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二十五圆通之十九 持地观地大

净界法师

    壬二、持地观地大。

  平地之行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

  持地菩萨,持地这二个字,有二层意思:从外在的事相,他的因地是平整大地,使令大地平整,所以叫持地;深层的意思,从理观来说,他对一切冤亲的众生内心平等,这持地指的是心地,一个是大地,一个是心地,这二层意思。

  这时候他就从座位起来,顶礼佛陀,而白佛言,讲他过去的因缘,他说:我忆念在过去的因缘当中,有一尊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普光如来就是我们五十三佛的第一尊佛。

  那时候我出家,作一个修苦行的比丘。这持地比丘修苦行是怎么修的?

  我身为比丘,我的修行方法只有一个,经常在一切的要路津口,他不是在佛堂修学,他是在要路跟津口地方修学。要路就是众人往来的地方;津口就是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车马很多的地方。

  我经常跑到人很多,车子很多的地方。干什么呢?这个地方假设道路土地有危险很狭隘,有不如法道路之法。这不如法的道路有什么过失呢?会防损车马,会妨碍到车子,伤害到马。我只要遇到这样的处所,我就用泥土把它做平填的工作,比较高的地方我把它移走,比较低的地方我把它填满。假设遇到有河流的地方走不过去,我在中间做一个桥梁,或者是用沙土把坑洞填平,形成一条道路。我就是在做这一件事情,经过以上的勤苦,这当中经无量佛的出世,我都是做平地之行而没有退转道心。

  这讲到持地比丘,他出家以后他修学的方法,这个就是他的方便门。

  兼修效力

    或有众生,于闤闠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前面讲平地,这地方讲他兼带的修学。

  或者有一些力量比较薄弱的众生,小孩子或女众,我就到阛阓处,人很热闹的地方,这个地方经常就是作买卖,假设有人需要去拿东西,要搬东西的时候,我就预先把这东西搬到他所要到达的处所,然后放下物品就当下离开,完全不收任何的费用。

  前面是讲他的所缘境是土地,这个地方兼带的他的所缘境是人,为人来搬东西。这地方有一种以布施,来广结善缘的意思。这当中有一点因缘的变化: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

  毗舍浮佛对持地比丘影响相当的大。毗舍浮佛就是庄严劫的最后一尊佛,就是庄严劫的第一千尊佛,释迦佛是贤劫的第四尊。

  这一尊佛出世的时候,整个世界是世多饥荒,当时五谷欠收,我是作为一个荷负物品的人,替人家搬东西的,不管是远是近,我搬完东西只收一钱。为什么收一钱呢?因为当时饥荒,我本来是不收钱的,但是饥荒乞食困难,所以为了维持生计,就勉强收一钱。这当中或者有马车牛车,被陷在污泥当中,我以我广大的神力,因为过去生的福德招感,他多生多劫都是为人家搬东西,或者整理土地,所以他福德大,力量也特别大,我就为他推车轮,来拔除众生心中的苦恼。

  到这个地方,他主要是在修学福德的因缘。

  佛教平心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这个地方,使得持地比丘的内心世界有一点点的变化。

  这时国家有一个大王,因为种种的喜事就延请佛陀,设立很多供斋的因缘。这时我把佛陀所要经过的地方,就预先把不平的地方把它填平,等待佛陀的经过。这时候毗舍如来带着比丘,这时毗舍如来就停下来,然后摩我的头顶,安慰我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持地比丘的心,基本上都是向外攀缘。这是可以理解的,刚开始心都是向外面的因缘去活动,从这个地方来积功累德。但是毗舍如来点他一下说,你要回光返照,你整天面对大地高高低低,你要去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这山会高高低低?你虽然把它填平,那是一种枝末的修学,你要想大地怎么就高低呢?这高高低低的差别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

  哦!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高高低低,本来就不平等,我们的心是种对立的,善恶的对立,染净的对立,生灭的对立,增减的对立,所以造成的世界就是不平等。

  你整天的整外面的土地,你倒不如把内在的心地把它平等。

  这一点对持地比丘产生很大的启示。

  于触自在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这一句话,对持地比丘的启示太大了。

  我即心开,悟到了宇宙万法,其实只就是我一念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谓的一切唯心造。这时候他体验到,我色身里面的四大微尘跟创造外在世界的微尘,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外面的土地跟我色身里面的四大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内外微尘的这种自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彼此不互相抵触,乃至于刀兵也伤害不到我。因为刀兵也是一个微尘,我的身体也为微尘,微尘跟微尘本自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我对于法性而悟到无生法忍,我慢慢体会到这地大之性,当下就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悟到无生之理,在迹门当中成就阿罗汉果。

  他也可以说善根深厚,得到毗舍如来一点以后,马上觉醒。

  回证大果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这个地方是讲到利他的发愿。前面讲到证阿罗汉果,这地方讲到他回小向大,而进入大乘菩萨。

  如果有听闻如来在宣说妙莲华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的法门,我就预先到佛的处所,来作一个上首的弟子,来帮助佛陀宣扬这圆顿法门。

  妙莲华前面有说过,本经的法门是,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妙莲华简单的说是开显不生不灭一佛乘的法门,以不生灭为本修因一佛乘的法门,就是妙莲华。

  因为一佛乘的思想,他不破坏因缘的假相,即事显理,不是小乘一定要把事相消灭了,才能够显现我空的真理,它是事相在,你只要观察它如梦如幻,因缘所生法只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它的本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你根本不用破坏它,它是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叫妙莲华。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如今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在因地是如实的观察我内在的地大,色身的地大跟外在世间的地大,这二种地大是等无差别,完全是一念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一个众生随其因缘业力的妄动,随顺众生的业力而显现差别的一种假相而已。如果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假相自然消灭,智慧自然圆满,而成就无上菩提,斯为第一。

  观察地大而会事入理,证得如来藏妙真如性,斯为第一。

  智者大师把大乘的修行分成二部分:他说我们刚开始叫缘修。大概资粮位的菩萨都是假借事相的因缘在修学。你看持地菩萨就很清楚,他刚开始就是起一念的善念,看到土地不平整把他平整,有人需要帮忙拿东西,他就拿东西。从事相当中,慢慢慢慢的积功累德,培养善根,最后遇到毗舍如来,他就点他,你的心不要老是向外攀缘,修福报当然对,但是你要解脱,你要开始回光返照,解脱是要向内观照。你要观察土地高下,是从什么地方而来?要回光返照。所以解脱是靠智慧,慢慢回光返照,最后“啪”!整个事相的因缘破坏了,破妄显真,找到它清净本来面目,后来证得圆通,这个叫缘修。

  智者大师说:先缘修再真修。

  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学一开始是要依止善念,一定是借因缘来培养善念,慢慢慢慢善念再回光返照,就转成正念,开始观照,观照到一段时间,真正相应以后进入无念,这时候心身空空荡荡了了分明,无有少法可得。依止无念的心,再重新出发,那时候我们讲称性起修。所以先从善念修起,先从善念而进入正念,由正念而进入无念,一般是这样的次第,先要有事相,才有理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正念真如的时候,它的智慧是什么原则呢?

净界法师

 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从他的一个所观境来说,它开展出有二十五个圆通的法门,如果是从它能观的智慧来说,其实只有一种法门。当我们在修正念真如的时候,它的智慧是什么原则呢?

  蕅益大师说: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二个原则。

  刚开始你在面对生活的所缘境的时候,你第一个所要观照的智慧就是达妄本空。空观所破除的是一种虚妄相的执着。这虚妄相是什么呢?包括了六根、六尘、六识。我们的六根有见闻嗅尝觉知六种相状,乃至于六尘、六识,都各有各的相状。这六个相状要产生作用,必需要根尘识的和合,比方说我的眼根要看到色尘,我才能够产生眼识,这个相状才能够如实的表现在我的心中。如果根消失了或者尘消失了,那么这个识也就消失,所以根尘识这三个,是一个消失,其它二个就共同消失。所以这相状的产生必须要根尘识同时俱足,就是我们所说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宇宙间的身心世界,所谓的根尘识,它会在我们生命里面出现,它要假借因缘和合的力量,从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那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是缘起无自性的。

  达妄本空是空掉相状对自性的一种执取,因为它是因缘和合才有的。比方说,我释净界的根尘识,我现在在这个地方出现,产生我的作用、我的内心的感受、我的想法,但是等到我往生以后,我现在的色身、我内心的想法、我内心的感受,就完全觅之了不可得,它只就在这一期生命当中的因缘所出现的一个假相。当我们死亡以后,我们今生的根尘识,根本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以我们讲,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在这过程当中的一个剎那、剎那生灭相续的假相。所以我们空是空掉这个假相的实体,它是无自性的,这叫达妄本空。达妄本空这样空观的智慧,其实跟大乘中观的思想是相同的,这是共于一般显教的大乘。

  本经它身为一个圆顿止观,它不共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第二段,所谓的知真本有。我们一般的空观把生命的实体的假相空掉以后,大概就所作皆办,但是本经当我们的假相空掉以后,显出一念的心性,这个时候知真本有。前面是一种空观的否定,知真本有是一种假观的肯定。你要再一次的肯定,这一念的心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下俱足无量的功德。这一点是不共于我们一般的显教大乘,这是所谓的知真本有。

  所以在本经当中的修学,我们要掌握二个:第一、前半段达妄本空,是对生命实体的一种否定,空观来否定我们对于假相的一种执取;假观是把这一念清净的本性,加以肯定,它就是我们众生本俱,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它就有所谓的不空如来藏,这是假观。所以我们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我们等于是先否定生命的实体,然后再加以肯定,一念心性就是佛性,先否定再肯定。

  在本经当中,它在发明否定的部分达妄本空这一部分发明的比较多,知真本有大概就点到为止。所以知真本有这种不空如来藏的显发,我们称性起修,从空出假,广度众生,这一部分经论的描述在《法华经、华严经》就相对比较多。本经的重点在于达妄本空,这个地方大家要有所认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 月光观水大

净界法师

  壬三、月光观水大。

  月光童子他依止能观的智。我们前面说的空假中三观,以空观来破除执取,以假观来肯定佛性,以中观来加以平衡。观是指能观的空假中三观,水大是所观之境,依止空假中三观来观水大,就能够把我们虚妄的生灭心,转成不生灭的如来藏性。

  古佛授观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

  月光童子讲到他过去修学的因缘。月光童子的意思,这菩萨的内心他特别的柔软、特别的清凉,所以叫作月光。这个菩萨是童贞入道,天真无邪,也叫童子。

  月光童子等于是把菩萨内心的功德表达出来。

  这时他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在往昔恒河沙劫,有一尊佛出世于世间,这尊佛的名称叫水天佛,在八十八佛里面有这尊佛。这尊佛在因地他也是修学水观而成就圆通的,所以他一路走来,也就把自己修学的过程来教诸菩萨还有他的弟子,修学水观而成就大乘的三摩地。

  三摩地,小乘的三摩地它是比较偏重在禅定这一部份;大乘的三摩地它都是止中有观的,都有理观在里面,它都是在借事显理的,假借水的因缘来开显佛性,假借火的因缘来开显佛性,而不是停留在相本身的禅定而已,你看到后面就很清楚。

  这个地方是把他过去的一个因缘,是因为亲近水天佛的关系,所以他也就修学水观的法门。先把这一段的因缘标出来。

  观身中外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无夺是没有差别的、没有障碍的。

  水观应该怎么修?水观的观想刚开始是先观身体里面的水,再观身体以外这些世界的水,它是这样的次第。

  刚开始是观内身当中的水性,水的性是湿性,湿性是没有差别的、没有障碍的。怎么说呢?我们看我们身体里面的水,比方说鼻涕、口水(唾),乃至于整个穷尽全身当中的津液精血,大小便利;津,我们口中的口水,吞下去的叫作津,没吞下去保持在口中的叫作液;精是在骨髓当中的水叫作精,在筋脉当中的叫作血,乃至于我们大小便利等等。这么多的水分,在我们一生当中可以说是上下循环一再的往复。这种水在我们身中,当然有清浊的差别,比方说我们嘴巴的津液的水份,相对是比较干净的清净相,大小便利这种就是属于污浊相。水的相状的确是有清浊的差别,但是它的湿性是完全相同的。

  修学它是从差别当中,慢慢慢慢去追求它的共同点,所以你看修学人他越修学越单纯,凡夫是越学越复杂,世间人是越大越复杂,修行人他是越修行他越单纯,他在差别当中找到他无差别的体性。

  他身体的水慢慢的把它统一了以后,它就扩大了。见水身中观察他的身体里面的水跟世界之外的水(前面是观察身体),包括浮幢王剎诸香水海;浮幢王剎是《华严经》的话,比喻在大海当中显所现出来的这些国土岛屿等等。这些岛屿所依止的香水海,外在的海水跟我身体里面的,其实都是同一湿性。

  他就这样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观察,这样的过程产生相对的功德。

  初成末亡

    我于是时出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这一段是描述他初步的功德。

  我就在亲近水天佛的那个时代成就了水观,我这水观的因地的修学是但见其水,我看到水的时候,我不再分别它是什么相状,这个水是波浪的是平静的?是干净的是污浊的?这个相状我不再分别了,我只知道水就是湿性,不管身内之水,不管身外之水同一湿性。慢慢慢慢的我就能够成就所谓的三昧水。我入三昧以后,就现出这种水出来,但是未得无生。

  蕅益大师特别强调未得亡身,这个身不是指的我们这种凡夫欲界的五蕴身心,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身就是说,月光童子他入了禅定以后,他以他的所谓禅定的力量显出这个水。这个水叫作定果色,定自在所生色。月光童子当初对三昧水还是有点执着,但得我空,未证法空,对三昧水的法还是有法碍的。所以未得亡身这个身指的是三昧水,以三昧水为身。他当时有这样的执着,这就产生一个问题。

  当时他是身为一个比丘身,在屋室当中安心坐禅修学水观。这时他有一个弟子,就在窗外,顺着窗口看见他室内只有一摊的清水,普遍的现在屋室当中,其他就了无所见。

  这地方就是说,这个菩萨月光童子,他水观成就以后,他一入定他的身体就消失掉,就出现一滩的水。他对这个水基本上是有执着的,他的功德是这样子。

  投物心痛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正当月光童子入三昧水的时候,这个童子他在窗口看到他的师父房间里面有一摊水,他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之下;无知,古德的解释,它有二层意思:第一、他产生疑惑,为什么师父没有在房里面呢?我明明看到师父走进去的,怎么没有看到师父呢?第二个无知,是为什么屋里面会有这么大摊水呢?他产生二种的疑惑。

  他既然有疑惑,他就取一片的小瓦砾投在水当中,结果刺激水而产生声音。这时候他就确定,哦!这个水是真的水,因为他本来不知道这水是真是假,这石头一丢进去,产生一种波浪,这时候他确定这果然是水,他就左右顾盼而去。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就感到胸口非常的疼痛,犹如舍利弗遭受违害鬼的打击一般。过去舍利弗尊者在山中打坐遇到违害鬼,违害鬼打他头部一巴掌,结果他出定以后他头部也是疼痛。他想说,我出定以后疼痛,他就思惟,我现在已经证得阿罗汉道(我们前面说过他已经成就我空真如。),而且已经远离业障的病缘。

  身为阿罗汉他已经没有业障所产生突发性的病,他只有四大不调之病。

  我已经没有业障之病,也不是四大不调,怎么会突然间有这样的心痛呢?难道我退失了阿罗汉道吗?这种身心的障碍,他产生了疑惑

  物除如初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去,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这时这童子就来到月光菩萨的面前,就如是、如是的禀报,只见到水不见到师父,而拿了一个瓦片丢入水中的整个过程跟菩萨报告。

  月光童子就告诉童子说:你下一次再看到水的时候,你可以开门进入,把这水中的瓦砾把它去除。童子遵从师教,在师父入定以后,又看到三昧水现前,而这水当中的瓦砾又清楚的存在,所以童子就开门把瓦砾拿走。菩萨出定以后,身体的状况恢复原来的健康。

  当然这个地方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这菩萨三昧的法碍还是存在的。看他后来进一步的修学的突破。

  亡身合真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月光童子他证得阿罗汉以后,他继续的用功,又遇到无量尊佛的出世,到最后遇到山海自在通王如来,这尊如来也是修习水大成就圆通的。在这尊如来教导之下,才彻底的消灭对三昧水的执取,对法执也破坏了,真实的悟入二空的真如法性。这时他就真正的通达,内在的色身之水跟外在十方诸香水海之水,它的体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所谓水的差别,只就是众生个人的因缘循业发现而已。他这时候真实的体验到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相状是个人的业力显现的,但是它的体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以空合空。每一个水的体性都是毕竟空寂的,都是无二无别的,而成就了童真之名。童真之名是成就了圆教的初住,而入了大乘的菩萨之会。

  前面他是阿罗汉破除我执,到了菩萨的阶位的时候连法执也破了。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佛陀老人家问我圆通的法门,我依止观察内外色身的水色,它是一味流通的。一味的意思是他入了法性之味。观察内外之水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没有差别,没有障碍了,而成就了无生法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月光童子他刚开始是成就了三昧水,证得我空,后来从水当中入法性,证得法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那一念心一动,那就是十法界!

净界法师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后来有几天他都没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很奇怪,就派一个侍者去问:您老人家这几天怎么都没下来吃饭?老和尚说:我这段时间功夫相应,天人送供养给我,所以我就不需要下去吃饭。

  这方丈和尚他当然是学过教理,他说:这样子你心中还是有所住,你的心还是住在三界的因缘,你想想看,天人会给你应供,那表示你的心还是跟他感应。修行的老和尚一听到以后,他马上觉醒,继续用功,第二天他就乖乖下来吃饭。后来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你突破了。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整个月光童子的公案,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的心地法门,我们这一念心是通十法界的,你今天心里面想什么,你的心就跟谁感应,你不断的思惟佛陀,你的心就进入佛陀的功德,就沾染佛陀的气份,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你一天到晚去想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你就很容易跟鬼神感应,你看有些人他动不动就被鬼神干扰。其实除了你的业力以外,你的心你要注意,因为你那一念心一动,那就是十法界,往十法界看往哪里跑。

  所以我们的心,要多思惟佛功德,而且我们在人生当中,记得一个观念,尽量思惟光明面,要往好的地方想。你经常想不好的东西,你经常说你会下地狱,你就很容易跟那个感应道交。

  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在黑暗当中,踩到一只蛤蟆。但是那不是一只蛤蟆,那根本就是一团东西而已,但他认为他踩到了蛤蟆,他老是觉得他会堕三恶道,结果果然触动他过去的罪业而堕落三恶道。因为你经常思惟黑暗面,你就很容易把过去的业障把它带动出来。

  我们的心,心与佛合,心于道合,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这一部份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你要经常作光明想,作功德想,你的心境会决定你的处境。这地方要注意,你看月光童子他不断的思惟水、水、水,结果他的色身相就变成水,跟水相应,然后他不断的思惟真如,到最后他连水也消失,他就跟真如相应。所以你心中怎么想,你的生命就往那个方向走,一切唯心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一 瑠璃光观风大

净界法师

    壬四、瑠璃光观风大。

  能观的智也是空假中三观,所观的境是风大。

  古佛示观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它是一种青色的宝物。因为这菩萨过去的福德跟智慧的招感,他身上经常放出青色的光明,犹如琉璃,内外明彻,就叫琉璃光。

  他这时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往昔的过程,如恒河沙劫的时间,有一尊佛出现于世,这尊佛名为无量声:为什么叫无量声呢?他因地的时候观想风大而成就圆通的,所以叫无量声。

  这尊佛经常开示诸大菩萨跟弟子们,要好好的去观察本觉妙明之理。本觉是我们众生本俱的真如佛性(约体),妙明指的是他的相,妙指的是寂静的意思。真如佛性的相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

  蕅益大师说:本觉妙明是本无动转,开显如如不动之体。我们经常生命的变化当中,你要观想在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化的本觉妙明存在,而你的心就以这样的一种不生不灭的本觉妙明,在这个地方安住,这是一种空观的智慧。

  (假观)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世界是依报,众生是正报。在本觉妙明的清净本体当中,为什么会有世界,会有众生产生呢?只就是一种虚妄的无明之风所动转。

  我们一念的无明之风一吹,就产生了世界,产生了众生,产生业果,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一动以后就尘埃出现了,这是假观。

  无量声佛开示菩萨,空观来照了,本觉妙明;用假观来照了,所谓妄缘风力的因缘,而产生的九法界的世界众生的差别。

  这是讲到古佛的开示。下面一段讲到琉璃光法王子依教修行的情况。

  观破群动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前面是无量声如来的开示,这以下琉璃光法王子的修学过程

  我这时依教起观。怎么观呢?

  我们依教起观,菩萨的空观,一定要从假入空,你一定要有个假相才能够入空的。

  他的假相有四种假相:界、世、身、心四种假相。第一个他看到整个界(界指的是空间),整个十方界的空间;十方界的众生还有诸佛,都有他安立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怎么回事呢?如何安立呢?哦!原来是有风大的执持,才有界的安立。

  观世动时为什么时间会迁流,为什么就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差别呢?因为有风力的动转,因为我们心在动,就会产生时间的流动,无明风动就产生世界的流动。观身动止,我们的身体怎么会有行住坐卧这样的流动?也是因为风力的吹动,乃至于我们这一念心也是剎那剎那的生灭,这个也是一种无明的风所推动。所观的境虽然有界世身心的四种差别,但是它的一个动态的因缘,只就是一念无明的妄动所产生的,所以从能动的因缘来说,是本无差别的。

  他知道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动态,界会动,世也会动(依报),身也会动,心也会动(正报)。身心世界的动只就是我们一念无明的妄动,而带动了宇宙间的动态。

  我当时在修观的时候,我就慢慢慢慢的觉悟了知,这一切身心世界流动的状态,它是怎么回事呢?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这句话是关键

  破妄相把相状给破掉,就是观察这相状,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将往哪里而去?

  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相状出现的时候就住在相状,就完了!你住在相状你就被它所转,你要从相状里面跳出来,看看它的过去,看看它的未来,这个相状是从什么地方?它来的时候从什么地方来,它去的时候又到哪里去?乃至于整个十方世界的微尘(微尘指的是依报),还有这些正报的颠倒众生,都是一种因缘和合的虚妄之相而已,因为它的体质都是毕竟空寂。

  如是的类推,乃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整个动态,就好像在一个容器当中储存了种种的蚊蚋;“蚊”蚊子,“蚋”小虫。蚊蚋在一个容器当中啾啾乱鸣;“啾啾”指的是小虫叫的声音。就是比喻我们众生,在一个小世界当中彼此间互相的争夺名利,产生种种的争执;这在一个小世界当中,鼓发狂闹,起惑造业受果,辗转的相续下去。

  琉璃光法王子,他的观想是观想动,他看到世界变化,我们的身心世界也在变化;你看我们昨天跟今天就不太一样,我们今天跟明天也不太一样。那这个变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为什么会变化呢?

  他就观进去,最后的结论: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假相,从这个地方悟入我空法空。

  这个地方的动,值得我们说明一下:

  他说一个小器中的蚊蚋啾啾乱鸣。从假观的角度来说,我们凡夫的动还是有二种差别,有一种动它是有一定的轨则的,它是往善的地方动,有一种动是没有章法的。比方说:你看那科学家他作实验,他发觉动物在飞行的时候,有些动物在飞行是有章法的,牠的动态是有章法的,有些动物牠的飞行是没有章法的。他就拿一个玻璃瓶,把它的平底朝光明的地方,把开口朝黑暗的地方,里面放了二个瓶子,一个瓶子是装蜜蜂,一个瓶子是装苍蝇。蜜蜂牠飞行的动态是完全往光明面走,牠不往黑暗走,因为蜜蜂牠生来是一个有组织,牠们整个酿蜜是一个组织的团队,所以牠们在飞行的时候,一定是往光明的地方飞过去。那么瓶底的地方朝光明,最后这个蜜蜂就死掉了,因为牠飞不出去,因为那瓶口的地方是朝暗。但是苍蝇不一样,苍蝇的飞行是没有章法,我们说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这个地方不行牠就往那个地方,这个地方不行又往这个地方,诶!七弄八弄,所有苍蝇全部飞出来,苍蝇的飞行是没有章法的。

  所以这个动,从它的假相来说,有些因缘的动它是有一定的章法在动,有些的动是没有章法的动。但是这种动都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都是众生心在动,一念无明的心在动,就产生种种的动态。

  琉璃光法王子在观察宇宙人生的动态以后,他就得到这样的结论

  顿证彻悟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证悟的功德。前面讲他因地的功德,这个地方讲他果地的功德。

  逢佛未几,佛指的是前面教他修学风大的无量声佛,他在无量声佛的座下修学一段时间以后就证得无生法忍,观察一切法本自无生,只就是一个相妄性真的道理。从无生当中他就心开,破除心中无明,开显自性的本觉妙明,最后往生到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将来必定继承佛位,乃至于辗转的侍奉十方诸佛。因为他整个福德智慧的招感,他的身心世界放出青色的光明,而且内外洞彻没有障碍。

  这就是他得到琉璃光这个名号的由来。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主要是观察风力无依;风是他的所观境,无依是他所得到的一个觉悟的真理。他是从风的动态,最后看到它的体性是没有实体的。无依的意思是说,这风大的流动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它只就是众生一念无明的妄动,而产生的假相。

  从风的相状而悟入到真如的体性,成就了本觉之菩提真心,成就了大乘的真如三昧,相合于十方诸佛所传的微妙的心体(前面说的本觉妙明),斯为第一。

  风大的动态,其实小乘佛法是很喜欢观动态,小乘的观法最根本的就是无常观,他就是观察生命是变化的。你看他的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今天跟昨天不一样,他就是观察这生灭是不断的迁流的。但是小乘的观察他是从变化当中,他悟到了达妄本空,他知道这五蕴身心是动态的,这色身是生老病死,内心是生住异灭,从变化当中他证得我空的真如,他就大事已办了。小乘佛法只有对生命的否定,没有肯定,他没有知真本有。

  诸位在这一段你可以看看蕅益大师的批注:

  蕅益大师说:大乘佛法的动,他是双向思考,他是观察,非动而动,动即非动。

  大乘佛法在观事情是双向的,他是性相同时观察,从它的假相来说,它是非动而动,你不能忽略十法界的动态,你看阿弥陀佛也在动,观世音菩萨也在动,我们众生也在动啊!但这个动是不一样的,这个是循业发现。佛菩萨是往菩提心的方向动,往六波罗蜜的方向动,我们凡夫是往惑业苦的方向动。所以你也不能否定假相的动,所以非动而动,这是观它的假相;但动即非动,在动当中有一个不动的东西,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我空法空的真如,这就是空观的智慧。

  我希望我们今天修大乘法,你要训练自己双向思考,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非动而动,动即非动,这就比较合乎中道。

  这是讲到琉璃光观察风大而悟到中道的道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二 虚空藏观空大

净界法师

    壬五、虚空藏观空大。

  虚空藏菩萨依止空假中三观,来观察无边的虚空,从无边的虚空当中而会事入理,证得如来藏妙真如性。

  叙昔所证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虚空藏这位菩萨因为因地修学虚空观,以广大的虚空为所缘境,所以成就的时候能够显现广大无边的色身,所以叫虚空藏。

  这时他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说:我与如来,如来指的是释迦如来。虚空藏菩萨过去跟释迦如来是共同侍奉定光佛,定光佛就是指燃灯佛,就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那一尊佛。

  当时虚空藏在燃灯佛所,就已经成就了无边身的功德。

  这个地方的无边身,蕅益大师的批注是说:其实这无边身指的是清净法身,不是一般外道的四空定的空无边处定,所现的无边身是不一样的。外道在因地的时候观察无边的虚空,所以他色身变成虚空,显现无边虚空的色身,但是他显现的无边身是没有理观的,完全只是事修而已,没有破妄显真的效果。但是虚空藏菩萨的无边身,他是有理观的,是成就无生法忍所显现的清净法身。

  这是讲他过去因地的修学,后面的二段就讲到他果地妙用。

  神通无碍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正式说明,他第一重,果地的妙用。

  尔时他证得无边身以后,他有什么样的功德呢?手执四大宝珠,手指的是他心中的智慧,他能够以心中的智慧来执持地水火风四大宝珠。因为他观察四大本空,犹如宝珠内外透明,这时他等于是有我空的智慧,来执持四大宝珠。

  对外来说,他能够照明十方微尘的佛剎,这外在世界的四大。把内在的四大、外在的四大都能够把它化成虚空。前面是我空,外面的十方微尘佛剎是法空,把内在的四大、外在的四大,一一都能化成无边的虚空,他有这种功德力。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又能够在内心当中,显现大圆镜智,因为这时候他的身心世界四大本空,只有一种光明智慧的显现。

  大圆镜智,蕅益大师说:是证得随缘不变之体的根本智。

  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前面的大圆镜智是根本智,这个地方是属于后得智。

  蕅益大师说:他能够十种微妙宝光,他能够随众生的因缘,显现十法界的妙用,就像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他能够现何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你欢喜看到出家相,他就现出家相;你欢喜看到在家相,他就现在家相,他能够显现十法界的种种相状。

  这种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界,他能够灌十方,而且穷尽整个十方虚空的边界,没有时空的障碍。

  这一段正式说明,他能够转有相的四大,而变成无相的虚空,这种神通道力。

  依正无碍

    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

  前面是从有相转成无相,这地方是小大没有障碍。

  一、依报入于正报,一切入于一。一切指的是什么呢?

  诸幢王剎,一切诸佛所教化的世界,这么广大的世界都能进入我的大圆镜智之内,都能够摄入我的身心当中,我的身犹如虚空,彼此不相妨碍。

  这么大的诸幢王剎,能够摄入我的色身当中。

  二、正报能够入于依报,一入于一切。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

  我这个色身,也能够入于十方的微尘国土,广行弘法利生的佛事,成就广大自在随顺的功德。

  这一段正式说明,他内在的色身跟外在的世界,能够互相摄入,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二个都是指他果地的妙用。

  圆证无生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这种大神通之力,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是怎么来的呢?

  都是我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四大无依,他观察广大的虚空,他观察整个虚空当中的色法,地水火风,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都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我们一念心的妄想生灭而有,所谓的心生,种种的四大生起,心灭则种种的四大消灭。虚空的体性是无二无别的,乃至于一切的佛国,它们的整个体性都是相同的,在相同的虚空体性当中,而证得了无生法忍。

  这个地方是说,他为什么能够成就广大的神通?为什么能够成就事事无碍呢?从虚空无二当中,成就无生法忍而显现出来。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在因地是观察虚空,观察整个四大乃至诸佛国土皆同虚空一样是无边无际的,成就了妙力圆明,四大的色法跟无边的虚空,是互含互摄的,是没有障碍的,我从这个地方成就圆通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