我们耳根的根,面对声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执取,对声尘的执取就是所入,就是我们所对治的烦恼。你念念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功夫生起的时候,慢慢慢慢就把耳根攀缘声尘执取,慢慢慢慢既寂,寂就是慢慢的寂灭下来,把它消灭掉叫寂,所入既寂。有什么功德呢?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它所破坏的有二种结,一个动结,一个静结。

  说明:我们刚开始第一个结,最粗的就是动,有声音的叫动,没有声音叫做静。我们一开始会去攀缘动态的声音,慢慢慢慢的你开始回光返照,注意那个闻的功能,能闻是谁,安住在这个闻就好,这时动态的声音对你已经不能产生干扰,我们可以说你脱离了动结,但是动结一脱离以后,静结马上现前,因为这六个结是一个消失,另外一个马上现前,这时候静结现前,就是那个没有声音的相状现前。

  当然这动静二相都是同时存在,你看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二种声音,一个是有声音,一个是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只是我们平常感觉不出来。但有声音的相状被你脱离了以后,那无声的相状现前,我们还是对外产生执着,这时候在入的功夫,回光返照,再把那个没有声音的执着也消灭掉。

  它是怎么消灭的呢?了然不生,你一方面清清楚楚的了解它的存在,一方面我观察它是缘起性空,它本是无生。

  我想我们在修大乘法,我前面说过很多次,大乘佛法的空观,它是即空、即假、即中,从假入空,它是在一种不破坏假相的角度之下修空观,这叫了然,了然就是你不一定要把这声音拿掉,你就在有声音当中当下就能够观察它,它是因缘生,缘起无自性,它生它的,你那明了的心本自无生,叫了然不生,了了分明,但是当下就是无生。

  这地方是说明他当时的观照是这样子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四)

净界法师

    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所引生的根结就是动、静二种的结相。当我们开始在闻的功能当中,我们不再攀缘外在的声音,也不再攀缘内心产生耳识的分别,只是停留在闻当下的功能。慢慢慢慢的就把动静二种根结相状给消灭了,叫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一段,蕅益大师他提出二个总结:第一、他说这一段叫做圆破色阴。圆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讲就是,一破一切破。虽然我们刚开始是在耳根破除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但是同时在眼根当中的明暗二相,也是了然不生,在鼻根当中的通塞二相,乃至于舌根的甜淡二相、声根的离合二相、乃至于意根的生灭二相,都是了然不生。圆通法门因为它是直接的回归我们的一念心性,所以它的特色就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你不必耳根破了以后再来对治眼根,不必的!因为它整个心性是通于六根的,这叫圆破色阴。

  其次解释了然不生,不生这二个字,蕅益大师有很特殊的解释。他说什么叫不生?一切法是本自不生,只就一念的虚妄分别而有,并不是除去了外境方名无生。一切法它本来就没有实体,因缘生因缘灭,它本来就没有实体,它只就是一个假相,所以你根本就不必去破坏它的假相,你只要能够不随妄转,这地方很重要,你不随它转,它自然消失掉,它自然消失掉你根本就不需要破坏它,因为它没有实体的东西,一切法本来就不生,只是我们的分别心而产生的,你只要把分别心消灭了,这个假相就自然消失掉了。

  这道理懂了之后,你就知道怎么去修行了。这地方是把这一段的观念做一个总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五 观耳根(五)

净界法师

    丑二、圆破受蕴超见浊。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如是就是前面那个观照的智慧,也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这个智慧渐增,辗转增胜,修行人破除了动静二相以后,他继续的在闻这一部份继续的用功,慢慢的就有什么功德出现呢?闻所闻尽,第一个闻是耳根能闻的功能,所闻就是外在动静二种尘相,这时候不管是耳根能闻的功能,跟所闻外在的尘相,都是穷尽而不再生起了。

  前面所破除的是动静二相,是破除外在的尘相,脱离尘相,这个地方偏重在脱离能闻的耳根,到了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迥脱根尘,一念灵灵觉觉的心识现前。这时已经破除了根结,但是这时觉结现前,这时候已经证得了我空真如。前面是破除动、静二结,这地方破除根结,但是同时觉结也现前。

  在后面的经文提到受阴,在我们六根当中会产生什么障碍,他说: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产生见闻嗅尝觉知,这六种功能经常受到受的干扰,什么干扰呢?譬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

  好像一个正常人,但是他魇,做恶梦,做恶梦的时候他那个心很清楚,见闻不迷惑,他也能够看到东西,甚至于他也听得到声音,但是他被鬼魅所系缚,他手足不能动,但是他头脑很清楚。这比喻说:我们在见闻嗅尝觉知六根当中,因为有经常很多的感受,苦受、乐受的感受,经常障碍我们六根的功能,使令我们的心产生一种系缚。我们一直受着快乐的感受、痛苦感受的干扰.所以受阴破了以后,他这时候像是一个人梦魇消除了,他就活动自在,他的心特别的明利,特别的灵巧,不再受感受的系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